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运动系统讲解

合集下载

家畜解剖学章节试题(名词解释):第三章 运动系统

家畜解剖学章节试题(名词解释):第三章 运动系统
由背侧的胸椎、两侧的肋、腹侧的胸骨构成的骨性支架,呈平卧(前小后大)的截顶圆锥状结构
知识点
胸廓构成
序号
4
难易程度
分值
2
题干
骨髓
答案
填充于长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知识点
骨结构
序号
5
难易程度
分值
2
题干
骨膜
答案
被覆于骨内、外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关节面除外),分为纤维层和成骨层
知识点
骨结构
序号
6
难易程度
分值
2
题干
腹白线
答案
位于腹壁腹侧正中线上,胸骨剑状软骨与耻骨联合之间,由两侧腹肌的腱膜互相交织而成。
知识点
腹白线定义
序号
7
难易程度
分值
2
题干
腹股沟管
答案
位于腹底壁后部,耻前腱两侧,是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之间的一个斜行裂隙。
知识点
腹股沟管定义
序号
8
难易程度
分值
2
题干
颈静脉沟
答案
第三章
名词解释
序号
1
难易程度
分值
2
题干
Hale Waihona Puke 关节答案骨与骨之间不直接连结,其间有滑膜包围的腔隙,可灵活的运动,称关节
知识点
关节结构
序号
2
难易程度
分值
2
题干
骨盆
答案
骨盆是由背侧的荐骨和前3个尾椎、腹侧的耻骨和坐骨及侧面的髂骨和荐结节阔韧带构成的前宽后窄的锥形腔。
知识点
骨盆构成
序号
3
难易程度
分值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第一章:运动解剖学概述1.1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解释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在运动中的变化的学科。

1.2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介绍运动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包括骨骼、肌肉、关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

1.3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讲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测量、比较等。

第二章:运动系统的组成2.1 骨骼系统介绍骨骼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骨连结、骨骼肌。

2.2 肌肉系统讲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2.3 关节系统介绍关节系统的组成,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第三章:运动系统的功能3.1 骨骼系统的功能讲解骨骼系统的功能,包括支撑、保护、运动等。

3.2 肌肉系统的功能介绍肌肉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维持姿势、保护内脏等。

3.3 关节系统的功能讲解关节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稳定、减少摩擦等。

第四章:运动与神经系统4.1 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介绍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

4.2 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讲解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控制、协调、反射等。

4.3 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产生的机制、神经肌肉协调等。

第五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5.1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介绍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血液。

5.2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讲解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包括血液循环、血压调节、氧气供应等。

5.3 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运动对血管的影响等。

第六章:运动与呼吸系统6.1 呼吸系统的组成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肺。

6.2 呼吸系统的功能讲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包括气体交换、呼吸频率调节、氧气供应等。

6.3 运动与呼吸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呼吸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对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影响、运动时的氧气需求等。

第七章:运动与消化系统7.1 消化系统的组成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等。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运动系统讲义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运动系统讲义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运动系统讲义
一、概述
运动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肌肉、骨骼、关节和神经系统组成,负责人体的运动和姿势控制。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对于运动系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本讲义将详细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常见疾病。

二、肌肉系统
1. 肌肉组织的分类: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
2. 骨骼肌的构成和功能:横纹肌原纤维、肌束、肌肉和肌肉组织;
3. 骨骼肌的运动:收缩和松弛;
4. 肌肉疾病:肌无力、肌营养不良、肌肉肿瘤等。

三、骨骼系统
1. 骨骼的组成和分类:骨骼组织、骨组织、骨膜、骨髓和骨骼分类;
2. 骨骼的功能:支撑、保护、储存和造血;
3. 骨折与骨折的类型: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及骨折的分级;
4. 骨骼疾病:骨质疏松、骨肿瘤、骨关节炎等。

四、关节系统
1. 关节的构成和分类:实际关节、半实际关节和假性关节;
2. 关节的功能和运动:自由关节、半自由关节和不可动关节;
3. 关节运动的解剖位和程度:屈曲、伸展、内收、外展、旋转
和地位;
4. 关节疾病:滑膜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五、神经系统
1. 神经的分类: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2. 神经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节和神经功能;
3. 运动神经系统的解剖:脑干、脊髓和周围神经;
4. 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脊髓损伤等。

六、常见运动系统疾病与诊断。

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第三章 运动系统

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第三章 运动系统

④ 骶骨
岬 耳状面 骶前孔 骶后孔 骶管 骶角 骶管裂孔
⑤ 尾骨
由4块退化的尾 椎融合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2)椎骨的连结
椎间盘 韧带 关节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1) 椎间盘
是连结相邻两个 椎体的纤维软骨 盘,由髓核和纤 维环构成,起弹 性垫作用,还可 增加脊柱运动的 幅度。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1)椎骨
颈椎 7块 胸椎 12块 腰椎 5块 骶骨 1块 尾骨 1块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1)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体 椎孔 椎管 椎弓根 椎间孔
椎弓
(容纳脊髓)
(脊神经通过)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椎弓板 7个突起:
棘突 1个 横突 l对 上关节突 1对 下关节突 1对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新生儿颅的特征
颅囟: 前囟、后囟、前外侧囟、后外侧囟。
前囟
后囟
前外侧囟
后外侧囟
(蝶囱) (乳突囱)
(2)颅的侧面观 外耳门 颧弓 乳突 翼点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翼点:颧弓内上方有一大而浅的凹陷称颞窝,窝内侧面的前下部有额、
顶、颞、蝶骨汇合成H形的缝。此处骨质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 过,骨折时,易引起颅内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可压迫脑组织。
《解剖学基础》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鼻旁窦
额窦: 眉弓深面,左右各一, 窦口向下开口于中鼻道;
筛窦:筛骨内蜂窝状小房的总称; 分前、中、后三群
蝶窦:蝶骨内 上颌窦:最大,窦口高于窦底,
人体直立时不易引流, 开口于中鼻道
③ 骨性口腔

2024年最新最全身体的结构教案完整版

2024年最新最全身体的结构教案完整版

2024年最新最全身体的结构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体生理学》的第三章“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具体内容包括:骨骼的组成与分类,肌肉的类型与工作原理,关节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运动系统的协调机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骨骼、肌肉、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了解运动系统的协调机制,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动系统的协调机制,关节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骨骼的组成与分类,肌肉的类型与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骨骼模型、肌肉模型、关节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员比赛的高清图片,引发学生对运动系统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骨骼、肌肉、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结合模型和挂图进行直观教学。

4.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查漏补缺。

六、板书设计1. 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内容:骨骼的组成与分类肌肉的类型与工作原理关节的结构与功能运动系统的协调机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骨骼、肌肉、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举例说明运动系统的协调机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骨骼:骨骼是人体的支架,由206块骨头组成。

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保护和运动。

(2)肌肉:肌肉是运动系统的动力来源,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肌肉通过收缩和松弛实现人体的各种运动。

(3)关节:关节是连接两块骨头的结构,使骨头之间能够活动。

关节的主要功能是保持稳定性和灵活性。

(4)运动系统的协调机制:神经系统、肌肉系统、骨骼系统、关节系统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运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讲解运动系统的协调机制时,部分学生还存在理解困难,需要进一步强化教学。

人体解剖学课后习题——运动系统(含答案)

人体解剖学课后习题——运动系统(含答案)

《人体解剖学》第三章运动系统一、大纲要求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2.掌握骨的连结和关节的构造3.掌握躯干骨的名称、位置、形态、结构及骨性标志4.理解躯干骨的连结5.了解颅骨的组成、整体观、体表标志6.理解新生儿颅骨特征7.了解颅骨的连结8.掌握四肢骨的名称、位置、形态、结构及骨性标志9.理解四肢骨的连结10.了解肌的概述11.理解躯干肌、头肌和四肢肌的名称、分布及其功能12.理解常用肌性标志二、内容概要躯体的概念骨连成骨骼 1 .概述运动系统的组成骨连结肌骨性标志体表标志肌性标志2.软骨、骨、骨连结结构软骨膜软骨组织软骨细胞软骨软骨基质透明软骨分类弹性软骨纤维软骨骨细胞骨组织胶原纤维骨质细胞间质基质分类骨密质钙盐结构骨松质骨膜--结构和功能骨髓红骨髓黄骨髓骨长骨分类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概念纤维连结骨连结直接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形式概念关节面基本结构关节囊间接连结关节腔结构韧带辅助结构关节盘半月板椎体椎弓根椎骨的一般形态椎弓椎弓板棘突突起横突上关节突下关节突椎间盘脊柱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椎骨的连结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寰枕关节关节寰枢关节关节突关节前面观3.躯干骨脊柱的整体观后面观及连结侧面观胸骨柄胸骨胸骨体剑突胸廓肋骨肋构成肋软骨肋骨的形态胸廓的整体观胸廓的运动骨性标志脑颅颅的组成各骨的名称和位置面颅颅顶外面:缝颅前窝颅底内面颅中窝颅后窝颅整体观颅底外面颧弓4.颅骨颅的侧面翼点及连结眶颅的前面骨性鼻腔鼻旁窦新生儿颅的特点---囟缝颅骨的连结软骨连结关节---颞下颌关节骨性标志肩胛骨锁骨上肢骨肱骨尺骨、桡骨腕骨上肢骨及连结手骨掌骨指骨肩关节上肢骨的连结肘关节桡腕关节5.四肢骨髋骨及连结股骨髌骨下肢骨胫、腓骨跗骨足骨跖骨下肢骨及连结趾骨骨盆髋关节下肢骨连结膝关节踝关节(1)概述6. 肌(2)头肌(3)躯干肌4)四肢肌长肌分类:根据形态短肌扁肌分类和构造轮匝肌肌腹构造肌腱(1)概述浅筋膜筋膜深筋膜辅助结构滑膜囊腱滑膜鞘面肌 (枕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2)头肌咀嚼肌(咬肌、颞肌)颈肌(胸锁乳突肌、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斜方肌浅群背阔肌背肌深群竖脊肌胸大肌胸肌前锯肌肋间外肌肋间肌肋间内肌腹直肌(3) 躯干肌膈前外侧群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肌后群---腰方肌腹直肌鞘和白线局部结构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会阴肌肩肌:三角肌臂肌前群:肱二头肌、肱肌后群:肱三头肌浅层: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上肢肌前群肌、尺侧腕屈肌深层:拇长屈肌、指深屈肌、旋前臂肌前方肌浅层: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后群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深层: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4)四肢肌伸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手肌:外、中、内侧群前群:髂腰肌髋肌后群梨状肌前群:缝匠肌、股四头肌下肢肌股肌内侧群:长收肌、耻骨肌后群:股二头肌前群:胫骨前肌小腿肌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后群浅层:小腿三头肌深层:胫骨后肌足肌(外、中、内侧群)三、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胸骨角2.椎间盘3.界线4.翼点5.骨髓6.蝶鞍7.关节腔 8.肋弓9.鼻旁窦 10.髂结节 11.骨盆 12.足弓 13.肩峰 14.椎管 15.骶角 16. 腹直肌鞘 17.盆膈 18.股三角 19.腹股沟管(二)填空题1.运动系统由、和组成。

运动解剖学__第三章_运动系统--骨学总论

运动解剖学__第三章_运动系统--骨学总论
构的物质基础,身体大部分结构由中胚层分化而来) 的间充质。从胚胎第八周开始,由间充质分化出胚性 结缔组织,形成膜性骨。此后膜性骨的大部分被软骨 所取代,再有软骨发展成骨;小部分则直接从膜性骨 衍化成骨。
由结缔组织膜或软骨衍化为骨的过程称骨化。此过 程从胚胎时期开始,直至出生后骨的发育完成为止。
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 哈佛氏系统由若干同心圆式排列的哈佛氏骨板及居中 的哈佛氏管组成
哈佛氏系统 / 骨单位(银染)
—————哈佛氏 骨板 哈佛氏管
短骨、扁骨以及不规则骨,其表面均为 一薄层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属于扁骨的 颅骨,其内面和外面的两层骨密质,分别称 内板和外板;内、外板之间所夹的骨松质称 板障,对外力冲击有一定的缓冲作习.在体 育运动中,如对足球的头顶球有缓冲功能。
4.机械因素
骨组织对其力学环境的适应
性是相当强的。它能在质量、数量、结构分部以及
微结构完整性等方面皆以最佳状态来适应外界力学
环境的变化。
5.生物活性物质 骨组织、软骨组织或其他组织
中的调节因子对骨和软骨的形成和吸收起着重要的 调节作用。
此外,社会经济、心理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亦可影 响骨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心理因素。
(六)骨的功能
(1)支架功能: 骨与骨相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支持人
体的重量。
(2)保护功能: 骨形成体腔的框架,容纳和保护重要器官,
如颅腔、胸腔和盆腔等。
(3)杠杆功能: 骨的外面都有肌肉附着,成为人体各种机
械运动的杠杆。
(4)造血功能: 骨松质和骨髓腔中的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5)钙磷仓库: 骨还是钙和磷的储备仓库。钙离子与肌肉
黄骨髓
(四)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

第三章 运动系统

第三章 运动系统

2. 蝶骨 体 (蝶窦) 小翼
大翼
翼突
颅骨
小翼 大翼
翼突 体
3. 颞 骨 鳞部 鼓部
岩部
鼓部
乳突
颅骨
鳞部
岩部 茎突
岩部
颅骨
(二)面颅骨:(15块) 成对: 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 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
鼻骨
犁骨
颧骨 上颌骨
泪骨
下颌骨
腭骨
颅骨
腭骨
下鼻甲
1. 下颌骨
颅骨
牙槽 弓
1.韧带 ligament 是连于相邻两骨之间 的致密结缔组织束。对关 节起加固作用。位于关节 囊内的韧带称囊内韧带, 表面被滑膜包被。位于关 节囊外的称囊外韧带。有 的韧带为关节囊纤维膜局 部增厚而成,称囊韧带。
前交叉 韧带
腓侧 副韧带
外侧 半月板
后交 叉 韧 带 胫侧 副韧带
内侧 半月板
2. 关节盘 articular

(3)指骨
近节指
中节指 远节指
二、下肢骨
(一) 下肢带骨 1、构成
髂骨 髋骨 耻骨
坐骨
2、重要结构
髂嵴、髂结节、髂前 上下棘、弓状线、耻骨梳 坐骨结节、耻骨结节等
四肢骨
髂后上棘
坐骨棘 髋臼
坐骨结节
髂结节
髂前上 棘 弓状线
耻骨梳 闭孔
耻骨联合 面
四肢骨
耳状 面 坐骨大切迹 坐骨小切迹
大转子
(二)自由下骨: 1. 股骨
disc 是位于两关节面之间
的纤维软骨板,呈圆盘状 ,中央稍薄,周缘略厚并 附着于关节囊的内面,把 关节腔分为两部分。
膝关节内的关节盘不 完整,呈半月状,故称为 半月板。

人体解剖生理学运动系统部分内容

人体解剖生理学运动系统部分内容
第1肋相连结。
2. 胸骨体:柄、体交接 处形成向前突出的横行隆 起,称胸骨角,在体表易 触及,由于它平对第2肋, 可作为临床计数肋的重要 标志。
3.剑突:与胸骨体相 接处称剑突根部,位置固 定,是临床上标定腹部器 官和针灸穴位的体表标 志。
(三)肋:弓形,由肋和
肋软骨组成,共12对,左右 对称。
真肋:前7对肋前端与
第三章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 和骨骼肌组成。运动中, 骨起杠杆作用,关节是运 动的枢纽,骨骼肌是动力 器官。骨和关节是运动系 统中的被动部分,骨骼肌 是运动系统的主动部分。
第一节 骨 学 一、概述 骨是体内坚硬而富有弹性 的器官。人体全身共有206 块骨,可分为中枢骨(颅 骨和躯干骨)和四肢骨。
(一)脑颅骨:6种8块。 额骨:1块,位颅的前上部 。 筛骨:1块,位两眶之间 。 蝶骨:1块,形似蝴蝶,位颅
底中央,分体、小翼、大翼和翼突 四部分。
枕骨:1块,位颅的后下部 。 顶骨:2块,位颅盖部中线的
两侧 。
颞骨:2块,位颅的两侧 。
(一)骨的种类 按形态可分为四类: 长骨;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
(二)骨的构造 1、骨膜:分纤维层
和成骨层两层。 2、骨质:分密骨质
和松骨质。 3、骨髓:分为红骨
髓和黄骨髓。 4、骨的血管、淋巴
管和神经。
(三)骨的理化性质 1、有机质 2、无机质
二、躯干骨:包括(成年) 椎骨:24块 骶骨:1块 胸骨:1块 肋: 12对
(一)椎骨:幼年32或33块。 颈椎:7块 胸椎:12块 腰椎:5块 骶椎:5块(成年后长合
成一块) 尾椎:3—4块(成年长
合成一块)
1、椎骨的一般构造 椎体:与椎弓构成椎孔,所有椎孔连成椎管。 椎弓:根部上下缘各有一个切迹,相邻椎骨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 棘突 突起: 横突 关节突

第三章 微分运动学

第三章 微分运动学
式中, ω 是刚体的角速度矢量。因此,式(3.5)可写成
(3.7) (3.8) (3.9)
d A B d ( p)= ARB ( B p ) + [ω × i, ω × j , ω × k ] Bp dt dt d = ARB ( B p ) + ω × ( A RB B p ) dt
[
]
(3.10)
(3.23)
因此,存在着无穷多个静止点,这些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该直线通过原点,并平行于矢量
A
ωB = ω x ω y ω z 。可以将式(3.12)改写成如下形式
T A
[
]
v P = Ω Ap= AωB × A p
(3.24)
因此,刚体的定点转动相当于绕一个瞬时转轴的转动,转动的方向和大小决定于矢量
B B A B
d A B d ( p) = ( A RB B p ) dt dt d d = ARB ( B p ) + ( A RB ) Bp dt dt
B
[
]
(3.5)
上式右边的第一项是矢量 p 相对于{B}的变化率在{A}中的描述。 下面我们重点来考查第二 项的物理含义。假设 RB = [ i , j , k ] 表示{B}的 3 个坐标轴矢量在{A}的描述,则
A A
p= A q + ARB B p
(3.25)
式中, q = OQ 表示{B}的原点相对于{A}的位置矢量。 现在首先考虑式(3.25)中的第 2 项 RB p ,这一项表示{B}相对于 { A} 定点转动的情 况,将此项对时间取导数,可得
A B
d A B & Bp ( RB p )= ARB B v P + AR B dt

第3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系统

第3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系统

5
4、感知的产生
6
5、感受器(感觉器官)
传统上将眼、耳、鼻、舌、肤、平衡等有 关的器官称之为感觉器官。 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中,故能够 被机体感受的外界变化称之为刺激
7
3.1.2 感觉的基本特性
1、刺激 (1)刺激三要素:
刺激强度、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2)适宜刺激: 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最敏感的能量形式。
3.4 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
3.4.1 肤觉
肤觉是仅仅次于听觉的一种感觉,可感受多种外界 刺激,形成各种感觉。皮肤觉又分为: 1. 触觉 触觉是微弱的机械刺激触及了皮肤浅层的触觉感受 器而引起的。通过触觉人可以辨别物体的大小、形状、 硬度、光滑度及表面机理等机械性质。 对皮肤施以适当的刺激,将引起皮肤表面下的组 织产生位移(小到0.001mm),激发触的感觉。 触觉感受器在体表的各处有所不同,舌尖、唇部 和指尖等处较为敏感,背部、腿和手背等处较差。
3.方向敏感度(双耳效应) (1)时差:∆t=声源到两耳的时间差。人耳可觉察到的声 信号入射的最小偏角为3°。 (2)人耳对不同频率、不同方向的声音的感受能力不同, 见图3-12。由于头部的掩蔽效应,造成声音频谱的改变。 4.掩蔽效应 掩蔽: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 掩蔽效应: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 高的效应。
同时输入两个相等强度的听觉信息,对其中一个 信息的辨别能力将降低50%;不同感觉器官的影响是 不同的,听觉信息对视觉信息的干扰比较大。
相互作用对交通信息设计的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11
5、对比
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两种完全不同但属同一类的刺 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被称为 对比。
例如,同样是灰色,在白色背景上看起来显 得颜色深一些,而在黑色背景上则显得颜色浅一 些;左手放入热水,右手放入冰水,然后双手同 时放入温水中,左手感觉凉,而右手感觉热。 6、余觉 刺激消失以后,感觉仍然可以存在较短短的时间, 这种现象叫余觉。

大一运动系统知识点总结

大一运动系统知识点总结

大一运动系统知识点总结一、简介运动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组成。

下文将对大一运动系统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二、骨骼系统1. 骨骼的构成:骨头、韧带、关节和软骨等。

2. 骨骼的功能:提供支持和保护器官,参与运动和姿势调节。

3. 骨骼结构: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4. 骨头连接方式:固定关节和可动关节。

5. 骨骼发育:骨骼发育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三、肌肉系统1. 肌肉的类型: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2. 骨骼肌的结构:肌纤维、肌束和肌肉。

3. 肌肉收缩:肌肉的原理和机制。

4. 肌肉组织的代谢:肌肉疲劳和恢复。

5. 肌肉的训练:肌肉的增长和发展。

四、关节系统1. 关节的类型:滑动关节、球窝关节和齿轮关节等。

2. 关节的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和滑膜等。

3. 关节的运动:屈曲、伸展、旋转等。

4. 关节的保护:关节的保护方法和常见运动损伤。

五、运动系统协调与训练1. 运动系统的协调: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的协同工作。

2. 运动系统的保护:运动前准备活动和运动后恢复活动的重要性。

3. 运动系统的训练:如何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以增强运动系统功能。

六、总结通过对大一运动系统知识点的总结,我们了解到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在运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了解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的原理和机制,为日常健康和运动训练提供指导。

以上是对大一运动系统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提高运动能力和保持身体健康。

解剖学 第三章 运动系统(肌)ppt课件

解剖学 第三章 运动系统(肌)ppt课件

解剖学—运动系统
5.腹部局部结构 (1)腹直肌鞘:为包裹腹直肌的纤维性鞘。它由腹前 外侧三层扁肌的腱膜构成。 (2)白线:由两侧腹直肌鞘的纤维,在正中线交织而 成,自剑突直达耻骨联合。 (3)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稍上方,是腹 前外侧壁下部肌和腱膜之间的斜形间隙,长约4~5cm 。
解剖学—运动系统
肱二头肌:位于臂前部浅层。有长、短两头长头起自关节盂
的上方,经肩关节囊内下降;短头起自喙突。二头向下合成肌腹, 止于桡骨上端的内侧面。作用:屈肘关节,屈肩关节和使前臂旋
后的作用。肱肌:是肘关节的主要屈肌。
(2)后群:为肱三头肌,三个头,作用于肘关节。可伸肘关节
肱三头肌:位于臂的后部,它起自关节盂的下方和肱骨的后面, 止于尺骨鹰嘴。作用:它是肘关节的主要伸肌。
骨盆下口两膈封 肌肉一块膜两层 盆膈在后夹提肛 尿膈在前夹深横
解剖学—运动系统
三、头肌
头肌分为面肌和咀嚼肌。 (一)面肌 又称表情肌,主要有枕额肌、 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等。 (二)咀嚼肌 配备于颞下颌关节周围,主 要有咬肌、颞肌等
解剖学—运动系统
四、四肢肌
(一)上肢肌 可分为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 1.肩肌:主要有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等。 三角肌:位于肩部,可使肩关节外展900。
解剖学—运动系统
躯干肌主要肌的作用
斜方肌,肩靠脊 背阔肌,能接力
胸大肌,可提躯 肋间肌,呼吸气 外侧壁,三扁肌
前锯肌,助臂举 腹前壁,腹直肌 外内斜,横最里
解剖学—运动系统腹股沟管四壁
前面盖着口袋盖儿 后面贴着裤腰片儿 上边顶着横斜梁儿 下边踩着沟韧带儿 注:口袋盖—口袋指腹外斜肌,口袋盖指腹外斜肌腱膜。裤腰 片—裤腰带指腹横肌,裤腰片指腹横肌深面的腹横筋膜。 横斜梁—指腹横肌、腹内斜肌弓状下缘和联合腱。 沟韧带— 指腹股沟韧带。 (2)两口:①内口,称腹股沟管深环,也称腹环。②外口,称 腹股沟管浅环,也称皮下环。 (3)通过结构:①男性,有精索。②女性,有子宫圆韧带。

第三章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讲解

第三章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讲解

第三章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讲解人类具有复杂、精细的感觉系统和协调的运动系统,这种感知与运动的能力是我们进行日常生活和社交交往所必需的。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人类的感知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特征和机制。

人类感知系统人类的感知系统包括五种基本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这些感官系统负责接收外界刺激,将它们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中接受后续处理。

视觉系统视觉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系统之一。

眼睛接收到光线,转换成神经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的视觉皮层进行处理和解释。

在视觉感受中,眼球通过调整焦距,使得物体被聚焦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则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然后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处理。

视觉系统是复杂的,涉及许多脑区的相互协作。

视觉信息从视网膜进入视丘,随后到达视觉皮层,在这里进行两种不同的处理:一种是基于短时间内所接收到的信息形成的,另一种则是基于长时间内所形成的信息整体上所呈现的特征。

视觉特征如形状、颜色、运动、空间和深度知觉等,均与这些处理相关。

听觉系统听觉系统由耳朵负责感受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并传输到大脑进行处理。

人耳主要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外耳捕捉到声音,并将其转换为中耳的振动。

中耳中的鼓膜通过上下摆动引起三个小骨头(锤骨、砧骨和剪刀骨)的振动,从而将声音信号传输到内耳。

其中,内耳由一系列液体和毛细胞组成,它们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听神经传输到大脑。

听觉信息在大脑中的处理十分复杂,涉及许多脑区。

人类听觉系统非常敏锐,能够接受极为低弱的声音信号,并能够将不同频率的声音区分开来。

触觉系统触觉系统由皮肤、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所组成。

人类皮肤包含数十亿个感受器,能够感受到各种物理和化学刺激,如压力、温度、痛觉和触觉等。

这些信号被传输到周围神经系统,然后到达大脑中相应的皮层处理。

触觉信息的处理是复杂的,涉及多个脑区的相互协同作用。

触觉特征如压力、震动、纹理和形状等与这种处理相关。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 运动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 运动系统

肩胛骨1、锁骨1
肱骨1、桡骨1、 尺骨1、腕骨8、 掌骨5、指骨14
锁骨 肩胛骨 肱骨
尺骨 桡骨
肩关节
2. 下肢骨
下肢骨由下肢带骨和下肢游离骨组成。下肢带骨与躯干 骨相连接。下肢骨一般较粗大,关节牢固。髋关节的髋臼 很深,周围的韧带和肌肉粗大,关节稳定性好。
骨髓穿刺
(三)骨的化学成分
骨主要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 维束和粘多糖蛋白等,作成骨的支架,赋予骨以弹性和韧性。 无机质主要是碱性磷酸钙,使骨坚硬挺实。脱钙骨(去掉无 机质)仍具原骨形状,但柔软有弹性;煅烧骨(去掉有机) 虽形状不变,但脆而易碎。
两种成分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幼儿有机质 和无机质各占一半,故弹性较大,柔软,易发生变形,在外 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断,称青枝状骨折。成年人骨的 有机质和无机质比例约为3:7,最为合适,因而骨具有很大 硬度和一定的弹性,较坚韧,其抗压力约为15kg/M2。老年 人的骨,无机质所占比例更大,脆性较大,易发生骨折。
由8块颅骨构成,它们围成颅腔,容纳脑。 • 面颅位于颅的前下部,由15块颅骨构成,围成眶、
骨性鼻腔和口腔,构成面部的支架。
1. 脑颅
• 颅顶各骨之间借缝紧密连接。可见额骨与顶骨之 间的冠状缝;两顶骨之间的矢状缝;顶骨与枕骨 之间的人字缝。
• 新生儿颅尚未骨化,留有结缔组织膜,称颅囱。 有前囱,位额骨与矢状缝前端之间,呈菱形,1- 2岁时闭合;后囱,位于人字缝与矢状缝相交处, 多呈三角形,出生2-3个月闭合。佝偻病患儿颅 囱闭合会延迟。
(2) 关节囊 为纤维结缔组织膜构成的囊,附着 手关节面周线及其附 近的骨面上,并与骨膜融合, 密闭关节腔,可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为纤维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 附着于关节面的周缘及附近的骨面上,并与骨膜相 延续。

第三章:流体运动学

第三章:流体运动学
或:
欧拉型连续方程式的积分形式,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内控制体内流体质量的增减,等于同一时间内进出控制面的流体质量净通量。
使用高斯定理,将其面积分变为体积分:
第一项的微分符号移入积分号内得
所以得:
积分域τ是任取的,必有:
上式即欧拉型连续方程的微分形式。
§3-4流体微团运动的分析
流体微团的运动比较复杂,具有平移,转动,变形运动。微团的运动速度也相应地由平移速度、变形速度和转动角速度所组成。
过水断面:流管的垂直截面,
流量:每秒钟通过过水断面的体积。
微小流管的流量积分:
平均流速:
用实验方法量出体积流量Q,除以σ得平均流速U。
五、条纹线
举例烟囱的流动来说明。
轨迹线、流线、条纹线这三条线中,流线最为重要。
§3-3连续性方程式
连续性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的表达式。
一、一元运动的连续性方程式
§3-2几个基本概念
一、定常运动与非定常运动
定常运动:任意固定空间点处所有物理量均不随时间而变化的流动,反之称为非定常运动。
对于定常运动,所有的物理量不随时间而变化,仅是空间坐标(x,y,z)的函数:
vx=vx(x,y,z)
vy=vy(x,y,z)
vz=vz(x,y,z)
p=p(x,y,z)
ρ=ρ(x,y,z)
3)质点的加速度
4)由质点一般运动规律
可求得拉格朗日变数a与b的表达式为
代回拉格朗日法表示的速度表达式,得欧拉法表示的速度表达式:
欧拉法表示的加速度:
应用欧拉法研究流体运动,又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在流场空间取一微元体(如六面体),分析流体通过该微元体时流体微团的运动规律,建立流体运动时各种微分方程式。因此这种方法叫微分法。另一种方法是在流场中取一有限的任意形状的固定控制体(其边界封闭曲面称为控制面),分析流体通过该控制体时的运动规律,建立流体运动时各种整体关系式(即积分方程式),这种方法叫控制体方法,或称积分方法。

《人体工程学》第三章 人体运动系统

《人体工程学》第三章 人体运动系统

骨与关节运动
骨与关节运动
骨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方面: ⑴ 骨与骨通过关节连接成骨骼,构成人体支架,支撑人体的软组织(如肌肉、内部器官),与肌肉共同维 持人体的外形; ⑵ 骨构成体腔的壁,如颅腔、胸腔、腹腔与盆腔等,以保护其内脏器官,并协助内脏器官活动; ⑶ 骨的肌肉收缩,牵动骨且绕关节运动,使人体形成各种活动姿势和操作动作,骨成了人体运动的杠杆。
作业台面倾斜度对静态施力影响也较 大。采用倾斜的作业台面能改善作业身体 姿势,颈部弯曲变少,从而能减轻工作疲 劳和不适。研究表明,坐姿时头的前倾角 度17°~29°,立姿时8°~22°是较舒 适的范围。在操控键或物件的放置定位时, 要把使用频率较高的安放在距身体较近的 位置,越大越离身体近,以减少静态施力, 如图所示。
② 静态施力的生理影响 在静态作业的情况下,人体会产生一些相应的生理
变化,与动态施力相比较,静态施力会造成能量消耗加 大、肌肉酸痛、心率加快和恢复期延长等生理现象。造 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供氧不足,糖的代谢无法释放 足够的能量以合成高能的磷酸化合物;其次是肌肉内累 积了大量的乳酸,需要更多的氧气进行氧化。据研究发 现,学生手提书包比背书包要多消耗一倍多的能量,这 主要是由于手臂、肩和躯干部分静态施力引起的,如图 所示。
人体所有的功能活动(如学习、工作、休闲)都离不开运动系统的参与,这个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三 种器官组成,其占据人体自身重量的60%。
3.1肌肉生理特征 3.1.1肌肉分类及其运动特征
人体的肌肉依据其形状构造、分布和功能 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骨骼肌,通过 肌腱与骨骼相连。骨骼肌的收缩性较强,其运 动受神经系统支配,人体运动主要与骨骼肌有 关,但用力不能持久。还有平滑肌、心肌另外 两种。人体工程学研究的主要是骨骼肌,人体 骨骼肌共有四百多块,约占成年男性体重的 40%、女性体重的35%,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 肌肉由肌纤维组成,其长度以肌肉大小不同而 不同。如图所示。

【讲义】第三章 人体运动学

【讲义】第三章 人体运动学

第三章 人体运动学人体运动学是从几何学的角度来观察人体的运动规律与特征,即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不考虑导致人体或器械位置和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人体运动模型可分为质点模型、刚体模型和多刚体模型三类质点模型:即把人体看成一个具有一定质量,而忽略其大小形态的几何点。

刚体模型:即把人体看作一个不可变形的直杆刚体结构多刚体模型:根据人体的自然环节的组合,把人体看作各环节不可变形的多刚体系统 一、人体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一)定标 1.参考系与坐标系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选作为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群坐标系:在参考系上标定的尺度,可分为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 2. 时间参考系:以时间为单位的一维数轴瞬时(t):某个特定的时刻,为时间参考系上的一个点时间间隔(∆t):两个瞬时之间的一段时间,为时间参考系上的一个区间 (二)点运动的描述——质点运动学 1.矢量法描述点的位置2.点的运动的直角坐标法Or M(1)点的运动方程(2)点的速度O rMM'r '∆r(3)点的加速度OMM(1)点的运动方程 ()()()t z z t y y t x x ===i,j,k 分别为沿三个坐标轴单位常矢量3.点做匀变速运动的基本运动方程4. 点的特殊运动形式(1)自由落体运动:如悬崖跳水运动 (2)竖直下抛 (3)竖直上抛(4)抛射体运动用一定的初速度使物体与水平方向成一角度斜向上方或下方抛出的运动叫做斜抛物体的运动,又称抛射体运动(2)点的速度(3)点的加速度(5)点的圆周运动(二)体运动的描述——刚体运动学1.刚体的定义: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运动过程中,刚体内任意两点距离始终保持不变)2.刚体的运动(平动、转动、复合运动)3.基本力学参量(1)角位移:力学计算中常用弧度(rad )作为角位移单位 1弧度角=长度与半径相等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57 ° 18') 1周(360°)对应的弧度为2π( 2π R/R= 2π ) (2)角速度和线速度线速度:质点绕一点转动或一物体绕某轴转动时,质点或物体上各点的速度(3)角加速度二、人体运动的描述1.人体的多刚体模型及人体棍图的绘制v 1v 2 θv1v 2∆v角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角速度的单位:弧度/秒角加速度 切向加速度向心加速度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2.人体关节中心的确定3.人体重心运动描述:参照人体平衡章节中人体重心定位部分4.人体运动的运动学特征空间特征:仅反映运动在空间上面的一些特点,与时间的具体数值没有直接关系时间特征:仅反映运动同时间的关系,并不涉及空间的概念时空特征:人体(包括人体的某一部分)在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快慢三、人体运动实验测量方法(一)直接测定技术1.角度计2.加速度计(二)图像测量技术1.光学基本原理2.摄影测量(录像)1882年,布里奇(MuyBridge)使用按顺序排列的24台照相机拍摄了马奔跑状态的连续照片,开创了用摄影法测量运动学数据的新方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运动系统
1.吴德昌等编译.《人体机能解剖学》.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
2.张朝佑主编. 《人体解剖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8月第二版
3.李月玲主编. 《人体解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
4.王根本等编. 《临床解剖学》. 1998年5月出版
5.高等医学院校统编. 《系统解剖学》. 1992年9月第三版
6.体育院系统编教材.《运动解剖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年6月出版
7.卢义锦主编.《人体解剖学》. 广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
8.丁淦主编.《解剖学名词辞典》. 台湾名山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
9.缪进昌. 跳跃运动对跖骨和趾骨形态的影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3,12(3):147-152
10.胡建中,吕红斌,等. 新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对兔成骨过程的电镜观察.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7,16(3)179-180
11.张绍岩,杨士增,邵伟东,等. 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 体育科学,1993,13(6)33-39
12.沙川华. 人类腕关节盘形态特征及其运动性损伤分析.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0(4):389-391
13.胡声宇,左汝铎,等. 兔膝关节半月板滑模被覆的实验性研究. 武汉体院学报,1988(4):67-71
14.梁翼,邵红.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修复及治疗研究进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1):56-59
15.马昕. 运动员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1):62-64
16.高强. 肌纤维类型与训练.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8,7(2):115-119
17.宫本庄. 通过下肢肌电观察对部分短跑专门力量练习的分析. 体育科学,1993,13(5):40-43
18.白玉龙,范振华. 躯干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和耐力的初步研究.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4):335-336
19.夏兵. 水中等动力量训练对蛙泳划臂若干因素影响的研究. 体育科学,1991,11(6):29-33
20.王清,李汀,等. 肌肉力量测量方法. 体育科学,1993,13(1):18-26
21.苏静,夏建松,等. 静力牵张对消除肌肉疲劳效果的分析. 体育科学,1998,18(1):66
22.张林,季成叶. 运动项目特点与体型. 体育科学,1994,14(2):53-57
23.胡耿丹,将吉平,杜吴平,等. “马泰背越式”跳高模式的分析. 体育科学,1995,15(5):42-45
24.卢义锦,姚士硕. 《人体解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5.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26.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协作组.《人体解剖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1995年
27.树令主编. 《系统解剖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8.顾德明,缪进昌,张蕴琨主编. 《运动解剖学图谱(修订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9.李浩,陈仁杰编著. 《人体运动能力检测与评定》.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