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学期复习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化学重点知识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重点知识笔记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酸、碱、盐的定义和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判断。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二、元素及化合物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空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分的作用。
水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
常见的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常见物质的制取、分离和提纯方法。
三、化学实验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常见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法。
实验安全知识和事故处理方法。
四、化学计算化学式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等。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反应速率等。
溶液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稀释和浓缩等。
化学反应的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反应速率等。
五、化学与社会生活化学与环境保护: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及其防治措施。
化学与健康:营养均衡、食品安全、合理用药等。
化学与能源: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消耗,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等。
化学与材料:常见材料及其性质和用途,新型材料的发展和应用等。
化学与科技:化学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等。
六、实验探究与活动实践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七、化学史与化学文化了解化学发展的历程和重要事件,认识化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化学家的贡献和成就,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了解化学与文化的关系,认识化学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结(通用11篇)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结第1篇二氧化碳的性质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
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CO2+H2O=H2CO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xxx试液,xxx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结第2篇化学知识中一些复杂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仅记不住,而且忘得快。
兴趣是增强记忆力的窍门,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把无趣变成有趣,把无味变成有味,在教学中把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编成顺口溜或谱成歌曲或谐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记忆。
如对H2和CO还原CuO实验操作,可概括为“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
”又如盐在水中溶解性可概括为:“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见水永无踪,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铅和钡”。
另外,对化学反应类型:“多变一”是化合反应,“一变多”是分解反应。
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好化学式,选数来配平,中间连等号初中化学,条件须注有,冒气生沉淀,箭头来表明”。
可举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样既增强记忆效果又不易忘记。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结第3篇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清单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清单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清单,涵盖了这一学期的重点和难点:
一、化学基本概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理解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分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等。
化学用语: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二、化学基础理论
原子结构: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化学键: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和形成条件。
三、化学实验基础
实验器材: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掌握常见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实验安全:了解实验安全知识,如防止火灾、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的措施。
四、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氢、氧、水:了解氢、氧的元素性质,以及水的组成和性质。
碳及其化合物:了解碳的元素性质,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化合物的性质。
硫及其化合物:了解硫的元素性质,以及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化合物的性质。
钠、钾及其化合物:了解钠、钾的元素性质,以及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化合物的性质。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清单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更高级的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1-4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 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 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相同点: 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 吸入气体: 氧气多呼出气体: 二氧化碳、水多结论: 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存放: 广口瓶。
②取用: 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存放: 细口瓶。
②取用: 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 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 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 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 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 先预热再加热, 加热用外焰, 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 试管口略下倾, 先预热再加热, 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 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 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 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九上化学1-3单元重要知识点
九上化学1-3单元重要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汽油挥发、灯泡发光等。
判断依据是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蜡烛燃烧(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
判断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颜色、状态),酒精有特殊气味(气味),水的沸点是100℃(沸点)。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质软、有轻微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 蜡烛燃烧的产物: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迅速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实验操作:- 收集两瓶空气(可用排水法或直接在集气瓶中装满空气)。
- 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 实验现象及结论:- 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呼出气体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如下: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称为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合价:元素在化合物中表现出的化合价数。
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用化学式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关系。
4.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实验与探究1. 蜡烛燃烧实验蜡烛燃烧时,外焰温度最高,内焰和焰心温度较低。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 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人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都有水、氧气和二氧化碳,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较高。
3.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酸碱中和反应会产生热量。
中和反应后,溶液的pH值接近中性。
三、化学与生活1.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食盐:用于调味、腌制食品、制备生理盐水等。
醋:用于调味、清洁等。
小苏打:用于发酵粉、清洁剂等。
2. 化学与环境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对水体的污染。
大气污染: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对空气的污染。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1.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与混合物、元素与化合物;
2. 常见元素的性质与应用:氧气、氮气、氢气;
3.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和族、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的特点;
4.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模型、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发现和性质;
5. 电子结构和价电子:电子层、能级、壳层、轨道的概念,以及价电子数的确定;
6. 化学键: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和性质;
7. 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
8. 酸、碱和盐:酸碱的定义、性质和常见酸碱盐的应用;
9. 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10. 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性质: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11.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12. 化学反应速率:观察和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常数与平衡位置、影响平衡的因素;
14. 电化学:电解质、导电性、电化学反应和电解中的离子移动。
以上是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 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 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反应条件。
5.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6.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能够反映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7. 化学反应类型- 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 每种反应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8.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应。
9. 酸碱盐的性质- 酸是能够释放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 盐是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10. 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比例。
- 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或摩尔浓度来表示。
1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包括称量、溶解、过滤、蒸发、蒸馏等基本操作。
- 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
12. 化学安全知识- 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正确使用化学药品和仪器。
- 学会处理化学实验中的意外情况,确保实验安全。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3.铜在空气中受热:4.铝在空气中燃烧: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一氧化碳燃烧:11.甲烷燃烧12.酒精燃烧: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16.生石灰溶于水: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18.镁燃烧: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0.氢气还原氧化铜21.镁还原氧化铜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25.焦炭还原氧化铁: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4.硫:淡黄色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三、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变化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而物理变化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分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而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在实验观察中,需要观察物质变化前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变化中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以及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在药品取用时,需要遵守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同时,应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
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时,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里。
在基本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药品的取用。
对于块状固体,需要一横、二放、三慢竖;对于粉末状固体,需要一斜、二送、三直立;对于液体的取用,需要瓶盖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污染和溅出浪费。
在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需要给固体加热前先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破裂;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对于液体的加热,也需要预热、用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向上倾斜,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以下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化学基本概念: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 原子的结构:质子、中子、电子
- 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原子序数、原子量
2. 化学反应:
- 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
-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换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3. 常见的物质和化合物:
-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锂、钠、钾、铷、铯、镭;铍、镁、钙、锶、钡、镭
- 碳的化合物:石墨、金刚石、全erenes、有机物
- 卤素元素:氯、溴、碘、氟
4. 气体:
- 气体的性质:弥散性、自由度、可压缩性、可膨胀性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
5. 溶液和溶质:
- 溶解度与溶质浓度:饱和溶液、浓溶液、淡溶液
- 水的溶剂性质:溶解热、溶解度、抛光、蒸发结晶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 酸碱中和反应:
- 酸和碱的性质和定义:酸质子、碱氢氧根离子
- 酸碱的判定方法:指示剂、酸碱指示色、pH值
7. 金属和非金属:
- 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塑性、光泽、化学活性
- 非金属的性质:不导电、不导热、脆性、无光泽、化学反应相对不活跃
8.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的概念:氧化态、还原态、氧化数
-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氧化剂、还原剂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九年级上册化学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有具体的问题,可以告诉我,我会尽力回答。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纯物质。
2. 元素符号和化合式:元素符号是用来代表元素的简写符号,由一个或两个拉丁字母组成;化合式是用来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个数比例的式子。
3. 常见元素和化合物:如氧、氢、氮、碳等元素;水(H2O)、二氧化碳(CO2)等化合物。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元素的核中质子的数目)排列,有18个纵列称为“族”,横行称为“周期”。
5. 元素的分组和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行是1周期(a周期),第一列是1族(a族)等。
6. 化学符号和式子:化学式、反应式、化学方程式、离子式和结构式等。
7.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形状、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燃点、导电性、溶解性等。
8. 物质的纯净度和杂质:纯净物是成分单一的物质;杂质是混合在其他物质中的不纯净物。
9.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又可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10. 分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方法:如过滤、蒸馏、结晶等。
11.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12. 固态物质的晶体结构和形态:固态物质的分子有规则排列,并形成有规则的晶格结构。
13. 液态物质的表面张力:液体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膜,使之呈现出收缩的特性。
14. 气态物质的压强和压力:气体的压强和压力与气体的体积、温度和分子数有关。
15. 物质的热性质:包括固体的热胀冷缩、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熔化、沸腾、凝华等。
16.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物等。
17. 酸、碱和盐的概念:酸具有酸味、酸性和可以产生氢离子的性质;碱具有碱味、碱性和可以产生氢氧根离子的性质;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得到的物质。
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OH-NO3-CO32-SO4 2-PO43-NH4+2、化合价口诀(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铜汞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 2H2O2 ===2H2O+O2↑(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 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1至7单元)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N2:78%、O2:21% 、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观察到的现象:产生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 + 5O2点燃4P2O5;结论:O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知室温便打开弹簧夹。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燃烧的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2024年化学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化学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本1. 物质的分类- 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 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化学符号表示。
-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根据化学定律,以特定比例组成的物质。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按周期和族进行分类。
4. 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5. 化学式和化合价-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各元素的原子数目。
- 合成化合物时,元素间的化合价应相互配合。
6.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如密度、硬度等。
- 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7. 常见的物质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发生改变,如焚烧、腐蚀等。
- 物理变化: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但没有改变组成,如溶解、沉淀等。
8. 分离技术- 按物质的性质选择相应的分离技术进行分离。
- 常见的分离技术包括过滤、蒸馏、结晶、浓缩等。
9. 酸、碱和盐- 酸是具有酸性的物质,能与碱中和,产生盐和水。
- 碱是具有碱性的物质,能与酸中和,产生盐和水。
- 盐是酸和碱中和反应产生的产物,是一类化合物。
10.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过程。
11. 酸性、中性和碱性物质- 酸性物质在水中离解产生H+离子。
- 碱性物质在水中离解产生OH-离子。
- 中性物质在水中离解产生H+离子和OH-离子浓度相等。
12. 溶液的酸碱性- 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中性溶液的pH值为7,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
13. 酸雨的成因和危害- 酸雨是大气中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溶解在降水中形成酸性的降水。
- 酸雨对土壤、水体、植物和建筑物都具有破坏性。
14. 制备氯气和氢气- 氯气可由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制得。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一、走进化学世界1. 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就像一个超级侦探,专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比如说水,化学要搞清楚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它为啥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还有它怎么从液态变成气态(蒸发)或者固态(结冰)的。
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这就像是给物质化个妆,外表变了,本质可没变。
像把冰融化成水,水再变成水蒸气,虽然状态变来变去,但它还是水,没有变成别的东西。
- 化学变化:这个就比较酷了,是物质彻底改头换面,变成了新的物质。
就像木材燃烧,最后变成了灰烬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回不去原来木材的样子喽。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一些特殊现象,像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或者生成沉淀。
不过要注意哦,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比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药品取用- 固体药品:块状的要用镊子夹,就像夹菜一样,把它放到试管口,再慢慢竖起来让它滑下去;粉末状的就用药匙或者纸槽,把它送到试管底部。
- 液体药品:如果是少量的,就用胶头滴管,垂直悬空滴加,可别伸进容器里面,不然就像乱闯禁区一样不礼貌啦。
大量液体就直接往细口瓶里倒,标签要朝着手心,防止液体流下来把标签腐蚀了,就像给标签穿个防护服。
- 物质的加热- 加热用酒精灯,灯帽要正放,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得用灯帽盖灭,就像给它戴个小帽子让它安静睡觉。
加热固体的时候,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就像给试管里的固体一个小斜坡,让水顺利流走。
加热液体呢,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不然液体就像调皮的孩子容易溅出来伤人。
二、空气1. 空气的组成空气就像一个大杂烩,里面有好多成员呢。
主要是氮气,占了大约78%,氮气就像个低调的大哥,虽然含量多,但不怎么爱出风头。
氧气占了大约21%,这个氧气可就厉害了,是我们呼吸离不开的东西,就像我们身体里的小燃料,让我们能有活力。
还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虽然含量少,但每个都有自己的小作用。
九上化学一到三单元知识点
九上化学一到三单元知识点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二、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通常是产生光、热、气体、沉淀等现象。
三、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四、化学符号的意义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符号,通常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H2O表示水分子,其中数字表示每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和反应比例关系。
五、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按照规定取用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注意节约药品和保护环境。
仪器的使用:正确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如量筒、烧杯、试管等,注意仪器的清洗和保养。
实验操作:按照规定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包括混合、溶解、加热、过滤等操作,注意安全和规范操作。
六、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水等。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铁、氧气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乙醇等。
无机物: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如水、氧化钠等。
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根据已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出其他物质的质量。
注意单位的统一和计算准确度。
九上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一、走进化学世界1.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3.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二、空气1.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 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支持燃烧。
3. 氮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
4. 稀有气体的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1.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2. 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3.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4. 离子: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
四、自然界的水1. 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水的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3. 硬水和软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鉴别方法是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五、化学方程式1.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表示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重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的重点基础知识点的归纳: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分类: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纯净物质又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又分为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4.物质的保存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变的。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
2.元素的符号和原子序数: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3.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4.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化学价数,根据元素在化合物中离子交换的规律进行判断。
三、化学式和物质的量1.化合物的化学式: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以及化学式的写法和命名规则。
2.量的表示:基本物质单位和化学量的计量单位。
3.摩尔的概念:摩尔物质和摩尔质量,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四、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和生成的物质。
2.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
3.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
4.反应的质量变化和摩尔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质量、摩尔比和数量关系的计算。
五、能量变化和化学反应速率1.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率。
2.发热和吸热反应: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六、酸碱与盐1.酸和碱:酸的定义、酸的性质和酸的化学式,碱的定义、碱的性质和碱的化学式。
2.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方程式。
3.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盐的制备和应用,如制备盐和酸碱指示剂的应用。
七、离子反应和电化学1.电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之间的区别。
初中化学九上必背知识点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一、走进化学世界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①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②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③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④加热器皿:酒精灯。
⑤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二、空气1. 组成: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与杂质 0.03%。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 氧气的性质和制备(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①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②实验室制氧气原理:a. 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2、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3、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4、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1、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2、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3、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4、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 aO 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一、物理性质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干冰是CO2固体。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二、实验室制取1、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方程式)KMnO4—工业上制取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原理:利用N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2、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Zn+HCl—3、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CaCO3+ HCl—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 CaCO3—三、化学性质1、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放出热量。
(用于发令枪)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
(用于照明弹等)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放出热量。
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烧杯壁产生水珠。
2、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①可燃性H2+ 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CO+ 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C+ O2—(氧气充足)C+ O2—(氧气不足)②还原性H2+Fe2O3—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C+ Fe2O3—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 Fe2O3—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3、CO2 的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CO2+H2O—(现象:紫色石蕊变红色)②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CO2 的性质的应用①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 CO2+Ca(OH)2—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铁 CO+ Fe2O3—CaO[CaCO3]只能煅烧 CaCO3—②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H2燃烧生成水,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H4燃烧生成水跟二氧化碳,用干冷的烧杯、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氢气是理想燃料(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
铁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
3、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②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
具体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5、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
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
3CO+ Fe2O32Fe + 3CO2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炼钢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
6、导电性:银>铜>铝,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
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
钛耐腐蚀性好。
金属性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金属的位置月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后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他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组成与结构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为什么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NaCl、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空气)——助燃性气体(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3.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白磷(着火点40摄氏度)——温度高可以自燃红磷(着火点240摄氏度)——不会自燃注:着火点不可以升高或者降低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达到灭火的目的即隔绝空气或者使其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灭火器原理:泡沫灭火器:能喷射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泡沫干粉灭火器: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总结:灭火器利用二氧化碳来灭火(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质量守恒定律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气体的制取、收集(1)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A:固体之间反应且需要加热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O2装置;一定要用酒精灯。
B:固体与液体之间且不需要加热,用制H2装置(CO2);一定不需要酒精灯。
(2)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A:排水法适用于难或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CO、NO只能用排水法,因为它们有毒。
)B: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O2、HCl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它们能溶于水)C: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注意:排气法收集气体:导管应伸入瓶底(3)、气体的验满: O2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4)、气体的检验:CO2的检验:用澄清石灰水。
O2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
二、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一定先净化后干燥(1)气体的净化(除杂) CO(CO2)用澄清石灰水CO2(H2、CO)用CuOCO(O2)用灼热的铜网O2(H2O)用生石灰(CaO具有强烈的吸水性注意:CO2(H2O)不能用生石灰,为什么?(2)气体的干燥(除去水)生石灰(氧化钙CaO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做干燥剂。
)注意:除去水时,先除去杂质,再除去水。
证明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
证明碳酸盐(含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化学用语1、标出常见元素的化合价:K、Na、Ag、H ;Ca、Mg、Ba、Zn、Hg ;Al ; Si Cu ; Fe ; Fe ; Cl ; O、化学方程式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Fe3O4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 2Al2O3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O2 ==== 2H2O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2P2O5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SO2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CO2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2CO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2CO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 2CO2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H2O === H2CO3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5H2O ==== CuSO4•5H2O分解反应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MnO2+ O2↑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 2H2↑+ O2↑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H2O + CO2↑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CaO + CO2↑20、加热氯酸钾2KClO3====2KCl + 3O2↑置换反应2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FeSO4+ Cu22、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ZnSO4+ H2↑23、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H2↑ (排在H前面的金属与酸的反应)24、氢气还原氧化铜:H2+ CuO ==== Cu + H2O25、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2Cu + CO2↑26、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CO2+ 2H2O27、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H2+ CO28、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4Fe + 3CO2↑其他32、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 H)2 + SO2 ==== CaSO3↓+ H2O33、Fe3O4+4CO3Fe+4CO23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35、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 3H2O3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3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2Fe + 3CO238、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H2O Ps:实验室制取气体(重点)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