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东南亚》精品教案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七班级地理《东南亚》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奉献。
〔4〕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2、技能目标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育同学的观看、分析力量。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育同学的区域分析力量。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树立各国进展应当因地制宜的观点,培育同学喜爱祖国、喜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分布
【教学难点】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
【教学方法】
观看、比较、演示、商量、归纳等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诗歌方式引入: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现:图9.1“东南亚在亚洲的位置”和9.2“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板书: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同学回答,老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读图7.1找出亚洲,大洋洲,印度洋,太平洋,马六甲海峡,找出东南亚的国家,让学生初步认识东南亚,了解马六甲海峡的作用。
⑵看图7.3中南半岛地形剖面图,分析东南亚的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⑶看东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7.5,找出东南亚主要气候类型,说说其主要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⑷了解东南亚的旅游热点地。
2、过程与方法:
⑴看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7.2,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⑵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特征,区域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养成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
⑵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区域的发展,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⑴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形类型及其特征
⑵归纳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⑶分析东南亚农业布局特点
2、教学难点:
⑴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⑵评价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⑶了解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中南半岛上城市的分布特点。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资料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师生互动法
2、学法:地图观察法、比较思维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五、课堂小结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90°E~140°E,10°S~北回归线
2、东南亚的组成: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3、东方的“十字路口”:东南亚地处印度舞与太平洋,亚洲与大洋洲之间,因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教师用的七年级东南亚地理指导教案
教师用的七年级东南亚地理指导教案
尊敬的教师,您好!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七年级东南亚地理指导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本教案内容详尽,涵盖了东南亚地理知识的全貌,适合七年级学生学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2.了解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分布等情况
3.理解东南亚地区对我国的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影响
二、教学内容
1.地理位置
介绍东南亚集中于南亚、东亚和大洋洲之间的狭窄区域,主要囊括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
2.自然地理环境
介绍东南亚的地质构造、大陆架特征、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更加直观。
3.人文地理环境
介绍东南亚的人口分布、语言和宗教信仰以及各国文化习俗等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4.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情况
介绍东南亚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特点。可以通过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
5.东南亚对我国的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影响
介绍东南亚对我国的响,包括贸易、文化交流、旅游等方面。
三、教学方法
本教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线上搜集资料、线下观察考察和小组合作学习等。
1.线上搜集资料
通过利用各种搜索引擎,搜集相关的资料,如图片、视频、文章等,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
2.线下观察考察
可以让学生观察东南亚的地图、卫星图像,研究区域特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可以组织学生到国外留学或者游学,近距离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情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东南亚 教案
第一节东南亚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2.读图说出东南亚的位置特点及马六甲海峡在世界交通上的重要意义。
3.了解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特征、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2、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欣赏改编歌曲《恋曲东南亚》,思考视频呈现出东南亚地区哪些风土民情?
一、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带。
2、海陆位置:位于洲东南部,东临洋,西临洋。南与为邻。位于两洲两洋的路口。
二、范围:
主要位于亚洲部,包括半岛和群岛。找出马来群岛主要的半岛和岛屿并熟悉名称。
三、自然环境:
(一)地形与河流
1、找出中南半岛主要的河流,观察地形。地形与河流的分布呈现
相间,分布的特征。
2、观察地形图,高,低,由此推出河流流向为,上游,资源丰富,下游,冲击形成,多为农业区。
3、观察马来群岛地形图,地形崎岖,山岭,平原,河流多短小,由中部发源向流去注入海洋。
4、东南亚地处板块、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多、。印度尼西亚有“”之称。
探究一:为什么东南亚地区火山地震活动特别频繁?思考:试分析火山的功与过?
(二)气候与农业:
探究二: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是什么气候类型?并说明其气候特点。假如你是一位农民,这两种气候区你选择在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收获?
1、中南半岛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农作物适合在播种,收获。
2、马来群岛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农作物可以随时,随时。
四、马六甲海峡:
探究三:为什么说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马六甲海峡通航能力有限,若要开辟一条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新航线,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两课时
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能在图上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位置、范围;能说出所濒临的大洲、大洋的名称,理解东南亚地区“十字路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知识重难点】东南亚、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及重要性。
【地图册填充图册】
《地图册》23、24 页《填充图册》20、21 页
【学习探究任务】
任务一:位置与范围
【自主学习】
1.填图:亚洲、大洋州、太平洋、印度洋、南北回归线,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以及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地区的范围: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的部,包括半岛和群岛。
(1)纬度位置:位于带;
(2)海陆位置:东临洋,西临洋,北连洲。南接
洲;地处两洲两洋的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小组交流】
总结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学习任务二:自然环境----地形与河流
【小组合作】
1、请在P32图中南半岛上依次找出: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2、思考回答:(1)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哪里?
(2)这些河流流经什么地形?
(3)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有什么特点?
(4)这些河流上、下游的地形有何差异?上游什么资源丰富?下游为什么成为重要的农业区?
3、用八个字概括中南半岛地表形态特点。
4、观察马来群岛地形类型、地形分布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对河流有什么影响?从板块构造解释马来群岛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达标检测】
1.东南亚位于( B )
A.太平洋与南极洲之间
B.亚欧大陆与大洋洲之间
C.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
D.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
2.关于马六甲海峡,说法正确的是( D )
初中七年级东南亚2地理教案:认识东南亚的各国地理位置及相互作用
初中七年级东南亚2地理教案:认识东南亚的各国地理位置及相互作用认识东南亚的各国地理位置及相互作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各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
资源等基本情况。
2.了解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促进学生对东南亚
政治经济的基础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
1.东南亚各国地理位置特点。
2.东南亚地缘政治关系。
三、教学难点
1.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相互作用。
2.东南亚地缘政治关系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互动问答法
五、教学内容与安排
一、讲授内容
东南亚是指个国家位于亚洲东南部的地区,中国南方和东南部就在此地区。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特殊,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的战略位置。下面我们来逐个了解东南亚的几个主要的国家。
1.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海岛国家,东面临近马六甲海峡,南部与印度尼西亚相邻。新加坡位于亚洲南端的马来半岛的南部,离赤道只有137公里,是一个独立城市国家。
2.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中部是穿越亚洲的第三条纵贯线马来半岛,马来半岛位于马六甲海峡与南中国海之间,东马位于婆罗洲和巽他群岛之间,是一个越亚洲南北的国家。
3.菲律宾
菲律宾共和国位于东南亚至西南太平洋的近7,000个岛屿,是一个虚位以待感的国家。这些岛屿形成了偌大的群岛,这也是菲律宾得到“珍珠东方”的优美美誉的重要原因。
4.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之间,印度尼西亚由17,508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也是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印度尼西亚的国土总面积达到了1,912,988平方公里。
5.泰国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的黄金海角处。泰国东北部有湄公河畔,南部是世界著名的海滨城市,西北部和缅甸毗邻。泰国的面积为5,116,787平方公里。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3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3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介绍东南亚
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与中国的关系。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地图、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东南亚。本节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部
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对东南亚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周边国家的情感,增强
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与中国
的关系。
2.难点: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课
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
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东南亚国家案例,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人文
地理特征。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东南亚》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东南亚》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东南亚》,主题为了解地区,重点介绍东南亚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等内容。教材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东南亚地区的位置、地理特点、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综合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对不同地区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 重点:掌握东南亚地区的位置和主要地理特点。
2. 难点:理解东南亚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对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了解较少,大多数学生对该地区的地理特点、文化和历史知识知之甚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但缺乏实地观察和体验的机会。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多媒体资料、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介绍东南亚地区的视频,例如一段展示东南亚地区风景和文化的旅游宣传片。视频中可以涵盖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等内容。播放结束后,教师与学生进行简要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地区的位置和特点。
教师提问:
-你们觉得东南亚地区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
-东南亚地区的气候和我们所在地有什么不同?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
1. 介绍东南亚地区的位置和边界,使用地图和图片辅助讲解。教师可以指出东南亚地区包括哪些国家,以及它与中国的位置关系。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 东南亚教案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东南亚教案
并让学生判断这些国家的类型。
通过地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国家分布,增加他们的地理知识和兴趣。
新授二、
马六甲海峡
的位置和重
要性。
出示“东南亚地图”,让学生找出
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并讲解其重要
性。
让学生回答:1.为什么马六甲海峡
很重要?2.马六甲海峡连接哪两个
大洋?3.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货物有
哪些?
让学生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并且知道东南亚与世界的联系。
新授三、
东南亚气候
和农作物分
布。
出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和“东南
亚气候分布图”,让学生找出东南
亚的气候类型和分布范围,并通过
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南亚
气候的特点。
让学生回答:1.东南亚气候类型有
哪些?2.东南亚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出示“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
济作物分布图”,让学生了解东南
亚的农作物分布。
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和农作物分布,以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增加他们的地理知识和意识。
课堂小结
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气候类型和农作物分布等知识点。
通过小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且为下一节课的研究做好铺垫。
峡的重要性
让学生分类东南亚国家。引导学生参考研究与评价P24(一)中的故事,听出故事中提到的国家。然后,让学生看“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了解日本运输石油的路线。提问学生马六甲海峡在哪两个岛之间,以及它连接哪两个大洋。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了解马六甲海峡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让学生查阅地图,找出东南亚的范围。让学生在地图册
P32-33上找出各条纬线,了解东南亚的纬度位置。通过查阅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一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地理位置、气候、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东南亚知识。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东南亚地区距离我国较远,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东南亚有更全面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
旅游业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
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
识;
2.难点: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
析;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国家或地区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南亚的特
点;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好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
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识,让学生对东南亚有全面的了解。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背景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探索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人口、经济和政治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和趋势。东南亚地区包括许多国家,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新加坡等,它们中有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另一些则碰到了环境和人口的挑战。本教案将采用小组和讨论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效果。
目标
学习完成本课程后,学生将能够:
•识别东南亚地区的各个国家和其位置。
•描述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土地和生物多样性。
•讨论东南亚地区的人口、语言和文化特征。
•研究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政治情况。
•探讨东南亚地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分析东南亚地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计划
本课程将由6个块组成,每个块包括一个小组活动和一个讨论环节,时间约为45分钟。
块1:介绍东南亚地区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几组,讨论东南亚地区的各个国家和其位置。讨论结束后,展示学生的结果。
讨论环节: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和对他们所学的知识有什么新的发现。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块2:自然环境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几组,研究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土地和生物多样性。讨论结束后,展示学生的结果。
讨论环节:学生分享他们所学的知识和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经济。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块3:人口、语言和文化特征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几组,研究东南亚地区的人口、语言和文化特征。讨论结束后,展示学生的结果。
讨论环节:学生分享他们所学的知识和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经济。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块4:经济和政治情况
初中地理《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教案
初中地理《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2.通过阅读东南亚河流与城市分布图,能够根据河流流向和山脉走向分析东南亚地形特征和城市分布特征,学生具备自己读图的能力。
3.学生能够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和城市分布特点。
【难点】
东南亚城市分布与河流分布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诗歌导入。教师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强调这首诗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导入学习内容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和城市分布。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地形特征
【多媒体展示】大屏幕展示东南亚地形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判断东南亚的河流流向和山脉走向是什么?
(2)东南亚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
(1)东南亚的山脉、河流呈南北向延伸。
(2)东南亚的山和河流相间分布。
【教师总结】东南亚中南半岛上山脉、河流相间分布,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2.河流分布与资源利用
【多媒体展示】大屏幕展示地形图中的典型河流,学生同桌讨论下列问题。
【问题】
(1)分别分析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下游地形差异?
(2)分析上下游分别是如何利用水资源的?
【学生回答】
(1)上游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较高;下游以平原为主,海拔较低。
(2)上游流速快,可利用水资源发展水电;下游可利用水源灌溉农业。
地理《东南亚》教案
地理《东南亚》教案
地理《东南亚》教案1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矿产品大的分布。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2、能力目标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东南亚各国经济的特点,从而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形式上的差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教学难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学生说说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
板书:㈣富饶的物产
三、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必须先看图例。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38页图2-6东南亚的物产分布。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
总结:
1.矿产资源:石油、锡
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
2.粮食作物:水稻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3.热带经济作物:简单介绍。
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榈油):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总结南亚的物产,完成书上练习题。
锻炼学生读图解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读图解题的习惯。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东南亚地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东南亚国家及地区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
信息;(2)了解东南亚的地理形势及标志性地貌;(3)简要概括东
南亚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4)学习东南亚的气候、植被现
状和资源特征。
2.能力目标:(1)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3)增强学生国际视野,深入了解不同地区和民
族之间的差异;(4)引导学生理解现代世界经济形势。
二、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段特点,着重讲解东南亚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包括地理形势,气候情况、植被现状及资源特征等,以及标志性地貌,比如中国人广泛关注的来自东南亚的著名景点等。
三、教学过程
(一)热身:首先,让同学熟悉七年级学习的东南亚的概念和信息,
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
(二)正文:1.明确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讲解东南亚国家及地区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2.简要介绍东南亚的气候特征,以及植被现状及资源特征。3.介绍东南亚历史悠久的文化,及其经济发展及特点之处。
4.了解东南亚的标志性地貌,介绍著名的景点,比如文明古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的火山群、泰国的兰花之国、越南的美丽海岸等。
(三)结尾:对本节课内容做总结,并与当前时事国际关系加以分析
研究,重点强调以东南亚文化精神追求社会发展,深入发掘和思考东
南亚地区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
东南亚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地区,教学中应更加重视不同国
家地区民族之间的差异,以便给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同时,要正确引
导学生认识现代世界的经济形势,让学生体会到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融
七年级东南亚地理主题课程教案
七年级东南亚地理主题课程教案
2019年秋季学期,我校七年级学生将学习东南亚地理主题课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各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以及重要的地理事件等,以提升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知识水平。本文将围绕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时安排、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作一全面解读。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
1.了解东南亚地理概况及其各国地理位置、特征,并能够对这些国家进行简单定位;
2.了解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民族文化等特征,掌握各国的重要政治、经济事件,提高地理学科素养与综合知识水平;
3.通过课程学习及扩展阅读,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阅读理解、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提高全新素养与创新思维水平。
二、课程设计
本课程的设计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
1.内容设计:课程开篇将由一张地图引入,同时介绍东南亚地理位置概述,紧接着展开各国地理特征、自然环境、民族文化、政治经济事件等内容。此外,还将安排课外阅读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和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2.教学方式: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地图解读、图片观察、PPT演示、小组讨论以及诵读等,保障学生的多参与、多感知和多体验。在教学案例设计中,将通过真实事件和数据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去主动探究、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3.评价方式:除正式考试外,我们还将设立一些课堂小测、讨论活动、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评价形式。通过多维度的评价,我们将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反馈,并帮助他们去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发现其农作物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强化位置的重要性;强化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对相关课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增加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的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十字路口”的位置特点;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盟所在地──东南亚。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近邻──东南亚。
二、讲授新知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感悟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请学生再次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生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纠正。
(1)东南亚包括哪11个国家,哪个国家还不属于东盟成员国?
(2)哪些国家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哪些国家和我国在陆地上接壤?
(3)东南亚主要包括哪两大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
2.范围
3.位置
(1)纬度位置(10°S──23°26′N) :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3)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与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4)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是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最便捷的海上通道。
【设计意图】区域位置和范围的学习,主要采用了读图用图的学习方法,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观察和根据地图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读图点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学习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会位置特点的分析方法,对学生学会区域地理问题的分析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
过渡:用多媒体展示泰国等国受暴雨侵袭、洪灾肆虐的情景,过渡到对东南亚气候类型与特点的认识。师出示探究问题:
(1)泰国主要是哪种气候类型?为什么多发洪涝灾害?
(2)东南亚的稻米与气候条件有何关联?
(3)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除稻米外,东南亚还成为了世界上哪些重要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生产或出口地,这些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地区如何分布?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观察“亚洲气候分布图”,发现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分布,思考其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师要求学生观察下面的“亚洲气候分布图”和教材上“东南亚的地形图”,并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
(1)东南亚主要有哪两种气候?
(2)它们在东南亚是如何分布的?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得出相关结论: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3.师继续出示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问题:请大家观察下图思考,图示A、B两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1)假如你是A地的一位农民,应该在何时播种何时收获?
(2)在B地又该如何呢?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点拨、归纳、提升:A地位于中南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应该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拓展延伸:6─10月盛行西南季风,是雨季;11—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是旱季);B地位于马来群岛,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应该随时播种,全年都有收获。
4.师继续出示探究问题: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对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类型和分布又有什么影响呢?
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收获和以前所学的知识,先自己进行推理,然后查阅教材上的“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验证,小组成员间再进行合作交流。
生展示交流成果,教师点拨提升: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这两种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的特征,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1)水稻生长喜高温多雨,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东南亚气候高温多雨,耕地较少,人口稠密,这种自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并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2)湿热的气候条件,也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泰国: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马来西亚: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菲律宾: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5.教师出示反馈练习:假设你去东南亚旅途,就会有这样一个发现:东南亚人喜欢吃米饭,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点拨提升: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物产是影响居民食物结构的主要原因。
6.拓展延伸:多媒体播放东南亚丰富的物产景观图片,培养学生感悟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范围2.位置3. 马六甲海峡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气候类型2.农业生产
四、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