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实验设计与小N设计

合集下载

准实验设计与小样本设计

准实验设计与小样本设计

E:T1 T2 T3 T4 X T5 T6 T7 T8
8
《心理实验设计》
实例:
采用时间序列设计 对康涅狄格州的交 通死亡人数与实施 严惩制度的关系进 行的研究 Campell(1969)
《心理实验设计》
9
存在持续 或短暂的 处理效应
存在显著 的处理效 应
单组时 间序列 设计可 能出现 的部分 结果
《心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与小N设计
准实验设计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准实验设计的内涵


提出者:Campbell & Stanley(1966) 准实验设计是介于真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之间 的一种实验设计。 准实验研究不需要采用随机化的方法来分配被试, 但是能够严格的操纵自变量和控制无关变量,适 合更广泛的研究目的。
11

时间序列设计的缺点:


《心理实验设计》
3. 不相等控制组时间序列设计
这种设计可以控制反复测量过程中过
去事件的影响;但两组被试并非相等 也会妨碍其控制效果。
E:T1 T2 T3 T4 C:T1 T2 T3 T4
《心理实验设计》
X
T 5 T6 T 7 T8 T5 T6 T 7 T8
12

典型领域:

《心理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 名词解释

实验心理学  名词解释

1、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地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

对比起真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有以下特点:

降低控制水平,增强现实性

准实验设计是将真实验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不能完全控制研究的条件,在某些方面降低了控制水平。虽然如此,它却是在接近现实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运用真实验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因素,进行实验处理实施的,因此准实验研究的实验结果较容易与现实情况联系起来,即现实性较强。

相对而言,真实验设计的控制水平很高,操纵和测定变量很精确,但是它对于实验者和被试的要求较高,带来操作上很大的困难,现实性比较低。

研究进行的环境不同

准实验研究进行的环境是现实的和自然的,与现实的联系也就密切得多。而实验研究的环境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况相差很大,完全是一个“人工制作”的环境,与现实的联系较难。

效度

准实验设计利用原始组进行研究,缺少随机组合,无法证明实验组是否为较大群体的随机样本,同时任何因素都可能对原始群体起作用,所以因被试挑选带来的偏差将损害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从而影响了准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因此在内在效度上,真实验优于准实验设计。但由于准实验的环境自然而现实,它在外部效度上能够且应该优于真实验设计。因此,在考虑准实验研究的效度时应该对它的特点有清楚地认识,并注意确定实验组间的对等性,同时在逻辑上对可能有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加以论证,避开其不足之处。从研究设计的思想和要求来推论,可以认为准实验设计是一种降低了控制标准的类似真实验的研究方法,因此准实验研究设计的方法在许多方面与真实验有相同之处,常用的准实验设计方法有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不相等区组后测准实验设计、单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多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修补法准实验设计等五种。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第八讲 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第八讲 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
又由于两组都使用前测验安排,因而其 实验结果不能校直接推广到无前测的情 境中去。
(2)不相等组实验来自百度文库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 设计
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 设计是在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和不相等实 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础上,组 合而成的一种多组准实验设计。
设计模式
(3)平衡设计
平衡设计又叫轮换设计,或拉丁方设计。 在该设计中,研究者为了达到对实验控 制的目的,使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实 验处理.而对实验处理的顺序相实验时 间的顺序采用了轮换的方法。
(三)非实验设计 1.单组后测设计 2.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3.固定组比较设计 4.事后回溯设计
设计模式
4.事后回溯设计
事后回溯设计是指所研究的对象是已发 生过的事件。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需要设计实验 处理或操纵自变量,只需通过观察存在 的条件或事实,将这种已自然发生的处 理或自变量与某种结果或因变量联系起 来加以分析,以便从中发现某种可能的 简单关系。
设计模式
两类事后回溯设计
(1)相关研究设计 (2)准则组设计
(2)准则组设计
准则组设计与相关研究设计相类似,是 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实 验设计。
它要求研究者通过对所研究现象的被试 的比较,确定某些被试(准则组)具有一种 状态的特征,而另一些被试(非准则组)不 具有这种状态的特征,然后去追溯可能 存在的原因。

准实验设计,四项

准实验设计,四项

准实验设计,四项

准实验设计:是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的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1、单组准实验设计

(1)时间序列设计

【设计的模式】:是指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系列周期性测量,并在测量的时间序列中引进实验处理(X),然后观测引进实验处理后

的一系列测量结果,并与引入实验处理X前的一系列测量结果相比较,研究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O1 O2 O3 O4 X O5 O6 O7 O8

设计的评价:

优点:①可以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

②可以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

③有可能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

缺点:①没有控制组。

②不易控制测验与处理X的交互作用。

③多次实施前测验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

(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设计的模式】:在心理研究中,与选择两等价样本组(实验组

和控制组)相对应,当只有一组被试时,常用两相等的时间样本,在

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不出现实验变量,而采用常规安排X0。

X1 O1 X0 O2 X1 O3 X0 O4

设计的评价:

优点:①能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

②能较好的控制“历史”因素。

缺点:①测验的反作用效果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应

②实验安排的反作用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

③选择的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

④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也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14
(一)不等比较组设计(10)
关键是要比较每一个工厂前测和后测中 平均产量的变化。如果海淀区工厂在作 息制度改变前后(前测与后测)平均产 量有显著增加,而朝阳区工厂在前测和 后测之间平均产量没有显著增加,则我 们可以得出结论:新的作息制度有利于 生产。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25
1、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1)
(simple interrupted time-series design)
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是最基本的时间 序列设计,基本上是一种单组前测后测 设计。它与其他种类前测后测设计的主 要区别是没有比较组,并且不是仅有一 次前测和后测,而是对一个实验组或一 个被试进行周期性的一系列前测和后测。 至于进行多少次前测和后测,要根据实 验研究的需要而设计。
准实验设计有两种主要形式:
– 一是不等比较组设计(nonequivalent comparison-group designs);
– 二是中断时间序列设计(interrupted time-series designs)。
准实验设计采用两种标志符号:“X”代表实验处理 (自变量对数据系列的影响),“O”代表对行为的 观察与测量。O的下脚标是指收集数据的重复次数。
式,并在这一时间系列的测量过程中引进实

第五章 准实验设计

第五章  准实验设计

第五章准实验设计

第一节单组准实验设计

一、准实验设计

(一)定义:介于真实验和非实验之间的一种设计类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控制实验处理,但不能随机的选择和分配被试。

准实验设计的应用:人格研究、临床心理的研究、社会心理以及教育心理研究常常采用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的特点

不需要随机化程序(与实验或真实验最大的区别);研究者只能选择那些已具有了某种不同程度特征的被试。而不能像真实验那样从总体中随机选取被试或随机分组。

能有效解决生态效度和外部效度问题,但不能从准实验研究结果中作出因

果关系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在研究的变量上缺乏严格控制,因而其内部效度较低。

现场研究中采用最多的是准实验设计,不过准实验并不一定都在现场进行。

例:霍桑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谈话实验);

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宣泄效应”。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厂请来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各种专家,在约两年的时间内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出来。结果,霍桑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

准实验设计与实验设计的关键区别

它和真实验的主要区别在于,准实验中没有运用随机化程序进行被试选择和实验处理;也不能完全主动地操纵自变量。

在实验设计中,样本的随机分配形成了具有完全可比性的两个组别:实验组和控制组。

准实验设计用对照组取代了实验设计中的控制组。研究者努力创造一个与实验组在所有重要方面都尽可能相似的对照组,但与随机分配产生的控制组而言,它的可比性已经大为逊色了。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六章--准实验设计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六章--准实验设计
第六章 准实验设计
PPT课件
Baidu Nhomakorabea
1
定义
➢ 所谓准实验,是相对于真实验而言的,是指那种既 不能直接操纵自变量又不能对研究中的额外变量作 较严格控制的研究。它像实验一样一般要比较不同 的组或条件,但这种设计用不可操纵的变量来确定 要比较的组或条件。不可操纵的变量通常是被试变 量(如性别男和女)或时间变量(如处理前和处理 后)。
➢ 它和真实验的主要区别在于,准实验中没有运用随 机化程序进行被试选择和实验处理;也不能完全主
动地操纵自变量。
PPT课件
2
准实验设计的发展背景:
准实验设计是伴随现场研究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最初实验室研究在人工的实验室中进行,采用真实 验设计的方法,对各种变量的控制都非常严格。这 样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研究的内部效度。但是这种 严格的实验室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即外部效度是 值得怀疑的。很多实验室研究的结果不能应用到日 常生活场景中。另外,很多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问题不能在实验室中进行。基于上述原因,一种新 的思路被提出来,这就是现场研究。现场研究是在 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情景中进行的研究。
G G线处理后的水平发生了低的变化
O1 O2 O3 O4X O5 O6 O7 O8
图 时间系列设计研究的可能结果
PPT课件
13
例: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想研究某种新的识字教学法能否提高教 学效果,于是他连续地运用旧的教学法进行了四周的识字教学, 并对每一周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测。

准实验设计ppt课件

准实验设计ppt课件
21
4. Time-series designs
• series of observations is made over time • interrupted time-series designs
– 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是指事件发生前后都有一系列观测, 而这一事件不是研究者创设或操纵的处理或事件。
– 2 groups of designs: • nonequivalent group designs • time-series designs
9
3. Nonequivalent group designs
• 在研究者无法操纵被试分组的情形下形成不同被
试组的研究设计,因此各个被试组是不相等的。 • 例如,研究者想对一项预防青少年怀孕的计划进行评估,
29
复习辅导
• 简答题(40)
– 简答科学研究的特点。 – 影响研究的内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时间序列设计及其优缺点。 – 简述相关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区别。 – 简答心理科学研究的特殊性。 – 影响研究的外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简答问卷法的优缺点。 – 研究假设的特点与功能 – 简答访谈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control found in true experiments.
– No randomization 6
图2 准实验研究的例子(a)
7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

第⼆章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

⼴义:是指根据研究⽬的,经过周密的思考⽽制定出的整个研究⼯作的具体计划和安排

狭义:是指对⼈类或者动物的⼼理和⾏为进⾏实验性观察时,对控制条件的设计;包括如何选择被试、如何将被试分配到各实验条件、如何控制额外变量以及如何收集数据;⽬的在于使研究者观察到实验处理效应

真实验设计

⭐当⼀个因素的⽔平在另⼀个因素的不同⽔平上变化趋势不同时,则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

组内设计/重复测量设计

⼀个/组被试按⼀种顺序完成各项实验,另⼀个/组按另⼀种顺序进⾏实验,且被试必须随机分配到不同顺序上

优点

a.可以消除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b.适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

c.可以节省⼤量被试。

缺点

实验的顺序会造成麻烦,⾃变量可能与练习或疲劳的因素发⽣混淆。

克服组内设计缺点的⽅法

a.完全平衡的⽅法;

b.拉丁⽅的⽅法。

组间设计

优点

⼀种⾃变量,不会影响另⼀种⾃变量,避免了⾃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

缺点

存在被试的个体差异

克服组间设计缺点的⽅法

a.匹配被试—匹配组设计对全部被试进⾏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相关

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有多少实验条件就分多少组)

b.随机分配被试—随机组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

⾸先要求对被试作测验然后按成绩分组,再把实验条件随机分配给各组中的被试

优点

(1)每个被试只在⼀种实验条件下进⾏实验,避免了条件顺序的影响,具有组间设计的优点

(2)每⼀区组中被试在某⼀特点类似,具有组内设计的优点

缺点

(1)依赖于预测验的预测性

(2)有效性取决于实验条件的多少(3-4种)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
设计,即包括一个基线单元A和一个处理单元B的设计。
3.水平、趋势和稳定性
水平稳定:指一系列观测得到的大致相同的数值。 趋势稳定:指不同观测之间的差异在同一方向上持续一致,数值上大 致相同。趋势表现为一系列数据点聚集在斜线周围。 稳定性:指一系列观察呈现出持续一致的水平或趋势的程度。数据变 化稳定,变异较小。变异要相对较小,行为模式要相对清楚、明确。
2. 多组准实验设计
(1)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设计模式: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特点是研究者 不能按随机化原则和等组法来选择对等组,有时也不能随机安 排哪个为实验组哪个为控制组。它的基本模式如下:
请思考这一研究课题该如何做:假设某医疗研究机构研制 了一种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药物,现在要进行临床试验,找到20 名多动症儿童参加实验。为了保证样本容量,不宜再对被试进 行分组。该试验用准实验设计该如何做呢?
百度文库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生态学方法论、准实验设计、时间序列设计、相等时间样 本设计、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2.如何理解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学方法论和生态学趋向? 3.时间序列设计研究的一般过程如何?该设计有什么缺陷? 4.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研究结果如何处理? 5.概括准实验设计的优缺点。 6.您能设计一项准实验研究吗?
中位数检验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将两组数据合并成一个容量为N=n1+n2的样本,

实验心理学(第八讲 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第八讲 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
数据的效度有限。
很可能产生“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二)复合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复合中断时间序列设计的模式如下:
O1 O2 O3 O4 O5 X O1 O2 O3 O4 O5
O6 O7 O8 O9 O10 O6 O7 O8 O9 O10
(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在心理研究中,与选择两等价样本组 (实验组和控制组)相对应,当只有一 组被试时,常使用两相等的时间样本, 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不出现实验变 量,而采用常规安排X0。
限 制 不 少 哟
设计模式
评价
首先,由于增添了控制组,从而使该设 计基本上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等因 素对实验的干扰。
其次,由于两组都有前测验,研究者可 以了解实验处理实施前的初始状态,从 而也就对选择因素有了初步的控制。
缺点
该设计没有使用随机化方法来分配被试 或实验处理,实验组与控制组是不对等 的,因而选择与成熟、选择与实验处理 的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该设计的效度。
奖励对职工工作成效的作用
25 20
2.多组准实验设计
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使实验结果尽量少 受无关因索的干扰,使实验结果具有较 高的可靠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 采用多组实验设计,即包括有实验组和 控制组存在的实验设计。
争取创造这样的条件吧!
(Hale Waihona Puke Baidu)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 设计

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准实验设计的条件
当研究者事先已认识到某些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结 果但实际上却又难以妥善控制时〃可采用准实验设 计。准实验的主要特点是没有采用随机化程序〃即 被试的选择和编组、处理分配等都不是随机安排的。 注:准实验设计是使用最多的 设计
准实验设计的分类
1、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 2、不相等区组后测准实验设计 3、单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 4、多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 5、修补法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的方法
从研究设计的思想和要求来推论,可以认为准实验设计是一 种降低了控制标准的类似真实验的研究方法,因此准实验研 究设计的方法在许多方面与真实验有相同之处,常用的准实 验设计方法有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不相 等区组后测准实验设计、单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 多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修补法准实验设计等五 种
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真实实验设计
试讲人:李更新
真实实验设计
1、真实实验设计的定义 2、真实实验设计的作用 3、真实实验设计的类型及优缺点
真实实验设计的定义
定义:真实实验设计是能随机选择和安排被试〃严格 控制无关变量〃有效的操纵研究变量的实验 这种设计使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得到 比较严格的控制〃即它能较好地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 并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
1、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这种准实验设计方法通常应用的 情况是:需要安排两组被试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研究,但又不能按照随 机化原则重新选择被试样本和分配被试。这是一种典型的准实验设计方法, 用于针对不同被试组在一开始就不相等时,进行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结果的 比较. 2、不相等区组后测准实验设计:在这种准实验设计中,研究的设计方法和对 变量的操纵等很接近真实验设计。与真实验有的区别之处在于准实验实施过 程中,受试的行为反应是在某种情节安排下自发产生的,有一定的偶然性; 在被试的选择方面,虽然进行分组和对象挑选,但并非严格地随机抽样,因 此存在一定欠缺,但只要研究过程中控制得好所得的结果仍有说服力。 3、单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这种研究设计中只安排一个被试组, 进行方法是:在一个时间段中,按固定的周期对被试组成员进行一系列的某 种测试,然后让被试组接受实验处理(如某种与测试内容有关的训练或指导 等),之后又按原来的周期安排同样的一系列测试。

第三章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

第三章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
还要追加观测次数。
(二)单元转换与视图检查技术
1. 什么叫做单元转换?
研究者收集到在一个单元内构建清晰、稳定的行为模式所需要的
数据后,就可以转换到下一个行为观测单元。单元转换在本质上是对
自变量的操纵,它通过施加、撤除或改变处理来完成。在新的单元内, 研究者可以获得一系列观测数据。单元转换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增加
4. 不稳定数据的处理
通常,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行为水平保持相当一致,这意味着一系列
观测显示出其前后一致的行为模式(即行为上的一致性水平或一致性
趋势)。然而,当数据不稳定时,我们就必须使用一些技巧来揭示其 中的行为模式:(1)要耐心地等待;(2)求两个或更多个观察的平
均数;(3)在不一致的行为中寻找模式。
X:16 5 -2 30 13 15 15 12 10 15 10 20 20 5 20 20 15 5 25 14 Y:15 -5 5 5 0 10 5 10 5 15 15 5 10 15 5 5 14 10 10 -5 15 5 10 15 5 15 5 5 20
15
第二步:计算样本X和样本Y的数据合并后数据的中位数m: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合并样本的数据: 合并样本的数据:-5 -5 -2 0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10 10 10 10 10 10 10 11 12 13 14 14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6 20 20 20 20 20 25 30 合并样本的中位数是10.5。

实验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

3、好的实验设计的标准 宏观评价(孟庆茂): (1)能够恰当地解决所欲解决的问题。 (2)恰当地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 (3)使实验结果有很高的可靠性。 微观评价(舒华): (1)使研究变量的效应最大化 (2)对额外变量进行有效控制 (3)使实验误差变异最小化 (4)充分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思效度和内部效度
三、实验设计的思想基础(复习)
1.统计检验的基本思想 统计检验的目的: 确定从样本统计值得出的差异能否作出 一般性的结论——总体参数之间确实存在差异。 使用条件:当研究假说不能通过直接观察或通过观察总体 的所有成员而直接被估价时,就需要通过统计推论间接地 对它进行估价。
如,6岁儿童的男女身高差异问题的研究。从某地区随机抽 取男生30人,M1=114cm;女生27名,M2=112.5cm,能否根 据这一次测量的结果下结论:6岁男生的身高比女生高? 又如,中美小学生心算能力的比较研究。
(有关该概念的理解国内外有很大不同,比较混乱)
意义:为更高层次的真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提供必要的 基础和资料。 局限:易受无关变量的影响。 包括: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固定组比较设计、 事后回溯设计
国外对非实验设计的看法
非实验设计就是不用实验作为研究手段的研究设计。 具体方法有: 1.现象学方法(phenomenology),是指对自己的直接经验进行描述的方法。 局限:(1)不能比较不同条件下被试的数据,因此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的结 论;(2)对自身心理活动的关注可能会改变正常的心理活动;(3)其 结论不一定完全精确、客观,而且其研究结果不能推广到别人身上。 2.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是指对他人的行为经验进行描述、记录的方 法。常用于临床心理、特殊心理的系统研究。 3.现场研究法(field study),在现实情境中进行的研究。常用于研究在实 验中看不见的心理和行为。 4.调查研究法(survey research),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经常与其他方法 结合使用,也可以独立使用。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教育研究与写作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教育研究与写作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

真实验设计)教育研究与写作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最全版)

一、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推广”三个基本阶段。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有序的结构序列。

1.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

教育实验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

(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一般来说,一个实验至少被一种假设指导,应陈述两种变量间所希望的因果关系。

(2)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构架。为了使理论系统分析更接近客观实际,需要进行先期的调查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让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充分讨论。

(3)确定实验的自变量。选择被试和形成被试组,决定每组进行什么样的实验处理,并确定操作定义。

(4)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

(5)选择实验设计类型,谋划好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

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观测由此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

3.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

在实验的总结和评价阶段,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是对实验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误差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全面的表述。

二、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

1.内在效度指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明确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程度。它表明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有效性。

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

Just as randomization is the hallmark of true experiments, so lack of randomization is the hallmark of quasi-experiments.
Quasi-experiments provide an important alternative when true experiments are not possible.
A nonequivalent control group design can be outlined as follows:
O1 O3 X O2 O4
The dashed line indicates that the treatment and comparison groups were not formed by assigning participants randomly to conditions. If the two groups are similar in their pretest scores prior to treatment but differ in their posttest scores following treatment, researchers can more confidently make a claim about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sttest Score Pretest Score
個案設計
10.3.1 ABA設計 (1/2)

意義

【ABA Design】 a single-case design in which the response to the treatment condition is compared to baseline respons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因果關係的推論 各種設計的性質與用途 課文內容簡介

準實驗設計(Chapter 10) 個案設計(Chapter 11)
準實驗設計與個案設計
10.2 準實驗設計
Back to Chapter Contents

特徵 無隨機指派與完全的對等性 用途

參與者募集不易如對特殊疾病的研究 無法隨機指派參與者如教學法研究的實施單位問題 不等組設計(Nonequivalent Comparison Group Design) 時間序列設計(Time-Series Design) 迴歸不連續設計(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Reversal Design】 a design in which the treatment condition is applied to an alternative but incompatible behavior so that reversal in behavior is produced

圖解
序列1
基準線 單獨 基準線 單獨 組合 單獨 組合 A A B C A A B C BC BC B C BC BC 序列2
問題

實驗程序較為複雜 至少需兩名以上參與者 當兩變項單獨作用皆未顯著,方可顯現交互作用
(有任一獨變項單獨作用明顯,即難分辨單獨與交互作用)
個案設計
10.3.3 多基準線設計
準實驗設計
10.2.3 迴歸不連續設計 (2/3)
Back

意義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a design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individuals meeting some predetermined criteria profit from receiving some special treatment
準實驗設計與個案設計
10.4 綜合討論

Back to Chapter Contents
三種設計的比較

實驗設計有控制組,有對等性(最完整) 準實驗設計有控制組,無對等性 個案設計無控制組,無對等性 準實驗設計
如何提高對等性?配對、時間序列…

主要議題


個案設計
如何避免有關時間的威脅?改進時間序列…
Unit 10
準實驗設計與個案設計
Back to Brief Contents

學習目標 前置討論 課文講述

準實驗設計 個案設計

綜合討論
準實驗設計與個案設計
10.0 學習目標

Back to Chapter Contents
上完這四節課,你應該試著自己回答下列問題:
前置討論
10.1.2 各種設計的性質與用途
Back
實驗設計
(Experimental Design)
準實驗設計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個案設計
(Single-Case Research Design)
實施隨機指派 直接做因果推論 可募集多位參與者並 能實施隨機指派
時間序列設計
中斷式 時間序列
回歸不連續設計
課文簡介
10.1.4 第十一章 個案設計
Back
個案設計
設計類型
ABA設計 交互作用設計 多基準線設計 變動標準設計
方法學重點
基準線 變項的變動 時程長短
評估標準
實驗效果 治療效果
其他假設
準實驗設計
10.2.1 不等組設計 (1/2)
Back

意義人數或性質上的不對等 quasi圖解見下圖 【Nonequivalent Comparison Group Design】 afrom experiment design in which the results obtained

處理與控制組俱增
(Outcome II: Increasing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處理效果增加(第二種)
(Outcome III: Second Increasing Treatment Effect)

交叉效果 比較理想的結果
(Outcome IV: Crossover Effect)

圖解見下圖 理想結果見右圖
A
基準線測量
ABA Design
Baseline Treatment Baseline
B
處理
A
基準線測量
Score Time
Next
個案設計
10.3.1 ABA設計 (2/2)
Back

問題

終止於基準線階段改成ABAB設計 並非所有行為皆可回復 撤除式ABA設計 vs. 反轉式ABA設計
Back
Biblioteka Baidu
觀念複習

相關(correlation) 迴歸(regression)
Negative Correlation Zero Correlation
Positive Correlation
Score 2 Score 1
Score 2 Score 1
Score 2 Score 1
Next
Back

意義
【Interaction Effect in Single-Case Research】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two or more specific levels of two or more independent variables
將獨變項單獨及交互作用情境全數納入時間序列
【Withdrawal Design】 removal of the treatment condition
【註】翻轉式ABA設計範例:某研究欲探討讚賞對兒童與同儕互動之影響, 實驗處理為兒童產生同儕互動即施與讚賞,反轉處理則為兒童與成人 互動時施予譖賞
Previous
個案設計
10.3.2 交互作用設計
Back

可能偏誤即對因果推論效力的威脅


選取偏誤 流失偏誤 選取/成熟偏誤 選取/工具偏誤 選取/回歸偏誤 選取/歷史偏誤
Previous
Next
準實驗設計
10.2.1 不等組設計 (3/3)
Back

結果解讀

處理效果增加(第一種)
(Outcome I: First Increasing Treatment Effect)
Previous
準實驗設計
10.2.2 時間序列設計 (1/2)

時間序列設計
Back 【Interrupted Time-Series Design】 a quasi-experiment design in which a treatment effect is assessed by comparing the pattern of pre- and posttest scores of one group of research participants

準實驗設計
10.2.3 迴歸不連續設計 (3/3)
Back

結果
With No Treatment Effect
Control Treatment
With Treatment Effect
Control Treatment
【註】迴歸線不一定都是直線
Previous
Posttest Score Pretest Score
無法實施隨機指派 需要參考設計與結果才 能做因果推論 可募集多位參與者但無 法實施隨機指派
無控制組(無對等性) 甚至僅單一個案 因果推論效力較低 無法募集多位參與者
有對等實驗組/控制組 無對等的實驗/控制組
課文簡介
10.1.3 第十章 準實驗設計
Back
準實驗設計
不等組設計
未排除其他假設的實驗結果 處理效果增加(第一種) 處理與控制組俱增 處理效果增加(第二種) 交叉效果

什麼是準實驗設計?它與實驗設計的主要差異為何? 什麼是個案設計?它與個案研究的主要差異為何? 準實驗設計有哪幾種?如何操作?如何解讀結果? 個案設計有哪幾種?如何操作?如何解讀結果? 實驗設計、準實驗設計與個案設計各有何優缺點?
準實驗設計與個案設計
10.1 前置討論

Back to Chapter Contents
前置討論
10.1.1 因果關係的推論
Back

因果關係成立的條件

因果共變由實驗結果可知 因前果後實驗操弄獨變項在前,依變項在後 排除其他可能性透過隨機指派達成 隨機指派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對等性(或可比較性) 應如何變通?

相關概念複習


關鍵問題如無法透過隨機指派達到完全的對等性,
利用迴歸的不連續性來表現操弄效果 常用於檢驗前、後兩段參與者的操弄效果 根據目標行為的前測分數訂定決斷點(cutoff score) 前測分數大於(或小於)決斷點者施予處理 其餘為控制組(不施予處理) 將所有參與者前、後測分數畫成相關圖 檢驗迴歸線是否存在不連續性
Previous Next

作法
Back

結果圖示 分析方式

Interrupted Time-Series Design
目視分析 統計分析 需要大量行為資料 統計技巧門檻較高 無法避免歷史的威脅
Score (behavior)

缺點

Before
Time
After
Previous
準實驗設計
10.2.3 迴歸不連續設計 (1/3)
連續測量並紀錄目標行為隨時間之變化

中斷式時間序列設計(interrupted time-series design)

意義比較單ㄧ組操弄前後行為型態(pattern)的變化 圖解
前測 Y1 Y2 Y3 Y4 Y5 處理 X 後測 Y6 Y7 Y8 Y9 Y10
Next
準實驗設計
10.2.2 時間序列設計 (2/2)
Back

意義多重基準線來自不同參與者,或相同參與者不
同情境下的目標行為

圖解
【Multiple-Baseline Design】 a single-case design in which the treatment condition is successively administered to several participants or to the same participant in several situations after baseline behaviors have been recorded for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nonequivalent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are compared
前測
實驗組 控制組
處理 X
後測 Y2
Y2
差異 Y1-Y2
Y1-Y2
Y1
Y1
比較
【註】注意無隨機指派,且結果需同時考量兩組的前後測差異
Next
準實驗設計
10.2.1 不等組設計 (2/2)

類型

準實驗設計與個案設計
10.3 個案設計

Back to Chapter Contents
特徵單一組或單一參與者(無對等性可言) 用途參與者募集不易 類型以基本時間序列設計(即AB Design)的改良為主 ABA設計(ABA Design) 交互作用設計(Interaction Design) 多基準線設計(Multiple-Baseline Design) 變動標準設計(Changing-Criterion Design)
Back
AB設計的改良 比較處理前後的行為基準線(baseline)
【Baseline】 the target behavior of the participant in its naturally occurring state or prior to presentation of the treatment condi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