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工作案例吴立平

合集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吴丽平(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黄田镇担石小学)摘要:新课改作为一个转折点和催化点,为我国的课堂教育贯彻了新思想,规划了新要求。

小学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课堂效果的呈现,相对更直观,承接更紧凑。

因此,高效数学课堂需要从更深入、更富活力的方向进行构建,由浅入深地牵引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背景高效课堂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面对的是科学、开放的环境,多元、人性的理念。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和具有个性的过程。

”这为高效课堂的打造确立了基点。

我们应该把教学目光从单一的“教”转向“教学平衡”,将“教知识”扭正为“教方法”,让课堂效果呈现质的跨越。

一、创新导入,提升学习积极性新课导入是课堂引趣的关键所在,而学生对学科趣味的领悟直接关系到学习积极性的发散,并最终决定学习效果。

因此,创新导入可以说是走向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创新方法多种多样,有多媒体引导、游戏导学、情景导学等,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热情。

创新是一种意识,意识融入需要灵活的手段,教师要注意引导方式与知识点、引导内容与学生心理的多重贴合。

例如,在学习《秒的认识》一课时,我别出心裁地自编了谜语进行导入:“兄弟三人,高矮不等,矮的慢吞吞,高的快又稳,要问谁最累,数数格子才作准。

”枯燥中的一点活跃因子果然牢牢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他们很快意识到谜语里指的就是时针、分针、秒针。

于是,我再进一步引导:大家都知道了秒针走得最快,但为什么要数格子才能确定呢?这就牵涉到时间换算,1分=60秒,是不是得数数格子呀?“是。

”学生们整齐响亮的回答为课堂的高效吸收起了个好头。

二、全面互动,增强课堂氛围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由参与感延伸出融入感。

互动,则是轻松氛围的调和剂。

师生互动,能让教师更好地追踪学生心理;生生互动,能让学生们听取多方意见。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师:同学们已经对人民币的分类有了初步认识,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最熟悉的人民币值是什么?比如常买的东西。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1)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滨湖一小吴丽平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

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

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

现在,有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质量。

可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甚至危害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如何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向课堂要质量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作了如下一些探讨。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

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吃透新课程的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做到这些,教师就一定要认真的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_1

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_1

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发布时间:2021-04-22T06:58:58.752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8期作者:吴永平[导读] 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入门课,在实际教学时,利用好课堂教学有利于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小学数学中的提问有助于拉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直接,同时也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但是提问教学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必须要合理的使用才能够显示出好的教学效果。

吴永平镇江市中山路小学 212001摘要: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入门课,在实际教学时,利用好课堂教学有利于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小学数学中的提问有助于拉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直接,同时也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但是提问教学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必须要合理的使用才能够显示出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技巧引言:课堂中的提问有助于教师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一堂数学课是否有吸引力,取决于师生是否参与了积极的互动和是否有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在另一方面说明,一堂课的精彩与否和师生的互动和回答是有很大联系的。

教师应该利用好课堂上的提问来将教学内容完美的展现出来,本文将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着手,探讨如何采用精彩的提问方式来使课堂效果达到最好。

一、高段教学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为了能够更好地符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师生要积极参与互动和发展这一主题,在课堂中必须要合理的利用好提问教学这一手段来使数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使学生的兴趣浓厚,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一堂好的数学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彩提问和学生的开放性、集中性回答。

课堂提问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并不太强,让他们自主学习是较困难的,同时,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因此,采用课堂提问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师随时能注意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新视角下小学数学“一例到底”的应用策略

新视角下小学数学“一例到底”的应用策略

新视角下小学数学“一例到底”的应用策略作者:吴建荣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18年第04期摘要:“一例到底”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被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案例来作为教学的主脉络,剖析知识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得轻松快乐,并能使整个数学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更加紧凑,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本文对“一例到底”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热情、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倡学生学会运用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例到底;教学策略小学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点不能完全理解,这时运用“一例到底”的教学方式,就可以使小学数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化复杂于简单,让学生真正理解老师所讲的抽象内容,收获知识,不断启发大脑思维,培养学习能力。

用“一例到底”的方法,可以创建一个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并掌握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点来进行阐述。

一、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热情小学数学与我们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数字、大小和加减运算紧密相连的,也是小学生接触数学的第一道门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时,教师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举例,让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化,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并主动喜欢上数学。

只有这样,才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大脑的灵活性。

比如:在教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认识钟表”时,教师在课堂上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钟表,然后拿出一个钟表,指导学生分清时针、分针、秒针,并且把钟面上1~12个数字读一遍。

紧接着展示时针指在8时,分针指在12,在黑板上写出时间是8点;时针在9时,分针指在12,在黑板上写下9点;时针指在10,分针指在12时,在黑板上写时间是10点。

引导学生说出:“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钟表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可拨动的钟表,说出8点、8点10分、10点、10点20等时间,让学生在钟表上表示出时间。

《有效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成果报告

《有效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成果报告

“有效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资源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实践与研究成果报告完成单位:绵阳市盐亭县文同小学完成人:张文渊,林艳琼,何晓成,胥勋猛,虞小平,王瑛成果来源:2012年度盐亭县教育和体育局教育科研课题一、成果背景“有效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资源巧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是2012年县教育体育局立项课题,“打造高效课堂实践与研究”的专项成果,本课题是一个长期坚持实践研究并逐步深化的区域性学科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其研究成果是在广大一线教师坚持前后五年之多的实践研究形成的。

1、着力解决学生兴趣不浓的问题。

传统教学手段下使用的传统教学媒体资源存在着:有限的教学内容,静态的呈现方式,固定的导入模式的问题,加之教者教学之前缺乏充分准备、全面分析、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导致情境创设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程式化,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实用性,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兴趣不浓,兴致不高,参与度不高。

而随着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图文并茂、声色并举,形象直观、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在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无可替代的作用。

海量的现代教学媒体资源,能够极大丰富革命老区县薄弱学校的教学资源。

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2、着力解决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直接讲授具有传授速度快,耗费成本低,省事又省力。

长期以来,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演练,学生模仿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静态、固化、机械的教学流程,不利于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利于学生自主构建。

在传统手段教学的课堂中,受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重难点的学习往往依靠教师反复地讲,学生重复地练,教师叫苦,学生喊累,费时费力,效率低下,效果不佳。

通过实践研究,有效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资源,形象具体、声色兼备、动静结合,可以帮助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弄懂的问题。

开题报告吴立平

开题报告吴立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涞源县第一小学吴立平各位专家、领导:由我主持的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经过半年的调研准备,今天终于在这里正式开题了,参加今天开题报告仪式的领导有教育局的龙艳丽主任、项贵雪、苑贵、李冬英、杨晓敏校长、李保忠校长。

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专家、老师汇报一下本课题研究的有关设想: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学习新课标后,使我们领悟到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

德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学是启蒙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德育对于学生今后学习的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培养学生爱国爱民、勤奋爱劳、遵纪守法、礼仪文明等教育活动。

渗透就是自然而然地随机融入。

使德育活动与数学学科学习是内在统一的,体现为内容上的深层交叉与过程性的全面融合。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就是挖掘数学学科中丰富的德育内涵,教育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教师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建立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如果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内容,那么就能使师生在和谐民主的环境中轻松学习,掌握知识,增长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世界观和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能力方面的教育。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素质,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课题研究预期结果与成果:1、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2、展示研究成果的论文、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育案例分析等。

3、整理活动档案(主要包括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文字、数据、图片和录像资料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重点、难点1.通过课题研究实验,使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较大的进步,形成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

在“真实”的课堂中经历“有效”的数学学习———例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真实”的课堂中经历“有效”的数学学习———例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篇•经验交流在“真实”的课堂中经历“有效”的数学学习———例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廖立艳(湖南省常宁市培元办中心学校,湖南常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要趋势,人们得到发展的基础就是创新,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学时期是我国初等教育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课程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了数学学科的优势,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拓宽学生的思维,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开拓学生的思维境界,使其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有效地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创新数学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建立一个轻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培养其创新能力。

教师在让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鼓励学生大胆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充分地开动脑筋,用不同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学习“算数加减法”这一内容时,一部分学生也许会对加法和减法运算产生疑问,为什么加法到十了就要进一位呢?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在充分调动思想的过程中有效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应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尊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民主关系,积极参与学生之间的讨论。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创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创新自己的思维。

此外,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答案加以鼓励,使学生消除对教师的恐惧,营造轻松和民主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涌现出创新型的数学见解。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_1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_1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发布时间:2021-04-09T15:14:56.63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上作者:何德伦[导读] 一直以来,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应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偏重于知识的讲解,忽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感受,造成小学生发展受阻。

在新时期,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工作。

具备探究能力的小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数学课堂,掌握学习数学的策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那么,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快速成长,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贵州省平塘县塘边镇第三幼儿园何德伦 558305摘要:一直以来,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应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偏重于知识的讲解,忽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感受,造成小学生发展受阻。

在新时期,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工作。

具备探究能力的小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数学课堂,掌握学习数学的策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那么,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快速成长,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到数学课堂,从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设计多样化、层次性的教学内容,给每个小学生创造探究的条件和机会,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低年级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低年级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引言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校园,脱离家长的照顾开始校园学习和生活,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认知程度都还不够成熟,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所传授的知识比较抽象化,不利于学生理解、应用和学习。

因此教师要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不断研究,逐渐加强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感。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情境教学,大班额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利刃

情境教学,大班额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利刃

情境教学,大班额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利刃发布时间:2021-08-03T11:10:37.5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月第10期作者:朱灵媛[导读] 自工作以来,我一直在一所乡村学校从事数学教学工作朱灵媛南京市板桥小学 210000【案例背景】自工作以来,我一直在一所乡村学校从事数学教学工作,接触的都是大班额的学生。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自控能力比较差,班级成员间的差异也比较大,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不尽相同,教学中教师也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

如何有效组织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工作中,我渐渐发现合理有效地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案例描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吨”教学片断片断一1.数一数10袋面粉的重量?师:如果1袋面粉100千克,2袋重多少千克?3袋呢?4、、、、、、6袋呢?(屏幕显示图片)师:为了方便计量,当物体的重量达到1000千克时,我们就改用吨作单位,并统一规定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2.估计全班体重师:下面我们来小组活动,估计一下全班同学的总重量有没有一吨?小组活动统计组内同学体重,并估计小组成员一共大约多少千克?小组汇报??师:我们已经知道每个小组同学的总重量,那全班同学体重加一起有一吨吗?生:全班同学体重大约是1500千克,比1吨要重。

片断二(相同课例我在平行班的设计)1.抱一抱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我们通过一个游戏来感受一下。

出示游戏规则,学生排成两排比赛轮流传大米。

随机提问:抱一袋大米有什么感受?两袋大米谁想来试一试?(学生上台抱一抱)你有什么感受?两袋大米你就抱不动了,那10袋呢?10袋就是多少千克?100袋呢?100袋就是多少千克?生:1000千克师:这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师:如果我们把这100袋大米堆起来就有7米高,比一间房子还要高。

准确把握数学本质 有效渗透数学思想——小学数学通过课堂实施发

准确把握数学本质  有效渗透数学思想——小学数学通过课堂实施发

准确把握数学本质有效渗透数学思想——小学数学通过课堂实施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发表时间:2020-11-24T15:55:14.63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2期作者:吴丽平[导读] 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论述。

从“发展”一词可以理解,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更多的是指后天培养。

吴丽平东莞市塘厦第二小学【摘要】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论述。

从“发展”一词可以理解,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更多的是指后天培养。

这就凸显了通过课程实施来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发展的教育价值。

准确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必须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数学思想核心素养一、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1]因此,数学思想可以被看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的核心。

二、怎样“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数学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 [2]教材的内容一般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数学知识,另一条是数学的本质。

数学本质是课程内容的核心,也是教材的主线。

但数学本质作为隐性知识并没有呈现在教材文本上。

解读教材时,应吃透教材,将知识本质显性化,力求落实培养学科素养的目标。

以《认识加法》一课为例,教材通过合并气球和点子图让学生理解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但建立加法模型才是本课的精髓。

三、怎样有效实现数学思想的渗透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长期地、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问题中迁移思想与方法,为培养数学素养“点火”。

数学课堂中,通过“问题引领”,启发学生利用相关联的知识、方法、思想等进行思考、归纳,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利用“旧”的思想方法解决新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新进展,也会收获新的发现。

提高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65神州教育提高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吴小玲 罗世平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三溪中心小学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教学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而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探究式教学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一、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数学知识和概念寓于形象、易懂的故事和生活实例中。

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材的实质并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感觉到问题与旧知的联系,感受现有知识的局限性,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只有调动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才能使学生自发产生钻研数学知识的动力,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例如,《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新课开始,笔者创设生活情境:同学们,你知道每天佩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呢?你现在就是个小裁缝,能否计算出三角形面积吗?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

实践证明,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如富有启发性的故事,或生动有趣的生活中的实例,都能促进学生形成探究欲望。

一旦形成这种探究欲望,为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在需求,在数学活动中学得积极、主动,在活动中享受乐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为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与时间,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有的放矢地展开自主探究活动。

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数学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呈现这样一组数字:9.8、350、21、1.3、29.7、100、5.6。

然后说:“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将上述几组数字分为两类。

”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立即展开探究,最终将数字分为两大类。

低年级计算课教学中理与法的“碰撞”

低年级计算课教学中理与法的“碰撞”

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3低年级计算课教学中理与法的碰撞低年级计算课教学中理与法的 碰撞 Һ吴㊀莉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江苏㊀常州㊀213000)㊀㊀ʌ摘要ɔ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算法和算理双管齐下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对学生进行算理的渗透,也可以运用数的组成直接展开计算过程.通过摆一摆㊁拨一拨㊁想一想,学生能更清楚㊁更深刻地明白算理㊁掌握算法.有了算理的支撑,学生才能对算法掌握得更透彻.ʌ关键词ɔ算理;算法;自主探索;估算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潜移默化中笔者发现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即把在课堂教学从立足自身到立足学生的转变,课堂教学中优先考虑学生是否能学会㊁是否会学,更加注重计算课堂教学的顺畅性对于学生本身的意义.反观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笔者常能发现计算课堂教学不够顺畅或者过于顺畅两种情况.计算课堂教学不够顺畅主要表现为:教学环节不紧密,教师拽着学,课堂给人以 拼盘 的感觉;出现偏离教师预设的 不速之客 ,造成教学过程中断;重形式不重实质,课堂出现虚假繁荣现象;学生思维层次浅,导致教师难以将教学引向纵深.计算课堂教学过度顺畅主要表现为:教学问题设计浅显,表面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但缺少回味和深度;看似有思想碰撞,实则多数学生是在 坐冷板凳 ,处于陪听状态.在查阅资料㊁教学研究与听课评课反思中,笔者发现要想真实自然地呈现计算课堂教学的顺畅美,教师应该尤为重视计算课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㊁教学环节的适时调控㊁教学教法的动态生成.文章就针对这几点浅要地谈谈低年级计算课教学中如何实施并顺利达成理与法的 碰撞 .一㊁教学开展前, 厉兵秣马 (一)分析学情,突破学习薄弱点经调查,不少学生都会在正式入学前学习基本的计算题类型,虽然学生对计算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但是现实情况却并不理想,学生只是简单地掌握了一些计算方法,对其中蕴藏的算理并不了解.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计算时只注重方法的掌握,殊不知直接跨过 理 而 法 的思维并不牢固.二是学生自以为会算,在学校接受系统教育,他们本应由游击队自觉步入正规军行列,却守着会算的一亩三分地,裹足不前,从此为自身的计算之基埋下隐患.分析学情之后,笔者认为绝不能仅仅看学生会算,就放下思维紧绷的弦,对计算内容轻飘带过.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通常用具体的方法思考,在具体的运算阶段,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学具,比如小棒和计数器来帮助学生实现从具体到抽象㊁从感悟算理到提炼算法的跨越,让算法踏算理之风自然呈现.精心设计,顺其自然.教育家布鲁姆说: 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 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学时方能处变不惊.顺其自然,不是对学生撒手不管,任凭学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是在符合新课改总体目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计算课教学内容在精心设计中生成.(二)研读教材,提炼教学重㊁难点计算课教学的重点是掌握算法,难点是感悟算理.在探究算法时,教师以 动 促 学 ,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跳板,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厘清各种算法中存在的算理:没有算理的支撑,算法成了无源之水;没有算法的呈现,算理成了无处落脚的空谈.抓住时机,顺水推舟.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所有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教师要巧妙机智地在学生有困惑的地方提出质疑,让学生的计算思路进一步,再进一步,在学生思维拐弯处㊁模糊处及时引导,明确方向,顺势而为地推动学生计算思维的正向发展.(三)教学具准备,链接具体和抽象借助数学工具链接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具体的策略方法,让学生自主建构算理与算法之间的纽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掌握具体的算法.学生通过摆小棒㊁拨计数器等操作,积累感性经验,以 动 促 思 ,形成相同数位直接相加㊁满十进一的数学思维.在活动中,教师不仅调动了㊀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3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小棒和计数器在计算课中融通算理和算法的作用举足轻重.为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能条理清晰地看着黑板回顾小棒摆和计数器拨的过程,教师可以准备能贴于黑板的大号小棒,并且动手画一份可以动态拨珠的计数器,低年段的学生都喜欢美的东西,这样就可以将视觉上的色彩吸引转化成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发他们自觉探索㊁总结㊁提炼计算方法和数学思想.此外,课本上的计算和游戏都是静态呈现的,这与学生的好动性格是相冲突的.学生可能会在上课前20分钟认真听课,可是时间一久,他们就会按捺不住㊁坐立不安,从而思维出线.备课时,教师可以把教材中小棒和计数器的呈现方式进行修改,还可以把练习中的算式以色彩纷呈的卡片呈现,快速灵活掀翻卡片抓住学生眼球,激起学生迅速反应㊁灵活计算得数的强烈挑战情绪,从而真正完成从计算到速算的跨越,形成计算技能,提高思维品质.动态生成,顺势而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㊁积极互动㊁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在自主提问㊁动手操作㊁合作学习中促进动态生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在动态生成中顺势而为地展开计算课的教学.二㊁教学进行时,明 理 会 法 (一)教结构,化抽象的算为具体的做教师可通过深入地分析现有教材,厘清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根据各知识点与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进行教材重组.然后应用先 教学结构 ,再引导学生 运用结构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方法,不仅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知识与方法的联系,而且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 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 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再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 45+30 时,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教师可以先 教结构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操作计算,再结合具体操作图,以 做 促 思 ,初步体会先把几个十和几个十合起来,再用算出的结果和几个一相加的算理,根据算理逐步提炼出 45+30 的算法是先算40+30=70,再算70+5=75.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提炼出自己探索研究的学习方法,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还可以直接想一想,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库.(二)用结构,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俗话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研究两位数加整十数并完成操作计算,等学生明确了 45+30 的算理,明白把几个十和几个十先合起来更方便,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之后,接着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时,他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可以用小棒摆,可以用计数器拨,也可以直接想一想,学生顺其自然地构建了自己的方法库,思维更活跃,方法更灵便,自主探索的求知欲和价值感更强,自己完成从 学结构 到 用结构 的质的跨越.比如,学生在探索 45+3 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只需抛出一个大问题:你是怎样算的?至此退居幕后.学生在大问题的引导下,摆小棒,并在具体操作中凭借感官去体会先把几根和几根合起来更方便,拨计数器时也是直接把个位上的3个珠和5个珠先合起来更方便,学生一旦明白 45+3 的算理,算法就清晰可见了,即先算5+3=8,再算40+8=48.(三)练习时,化静态的写为动态的思为了使丰富的数学资源更具生活气息,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的使用和开发重组,将其生活化和现代化,让教材 冰冷的美丽 变为学生 火热的思考 ,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资源,从让数学资源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的角度,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乘着学生自主探索余热未退的东风,顺势而上,通过掀翻卡片㊁估算快答㊁游戏比赛,将算理和算法熔透于学生心中,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新课标“指出,估算是一种数学意识,也是一种较高的数学能力,估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倘若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数感,就更能体现数学学习与研究的价值.基于对‘新课标“的理解,教师可以把估算意识的训练与培养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先估再算,也可以通过估算得数是几十多的直觉来感知算得是否正确,从而一举多得.比如,在练习 两位数加整十数㊁一位数 时,教师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参与,全班鸦雀无声,以手势估计得数是几十多,有节奏㊁有气势,肢体表达几乎整齐划一,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也能自觉自主地参与并投入整个学习过程.小学生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但持续性不强,情绪性占主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既有内容深度,又有趣味性.如,在练习 两位数加整十数㊁一位数 时,教师可以设置游戏,比一比哪只青蛙先跳到终点.学生明白游戏规则后,先是和同桌展开速算比拼,教师在全班选拔,把用时短㊁正确率高的学生挑出来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3比拼.整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既定的规则下情绪高涨,有气势㊁有节奏,学生会玩会学,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强化了学习效果.三㊁教学结束后,行成于思(一)要更好地发挥小棒和计数器在计算课中的作用数学学科逻辑性强,比较抽象,而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让学生在课堂中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感悟算理的形成过程,这样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过渡到解决形象具体的问题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一年级开始,小棒㊁计数器㊁方块㊁算盘 成了学生认数㊁计算的理想载体.例如,学生写出算式45+30,教师不能忽略小棒和计数器在计算课中的辅助作用,实际操作中,摆小棒要注意整捆和整捆对齐㊁几根和几根对齐,拨计数器要看清加的是几个十还是几个一,让学生在操作中完整地展示一个动态的合并过程,由具体到抽象,形成深刻印象,理解算理并掌握算法.(二)要重视并积极构建算理和算法之间的纽带在开展计算课教学时,教师不能单纯追求计算方法的快速掌握而忽略了学生对算理的真实理解,一些学生计算能力之所以差,算理不清楚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充分考虑这一点,那么提高大多数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可以做到的.教师在教学时既要着重分析算理,又要适时渗透并提炼算法,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同一类型计算问题的一般方法.学生在探索算法时,经历提出问题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总结出算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习得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 两位数加整十数 时,当学生通过操作小棒明白了捆对捆㊁根对根,操作计数器时明白了个位对个位㊁十位对十位,即理解了相同数位能够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也为今后学习竖式计算做了非常好的铺垫.当学生明白了算理,教师应该乘胜追击,及时追问: 现在你打算怎样计算45+30呢? 这时候学生能顺其自然地想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至此,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就跃然纸上了,接下来引导学生继续研究两位数减整十数也就水到渠成了.(三)要重视课堂小结方式方法的发展性和多样化每节课最后都少不了课堂小结,有效的课堂小结既覆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又归纳总结了过程方法,它能帮助学生直接明了地掌握并记住学习重难点,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注入源头活水.及时的课堂小结有助于学生总结重点㊁厘清脉络㊁加深记忆㊁巩固知识㊁活跃思维㊁发展兴趣.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拘泥于知识点的提炼上,还要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以及课堂外思维的延伸.例如,在教学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的最后总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算法的提炼: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要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再用算出的结果加整十数.在今后探索计算方法时可以摆一摆㊁圈一圈和想一想,慢慢积累形成自己的方法库,好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还要指明,两位数加一位数时,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个位相加不满十就不要进位.接着提出,如果是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不够减的话要怎么办呢?学生自然想到要退位,顺势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伏笔.四㊁总㊀结会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会学习的学生.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㊁动手操作解决问题㊁合作学习中动态地生成算理和算法.这时候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不仅要考虑自己教得方便和精彩,而且要考虑怎样帮助学生更好地 自主学 ,要突出学生自己去钻研㊁去领悟和去感受的具体可实施过程,体现计算课教学的顺畅美.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质量的教学不怕有坎坷,它的落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㊁不断积累㊁沉淀自新的过程,靠有限的几节计算课远远不够.善导则顺,善疏则畅,教师应立足新课程理念,精心设计㊁适时调控㊁动态生成,长线发展,使计算课教学呈现顺畅美,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如一地坚持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算.算理与算法的 碰撞 ,算理紧紧相融于算法之中,滋润与浸养着学生计算能力的每个细胞,伴随学生一路向阳.总之,只有让学生的计算思维具有一定的信度㊁效度和广度,学生的数学学习才会有可靠的基础.善导则顺,善思则畅,在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会巧挖 陷阱 ㊁巧搭 台阶 ,自觉扮演一个 挑起事端 ,让学生产生认知矛盾㊁产生算理与算法思维激烈 碰撞 的角色,让学生在挫折中始终保持计算思维斗志,在挑战中不断提高计算思维能力,在计算观念的建构中不断提升计算思维品质,坚持长线发展,让学生学会计算思维,爱上计算思维.ʌ参考文献ɔ[1]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许卫兵.以思维为核心的数学素养导向:基于课堂教学的视角[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7(1):12-15.[3]范玉梅.浅谈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实施策略[J].读写算,2022(36):75-77.。

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地开花”_1000023253326111

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地开花”_1000023253326111

教学卖残 新讠果礻呈NEW CURRICULUM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地开花"刘英萍(浙江省义乌市东洲小学)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不但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开展合作学习,既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内容;设计;引导;学习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显然,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但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从曾经的课堂实践以及听到过的一些课堂中,我发现,在老师的引导下“你说· “ ·你说· ·一,",得到的结论是五花八门的,根本抓不到学生所回答的相同点,最后还是要在老师的指引下得出相应的结论。

这样的学习过程,会使这些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比较盲目,没有重点,回答也不能让老师满意,而且难以操纵课堂的老师会很容易被学生的回答搞得不知道接下去该干什么。

最糟糕的是,一堂课中最关键的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利用好关键时间,又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呢? 一、选择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那么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安排合作学习呢? 1.学生有经验准备的学习内容 3,解决方法和结果开放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中,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深人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每个人的知识理念都得到了发展。

“双减”下以教-学-评一致实践小学数学精准教学——以《认识钟表》为例

“双减”下以教-学-评一致实践小学数学精准教学——以《认识钟表》为例

“双减”下以教-学-评一致实践小学数学精准教学——以《认识钟表》为例摘要:当前实施的“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以“双减”为目标,坚持减负增效的基本原则,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吸引力的课堂,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正确的教学源于正确的课前研究和正确的课前准备,学习活动是进行正确教学的最重要载体,教学评价是确保正确教学的重要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学生才不会对复杂的数学知识产生任何抵触情绪,这既是对学生高质量学术发展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时代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关键词:“双减”;教学评一体;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策略数学知识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如何利用“双减”原则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社区能源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

因此,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或知识本身,而应跳出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与游戏和生活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习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更要求他们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他必须致力于改进课堂教学。

此外,随着近年来“双减”政策的延续,对教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数学教师应遵循政策,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畅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致力于支持全世界学生的发展。

一、“双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一直在说,学生在说。

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会使在数学课程中产生一个沉闷的学习环境,久而久之学习者就会陷入一个沉闷的数学之中,而自己也会没有了对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其次,许多数学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一味地要求学生背诵和反复应用数学公式等知识,而忽略了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

教学的终极目的并非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掌握,而是提高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正确运用,并处理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如果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完全脱离了实际,非但无法抓住孩子的兴趣,而且还会逐步导致他们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信心。

2012.6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2.6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坂中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福安市坂中中心小学数学组吴永全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的一学期即将过去,全组35位数学教师在李校长、杨副校长、龚立斌教导和郑素平教研主任地指引下,认真学习并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务处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课题“小学数学发展性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研究”的基础上,把2011年课程标准(修改稿)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走“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题教学研讨之路,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做实、做小课题研究,借助网络教研平台,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在教导处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老师们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年段备课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并完善出精彩的案例。

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和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和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成为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的。

二、小处着手,专题研究焕发光彩。

1、一学期来,我们将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在教中研,研中学,切实让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服务于课题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
(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讨论并得出结果。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习题。
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误的画“×”。
(1)圆柱体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越大。()
(2)圆柱体的高越长,它的体积越大。()
(3)圆柱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相等。()
(4)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相等。()
四、全课小结
学生用手势回答
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圆柱的体积教材简析: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
上课开始提出“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体的认识及它的表面积的计算,现在要想知道这杯子里的水的体积,只要倒入一个长方体的容器里,先求出长方体的容器的体积,就可以求出来杯子里的水的体积了”。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了“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V=Sh)
问: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在新课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归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学生切实经历圆柱体积公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领悟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
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并且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与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在数学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态,多媒体演示形态,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3、出示例4
学生板演齐练
4、讨论:
(1)已知圆的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2)已知圆的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3)已知圆的周长和高,怎样
底面半径
3厘米

5厘米
V=sh
底面直径
8分米

10分米
V=sh
底面周长
18.84米

4米
V=sh
6、小结
分组讨论
注:填写表格时,请您删除蓝色部分
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
课时:1
提供者:吴立平
单位:涞源县第一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
体的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整理知识
五、布置作业
七、教学评价设计
先学生自评,再组内互评。然后组间互评。最后教师总评。
八、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 ↓
V= S h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和“长方体的体积”及“圆柱的体积”等相关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又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做好充分准备的一堂课。结合本课的教学实际情况,反思如下:
汇报: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
学生再讨论
汇报:
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相等。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圆柱形水杯。
二、新课教学:
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1、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16份、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C、依次解决上面三个问题。
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讨论后汇报
(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三、在讨论交流中学。
通过实验验证之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
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学生操作完学具后,小小组进行了如下讨论:(1)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2)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的圆柱底面积有什么关系?(3)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高有什么关系?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观察以及交流讨论的平台,而且有利于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还能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在操作中大胆探索,不仅按教材内容操作,还以圆柱体的侧面为底,以半径为高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而对于这一环节我处理的有点仓卒,没有给其它组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如能抓住这一契机让全体学生都去操作,思考,探究可能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根据教学要求,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二、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现代教育认为课堂教学首先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的发展过程;首先不是教师的教授过程,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不是教师教会的过程,而是学生学会的过程。展开部分,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高。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
(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
(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创设问题情景。(课件显示)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
“圆柱的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