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手机锂电池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02
市场竞争力提升
03
产业升级转型
政策支持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 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 争力。
政策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环保 型产品转型,推动整个行业的结 构调整和升级。
未来政策预测
加强环保监管
预计未来政策将进一步加强环保 监管,促进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 ,推动手机锂电池行业可持续发 展。
技术标准提高
03 技术创新和品质保障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 优势的关键因素。
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消费者对手机使用体验的追求,手机锂电池市场需 求持续增长。
5G、AI等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手机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充电速度等方 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环保政策的实施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促使手机锂电池行业向更环保 、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政府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有望出台更多政策鼓励手机锂 电池行业的发展。
投资风险分析
市场竞争激烈
手机锂电池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激烈, 价格战和成本压力较大。
技术更新换代快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手机锂电池不断涌 现,企业需要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竞争力。
政策风险
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调整可能对手机锂电池行业产生影响,如补贴政策、 环保政策等。
需求多样化
随着消费者对手机性能和续航能力需求的提高,对高 性能、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环保要求
环保法规的加强将推动企业加大环保投入,促进绿色 、环保型锂电池的发展。
技术发展方向
高能量密度
01
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是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以满足消费者
对手机续航能力的需求。
快充技术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专题报告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专题报告1总论负极材料是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约占整个锂电池制造成本8%左右,关键功用在于可逆地脱/嵌锂离子,是由活性物质、粘结剂和添加剂制成糊状胶合剂后,涂抹在铜箔两侧,经过干燥、压制而成。
天然石墨虽然具备成本和比容量的优势,但是人造石墨在循环性能、安全性能、充放电倍率表现更为优秀,市占率目前稳定在80%以上。
天然石墨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人造石墨市场仍较分散。
主要由各负极厂商产品定位带来价格以及市场的分层,从而造成格局相对分散且稳定的局面。
目前来看负极材料市场已形成三大四小格局,尚未走出绝对龙头,“三大”企业间无绝对差距,“四小”市占相近,追赶“三大”意愿强烈。
人造石墨负极工艺复杂,石墨化生产经验极其关键。
人造石墨生产流程分为预处理、造粒、石墨化、筛分等步骤。
其中造粒和石墨化环节体现企业竞争力。
石墨化环节没有标准工艺,由于炉型、原料、产品不同,导致升降温工艺曲线不同,且上下层材料没法实时监控,时间周期长导致返工难,所以生产经验极其重要。
石墨化是人造石墨生产制备的关键环节,同时又是高能耗环节。
石墨化本质是使用高温热处理(HTT)对原子重排及结构转变提供能量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电费在石墨化成本中占比高达60%,而石墨化成本在人造石墨负极制造成本中占55%,降低石墨化电耗是降本关键,因此国内石墨化产能多分布于低电价地区内蒙、四川等。
工艺选择是降本关键所在,箱式炉逐步应用,连续化可能是未来革新方向。
从装炉方式角度来看,目前的主流是坩埚法,工艺成熟但有耗电量大、环保不友好等缺点,各负极企业逐步改用箱式炉,箱式炉较坩埚减少了40%-50%耗电量,环保友好,但工艺较难,所以目前仅少数头部企业具备稳定生产能力。
从工艺运行方式来看,可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连续式并无特定的装炉方式,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无断电环节,产品经过一系列温区,实现连续石墨化,其优势是产品一致性高且大幅度降低耗电量,缩短生产周期,缺点在于石墨化程度低,目前主要应用于低端动力领域,量产技术还需突破。
锂电池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锂电池产业链
上游
主要涉及锂矿的采选和锂盐的生产,以及正极材料、负极材料、 隔膜和电解液的生产。
中游
主要涉及锂电池的制造,包括电芯的制造和电池组的装配。
下游
主要涉及锂电池的应用领域,如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和储能等。
03
全球锂电池市场现状
市场规模
持续增长
随着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快 速发展,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不断扩 大。
03
其他类型锂电池企 业
如亿纬锂能、欣旺达等,这些企 业在其他类型锂电池领域也有一 定的研发实力和市场表现。
05
锂电池行业发展趋势
技术发展趋势
高能量密度
随着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 高,高能量密度成为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快充技术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充电速度的需求,锂电池快充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政策支持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对锂电池行业发展具有 重要影响。
建议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 推动锂电池技术的持续创新。
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
加强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检测和监管,提 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拓展应用领域
积极拓展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智能制 造等领域的应用,扩大市场需求。
07
结论与建议
结论
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电池需求量不断增长,市 场规模持续扩大。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锂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创新,提高了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锂电池行业分析报告范文模板
锂电池行业分析报告范文模板摘要锂电池产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支柱,近年来迅猛发展,为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的革新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本研究报告深入挖掘了行业全貌、市场规模及其扩张趋势、竞争态势,以及技术演进路径,全方位剖析了锂电池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研究指出,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兴起导致动力锂电池需求急剧攀升,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此外,技术迭代与创新是支撑行业持续前行的关键,特别是在能量密度的提升、安全性能的加固及成本控制上表现突出。
在此背景下,国际与国内的领军企业纷纷加快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技术创新步伐以及市场扩张战略,促使行业竞争态势日趋白热化。
面对行业环境的多维度变化与市场要求的日益多样化,锂电池制造商需密切跟踪市场脉搏与技术进步的趋势,强化研发创新的实力,升级产品线并精炼产业链配置。
同时,主动顺应国家政策的引导方向,把握新能源领域迅猛增长的契机,引领产业升级至高品质、智能高效、环境友好的新阶段。
此外,企业还应聚焦品牌塑造与市场开发,增强品牌的认知度与市场的渗透力,确保在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与竞争版图中稳固地位,持续适应并引领市场需求。
本研究还对锂电池行业面临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法规与政策风险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通过深入分析行业风险,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规避潜在风险,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
关键词: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技术创新;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法规与政策风险第一章行业概述1.1 行业定义与发展历程锂电池行业特指专注于锂离子电池从研发、制造、销售到应用服务链的综合性业务领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锂离子电池凭借其卓越的能效与环保特性,成功实现了对镍镉电池及镍氢电池的广泛替代,一跃成为消费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等诸多领域的首选动力源。
这一演变历程生动诠释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深度耦合,共同驱动了锂电池行业的高速膨胀。
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容量大、重量轻、无污染、能量密度高以及自放电率低等显著特点,这些优势使其成为公认的高端、新型电池产品。
锂电池行业报告.pdf
锂电池行业报告目录一、行业和政策研究 ……P31.行业前景2.政策支持二、关键技术 ……P41.正极材料2.负极材料3.电解液;4.隔膜三、产业链分析 ……P51.锂电池的产业链2.上下游的产业链四、竞争优势分析 ……P61.锂电池的特性;2.各种电池性能比较;五、市场和成本分析 ……P71.市场份额2.需求预测3.成本构成六、公司分析 ……P81.相关公司2.公司财务3.相关公司业务与投入4.推荐公司一、行业和政策研究1.行业前景(1)概述: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y,缩写为LIB),又称锂电池。
锂电池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LIB)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PLB)两类。
其中,液态锂离子电池是指Li+嵌入化合物为正、负极的二次电池。
正极采用锂化合物LiCoO2或LiMn2O4,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
锂电池是迄今所有商业化使用的二次化学电源中性能最为优秀的电池,这也是促进锂电池用于电动助力车的一个关键因素。
锂电行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尤其是动力锂电池更是备受关注。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理想的新一代绿色能源,具有储能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不会产生污染等优点。
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的消费和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持续走强,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需求一直保持相当高的增长速度,市场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巨大需求也引导锂电池行业的继续走强。
锂离子电池以其特有的性能优势已在便携式电器如手提电脑、摄像机、移动通讯中得到普遍应用。
目前开发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已在电动汽车中开始试用,预计将成为21世纪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并将在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得到应用。
随着能源的紧缺和世界的环保方面的压力。
锂电现在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行业,特别是磷酸铁锂材料电池的出现,更推动了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2)国内现状: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全球第一,生产量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100多家锂电生产企业对锂离子电池材料需求殷切,不少厂商都计划在今后两年内把产量大幅提高。
锂电池勃姆石市场分析报告
锂电池勃姆石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文章1.1 概述部分内容:锂电池在当今世界的能源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勃姆石作为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在市场上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对锂电池勃姆石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市场概况、地位与前景。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旨在为业内人士和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市场信息,促进锂电池勃姆石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锂电池勃姆石市场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最后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对锂电池市场的概况进行介绍,包括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等;二是对勃姆石在锂电池产业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锂电池勃姆石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探讨勃姆石市场的竞争格局,并提出建议和展望未来市场发展。
整篇文章将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深入地分析锂电池勃姆石市场的情况,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锂电池勃姆石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市场概况、勃姆石在锂电池产业中的地位以及市场前景。
通过对勃姆石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进行分析,为相关行业决策者提供参考,同时提出建议和展望,为市场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通过本报告,我们希望为行业相关人士提供全面的市场信息和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战略规划和决策。
1.4 总结总结:通过本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锂电池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而勃姆石作为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勃姆石在锂电池产业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勃姆石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与挑战,需要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来应对。
因此,未来在锂电池勃姆石市场的发展趋势将更加趋势化和多元化。
我们建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创新技术与品牌建设,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高容量锂电池市场分析报告
高容量锂电池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等产品的快速发展,对高容量锂电池的需求逐渐增加。
高容量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快速充电等优点,已经成为许多领域的热门选择。
本报告旨在对高容量锂电池市场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技术发展趋势、市场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全面了解高容量锂电池市场的潜力和竞争态势,为行业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报告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对高容量锂电池市场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报告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分析高容量锂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市场现状以及未来的市场前景。
结论部分将总结高容量锂电池市场的潜力,并分析市场竞争态势,最后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通过对这三个部分的综合分析,读者可以全面了解高容量锂电池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机遇。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高容量锂电池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概述其技术发展趋势、市场现状和未来前景预测。
通过对市场潜力和竞争态势的分析,为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和相关行业人士提供全面的市场情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制定有效的市场战略和发展规划。
同时,本报告也将提出具体的建议,以促进高容量锂电池市场的健康发展,共同推动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1.4 总结本文旨在对高容量锂电池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从高容量锂电池技术发展趋势、市场现状分析到市场前景预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研究。
通过对市场潜力的总结,可以得出高容量锂电池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同时,本文也深入分析了市场竞争态势,为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总的来说,高容量锂电池市场在未来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
建议未来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注重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同时结合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结构,以保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从而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锂电池研究报告-锂电池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4年)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和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储能领域对锂电池的需求将呈现 爆发式增长。
新兴应用领域
无人机、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将为锂电池市场带来新的增长 点。
05
锂电池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政策环境分析
01
政策支持
各国政府普遍将锂电池产业视为战略 性新兴产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 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研发资金 支持等,以推动产业发展。
产业链结构及主要环节
1 2 3
上游原材料
包括正极材料(如钴酸锂、三元材料等)、负极 材料(如石墨、硅基材料等)、电解液和隔膜等 。
中游电池制造
涉及电芯制造、电池组装和电池管理系统(BMS )等环节,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直接影响电池性 能和成本。
下游应用领域
包括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多个领域 ,对锂电池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
锂电池研究报告-锂电池产业 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 告(2024年)
汇报人:XX 2024-01-20
目录
• 引言 • 锂电池产业现状 • 锂电池技术进展与创新能力 • 锂电池市场应用现状与前景 • 锂电池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报告背景与目的
背景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锂电池产业集 群,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创新资源汇 聚。
积极参与国际锂电池产业交流与合作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 ,提升我国锂电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
07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01
锂电池技术不断创新,能量密度持续提高,循环寿 命得到显著改善。
02
锂电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应用领域日益广泛,电 动汽车、储能等领域成为主要增长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电池材料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新能源汽车发展顺利,特斯拉异军突起 (4)1、新能源汽车多元发展,我国电动汽车示范推进顺利 (4)2、特斯拉异军突起,纯电动汽车商业化现曙光 (6)3、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是关键 (10)4、长远看,锂离子电池在大功率和长距离行驶存在天花板 (12)二、动力锂电池起步,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13)三、我国锂电材料进步明显,规模快速扩张 (16)1、正极材料:我国规模快速上升,产品结构仍需优化 (17)(1)锰酸锂、磷酸铁锂以及多元材料是发展主流 (17)(2)生产格局:钴酸锂份额持续下降,我国产品结构仍需优化 (19)2、负极材料:产品替代风险小,市场集中度较高 (21)(1)石墨负极材料地位稳固 (21)(2)我国具资源优势,预计未来格局较为稳定 (23)3、隔膜:低端产品国产化进程加快,电动汽车待突破 (25)(1)聚烯烃为主流基材,动力锂电领域安全性需增强 (25)(2)中低端隔膜扩张较快,进口依赖大幅降低 (26)4、电解液:进入国际锂电大厂体系,电解质步入进口替代 (28)(1)电解液已自给,部分实现出口 (28)(2)电解质六氟磷酸锂进入进口替代 (30)四、投资策略以及重点公司 (33)1、投资策略 (33)2、重点公司简况 (34)(1)杉杉股份:锂电材料综合供应商,负极材料优势突出 (34)(2)新宙邦:电解液进入国际锂电体系,规模位居行业第二 (35)(3)多氟多:六氟磷酸锂进入放量期 (36)(4)沧州明珠:隔膜试产成功,2000万平米生产线二季度投产 (36)五、风险提示 (37)一、新能源汽车发展顺利,特斯拉异军突起1、新能源汽车多元发展,我国电动汽车示范推进顺利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石化能源形式如电力、天然气或者通过对现有系统改进起到节约能源效果的汽车,根据能量来源可分为油电混合电动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纯电动汽车(BEV)。
根据发展路径,全球各国家新能源汽车路径有所不同,但纯电动汽车大方向是一致的。
目前新能源汽车呈现多元发展态势,混合动力以及电动汽车齐头并进,由于较低的基数,加上政策补贴鼓励,总体发展较快。
根据BNEF(彭博下属新能源财经咨询)统计,2012 年全球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销量约为12 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00%,预计2013 年将同比增长85%至22.5万辆。
全球混合动力汽车领导者丰田公司2010~2012 年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分别为69 万辆、88 万辆和122 万辆,亦呈现较快发展态势。
在我国,政府推动的“十城千辆”(后来由2009 年的10 个城市扩展为25 个城市)进展顺利,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1.27 万辆,并以纯电动汽车为主,占比达到89%。
受制于充电设施、充电时间以及电池寿命影响,尽管有购车补贴,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较少,近三年在25 个试点城市中,私人领域销量为0.44 万辆,公共领域则达到2.3 万辆。
2、特斯拉异军突起,纯电动汽车商业化现曙光美国特斯拉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 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硅谷,以纯电动汽车为主业,2010 年6 月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TSLA。
公司融合电子、软件、汽车等技术,搭建电动汽车研发和生产平台,其中动力系统为公司核心技术,除了自身使用外,同时向戴姆勒Smart fortwo 车型以及丰田RAV4 EV 提供动力部件。
目前公司成功开发并推向市场的车型包括2009 年导入的Roadster 和2012 年导入Model S 两大系列,2014 年下半年将导入Mode X,未来公司计划导入价格更低,更易被消费者接受的第三代电动车。
动力系统为核心,电池组性能优异。
作为汽车行业新的进入者,特斯拉和传统汽车生产商相比存在两个优势:第一、轻装上阵,没有员工退休等历史包袱。
第二、传统汽车厂商进行混合动力、燃油、电动车多系统开发,而公司专注电动汽车,研发效率更高。
自成立以来,公司对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进行了全面整合设计,主要包括电机、电力电子系统、电池组及其管理系统,其中电池系统居核心地位,涉及的技术包括冷却系统、安全系统、充电平衡系统、电池防震及耐环境变化能力,电池管理软件以及电子管理系统。
公司有一个专门单体电池试验室,测试了全球大量电池性能,并建立庞大的数据库。
公司目前在Roadster 和Model S 采用单体电池为市场供应较充足的18650(直径18 毫米,高度65 毫米)型锂离子电池,合格供应商包含两个,其中一家为日本松下。
通过先进管理系统,公司电池组对各种电池化学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电池组性能达到了目前国际较高水平,为公司产品商业化运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公司针对电动汽车特点,创新销售模式。
鉴于电动车属于较新车型,体验在购买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公司采取了直销模式,设立直属体验和展示店。
潜在客户通过试驾,了解电动车性能,也使公司能及时收集客户需求,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另一方面,针对电动车售价较高现状,公司定位豪华车市场,客户以对价格敏感度较低的中高收入阶层为主。
由于客户通常拥有多辆车,长距离行驶可采用传统燃油车,即使没有补贴情况下,选择行驶距离较短但时尚的电动车意愿仍较强。
Model S 大获成功,2013 年一季度首次盈利尽管公司第一个系列产品Roadster 没有实现盈利,但为Model S 在产品研发以及市场推广积累经验。
Model S 车型上市后,大受欢迎,到2012 年预订数已经超过15000 辆,公司预计今年销量将达到2.1万辆。
2013 年一季度公司处于满产状态,销售量4900 辆,首次实现约1100 万美元盈利。
3、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是关键电动汽车对电池性能要求主要包括比能量、比功率、快速充电和深度放电性能、使用寿命、成本五个方面。
从现有蓄能电池比较看,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技术较成熟,但由于比能量、功率、环境以及寿命局限,未来发展空间有限,是过渡型方案。
而锂离子电池虽然现有性能尚不尽人意,但未来提升潜力较大,是电动汽车中期蓄能解决方案,未来方向仍为性能提高和成本降低。
目前我国也大力推进动力锂离子电池研发,争取2015 年实现较大突破。
根据工信部目标,到2015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成本将降低到1.5 元/Wh 。
4、长远看,锂离子电池在大功率和长距离行驶存在天花板由于锂离子电池材料特别是正极材料物理、化学性能限制,能量密度理论值在200Wh/kg,相对传统汽油汽车700 Wh/kg 低得多,因此,大功率、长距离行驶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目前研究方向为锂硫电池和空气动力电池,如锂空气电池、锂铜电池、镁空气电池等,这些空气电池能量密度是现有锂离子动力电池的8-10 倍,功率可达6000Wh/kg,具备完全替代燃油汽车条件。
二、动力锂电池起步,未来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全球锂离子电池45 亿只,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其中韩、日在笔记本电脑领域平分秋色,而中国集中在手机领域。
近年来,日本在全球锂电市场份额有所下降,而韩国、中国上升。
具体而言,凭借三星、LG 快速发展,韩国份额上升;日本三洋、索尼、松下保持稳定,但其他企业则有所下滑;中国企业力神则增长较快,其他企业波动较小。
全球锂电行业市场集中度也较高,在我国包括力神、比亚迪、比克、东莞新能源在内的前四大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40%。
我们预计未来在消费电子增长以及锂离子电池对镍氢和铅酸电池替代作用下,全球常规锂离子电池仍将保持10%以上增长。
动力锂离子电池方面,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预计,全球范围内,2015 年包括混合动力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434 万辆,年复合增速为34%,相应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将从2011年2.24GWh提升至2015年的27.2GWh,年复合增速高达87%,占全球锂离子电池比重从2011 年的不到1%上升至7%。
我们认为短期内,电动汽车并不能改变锂离子电池由消费电子主导的格局,但发展后劲不容小觑,预计到2020 年电动汽车锂电池需求将提升至86.8GWh,相当于约30%现有锂电池市场容量。
同时电动汽车对锂离子电池性能要求更高,势必加速电池及材料的技术进步,对现有研发、生产等环节提出新的挑战,从而深刻影响锂电及材料行业格局。
鉴于下游汽车在产业链中地位突出,主导了电动汽车的研发进度和方向,动力锂离子电池厂商应与上游材料企业和下游汽车厂商保持密切协作关系,方能成为“长跑冠军”。
三、我国锂电材料进步明显,规模快速扩张近年来,随着我国锂电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国家、企业层面研发投入增加,我国锂电材料与日、韩技术和规模差距不断缩小,其中隔膜、电解质实现了量产化,正极材料规模快速增加,负极和电解液打入国际主流市场。
尽管目前我国锂电材料还存在产品较为低端,产能扩张过快,但对锂电材料成本降低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初步形成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锂电池产业链。
1、正极材料:我国规模快速上升,产品结构仍需优化(1)锰酸锂、磷酸铁锂以及多元材料是发展主流传统小电池主要正极材料为钴酸锂,虽然电压较高,但由于抗过充性能差,安全性不足,并且钴资源较为稀缺,污染较大,并不适合作为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目前电动汽车主流的正极材料为锰酸锂、磷酸铁锂和多元材料,三种材料各有千秋,均有需要提高之处,其中锰酸锂成本较低,安全性好,但电池寿命较低;磷酸铁锂资源易得,循环及安全性较好,但导电性不足;多元材料各方面性能较好,但制造工艺条件较苛刻,成本较高。
我国以及台湾地区主推磷酸铁锂,而电动汽车较发达的日本则以锰酸锂和多元材料为主,三种材料目前并不存在优劣,未来性能提高较快的材料将有望胜出。
(2)生产格局:钴酸锂份额持续下降,我国产品结构仍需优化根据日本IIT 数据,2011 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量为6.42 万吨,我国产量1.8 万吨,约占30%份额,由于IIT 未全部覆盖中国正极厂商,我国正极实际市场份额应高于30%。
从产品格局看,钴酸锂增长乏力,近年来比重持续下降,2011 年全球市场份额已不足一半,我国比重也降低至60%以下。
目前日本钴酸锂逐步减少,中国承接部分转移订单,钴酸锂全球占有率约为50%;多元材料由日本主导,优美科和日亚产量分别超过1 万吨和6000 吨,已远高于其钴酸锂产量;锰酸锂目前规模较小,日本JGC 产量接近2000 吨,和中国厂家规模基本相当;磷酸铁锂日本企业介入较少,主要由台湾和中国大陆生产。
目前钴酸锂技术日臻成熟,低端产品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受金属钴价格走势影响较大,盈利水平保持低位。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正极行业投资较多,根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院预计,如果全部按期投产,2012~2015 年我国正极材料的产能将分别达到8 万吨、13.5 万吨、19 万吨和26.8 万吨,无疑将进一步增加竞争激烈程度,未来我国正极材料应加快产品结构升级调整,改变重规模,轻产品开发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