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世界经济及其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全球经济形势及未来趋势预测

全球经济形势及未来趋势预测

全球经济形势及未来趋势预测1. 引言1.1 概述全球经济作为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

世界各国之间紧密相连的经济联系使得全球经济形势备受瞩目。

本文旨在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并预测未来的趋势。

通过对过去几年全球经济发展概况、当前主要经济体面临的挑战以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走向。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题部分进行阐述:引言、全球经济形势分析、全球经济趋势预测、影响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文章所涉及内容并明确文章结构。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过去几年全球经济发展概况、当前主要经济体面临的挑战以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以揭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形势中存在的问题和机遇。

随后,我们将探讨科技与数字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贸易和全球化走向的变化预测以及美元和其他重要货币的未来走势展望,通过这些趋势分析为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进而,我们将深入剖析政治因素、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并评估它们在未来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概括前文内容并探讨全球合作与共享共赢的必要性以及应对当前挑战所需的策略。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全球经济形势及未来趋势进行综合研究,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清晰的了解。

通过分析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我们将试图预测未来几年甚至是更长时期内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致方向。

此外,我们还将强调全球合作与共享共赢理念在解决当前经济问题上的重要性,并提出应对挑战所需采取的相应策略。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洞察世界经济形势的视角,并对未来做出科学而准确的预测。

2. 全球经济形势分析:2.1 过去几年全球经济发展概况: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经济一直处于波动和不确定性中。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推动经济增长。

当代世界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摘要:二战以后,二战以后,世界经济领域被美苏两大经济体系分割,世界经济领域被美苏两大经济体系分割,世界经济领域被美苏两大经济体系分割,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出现了一超多强呈多极化格局,及至冷战结束,世界经济格局再次进行了调整。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明显的特点与趋势便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深。

与此同时,一系列新的问题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在了公众眼里。

本文拟从全球化入手,讲述当代世界经济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字:全球化,发展,调整与改革全球化,发展,调整与改革Thomas L. Friedman 曾经写过一本书叫《世界是平的》,这部被誉为21世纪简史的书陈述的只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占据着各大图书排行榜第一名,这便说明了这个事实是如何的备受关注。

这便说明了这个事实是如何的备受关注。

而作者在书中而作者在书中所陈述的大量事实,假使都是真实的,那么值得肯定的是他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信息化的时代。

个信息化的时代。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当代世界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浓缩起来不过是全球化这三个字,种种的发展追究到底不过是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带来的结果。

经济全球化,诚如18世纪的工业革命,是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步的必然结果,但也具备其自身的时代背景。

但也具备其自身的时代背景。

但也具备其自身的时代背景。

究竟是什么在推平我们的世界,究竟是什么在推平我们的世界,究竟是什么在推平我们的世界,是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使我们经济越来越紧密相连?也许很多人会说是科技革命。

是科技革命。

但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但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但这是个简单的问题,却有着更为复杂的答案。

却有着更为复杂的答案。

却有着更为复杂的答案。

全球化在各个领域全球化在各个领域都有所表现。

都有所表现。

在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全球化促进了商品和资金的快速流动,全球化促进了商品和资金的快速流动,全球化促进了商品和资金的快速流动,反过来又推动反过来又推动了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促使各国展开了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正如邓小平所言,——正如邓小平所言,发展才是硬道理。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

(一)、当代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指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结成的一种既有联系又有矛盾的统一的经济体系。

其特点有:1、世界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进一步发展;2、改革和调整成为世界性浪潮;3、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愈加显著。

除此之外,世界经济将来趋向于: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

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1)生产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

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章

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章

• 二、规模经济
• 在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的条件下,生产规模的差异 是形成各国商品价格差异的主要原因,从而形成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第三节 现代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基本格局
• 一、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 • 其主要表现为: • 1.产业内分工逐步替代产业间分工成为国际 分工的主导。 • 2.多层次产业内部分工日趋明显 • 3.多种形式的部门内分工迅速发展 • 4.企业内部分分工和国际分工密切结合 • 5.国际分工结构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 • 6.各国生产的不完全专业化日趋明显
• 自然资源禀赋论的局限性 自然资源禀赋论的局限性: 仅适用于解释那种建立在自然资源条 件或地质、地理条件产品生产条件下的国 际分工。
二、现代分工理论
现代分工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出现的, 主要从生产要素丰裕度的转移、规模经济、 技术扩散和需求变动等方面来解释现代国 际分工的原因。
(一)国际分工不完全专业化理论
• 由假设条件可得: 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单位时间 内生产产品的优劣,各国应专业化生产本国具有 绝对优势(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 • 绝对技术差异论将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引进来,解 释国际贸易的原因。
劳动需要量和国内交换(比价) 布(C) 英国 葡萄牙 1小时/码 2小时/码 酒(W) 4小时/桶 3小时/桶 国内比价 1W:4C 1W:1.5C
李嘉图模式劳动需要量和国内交换( 李嘉图模式劳动需要量和国内交换(比价) 布(C) 英国 葡萄牙 酒(W) 国内比价 1W:1.2C 1W 0.99C 1W:0.99C
100小时/码 120小时/ 桶 90 90小时/码 80小时/桶 / 80 /
葡萄牙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国内交换比例的比较:1W:1.2C 国内交换比例的比较:1W:1.2C < 1W:0.99C 相对成本的比较:10:9 相对成本的比较:10:9 < 3:2 英国在布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 有比较优势

世界经济格局-推荐精选PPT

世界经济格局-推荐精选PPT
第二章 世界经济及其格局的 发展
第一节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 时期内世界 各国或国家集团的经济力量及其相互关系 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决定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基本因素, 是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
从“极格局”的角度看,当今世界 经济的突出特点是多极化;
从“域格局”的角度看,当今世界 经济则明显表现为两极分化。
国际复兴开发 (IBRD)
又称世界 ,是对成员国提供长期开发资金的国际性金融机构,是国际货币 组 织的姐妹机构。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决议,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 1946年6月25日开始营业,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 总部设在 首都华盛顿。
国际复兴开发 的宗旨是:通过向生产性项目和 企业提供贷款,解决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 的部分资金需求;通过鼓励国际 以开发会员国生 产资源的方式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
70年代后期, 的人口约为 的 一半,经济实力 虽不到 的一半, 但部分重要经济 指标的人均水平 赶上甚至超过 。
三、国际经济组织及其功能
国际货币 组织(IMF) 根据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所签订的
《国际货币 协定》建立的全球政府间国际 金融机构。1945年12月27日成立,1947 年3月1日开始业务活动,同年11月15日成 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总部设在 首都华 盛顿。 国际货币 组织的宗旨是:通过设立常设机 构,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便利国际贸易的 扩大与平衡发展;稳定国际汇兑,避免各 国间的货币贬值竞争;消除妨碍世界贸易 的 管制;通过贷款,为成员国的国际债务 清算提供便利。
布雷顿森林体系使 的 储备大量流失,20世纪60年代发 生了两次美元危机,70年代初美元又两度贬值。1971年 关闭 窗口,各西方国家对美元的关闭遂由固定汇率制转 为浮动汇率制,联邦德国马克、 日元与美元一起成为国 际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标志 世界经济霸权地 位的丧失。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教学设计课程背景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空间上的经济活动和地理空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经济地理学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城市经济、产业地理、经济全球化等。

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经济地理学对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门课程旨在通过对经济地理学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机理,增进对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运行的认识。

教学目标1.系统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其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知晓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主要经济体的特点和优劣势;3.掌握产业地理、城市经济等相关知识,了解其解释世界经济运行的重要角色;4.能够运用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工具解析和评估与经济地理学相关的现象及政策。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阐明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描述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过程及其演变特点,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地理优势和劣势。

第三章城市经济介绍城市经济的发展过程和城市功能的演变,分析城市对于全球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第四章产业地理深入讲解产业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各国的产业分布情况,分析各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其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经济全球化探讨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意义,介绍全球化的影响因素和全球资本市场的现状,分析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

教学评价与考核平时成绩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教学总成绩的50%,包括课堂参与、听课笔记、小组讨论等。

期末论文学生需要撰写一篇经济地理学相关的论文,全篇不少于2000字,占教学总成绩的30%。

期末考试学生需要参加一次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占教学总成绩的20%。

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门课程中,老师将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配合PPT、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

同时,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宽思路,加深理解。

参考教材1.《经济地理学》(第二版),赵晋涛、杨运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经济地理学》(第七版),影印版,田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经济地理学》(第二版),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Geography,JR.Dicken,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机遇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机遇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机遇第一章概述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经济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国家之间的竞争,而是全球性的竞争。

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也日趋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本文将简述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机遇。

第二章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目前,全球经济面临多种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贸易保护主义和气候变化。

2020年新冠状病毒的爆发导致全球经济的形势更加严峻,各个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然而,随着疫情的控制和全球经济的逐渐恢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仍然向好。

首先,数字化时代将越来越深入。

随着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数字化时代将引发全球经济格局的进一步变化。

此外,新一代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其次,全球贸易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而言,出口是一个主要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升级的制裁和贸易摩擦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第三,全球化发展的方向将越来越多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然而,由于贸易摩擦和疫情等问题的存在,全球化的方向将更加多元化,以更好地适应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

第三章中国的机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必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首先,数字化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可以利用其巨大的市场和先进的技术能力,推动更多的数字经济创新和应用,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中国将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的一个重要节点。

随着全球经济的协调和一体化,中国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可以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的一大中转站。

第三,中国可以采取更多的创新和改革措施,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带来了卓越的成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采取更多的创新和改革措施,以推动经济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及部分答案(一)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及部分答案(一)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及部分答案(一)导论一、名词解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体国家国家利益生存利益综合国力二、填空:1、国家利益是国家从事对外交往活动的()和归宿。

2、国家利益是判定一国外交政策好坏、外交工作得失的()。

3、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关系和世界经济政治演变、发展和变化的()。

4、综合国力是衡量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地位高低的(),是国家推行外效政策、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也是国家制定外交政策、国家战略的()。

5、现代国际谈判和合作过程,就是()相互让步和交换的过程。

6、综合国力的物质力包括:()、经济力、()、军事力和文教力。

7、综合国力的精神力包括:()、国家、民族的内聚力、()和社会制度。

三、问答题:试述国家利益正当性和合理性的标准与尺度。

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体: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事务,具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能力的经济政治实体。

2、国家:是最基本、最活跃、最普遍的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其活动遍及国际社会的一切领域和一切过程,并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3、国家利益: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4、生存利益:即国家的安全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包括国家领土完整不受破坏,主权独立不受损害,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得以保存,人民生存不受威胁等等。

5、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它是衡量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全方面发展的主要指标,对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

综合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力量构成。

(二)填空1、出发点2、重要尺度3、动因4、尺度主要手段重要依据5、国家利益6、资源力科技力7、政府效能目标合理性(三)问答题略。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名词解释:世界经济布雷顿森林协定关贸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制马歇尔计划军事安全网经济安全网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区域集团化新经济跨国公司可持续发展二、填空:1、世界经济是一个由各个国家、各区域性经济集团、各企业单位、各商业与金融机构等()、相互制约而形成的()。

世界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

第二节 人口
• 经济发展的历史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 然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自然环境决定 了人类生存的空间,人类适应能力和改 造能力的提高也反作用于自然环境。人 类社会技术、制度和组织的进步提高其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所以不同 时期具有不同的禀赋结构,进而这又会 进一步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路径。
二、解释性的经济史
• 解释性的经济史侧重于在理解经济史料的基础上 对经济发展的演变历史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果说, 描述性的经济史力求“知”经济历史的“其然”, 那么解释性的经济史则力求“知”经济历史只 “所以然”。 • 解释性经济史还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以经济学 理论为框架的解释性经济史。如,亚当斯密《国 富论》的第三篇,马克思的资本论,凯恩斯的 《通论,》希克斯的《经济史理论》(1969 年)。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 罗伯特福格尔、道格拉斯诺斯(1993年诺贝尔 经济学奖主)等。在法国主要有:吕西安费弗尔、 马克布洛赫、布罗代尔等。
第二节 经济史研究的类型
世界经济史研究可以分为两个类 型,一种是描述性的经济史,另一 种世解释性的经济史。美国经济史 学家A.K.凯恩克罗斯划分了这两种 类型:描述性的经济史,注重史实 搜集,把历史事件作一个连贯的纪 录,不对史实和制度作深入的理论 分析;解释性的经济史,需要用一 般理论来解释史实。
三、批判的科学(反思) 与经济史研究
• 批判的科学,即就是历史的辩证法。它 可以追溯到黑格尔,但发展还是由马克 思完成的。
• 经济史的辩证分析,不仅需要事实作依 据,需要对实施的正确理解,而且需要 一种价值标准。
第四节 研究经济史的意义
• 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认为“历史的魅力首 先触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继而激励人们有所 作为,它的作用始终是至高无上的。”“史学 的主题就是人类本身及其行为,历史研究的最 终目的显然在于增进人类的利益。事实上,一 种根深蒂固的秉性使人们几乎本能地要求历史 指导我们的行动”,然而“即使历史学不具备 任何促使行动的功能,它也有充分的理由跻身 于值得我们为之努力的科学之列。”即历史研 究的目的在于增进人类的利益,但是历史作为 一门科学,它本身也值得人们努力研究下去。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三、掌握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1、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的演变记述阶段:国外的经济活动现象世界各国的产业发展条件及分布分类阶段: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空间演变规律说明阶段:世界经济联系的空间动力机制(2)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现实界定世界范围内不同层次的经济地域及其系统;世界经济地理就是侧重研究各类经济地域的发展条件、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空间演变规律以及区域经济联系空间规律的科学;3经济地域及其系统经济地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与具体的时空条件紧密结合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的地理空间,是区域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地域单元;内容:三大板块:条件要素研究、结构功能研究、构造类型研究;2、世界经济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一,分析和研究世界不同层次的经济地域的经济发展条件和要素;第二,分析和研究世界及各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及其与条件要素的组合关系;第三,分析和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地域、类型特征以及经济地域系统;第四,重点国家和地区的重大区域问题研究和分析;四、掌握世界经济地理的学科特点和性质1、学科特点全球性、区域性、综合性、预测性2、学科地位地理科学体系中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结合十分密切的基础应用学科;3、学科性质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属于自然科学;有的学者认为:是一门“边缘学科”;我们认为:属于社会经济学科;第二章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演变一、经济全球化1.定义:是指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活动和合理配置,逐渐以至最终完全消除国家间的各种壁垒,使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日益发展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的过程;2.经济全球化的支撑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国际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国际投资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国际金融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智囊库——人才流动国际化三、掌握经济全球化含义、动因和主要表现形式1、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力发展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融合过程,是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按市场经济原则流动和配置的过程;2、动因:科技进步带动的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动力;运输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工具;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是有力的推动者;冷战结束与实行市场经济制度扫除了障碍;3、主要表现形式: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金融活动全球化、人力资源全球化4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四、掌握世界经济地域的基本格局基本格局: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南北二元对立构成了世界经济地域总体格局;2、美国、欧盟、东亚构成了世界三大经济中心;3、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迅速崛起;五、掌握国家的基本组成要素和不同类型的国家划分1、国家的基本组成要素:人口居民、领土土地、政府组织2、不同类型的国家划分按民族构成划分国家划分法的国家类型:民族国家、非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共民族国家和单一民族国家;非民族国家:双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①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②石油输出国③经济综合发展国家④农矿原料出口国⑤最不发达国家六、掌握综合国力概念、构成1、概念: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即国家的总体力量;2、构成: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其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经济力、科技力;3、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八、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主要分布区域1、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主要分布区域(一)全球尺度的人口分布1.中低纬度指向2.近海岸指向3.平原指向4.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二)大洲尺度的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旧大陆”2.世界人口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其中以亚洲的人口密度最大;三地区尺度的人口分布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几大人口密集分布区:1.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2.欧洲地区3. 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4.其他人口密集区四国家尺度的人口分布世界上人口数最多的10个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俄罗斯、尼日利亚、日本九、掌握民族定义、特征1、民族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2、民族的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第四章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地理掌握跨国公司的定义1、定义: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由母公司进行有效控制和统筹决策,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1983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对跨国公司定义的解释: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领域如何;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战略;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一、掌握跨国公司的类型划分一三分法1.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的跨国公司资源开发型跨国公司以获得母国所短缺的各种资源和原材料为目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涉及种植业、采矿业、石油业和铁路等领域;如着名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英荷壳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2.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的跨国公司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主要从事机器设备制造和零配件中间产品的加工业务,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为主要目的;这类公司主要生产和经营诸如金属制品、钢材、机械及运输设备等产品;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是当代一种重要的公司形式,为大多数东道国所欢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是制造业跨国公司的典型代表;3.跨越国境提供各类服务的公司服务提供型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向国际市场提供技术、管理、信息、咨询、法律服务以及营销技能等无形产品的公司;这类公司包括跨国银行、保险公司、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例如花旗银行、永道国际会计公司Coopers & Lybrand二两分法根据企业销售额最大的业务所归入的产业分类,可以把跨国公司分为两大类:工业跨国公司和服务业跨国公司二、掌握国际直接投资含义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FDI,指一国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企业并相应获得对该企业的管理控制权的一种跨国投资活动;三、掌握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一跨国投资的宏观区位选择1.自然资源寻求型2.市场寻求型3.效率寻求型4.战略资产寻求型5.贸易及分配型6.辅助服务型二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1.集中于东道国经济中心区2..集中于边界地区3.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第五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地理三、掌握比较利益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比较成本的差异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一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占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占比较成本劣势的商品,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可以使双方受益;比较成本: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绝对成本的比率;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政策主张;取消政府干预,实行自由贸易2、雷蒙德·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要经历三个时期:产品创新时期、产品成熟时期、产品标准化时期;产品创新时期:技术密集型产品,创新国出口、模仿国进口产品成熟时期:资本密集型产品,模仿国出口,创新国和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标准化时期: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出口,创新国和模仿国进口四、掌握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国际贸易的新特点:(一)全球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二)跨国公司的地位更加突出(三)区域内贸易迅猛增加(四)国际贸易规范日趋完善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一)世界贸易从三“极点”向三“极区”格局发展(二)东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三)“南南贸易”成为全球贸易的新亮点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一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崛起二中国作为周边经济体市场的壮大第六章世界农业生产与贸易格局五、掌握世界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共同规律一市场成为推动农业结构变迁的基本力量二比较优势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三现代畜牧业和园艺业的地位日渐上升四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农工商呈一体化趋势五遵循“绿色农业”和“环境友好”原则六、掌握第一产业主要生产部门的生产分布状况1.粮食作物生产分布的特点:第一,世界粮食生产发展较快,但不稳定;第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不平衡;1各大洲间产量不平衡;2国家间产量不平衡;3按人均产量计算地区差异悬殊,粮食出口集中在少数国家;4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粮食生产水平的差异悬殊;第三,以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作物生产为主;2、小麦的生产与分布状况五大地带1小麦是世界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和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2小麦的生产分布:主要分布在25°N~55°N和25°S~40°S的温带地区;集中在五个大地带:北半球有四个带二个东西带、二个南北带;南半球一个不连续带;东西带:第一个地带西起西欧平原,经中欧平原、东欧平原南部至西伯利亚平原南部;第二个地带西起地中海沿岸,向东经土耳其、伊朗到印度河——恒河平原;南北带:第三个地带北起中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到长江中下游平原;第四个地带北美洲中部的大平原,自加拿大中南部至美国中部;(3)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7个国家;4世界主要商品小麦产区:全球小麦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法国4个国家;3、世界玉米主要生产三大地带玉米是一种喜温的作物,分布较为普遍,多数集中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地区;玉米原产于墨西哥,享有“饲料之王”的美誉;1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粮食作物的近1/5和1/42玉米的生产分布:主要集中在北美洲、亚洲、欧洲;世界玉米主要生产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的玉米带;二是中国的平原和盆地;三是欧洲南部平原;3玉米主要生产国:美国、中国、巴西等;4主要玉米输出国:美国、法国、阿根廷等;4、咖啡和茶叶的生产分布状况咖啡的主要产区集中在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其中,拉丁美洲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主要咖啡生产国:巴西产量最多世界“咖啡王国”、哥伦比亚优质软咖啡全球驰名,越南等国家;非洲的科特迪瓦等国较为重要;茶叶世界出产茶叶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主要生产国: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土耳其等国;世界的茶叶的产量中,品种最多的是红茶;我国是出产绿茶最多的国家;第七章世界能源生产及消费格局掌握煤炭资源分布、生产的基本格局两大煤炭蕴藏带(一)煤炭资源的分布格局1.世界煤炭资源地区分布广泛,储量丰富;2.煤炭资源的区域分布且具有不平衡性集中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有世界煤炭资源量的70%以上;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的中纬度地带;世界着名的两大蕴藏带:一是亚欧大陆煤田带;二是北美洲的中部煤田带;3.煤炭资源的国家分布格局: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德国、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10国,约占世界储量的90%;(二)煤炭工业的生产布局1.煤炭工业是较古老的工业部门,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大发展时期1860~1913年稳定时期1914~1950年萧条时期1951~1974年缓慢增长时期1974~1990年2、世界煤炭生产分布特点:战后世界煤炭煤炭生产地域不断扩大;煤炭生产分布与储量分布基本一致,生产分布不均衡;生产规模的大型化、集中化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以采煤业为中心进行工业成组布局,形成大型综合性工业基地;3、世界煤炭生产分布格局:生产区域分布格局:集中在亚太%、北美地区%生产国家分布格局: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南非、俄罗斯、波兰、印尼、德国、乌克兰;一、掌握石油资源分布、生产的基本格局一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格局1.世界石油资源分布集中性特征明显北半球多于南半球96%:4%,特别是北纬24~42°之间占世界石油资源的56%;世界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两大弧形地带:东半球的北非中东波斯湾-里海-俄罗斯中北部;西半球的委内瑞拉—墨西哥湾西部-美国中部-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北部; 2、世界石油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石油资源的区域分布格局:中东地区约2/3、中南美、非洲;石油资源的国家分布格局: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委内瑞拉、俄罗斯、利比亚、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3.世界石油开发重点由大陆转向海洋;世界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30°N至10°S之间的区域;现有40多个国家在海洋生产油或气,其探明储量已占全球总储量的42%;(二)世界石油工业生产格局1.石油生产的区域格局:中东1/3、北美、前苏联、亚太、非洲、中南美和欧洲;2.石油生产的国家格局:沙特阿拉伯、美国、俄罗斯、伊朗、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家;3.基本结论:世界石油生产地域分布与储量地域分布基本一致;世界石油生产高度集中,地域分布不均衡;二、掌握世界主要石油运输线路一世界石油的消费格局1.消费区域格局:北美、亚太和欧洲是主要消费区2.主要消费国家: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德国、韩国、加拿大等3.基本结论:世界石油的生产和消费格局严重错位;世界石油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新兴的发展中大国消费增长迅速;二世界主要石油运输线路1、2、3、第八章汽车工业及其全球生产网路一、掌握世界汽车生产的区域格局一生产布局显着不均衡全球汽车生产的区域格局:集中在东亚、西欧、北美地区三大板块,并呈现“三大板块平分秋色”的格局;世界汽车生产的国家格局:中国、日本、美国、德国、韩国、法国等是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家;全球汽车厂商生产局:通用系、福特系、克莱斯勒系、丰田系、大众系、雷诺系6大汽车集团;本田、宝马、标致-雪铁龙;全球汽车生产“6+3”模式占世界总销量的92%;(二)世界汽车生产格局正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工业80年代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产量差不多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新兴的亚洲汽车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印度等国;拉丁美洲地区的汽车生产主要集中于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三个国家,其中巴西产量最高,2004年为221万辆,居世界第9位;四、掌握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1.产品发展趋势:环保节能观念促使世界汽车小型化、节能化;汽车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引人注目;2.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是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日本丰田公司的“同时同步开发系统”;3.大力开发和采用通用底盘4.汽车零部件向标准化、模块化、共享化方向发展5.广泛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产品竞争力:动力性和燃油效率性技术;行驶安全技术;乘坐舒适性技术;环保节能型技术;6.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方向发展第九章世界大工业地带一、掌握西欧工业地带1、位置范围位于欧洲西部;主要包括英国、法国的东部和北部、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和意大利的北部,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各的南部国;2、发展条件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熟练的高科技人才;丰富的铁、煤等资源;交通运输方便;经济基础雄厚3、主要产业部门世界工业化最早地区,现代化工业最发达地区之一,目前居世界第二位;以重工业、化学工业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区,其中以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核能、航空、汽车、化工等部门最为重要;钢铁、机床、汽车、船舶、电力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工业地域结构特征与趋势,从内陆指向型布局逐渐向沿海地区发展,战后法、意、荷等国利用进口资源在沿海发展工业;英国北海油田的开发,直接带动东北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二、掌握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1、位置范围分布在表日本,从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开始,经千叶、东京、横滨、骏河湾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直达九州北部,长达1000公里,包括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和北九州五大工业地带及其连结地带,共16个县;2、主要部门结构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地带;全地带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5,约占全国人口、工厂数的6%,工业产值和国民收入的75%和65%;汽车、钢铁、炼油、造船工业发达;近年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迅速;属依靠进口原、燃料的加工贸易型,多布局在海运发达的港口,是世界着名的临海工业地带;第十章世界金融业与全球金融网络一、掌握金融业的概念和特征金融业定义:金融业则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企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金融业特点: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高负债经营性;二、掌握世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1.经营模式的全能化2.服务方式的电子网络化3.金融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化4.后台管理功能的地理分散化三、掌握跨国银行的概念、界定指标、发展特点1、定义:跨国银行transnational bank,也称为多国银行;一般是指在一些不同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投资及其他业务的国际银行,由设在母国的总行和设在东道国的诸多分支机构组成;2、界定指标:①资本实力:跨国银行的核心资本必须在10亿美元以上;②境外业务情况:要求其境外业务在全部业务中应占较大比重,且必须在伦敦、东京、纽约三大国际金融中心设有分支行,开展国际融资业务,并派出一定比例的境外工作人员;3、发展特点:拥有庞大的国际网络;经营广泛的国际业务;采取全球经营战略;实行集中统一的控制四、掌握金融中心概念、分类、离岸金融中心概念1、金融中心的定义:金融中心是指这样一些城市和地区,它们凭借优越的经济、政治、时区和地理条件,以及先进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能够为众多金融机构提供品种繁多的金融交易和中介服务,并成为全球性、国家性或区域性资金集散地和金融清算地;2、分类:根据金融中心业务涉及的地理范围,金融中心可以分为四类: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全球性金融中心和境外金融中心;除了第一类以外,其余三类都属于国际金融中心的范畴;3、离岸金融中心概念:任何国家、地区及城市,凡主要以外币为交易标的,以非本国和地区居民为交易对象,其本地银行与非本地银行所形成的银行体系,都可称为离岸金融中心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它不受市场所在国和货币发行国一般金融法规和法律的限制;五、掌握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1.多元化的经济基础所在国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是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依托条件;首先,金融中心都是在工业生产达到相当规模基础上产生的;其次,商业活动的频繁开展,达到相当规模;如伦敦,香港;2、优越的时区条件世界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多位于主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因商业贸易衍生出来的旺盛金融需求,如伦敦、纽约;随着金融全球化发展,跨境、跨时区的交易量大幅度增加,客观上要求金融中心必需处于十一的时区内,以便成为全球联系交易的一环;如东京、新加坡;3、金融机构的大量聚集金融机构的集聚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能使机构间的合作与人员交流成本降低;4、政策六、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各种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第一,地方性金融中心:中心仅为自己所在的城市、州或省提供服务;第二,地方区域性金融中心:中心为超过自身地理范围的国内其他区域提供金融服务,但还不是全国性金融中心;第三,全国性金融中心:为本国境内客户提供服务第四,区域性金融中心:为本国或相邻国家客户提供服务第五,全球性金融中心:中心与世界其他国际金融中心联系,为全球各地区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第十一章世界交通运输网络一、掌握集装箱运输含义、特点1、含义:集装箱运输是指以集装箱这种大型容器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内运用大型装卸机械和大型载运车辆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和完成运输任务,从而更好地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的一种新型、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运输方式;2、特点:①高效益②高效率③高投资④高协作⑤多式联运二、掌握国际多式联运含义、组织形式1.含义:是指按照国际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货地点;2.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A海陆联运B海空联运C陆桥运输三、掌握大陆桥运输含义、世界主要的大陆桥运输线1、含义:是指使用横贯大陆的铁路、公路运输系统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的运输方式,即海——陆——海的连续运输;2、世界主要的大陆桥运输线:北美大陆桥运输路线;欧亚大陆桥运输路线;新欧亚大陆桥运输线;第十二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特征1、概念:是指地理位置相邻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2、特征:主体是主权国家;目的是共同繁荣;发展有明确顺序;相似性和排他性;二、掌握关税同盟理论1、关税同盟理论theory of customs union主要从关税同盟组建之后将产生的经济利益这个角度论述一体化对全球福利的影响;2、关税同盟的效应“贸易创造”指在关税同盟内部取消关税壁垒后,同盟建立前由国内生产转变为同盟建立后从成员国进口,这意味着新的贸易被创造出来了;“贸易转移”又称贸易转向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来自成员国的进口取代了原先来自同盟外的成本较低的进口,成员国的贸易发生了转向;三、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原因机制(一)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直接原因二战后,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立,往往是由于成员国的经济和政治受到其他国家或集团的威胁而导致的;这种情形下,发展中国家很难发挥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不得不寻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保护;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和发展的技术与经济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加速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经济生活的国际化趋势;生产力的发展为打破国家边界对资源配置的地理限制提供了条件,逐步在地理上相互邻近、在经济上密切联系的一些国家间,实现对资源的跨国配置以及对宏观经济和市场运行规则的国际联合调控;。

世界经济地理学:第二章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经济地理格局I

世界经济地理学:第二章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经济地理格局I
•WTO已经被称之为“经济联合国”,其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 已占世界贸易额的90%以上,代表了当代世界贸易的发展趋 势。
•WTO有一套贸易规则、监督机制和仲裁机构,为贸易自由 化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因而大大推动了贸易全球化和 自由化的进程。
根据WTO近期统计,2008年中国外贸排名世界第三、出口第二、进口第三、顺差第一。
贸易方面的风险 民族工业有可能受 到冲击 金融风险 人才流失风险 规则风险
(五)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机遇:
1、有利于利用外资,弥补建设资金不足; 2、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优化产业结构; 3、有利于借鉴先进管理经验改善经营方式; 4、有利于利用国外生产能源,缓解资源压力;
挑战:
1、增加了对国际社会的依赖性,独立性降低; 2、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加,金融风险增大; 3、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发展的压力大大增加; 4、在环境和报酬的诱惑下,优秀人才易于流失; 5、经济发展透明度加大,经济安全受到考验。
它是随着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投资全球化而发展起来的。
金融活动全球化表现:
国际直接投资超过国际贸易 金融自由化 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 金融创新活动的不断涌现 欧元的启动
国际金融市场
国国



具国
际际



市际
信黄



场衍
贷金




市市




场场





欧元的流通
•金融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币种的国际化。 比如:美元、日元、欧元,将来兴许还有亚元、 人民币。
生产全球化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的变迁和影响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的变迁和影响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的变迁和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愈加深入和加速,各国之间经济联系也愈加紧密。

经济形势的变迁也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但同时也会给不同的行业、国家带来不同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的变迁和影响。

一、全球经济下行趋势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处于增长放缓的态势。

其中,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更是持续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以及人口、技术和监管要素的粘滞引起的结果。

此外,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逐渐放缓。

由于中国等转型型经济体的发展速度放缓,世界经济的整体增长已变得缓慢,这也导致了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

二、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1. 对世界贸易的冲击随着全球经济下行,世界贸易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

霍尔布鲁克国际研究所的统计数据表明,2019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仅为1.2%,这是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许多国家都面临压力,必须采取措施来应对全球经济下行对他们自身的经济影响。

自2018年美国与中国关税战爆发以来,全球经济极其不稳定。

2. 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全球经济下行以及展开的贸易争端无疑也影响了全球金融市场。

因为全球投资者将评估世界经济动态,以决定是否增加或取消投资,并根据他们的判断调整投资组合。

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超级大国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市场波动,撤销了全球金融概念和影响了在美国的一些商业机构。

自那时以来,各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一直在努力修复金融体系并缓和宏观经济和市场风险。

3. 对产业结构的冲击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下,各国间的竞争加剧,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如行业调整,可以使相关企业大量消失以及产业链逐渐瓦解,难以撑起地方经济。

特定国家和市场将重新调整经济结构以应对这些变化。

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会造成一定的短期局势变化,但它将给长远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因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将激发新兴产业和业态。

总结总体而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迁和影响是多维度的,对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所影响。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选择题及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选择题及答案

《各章试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一、单项选择题1、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 B )A. 战争与动荡B. 和平与发展C. 对话与合作D. 互利与共赢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主题是。

(A)A. 战争与革命B. 竞争与合作C. 和平与发展D. 对话与交流3、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什么?(C)A. 实行有效裁军和军控B. 发挥联合国的维和作用C.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 加强国际干预4、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条件是。

(D)A. 生活条件的改善B. 经济总量的提高C. 资源有效地利用D. 信息技术的推动5、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B)A. 发达国家的发展B.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C. 东方国家的发展D. 西方国家的发展6、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冷战思维的实质是什么?(B)A. 恢复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B. 曲解对方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争夺世界政治控制权C. 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D. 加强军事同盟,强化国际干预7、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什么?(B)A. 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B. 推动南北对话C. 加强南南合作D. 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8、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什么?(D)A. 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B. 世界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C. 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的原则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2002年8月,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会议的宗旨是什么?(C)A. 为了人类的未来B. 贯彻《21世纪议程》C. 拯救地球,重在行动D. 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保护10、中国的GDP居世界第( A )位。

A. 第三位B. 第四位C. 第七位D. 第九位11、中国是世界第( A )大新兴市场。

A. 第一大B. 第二大C. 第三大D. 第四大12、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有( B )个。

A. 49个B. 53个C. 36个D. 21个13、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是谁首先提出来的?(B)A. 毛泽东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胡锦涛14、什么是当今各国的战略中心?( B )A. 和平问题B. 发展问题C. 国内稳定D. 民主政治问题15、世界上地理范围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 D )。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概论》PPT课件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概论》PPT课件

案例:全球化下的“民族工业”
而报纸揭晓的答案令读者大为吃惊:在美国出售的本田雅阁 是在美国俄亥俄州的Marysville生产的,丰田佳美是在肯塔 基州制造的,而通用雪佛莱则是在加拿大的Oshawa组装的, 福特护卫者中许多是在墨西哥的Hermosillo生产的。如果 出于保护“民族工业”的目的,按照产品品牌或人们的感觉 来购买本国车抵制外国车的话,得益的可能是外国工人,而受 到伤害的恰恰是本国工人和国内的企业。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概述
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全球化是指“通过正 在日益增长的大量与多样的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跨国运动, 通过国际资本的大量而多样的流动,通过技术更快捷而 广泛的传播所形成的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增强的现 象”。
➢ 总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 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推动,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 际投资、国际信息交流大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生产要 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世界各国 经济相互依存和融合的速度和程度不断加速和深化的状 态和过程, 是在现代高科技的条件下经济社会化和国际 化的历史新阶段。
世界经济之窗:生产与经营的全球化
➢ 生产的国际化是战后世界经 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特 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技 术的发展改变了全球范围企 业的竞争环境,把生产的国 际化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全 球化生产与全球化经营成为 跨国企业发展战略的典型特 征。
二、贸易自由化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全球化运动。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2)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规则制定中的地位
不断提高 (3)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挑战

第二章世界格局

第二章世界格局

第二章世界格局世界格局属国际经济政治范畴,是世界各种基本力量的对比和配置而形成的国际政治经济总体结构,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全球意义和影响的战略关系的现实。

当前世界格局正从两极向多极过渡,世界多极化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发展趋势,任何力量无法阻挡,21世纪必然形成国际多极化格局。

第一节世界格局的变化一.世界格局1、世界格局的含义格局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状态、局面。

世界格局是指活跃于国际舞台上的主要角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定的态势、样式和结构。

2、世界格局的主角世界格局的主角是指在世界舞台上能够独立地发挥作用,并对国际交往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力量。

这些力量可以是主权国家,也可以是国家集团或国家联合体。

世界格局中的主角,可能是两个或多个,其作用不完全相同,有大有小,有积极或消极。

主角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主角的综合国力强弱、对外战略性质,也同其对外活动的艺术分不开。

世界格局中的主角是不断更新的,以往数百年,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和大国的兴衰沉浮,世界格局中的主角几经变换,常有新的面孔出现,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出尽风头,主导世界几十年以至几百年,但无终身主角。

二.世界格局变化的动因1、世界格局的历史演变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国际政治格局为代表,自近代形成开始,其历史演变主要有欧洲中心格局、两极格局以及当今的多极化格局几大阶段。

欧洲中心格局主宰世界近二三百年,以19世纪初出现的维也纳格局为标志,相继更迭的有19世纪后期的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集团对峙格局、20世纪初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英、法、美“民主”国家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三角格局。

其中,维也纳格局,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集团对峙格局均历时40到50年,三角格局历时最短,仅20多年就在二战中土崩瓦解了。

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主宰世界46年,现今世界格局正进入一个新的多极化格局发展的阶段。

2、世界格局演变的原因1)根本原因世界格局的历史演变表明,其均衡稳定是相对的,其失衡是绝对的,决定世界格局不断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国际主要力量的消长变化,也就是说,国际主要力量尤其是世界大国的实力地位变化是导致世界格局演变更迭的根本原因。

未来十年世界经济趋势

未来十年世界经济趋势

未来十年世界经济趋势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未来十年的世界经济将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全球经济增长、贸易格局、科技创新、气候变化等多个角度探讨未来十年世界经济的趋势。

1. 全球经济增长未来十年世界经济预计将保持温和增长。

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可能相对稳定,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亚洲、非洲等地区的经济活力将逐渐增强,迅速扩大的中产阶级将带动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

2. 贸易格局调整未来十年世界贸易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动力的转移,新兴市场将逐渐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和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成为全球贸易新趋势。

同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带来的贸易摩擦将对全球供应链和国际贸易体系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3.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未来十年科技创新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深入应用于各个领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同时,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将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结合,开创新的增长路径。

4. 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气候变化将对未来十年的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各国将加强合作,推动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清洁能源产业将蓬勃发展,低碳经济将成为主流。

然而,气候变化也会带来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等挑战,需要全球合作应对。

5. 数字经济崛起未来十年数字经济将迅速崛起。

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在线教育等数字化服务将得到进一步普及,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将被彻底改变。

同时,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等问题也将成为亟待解决的挑战。

总结:未来十年世界经济将面临多重挑战和机遇,全球经济增长将依赖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贡献。

科技创新将驱动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然而,贸易摩擦、气候变化等问题也将带来不确定性和挑战,需要全球各国紧密合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未来十年的世界经济,犹如一幅宏伟的画卷,我们期待着如何书写其中的精彩篇章。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三版 (李景治 著) 人民大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三版 (李景治 著) 人民大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一、名词解释:1.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的经济力量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2.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3.跨国公司: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在一个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

它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

4.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既是指世界各国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各国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

二、思考题: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战后世界经济的“极格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时期,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时期。

(1)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时期: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

(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已明显地显现出来。

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欧、苏、日彼此抗衡的状态。

(3)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当今状况及其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2、怎样认识世界进入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在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和运用;不仅在经济领域加速了信息化,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加速了信息化,人类社会真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

新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水平,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它的影响无处不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一场新军事变革,也使得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

世界经济概论和世界经济结构

世界经济概论和世界经济结构

汉萨同盟:波罗的海和北海的沿岸城市发起组成的一个自由而松散的商业联盟
13
世界经济概论
29.03.2020
在欧洲地区性贸易发展的同时,东方亚 洲国家的对外贸易形成了东亚贸易区、 东南亚贸易区和南亚贸易区等几个比较 重要的贸易中心。随着这几个贸易区的 形成,联系地区间贸易的商业通道也逐 渐固定下来,这些地区性商业通道与东 西方的商路相连接,将东西方贸易的范 围扩展到更关阔的地带。
马克思:“对农业生产者即农民的剥夺形成 全部过程(指原始积累)的基础”—资本论, 1卷
西欧国家开始了以暴力为基础的对外殖
民扩张。在18世纪中叶,英国取得了世
界殖民霸主的地位,号称“日不落帝
国”。
19
世界经济概论
29.03.2020
一、世界经济的萌芽
世界经济最初的萌芽,产生于14-15世纪 西欧的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 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封建社会的工农业生产和 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而导 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马克思:“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 的。”—.03.2020
国际贸易与世界市场
生产国际化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体系
第二篇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不同类型国家经济的演化和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
第三篇 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
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9
世界经济概论
29.03.2020
1.2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7
世界经济概论
29.03.2020
四、学科性质
属于经济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 与国际经济学存在交叉重复的内容,
但是研究范围更广泛; 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
南美 美 非洲 亚洲 西欧 南美 南美 日
非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多个经济力量中心 美国 苏联 欧洲 中国 日本
二、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西欧、东亚、北美成为世界经济三大地区中心
二、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991年12月,欧洲经济共同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5月协议建立 统一的欧洲经济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87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签署《美加自由贸易协定》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11月,在堪培拉举行首次亚太经济合作会议。 1993年6月,正式启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名称。 1994年11月,茂物会议确立了在成员国中分两步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 1995年11月,大阪会议进一步确认了各成员国有权结合自己的情况,按照自 己的进度和方式逐步实现自由化。 多极化的世界经济格局
知识经济是以新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为依托,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 (消费)之上的经济。 一些国家纷纷制定自己的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力图使自己走在世界前列。 1993年美国推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1997年,日本公布“科技基础计划”,并成立“教学科学技术省”。 1997年,欧盟公布《2000年议程》,并发表了《走向知识化欧洲的报告》。 1996年,俄罗斯出台了第一部科技法,1998年提出在最近3年内对科技 领域投资200亿新卢布。 印度、巴西、韩国和新加坡及非洲一些国家也都加紧进行高科技的研究 和开发。 中国人民有勇气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1998年2月14日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只有少数国家依靠石油资源或自身的一些有利条件,成 为新兴的工业国;多数国家还比较贫困。 (二)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经济
发达国家在90年代初出现不景气,但多数国家较快走出阴影,走上缓慢、平 稳发展的道路。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其经济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转化。中国成为社会主义 力量的中流砥柱,在进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过程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越来越显示出来。
1993年开始,亚太经合组织每年举行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宣布不迟于2020年 在亚太地区实现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目标。
(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广泛而深入的流动和配置经济资源, 其结果是各国经济日益加深相互之间的依存。
五、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一)各类国民经济之间发展不平衡
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进入90年代以后,绝大多数国家逐步走上振兴之路
一、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
一、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经济体系中各种经济力量相互作用形成的 结构、状态和局面。 (一)50年代末,世界经济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并存与对抗的局面 二战给西欧、日本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与金融会议, 通过了 “布雷顿森林协定” 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 援助日本的道奇计划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1949年1月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相互支持援助 (二)6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逐步向两大经济体系、三种类型的国民经济、多 元经济力量中心并存的格局演变
科技发明→生产力
战前:24年 战后:14年 现在:几年
新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力广泛而巨大 新科技革命具有广泛的国际性 新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力广泛而巨大 新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军事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
二、世界走向知识经济时代
在新科技浪潮基础上
人类开始迈向知识经济时代
二、世界走向知识经济时代
四目题目
发达国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而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发 展速度相对较快。
(二)各类国民经济内部发展不平衡
五、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年增长率 中国 其他 80年代 8.5 5 90年代 9 4.5
1950年美日欧经济实力对比 美国 60% 西欧 35% 日本 5%
1999年美日欧经济实力对比 美国 40% 西欧 40% 日本 20%
80年代苏联、东欧经济增长缓慢。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长期处于困境。
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继续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使经济获得持续高速增长。
发展中国家 —— 低收入国家还未解决温饱问题 石油输出国人均产值接近发达国家 (三)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亚洲成为最有活力地区 (四)发展不平衡导致贫富差距加大 20%的富人消费全球产品和服务的86% 20%的穷人消费全球产品和服务的1.3%
四、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四、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一)区域经济集团化步伐加快 1997年,世界上已有大小不等、形式各异的区域性经济集团24个,参加的国家 和地区达140多个。 1998年4月在第二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宣布正式启动关于“建立美洲自由 贸易区的谈判”。
一目题目
美国日趋衰落,收支状况从50年代后期开始不断恶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一、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
经济危机、通货膨胀频频爆发
发展速度落后于西欧和日本,国际地位下降
8年1月,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美、日、西欧三个经济中心 80年代,中国经济以年增长率近10%的速度高速发展 (三)90年代后,世界经济逐步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依存、互相 斗争、多个经济力量中心进一步发展的新格局
一、世界经济的形成
(一)什么是世界经济
一、世界经济的形成
世界经济,是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由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及其 矛盾运动而构成的经济体系。 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世界经济 (二)世界经济形成的条件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 社会分工超 出国家界限 而形成的国 与国之间的 生产分工 资本国际化 世界市场: 世界范围内 商品交换的 场所或领域。 世界市场 超出国家界 线在世界市 场上充当一 般等价物和 交换媒介的 货币。
二目题目
三、多极格局下世界经济的矛盾 (一)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日美贸易战 日欧汽车贸易战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和斗争 南北经济关系的实质和最基本的特征是国际金融资本的垄断统治对南方 国家的残酷剥削,和南方国家人民反对这种剥削的矛盾和斗争。 在生产领域,旧的国际分工使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服从于发达国家的需要。 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垄断资本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操纵世界市场。 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通过在各地的金融网, 直接操纵和影响发展中国家的财政金融和经济生活。 在技术转让领域,发达国家利用先进技术的垄断,勒索发展中国家。 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
一目题目
世界资本 世界货币 世界范围 内带来剩 余价值的 价值。 世界货币 世界市场 国际分工 ↓ 世界经济
(三)世界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
一、世界经济的形成
第一阶段,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最终形成和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期,时 间是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民族主义国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并存于世界经济之中的时期, 时间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到现在,以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冷战时期的世界经济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从恢复走向高速发展,又走向危机萧条和停滞。 50年代到70年代初是高速增长的“黄金” 时期 70年代初到80年代是危机和“滞胀”时期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后来经济 体制日益暴露出权力过分集中等弊端,出现了经济停滞、效率不高及 市场短缺等问题。 ↓ ↓
三、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一)全球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越来越大
三、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民间证券、股票交易占GDP的比例:1983年,美国、法国、日本均低于10%, 1993年美国为135%,德国为170%,日本为80%,英国为10倍。
(二)国际金融风险加大 东南亚金融危机 大量员工失业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 1998年全球贸易增长速度仅为4%,不到1997年的一半,贸易停滞。 1998年亚洲进出口分别下降16%和7%,其中亚洲国家之间的贸易下降最为明显。 拉美地区1998年第三季度进出口水平比上年同期明显下降。 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家的进出口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减少。 (三)西方发达国家利用金融危机加强对落后国家的渗透和控制 康德苏说:“IMF创造了让苏哈托下台的条件” 美利用援墨计划控制墨西哥经济命脉 (四)中国高度重视防范金融风险
三、多极格局下世界经济的矛盾
七国首脑会议
第三节 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高技术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重点
八十年代中期科技革命出现新浪潮,九十年代正方兴未艾 新科技革命以群体形式出现 战后科技革命在理论和技术上都获得了突破 科技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
科学理论上的突破或新技术的发明,较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地转化为 直接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