《题破山寺后禅院》优秀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两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两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两篇第一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默写,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通过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禅意和人生哲理,培养内心的宁静和宽容。

二、教学重点1. 诗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诗的结构和韵律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含义的领会。

2. 古代诗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和教案。

2. 学生教材或相关资料。

3. 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诗的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对诗的好奇心。

2. 诗的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注意停顿和韵律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情感。

(3)学生背诵诗,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 诗的理解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释其含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4. 诗的结构和韵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讲解诗的格律和形式。

(2)学生观察和模仿诗的韵律,体会古代诗歌的特点。

5. 情感体验与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闭目静思,想象诗中的景象,体会诗的禅意和人生哲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内心的宁静和宽容。

六、课堂小结2. 强调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代诗歌。

第二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课文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课文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主题和意义;2.认识该篇诗词的作者,了解其背景和作品特点;3.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词的主题和意义;2.了解诗人的背景和作品特点;3.欣赏和鉴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辅资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导入引入唐代文学的特点,包括流派、主题、风格等内容,引发学生对唐代文学的兴趣和思考。

2.观赏一幅描绘山水景色的画作,让学生感受诗歌与山水的关联。

Step 2 导入课文1.呈现课文标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引导学生思考该诗篇可能与何种主题相关。

2.学生分小组,就题目进行讨论,提出各自对该篇诗歌主题的预测。

Step 3 阅读课文1.学生阅读课文《题破山寺后禅院》,注意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思。

2.学生回答由老师提出的问题,促进对诗歌意义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Step 4 分析诗歌1.讲解诗词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包括韵律、词句运用等方面。

2.解读诗句中的隐喻、象征意义,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意。

3.分析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感和思想,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Step 5 欣赏诗歌1.播放音频,欣赏声音朗诵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之美。

2.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山水景色,并引发学生对画面中意象的联想。

Step 6 提高阅读能力1.老师给出几个诗句,请学生尝试默写,并互相检查答案。

2.进行诗歌的韵律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感。

Step 7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总结《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主题和意义,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2.拓展学习,让学生从其他角度来解读该篇诗歌,包括与当代生活、哲学思考等的关联。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歌。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与诗歌相关的背景和意义,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能够了解并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引导学生通过诗中的意象,想象并描绘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到诗中表达的自然美和禅宗哲学。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析。

3.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深层意境的感悟和解释。

3. 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译文、注释和赏析。

2. 学生用书:《题破山寺后禅院》全文及注释。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播放音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山寺和禅院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环境。

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宁静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诗意的环境中。

2. 朗读: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的基本内容。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翻译。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应用:学生尝试运用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其他诗歌作品。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意境感受。

学生回顾所学,加深对《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理解和记忆。

7. 作业布置:学生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

选择一首其他诗歌,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8. 板书设计:诗歌题目:《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人:常建意境:山水、禅宗、宁静、自然主题:追求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融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8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1学习目标:1、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点:背诵此诗。

学习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此诗的意境:“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境: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

“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竹径”,竹林丛中小路。

“幽处”幽静的地方。

“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史读者赞赏的名句。

“竹径通幽处”,我们可发挥想象和联想,去描述诗意的书作“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

“山光”山中的景色。

“悦”,用作动词,使……欢悦。

“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

“空”,消除。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

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水。

以上四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俱寂的宁静气氛。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

“俱”,都,全部。

“寂”,寂静,没有声音。

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

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和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小结: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的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常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使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创作心境。

1.2.2 诗歌解析详细解析《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1.2.3 诗歌鉴赏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等,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心境。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欣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2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诗人常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讲解《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包括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中意象、情感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工具6.1 教学资源诗歌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人常建的生平介绍资料诗歌鉴赏相关书籍和文章互联网资源,如诗歌解读、文学评论等6.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教学PPT打印的诗句和相关的图片资料视频或音频播放设备(如果需要的话)第七章:教学环境与组织7.1 教学环境安静且光线适宜的教室适当的座位安排,以便于讨论和互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教学材料7.2 教学组织提前布置教室,准备教学材料确保教学过程中秩序井然,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第八章:教学反馈与调整8.1 教学反馈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作业评估: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后提供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8.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讲解或提供额外辅导适时调整教学资源的使用,如增加或减少相关材料的提供第九章:教学拓展与延伸9.1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常建的诗作,进行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探索佛教文化对常建诗歌的影响组织一次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9.2 教学延伸邀请文学专家或诗人来校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组织学生参观寺庙或类似的宗教场所,增强他们对诗歌背景的认识鼓励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比赛或文学社团,提高他们的文学兴趣和表达能力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方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10.2 教学改进在未来的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参与度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确保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得到持续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背景介绍:重点关注学生对诗人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的认知,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创作心境。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的内容。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唐朝是诗的盛世,一个一个诗人因诗而名垂青史,让后人铭记。

常建就是这样一位,尽管后人无从考证他的生卒年月,但他的诗文一直为后人所传诵。

二、出示目标:出示目标,解读目标。

三、导学达标:1、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背景:常建,唐代诗人。

2、鉴赏诗歌①、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②、既是写景的过程又是悟性的过程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③.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④.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⑤.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悦”“空”。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四、课堂检测:1.背诵课文。

2.理解内容。

五、拓展延伸:拓展:吴均《与朱元思书》陶冶心灵意境相同的诗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f六、小结:作者表面上是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七、作业;1、熟读、背诵。

题破山寺后禅院 优秀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 优秀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释义。

(3)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教学重点】1.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释义。

3.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教学难点】1.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体会作者对幽雅寂静环境的热爱,以及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野的情怀。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目意思是什么?是谁写呢?通过预习,大家对作者有哪些了解呢?常建(出示图片):唐代诗人。

一生仕途坎坷(做官的道路不顺利),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就像我们这首诗中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样)。

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寺,以排解心中忧愁,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所作的。

破山寺是一个环境优美寂静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和诗人常建一起去破山寺游览一下,感受破山寺优美寂静的环境。

二、知识点学习。

1.作者介绍。

常建,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

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2.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生词。

(1)生词注音。

钟磬(qìng)万籁(lài)禅房(chán)(2)生词释义。

古寺: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

曲径:弯曲的小路。

幽处:幽静的地方。

禅房:僧人的房舍。

悦:形容词用作动词,使……高兴。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其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法,了解诗人王维的创作风格。

(3)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从诗中汲取哲理,提升自身修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的结构和韵律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

3. 采用比较分析法,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了解诗人王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2)提问学生对《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解释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分享和讨论。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背诵诗文。

2. 选取几个关键词语,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

3.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意境。

八、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王维的其他诗作,进行比较分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

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之情,提高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2. 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

3.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中的一些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破山寺后禅院的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简介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

3. 文本分析:解读诗歌的,理解诗歌的主题。

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每一句的意境和意义。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4.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推荐相关的诗歌或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五、作业布置:1. 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

2. 写一篇关于《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与《题破山寺后禅院》主题相近的诗歌,进行分析和比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包括背诵、读后感、诗歌分析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破山寺后禅院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资料。

3. 与《题破山寺后禅院》主题相近的诗歌资料。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教案适用于一节课,时长为45分钟。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学会通过诗文了解古代寺院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中的自然美和禅意,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学生通过学习诗人的创作精神,激发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重点2.1 诗文内容学生能够准确复述《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意和故事情节。

学生能够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成语。

2.2 修辞手法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表达意境的作用。

第三章:教学难点3.1 诗文理解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学生能够探讨诗文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2 文化背景学生能够了解古代寺院的文化背景和禅宗思想。

学生能够分析诗文中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学资源准备《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文本材料和相关注释。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4.2 教学环境创建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引入古代寺院的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寺院文化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禅宗思想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诗文的主题。

5.2 朗读与理解学生集体朗读诗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文,解释关键词语和成语。

5.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4 应用与拓展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篇,表达对自然或禅意的感悟。

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书写活动,展示对诗文的理解和创造力。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向。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理解能力和参与程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和写作作品,评价其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通用8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通用8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题破山寺后禅院》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通过写破山寺后禅院,诗人层层深入着力营造的是一个幽深静寂的意境,在这过程中,诗人内心的杂念也被一层层地剥除,最终,归于宁静,归于清纯,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想远离尘世的隐逸胸怀。

这是一首通过环境描写表达作者心境的诗歌,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二、学生学情分析:《题破山寺后禅院》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1世纪的少男少女,与他们生活的时代差距大,这也是他们进入初中后第二次接触的古诗,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

所以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首通过环境描写表达作者心境的诗歌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

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互相渗透和协调发展。

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诗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学法。

②、诵读诗词,读出诗歌的节奏,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点拔引导品味赏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②、教育学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社会与生活。

2、教学重点:(1)、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学法。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两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两篇

教案一:《题破山寺后禅院》背景与作者介绍一、教学目标:1. 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作者背景及创作年代。

2. 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禅宗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介绍常建的生活年代、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诗歌背景:解析诗歌创作的年代背景及禅宗文化影响。

3.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常建及其文学成就。

2. 解读诗歌: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3. 探讨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禅宗思想及作者情感。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

四、课后作业:1. 深入研究常建的其它作品,比较其写作风格。

教案二:《题破山寺后禅院》意象与修辞分析一、教学目标:1. 分析《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意境,提升内心感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 修辞手法:解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意境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山寺禅院意境。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作者背景和诗歌内容。

2. 分析意象: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 修辞手法: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4. 意境体验:引导学生闭目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山寺禅院景象。

四、课后作业:1. 搜集常建的其它诗歌,分析其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创作一首以山寺禅院为题材的诗歌,尝试运用所学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案三:《题破山寺后禅院》与禅宗思想一、教学目标:1. 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所体现的禅宗思想。

2. 培养学生对禅宗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人生智慧。

二、教学内容:1. 禅宗思想:介绍禅宗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2. 诗歌与禅宗:分析诗歌如何体现禅宗思想。

3. 人生智慧: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对人生的启示。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2)体会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热爱和向往;(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3)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意境和情感的深入理解;(2)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2)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3)准备教学课件和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题破山寺后禅院》;(2)收集相关的诗歌或文章进行对比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破山寺后禅院的自然风光;(2)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提问,解决生字词的问题;(3)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3. 合作探讨:(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3)教师点评并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诗歌欣赏:(1)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景和情感;(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2. 写一篇关于诗中意境和情感的感受;3. 收集一首相关的诗歌进行对比学习,并写一篇短文进行分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15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1清晨,太阳出来了,天也刚刚亮了些,我便独自一人来到在高大树木的遮蔽下的破山寺。

这盼望已久的破山寺依然沉睡在一片清寂之中,晶莹的露珠在柔和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的耀眼。

那弯弯曲曲的小路,就如同我的人生一般,经历了无数次的坎坷。

那小路两旁的竹子排列着,靠得紧紧的。

沿着这条小路往下走,尽头处便是僧侣们的住所——禅房。

那红花绿柳掩映着,古老的气氛漫漫散开。

这禅房让人感觉那般淡雅,寂静。

山的无限风光与阳光相辉映,还真是耐人寻味!这里的景色让我感到十分愉悦,就连鸟儿们也被这景色陶醉,如同饮了甜蜜的花酒,一个个都在忘我地唱着歌。

树下的潭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渐渐泛起微波,使我的顾虑与杂念都消失净尽了。

我也不禁与这迷人的景色融为了一体,安静地享受这大自然带给我的患了与无忧无虑。

万物都静了下来,一切声音都黯淡了许多,唯有僧人敲打的钟磬音如此的悠扬!《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2清晨,我漫步在一条小道上,太阳已经升起来了,远处,一座古寺在竹林中若隐若现。

我很是惊讶,心想:这里居然有一所古寺,以前来散步时为何没有发现?我快步向前,寺院渐渐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敲了敲门,没有人应答。

我便推门走进这寺院中。

朝阳射下来的点点光芒,映照着肃穆的高林,让人感到十分的庄重。

猛然,在寺院的竹林深处,我发现了一条小路。

阳光透过竹叶在路上留下斑斑点点,一阵风吹来,竹子微微晃动,竹叶翩翩起舞,路上的斑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望着小路远处,却是一眼望不到头,花木掩映着的经房更显得分外幽静。

我缓缓地走在小路上,观赏者那被誉为四君子的——竹子。

听着风吹过竹叶发出的轻响,呼吸着竹林中的新鲜空气,欣赏着古寺在阳光下的身姿。

忽然,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婉转的啼叫起来,在青山绿叶的光彩中欢声歌唱,歌声时而快时而缓,时而好似涓涓溪流,时而好似滚滚波涛。

我停下脚步,细听这只鸟儿的歌声,忘记了自己。

清潭照影,在我的心里顿时一片空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主动探索诗词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本节课将紧扣新教材要求,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朗读:正确把握诗词的节奏、韵律,感受古诗词的朗读之美。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分组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本节课将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知识,提高学科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题破山寺后禅院》这一古诗词。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览古迹时,是否曾感受到过诗人在作品中描绘的那种宁静与悠远?”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意境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常建如何通过诗词表达对山水的赞美之情。
-对诗词中的画面、情感、哲理进行剖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1)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理解诗人常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题目有深入的认识。
-通过讲解、图片、故事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常建的生平事迹,提高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对背景知识掌握不足的问题,设计相关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加深理解。
1.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审美情趣:指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提升审美能力,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3.强化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教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教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教学设计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一、引言禅宗是中国佛教的重要流派之一,而禅院作为禅宗修行的场所,承载着禅宗教学的传承和发展。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禅院的清幽、寂静和内敛,给人以深思的艺术感受。

本文通过对该诗的分析和解读,设计了一节关于禅宗教学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禅宗精神和禅院文化。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1. 了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背景和创作意图;2. 理解禅宗教学的核心观念和修行方式;3. 感受禅院的宁静和独特氛围,培养内心的平静和觉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通过朗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禅院境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铺垫。

2. 课堂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诗歌中的“破山寺后禅院”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诗人用“破”一词来形容寺庙和禅院?- 你觉得这种禅院的环境对修行有何帮助?3. 禅宗教学介绍教师简要介绍禅宗的发展和核心观念,包括禅宗对于人性本源的理解、悟道的途径以及内观禅修的重要性。

4. 禅宗教学体验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四个方面体验禅宗修行的内容:- 静坐冥想:教师指导学生采取正确坐姿,进行简单的冥想练习,体验静心平和的感觉。

- 心禅:教师播放禅宗音乐,指导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来平静内心。

- 茶禅:教师介绍茶禅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体验煮茶和品茶的过程,感受其中的禅意。

- 禅宗艺术:教师展示禅宗艺术作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创作来感受禅宗的审美价值。

5. 分组分享与总结每个小组成员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在体验活动中,你们对禅宗修行有何新的理解?- 冥想、茶禅和欣赏禅宗艺术对你的内心有何影响?- 你认为禅宗修行对于现代人有何启示?四、作业布置让学生以字数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写下他们对禅宗修行的理解和感悟。

题破山寺后禅院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诗句一首题壁诗,精致此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境界的强烈追求。

以下是整理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教学目的1.借诵读诗词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

2.了解各篇写作的时代背景,深切体会诗词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感悟诗词。

2.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天人合一。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

按下列顺序操作:一读识字通词,正确停顿断句;二读体味句子;三读感受意境,晓悟作者心声,与作者共鸣。

2.辞汇替换法用一些意义相近的词语词替换原字,比较表达效果,体会作者遣词用字的高妙。

3.讨论释疑法多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想像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

4十分阅读法适当相关引入相关诗歌,作比较分析,开拓视野,深化理解。

5.改写法将诗歌改写成现代散文,从根本上把握诗词语言的合蓄凝练性与跳跃性辞汇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感悟作品艺术境界的境界。

媒体设计播放课文讲课录音带,用投影方式介绍上述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

接力现在我们就组织一次古诗接力赛背诵,一名同学加进去上句,其他同学以抢答形式背出月初或全首诗,要求准确无误,看谁背得最多,接得最快。

占5分钟(解说:初二的已是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以接力背诵的媒介导入新课,唤起他们对所学三篇目的回忆,并激发其“温故而求新”的渴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竞争气氛。

)二、解题1.《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介绍:常建,唐代田园诗人。

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风景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恬淡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嫉妒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

题破山寺后禅院-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
3.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2.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3.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来源和背景。

2. 学习课文(30分钟)
1.学生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
2.师生共同探讨难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情感;
4.师生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拓展(20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加深对比和鉴赏的能力;
2.分组探讨相关问题,互相交流和分享;
3.师生共同总结和思考,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和观点。

4. 教学反思(5分钟)
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发现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
1.针对学生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进行实时评价和反馈;
2.就课文的读后感、观点表述、文化启蒙等方面提供评价;
3.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成长成优秀的读者和思考者。

五、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主动参加课外读书活动;
2.配置相关阅读资源,扩展学生的阅读领域;
3.在校内或城市读书节等活动中,积极参与,锻炼阅读、表达和沟通能力。

题破山寺后禅院-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常建及其代表作《破山寺后禅院》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学习分析古诗的方法,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学会运用分析方法,理解和把握古诗的深层含义。

3. 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代诗文理解能力相对较低,需要较高的解释力和分析力。

2.古诗里面的修辞手法需要加强学生的认知和理解。

4. 教学准备1.课文:《破山寺后禅院》。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3.教师准备:课件、讲义。

5.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用简短的时间让学生对唐代诗人常建及其代表作《破山寺后禅院》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观看一段描写自然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

第二步:讲解课文1.分段解读《破山寺后禅院》,讲解相关词汇、句型及修辞手法。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第三步:分组讨论1.把学生分成几组,在课堂上让他们展开讨论,自主探讨关于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应该尽量保护学生的表达权利,指导他们之间思想的交流和互相促进。

第四步:个人思考1.让学生在课后自行思考古诗,并写出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2.每个学生都应该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古诗,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五步:课堂点评1.小组一个组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点评不同的解释和感受,由此引出更深层的思考和讨论。

6. 课堂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走进古代诗文的世界,领悟其中的美学与哲学,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教师的讲解,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点评,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古代诗文,提高他们的审美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破山寺后禅院》优秀教案设计学情分析
之前的古诗教学中,学生对有故事情节的《木兰诗》《陌上桑》相对兴趣浓厚些,至于写景的就有为学习而学习的倾向了;这段时间欣赏学生的日记,有些替无话可说的学生着急呢,所以萌生了把《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教学与写景结合起来的想法,姑且试试看哈。

写在这里的,已经是教学实录了,绿色字迹部分是课堂上临时调整的环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生字:籁磬;
(2) 提高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2) 通过观察、想象、欣赏、思考和表达提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音韵美;
(2) 感受自然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目标1,目标2(2),目标3
2、难点:目标1(2),目标2(2)
课时安排
1课时(早自习)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入
秀英(学生),你昨天在日记里描绘了早晨的景色,很美!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秀英念自己的日记。

提问:你觉得这样的早晨美不美呢?美在那里呢?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其中作者的见解不错:早晨的光与影的变幻很神奇,早晨给人新的希望。

(教者点拨)给予发言的学生鼓励或适当的肯定。

今天,让我们追随常建的目光,来欣赏一下破山寺后禅院的早晨。

板书课题及作者:《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二、简介作者
常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曾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

三、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学生活动)1、自由朗读。

2、齐声朗读。

(教者点拨)语速要比平时说话和朗读白话文舒缓些;
磬,念qìng,有后鼻音。

(学生活动)3、男生齐读。

有位学生把“但余钟磬音”读成了“但余钟磬声”。

(教者点拨)提出学习要求:学习要认真仔细。

提问:“音”是什么意思呢?
回答:声音。

提问:我们现在一般说“读书声”,不说“读书音”,为什么作者在这儿不说“钟磬声”,而说“钟磬音”呢?
(学生活动)思考,不由自主的跟周围的同学交流,有人举手,
回答:(成玉)因为“林”“深”“心”“音”声音差不多。

(陈柯)那叫“押韵”。

提问:韵脚呢?
回答:“林”“深”“心”“音”。

(扬蕾)“深”的韵母是“en”呢?!
(教者点拨)表扬:扬蕾观察很仔细。

“en”“in”同属十八韵当中的十五痕,就是说,在古音韵学中,韵母为“en”
“in”的字是同一类的。

所以,这首诗的韵脚有
“林”“深”“心”“音”。

四、品读诗歌,感受自然美,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学生活动)自由品读,想象景物,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表
达出来。

早晨,阳光洒向寺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阳光是金色的。

(教者点拨)想象到了早晨阳光的色彩。

那些树披上金色的婚纱,灿烂地笑了。

(教者点拨)不错的比喻、拟人,树木也有了灵气呢!
通往后禅院的小路曲曲折折的。

后禅院很幽静。

僧房周围花木丛生。

空气好香!
(教者点拨)好享受是不是哦?!
树林里有好多鸟儿,叽叽喳喳的。

那是它们在快活地唱歌呢!
(教者点拨)我想也是的。

水潭里倒映着各种景物。

一切都很安静。

有鸟儿在叫呢!还有钟磬的声音呢!
(教者点拨)有新发现了。

早晨,走在山路上,鸟儿在叫,感觉好安静呢!
(教者点拨)看来你是体会过的!
大家不妨在周末的清晨,到屋后的山林里去体会一下哈。

南朝诗人王籍在《入若耶溪》中
写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正是用蝉和鸟的叫声反衬山林的幽静呢。

其实呢,把大家刚才的描绘组织起来,就成了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呢!
四、学以致用
1、总结
提问:当然,我们是在这首诗的基础之上加以发挥的。

那么,作者怎么就把破山寺后禅院的早晨写得这么美呢?
(学生活动)思考,表达:
他观察仔细。

他热爱大自然。

他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景。

他笔下的景物有一种幽静的美。

他用了反衬。

2、运用
(1)教者带领大家走出教室,引导学生观察早晨的景色。

学生观察到的有:云霞,形态、色彩美丽,还在变幻;山,形态奇特;天空,挨着远山;鸟,霞光下的剪影;树,颜色、形状、情态各异;小屋,薄雾,炊烟等等。

教者以“树”为例,细说说哈。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回答:校园里的树。

追问:什么样的树?
回答:绿叶的樟树,黄叶的水杉,光秃秃的梨树。

追问:看着光秃秃的梨树,你想到了什么?
回答:来年梨树上长满了绿叶,开满了洁白的花。

追问:再看光秃秃的梨树,有什么感觉没有?
回答:那树像是扭头望着樟树,露出羡慕的神情;又像
是在等着春天呢!
(2)大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写下来,那么,你一定能描绘出一个美丽的早晨!
3、留作业
将《题破山寺后禅院》熟读成诵。

五、板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
( 幽静安闲 )
教学反思
山水诗发展到唐代已经很成熟了,诗人往往是寄情山水。

作者欣赏这幽静的禅院,领略这忘情尘俗的意境,抒发着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这些在设计与教学中基本上没有涉及,因为孩子们还领会不到;孩子们的观察、想象、欣赏、思考
和表达能力还亟待提高,教者着实着急。

不过,回头想想,孩子们能积极地参与、自如地表达,进步就可望可及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