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米精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衰知能演练提升新人教

合集下载

噶米精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

噶米精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A.惩治地方豪强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完善察举制D.增加国家财政收入2.西汉时期,王国问题的解决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3.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局面,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实行“推恩令”B.“以德化民”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北击匈奴4.如果你生活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要接受最高学府的儒家教育,必须到( )A.洛阳B.咸阳C.长安D.开封5.汉武帝统治期间,铸造的钱币是( )A.贝B.五铢钱C.半两钱D.交子6.同学们,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你有没有思考过古代汉朝时期人们学习的场景?识读下列图片:请回答:(1)汉代由政府创办的最高学府叫什么?由这里学习的主要教材可判断哪一学派在当时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哪一政策造成的?(2)与汉代比较起来,当今的学习内容有什么优点?(3)汉代教育与当代教育的目的有何不同?1.某部电视剧的开篇序幕中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请问,这里的“他”指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2.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

下图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实行“推恩令”C.连年征战D.实行郡县制3.地方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颁布“推恩令”B.建立刺史制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铸造五铢钱4.“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及其“非常之功”是(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嫘祖发明养蚕缫丝C.李冰修筑都江堰D.屈原创作《离骚》5.近年来,各地儒学学会的成立显示出儒学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重要知识点总结

表现 ②王景受命治理黄河,使被淹没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③发明了水排, 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提高了冶炼质量;
④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 已出现质量较高பைடு நூலகம்瓷器
原因 东汉中期以后, 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 无法主政
①外戚专权: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要掌控朝政,往往依靠自
外戚与宦
己的父兄,形成了外戚专权的局面。②宦官专权: 皇帝长大
代为官
影响 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 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1
黄巾 起义
东汉后期, 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非常尖锐, 时局动荡不 背景
安, 社会危机不断加深, 广大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张角创立太平道。184年,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农民起 爆发 义终于爆发。起义军头裹黄巾, 被称为“黄巾军” 在东汉军队和各地豪强武装的围剿下, 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 结果 被镇压下去 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使其名存实亡
2
光武 中兴
农民耕种,并减轻田租; ③减轻刑罚, 赦免囚犯; ④合并 措施
郡县, 裁减官员,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 ⑤ 允许北方各族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 结果 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①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官交替专 表现
东汉中
后, 就依赖身边的宦官除掉外戚。宦官得到皇帝的宠信, 把

后期的
持朝政, 又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
政局
影响 导致政治腐朽不堪, 民生困苦, 社会混乱
动荡
①豪强大族极力兼并土地, 占有很大的田庄; ②拥有私人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新人教版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东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简述“光武中兴”的相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
用过阅读史料,教材,观察东汉文物图片资料及文献资料,分析东汉衰落的原因,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形成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社会的安定是建立一个健康和谐国家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东汉的建立和光武中兴
【教学难点】
东汉灭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活动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创设情境——东汉·印象
多媒体展示图片:马踏飞燕、东汉蜡银
铜牛灯、洛阳钟鼎青铜器东汉铜车马
观赏知名的东汉文物图
片,说出文物的名称,感受
东汉的灿烂文化
对于东汉历
史,学生可能
比较陌生,课
堂导入的目
的就是引学
生与东汉历
史接轨,从图
片引入,在于
提高学生的
兴趣。

新课教学一、东汉的建立
(一)王莽篡汉
西汉王朝自汉武帝病逝后,即位皇帝或
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庞大,
西汉帝国日渐衰微。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
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
阅读教材,了解王莽其人
及其建立的王朝。

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教学

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教学
何走向衰亡的呢?
一、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 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 (1)背景: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2)建立:王莽政权被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 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12/6/2021
教学课件
历史 七年级上册 RJ
12/6/2021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亡
12/6/2021
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 局面。但是东汉中期以后,却是朝
政紊乱、败坏,社会动荡不安。
12/6/2021
12/6/2021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东 汉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呢?当时的朝政出现了什 么样的状况?东汉又是如
(3)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 局面。
12/6/2021
4.危害 (1)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 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 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 人民遭殃。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 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12/6/2021
黄巾起义形势图
12/6/2021
12/6/2021
东汉陶院落(模型)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开始时间 东汉中期以后。
2.原因继位的皇帝大多年来自,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 后主持。
3.表现 (1)专权:太后主持朝政,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 力膨胀。
(2)专权: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 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 信,把持朝政。
3.概况 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 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4.结果 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主力虽然失败, 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 5.影响 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新人教版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精神、问题分析能力、观点阐述清晰度等,评价学生对东汉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随堂测试:设计一份关于东汉历史的随堂测试,测试学生对课堂讲授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包括基础知识记忆、问题分析、史料辨析等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如历史小论文、研究报告等,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运用情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东汉的兴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东汉吗?”(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东汉的兴衰之谜。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东汉兴衰的过程中,我可能过于强调政治斗争和历史事件,而忽略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这可能导致学生对东汉历史的理解不够全面。此外,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东汉历史缺乏足够的兴趣。
教学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上是积极的。学生在知识上对东汉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概括东汉的兴衰过程,分析政治制度对国家兴衰的影响。在技能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历史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情感态度上,学生对东汉历史产生了兴趣,对国家的历史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白板、教学PPT、历史教材、参考书籍。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

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学内容教材P58~61,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教学目标1.了解王莽建立新朝、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基本史实。

2.通过学习光武中兴知道宽松的政策有利于盛世局面的出现。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光武中兴。

教学难点:东汉衰败的原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充分利用书上的内容包括图表、史料,设计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问题的实质。

汉武帝以后,统治阶级日益腐朽,西汉开始从强盛走向衰落。

到公元前后,阶级矛盾异常激烈,西汉政权已像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无可救药了。

历史又进入了东汉时代,东汉政权是怎样建立的?东汉后期为什么会爆发黄巾起义?这些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讲的内容。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公元9年,王莽篡位建立“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结果失败,社会由此更加动荡,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导致了大规模的起义。

曾经参加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在公元25年即位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刘秀的统治被称为“光武中兴”。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光武中兴”?一、光武中兴(老师提问,学生阅读书上内容,可互相讨论得出答案)问题:刘秀在哪些方面调整了统治政策?可分为哪几条?每一项措施分别有什么效果?为什么后人称为“光武中兴”?(1)释放奴婢。

为解决自西汉末年以来农民被迫大量转化为奴婢的这一严重的社会危机,光武帝前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

公元35年,光武帝又三次下令禁止残害奴婢,对未被释放的官私奴婢,在法律上给予一定的人身保障。

这些措施,对劳动力的增加、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三十税一。

三十税一曾是汉文帝时的制度。

这一措施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社会比较安定
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C.人口增加
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2.“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②统治者调整政策③社会局面稳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
3.光武帝统治时期,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了西汉末年以
来的社会危机。

下列各项不属于其采取的措施的是( )
A.多次下诏释放奴婢
B.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C.机构改革,多设郡县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4.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B.党锢之祸
C.统治者“改制”失败
D.民族矛盾尖锐
5.下列关于黄巾起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黄巾军建立了新政权
B.东汉政权在黄巾起义打击下迅速灭亡
C.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D.东汉政权镇压了黄巾起义,巩固了统治
6.“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后来不必可轻!”这首民谣反映了( )
A.当时人民的愤怒情绪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B.当时统治者对人民的蔑视和仇恨
C.当时人民的彷徨和苦难
D.当时统治者害怕人民起义的畏惧情绪
二、材料分析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武帝)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

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材料二(建武六年)诏曰:“……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

”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是如何重建汉政权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为稳定社会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东汉和帝即位时10岁,随后的9位皇帝即位时最大的是桓帝15岁,最小的是殇帝1岁,东汉最后10位皇帝平均即位年龄为9.5岁。

材料二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着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三《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该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2)材料二中童谣的大意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京师震动”后,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三、探究题
9.光武帝刘秀在刘邦开创的西汉王朝灭亡以后,利用农民起义的力量重建了汉朝政权,历史上称为“东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刘邦在西汉建国初期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哪些主要内容?
(2)刘秀在东汉建国初期采取的政策与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有什么相同之处?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D
2.B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都是以上治世局面形成的重要
原因。

故选B项。

3.C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其中机构改革是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因此,C项与史实不符,但符合题意。

4.A 解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黄巾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

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外戚
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黑暗。

故选A项。

5.C
6.A
二、材料分析题
7.参考答案 (1)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①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②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③民族关系上,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8.参考答案 (1)问题: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

后果:导致外戚宦官专权。

(2)大意: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暴尸街头;而不正直的奸臣,趋炎附势,欺
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

原因: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
腐败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

(3)调集军队进行镇压,同时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一致对付农民起义。

三、探究题
9.参考答案 (1)下令让士兵还乡务农,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
业劳动力。

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2)相同之处:都下令释放奴婢;都注重减轻农民负担。

(3)西汉的“文景之治”,东汉的“光武中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