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完整版掌握必过

合集下载

自考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识记部分).

自考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识记部分).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单选-多选部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走向衰落。

清中叶(乾隆朝)以后,中国社会由盛转衰。

2、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

3、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4、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有史称“康乾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5、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为英国,美国,法国。

6、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第二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2、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剥削手段有: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3、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签了《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签了《望厦条约》(中美第一个),中法签了《黄埔条约》,中俄签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58年,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中国政府允许外国公使常住北京)3、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签了《北京条约》,与俄还签了《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4、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缔结《中法新约》。

5、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6、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7、1894年11月,日本屠杀中国居民2万人,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8、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圆明园。

10、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11、1901,《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成为与外国列强打交道的专门部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精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精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从1840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主要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主要表现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2.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单选](1)从1840年鸦片战争及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之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3.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多选]①两对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多选、简答]②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多选]①中华民族面对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简)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简)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

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2)政治控制;3)经济掠夺;4)文化渗透。

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内政;2)操作中国外交;3)享有领事裁判权;4)把持中国海关;5)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6)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3)对华倾销商品;4)对华资本输出;5)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1)宗教渗透和侵略;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3)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

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它的发展很缓慢。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6)人民毫无政治权力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1)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主要知识点(精)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主要知识点(精)

一、历史发展是渐进的:说明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侵略史:从国家上看:先英国,后英法,再日本,再八国联军,再八年抗战从侵略目的上看:先只想要几个通商口岸,后进行资本输出,后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最后企图灭亡中国。

近代史和地理:为什么最凶恶的帝国主义是日本从反抗史来看:农民——地主——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从学习西方来看: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西学为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运动中心来看:沿海(广东、广西、上海——内地(湖南、湖北、江西——大西北(陕北二、基本原则基本立场:党史(党的发展史;阶级斗争史(反抗压迫史、革命史(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中共劳苦功高所以,一定要分清阶级,对比去记第一章:点线面:五点:五次战争;两线:压迫史和反抗史;面: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背诵部分:12——16为什么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无产阶级的特点(注意需要注意的知识点:条约:江宁条约、五口通商章程、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门户开放、海国图志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赔款最多、签订条约国家最多、危害最大:辛丑(辛三多西方在中国开办的一家银行:英国丽如银行(英国东方银行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第二章:点线面:三次探索对应三个阶级,一条主线:改变国家命运的早期探索背诵部分:太平天国的意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维新运动的意义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天朝田亩制度》的特点《资政新篇》的特点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维新派和守旧派轮战的内容和意义(注意知识点:太平天国、何时军事全盛、天朝田亩制度、天京事变、洋务运动的目标、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总理衙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资政新篇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对比:太平天国的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三次论战维新运动:思想启蒙;辛亥革命: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三章:主线: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背诵部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三民主义学说(十六字纲领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孙中山为捍卫革命成果所进行的斗争知识点: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4年(总部在香港成立是189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工作武昌起义清政府被推翻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和南京国民政府进行比较两次复辟中国国民党第二次护法战争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考点串讲 第八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考点串讲 第八章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时间: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七年历史。

导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这以后的七年间,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回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建立和巩固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本章的学习重点、难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单选、多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开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困难,主要是能不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能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能不能保持优良作风。

二、祖国大陆的初步统一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巩固[单选]祖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各族人民实现统一的标志是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

[多选]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1)《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统一全国财政。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经费的大量节减。

(3)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合理调整工商业。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第一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第一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常考客观题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走到尽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鸦片战争为什么是近代史的开端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军事侵略中国近代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发生于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为抗击英国侵略者以身殉国的爱国将领是A 关天培B 陈化成C 海龄林则徐: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翻译了《天演论》,提出适者生存常考大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论述)第一,资本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在。

第四,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第五,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外国列强还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

第六,中国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简答或多选)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民族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种最主要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阶级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我那个我哪敢用战争得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2019年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一

2019年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一

2019年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一2019年4月报名拉开序幕,同学们可以开始准备自考复习,下面是2019年《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总结,了解更多自学考试资讯请锁定自考题库,更有海量模拟试题,精品复习资料等你来体验。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东北易帜: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国民党政府怎样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2、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分设甲长、保长;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综合运用)(1)帝国主义控制更紧。

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的,从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到1937年,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扩展,并且牢牢地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外国资本不仅垄断了中国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而且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以及若干主要的轻工业)具体看,日本和美国先后成为中国经济上的最大控制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胜利,日本为最大控制者;抗战胜利后,美国取代了日本成为在华的最大控制者(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有时被称作“英美派”)。

(2)封建地主经济仍占优势。

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

大部分的土地为地主及旧式富农所占有,只有少部分的土地属于农民。

高额地租、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三重剥削,中国农民更贫困、农村的经济日益陷入绝境。

(3)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 官僚资本(识记2):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它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

这个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考点串讲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考点串讲 第四章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时间:1919年~1927年起始事件:五四运动~大革命失败导读: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在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在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上,中国掀起了一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大革命。

由于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和中国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大革命失败。

本章的重点、难点是: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以及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历史特点以及历史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以及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单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结束;战争引发了一系列革命,国际关系出现了新的格局,帝国主义国家间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建立,使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简答]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1)早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2)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

(3)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

[单选]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简答、论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的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构串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构串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结构笔记一、中国近代史1、反清反帝第一讲:鸦片战争:前→中→后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性质特点矛盾任务封建社会1、政治:封建君主专制2、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3、文化:儒家思想4、阶级: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地主VS农民①独立②富强②鸦片战争的过程Ⅰ侵略:1、政治:内政(领事裁判权)+外交→镇压人民+扶植代理+把持海关2、经济:口岸-关税+商品-资本→经济命脉!3、文化:宗教渗透+舆论宣传4、军事:屠杀人民+破坏文物—→不平等条约Ⅱ反抗:人民群众: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爱国官兵:关天培+陈化成+海龄+冯子材......—→失败但觉醒了!1、失败原因:制度腐败+经济落后2、觉醒表现:林则徐+魏源+严复+孙中山......③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性质特点矛盾任务半殖半封社会1、帝国主义2、封建主义(勾结+阻碍)3、资本主义→人民极端困苦+政经极不平衡→阶级变动!帝国主义VS中华民族封建主义VS人民大众①独立②富强第二讲:农民阶级:金田起义(1851年)——→天京事变(1856年)——→天京攻破(1864年)①金田起义→两个原因:1、封建主义(内)2、资本主义(外)②天京事变→五个大王: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③天京攻破→两部著作:1、《天朝田亩制度》2、《资政新篇》→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第三讲:地主阶级: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861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1895年)①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核心人物:奕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2、基本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主要洋务:⒈兴办近代企业⒉建立新陆海军⒊办学堂遣留学②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历史意义+经验教训!第四讲:资产阶级改良派:前→中→后①维新运动前:早期思想家:冯桂芳+王韬+薛福成+......→早期的活动:1、上书皇帝2、著书立说3、介绍变法4、兴办:学会-学堂-报纸→早期的论战:维新派VS守旧派Ⅰ内容:⒈要不要变法⒉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⒊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Ⅱ意义:中国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②维新运动: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甲午中日战争后→运动阶级态度口号方式层面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扶清御帝自强求富自下而上器物层面维新运动资产阶级(改良)反封御帝维新救亡自上而下思想层面③维新运动后:1、京师大学堂2、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历史意义+经验教训!1、历史意义:①爱国救亡运动②政治改革运动③思想启蒙运动④社风改良运动2、经验教训: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②空想幻相帝国主义③排斥脱离人民群众→在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第五、六讲:资产阶级革命派:前→中→后①辛亥革命前:《辛丑条约》→1、民族危机+社会矛盾2、地主阶级守旧派3、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的准备工作:⒈组织准备:兴中会(1894年)→中国同盟会(1905年)⒉思想准备:①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②邹容:《革命军》③陈天华:《警世钟》和《猛回头》→三民主义: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创立民国”3、“平均地权”⒊激烈论战:革命派VS改良派Ⅰ内容:⑴要不要推翻清制⑵要不要推翻帝制⑶要不要社会革命Ⅱ评价:②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1912年1月1日)→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5日)→历史意义与经验教训!1、历史意义:①推翻清王朝②结束封建制③思想解放运动④社风改良运动⑤亚洲民族运动2、经验教训①没有彻底纲领②没有发动群众③没有坚强政党→在本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③辛亥革命后:Ⅰ军阀统治:袁世凯——北洋军阀统治(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1、政治2、经济3、文化Ⅱ革命反抗:①李烈钧:“二次革命”(1913年)②蔡锷:护国运动(1915年)③孙中山:1、中华革命党(1914年)2、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年)3、第二次护法运动(1920年)→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总结回顾→一个对比,四大革命!①一个对比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性质特点矛盾任务封建社会1、政治:封建君主专制2、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3、文化:儒家思想4、阶级: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地主VS农民①独立②富强Ⅱ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性质特点矛盾任务半殖半封社会1、帝国主义2、封建主义(勾结+阻碍)3、资本主义→人民极端困苦+政经极不平衡→阶级变动!帝国主义VS中华民族封建主义VS人民大众①独立②富强②四大革命革命阶级历史意义教训太平天国运动农民洋务运动地主维新运动改良派辛亥革命革命派2、反军阀第七讲:新文化运动(1915年)—→五四运动(1919年)!①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②新文化运动1、创始人:陈独秀2、主要骨干:李大钊、鲁迅、胡适......3、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4、主要内容:民主(democracy)+科学(science)→历史意义和历史局限!Ⅰ历史意义:⒈文化斗争⒉思想解放⒊条件创造Ⅱ历史局限⒈没有揭示根源⒉没有联系实际⒊思想形式偏激③五四运动1、历史条件:①十月革命②力量强大③文化运动2、历史过程3、历史意义①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②一次真正的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第八讲:中国共产党:前→中→后①前五四运动→⑴人员→三类人:①新文化领袖②五四左骨干③辛亥活动家⑵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 ↔三方面工作:1、研究马克思主义2、组织工人的运动3、讨论建党的问题⑶宣传:三个表现+三个特点②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内容:名称+纲领+规章+任务2、特点:⑴纯正完整⑵革命性强3、意义:Ⅰ、新的领导Ⅱ、新的思想Ⅲ、新的前途③后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Ⅰ工人运动方面Ⅱ农民运动方面第九讲: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前奏→高潮→尾声①前奏1、共产党(二大+三大)2、国民党(一大)②高潮1、农民运动:农民部+讲习所+农协会2、工人运动(广州沙面租借工人罢工):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3、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目标+对象+原因)!③尾声1、蒋介石: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2、汪精卫:“分共”会议→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⑴历史意义:1、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2、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⑵经验教训:1、客观上:力量悬殊+内部分化2、主观上:右倾主义总结回顾反军阀:两个运动、一个政党和一次合作!①新文化运动(1915年)—→五四运动(1919年)②中国共产党:前→中→后③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前奏→高潮→尾声3、反国民党第十讲:主要阐述的是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和中间党的相关活动和表现!①国民党1、宁汉合流2、东北易帜→国民党的全国性统治(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⑴统治措施:庞大军队+特务系统+保甲制度+文化专制⑵统治效果:封建经济为主体!官僚资本VS民族资本②中间党1、组成: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2、代表:Ⅰ邓演达: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Ⅱ梁漱溟:乡村建设派Ⅲ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十一、十二讲: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活动和表现!中国共产党:一个背景+三个阶段㈠一个背景:大革命失败→两个根本问题:⑴怎样坚持革命?⑵走怎样的道路?㈡三个阶段:①稳定-调整1、两大会议: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⒉八七会议2、三次起义:⒈南昌起义⒉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⒊广州起义②探索-确立毛泽东→一、基础Ⅰ实践Ⅱ理论: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⒉《井冈山的斗争》→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1、根本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客观条件:国民革命影响+革命形势向前3、主观条件:相当红军力量+党组织的坚强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二、表现1、根据地建设2、武装斗争3、土地革命③挫折-胜利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1年):→“左”倾危害(三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3年)→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总结回顾反国民党:三个党派的表现!①国民党②中间党③共产党4、反日本第十三讲:抗日战争:历史背景+局部抗战→全国抗战!①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华北事变(1935年)→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深重的灾难:1、殖民统治2、屠杀人民3、掠夺财富4、奴化教育②局部抗战→全国抗战!1、共产党2、国民党3、无党派→西安事变(1936年)!第十四讲: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①第一战线→军队战场:1、战略防御2、战略相持②第二战线→思想战场1、抗日民主工作2、抗日文化工作第十五讲:共产党敌后战场:两部著作+三大表现!①两部著作:1、《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全面抗战!2、《论持久战》→持久抗战!②三大表现:1、根据地建设⑴政治⑵经济⑶文化2、武装斗争Ⅰ对外→游击战Ⅱ对内→三次反共高潮3、党的建设→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第十六讲:①胜利标志1944年战略反攻开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9年9月3日)!②意义-地位1、意义:⒈打败日本⒉民族觉醒⒊民族团结⒋反法西斯2、地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原因-经验1、原因:⒈中国共产党⒉中国人民⒊外国人民2、经验:⒈民族团结⒉民族精神(爱国主义)⒊爱和平且反侵略(中国人民)总结回顾反日本:一个背景+两个战场+一个意义①一个背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华北事变(1935年)→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局部抗战→全国抗战!②两个战场:1、国民党的正面战场2、共产党的敌后战场③一个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5、反国民党第十七讲:战后局势:国外局势+国内局势①国外局势:1、帝国主义力量VS人民民主力量2、欧洲均势格局→美苏两极格局3、美国“全球战略计划”→中国“扶蒋反共政策”②国内局势:1、中国人民2、国民党3、三种方案==﹥Ⅰ共产党:促进→反抗!Ⅱ国民党:敷衍→破坏!→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第十八、十九讲:解放战争: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①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②战略进攻(1947年6月-1948年9月)→三条战线:1、第一条战线:三军齐进!→解放区(土地革命)vs国统区(通货膨胀)2、第二条战线: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少数民族运动3、第三条战线:民主党派!→民盟一届三中全会(1948年1月)③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4月)==﹥大决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大团结:七届二中→政协一届!→原因与经验!1、原因:⑴领导力量⑵革命力量⑶国际力量2、经验:⒈统一战线⒉武装斗争⒊党的建设总结回顾反国民党:两个局势+三个阶段①两个局势:1、国外局势2、国内局势②三个阶段1、战略防御2、战略进攻3、战略决战6、根本建设:第二十讲:新中国的成立→四大问题+六大行动1、新中国的成立Ⅰ推翻三座大山→国家独立且统一!Ⅱ两个改变:方向改变+政党改变2、四大问题①能不能巩固新生政权②能不能战胜经济困难③能不能维护国家安全④能不能经受执政考验3、六大行动Ⅰ解放运动(1949年10月→1951年10月)Ⅱ土改运动(1950年6月→1953年3月)Ⅲ镇反运动Ⅳ民主运动整资运动+妇女运动Ⅴ经济运动困难:秩序混乱,物价上涨!→一个文员会+一份报告+两大运动Ⅵ外交运动建交活动+抗美援朝第二十一讲:过渡时期总路线(前→中→后)1、前①一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Ⅰ五种经济成分:类型属性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工人阶级2、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3、个体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Ⅱ两种基本矛盾:新中国VS帝国主义(外)+工人阶级VS资产阶级(内)②一些准备国营经济+资本经济+个体经济→社会主义的道路!2、中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一化三改”3、后Ⅰ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1951年-1956年)行业策略形式评价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Ⅱ社会主义工业化→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55年7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总结回顾根本建设:问题→行动+路线→改造①问题→行动②路线→改造7、全面建设第二十二讲:中国现代史部分的第二个主题内容,即“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①一次会议→中共八大(1956年)②两部著作⒈《论十大关系》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③两大运动Ⅰ整风运动Ⅱ反右派斗争→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严重化)!总结回顾全面建设:一次会议+两部著作+两大运动①一次会议②两部著作③两大运动8、艰难建设第二十三讲:中国现代史部分的第三个主题内容,即“艰难建设”!两大运动→纠正-中断-纠正-中断→文化大革命!1、两大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纠正-中断-纠正-中断Ⅰ纠正→郑州会议Ⅱ中断→庐山会议Ⅲ纠正→八届九中全会+“七千人大会”Ⅳ中断→八届十中全会→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1976年10月)!①前奏:《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五一六通知”-“十六条”+“中央文化革命小组”②过程:形成(全面)→粉碎(林彪)→挫败(江青)③尾声→“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的内乱!Ⅰ原因分析Ⅱ错误分析→艰难的成就:实践成就+理论成就!总结回顾艰难建设:两大运动→纠正-中断-纠正-中断→文化大革命!①两大运动②纠正-中断-纠正-中断③文化大革命9、新的建设第二十四、二十五讲:最后一个主题内容“新的建设”,这两讲我们将主要学习的是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六大阶段)1、十一届三中全会破除“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开始“拨乱反正”→四项基本原则+《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改革开放阶段方针措施调整起步阶段八字方针内:农村+城市外:全面展开阶段中共十二大物质:农村+城市精神:深入推进阶段中共十三大政治+经济继续推进阶段邓小平的讲话政治+经济+党建+外交历史突破阶段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第二十六讲:集中学习的是胡锦涛领导的“小康社会”!两次大会+十大成就+两大启示1、两次大会Ⅰ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Ⅱ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2、十大成就综合国力→政治(党建)+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民族和睦+祖国统一→人民生活3、两大启示必由之路+艰苦奋斗总结回顾新的建设:改革开放+小康社会①改革开放②小康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1.3.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1)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2)社会制度的腐败。清中叶以后,封建统治日趋衰落,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相反却更加腐败。腐朽的清王朝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总是把防止人民的反抗放在首位,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危及自身的统治,宣扬“防民甚于防寇”,常常压制、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战争,导致反侵略失败。甚至在反侵略战争斗争取得一定胜利的时候,腐败的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力主避战求和,为此不惜割地、赔款。很明显,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中华民族要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3)经济技术的落后。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而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局面没有改变,经济总量较小,工业技术落后,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没有改变这种局面,必然导致被动挨打。经济技术的落后.又使中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列强。(4)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简答题
一、简述中国封建社ຫໍສະໝຸດ 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史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讳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y$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兵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弝荡然,不堪一击 5、对外关系上,衽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考资料,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1-2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1-2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本章重点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由盛而衰的表现。

2、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主要矛盾、新产生的两个阶级的特点、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3、中国人民分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提示注意比较封建的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对中国社会造成划时代的影响。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自考公共课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六章

自考公共课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六章

自考公共课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六章
1、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及其野蛮性。

2、国共第二次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

3、国民党的对日作战方针及其战场和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抗日路线、作战方针;中国共产党坚持和维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和行动;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情况。

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经验。

 本章提示
 深刻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串讲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串讲笔记

1.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

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

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1.2、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经济方面: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方面: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社会结构方面:实行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思想文化方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1.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1.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

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武汉自考)或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3)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1.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来源上的特点:诞生在外国在华企业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

《中 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 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与抗争、探索与变革的历史,对于我们理解现代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史纲要中一些必考知识的整理。

一、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国之所以发动鸦片战争,其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直接原因则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这一壮举严重损害了英国的鸦片贸易利益。

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1842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

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由于这一制度具有空想性,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无法实现。

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但由于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也未能付诸实践。

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三、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考点串讲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考点串讲 第三章

第三章:辛亥革命时间:20世纪初叶开始事件:辛亥革命导读:进入20世纪,中国的民族危机深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一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运动。

他们组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纲领,同改良派展开了论战,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

1911年的辛亥革命成为这场革命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它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在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

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共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又屡遭失败。

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本章的重点、难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革命派同改良派的论战;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及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努力,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多选、简答、论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的激化。

(2)清末“新政”的破产(主要内容: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改革兵制,训练新军;改革学制,提倡新学;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3)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皇族内阁”的成立。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单选、多选]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单选、多选]1905年,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立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著书立说作为宣传与组织工作,主要包括: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

三、三民主义学说[多选、简答]三民主义学说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