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一第三章化学知识点

高一第三章化学知识点

高一第三章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作为高中化学的学习者,我们需要掌握第三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下面将就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探讨。

【第一节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简洁明确的方式。

它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并通过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我们需要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和常用的符号表示法。

一、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物质。

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₂ + O₂ → 2H₂O。

二、化学式:化学式是化学物质的组成表示方式,可以用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

例如,水的化学式是H₂O,其中H表示氢元素,O表示氧元素。

三、反应条件: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外部条件。

例如,燃烧反应需要有足够的温度和氧气。

【第二节物质的量及其计算】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数量大小的物理量,用化学计量单位摩尔(mol)表示。

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物质的系数表示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

一、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1摩尔物质所含的质量。

可以根据元素的原子质量计算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例如,水的摩尔质量可以计算为H₂O = 2×H + 16×O。

二、摩尔与质量之间的转化:可以通过摩尔质量将物质的质量转化为摩尔数,或者将摩尔数转化为质量。

例如,如果有10克的氧气,可以用摩尔质量计算其摩尔数为10 g / 32 g/mol = 0.3125 mol。

【第三节气体的性质和分子速率理论】气体是常见的物质状态之一,具有以下特点:扩散性、可压缩性和容易混合。

在研究气体的性质时,我们可以运用分子速率理论来解释。

一、扩散:气体分子在空间中自由运动并且沿着浓度梯度进行扩散。

根据格雷厄姆定律,分子速率与气体的密度成反比,并与分子质量有关。

二、压力和体积: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即沃尔法定律。

通过压力和体积的变化可以了解气体的性质。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是高一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之:物质的构成要素第三章内容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物质的基本单元——分子、原子、离子和粒子、分子结构与分子间作用力、元素周期律、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学键、元素周期表等知识点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子得失、离子共存问题、酸碱盐等性质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共价键的形成与特征、离子化合物的特征、单质和化合物的主要区别和联系等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和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其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离子化合物是由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通过静电引力或电磁力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如水和氯化钠等。

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或原子团)构成,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原子可以再分为更小的原子,但分子不能再分为更小的分子。

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的单质有单质分子(ClO2, Br2, H2O等),如Na, He等。

1.分子、原子、离子和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其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1.分子、原子、离子和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其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单质的基本属性是:均一性、稳定性、强相互作用、磁性、难溶性和易分解。

3.酸、碱、盐的定义为: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化合物。

4.共价化合物:共价键(化学键)。

(1)共价键的概念:在化学反应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组成的原子团叫做共价单原子团。

共价单原子团中,相邻的两个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叫做共用电子对。

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不影响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2)共价键的特征:共用电子对不能自由移动,成键原子的电子对全部偏向成键原子的空轨道,这样就形成了一对共用电子对,整个体系显电中性。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主要涉及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和计算。

本章节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对于理解和掌握后续的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等方面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本章节重点知识点的详细解读。

一、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所含基本单位(如原子、分子、离子等)数量多少的物理量,其单位是摩尔(mol)。

1摩尔代表的数量为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 \times 10^{23}$)个基本单位。

二、摩尔的概念及应用摩尔不仅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换因子。

通过摩尔,我们可以将宏观的物质质量与微观的粒子数量联系起来。

例如,1摩尔氢气($H_2$)的质量是2克,因为它包含2摩尔的氢原子,而每个氢原子的质量是1克/摩尔。

三、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molarity,符号C)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通常以摩尔每升(mol/L)表示。

计算公式为:\[ C = \frac{n}{V} \]其中,$n$ 是溶质的物质的量(mol),$V$ 是溶液的体积(L)。

四、气体摩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温度为273.15K,压强为1.01×10^5 Pa),1摩尔任何理想气体的体积约为22.4升。

这个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是计算气体体积和物质的量关系的重要参数。

五、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是守恒的。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率。

例如,方程式 $2H_2 + O_2\rightarrow 2H_2O$ 表明,2摩尔氢气与1摩尔氧气反应生成2摩尔水。

六、溶液的配制实验室中经常需要配制具有特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这通常通过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溶解在一定体积的溶剂中来实现。

通过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可以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

七、物质的量与质量的转换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以通过摩尔质量来建立。

摩尔质量是指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是克/摩尔(g/mol)。

物质的量(mol)和质量(g)之间的转换公式为:\[ n = \frac{m}{M} \]其中,$m$ 是物质的质量(g),$M$ 是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

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这门学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的重要支柱之一。

而作为化学学科的开端,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一、化学式和化合价1. 化学式:化学式是化学元素符号的组合,用来表示某一种化合物由哪些元素组成,每个元素有多少个原子。

2. 化合价:此处的化合价是指元素化合生成某种化合物时,元素形成价态的相对大小。

化合价的背后是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生成。

在学习化合价的时候,有两个需要特别注意:1. 主族元素的化合价通常等于元素族数;2. 在氢氧化物和一些酸中,氢的化合价通常为+1。

二、化学键1. 非极性共价键:当共价键两侧的原子电负性相同时,原子的电子对在两个原子之间共享,这种化学键就是非极性共价键。

如氧气分子(O2)。

2. 极性共价键:当两个原子的电负性不同的时候,就会在更电负的原子侧形成一个部分负电荷,另一侧形成部分正电荷。

这种偏向一方的化学键就是极性共价键(偏极分子)。

如水(H2O)分子。

3. 离子键:当元素形成离子时,会通过形成离子键来保持离子之间的联系。

如NaCl。

4. 金属键:金属中的原子之间并非是共价键,而是通过金属键连接在一起。

三、简单的化合物1. 气体熔沸点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小。

(包括分子分子引力,静电作用力和车壳力等)2. 水(液体)水的分子结构是极性分子,氢键是次级键,在纯水中没有振动状态的离子。

3. 固体它的力作用比气体和液体要大。

四、消解反应和双替代反应1. 消解反应:化合物在加热过程中分解成较简单的分子,通常释放气体。

例如:碳酸氢钠(NaHCO3)-- >碳酸钠(Na2CO3)+水+二氧化碳。

2. 双替代反应:一个化合物的中的阳离子和另一个化合物中的阴离子相互交换。

例如:钠氯化物(NaCl)和银亚硫酸钠(Ag2SO3)会发生反应:NaCl + Ag2SO3 --> Na2SO4 + 2AgCl。

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归纳

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归纳
氧化还原性


稳定性
稳定
稳定
稳定
用途
工业原料等
中和胃酸制糕点
净水剂等
印刷线路板等
金属离子检验
焰色反应呈黄色
遇KSCN不显血红色,加入溴水后显红色
遇KSCN显血红色
四、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1、氧化物
氧化物
化学性质
Na2O
Na2O2
Al2O3
Fe2O3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淡黄色粉末
白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属性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与酸反应
生成钠盐和水
生成盐
氧气和水
与碱反应
与水反应
与水反应
不反应
与水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2、氢氧化物
氢氧化物
化学性质
NaOH
Al(OH)3
3、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归纳与整理
金属
化学性质Βιβλιοθήκη NaAlFe与O2反应
常温下氧化成Na2O
点燃生成Na2O2,Na保存在煤油中
常温下氧化生成致密氧化膜,使得铝耐腐蚀,纯氧中可燃
潮湿空气中腐蚀,纯氧中点燃生成Fe3O4
与H2O反应
受氧化膜阻碍
与酸反应
与盐反应
与碱反应
与水反应
不反应
金属活泼性
金属活泼性逐渐减弱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钠1.物理性质:银白色、固态、质软(可用小刀切)、密度比水小、熔沸点低、导电导热性好。

2.化学性质(1)和非金属反应①常温下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现象:生成白色固体,方程式,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产生黄色火焰,生成黄色固体,方程式②和卤素单质的反应方程式。

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涉及到的方程式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过关)(2)和水的反应:现象①浮(Na的密度比水小)、熔(Na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且Na的熔点低)、游和响(Na与水反应放出气体,且产生气体的速度很快,反应很剧烈)、红(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生成了碱性物质)。

(3)和酸反应:现象比与水反应剧烈。

(4)和盐溶液作用时,一般金属钠首先和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产生气泡,生成蓝色沉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3.钠应置于煤油中保存,其原因是Na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和煤油反应,可以隔绝氧气。

4.钠的重要用途(1)利用钠的强还原性可冶炼金属;(2)钾钠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3)利用钠在高温下发出黄光的特性可作高压钠灯。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碱金属碱金属包括(按核电荷数增大顺序填写元素符号)Li、Na、K、Rb、Cs。

它们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故化学性质和钠相似。

一般说来,按上述顺序,金属性越来越强,反应得越来越激烈。

需指出的是:单质在空气中点燃,锂只能生成Li2O,钠可形成Na2O、Na2O2,钾可形成K2O、K2O2、KO2,而铷形成的氧化物就更复杂了。

焰色反应是许多金属或者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的时候是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现象,是物理变化。

是元素的性质。

Na的焰色:黄色K的焰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紫色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氢氧化钠1.物理性质氢氧化钠是白色固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溶解时放热,有腐蚀性,溶液呈强碱性,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1.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游离态和化合态。

(1)钠、镁和铝仅以组合形式存在:钠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氯化钠,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菱镁矿,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铝土矿。

(2)铁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的陨铁和化合态的铁矿石。

2.金属单质的用途:(1)高压钠灯是利用钠元素特有的火焰颜色(黄色)制成的。

高压钠灯透雾性强,可用作航标灯;利用钠元素的低熔点和钠钾合金在室温下的液态作为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用钠制备过氧化钠,用钠还原熔融的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

(2)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用来制造照明弹。

(3)利用铝的良好导电性,做导线。

利用铝块和铝粉的颜色都是银白色,铝粉制成银粉(白色涂料)。

3.金属化合物的用途:(1)漂白剂采用过氧化钠,水下作业和地下作业用过氧化钠供氧;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氯化钠用作制备钠和氯的原料,氯化钠用作制备氢氧化钠、氢和氯的原料。

(2)氧化镁的熔点高,做耐高温的材料:耐火管、耐火坩埚、耐高温的实验仪器。

(3)明矾做净水剂。

4.金属的分类:(1)根据冶金工业的标准分类:铁(铬、锰)是黑色金属,其他金属(钠、镁、铝等)是有色金属。

(2)根据密度分类: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是重金属:如铁、铜、铅、钡,密度小于4.5g/cm3的金属是轻金属:如钠、镁、铝。

5.氧化物的分类:二元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二元氧元素为负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1)氧化物(根据氧化物中非氧元素的种类)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3)非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非盐氧化物。

(4)氧化物(根据氧化物是否与碱或酸反应生成盐)分为成盐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co、no)。

(5)成盐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6)酸性氧化物分为高价金属氧化物(Mn 2O 7)和非金属氧化物(CO 2)。

(7)碱性氧化物只能是金属氧化物(CAO)。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全归纳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的物理通性有哪些?(1)金属在常温下的状态除汞是液体外,其他在常温下是固体。

(2)金属的颜色、光泽绝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少数金属是特殊颜色如铜是紫红色,金是金黄色。

(3)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4)延展性延性:拉成细丝的性质。

展性:压成薄片的性质。

2.化学通性有哪些?(1)化合态金属元素只有正化合价(2)金属单质易失电子,表现还原性(3)易与氧气反应,得到氧化物(4)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元素与酸反应得到盐和氢气(5)与盐反应,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单质3.金属钠的性质有哪些?(1)物理性质有哪些?钠银白色、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化学性质有哪些?①很活泼,常温下:4Na + O2=2Na2O★(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②加热条件下:2Na+O2 Na2O2★(先熔化成小球,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

)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2O―→NaOH―→Na2CO3·10H2O(结晶)―→Na2CO3(风化),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

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Na2O),跟着变成白色固体(NaOH),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最终产物是Na2CO3)。

③钠与水的反应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浮——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反应剧烈;熔——钠熔点低;红——生成的NaOH遇酚酞变红”。

知识拓展:a:将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单质?不能,2Na + 2H2O = 2NaOH + H2↑2NaOH+CuSO4=Cu(OH)2↓+Na2SO4实验现象: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K、Ca、Na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b:将钠放入盐酸中,钠将先和H2O反应,还是先和HCl反应?2Na+2HCl=2NaCl+H2↑钠与酸反应时,如酸过量则钠只与酸反应,如酸不足量则钠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高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
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2.钠在空气中燃烧:
3.钠与水反应: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二、铝及其化合物的
1.铝与盐酸的反应:
2.铝与强碱的反应:
3.铝在空气中氧化:
4.氧化铝与酸反应:
5.氧化铝与强碱反应:
6.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
7.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
8.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
9.氢氧化铝加热分解反应:
三、铁及其化合物
1.铁与盐酸的反应:
2.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
3.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
4.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5.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
6.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7.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
8.铁和水蒸汽的反应:
9.氢氧化铁加热分解的反应:
四、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三种方法:
1、
2、
3、
五、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1、 Fe2+的检验:(色溶液)
a)
b)
2、Fe3+的检验:(色溶液)
a)
b)。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第3章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第3章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第3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描述。

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1. 反应物:指参与反应,并在反应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物质。

可以以化学式或化学名表示。

2. 生成物:指反应后形成的物质,可以以化学式或化学名表示。

3. 反应条件:指影响反应进行的因素,例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第二节: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相对物质量。

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量保持不变。

1.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的系数表示,系数代表参与反应的物质量比例。

2. 平衡反应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量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状态。

3. 平衡常数是用来表示反应在平衡状态下的物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量变化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力、催化剂等。

1. 温度:提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物分子的能量,促进碰撞频率,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2. 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加碰撞频率,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3. 压力:对于气态反应物,增加压力可以增加分子间的碰撞频率,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4.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提供新的反应路径,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第四节: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指根据已知物质量计算其他物质量的过程。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物质量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量。

1.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量比例可以根据方程式中的系数得出。

2.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得出,生成物的摩尔质量也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得出。

3.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质量之间可以建立比例关系,从而计算出所需的物质量。

总结: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的定义与描述。

高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习化学是提高科学素养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

在高一化学的第三章,我们将进一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以下是对本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原子与元素1.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在核外环绕。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2. 原子的元素是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

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写,例如:氧元素的化学符号是O。

3. 元素的周期表将元素按照质子数的增加顺序排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列在同一行或同一列上。

二、化学式和化合价1. 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符号组合。

例如:水的化学式是H2O,表示一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的组合。

2. 化合价是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时所具有的相对电荷数。

具有正电荷的元素化合价为正,具有负电荷的元素化合价为负。

化合价有助于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式。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指由一个或多个物质变为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包括化学方程式和它对应的化学式。

2. 反应物是参与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生成物是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新物质。

3. 化学反应中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四、化学量和化学计量1. 原子与原子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被称为化学计量关系。

化学计量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体积之间的关系。

2. 著名的化学计量关系有摩尔比、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

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中含有的摩尔数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摩尔体积是指气体在标准状态下一个摩尔所占据的体积。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涉及氧化剂和还原剂。

2.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3. 氧化剂具有氧化其他物质的能力,还原剂具有还原其他物质的能力。

4.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电子的转移或氧的转移来进行。

高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带答案教材

高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带答案教材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复习知识点第三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1、同素异形体定义: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

如:O2和O3,金刚石、石墨、C60,白磷和红磷同素异形体间的关系: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Na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俗称苏打、纯碱小苏打颜色状态白色固体白色固体溶解性易溶于水(溶解度:Na2CO3>NaHCO3)易溶于水热稳定性稳定,不易分解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加热=Na2CO3+CO2↑+H2O与酸(用于鉴别Na2CO3与NaHCO3)Na2CO3+HCl=NaCl+NaHCO3(CO32-+H+=HCO3-)NaHCO3+HCl=NaCl+CO2↑+H2O(HCO3-+H+=CO2↑+H2O)现象:向Na2CO3中逐滴滴入HCl溶液开始无明显变化,后来有气泡产生NaHCO3+HCl=NaCl+CO2↑+H2O(HCO3-+H+=CO2↑+H2O)现象:向NaHCO3中逐滴滴入HCl,溶液立马产生气泡与NaOH 不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OH-+HCO3-=CO32-+H2O)与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Ca2++CO32-=CaCO3↓)Ca(OH)2+NaHCO3(少)=CaCO3↓+NaOH+H2O (Ca2++OH-+HCO3-=CaCO3↓+H2O)Ca(OH)2+2NaHCO3(过)=CaCO3↓+Na2CO3+2H2O (Ca2++2OH-+2HCO3-=CaCO3↓+CO32-+2H2O)与CaCl2或BaCl2CaCl2+Na2CO3=CaCO3↓+2NaCl(Ca2++CO32-=CaCO3↓)BaCl2+Na2CO3=BaCO3↓+2NaCl(Ba2++CO32-=BaCO3↓)不反应用途玻璃、造纸发酵粉(发面包)、食用碱相互转化加少量HCl:Na2CO3+HCl=NaHCO3+NaCl\通CO2:Na2CO3+CO2+H2O=2NaHCO3 Na2CO3 NaHCO3加热:2NaHCO3=加热=Na2CO3+CO2↑+H2O\加NaOH:NaHCO3+NaOH=Na2CO3+H2O1.除去NaHCO3(aq)中的Na2CO3的方法:通入CO2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的方法:加热2.如何鉴别一种固体物质是Na2CO3还是NaHCO3?如何鉴别一种无色溶液是Na2CO3溶液还是NaHCO3溶液?(1)加热,产生的气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NaHCO3(2)逐滴滴加HCl,一开始无现象后来产生气泡的是Na2CO3,一开始就立马产生气泡的是NaHCO33.NaHCO3与NaOH反应吗?如何检验发生了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可通过检验反应生成CO32—来验证,即向反应后溶液中加CaCl2\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4、写出下列物之间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O2Na2CO3: 2NaOH+CO2=Na2CO3+H2ONa2CO3NaHCO3:Na2CO3+CO2+H2O=2NaHCO3NaHCO3CO2:2NaHCO3=加热=Na2CO3+CO2↑+H2ONaHCO3Na2CO3:2NaHCO3=加热=Na2CO3+CO2↑+H2ONaHCO3 CO2:NaHCO3+HCl=NaCl+CO2↑+H2OCO2CaCO3:CaO+CO2=CaCO3CaCO3CO2:CaCO3=高温=CaO+CO2↑Na2CO3CaCO3:Na2CO3+CaCl2=CaCO3↓+2NaClNaHCO3CaCO3:NaHCO3(少)+Ca(OH)2=CaCO3↓+NaOH+H2OCaCO3Ca(HCO3)2: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HCO3)2=加热=CaCO3↓+CO2↑+H2O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CO2气体的排放,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2、溶洞的形成CaCO3Ca(HCO3)2CaCO3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加热=CaCO3↓+CO2↑+H2O3、高炉炼铁原料:焦炭、铁矿石过程:: 略4、碳单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间的转化C CO2C+O2=点燃=2CO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或C+CO2=高温=2COC CO2C+O2=点燃=CO2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或2CuO+C=高温=2Cu+CO2↑CO CO2CO+O2=点燃=CO2 或CO+CuO=高温=CO2+CuCO2CO CO2+H2=高温=CO+H2O5、水垢的形成水垢主要成分:CaCO3、Mg(OH)2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HCO3)2 =加热=CaCO3↓+CO2↑+H2O以及Mg(HCO3)2 =加热=MgCO3↓+CO2↑+H2O、MgCO3+H2O=加热=Mg(OH)2↓+CO2↑除去水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2HCl=加热=CaCl2+CO2↑+H2O、Mg(OH)2+2HCl=MgCl2+2H2O 家里出去水垢一般不用盐酸,用食醋(即醋酸)6、无机物和有机物间的转化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实现了第一次人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化学反应方程式NH4CNO=加热=CO(NH2)2NH4CNO:氰酸铵CO(NH2)2:尿素第三章第2节氮的循环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存在:氮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也有化合态。

高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课程中,第三章主要讨论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总结这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包括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平衡常数的计算等。

第一部分: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形成的量。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等。

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由于高温能提供更多的能量,使反应物分子具有更高的活动性和更强的碰撞力。

浓度也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反应物浓度越高,其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就越高,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此外,反应物表面积也会影响反应速率。

表面积越大,反应物与其他反应物或溶液接触的面积就越大,碰撞发生的几率也更高,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催化剂是一种可以影响反应速率而本身不被消耗的物质。

它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供了新的反应路径,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催化剂对于某些重要的工业反应非常关键,能够大幅度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第二部分: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计算。

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形成的量来确定反应速率的大小。

通常情况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之间有一个简单的数学关系,可以使用反应物浓度的变化率来表示反应速率。

例如,对于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反应速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速率 = -Δ[A] / (a × Δt) = -Δ[B] / (b × Δt) = Δ[C] / (c × Δt) = Δ[D] / (d × Δt)其中,Δ[A]表示反应物A的浓度变化量,Δ[B]表示反应物B的浓度变化量,Δ[C]表示生成物C的浓度变化量,Δ[D]表示生成物D的浓度变化量,Δt表示反应时间的变化量。

第三部分:化学平衡及其条件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率与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相等的状态。

高中化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与电离常数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离平衡也是一种动态平衡,当溶液的温度、浓度改变时,电离平衡都会发生移动,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其规律是(1)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在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离子浓度一般会减小。

(2)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因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时平衡向右移动。

(3)同离子效应:如向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增大了CH3COO-的浓度,平衡左移,电离程度减小;加入稀盐酸,平衡也会左移。

(4)能反应的物质:如向醋酸溶液中加入锌或NaOH溶液,平衡右移,电离程度增大。

2.电离常数(电离平衡常数)以CH3COOH为例,,K的大小可以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的难易,K只与温度有关。

对多元弱酸(以H3PO4为例)而言,它们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电离常数分别为K1、K2、K3,它们的关系是K1≫K2≫K3,因此多元弱酸的强弱主要由K1的大小决定。

3.电离平衡的移动与电离平衡常数K、离子浓度的关系二、溶液酸碱性规律与pH计算方法1.溶液的酸碱性规律: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1)pH相同的酸(或碱),酸(或碱)越弱,其物质的量浓度越大。

(2)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溶液,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时,强酸溶液的pH变化大。

2.pH的计算方法(1)基本方法思路:先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再计算其pH:①若溶液为酸性,先求c(H+),再求pH。

②若溶液为碱性,先求c(OH-),再由求出c(H+),最后求pH。

(2)稀释后溶液的pH估算:①强酸pH=a,加水稀释10n倍,则pH=a+n。

②弱酸pH=a,加水稀释10n倍,则a<pH<a+n。

③强碱pH=b,加水稀释10n倍,则pH=b-n。

④弱碱pH=b,加水稀释10n倍,则b-n<pH<b。

⑤酸、碱溶液被无限稀释后,pH只能接近于7。

酸不能大于7,碱不能小于7。

高一上册化学第三章人教版知识总结

高一上册化学第三章人教版知识总结

第一节原子结构1.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质子和中子则构成原子核。

1.2 原子模型根据不同的原子结构,化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原子模型,如汤姆孙模型、卢瑟福模型和玻尔模型等。

1.3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指的是原子中质子的数量,质量数指的是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第二节电子结构2.1 电子云和能级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形成电子云,而能级则代表了电子在原子中的能量状态。

2.2 原子的能级排布根据能级的不同,原子的电子排布也会不同。

一般情况下,第一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级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能级最多容纳18个电子。

2.3 原子的壳层关系原子中的电子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形成壳层结构。

K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L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M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第三节元素周期律3.1 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具有周期性规律。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也会有一定的规律性。

3.2 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不同的性质和结构被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等。

3.3 元素周期律的意义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应用对于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形成规律。

第四节原子的化学键和分子4.1 原子之间的化学结合原子之间会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结构。

4.2 化合价和离子键化合价是原子形成化合物时与其他原子结合的能力,而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键。

4.3 共价键和共价分子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形成的分子称为共价分子。

第五节反应速率和平衡5.1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是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比值,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5.2 平衡条件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化学反应会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的比例。

高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高一化学的第三章主要涵盖了化学计量学的内容。

化学计量学是研究量与化学变化之间关系的一门较为基础的学科,它是化学的基石。

本章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不平衡、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等内容。

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不平衡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简要表述,它由化学反应物和生成物所组成。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而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进行连接。

化学方程式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物质的质量与生成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

平衡状态下的化学方程式,指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比例已经达到最佳平衡状态,不会再发生任何转化。

而不平衡状态下的化学方程式,指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比例未能达到最佳平衡状态,仍然存在着转化。

2.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也就是说质量不能产生或消失。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来推算反应物质的质量与生成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以化合反应为例,通过化学方程式中元素的质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推算出反应物质的质量与生成物质的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3.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在化学反应中,不同反应物质的质量以及它们与生成物质的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这些比例关系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推导出来,也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进行验证。

一般来说,当已知反应物质的质量,我们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来推算生成物质的质量,反之亦然。

其中重要的质量关系包括: 质量比、摩尔比、体积比等。

质量比指的是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

而摩尔比指的是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体积比指的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体积比例关系。

这些比例关系多用于计算实验数据与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从而推理和验证化学反应过程中涉及的质量关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的知识点主要围绕原子结构展开。

以下是对这一章内容
的总结:
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 电子:负电荷,存在于原子的电子壳层中。

- 质子:正电荷,存在于原子核中。

- 中子:电中性,存在于原子核中。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量集中于原子核中心。

2. 原子质量与原子序数
- 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 原子序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也是元素的质子数。

- 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元素。

3.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形成
的一种呈周期性变化的有序表格。

- 周期: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表示原子壳层的数量。

- 主族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A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周期表的特点:周期性变化的元素性质、主族元素和等电子
原则。

4. 原子的能层与电子排布
- 原子能层:按能量大小排列的电子轨道组成的一组层级,分
为K层、L层、M层等。

- 壳层电子数:不同能层能容纳的最大电子数目。

- 电子排布原则:包括(A)能级顺序原则、(B)奇偶顺序原则和(C)充满原则。

这些知识点是理解第三章内容的基础,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1 对金属的整体把握1、绝大数金属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极少数以游离态存在(Ag 、Cu、Au)原因:因为大多数金属单质有较强的还原性,化学性质活泼2、从原子结构出发,以Na 、Mg 、Al为例说明其化学性质P.S.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反应,表面形成氧化膜疏松:Fe致密:Mg、Al3、焰色反应:Na(黄色) K(紫色,需透过钴玻璃)Cu(绿色)Ba(黄绿色)知识点2 钠单质及其化合物一、物理性质金属钠银白色,硬度:软,密度小,熔沸点低,导电性、导热性良好二、化学性质单质1、与非金属反应(O2、Cl2、S):表现强还原性,被氧化1)常温下:4Na + O2=== 2Na2O (白色)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表面变暗,生成氧化膜,说明钠比Al、Fe活泼得多(应用)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因为钠易与水或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钠不与煤油反应,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所以保存在煤油中。

2)受热时:2Na + O2=== Na2O2(淡黄色)(现象)钠在空气中受热后,先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后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2、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分析电子得失)现象:(应用)钠燃烧引起火灾,怎么办?(一般用砂土盖灭)3、与酸反应:2Na + 2HCl == 2NaCl + H2↑(比水更剧烈)氧化物与水:Na2O + H2O=2NaOHNa2O 与CO2:Na2O + CO2=Na2CO3(无O2生成!)与酸:Na2O + 2HCl=2NaCl + H2O与水:2Na2O2 + 2H2O=4NaOH + O2↑Na2O2与CO2:2Na2O2 + 2CO2=2Na2CO3 + O2(有O2生成!)与酸:2Na2O2 + 4HCl=4NaCl + 2H2O + O2↑(应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的氧气来源碳酸盐及碳酸氢盐物质Na2C O3NaHC O3俗名苏打、纯碱小苏打颜色、状态白色固体白色粉末水溶性易溶于水能溶于水溶解度大小比较: Na2CO3 >NaHCO3溶液与酚酞变红变红颜色深浅比较: Na2CO3 > NaHCO31、两者的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2、热稳定性:2NaHCO3== Na2CO3+ H2O+ CO2↑可用于鉴别Na2CO3和NaHCO33、与酸反应:小练:1、将一小块新切的不规则形状的金属钠投入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可说明钠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现象是()A、金属钠浮在水面上B、金属钠形成小球状C、金属钠在水面上迅速游动D、反应后的溶液呈现红色2、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试管中(煤油和水均足够多),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钠浮在煤油层上,不反应B.钠沉在煤油层下,不反应C.钠沉在煤油层下,浮在水层上,在交界处剧烈反应D.钠沉在水层下剧烈反应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B.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C.钠与盐酸反应:Na+2H+===Na++H2↑D.钠跟氯化钾溶液反应:2Na+2H2O===2Na++2OH-+H2↑4.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B.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的快慢:Na2CO3>NaHCO3C.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放出CO2质量:Na2CO3>NaHCO3D.常温时溶解度:Na2CO3>NaHCO35.下列有关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②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③钠投入食盐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④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生成单质铜⑤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A.②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⑤D.②③④知识点3 铝及其化合物两性铝单质与酸:与碱:铝制餐具不能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食物氧化物注意看课本48页铝箔的加热试验与酸:与碱:氢氧化物Al(OH)3,白色胶体物质,不溶于水,可凝聚悬浮物,吸附色素,起净水功能。

制取Al(OH)3:Al(SO4)3+6NH3·H2O=2 Al(OH)3↓﹢3(NH4)2SO4与酸:可作医用胃酸中和剂与碱:受热分解:注意:明矾(作净水剂),化学式KAl(SO4)26、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铝的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B.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C.食物腐败D.燃放烟花7、完全沉淀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中的Cl-,消耗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上述溶液的体积比为()A.1∶1∶1B.3∶2∶1C.6∶3∶2 D.9∶3∶18、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共存的是()A.Fe3+、SO42-、Cl-、Na+B.Ba2+、Mg2+、HCO3-、AlO2-C.NO3-、Na+、K+、CO32-D.NO3-、K+、AlO2-、OH-9、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来的氢氧化钠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某同学从该试剂瓶中取出24.0 g固体,配成1 L溶液,请计算:(1)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2)从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200 mL于一烧杯中,投入足量的金属铝,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知识点4 铁及其化合物单质铁与稀酸的反应:Fe+2H+==Fe2++H2↑氧化物1、铁的氧化物(FeO、Fe2O3、Fe3O4)是否溶于水FeO Fe2O3Fe3O4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黑色晶体可做红色油漆和涂料有磁性2、化学性质FeO、Fe2O3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FeO+2H+==Fe2++H2OFe2O3+6H+==2Fe3++3H2O氢氧化物二价铁三价铁化学式FeCl2FeCl3名称氯化亚铁氯化铁溶液颜色浅绿色黄色与氢氧化钠现象: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FeCl2+2NaOH ==F e(O H)2↓+2NaCl4F e(O H)2+O2+2H2O ==4F e(O H)3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FeCl3+3NaOH ==F e(O H)3↓+ 3NaCl与KSCN溶液无现象产生血红色Fe3++3SCN-==Fe(SCN)3氧化(还原性)主要表现:还原性,举例:2FeCl2+Cl2==2FeCl3表现:氧化性,举例:2FeCl3+Fe==3FeCl2相互转化FeCl2 FeCl3:2FeCl2+Cl2 ==2FeCl3FeCl3 FeCl2:2FeCl3+Fe==3FeCl2名称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化学式F e(O H)2F e(O H)3颜色、状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水溶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与酸反应F e(O H)2+2HCl==FeCl2+2H2OF e(O H)2+2H+==Fe2++2H2OF e(O H)3+3HCl==FeCl3+3H2OF e(O H)3+3H+==Fe3++3H2O氢氧化亚铁露置空气中4F e(O H)2+O2+2H2O ==4F e(O H)3Fe(III)的检验:向溶液滴加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存在Fe(III),否则则没有。

小练:10、能与Fe3+作用,且可证明Fe3+具有氧化性的是A.SCN- B、Fe2+ C、OH-D、Cu11、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铁与稀盐酸反应:2Fe + 6H+ =2Fe3+ + 3H2↑B.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Al+2OH-══ AlO2-+H2↑C.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3++ Fe══3Fe2+D.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 3OH-══ Al(OH)3↓12、某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Fe3+、Al3+、Cu2+,工厂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利用废铁屑和其他化学试剂进行如下操作,得到了铁红、Al2O3和金属Cu,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A的成分是。

(用化学式表示)(2)写出B→D的离子方程式;该反应中氧化剂是;2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是mol。

溶液D中滴加KSCN溶液的现象是 。

(3)溶液E 焰色反应呈黄色,试剂H 是 (用化学式表示);D→E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分别写出铁红和氧化铝在工业上的一种主要用途:铁红 ;氧化铝 。

13、“服用维生素C 可使食物中的三价铁离子变成二价铁离子”这句话说明A .维生素C 本身被还原B .维生素C 具有还原性 C .维生素C 具有氧化性D .维生素C 发生了还原反应 14、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B.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NaC1与Na 2CO 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练习答案1---6 C C AD D C B7 解析:选D 。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 3溶液体积比为3∶2∶1,则消耗Ag +的物质的量为3∶2∶1,故需NaCl 、MgCl 2、AlCl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13,即为9∶3∶1,则体积比为9∶3∶1。

8、解析:选B 。

与Al 反应放出H 2,说明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是碱性,B 项中HCO 3-在酸性、碱性时均不能存在。

9、解析:n (NaOH)=m (NaOH)M (NaOH)=24.0 g40 g/mol =0.6 mol ,c (NaOH)=n (NaOH)V [NaOH(aq)]=0.6 mol1 L=0.6 mol/L 。

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2 mol 22.4 L ×3 0.6 mol/L ×0.2 L VV =0.6 mol/L ×22.4 L ×3×0.2 L 2 mol=4.032 L 。

答案:(1)0.6 mol/L (2)4.032 L10 D 11 C 12、 (1)(2分,各1分)Fe Cu(2)(共5分)2 Fe 2+ + Cl 2 = 2 Fe 3+ + 2 Cl -(2分);Cl 2(1分);4(1分);溶液变红色(1分)(3)(共3分)NaOH (1分);Al 3+ + 4OH - = AlO 2-+2 H 2O (2分) (4) (2分,各1分)红色油漆或涂料等;耐火材料 13、B 14、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