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诗词《读书》赏析
《读书》古诗陆游译文
《读书》古诗陆游译文嘿,咱今儿就来聊聊陆游的那些古诗译文!你知道不,陆游的诗那可真是一绝啊!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比如说那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翻译过来不就是在那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嘛!你想想,这多形象啊,就好像你自己在那山间小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就看到了希望,多神奇啊!这就好比你在黑暗中摸索了好久,突然看到了一丝光亮,那种惊喜,啧啧,真让人兴奋!还有那,“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意思就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这就像我们学习一样,得下苦功夫,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呀!你看那些学霸,哪个不是天天努力学习才有的好成绩,对吧?这就跟盖房子似的,得一砖一瓦慢慢垒起来,才能坚固呀!陆游的诗总是能给人很多启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哎呀呀,这话说得太对啦!你光看书本上的知识有啥用,得自己去实践,去体验,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呀!就好比你看了一堆菜谱,可你不去做,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来。
读书啊,真的是一件特别棒的事情。
它能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世界,能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加丰富。
就像陆游的诗,每一首都蕴含着深深的哲理,等着我们去挖掘,去领悟。
我们读陆游的诗,不只是读那些文字,更是在读他的人生,他的智慧。
那我们自己呢,是不是也应该好好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呢?我觉得肯定是呀!所以,还等什么呢,赶紧去读书吧!我的观点就是:读书是我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陆游的诗一样,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益处。
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言不尽意的古诗词
言不尽意的古诗词1《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读书》宋代: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3《读书》唐代:皮日休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4《寇准读书》宋代:佚名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5《昌谷读书示巴童》唐代:李贺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6《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宋代:陆游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成语名称:言不尽意成语拼音:yán bù jìn yì成语简拼:ybjy成语意思: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
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成语出处:《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成语例子: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
”近义词:言外之意词不尽意意味深长反义词:言之无物言讷词直空洞无物成语繁体:言不盡意感情色彩:褒义词常用程度:常用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信末尾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正音:不,不能读作“bú”。
成语辨形:尽意,不能写作“进义”。
英文翻译:I've got to end this letter now though I have so much more to tell you.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陆游的诗词《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注释
陆游的诗词《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注释《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注释尽:原作“壶”,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腐儒:谓陈腐不合时宜之学者。
《汉书》:“为天下,安用腐儒?”碌碌:凡庸貌。
《史记》:“九卿碌碌奉其官。
”贾岛《古意》诗:“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
”青灯:指灯光。
韦应物《寺居独夜寄崔主簿》诗:“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姚偓《南源山》诗:“白雨鸣山麓,青灯语夜阑。
”策策:落叶声。
韩愈《秋杯》诗:“秋风一披佛,策策鸣不已。
”叠鼓:乐器名,俗称小击鼓。
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之三:“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谢朓《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冬冬:鼓声也。
《唐书》:“马周上言,令金吾每街隅悬鼓,夜击以止其行李,以备窃盗,时人遂呼为冬冬鼓也。
”山药:即山薯。
琼糜:琼浆也,玉糁也。
《说文》:糜,糁也。
黄庭坚诗:“厨人清晓献琼糜,正是相如酒渴时。
”扩展阅读:诗歌内容①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
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统治者和守边士兵、沦陷区人民在主战和主和立场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求和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
陆游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
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
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
研思的古诗
研思的古诗一、原文:《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衍生注释:1. “无遗力”:就是不遗余力,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上,表示古人做学问全力以赴的态度。
2. “少壮工夫”:年轻时候下的功夫,少壮就是年少力壮的时候。
3. “躬行”:亲身去做、亲自实践的意思。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强调了学问获得的途径。
情感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的教诲之情,陆游通过这首诗教导儿子子聿做学问的真谛。
表现手法很是直接,前两句讲古人做学问全力以赴而且要长时间积累才会有所成,是一种通过讲述普遍道理来引出下文。
后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全诗的核心,用对比的手法,将纸上获取的知识和亲身实践得到的知识做对比,非常鲜明地点明了仅仅依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才是更加深刻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
整首诗简单质朴,却道理深刻,可以说是深入浅出的佳作,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并且牢记诗中的教诲。
四、作者介绍:陆游,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作品数量众多。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
虽胸怀壮志,奈何仕途坎坷。
但他始终心系国家命运,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既有抒发爱国情怀的壮丽诗篇,也有这种富含哲理教导后人的作品,对后世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学校的读书分享会上,小明说:“大家读书都很勤奋,这是很好的。
但是我们不能只读死书啊,就像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里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学了知识一定要运用到实际生活里,去做一些小发明、小实践,这样知识才真正属于我们。
”例子二:在一次农业技术培训课上,老师看大家都在认真记笔记,但又担心大家只是纸上谈兵。
于是他就讲到:“刚才我讲的这些农业技术知识大家都记下来了,这很好。
但是呢,陆游说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掌握这些知识后,一定要到田地里去实际操作,光有理论可种不好庄稼啊。
宋陆游读书这首古诗的解释
宋陆游读书这首古诗的解释:归老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灯下读书,眼神已不比从前,却还是规定自己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知识拓展:
雨夜读书
[宋]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
【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
②仗下:借指朝堂。
1.首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简要说明。
2.诗歌里蕴含哪些恩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首联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了一幅幽静的“雨夜读书”的图画。
2.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
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
②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
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
③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
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
陆游的诗词《读书》赏析
【导语】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常重要的地位。
南宋初年,虽然局势危急,但⼠⽓尚盛,诗坛风⽓也颇为振作。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陆游的诗词《读书》,欢迎阅读! 《读书》 归⽼宁⽆五亩⽥,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虽⾮昔,犹课蝇头⼆万⾔。
陆游是⼀个善于学习的诗⼈。
他提倡“万卷虽多应具眼”,⼜强调“诗思出门河处元?”他⼀⽣之中写出⼤量优秀诗篇,是与他的苦学精神分不开的。
这⾸《读书》七绝,如同诗⼈的学习体会,既反映了诗⼈在年⽼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并⽆他求的可贵精神。
⼀⼆两句,确是议论。
在封建时代,能提出“读书本意在元元”,确是可贵。
三四句是写实,尽管明⽩如话,浅显平淡,但仔细琢磨,却浅中有深,平中有奇。
“灯前⽬⼒虽⾮昔,犹课蝇头⼆万⾔”。
把诗⼈在孤灯之下,⽼眼昏花地阅读蝇头⼩字的场景,维妙维肖地刻划出来了。
既对⾃⼰⽣活描写,更是对后⼈告诫,怎么能不说它寓意深远呢! 扩展阅读:陆游的家世背景 陆游出⽣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祖陆轸是⼤中祥符年间进⼠,官⾄吏部郎中;祖⽗陆佃,师从王安⽯,精通经学,官⾄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陆游的⽗亲陆宰,通诗⽂、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亦出⾝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七⽇,陆宰奉诏⼊朝,由⽔路进京,于淮河⾈上喜得第三⼦,取名陆游。
同年冬,⾦兵南下,并于靖康⼆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家⼭阴。
建炎三年(1129年),⾦兵渡江南侵,宋⾼宗率⾂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的⼼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扩展阅读:陆游的诗歌内容 ①坚持抗⾦,讨伐投降派。
陆游坦率直⾔“和亲⾃古⾮长策”,“⽣逢和亲最可伤,岁辇⾦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和亲策,志⼠虚捐少壮年”。
《读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读书》原文、翻译及赏析这首《读书》七绝,如同诗人的学习体会,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读书》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读书宋代: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译文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是为了黎明百姓。
灯下读书,眼神已不比从前,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注释归老:归家隐居的志向。
宁无:难道没有。
元元:指人民。
课:诗中作阅读解。
蝇头:比喻字小的和苍蝇头一样。
赏析陆游的诗歌继承了屈原以来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立足于时代。
《读书》虽以读书为题材,但诗人的眼光早已离开书斋这个狭小的空间,他将目光投向于整个人民,所以他所有的读书诗包括《读书》,仍然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仍然流露着对生命的感慨,仍然是活色生香,精力充沛,是文学意味十分浓厚的好诗。
同时他的读书诗既有现实主义的精神,使他的诗内容充实,热情横溢,显得既沉郁悲壮,又恢宏雄放。
从平凡细微当中觅得诗情,写成活泼生动的好诗,一切都取决于诗人是否有灵心慧性。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这两句直抒胸臆,说自己读书是为了平民百姓,前两句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
一个“宁无”把诗人内心深处对黎民百姓的牵挂表达的淋漓尽致。
也显示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
在封建时代,能提出“读书本意在元元”,把读书看做是为百姓而读,展现了诗人的可贵。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这两句是写实,具有二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
写这首诗时,诗人已是五十三岁,视力减退。
透过诗句,诗人灯下读书的形象出现在眼前。
二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一盏青灯为何出现在陆游的诗中,因为是其读书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件物体,故而成了其读书诗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意象。
陆游的诗词《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注释
陆游的诗词《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注释陆游的诗词《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注释原文:《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注释:尽:原作“壶”,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腐儒:谓陈腐不合时宜之学者。
《汉书》:“为天下,安用腐儒?”碌碌:凡庸貌。
《史记》:“九卿碌碌奉其官。
”贾岛《古意》诗:“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
”青灯:指灯光。
韦应物《寺居独夜寄崔主簿》诗:“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姚偓《南源山》诗:“白雨鸣山麓,青灯语夜阑。
”策策:落叶声。
韩愈《秋杯》诗:“秋风一披佛,策策鸣不已。
”叠鼓:乐器名,俗称小击鼓。
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之三:“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谢朓《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冬冬:鼓声也。
《唐书》:“马周上言,令金吾每街隅悬鼓,夜击以止其行李,以备窃盗,时人遂呼为冬冬鼓也。
”山药:即山薯。
琼糜:琼浆也,玉糁也。
《说文》:糜,糁也。
黄庭坚诗:“厨人清晓献琼糜,正是相如酒渴时。
”赏析:陆游还具有史才,陆游的史学成就,主要不在三作史官时所修的《两朝实录》和《三朝史》,而在于他私撰的《南唐书》。
南宋时期,记述南唐历史的史籍有薛居正领导史馆所修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私撰的《新五代史》等共计11个版本,陆游遍取诸本,按本纪、列传,编为《南唐书》十八卷。
陆游编撰《南唐书》的目的'在于借古鉴今,为南宋王朝树一面历史的镜子。
在本纪中,陆游肯定南唐烈祖李昪为“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孙(李恪)”,纠正了以中原五代为正朔的观念,并在书中多次使用“帝”、“我”等词语,借记述南唐国君治国、治民及用兵之法,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感。
陆游《南唐书》的史学成就主要表现在:①体制创新。
陆书只有本纪和列传,成为纪传体断代史中的一个特例;尤其是其“类传”,除人物以类相从外,又创设《杂艺、方士、节义列传》(卷十七)、《浮屠、契丹、高丽列传》(卷十八),归类精当,史识更胜前人。
勉励学生培养综合素质的古诗词
勉励学生培养综合素质的古诗词以下是勉励学生培养综合素质的古诗词及其赏析:1.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赏析:这首诗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此诗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同时,书本上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要想理解透彻,必须要亲身实践。
2. 《观书有感·其一》——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观书”的感受,借助池塘水清是因为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3. 《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赏析: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
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
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
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
4. 《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赏析:这首诗的意思是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
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作者通过对小松成长过程的描写,表达了一个真理:新生事物的成长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有恒心和毅力,最终一定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
这些古诗词都强调了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实践探索以及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陆游关于读书的诗句
陆游关于读书的诗句
陆游关于读书的诗句有以下几首:
1. 《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 《读书》: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3. 《白发》:萧萧白发濯洽浪,剡曲西南一草堂。
饮水读书贫亦乐,杜门养病老何伤。
4. 《梦中作》:富贵夸人死即休,每轻庸子觅封侯。
读书历见古人面,好义常先天下忧。
5. 《冬夜读书示子律》:读书肝胆尚轮囷,蠹简堆中著此身。
饱识三千余岁事,已为七十四年人。
镜中衰鬓难藏老,海内虚名不救贫。
只欲从今都扫尽,剩沽春酒答新春。
这些诗句体现了陆游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断积累的精神。
读书宋陆游古诗
读书宋陆游古诗读书——【宋】陆游放翁白首归剡曲,寂寞衡门书满屋。
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读。
校雠心苦谨涂乙,吟讽声悲杂歌哭。
三苍奇字已杀青,九译旁行方著录。
有时达旦不灭灯,急雪打窗闻簌簌。
倘年七十尚一纪,坠典断编真可续。
客来不怕笑书痴,终胜牙签新未触。
读书——【宋】陆游读书四更灯欲尽,胸中太华蟠千仞。
仰呼青天那得闻,穷到白头犹自信。
策名委质本为国,岂但空取黄金印。
故都即今不忍说,空宫夜夜飞秋燐。
士初许身辈稷契,岁晚所立惭廉蔺。
正看愤切诡成功,已复雍容托观衅。
虽然知人要未易,讵可例轻天下士。
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
读书——【宋】陆游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迨志有馀。
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免愚。
置书不读谈虚无,谁其始为此创疽。
古时泽被禽与鱼,博施所以为唐虞。
正使老释信不诬,为我未免近杨朱。
高轩大旆塞路衢,台阁尊显来于于。
安得禹皋日陈谟,沾濡四表无焦枯。
坐令事业见真儒,老农不恨老耕锄。
平生爱客如爱书,力虽不逮意有馀。
门前车马久扫迹,老病又与黄卷疏。
人情冷暖可无问,手不触书吾自恨。
今年入秋风雨频,灯火得凉初可近。
年过七十眼尚明,天公成就老书生。
旧业虽衰犹不坠,夜窗父子读书声。
读书——【宋】陆游古人已死书独存,吾曹赖书见古人。
后之视今犹视古,吾书未泯要有取。
贾生痛哭汉文时,至今读之有馀悲。
魏徵嘻笑封德彝,生亦岂责绛灌知。
穷秋风雨卧孤馆,万世悠悠百年短。
垂死成功亦未晚,安知无人叹微管。
读书——【宋】陆游忆昔年少时,把卷惟引睡。
惰游过日月,自咎辄涕泗。
老来百事废,却觉书多味。
岂惟时有得,圣域可坐致。
譬如入武库,惝恍不暇视。
浅陋安能名,出门但惊喟。
天球及河图,千古所共秘。
幸今发其藏,虽老敢自弃。
读书——【宋】陆游稽古衰犹力,翻书夜达晨。
思人频掩卷,感事忽沾巾。
世阅几春梦,身今一老民。
忍穷端已惯,蔬食又经旬。
读书——【宋】陆游束发论交一世豪,暮年憔悴困蓬蒿。
文辞博士书驴券,职事参军判马曹。
病里犹须看周易,醉中亦复读离骚。
陆游《读书》和辛弃疾《读书》对比阅读理解
陆游《读书》与辛弃疾《读书》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①蝇头二万言。
读书辛弃疾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课:阅读。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陆诗前两句直抒胸臆,概括写了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 辛诗首句感慨是非难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C. 辛诗三、四句写读到古人有趣的情节时,诗人常常会心微笑、流连忘返。
D. 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16. 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活到老学到老,要勤学苦学。
如陆游所说,即使年纪大了,宁愿没有五亩田也要读书;眼力不好了,也要读上万的文字。
②读书的目的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
③学会从书中寻找解决现实困境的办法。
如正因为对是非得失感到迷茫,难分难明,辛弃疾便通过阅读去寻找答案。
④读书既要苦读又不要盲从,要深入思索,尽信书不如无书(或者书本和现实会有一定差距)。
如辛弃疾对古人古书可笑之处的思考与探寻。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会心微笑、流连忘返”错,“堪笑处”是指可笑之处,“摩腹”指揉着肚子大笑,“步长廊”指在长廊上散散步,以纾解笑痛的肚子。
辛诗三、四句写读到古人有趣的情节时,诗人会大笑,笑过之后,站起来揉揉肚子,到长廊下散散步,回味思考。
故选C。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陆诗第一句“归老宁无五亩园”意思是:归老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
据此得到读书方面的启示:即使年纪大了,宁愿没有五亩田也要读书。
陆诗第三四句“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意思是:即使眼力不好了,也要读上万的文字。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翻译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翻译赏析一、协议关键信息1、诗词名称:《冬夜读书示子聿》2、作者:陆游3、诗词原文4、翻译内容5、赏析要点二、诗词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翻译内容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四、赏析要点11 主题与立意这首诗是陆游晚年写给小儿子陆聿的,旨在教导他做学问的道理。
诗人强调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全力以赴,并且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深化理解和获取真知。
111 首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开篇直接指出古人做学问的态度,“无遗力”三个字生动地展现了古人追求学问时的全力以赴、毫不保留。
这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强调了做学问的艰辛和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
112 次句“少壮工夫老始成”承接首句,进一步说明做学问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坚持,从年轻时开始努力,直到老年才能有所成就。
这句诗体现了时间和积累在学问之道中的重要性。
12 三四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诗人指出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真正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必须亲自去实践。
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知”与“行”的关系,强调了实践对于知识的验证和深化的重要性。
121 哲理内涵此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不仅适用于做学问,也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它告诫人们,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解决问题,都不能仅仅依赖于理论和书本,而要注重实践和亲身经历。
122 语言特色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但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对做学问的深刻见解,使读者在轻松理解的同时,能够受到启发和教育。
13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纸上得来”与“躬行”相对比,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
同时,全诗以议论为主,但又不显得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感染力和说服力。
《读书》陆游.拼音版
读d ú书sh ū【宋s òn ɡ】陆l ù游y óu归ɡu ī志zh ì宁n ín ɡ无w ú五w ǔ亩m ǔ园yu án ,读d ú书sh ū本b ěn 意y ì在z ài 元yu án 元yu án 。
灯d ēn ɡ前qi án 目m ù力l ì虽su ī非f ēi 昔x ī,犹y óu 课k è蝇y ín ɡ头t óu 二èr 万w àn 言y án。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注 释】归志:归家隐居的志向。
宁无:难道没有。
元元:指人民。
课:诗中作阅读解。
蝇头:比喻字小的和苍蝇头一样。
【白话译文】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是为了黎明百姓。
灯下读书,眼神已不比从前,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鉴赏】陆游的诗歌继承了屈原以来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立足于时代。
《读书》虽以读书为题材,但诗人的眼光早已离开书斋这个狭小的空间,他将目光投向于整个人民,所以他所有的读书诗包括《读书》,仍然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仍然流露着对生命的感慨,仍然是活色生香,精力充沛,是文学意味十分浓厚的好诗。
同时他的读书诗既有现实主义的精神,使他的诗内容充实,热情横溢,显得既沉郁悲壮,又恢宏雄放。
从平凡细微当中觅得诗情,写成活泼生动的好诗,一切都取决于诗人是否有灵心慧性。
陆游《自嘲》诗词鉴赏
陆游《自嘲》诗词鉴赏自嘲陆游〔宋代〕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sāng)。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zūn)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译文农桑:农耕与蚕桑。
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少年时候读诗书,连汉唐的武功也不放在眼里,到老却寄身农桑。
骑在驴身上两脚快要到地,喜爱喝酒,酒杯常在身旁。
老去以后容貌虽然变改,醉了以后意气仍然轩昂。
太行王屋两座山究竟是怎么被移动的?可笑我自己就像愚公一样不自量。
赏析《自嘲》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作者的无奈、悲愤之情。
此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少年饱读诗书胸怀大志,而暮年却只能寄情于农耕桑田。
抒发作者有心报国却报国无门的无奈、悲愤之情。
剑门关是川北交通要道。
当年,陆游奉调从陕南到成都去任新职,路径此地,吟成这首记行小诗。
诗人骑着毛驴,风尘仆仆,远道而来。
他一路前行,一路饮洒,倒也潇洒自在。
只是早行夜宿,衣不电动暇洗,满身的尘埃和洒迹,未免不太雅观。
今日踏上剑阁古道,阴云密布,细寸蒙蒙,他稳坐驴背,崎崎岖岖,迤迤逦逦,左顾右盼之中,不时吟哦几句,渐渐地,剑门关已经已经身后,行入剑南来了。
《自嘲》写出了作者自己一贯追求和当时的处境。
这一番情调,够别致、够浪漫的吧?所以他不禁要自问该不该算个诗人了。
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因为:自古诗人多饮洒,李白斗洒诗百篇,杜甫洒量不在李白之下。
现在,满襟衣的洒痕,正说明自己与“诗仙”、“诗圣”同一嗜好。
骑驴,也是诗人的雅兴,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不是众所周知的佳话吗?而今自己“细雨骑驴”入得剑门关来。
这样,以诗人自命,真可谓名副其实了。
但何以又“无处不消魂”枣默然神伤呢?这就涉及陆游的一贯追求和当时处境了。
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
然而报国无门,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现在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
这叫人怎么能甘心呢!所以,“此身全是诗人未?”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
言不尽意的古诗词
言不尽意的古诗词1《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读书》宋代: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3《读书》唐代:皮日休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4《寇准读书》宋代:佚名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5《昌谷读书示巴童》唐代:李贺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6《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宋代:陆游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成语名称:言不尽意成语拼音:yán bù jìn yì成语简拼:ybjy成语意思: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
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成语出处:《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成语例子: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
”近义词:言外之意词不尽意意味深长反义词:言之无物言讷词直空洞无物成语繁体:言不盡意感情色彩:褒义词常用程度:常用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信末尾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正音:不,不能读作“bú”。
成语辨形:尽意,不能写作“进义”。
英文翻译:I've got to end this letter now though I have so much more to tell you.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关于家风家训的诗文
关于家风家训的诗文原文:《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衍生注释:“无遗力”指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始”指才。
二、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陆游写给小儿子陆聿的。
前两句强调做学问要全力以赴,趁着年轻多下功夫。
后两句则是说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终究比较肤浅,要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这告诉我们不仅要有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践。
三、作者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运用片段:“孩子,你看这陆游写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好比你学习骑自行车,光看别人骑或者看教程,自己不上去练,能学会吗?肯定不能呀!所以咱做事儿不能光靠空想,得行动起来。
”原文:《朱子家训》(节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衍生注释:“恒念”指常常想到。
二、赏析:这两句话教导我们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应当想到来得不容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提醒人们要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三、作者介绍:朱用纯,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
他一生尊崇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其《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语言通俗易懂,脍炙人口。
四、运用片段:“哎呀,宝贝,你看这‘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咱们可不能浪费粮食啊。
你想想,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多不容易。
就像你搭积木,一块一块好不容易搭起来的城堡,能随便推倒吗?当然不能啦!”原文:《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衍生注释:“夫”指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淡泊”指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二、赏析: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的诗词《读书》赏析
《读书》
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陆游是一个善于学习的诗人。
他提倡“万卷虽多应具眼”,又强调“诗思出门河处元?”他一生之中写出大量优秀诗篇,是与他的苦学精神分不开的。
这首《读书》七绝,如同诗人的学习体会,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
一二两句,确是议论。
在封建时代,能提出“读书本意在元元”,确是可贵。
三四句是写实,尽管明白如话,浅显平淡,但仔细琢磨,却浅中有深,平中有奇。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把诗人在孤灯之下,老眼昏花地阅读蝇头小字的场景,维妙维肖地刻划出来了。
既对自己生活描写,更是对后人告诫,怎么能不说它寓意深远呢!
扩展阅读:陆游的家世背景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扩展阅读:陆游的诗歌内容
①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
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统治者和
守边士兵、沦陷区人民在主战和主和立场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求和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
陆游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
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
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
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
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
《游山西村》一诗,色彩明丽,并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
他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江南春天,虚景实写,细腻而优美,意韵十足。
④爱情诗。
由于宋代理学对士人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发展,宋诗言情的功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例外。
陆游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情真意切,令
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