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临床急诊护理分析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急救护理对策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急救的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对策,分析其护理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急救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相应的抢救措施,分析急诊急救的护理效果。
结果78例患者中痊愈53例,好转22例,死亡3例,总体抢救成功率96.2%。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急救护理,有利于患者及时得到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多见病,其具有病死率高、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1],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为心肌持续缺血严重,部分心肌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突然,因此做好接诊急救护理工作对保护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思路是进行早期心肌再灌注,挽救患者濒死心肌。
本院一直以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相应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急救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在32-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2]。
78例患者发病时具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区剧烈疼痛,出汗、呕吐、面色苍白等表现。
1.2护理方法1.2.1氧疗护理氧疗护理可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窘迫,缓解患者疼痛,同时还有效预防心律失常,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
氧疗的流量根据患者病情调节,病情发作时选择6l/min的氧流量,病情稳定后降低氧流量至4l/min。
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给予面罩通氧;对于重度低氧血症的患者,通氧过程要加压;对于急性心衰竭的患者,采用加乙醇吸氧,因为乙醇可使肺泡扩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改善气体循环功能[3]。
早期吸氧有助于缓解心前区疼痛,本研究中78例患者中有42例救治时面色苍白,疼痛剧烈,采用充足的给氧后病情逐渐稳定。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救护理路径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接受常规急诊急救抢救护理患者60例为常规组,接受改进护理路径患者60例为观察组,统计对比相关指标。
结果观察组死亡率、并发率低分别为3.33%、8.33%低于常规组13.33%、28.33%;观察组发病至送院时间、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4.2±11.8)min、(79.3±16.9)min、(16.2±3.6)d优于常规组(55.2±12.3)min、(129.3±33.2)min、(20.6±5.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对照组存活患者6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23.08%、1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高标准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应运用心肌梗死,有效提高患者生存几率、抑制相关并发,提高康复水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价值急性心肌梗死(AMI)即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主要表现为持久剧烈的胸痛、药物不能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与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休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
在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例数逐年上升,每年新增约53万人,多数于家中发病,部分患者可于发病后因可救治的心理失常、休克在1h内迅速死亡。
某院进行AMI急诊急救护理路径改良试点活动,成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3观察指标死亡率、6月内复发率、救护期间并发症例次;发病至送院时间、急诊室至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
2结果2.1两组患者患者结局比较观察组死亡率、并发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活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观察组发病至送院时间、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护理效果。
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供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生命体征稳定,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治疗1个月,康复出院。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给氧、抗凝、药物缓解患者疼痛,控制患者活动,并给予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可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安全感,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综合护理;效果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心血管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饮食结果的改变,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甚至向低龄化患者发展[1]。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大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当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时,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完全中断,心肌长时间无血氧供应,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
患者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胸前区紧迫感,心慌、大汗淋漓,呼吸困难,患者常有濒死感,严重的直接导致患者死亡[2]。
因此应加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缓解患者症状,挽救患者生命。
本文重点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旨在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质量。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女,59岁,因心前区剧烈疼痛、伴大汗3 h余急诊入院。
患者自述无明显诱因出现胸前胀痛不适、伴上腹疼痛,及大汗淋漓。
入院后检查体温:36.5℃,心率66次/min,血压125/80 mmHg。
常规心电图检查显示急性下壁、后侧壁心肌梗塞。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急性痛苦面容,大汗,全身皮肤湿冷。
1.2急救治疗立即为患者安排卧位休息,用一次性氧管输氧、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最好用留置针,保证用药的连续性。
给予抗凝、缓解心绞痛、溶栓等对症支持疗法,进行24 h心电监护。
1.3护理1.3.1疾病护理①一般性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以降低新陈代谢,减少身体各器官组织对氧的消耗,减轻心脏负担。
课题研究论文:临床医学论文36759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论文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急诊护理途径的应用效果。
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所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方式来进行分组,将90例患者划分为病例各为45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途径来予以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卧床时间、医疗费用、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卧床时间、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医疗费用等均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xx年来,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了急诊护理途径来予以护理,从护理结果来看,所获效果良好,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于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所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50例,女性患者有40例,患者年龄为30-75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心电图与酶学检查所确诊[2]。
在梗死部位上,有30例患者为下壁心肌梗死,有15例患者为前壁心梗,有12例患者为前间壁,有10例患者为广泛前壁,有7例患者为下侧壁心肌梗死,有8例患者为后壁心肌梗死,有8例患者为高侧壁。
患者发病到入院时间为0.5-12小时。
采取随机的方式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划分为病例各为45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梗死部位、性别构成、心功能以及年龄分布等方面所存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实施静卧、心电监护、吸氧、静脉溶栓、病情观察、止痛镇静以及基础护理等。
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途径来予以护理,主要如下:1)当患者入院后,由主管医师和护士实施评估,根据临床路径指示,结合患者需求实施入院自介绍,将路径先相关内容以及作用告知患者以及其家属,获得患者信任和理解,同时于路径上对患者需执行内容进行签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分析【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及时的急诊护理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从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和病因入手,探讨了急诊护理的重要性。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遵循正确的原则和要点至关重要,同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强调了及时的干预和细致的护理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护理方法,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重要性、原则、评估、护理措施、概述、研究意义、总结、展望1. 引言1.1 概述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急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早期诊断、疼痛缓解、抢救措施等。
正确的护理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护士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和病因入手,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的重要性,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的原则和要点,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评估方法,最后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加深我们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的理解,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研究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脏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都增加了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的开展,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症状,减轻心脏的负担,减少心脏受损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诊护理分析
【 摘 要 1目的 对 应 用 急 诊 综 合 护理 模 式 对患 有急性 心 肌 梗 死 的患 者 的患 者在 急诊 救 治 期 间实 施 护 理 的 临床 效 果 进 行 研 究 。方 法 抽取7 4 例 患 有急 性心 肌 梗 死 的 患者 , 随 机分 为对 照 组 和观 察 组 , 平均每组3 7 例。 采 用 常 规 急 诊 护 理 模 式 对 对 照 组 患 者 在急 救 期 间实 施 护 理 ; 采用 急 诊 综 合 护 理模 式 对 观 察 组 患 者在 急救 期 间 实施 护理 。 结 果 观 察 组 患者 急 性心肌 梗 死 病 情 控 制效 果 明 显优 于 对 照 组 ; 急诊 救 治时 间 、 心 功 能 复 常 时间 、 住 院 治 疗总 时 间 明显 短 于 对 照 组 ; 救 治 期 间 出现 不 良反 应 的 人 数 明显 少 于 对照组; 对 护 理 服 务 满 意度 明显 高于 对 照 组 。 结 论 应 用 急诊 综 合护 理 模 式 对 患有 急性心 肌 梗 死 的患 者 的患 者 在 急 诊 救 治 期 间 实 施 护理 的临 床 效 果 非常 明显 。
1 . 3 治 疗 效 果 评 价 方 法
临床治愈: 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 心脏功能 以及相关临床检查
成 了严 重 威 胁 , 该 病 患 者 常 会 出现 急性 循 环 功 能 障 碍 、 胸 痛 等 症 指 标 均恢 复 至 正 常 , 经心 电图检 查 未 发 现任 何 异 常; 有效 : 症 状 表 心 脏 功 能 和相 关 指 标 与 治疗 前 比较 有 明显 改 善 , 心 电 状 表现 , 反 映心 肌 损伤 、 缺 血 与 坏 死 等 特 征 性 变 化 为其 主 要 临 床 现明 显减 轻 , 症 状表现【 】 ] 。 中老 年 人 是 该 病 的高 发 人 群 , 且亦 是发 病 率 最 高 的 一 图表 现 仍 然 在 一 定 异 常 , 但 已明显 好 转 ; 无效 : 症状 表现 、 心 脏 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分析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48例,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
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8.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取良好的急诊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持续性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1],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肺循环功能障碍、心肌组织坏死或者损伤等。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变化较快,病程短但病死率相对较高。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帮助患者打通其冠状动脉并且恢复心脏的收缩功能,减少梗死面积,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2]。
但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在术前以及术后的康复等给予相应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够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及术后的康复。
因此本文主要是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的相关措施,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8例,其中男75例,女73例,年龄48~64岁。
患者梗死部位包括:心肌前壁41例,心肌前间壁有33例,心肌下壁有38例,心肌广泛前壁有36例。
其中合并糖尿病28例,高血压33例。
随机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梗死面积、梗死部位、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心肌梗死。
患者在手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等溶栓药进行部分血栓的溶解。
心肌梗死急性期临床护理论文
心肌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心内科接诊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都经积极抢救和综合护理。
结果:本组患者经积极抢救和有效护理后痊愈71例(86.6%),死亡11例(13.4%)。
结论:对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16-02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因冠状动脉供血突出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急性缺血缺氧的状态。
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及左臂,休息或服药后不能缓解,患者常有濒死感,心电图检查表现异常,心肌酶有不同程度升高[1]。
急性心肌梗塞若不能及时抢救和护理常会导致患者死亡。
我院对82例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心内科共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其中男44例,女38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43.2岁。
所有患者均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病程为1.5~18h,平均6.4h。
诱因为过度劳累者53例,情绪激动引发者21例,用力排便6例,原因不明2例。
心电图示梗死部位为前壁心肌梗死42例,前间壁心肌梗死7例,下壁心肌梗死18例,后壁心肌梗死12例,无q波心肌梗死3例。
1.2 治疗措施:绝对卧床休息,立即经鼻导管给氧,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吗啡止痛治疗,辅酶a等营养心肌,对症给予抗心律失常、抗休克、补充血容量等治疗措施。
2 结果本组患者经积极抢救和有效护理后痊愈71例(86.6%),死亡11例(13.4%)。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诊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诊护理分析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行常规护理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我院2012年8月~2013年7月实施综合护理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也明显降低。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加强急诊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值得研究和推广。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
临床表明,大部分类型心肌梗死死亡患者是由于就诊不及时导致,因此,研究急诊护理干预效果对于降低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我院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诊护理措施和效果,选取我院诊治的16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实施常规护理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我院2012年8月~2013年7月实施综合护理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本组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3],研究组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48岁~75岁,平均年龄(61.64±3.31)岁;对照组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47岁~76岁,平均年龄(61.73±3.45)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急诊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急诊护理干预,主要措施为:首先应做好急救准备,主要包括急救药品、仪器设备;患者入院后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配合医师安排护送患者实施血气分析等相关检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等,及时给予吸氧、止痛等处理,并注意合理控制氧流量,加强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吗啡或盐酸哌替啶止痛;其次是加强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应在执行溶栓前进行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在应用肝素后再进行溶栓处理,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皮疹、发热或发寒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要求患者保持绝对卧床,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和病情状况为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方案和活动方案,对于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需加强皮肤、口腔清洁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过程中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及时为患者拍背、翻身,加强患者的心理指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加强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干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
结果观察组临床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两组均行灌注治疗,推入监护病房后,积极吸氧,并绝对卧床休息,加强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水平等临床体征指标的连续监测[1]。
建立静脉通道,依据病情制定饮食计划,摄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防止便秘,并补充机体所需的能量。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术前护理干预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包括急救用品、冠状动脉造影等,可加强抽血准备,以用于血细胞计数,对血电解质、心肌酶、肌钙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加以测定。
造影剂依据皮试结果进行选择[2]。
患者多存在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主动沟通,就疾病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告知负情情绪对疾病康复的不良影响,消除患者焦虑情绪,提高配合依从性,以积极主动应对治疗。
1.2.2 术中监测干预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操作时,受造影剂及导管的刺激影响,患者易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率减慢等症状,需积极对症干预。
同时,在监测冠状动脉内压力时,冠状动脉压可因球囊导管对冠状动脉的堵塞扩张而降低。
故需加强冠状动脉内压力及心电图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1.2.3 并发症观察及干预造影剂过敏、血肿、心包填塞为常见并发症。
造影剂过敏以皮疹、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血肿多为股动脉穿刺失误所致。
心包填塞以脉压差缩小、血压下降、心音遥远为主要表现[3]。
故需加强临床表现的观察,积极对症治疗。
提醒手术医生加强造影剂用量的控制,遵医嘱对症处理异常。
1.2.4 术后卧床干预术后需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避免移动,强调多饮水,以及时排出造影剂。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科临床护理分析
次不当的转运就可能危及 患者的生命 , 以在 A 患者转 所 MI
运途 中应注意 以下方 面: 吸氧 : ① 在转运途 中一般用鼻 导管 吸氧的方式 , 氧流量在 2 4 / n — Lmi。以防止缺氧加重心 肌损
短暂的血管收缩反应。冠状 动脉 的舒缩与血管 内皮细胞的 功能有关 。当冠状 动脉缩窄、 心脏缺血时, 内皮 细胞损 可致 伤和 内皮 衍生松 弛因子(D F的释放受 抑制 , D F的减 ER) ER
21 02年 2月 第 4卷 第 2期
Fe r a y 2 2 b u r 01 Vo . No 2 1 4 .
中国 中医药咨讯
J u a f iaTrdt na ieeMe iieIfr to o r l n a io l n o Ch i Chn s dcn nomain ・2 41・
3例病人有腹部 胀痛 阵发性加 剧 , 呕吐频繁 , 脉率增快 ; 腹
部可见肠蠕 动波 , 腹压痛反跳痛 , 闻及气过水 音 ; 可 腹部平 片发现 孤立 、 膨大 、 固定的肠袢 ; 腹部 C T见局 部肠系膜 水
肿 增 厚 , 管 充 血 , 强 扫 描肠 壁 增 强 不 明显 , 系 膜 积 液 、 血 增 肠
少可抑制冠状动脉舒张 ,并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以及血 小板诱发 的冠状动脉收缩 ( 痉挛) 。
害。 ②应持续给予硝酸甘油泵点维持 , 扩张冠状动脉 。 ③转
运途中尽量减少颠簸 , 由医护人员陪送 , 给予患者心电监护 并 携带 除颤器及抢救药品。只要能够按照上述方法去做就 可以安全地把患者送到 目的地 。
考。 、
【 关键词 】 急性心肌梗死 ; 并发症护理 ; 急诊护理
、
急性 心肌梗死 fM ) A I 大多数是 由于冠状 动脉粥样 硬化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李晓玲【摘要】ObjectiveTo study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emergenc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 In our hospital,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2012 September~2013 September were diagnosised, the clinical data was analysised, summed up the corresponding emergency nursing measures. Result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ergency first-aid nursing measures for patients, 118 patients were cured, 2 cases died at the same time as a result of arrhythmia after active rescue, the success rate reached to98.3%.Conclusion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care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survival rate.%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急救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诊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相应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手段及其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表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诊辅助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急诊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且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更好,急诊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抢救中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治疗的效果,对于挽救患者生命,优化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价值;效果;满意度急诊科由于其处于医疗前线,面对的患者数量庞大、疾病类型各不相同,且患者往往发病较急、病情发展速度快、病情危重,诊断、抢救的难度也比其他科室更大。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症疾病,一旦发病,危险性极高,稍不注意可能会造成死亡[1],因此在患者发病后需要立刻进行有效、科学的救助,不仅可以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相对稳定的基础,更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环节。
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急诊救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手段及其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要观察的对象,利用随机数表分组法将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8例。
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4例,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64.1±1.8)岁;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3.8±1.9)岁。
纳入标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本院研究工作。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科临床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科临床护理分析【摘要】文章结合近年的急诊工作经验以及对先关资料的查阅,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预见性护理及急诊护理进行研究,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的3个促发因素、预见性护理及急诊临床护理进行探讨,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护理;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MI)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当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致供血区或的心肌房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缺血性损害,形成的不可逆坏死。
其症状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患者会出现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并伴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律失常和心功能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发病快而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损害。
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
1 AMI促发因素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是促发急性心肌梗死的3大主要因素,有效地阻止这3大促发因素的发生,就能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1.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由胆固醇和胆固醇脂为主要核心、表面由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组成的纤维帽盖所构成。
当斑块的核心内脂质大量积聚,而纤维帽盖内巨噬细胞密度增加、平滑肌细胞密度降低,就会使帽盖变薄变弱,帽盖下张力增高,斑块就变得不牢固,在血流冲击下易于破裂。
斑块本身可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而很多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其粥样硬化损害造成的只是轻度到中等度狭窄这种不牢固的斑块一旦破裂可以立即导致管腔完全闭塞,亦可在斑块破裂形成瘘隙的过程中导致血栓形成而栓塞管腔,从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1.2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在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急性期反应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临床上心电图呈现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80%以上是由于血栓形成而导致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溃烂、腐蚀、破裂均可将胶原(能刺激血栓形成的物质)和其他血栓原生物质暴露于流动的血液,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管腔。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诊与救护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诊与救护分析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诊与救护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入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所有患者均实施临床急诊以及救护。
实验组实施综合性急诊救护,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以及护理。
对患者预后进行记录及分析。
结果实验组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对照组依次为13.33%、16.67%,两组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临床上需要尽早初诊以及诊断,并尽早进行针对性处理,在予以治疗的同时落实综合性护理,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体征变化。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mergency,and to rescue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emergency and emergency care.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care,and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Results The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0,the control group were 13.33% and 16.67%. The difference of 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n clinical,it is necessary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diagnosis,and targeted treat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At the same time,it is important ot implement the comprehensive care,and closely obser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changes.[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linical emergency;Rescue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常见心血管内科疾病,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病情较为严重[1-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诊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急诊护理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抢救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再根据急诊方式的差异性分组,对照组36例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36例选择优化急诊护理方案护理,针对两组的整体急诊护理情况作比较和评估。
结果:经护理,观察组的总护理满意度达94.4%,相比对照组的77.8%有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相对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分诊评估与静脉通道开通明显更快,总抢救时间明显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再AMI或PCI上,观察组的总出现率是5.6%,相比对照组的27.8%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方案强化干预,可有效争取抢救时间,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普及。
关键词:临床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优化急诊护理方案;作用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临床上一种常见心血管病,主要有突发性起病、病情危急和易病死等特征,在急性发病期,患者普遍有心前区压痛、呼吸急促和胸骨痛的表现,严重者甚至有诱发心律失常或休克的风险。
目前医院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冠脉介入(PCI)术抢救,加强对此期间护理流程的优化,对于争取抢救时间显得尤其关键。
本文针对我院近期治疗的36例AMI病例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方案干预,总体抢救情况较理想,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由我院急诊科收录和确诊,资料收集时间为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
根据急诊方式的差异性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中,男有20例,女有16例,年龄分布43~71岁,平均54.8岁;观察组36例中,男、女各有22例和14例,年龄分布45~70岁,平均是57.5岁。
研究前,全组均已在知情文件书上签字,患者无严重肝肾脑肺病变、精神异常和听说障碍,且组间普通资料(性别、年龄等)的对比均相似,P>0.05,适合统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的临床急诊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如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急诊护理。
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以及并发症护理。
结果观察组再通率为79.38%,死亡率为6.18%,并发症发生率为10.3%;对照组患者再通率为50.0%,死亡率25.0%,并发症发生率为12.5%。
两组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患者的胸痛持续了30min以上,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之后,胸痛症状没有出现明显的缓解;发病时间没有超过24h而且在临床上面没有表现出心力衰竭、休克还有心律失常等相关的并发症;患者没有出现长时间或者是反复的心绞痛;st段2个以上的肢体导联提升超过了0.1mv。
1.3 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对应的护理。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的临床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应用临床急诊护理。
具体如下:
1.3.1 术前护理完善的术前准备主要有常规的冠状动脉造影还有相关的急救药品以及设备。
在进行手术之前先为患者做好抽血的准备,为了更快的满足血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电解质、肌钙蛋白还有心肌酶等测定的需要,对于造影剂的选择主要以皮试的结果作为依据。
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因为该病而产生的
紧张、恐惧还有烦躁等心理,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
1.3.2 术中检测护理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时候患者因为受到了导管还有造影剂等刺激,会表现出心率减慢、室性心动过速还有室性期前收缩等症状,医疗人员应该尽早诊断并有针对性的处理。
1.3.3 并发症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血肿、造影剂过敏以及心包填塞等。
对于并发症的处理主要是准确的了解该并发症的表现症状,且进行有效的对症处理。
对于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就应该进行相关测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造影剂用量进行控制,如果患者出现休克则立即对症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 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及临床急诊护理之后,再通率为79.38%(77/97),死亡率为6.18%(6/97),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0.3%(10/97);对照组患者再通率为50.0%(20/40),死亡率25.0%(10/40),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2.5%(5/40)。
两者之间存在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3 讨论
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非常严重的一个类型,它是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长时间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而导致的心肌坏死。
临床主要有以下表现:胸痛、体现心肌缺血、损伤以及坏死等系列特征性变化、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
ami作为中老年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内科及重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还有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相关研究显示,当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就诊前的死亡率约45%左右,因此,对于该疾病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以及临床急诊护理是非常重要的[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提示使用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并配合科学、有效的临床急诊护理,从围手术期以及常见并发症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工作,对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肌功能方面的改善有显著效果,能够很大程度的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对症解决,这样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有明显好处。
参考文献
[1] 陈建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易疏忽环节及对策[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9(3):191-192.
[2] 朱秀芬.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6):13-15.
[3] 李洁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的临床急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21):115-116.
[4] 王媛,黄英,徐丽琼,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2):78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