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伦理的生态性及其优化路径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杨浦区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答案做在答题卡上)(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021年12月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⑴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曾江通讯员郑远)9月29日,2021中国艺术品产业创新暨艺术品投融资高峰论坛在北京宋庄召开。
论坛上发布了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出品,西沐编缉的《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敷陈[2021]》。
这是我国首份关于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年度研究敷陈。
中国艺术品产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新的发展业态,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型及上台阶、扩规模的前提与重要动力。
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是我国文化扶植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相关的前沿理论与实践为中国艺术品产业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支撑与引导,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敷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研究、编制与发布的。
(2)研究敷陈的主体部分分为概述,艺术品市场与艺术品产业,中国艺术品产业的概念、构成、特点与意义,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阶段、规模与结构分析,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战略标的目的,中国艺术品产业办理分析,中国艺术品产业支撑体系分析,对策与建议,结束语等十个部分。
敷陈全文十余万字。
(3)敷陈反映,中国艺术品产业的体系构成,概括地讲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大的类型:(1)书法艺术品产业;(2)美术艺术品产业;(3)工艺艺术品产业;(4)民间(非遗)艺术品产业;(5)古董杂项艺术品产业;(6)以版权为中心的衍生艺术品产业;(7)艺术品办事产业;(8)艺术品产业的支撑体系;(9)艺术品产业的生态体系。
据统计估算,2021年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为8020亿元。
相关情况可以拜见2021年度中国艺术品产业的规模结构图。
(4)敷陈显示,中国艺术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五个趋势:(A)一是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发展迅速;(B)二是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C)三是在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结构中,美术艺术品产业及工艺艺术品产业是主导,超过了整个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的60%以上;艺术品办事产业、以版权为中心的艺术衍生品产业占有必然的规模;艺术品产业的支撑体系产业、民间(非遗)艺术品产业的规模也占有必然规模,成为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过程中弗成忽视的发展板块;(D) 四是中国艺术品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教育数据治理的伦理框架价值、向度与路径
大数据时代,教育数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产生并亟待服务于教育改革,面向教育的数据治理迫在眉睫。
不宁唯是,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推进大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已成共识。
由此催生的“教育数据治理”近几年已成为教育大数据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然而,教育治理的数据主义倾向、数据治理的人文缺失等现象不断涌现,成为教育数据治理的重要障碍,也暴露出该领域研究中的伦理缺位问题。
那么,教育数据治理内蕴怎样的伦理价值?有无适合的伦理向度以引领分析?治理过程又当如何进行伦理规约?当追问走向深层时,对教育数据治理及其伦理争论也将愈发激烈。
本文尝试从伦理价值、伦理向度和伦理路径等理论角度对教育数据治理进行伦理探寻,以引发更广泛思考。
一、教育数据治理的概念及其伦理价值从语义上看,教育数据治理既是教育的数据治理,也是教育数据的治理。
教育治理是多元主体共同管理教育公共事务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建立高效、公平、自由、有序的教育新格局(褚宏启,2014)。
数据治理是对数据进行优化、保护和利用的过程,目标是从数据中获取最大价值(曹建军等,2017)。
二者在大数据时代得以迅速发展,促成了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和面向教育的数据治理在内容和理念上的不断融合。
教育的育人属性与数据的技术本质同时存在,注定教育数据治理具有独特的概念内涵及伦理价值。
1.教育数据治理的概念阐释(1)相关研究梳理关于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等相关研究兴起于2014年左右。
有学者聚焦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治理与决策趋势(陈霜叶等,2014),基于数据可视化、学习预测分析等大数据技术来分析教育管理实践的数据驱动治理模式(Williamson,2016),探讨教育治理面临的数据意识薄弱、共享障碍、制度不足等挑战(姚松,2016;王永颜,2017;Piattoeva et al.,2020)。
还有学者从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共享、数据反馈、数据推送等方面论证大数据与教育治理的契合之处(申霞等,2018),提出优化大数据相关制度、发展数据素养、建立治理评价指标、更新数据技术等教育治理途径(杨现民等,2020;宋宇等,2020)。
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路径
传统产业现状分析
分析传统产业在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进 行绿色化改造的必要性。
绿色化改造技术路径
探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的技术路径,包括节能减排技术、资源循 环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
绿色化改造政策与措施
分析政府在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方面的政策与措施,如财政支 持、税收优惠、绿色金融等。
典型案例分析: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
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保护 该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 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成效评估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取得了显著 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01
背景介绍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 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该地区生态系统脆弱,生物 多样性丰富,保护意义重大。
典型案例分析:深圳绿色创新发展实践
01
深圳绿色创新发展背景
介绍深圳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背景及发展目标,包括绿色低碳循环发
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
02
深圳绿色创新发展实践
分析深圳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的具体实践,如制定绿色产业政策、
加大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培育新兴绿色产业等。
03
深圳绿色创新发展成效及启示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生态文 明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挑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 出
在一些地区和行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 盾依然突出,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仍面临挑战。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亟待 加强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各国加强合作 ,共同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
建构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体系的思考
建构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体系的思考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和建构中国大陆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伦理体系。
文章首先将对社会工作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概述,阐述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关键角色。
随后,文章将回顾中国大陆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分析现有社会工作实践与价值伦理体系的关系,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建构新的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接下来,文章将提出一套系统的、符合中国大陆实际的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体系框架,包括基本价值观、伦理原则、伦理规范等方面。
这一体系将注重人文关怀、社会责任、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同时强调专业伦理的重要性,以确保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文章将展望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体系的发展前景,探讨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这一体系,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二、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体系的基本理论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体系是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行动指南和道德标准。
这些理论与概念对于理解社会工作实践的内在动力和原则至关重要,它们为社工人员提供了一套行为规范和伦理标准,使其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
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实践中所秉持的一系列基本信念和原则。
这些价值包括但不限于尊重人的尊严、关注社会公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
这些价值不仅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行动的指导,也为他们提供了评价自己行为的标准。
通过坚持这些价值,社会工作者能够确保他们的实践行为始终符合社会工作职业的要求和期待。
伦理体系是社会工作价值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它关注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应该如何做出决策,如何在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伦理标准。
伦理体系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个人与机构、客户与同事、私利与公益等关系时,始终保持公正、诚信和尊重。
通过遵循伦理体系,社会工作者能够确保他们的实践行为不仅符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能够维护客户的权益和利益。
乡村数字治理的伦理困境与路径优化
乡村振兴XI A N G CU N ZHEN XI N G乡村数字治理的伦理困境与路径优化天津师范大学郑一鸣摘要:乡村数字治理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以及规范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价值诉求。
随着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广泛应用,数字治理在信息安全、农民主体性以及公平正义等方面存在着伦理困境。
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规章制度;转变思维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公共伦理教育,提高村民数字素养等方面提出推动乡村数字治理伦理困境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数字乡村;乡村治理;伦理困境;路径优化一、问题提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并颁布了一系列方针政策。
2018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2019年5月,《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数字乡村的本质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并认为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2019年6月,《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对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也提出了要求,“要推广村级基础台账电子化,建立统一的‘智慧村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强化乡村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完善信息收集、处置、反馈等工作机制和联动机制等”。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并把乡村建设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这充分说明了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完善乡村数字治理既是当前探讨的热点问题,也是政府工作部署的重要议题。
乡村数字治理是以互联网工具设施为基础与载体,以精准高效的智慧治理为目标,将数字化技术与乡村治理的全要素、全领域、全过程进行融合而形成的治理创新过程[1]。
论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的生态哲学向度
论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的生态哲学向度【摘要】本文探讨了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的生态哲学向度。
首先介绍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指出人类应当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
接着探讨了生态哲学的基本原则,强调了生态平衡和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性。
然后详细分析了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的生态哲学向度,提出了注重人类需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发展理念。
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文章倡导了以人为本的生态观念,呼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对可持续发展提出新要求,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这一思想将有助于引领人类社会迈向更加可持续和健康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生态哲学、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生态观念、新要求。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日益加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人类需要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
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的提出,为探究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倡导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以人为本发展思想强调人类的中心地位,强调人的需求和利益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重视人的价值和权益,才能实现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仅是一种利用关系,更应该是一种共生关系。
人类需要意识到自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性和互动性,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观念。
通过将人放在生态系统的核心位置,以人为本发展思想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1.2 研究意义当前,人类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和挑战,生态危机日益加剧,需要重新审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研究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的生态哲学向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地把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原则的和谐文化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学校道德建设历来是社会文明的窗口,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路径。
自然地,以优化社会道德和个体美德为己任的学校道德教育,就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如此重大的历史际遇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学校道德教育能够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承载什么样的职责,学校道德教育与和谐文化建设之间存在何种内在的联系,这是学校道德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意蕴的关涉的前提性问题。
一、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与构建和谐社会总的要求是一致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的要求可以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些总的要求既构成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又与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相一致。
其一,这些总的要求都关涉人民群众直接的现实的利益,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又是每一个社会主体在构建社会过程中一系列思想与行为的规范。
而道德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调节人——我、群——我、类——我、人——自然等利益关系的规范性准则,既有利他性要求,又有自利性诉求,以此为目标引导的学校道德教育显然也应把如何使学习者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作为自身的基本目标。
二者都建立在如何处理利益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上,有着相同的旨趣。
其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每一项总要求都与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相关联、相契合。
如“民主法治”的教育要求在于培养学习者科学的民主素养和法治意识,它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的必然的学校道德要求;“公平正义”的教育要求在于引导学习者学会正确处理各种不同的利益纠纷与冲突,它是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利益分配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诚信友爱”本身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或道德的底线要求,它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常规性内容;“充满活力”的教育要求在于充分调动每个学习者的智慧潜能、生命活力和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它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终极追求;“安定有序”的教育要求在使学习者体认、理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是保持和谐的社会秩序对于一切学校教育的最根本的道德诉求,也是历史上一切道德教育形态一贯的教育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要求在于使学习者学会“道德”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种种利益关系,真正善待自然、呵护人类的生命家园,它是生态伦理、环境伦理及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对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新要求,是人类道德情怀由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延展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的教育要求,也是拓展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新途经。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实现路径
1引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汗牛充栋,认真研究和梳理其发展逻辑,对于厘清其重要意义及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生态文明、生态环境这两个词进行学理性的认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自然角度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社会价值维度对人民利益和期望进行维护和满足,以厚植幸福生态背景框,勾勒“安天下”基调。
2相关概念诠释2.1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从广义上讲,它是人类社会阶段发展的一个部分,是在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高级形态的文明。
在文化价值上,它强调生态道德、生态意识、价值需求的统一。
在生态方式上,它强调适度原则,并坚持底线思维,把握分寸,寻求平衡和可持续。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它隶属于社会文明的一个小方面,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的又一文明形态。
它主张德化人类、善待自然,用理智的态度去对待自然,并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良性循环和全面可持续发展。
它是一种新的、顺应时代潮流的文明,是相对于“黑色的”工业文明而言,更高级、更先进、更伟大的“绿色”文明,是精神文明成果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2.2生态环境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所依靠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可以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种种自然和社会因素。
生态环境,特指具有一定的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由各种自然力量所组成,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具体来说,它是由光、无机物、土壤、水分、温度以及植物、动物等综合而成的复合型生态系统,更多地体现系统性、整体性,并为人类的生活提供需要的空间和能量,为社会生产提供必要的资源。
生态环境是一个科技名词,它表征一种理想状态,如生态城市、生态食品和生态旅游;表征一种全新理念,如绿色健康、经济循环、和谐统一;表征一种逻辑思路,如生态尺度、生态红线、生态理性。
总之,生态环境是指不包括污染和其他重大问题的、比较符合人类理念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或环境。
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人与自然发展的高度统一3.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内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核心要义有以下几点:首先,从自然角度出发,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我们应该坚持以自然为前提。
微信传播的道德问题及解决路径
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革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微信作为网络时代新工具的个中翘楚,凭借其完备的功能优势和极强的易用性迅速兴起和发展,现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新型生活方式。
微信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使人们能够进行更加充分的思想交流、更大自由的信息传播和更为广泛的人际交往,越来越丰富的生活服务体验也被集成到了微信当中,使其功能不断更新和完善。
随着微信传播的不断发展和用户数量的持续增加,当前微信已经成为覆盖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移动应用工具。
与此同时,一些道德失范现象也频频发生于微信的传播过程之中,不仅有碍于微信自身的良性发展,更会对受众群体造成伤害,给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带来消极的影响,因而对于微信传播中道德问题及解决路径的探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出发,以网络伦理的相关概念为参考,结合微信传播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应当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且系统的探究。
首先对于微信传播的基本概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归纳,包括微信的定义与功能、传播优势及特点、发展现状和兴起原因,旨在研究微信传播的积极影响。
其次对微信传播中道德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详细描述,包括诚信的缺失、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的侵犯、道德冷漠、信任危机以及主体异化几个方面,对于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危害进行逐一论述。
再次对于微信传播中道德问题的具体成因进行深入探析,主要从技术根源、理论根源、主体根源和社会根源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力求全面的把握问题成因。
最后对应问题现象及成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路径,既要从外部环境上构建和谐的微信传播道德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和规范;也要重视内部监督的完善和个人的提升,优化运营技术及内部监督机制,强化传播主体的道德修养,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解决微信传播的道德问题。
关键词:微信传播;道德问题;解决路径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has been changing people's daily life. WeChat as a new tool in network era leader, with its complete functions and conveniency; is becoming to be a new way of life indispensable. WeChat provides a more open and free platform for the people, so that people can make mor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mor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there is more and more rich life service experience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WeChat to make its function constantly updated and improved.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WeChat communications and the continued increasing number of its users, WeChat now is becoming to be the most spread and influential comprehensive mobile application tool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moral anomie phenomenon occurred frequently in WeChat using, it can not only hinder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Wechat but also cause harm to the audience with a negative impact on human life and social progress,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nalyze and solute these moral problems during WeChat communication. In this paper, with the basic theory of ethics, the concept of network ethic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read of WeChat, I am trying to discuss the relevant issues from four aspec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WeChat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of WeC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success, in order to study the positive impact of WeChat communication.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WeChat`s spreading moral problems, including the lack of good faith, personal privac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moral indifference, trust crisis and the several aspects of alienation, the moral anomie phenomenon. The third part makes a deep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causes of the moral problems, mainly from four aspects: technical roots, theoretical roots, the root causes and social roots. The fourth part of the problem is proposed to make solutions for the phenomena and causes, 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moral system of WeChat communication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relevant legal system and norm, it also should be pay attention to improving the internal supervision and personal improvement, optimize oper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rnal supervision mechanism, optimize the dissemination of moral cultivation, to solve the moralproblems of WeChat communication with full angle and analyses. Keywords:WeChat spread;Moral Problems;Solutions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意义 (1)(二)研究综述 (1)(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4)二、微信传播的兴起与发展 (6)(一)微信的定义和功能 (6)(二)微信传播的特点及优势 (6)(三)微信传播的快速发展 (8)(四)微信传播兴起的必然性 (9)三、微信传播中存在的道德问题 (12)(一)微信传播中的诚信缺失现象 (12)(二)微信传播中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 (13)(三)微信传播中知识产权的问题 (14)(四)微信传播中的道德冷漠 (15)(五)微信传播中的信任危机 (17)(六)微信传播中人的异化 (18)四、微信传播中道德问题的成因分析 (20)(一)主体根源 (20)(二)理论根源 (21)(三)社会根源 (23)(四)技术根源 (25)五、微信传播中道德问题的解决路径 (28)(一)强化微信传播主体的道德修养 (28)(二)构建和谐的微信传播道德体系 (29)(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和规范 (32)(四)优化运营技术及内部监督机制 (33)结语 (35)参考文献 (36)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8)致谢 (39)一、绪论(一)研究意义微信作为新互联网时代移动应用中的个中翘楚,凭借其完备的功能优势和极强的易用性已经发展成为当下传播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新型生活方式,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的道德问题,对于相关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既有利于微信传播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也对相关理论的完善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国内外生态正义思想
佛教生态思想强调众生平等、尊重生命和自然,反对贪婪和杀戮。
详细描述
佛教认为,人类和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的,人类应当尊重生命和自然,反对贪婪和杀戮。佛教主张众生平等, 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平等。在实践中,佛教鼓励人们素食、放生、护生等行为,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 性。
04
生态正义的实现路径
建立完善
详细描述
03
04
05
1. 生物和无生物的平等 :生态中心主义认为所 有生物和无生物都应该 受到尊重和保护,没有 高低贵贱之分。人类不 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 破坏生态环境。
2. 整体性考虑:生态中 心主义强调整个生态系 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认为应该从整体上考虑 生态环境的问题,而不 是仅从人类自身的利益 出发。
种族、性别等社会问题的联系。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正义逐渐成为 全球关注的焦点,各种环保组织和绿色政治团体在
世界范围内兴起。
在中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和实践,生态 正义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成为政治
、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重要议题。
02
国外生态正义思想
深生态学
01
02
总结词:深生态学是一 种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 生态伦理观,强调人类 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追求生态系统的完整 性和稳定性。
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
03
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各国共同应对气
候变化挑战。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保护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生物多样性 。
濒危物种保护
采取科学手段保护濒危物种,禁止非法猎捕、交易和运输野生 动物。
公众教育与提高意识
《学术交流》2020年总目录
‘学术交流“2020年总目录(括号内数字,圆点前为期数,圆点后为页码)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栏㊃论新时代执政党自我革命的路径选择与机制安排㊀ 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视角钱锦宇(1㊃005)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治理㊀ 犯罪防控的治本之举张小虎(1㊃015)国家治理微观受众偏好制度性转换安亚卓(1㊃024)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栏㊃ 中国之治 的绿色现代化图景余敏江(12㊃005)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执法:核心理念㊁影响因素与实践模式申来津,白森文(12㊃014)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一种非常态国家治理模式㊀ 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运作机制及其完善路径王立峰,李洪川(12㊃022)㊃学讲话㊁谋振兴专栏㊃城乡融合赋能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韩喜平,金光旭(11㊃005)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刘世佳,魏亚飞(11㊃012)文旅融合背景下黑龙江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路径郭晓勋,李㊀响(11㊃019)㊃本刊特稿㊃波兰尼:意识突现结构中的综合意会实在张一兵(1㊃03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㊀ 司马迁及其‘史记“综论刘跃进(7㊃005)㊃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㊃阿格妮丝㊃赫勒的社会伦理学[美]克利福德㊃G.克里斯蒂安斯㊀刘欣宇㊀译(1㊃041)阿格妮丝㊃赫勒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梁㊀秋(1㊃055)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方法论创新和理论建树胡雪萍(1㊃065)齐格蒙特㊃鲍曼关于大屠杀的伦理批判韩振江(2㊃007)文明之恶与人性之恶㊀ 鲍曼与伯恩斯坦大屠杀探源思想比较张㊀彤(2㊃014)文化危机表征:莫拉夫斯基的后现代主义批判彭成广(3㊃005)阿格妮丝㊃赫勒的 政治伦理 内涵解析王思楠(3㊃015)俄罗斯现代化与文化[俄]B.M.梅茹耶夫㊀丁海丽㊀译(4㊃005)瓦季姆㊃梅茹耶夫的文化思想[俄]А.С.扎佩索茨基㊀А.П.马尔科夫㊀杜宇鹏㊀译(4㊃014)异化的世界与人的远景㊀ 列斐伏尔和沙夫㊁彼得洛维奇的异化理论比较潘禹非(4㊃022)俄罗斯是否有自己的 文明代码 ,它可能包括哪些内容?[俄]Б.В.梅茹耶夫㊀原㊀泉㊀译(5㊃005)人的存在方式与社会主义的进路选择㊀ 论马尔科维奇的革命观及其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启发许㊀鹏(5㊃012)㊃哲学研究㊃市民社会决定国家:马克思与哈贝马斯两种实践性批判刘㊀健,丁立群(1㊃075)作为公共政治现象的宽恕㊀ 对阿伦特宽恕观的探究与质疑孙晓静(1㊃085)论空间政治哲学的出场逻辑㊀ 以城市街道的公共性研究为例耿芳兵(1㊃094)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 时代 概念马拥军(2㊃022) 批判的互联网 和 互联网的批判㊀ 互联网哲学思想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侯宪利(2㊃030)警惕 市场社会 对人价值观的异化㊀ 桑德尔基于社群主义对市场的伦理审视与重塑陈肖东,王国豫(2㊃042)原创观念及其矛盾的哲学考察张文喜(3㊃026)论冯契中国哲学史书写的特色柴文华,张灵馨(3㊃036)李退溪 天人合一 观念探析㊀ 以‘圣学十图“为中心李英粉(3㊃043)为平等而辩㊀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念面临的挑战及其回应李义天,杨㊀磊(4㊃031)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若干关切问题武卉昕(4㊃041)万物一体视域下的人工智能朱㊀承(5㊃021)论米德对黑格尔 自反性 内涵的阐释与批判冯月季(5㊃030)㊃881㊃梁启超公德观及其对当代道德建设的启示阴㊀玥(5㊃039)论生产范式中的理论困境与出路㊀ 对马尔库什生产范式批判的反思孔德生,谢宇格(6㊃005)实践派的文化理论及其对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刘欣然(6㊃015)子张威仪修养对早期儒家政治哲学的推进石㊀超(6㊃023)没有心灵就没有意义㊀ 反心理主义错在何处朱志方(7㊃023)直言与生命美学:福柯晚年的犬儒主义研究李乾坤(7㊃030)罗尔斯 重叠共识 理念及其价值内蕴探微杨㊀威,谢㊀丹(8㊃005)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赵冰心(8㊃016)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㊀ 唯物史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康渝生,赵金凤(9㊃005)资本逻辑批判与走向希望的乌托邦㊀ 安德烈㊃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总体探析冯旺舟(9㊃013)马克思对思辨形而上学的批判㊀ 兼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思想关系郭艳君,李作清(10㊃005)佩里㊃安德森理论的解读路径与研究空间乔茂林(10㊃013)俄罗斯学者视野中的儒学伊丽娜(10㊃021)论儒家的敬天信仰谢小萌,李㊀博(11㊃029)从 予岂好辩 看孟子哲学的阐释方式张继军(11㊃038)论牟宗三对金岳霖‘逻辑“的批判与超越姜㊀丰,樊志辉(11㊃048)早年恩格斯共产主义观的演进张海雷(12㊃035)从城市中的问题到问题中的城市㊀ 恩格斯城市批判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张一方,刘怀玉(12㊃045)空间正义的价值诉求及实现路径孙全胜(12㊃055)㊃政治学研究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阐释朱雪微(2㊃054)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探赜程运麒(2㊃061)公共领导者的责任伦理及其建构路径宋㊀烨,李㊀绵(3㊃051)历史方位是完善和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时代坐标祝福恩,张㊀滨(4㊃049)疫情挑战下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索杜红艳(4㊃055)从 抗疫 视角看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张㊀梅(4㊃062)政治效能感㊁社会公平感对政治信任的影响㊀ 基于全国调查数据的中介效应分析麻宝斌,于丽春(7㊃041)健康政治:现代国家建构中的疾病治理㊀ 理解现代国家建构的新维度支继超(7㊃054)疫情防控中的国家治理特色及其启示薛明珠(7㊃063)乡村权威再造:基层政治的一个经验解释周庆智(8㊃025) 央-地政府信任 一致性与公民参与的关系郑建君(8㊃035)抗疫斗争中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发展逻辑赵丽媛,翟继军(8㊃046)文化进步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和逻辑㊀ 兼论马克思主义对文化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的超越齐㊀勇(9㊃026)论弘扬齐家传统的三重根据宋天阳(9㊃036)㊃法学研究㊃人工智能体犯罪主体资格证伪㊀ 以刑事责任之实现为视角骆㊀多,林星成(1㊃104)智能司法的潜在风险及其应对策略帅奕男(1㊃113)中国隐私权司法保护的实证分析与未来发展翟羽艳(1㊃123)论犯罪人失信惩戒措施的适用界限梅传强,严㊀磊(2㊃071)论自然人姓名权的行政克减王春梅(2㊃084)显失公平制度在和解合同中适用问题探析原永朋(2㊃095)认罪认罚从宽的二审程序:废除㊁限制不如简化谢小剑,李尧君(3㊃060)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有效辩护:从缘起到嵌入钱㊀春(3㊃072)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量刑建议实践的问题与优化杨㊀勇(3㊃086)互联网金融信息偏在的生成机理与制度克服刘艳平(3㊃096)智能时代的刑法立法㊀ 人类中心主义与现实功利主义的取舍孙道萃(4㊃069)创制性立法的判定标准及方法探讨㊀ 兼论地方立法的分类曹瀚予(4㊃081)论质权人对出质人转让权利质物的同意权李㊀莉(4㊃093)㊃981㊃收缩型城市的土地问题及其法律解决甄子昊,周梦懿(4㊃106)习惯法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组织和运行规范㊀ 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为对象高其才,张㊀华(5㊃047)网格化简约治理㊀ 基于湘北L县农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的考察陈寒非(5㊃061)乡村应急治理中的疫情防控村规民约池建华(5㊃077)论解释性规则的法治化㊀ 以药品监管为例证宋华琳,牛佳蕊(5㊃091)元规制和自我规制视域下的共治型药品安全规制模式研究乔大丽(5㊃103)论死者人格财产利益保护的请求权基础及其内在限度赵轩毅(6㊃035)论死者肖像的法律保护李云滨(6㊃049)回归契约本位㊀ 对仲裁时效的体系化构建李㊀龙,向东春(6㊃059)第三人撤销仲裁裁决制度研究朴顺善,张哲浩(6㊃075) 互联网+ 背景下保留 兜底条款 的必要性分析㊀ 以非法经营罪为视角滕嘉远(6㊃089)论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的当下困境李俊丰(7㊃071)人工智能体刑事诉讼被追诉人地位审思程㊀龙(7㊃079)论人工智能侵权责任主体的识别机制陈和芳(7㊃094)智能司法的结构性困境与体系性定位张健一(7㊃103)论污染环境罪犯罪主体司法认定的困境与出路㊀ 基于东北三省209个案例的实证分析谢登科(8㊃056)我国强制医疗隔离制度的理论基础㊁现存问题与解决对策王㊀桢(8㊃064)疫情防控中强制隔离措施的理解与适用李凌云,陈㊀杰(8㊃074)一罪与数罪的区分维度:累进犯模型之提倡卢有学,卢钇熹(9㊃046)论数罪刑罚执行中减刑制度的优化房㊀丽(9㊃061)论新兴权利的国家保护义务魏文松(9㊃073)民间财富传承的制度变迁:从继承到寿险和信托梅㊀傲,戴宇倩(10㊃029)家庭赡养法律关系主体角色的重塑丁㊀亮(10㊃042)妨害监察行为刑法规制的困境及其疏解㊀ 基于‘监察法“与‘刑法“衔接的视角李阳阳(10㊃054)监察留置要件规范化研究孔祥承(10㊃065)环境治理中行政服务的理念预设与机制面向余德厚(10㊃077)从美国购买价金担保制度看我国浮动抵押效力的合理限制刘㊀晶(10㊃085)论精神控制或情绪勒索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㊀ 以中日比较为基本路径王冠玺,张㊀慧(11㊃057)刑事案件侦破过程中的事实假定及其偏差克服㊀ 基于刑事错案的分析唐丰鹤(11㊃072)法律公布是立法程序还是独立制度?李克杰(11㊃085)限制公开出庭作证制度的体系化展开林海伟(11㊃096)论第三方资助国际投资仲裁及其规制刘敬东,李青原(12㊃068)民事法律援助中的政府责任㊀ 中美比较的视角刘㊀勇(12㊃079)地方性法规立法的理念更新与路径选择㊀ 以科学立法原则为指引樊㊀安,樊文苑(12㊃091)㊃经济学管理学研究㊃龙头企业参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模式及风险防范林宣佐,陈㊀希(1㊃131)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密码范玉刚(1㊃140)产业专业化㊁多样化集聚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及运用赵㊀峰,王玲俐(2㊃106)我国传统产业实施跨境零售商业模式探讨郦㊀瞻,沈春玲(2㊃122) 一带一路 倡议下中俄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风险及路径选择许永继(2㊃132)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形象培育机制周朝霞(3㊃108)论品牌价值提升策略㊀ 以黄金叶品牌为例郭国峰,曹春玲(3㊃117)旅游演艺产品品牌开发与推广刘可祎,马㊀丁(3㊃128)论民营企业家的体面劳动黄云明(4㊃118)卡尔㊃波兰尼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张海成,隽鸿飞(4㊃125)中国特色农村普惠金融的创新思维董㊀竹,吴㊀健(4㊃135)基于预期视角的货币政策传导信心渠道研究张义伟,施建淮(4㊃145)中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究竟是抑制还是促进了外资进入?李㊀伟(5㊃112)斯托雷平农业改革中国家对农民的援助政策尚明霞(5㊃125)基于共享经济的康养旅游产业生态圈构建李㊀莉,陈雪钧(6㊃100)替代国方法之变迁模式吕㊀航(6㊃108)知识产权管理视域下中外专利资助政策比较徐㊀亮,徐㊀磊(6㊃120)㊃091㊃规范㊁高效㊁便民㊀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的三大目标杨书文,李国豪(6㊃130)基于生态产品价值理论的 两山 转化机制研究王㊀茹(7㊃11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拉美战略支点国家的选择陈朋亲,张㊀潇(7㊃121)市场化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㊀ 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段艳平(7㊃136)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出口市场的开拓张双才,刘松林(8㊃086)后疫情时代 一带一路 合作发展研究周㊀晶(8㊃096)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协同发展的评价研究陆㊀曼,焦方义(8㊃105)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模型的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分析章志平,何㊀勤(8㊃116)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宋翠玲,乔桂明(8㊃126)主权信用评级对经济危机的预警性不强问题探析詹㊀健(9㊃083)论人力资本集聚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刘㊀娜,邵㊀全(9㊃094)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赵明霏,冯㊀婧(9㊃102)房地产战略结构调整与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张国卿,陈秋声(9㊃112)健康产业融入中医药文化的战略构想牛素珍,杨英法(10㊃096)以农地金融盘活农村土地资产丰㊀华(10㊃105)智能化时代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王永明(10㊃114)5G技术与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苗蕴慧,姚㊀爽(10㊃124)乡村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探索罗贵榕,刘俊显(11㊃10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冯㊀超(11㊃116)区际产业转移的承接机制分析㊀ 基于动力系统视角赵博宇(11㊃125)生命共同体理念下流域生态产品市场化路径探索徐瑞蓉(12㊃102)企业价值管理变革:创值单元理论的讨论与展望葛玉洁(12㊃111)论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兀㊀婷(12㊃120) 智能+ 滑雪旅游发展的环境与路径李松梅,杜㊀唯(12㊃130)㊃社会学研究㊃重大疫情防控中的社会心理疏导研究㊀ 兼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完善张世贵,李朝波(2㊃14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研究王平达,高㊀鹏(2㊃150)新时代社会组织治理:面临的问题与路径选择贾志科,罗志华(3㊃134)女性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作用发挥和策略优化马英华,谢立敏(3㊃144)不同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比较及借鉴金双华,杨㊀艺(5㊃134)感动:心理学阐释及其作为社会情感治理策略艾㊀娟(5㊃146)社会政策的工具性作用:欧美福利国家的双维度改革标向马欣员,钟若愚(6㊃142)网络经济诚信危机与治理潘㊀宁,王㊀磊(6㊃153)乡村秩序重构:实现乡村振兴的策略选择沈费伟(7㊃146)论乡土文化的规范功能及乡土社会法治的实现张翠梅,杨㊀阳(7㊃157)西北农村互助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祁㊀玲,杨夏丽(8㊃137)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途径任童欣,杜宴林(8㊃153)社区居家养老环境的智能化设计策略与挑战马源鸿,邹广天(9㊃121)城市社区危机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石枚鑫(9㊃131)我国养老产业集群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策略何宏莲,李晓东(10㊃133)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孙晓黎(10㊃141)不确定性常态化趋势下的确定性社会治理㊀ 基于共同体理念与合力论视角的疫情防控思考辛玉玲(10㊃15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标准的合理性㊀ 基于个人养老需求视角刘㊀冰,刘玲辉(11㊃134)医养结合视角下社区养老服务对策汪连新,黄秀莲(11㊃143)治理现代化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江世鑫(11㊃153)以协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探讨关振国,吴丹玉(12㊃138)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基层社区疫情防控探讨杨峥威,孙㊀莹(12㊃146)㊃文学语言学研究㊃论上官婉儿的诗学地位㊃191㊃㊀ 从两‘唐书“载其神秘出生的差异切入林宗毛,曹㊀旭(1㊃154)论两宋理学家 玩物从容 审美理想及其诗歌呈现问题王培友(1㊃163)新见民国论文‘西游记演变“与‘西游记“早期研究㊀热点述略彭利芝,陈㊀黎(1㊃172)论‘文选“在陶诗经典化中的作用㊀ 以异文㊁注释㊁选篇为中心苏悟森(2㊃161)论张孝祥对苏轼词的接受和推重张美丽(2㊃171)论关汉卿‘单刀会“杂剧的政治伦理观及其历史成因李亦辉(2㊃179)敬胤‘世说注“及相关问题考论范子烨(3㊃154)论王安石诗学思想的适用原则及其美学特征李㊀唐,董天时(3㊃166)思子亭诗文征集活动与清初 根柢六经 的古文宗尚于金苗(3㊃175)东北解放区戏剧创作导论宋喜坤(4㊃155)边疆风景与时代话语㊀ 碧野在新疆的深入生活与散文创作胡新华,姜萌萌(4㊃168)创作思维㊃心灵叙事㊃探索自我㊀ 论毕淑敏文学创作中的三个重要问题吴丽芳(4㊃178)龙崇拜㊁祈雨术及明清御灾叙事的文化复制与修正刘卫英,曹㊀磊(5㊃156)建构与瓦解:戴维㊃洛奇小说中的二元对立与统一张㊀扬(5㊃164)颠覆与融合:汤亭亭‘女勇士“创作管窥谢小童,张艳威(5㊃173)古代戏曲格律发凡薛瑞兆(6㊃162)诗味创作的心理学机制杨㊀晖,李媛媛(6㊃174)论古典诗歌意象的语用功能佟秋华(6㊃183)论实证思维对现代白话及新文学观念的建构陈爱中(7㊃166)现代汉诗视野的新诗语言问题刍议㊀ 现代中国汉语新诗发生史考索傅修海(7㊃173)叙事性与九十年代诗歌的形式问题张德明(7㊃183)新出李益佚文‘李府君玄堂志“考索李秀敏(8㊃163)王忬与严嵩交恶相关史实辨析及其文学效应周慧敏(8㊃173)启蒙视阈下的话剧 林冲戏 刘㊀恒(8㊃182)‘三国演义“东吴君臣关系新论㊀ 以张昭与孙氏兄弟关系为中心关四平(9㊃139)模仿与创新:‘青史演义“与‘三国志通俗演义“㊀军师形象之比较孙㊀琳(9㊃152)从‘邗上题襟集“到题襟馆:曾燠幕府的文事活动㊀及其影响高政锐(9㊃160)宋代入蜀文人的文学书写:汉文明意识㊁地方色彩㊀和地理修辞李㊀熙(10㊃162)‘陶集发微“的特点与学术价值于东新(10㊃173)后现代视野下科技理性对主体的倾覆㊀ 以‘时震“和‘最后一幕“为例王玉华(10㊃183)甲骨卜辞天人思维叙事透视李㊀巍(11㊃163)审美观念与艺术精神的互融㊀ 以中古时期为中心的考察李秋喜(11㊃171)从‘小二黑结婚“看赵树理小说的革命叙事与民族特色杨丽华(11㊃181)论后羿神话背后的历史真相付希亮(12㊃155)请谥制度演变对行状文体的影响杨向奎,张㊀蒙(12㊃171)从赵熙峨眉诗看其隐逸思想的形成及流变辛㊀馨(12㊃178)㊃新闻传播学研究㊃媒介融合背景下移动阅读的发展思路黄也平,齐永光(5㊃181)㊃历史学研究㊃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酿酒工业的掠夺孙㊀瑜(9㊃173)满铁社员会与日本对华侵略吴㊀玲(9㊃181)㊃著作评介㊃普罗米修斯式的隐喻㊁戏剧本体论与人类解放㊀ 评维塞尔‘普罗米修斯的束缚 马克思科学思想的神话结构“龚小聪(1㊃185)花妍叶美㊀马骏鞍鲜㊀ 评梁归智新式评校本‘西游记“竺洪波(1㊃186)心灵与自然的共情㊀ 评米哈伊尔㊃米哈伊洛维奇㊃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历“彭贤则,夏㊀懿(2㊃190)现代性批判与后现代意识㊀ 评阿格妮丝㊃赫勒的‘现代性能够幸存吗?“张艳丽(3㊃188)‘概念转喻:方法㊁理论与描写问题“评介张艳密(3㊃189)小说社会学批评的实践之作㊀ 评‘清代才学小说考论“郑红翠(4㊃189)史料详赡㊀图文并茂㊀ 评高玉海‘中国古典小说在俄罗斯的翻译和研究“王㊀立(9㊃190)㊃291㊃。
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引言伦理教育是培养社会公民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塑造一个和谐有序社会的基石。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伦理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愈加突出,因此进行伦理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将通过探讨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期引起人们对伦理教育的关注并增强其社会意义。
一、定义伦理教育伦理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传授社会道德规范、培养个体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它的目标是通过伦理的启蒙和教育,提高个体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水平,引导个体遵循道德准则,形成正确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
二、伦理教育的重要性1. 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伦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友善互助、勇于承担责任等。
这些品质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个体的自我发展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2. 增强社会责任感伦理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育引导,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3.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伦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教育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评价事物的好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准则,并有助于个体在社会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4. 提升社会公民素养伦理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公民素养。
社会公民素养包括个体的法律观念、公共意识、公民道德和责任感等素养。
具备这些素养的个体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做出贡献。
三、伦理教育的必要性1. 解决伦理问题的时代需求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伦理问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不断增加。
例如,生命伦理、信息伦理、环境伦理等问题日益突出。
伦理教育的开展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伦理问题,推动社会向更加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
2. 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伦理教育对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培养人们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水平,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将建设更加和谐、公正、健康的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04
国外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实践路径及启示
国外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实践路径
美国
美国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以课程设置多元化、强调实践操作和跨学科研究为特点,通过设 立环境保护专业、开设生态伦理课程、进行跨学科研究和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大学 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欧洲
欧洲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以注重理论研究和国际化合作为特点,通过设立环境学院、开展 跨学科研究、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生态环保意识。
同时可以进一步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在线教育、引入社会资源 进行实践教育等,提高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未来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选择范围, 深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生态伦 理教育的特点和问题,为制定更加全面、细致的 教育政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评价和 监测机制的探索和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效 果和学生的反馈情况,为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提供 参考。
设立专项经费,保障生态伦理教育的经费投入。
完善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
01
02
03
开设生态伦理教育必修课程,确保所 有学生都能接受到生态伦理教育。
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将生态伦理 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
编写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的 生态伦理教育教材,丰富课程内容。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生指导
01
02
03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实践 路径研究
2023-10-26
目录
• 引言 • 生态伦理教育基本理论 •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现状 • 国外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实践路径及启示 •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实践路径设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尊重自然
承认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 展的基础,人类活动应顺 应自然规律,不违背自然 法则。
顺应自然
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来安 排和改造人类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
保护自然
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防止 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 衡。
绿色发展理念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政策措施创新与优化
创新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 移支付、区域协作等方式,对生态保 护贡献者进行合理补偿。
优化资源配置政策
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生态 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金 融创新发展。
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资源税 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05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举措
CHAPTER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01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明确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严格保 护自然生态空间,维护国家生态 安全。
02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 工程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恢 复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产品 供给能力。
03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 设和管理
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提升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保 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生态意识。
02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 系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生 态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生 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推动形成绿色发 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03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 面绿色转型
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 ,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 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 。
电子商务和社会伦理互促发展优化路径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电子商务新经济已成为对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平台和渠道,也是提升社会发展伦理供需质量的重要途径。
我国有关电子商务运营、维权、违法追责和执行的法律体系尚未健全,不能有效实现事前风险防范、事中及时止损、事后有效追责,急需构建兼有行业自律、商业行为自律、社会共律的综合治理新机制,加快完善法律、伦理、商业惯例等社会规范,以有效促进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
一、电子商务深化社会发展伦理责任意识电子商务正在快速推动区域产业行业转型升级,促进完善互联网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电子商务和社会伦理处在相互促进、交织发展中,对社会个体伦理和社群伦理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是共同提升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推动力。
(一)促进和提高网民综合素质,提升社会伦理需求。
据统计,我国2017年7.51亿网民中,中等学历(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群体占比达到63.4%,年龄分布上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2.1%。
他们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消费主体,也是就业与创新创业的核心群体,他们的网络行为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务的推广程度和消费程度以及营运环境的建设。
6.32亿非网民中,上网技能、上网对生活的便捷程度是影响他们上网行为的重要考虑和制约因素,因知识水平限制(包括不懂电脑/网络,不懂拼音等)而不上网的比例分别为52.6%和26.9%。
而网络消费逐渐由“买便宜”转变进入到注重品质、经济适用的“买优质”阶段,消费日趋理性,需求量质同升。
城乡互联网普及率近两年持续提升,但城乡差距仍然较大。
截至2017年6月,我国城乡网民总人数比达到5.50∶2.01,比例差距2.74倍。
而且城乡网民在商务交易类、支付、新闻资讯等应用使用率方面差异较大,其中网上外卖使用率差异最大,为26.8%。
与此同时,虽然网民消费日益庞大,但及时和有效维权的意识与能力却面临诸多问题,手机信息安全危机事件中用户及时反馈率不到10%。
“信息茧房”的误读与算法推送的必要兼论内容分发中社会伦理困境的解决之道
“信息茧房”的误读与算法推送的必要兼论内容分发中社会伦理困境的解决之道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个被称为“信息茧房”的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一现象描述的是,由于算法推送等个性化信息分发机制的存在,用户往往只能接触到符合自己兴趣、观点和态度的信息,导致信息的封闭和同质化,形成了一种自我强化的信息环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信息茧房”现象的误读之处,以及算法推送在信息分发中的必要性,同时兼论在内容分发中如何解决社会伦理困境。
本文将首先阐述“信息茧房”现象的概念和成因,分析其对社会和个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然后,我们将探讨算法推送在信息分发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提高信息获取效率、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分析“信息茧房”现象的误读之处,指出其并非完全由算法推送导致,而是与用户的主动选择、信息源的多样性等多种因素有关。
接下来,本文将探讨在内容分发中如何解决社会伦理困境。
我们将分析当前内容分发面临的主要伦理问题,如信息偏见、隐私泄露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加强信息源的多样性、提高算法的透明度、强化用户隐私保护等,旨在通过综合手段解决“信息茧房”现象和社会伦理困境,促进信息传播的公正、公平和有效。
本文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信息茧房”现象和算法推送的作用,同时积极探索解决社会伦理困境的有效路径。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相信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公正的信息环境,为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信息茧房”的误读“信息茧房”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便在公众舆论和学术研究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随着讨论的深入,我们发现这一概念在理解和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少误读。
许多人将“信息茧房”效应过度泛化,将其视为所有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必然结果。
实际上,“信息茧房”效应并非个性化推荐的必然产物,而是当推荐算法过于狭窄,用户缺乏主动寻求多元信息的意愿时,才可能出现的现象。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立项名单公布
索丰 东北师范大学 杜岩岩 辽宁师范大学 解月光 东北师范大学 刘英群 清华大学 赵蔚 东北师范大学 金慧 上海外国语大学 胡凡刚 曲阜师范大学 柏宏权 南京师范大学 杨滨 安徽师范大学 沈书生 南京师范大学 李福华 淮北师范大学 闫寒冰 华东师范大学 张治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 罗恒 华中师范大学 郑燕林 东北师范大学 徐朝军 南京师范大学 钟柏昌 华南师范大学 叶新东 温州大学 臧志军 江苏理工学院 冉云芳 苏州大学 方益权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吴杰 浙江工业大学 马建富 江苏理工学院 周春光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AFA190007 国家重点 AGA190008 国家重点 AFA190009 国家重点
新时代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我国推进教育2030目标监测指标体系及方法 研究
教育领域风险点特征与防范机制研究
AFA190010 国家重点 教育扶贫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饶从满 张珏 倪娟 吴彬镪
东北师范大学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 究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 究院
欧亚跨境高等教育合作模式及治理机制研究
创新人才战略下高阶思维发展的评价与一体 化设计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融入技术技能培养的理论 及实践研究 学习分析支持自我调节学习的效能评价与优 化机制研究
优质慕课建设全程的多维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构建与评价研 究
大学生在线同伴互评效果改进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立项名单一览表
BJA190096 国家一般 BJA190097 国家一般 BJA190098 国家一般 BJA190099 国家一般 BJA190100 国家一般 BJA190101 国家一般 BJA190102 国家一般 BJA190103 国家一般 BJA190104 国家一般 BJA190105 国家一般 BJA190106 国家一般
医院伦理组织管理模式优化的路径及思考
DONG Mi n ,LI U Yu . x i u ,LI Yo n g . c ha n g ,YANG Gu o . b i n
Hale Waihona Puke (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Me d i c a l A fa i r s , 2 .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O ic f e , N a n g S c h o o l f o C l i n i c a l Me d i c i n e , t h e S e c o n d Mi l i t a r y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j i n g G e er n a l H o s p i t a l fN o a n g Mi l i t a r y R e g i o n , P , N a n j i n g 2 1 0 0 0 2 , J i a n g s u , C h i n a )
[ K e y w o r d s ] H o s p i t a l E t h i c s C o m m i t t e e ; M a n a g e m e n t M o d e l ; O p t i m i z i n g
0 引
言
对 比分 析 国 内外 H E C s 发 展 的现状 , 探讨 目前 我 国
[ 文章编 号】 1 0 0 8 — 8 1 9 9 ( 2 0 1 4 ) 0 2 - 0 1 8 1 - 0 3
C o n t e mp l a t i o n o f t h e me t h o d s o n o p t i mi z i n g h o s p i t a l e t h i c s c o mmi t t e e s ma n a g e me n t mo d e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 会 伦 理 的 生 态 性 及 其 优 化 路 径
黄 子 鸿
( 福 建 警 察 学 院 公 安 管 理 系 ,福 建 福 州 3 5 0 0 0 7 )
摘
要 :现 有 的 社 会 伦 理 存 在 权 利 义务 失衡 的 矛 盾 , 诱 发 了社 会 伦 理 的 主 体 性 性 追 求 不足 、 契 约 精 神 匮 乏 与 正 义精 神
Opt i ma l Pa t h Ba s e d o n t he Ec ol o g i c a l Na t u r e o f t he Et h i c a l S pi r i t HUANG Zi . h o n g ( Po l i c e Ma n a ge me n t De p a r t me n t , Fu J i a n Po l i c e Co l l e g e, Fu z h o u F i a n 3 5 0 0 0 7, C h i n a)
销 蚀 不足 和 契 约 精 神 匮乏 与 正 义精 神 销 蚀 等 问题 。但 社 会 伦 理 的 本 质 中存在 着 固有 的 生 态 价值 ,是 活 的 意 义 的 善 。 它
以 生 生 不 息 的样 态 构 建 和 更 新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需要 的道 德 体 系 。 完善 伦 理 精 神 的 不 足 之 处 , 需 要 发 挥 其 生 态 特 质 , 选 择 正 确 的优 化 路 径 。伦 理 精 神 的优 化 是 一 个 持 续 的 过 程 , 除制 度 强制 力量 以 外 ,其 优 化 路 径 的 实现 亟 需 构 建 可 自我 更 新 的底 线 性 的 社 会 伦 理 ,可 自我 完善 的 公 意 精 神 以及 可 自我 调 适 的 互 利性 的 正 义 。 通过 以上 三 个 方 面 , 实现 以 生 态
q u a c yi t ,l a c k o f c o n t r a c t s p i r i t a n d t h e e r o s i o n o f j u s t i c e s p i r i t .Bu t t h e e s s e n c e o f t h e e t h i c a l s p i r i t
h a s a s o l i d e c o l o g i c a l v a l u e ,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g o o d l i v i n g a n d e t e r n a l s t a t e b u i l d i n g a n d a mo r a l s y s t e m u p d a t i n g f o r t h e h a r mo n i o u s s o c i a l i s t s o c i e t y . To i mp r o v e t h e e t h i c a l s p i r i t n e e d s t o f u l l p l a y i t s e c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c h o o s e a n o p t i ma l p a t h .Th e e t h i c a l s p i r i t o p t i mi z a t i o n i s a n o n g o i n g p r o c e s s ,a n d i t s o p t i ma l p a t h d e p e n d s o n t h e c o e r c i v e p o we r o f t h e s y s t e m a n d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b o t t o m l i n e o f s o c i a 1 e t h i c a l wh i c h c a n s e l f - r e n e w ,a s p i r i t o f s e r v i c e t o t h e p u b l i c wh i c h
智 慧考 量社 会 伦 理 ,打 造 兼 备 合 理 性 与 正 当性 的 社 会 伦 理 。
关 键 词 :社 会 伦 理 ;生 态 本 性 ;底 线性 ;公 意 ;正 义
中图 分 类 号 :C 9 3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8 1 6 X ( 2 0 1 5 )1 2 — 1 2 2 9 — 0 6
山 西 农 业 大 学学 报 ( 社会 科学 版) 第1 4 卷( 第1 2 期) 0 0 2 6 8 6
J. S h a n x i Ag r i c . U n i v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No . 1 2 V o 1 . 1 4 2 0 1 5
Ab s t r a c t :I mb a l a n c e b e t we e n t h e r i g h t s a n d o b l i g a t i o n s e x i s t s i n e t h i c a l s p i r i t ,wh i c h l e a d s t o s u c h p r o b l e ms a s t h e i n a d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