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化第5章
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
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节“宗教文化概述”,第二节“佛教文化”,第三节“道教文化”,第四节“基督教文化”,第五节“伊斯兰教文化”。
详细内容涉及宗教的起源、发展、主要教义、宗教建筑、艺术、节日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主要宗教的历史背景、教义及其在旅游中的价值。
2. 掌握我国各大宗教的建筑、艺术、节日等特色,提高旅游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使其在旅游活动中尊重并理解不同宗教信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宗教教义的内涵及其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宗教的建筑、艺术、节日等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宗教建筑模型、宗教艺术品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宗教建筑,引发学生对宗教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宗教文化概述,引导学生了解宗教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旅游中的价值。
3. 实践情景引入:以佛教文化为例,讲解佛教的教义、建筑、艺术、节日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佛教文化。
4. 例题讲解:以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等为例,分析佛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旅游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并分析其特色。
7.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在旅游中遇到的宗教文化现象,讨论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宗教信仰。
六、板书设计1. 宗教文化概述宗教起源与发展宗教在旅游中的价值2. 我国主要宗教文化佛教:教义、建筑、艺术、节日道教:教义、建筑、艺术、节日基督教:教义、建筑、艺术、节日伊斯兰教:教义、建筑、艺术、节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教义。
(2)分析我国佛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
(3)列举并描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三个节日。
2. 答案:(1)佛教教义:因果报应、轮回、涅槃等。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特点和价值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历史发展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第二章:中国自然景观2.1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的自然景观类型及特点了解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掌握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2.2 教学内容中国自然景观的类型及特点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中国自然景观的类型、特点及著名景观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类型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三章:中国人文景观3.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掌握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3.2 教学内容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特点及著名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文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人文景观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著名人文景观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人文景观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四章:中国传统节庆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和意义掌握中国传统节庆的主要习俗和活动理解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4.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和意义中国传统节庆的主要习俗和活动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习俗和活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传统节庆习俗的模拟活动,增强体验感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起源和意义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习俗和活动的认识角色扮演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礼仪和习俗5.2 教学内容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中国饮食文化的礼仪和习俗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特点及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菜系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实践教学法:安排烹饪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烹饪技法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历史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的认识烹饪实践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礼仪和习俗的理解和应用第六章:中国民俗文化6.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探讨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法6.2 教学内容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特点及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民俗文化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七章:中国宗教文化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历程掌握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理解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2 教学内容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历程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传播历程及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主要宗教起源和传播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特点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宗教文化社会影响的理解和应用第八章:中国古典园林8.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8.2 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特点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特点及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古典园林布局和设计理念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第九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9.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9.2 教学内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及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十章: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10.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及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法:讨论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概念和分类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原则和方法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现状和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一章:中国旅游市场营销11.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探讨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2 教学内容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策略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二章:中国旅游服务与管理12.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服务的概念和要素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探讨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12.2 教学内容旅游服务的概念和要素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服务的概念、要素及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服务和管理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角色扮演法:模拟旅游服务和管理场景,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服务概念和要素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旅游管理基本原理和手段的认识角色扮演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管理效率提高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三章:中国旅游法规与政策13.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探讨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2 教学内容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和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法规和政策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内容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法规和政策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四章:中国旅游伦理与责任14.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旅游责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探讨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2 教学内容旅游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旅游责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伦理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伦理和责任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伦理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旅游责任主要内容和原则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伦理和责任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五章:中国旅游发展前景展望1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探讨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业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发展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业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发展重要趋势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理解和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涵盖了十五个章节。
智慧树知到中国旅游文化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活动发生在哪一年?()选项:A:1845年B:1842年C:1841年D:1840年答案: 【1841年】2、单选题:中国旅游创始人是()选项:A:陈光甫B:庄子C:老子D:徐霞客答案: 【陈光甫】3、多选题:旅游业三大支柱企业是()选项:A:旅行社B:机场C:交通D:酒店答案: 【旅行社;交通;酒店】4、多选题:旅游文化的结构包括()选项:A:旅游企业文化B:旅游介体文化C:旅游客体文化D:旅游主体文化答案: 【旅游介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主体文化】5、判断题:被誉为中国旅游标志之都的是陕西省西安市。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6、判断题:中国旅游日是5月19日,这一天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直到20世纪早期,现代史学家都认为夏商两个王朝仅仅是传说,而今天安阳附近的()的考古发掘使这两个王朝被认可。
选项:A:洛邑B:桐宫C:丰镐遗址D:殷墟答案: 【殷墟】2、单选题:如今的()是秦国的首都,城市中有非常著名的郑国渠景点,还包括乾陵、茂陵博物馆、永寿槐树旅游区等景点。
选项:A:西安B:咸阳C:汉中D:宝鸡市答案: 【咸阳】3、单选题:()古时称为小方盘城,它是汉长城的一处关隘,功能类似于现代的通关海关。
选项:A:甘肃敦煌玉门关B:山西娘子关C:山西代县雁门关D:河北秦皇岛山海关答案: 【甘肃敦煌玉门关】三皇指的是()选项:A:神农氏B:燧人氏C:舜D:禹E:尧F:伏羲氏答案: 【神农氏;燧人氏;伏羲氏】5、多选题:青铜器是()的合金。
选项:A:铜B:铅C:锡D:铁E:银答案: 【铜;铅;锡】6、多选题:()是距离西安市区最近的三座汉代陵墓。
选项:A:汉景帝的阳陵B:汉文帝霸陵C:汉武帝的茂陵D:汉高祖的长陵E:汉宣帝的杜陵答案: 【汉景帝的阳陵;汉文帝霸陵;汉宣帝的杜陵】7、判断题:收藏于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首次出现了“中国”一词。
第五章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新版)讲解
说
明
历代修建的长城所遗存的残迹。
古代军事报警的烽火台等遗迹。
古代著名战事、战役的发生地。
古代其它军事设施的遗迹、遗址。
古代关税交纳、报关结关场所遗址。
旅居外地商人设立的馆舍遗址。
古代票号、商号、店铺遗址。
举例 湖北楚长城遗址 甘肃居延塞烽燧台 辽宁萨尔浒战役遗址 河北冉庄地道遗址 泉州市舶司古海关遗址 山东聊城山陕会馆 山西平遥古票号店铺
三、父系氏族公社文化遗址
1、文化遗存:
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北 方的红山文化,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和良 渚文化等。
2、典型特征 ⑴婚姻状况:一夫一妻的从男居婚姻; ⑵开始铜器的制造; ⑶ 石斧、石锄、石镰等农具的出土,农业进入 高效锄耕阶段; ⑷ 制陶出现了转轮法工艺,更加规则均匀美观, 龙山黑陶成为标志。 ⑸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和阶级的形成。
经废弃、或掩埋于地下、或残缺不全的人类活动痕 迹和遗物。
(3)狭义的历史遗址:仅指古代人类活动
曾经利用的,现在已经废弃、破坏而遗留 下来的活动场所,如城市村落遗址、建筑
设施遗址、宗教寺庙遗址、军事设施遗址 等。
不包括人类历史活动遗留下来的可移 动遗物(文物)。
第一节 历史遗址与旅游发展
2.历史遗址内涵的理解 (1)历史遗址的社会性
浙江缙云独峰书院 河南登封元代观星台
函谷关、玉门关等 子午岭的秦直道 秦岭褒斜栈道 新疆塔什库尔干
盖茨河畔古驿舍遗址
古运河
古代用作航运的人工水道残段。
京杭大运河北部残段
古代水利 工程遗址
古水渠 古井
废堤坝
古代用作排水、灌溉人工水道残段。 新疆坎儿井遗址
古代开挖取水的井筒。
杭州唐北
第五章 旅游社会文化《旅游文化》 PPT课件
5.2 宗教文化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已经渗 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宗教与旅游 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宗教教徒因为信仰而自觉地前往宗教圣地朝拜,非宗教教 徒则被神秘的宗教文化所吸引,宗教旅游是最古老的旅游形式之一。宗教促进了 旅游的发展,同时旅游也给宗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旅游让更多的人接 触甚至接受宗教文化,促进了宗教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F
I第 五
旅游社会文化
V章
E
5.1 旅游社会文化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定社会所共同具有的对于区分好与坏的根本看法,是对于某类事物是否具有价值以及具有 何种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类特有的应该希望什么和应该避免什么的规范化简介,表示主体对客体的 态度。 从价值观的主题角度考虑,其既是一种个体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5.2 宗教文化
5.2.1 佛教文化
2)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佛教传入中国大体有三条路线: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
➢ 北传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大部分地区,由此再传入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马来西 亚、新加坡等国,教义以大乘佛教为主,经书属于汉文系统。
➢ 南传佛教:由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由斯里兰卡再传到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 国,后又传入中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其教义以小乘佛教为主,经书属 于巴利文系统。
(2) 普陀山
(3) 峨眉山
(4) 九华山
5.2 宗教文化
5.2.1 佛教文化
4)佛教文化艺术赏析
佛教文化艺术博大精深,主要可分为五大类:佛教建筑艺术(寺庙、石窟、塔、 经幢)、佛教雕塑艺术(雕刻、塑像)、佛教绘画艺术、佛教音乐艺术、佛教经 籍及佛教文学。本书选取佛教佛塔建筑艺术以及绘画艺术中的唐卡作为佛教文化 艺术的代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完整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五章“江南水乡之旅”,详细内容包括: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和旅游资源,提高对中国旅游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能够欣赏和评价江南水乡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课堂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江南水乡民俗风情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重点:江南水乡旅游资源的认识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地方你们去过吗?有什么特色?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
(2)讲解江南水乡的民俗风情。
(3)分析江南水乡的旅游资源。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江南水乡的典型景点,分析其旅游价值和开发策略。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江南水乡的旅游资源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6. 课堂讨论(1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江南水乡旅游文化的价值。
六、板书设计1. 江南水乡之旅2. 内容:(1)地理环境(2)民俗风情(3)旅游资源(4)旅游价值与开发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特点。
(2)列举江南水乡的三个民俗风情,并简要介绍。
(3)分析江南水乡旅游资源的主要优势。
2. 答案:(1)江南水乡地理环境特点:水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壤肥沃。
(2)示例:端午节赛龙舟、清明节扫墓、春节贴春联。
(3)江南水乡旅游资源优势:丰富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江南水乡的旅游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民俗风情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旅游文化的定义
第一章:旅游文化的定义:旅游文化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旅游文化是旅游生活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旅游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
(P4)旅游文化的定义(徐日辉版):旅游文化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或文化种类)。
既是人类活动的表现,也是人文化的结果;作为存在方式,旅游文化通过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的相互作用,不仅反映了人类旅游实践的结果,还包括创造成果的活动本身。
(P6)第二章: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历史承传特征: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承传特征,也就是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承传性指世世代代相传延续,承传延续具有社会特点的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包括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
地域文化特征:地域特征即:同一地区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相同文化;不同地区不同文化。
民族特征:中国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正是中国56个民族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同时也是展示我国多民族和睦团结气氛和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所在。
综合发展特征:旅游是动态的,文化是发展的,而且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这是因为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可以肯定地说西方旅游文化的传入并不能也不可能取代中国原有的旅游文化,特别是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引进,其结果只能是对中国旅游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
(P22)游子:游子,是对出游在外的统称。
“游子”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衣锦还乡以显其贵。
桑梓之情安土重迁;另一种则是事业有成,无缘故里。
(P18)九州:“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之一。
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书上未找到,来自百度百科)第三章: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P29)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历史的产物,被称作社会社会史的活化石;民俗文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并且在不断继承、扬弃、融合、渐进。
《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五章“江南水乡”与第七章“丝绸之路”的精彩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第五章的“江南水乡概览”、“水乡古镇的特色与文化”、“水乡风物与民俗”;第七章的“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与文化遗址”、“丝路旅游与文化体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江南水乡与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解旅游文化的内涵。
2. 掌握江南水乡与丝绸之路的旅游资源特色,提高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激发他们对我国旅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与江南水乡的特色文化。
教学重点:江南水乡与丝绸之路的旅游资源与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地图、挂图、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江南水乡与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江南水乡概览:介绍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点。
b.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讲述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影响。
c. 水乡古镇特色与文化:分析古镇建筑、民俗、风物特点。
d. 丝路重要城市与文化遗址:介绍西安、敦煌等城市及莫高窟等文化遗址。
3. 实践情景引入:设定学生为旅游策划师,设计一条串联江南水乡与丝绸之路的旅游线路。
4. 例题讲解:分析江南水乡与丝绸之路的旅游资源特点,设计旅游宣传文案。
六、板书设计1. 江南水乡a. 概览b. 水乡古镇特色与文化c. 水乡风物与民俗2. 丝绸之路a. 历史背景b. 重要城市与文化遗址c. 丝路旅游与文化体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比较分析江南水乡与丝绸之路的旅游资源特点。
2. 答案:b. 学生设计的旅游线路需涵盖两地特色景点,旅游攻略要体现文化内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江南水乡与丝绸之路的实地旅游资源。
b.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与感受。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全套资料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全套资料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5、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2、中国古代绘画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1、中国古代书法3、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第二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1、楹联常识2、跟着诗词去旅行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3、中国的古塔2、中国的古桥1、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1、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3、皇家园林——颐和园2、江南园林——拙政园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2、中国的名茶1、中国的四大菜系第六章中国工艺美术中国的文房四宝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4、蒙古族3、藏族2、满族1、汉族第八章中国旅游景观2、花岗岩名山1、钙华景观4、京杭大运河3、丹霞地貌名山第九章中国港澳台地区和主要客源国概况2、澳门4、英国6、德国5、法国1、香港3、台湾参考资料1、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书目:《史记》、四大名著、《丝绸之路》文章:龙应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史哲》记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南宋》、《本草中国》、《河西走廊》、《神秘的西夏》、《大汉帝国》2、第二章、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书目:《唐诗中的旅游》、《宋词中的旅游》3、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纪录片:《故宫100》、《世界遗产在中国》、《法门寺地宫》4、第四章、中国古典园林书目:陈从周《说园》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5、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寻味顺德》、《老广的味道》、《味道云南》6、第六章、中国工艺美术书目:《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纪录片:《台北故宫》、《了不起的匠人》、《中国文房四宝》7、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纪录片:《穿在身上的中国》8、第八章、中国旅游景观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隐秘中国》、《大黄山》、《长江》、《塔里木河》、《这里是西藏》、《第三极》9、第九章、中国港澳台地区和主要客源国概况书目:《菊与刀》纪录片:《走遍世界》、《鸟瞰世界》10、第十章、中国共产党发展简史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辉煌成就书目:《邓小平时代》、《苦难辉煌》纪录片:《大国崛起》、《辉煌中国》、《忘不了邓小平》。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课程编码:X100144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旅游英语授课单位:外语与旅游系学时:30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2010-9-6学分:2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2011-3-10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旅游文化》是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酒店管理、导游、旅游英语)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学科课程,是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工作的基础。
它兼具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是与旅游密切联系的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在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高职高专旅游人才及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文化及景观、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饮食节庆等文化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为适应导游业务及本专业的其他业务需要和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本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2课程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围绕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标准、课程标准,通过本课程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1)在知识方面:使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领会我国旅游文化深厚的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民族自豪感;(2)在素质方面: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专业素养、培育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3)在能力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识别旅游文化的能力、分析探讨旅游文化的能力、专业实践能力。
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应用,知识与技能,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着力造就高素质的高职旅游人才。
1.3课程设计思路在现有条件下,以讲授为主,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学情,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教学内容----理论适度,形式多样,注重实践(2)教材:精心评估,科学选用;认真总结(3)教学参考:扩充相关资源,促进教学(4)教学理念: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实践能力(5)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方法(6)采用多种考核模式,对课程考核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第一章:1、什么是山水文化?山水:特指地貌特征具有典型性,生态环境优良,有一定文化积淀,具有美学、文化、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的综合体。
所谓“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蕴涵和引发的文化现象。
这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在世界上有显著的地位。
2、艺术价值——人文建筑(亭,廊,桥,塔,台,榭),文学艺术(摩崖石刻,雕塑,绘画,诗文,楹联)3、科学价值:景观——人文景观(考古价值,冶炼价值,建筑价值,水利价值),自然景观(岩熔景观,地貌景观,底层结构,生物景观)4、神与物游的山水审美意识审美意识——致用,比德,畅神,情景交融致用:人类用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美。
比德:将自然物视为人格道德的象征物。
时间:春秋战国畅神:人们以一种超凡脱俗的虚静的心胸面对山山水水,欣赏山水本身那千姿百态的自然美。
情景交融:是一种立足于主体心理活动的物我交流过程,即自身情感与对象形式合而为一。
5、山水景观的构成要素1)色彩用色彩来表现人的情绪,来表现人的喜怒哀乐情感。
如婚诞喜庆,以大红色代表,使人兴奋,情绪激昂;黑白色象征肃穆和庄重,使人感到静谧和压抑。
所以,在灯具、家具、房间墙壁、饰物等色彩搭配上,最好要了解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识。
2)声音指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声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
.秋声赋(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3)动态与静态一般来说,山水的动态主要是指流水、飞瀑和流云飘烟,也包括各种动植物的生命运动所表现出来的景象。
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扑入地,欲渔钓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辉,此水之活体也。
6、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从山水的发生学角度看,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的区别在于:自然山水是一种先天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文景观则是人依照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来的,带有浓厚的主观因素,随着社会变迁,时代的演进及人的观念的变化,都有可能发生转变。
旅游休闲文化概述
二、西方休闲文化的类型
(一)怀旧型
• 通过感性形式回首寻觅人类前行的足迹 获得深沉的历史感
• 主要内容:游览名胜古迹、参与性活动 美国迪斯尼世界的淘金村庄 古罗马的斗兽场
(二)探险型
• 身心疲劳程度高,需要强烈刺激激发活 力,恢复心神
• 非洲丛林、独木舟游历、绝壁攀岩 (三)猎奇型
二、诗、词、歌、赋
• 这种休闲文化方式是动态完成的,并且 仅限于中国文人特殊群体
• 诗词歌赋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用 来写景、叙事、抒情等
• 中国古代诗词歌赋艺术往往体现出悲凉 压抑的倾向Fra bibliotek(一)诗
• 《诗经》《楚辞》 • 《汉乐府》 • 乐府诗:将汉代乐府所搜集、演唱的歌
和诗统称之为“乐府”,它采用赋、比 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 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
二、休闲文化的种类 旅游休闲文化的类型:休闲娱乐、休闲
旅游、休闲养殖、休闲阅读、休闲竞技
德国哲学家对于休闲文化的分类: • 对生存的享受(生理) • 寻求体能刺激的享受(挑战自我) • 认识过程中的享乐(精神享乐)
章海荣对旅游休闲文化的分类: • 张弛型——身心恢复功效 • 陶冶型——发展个人爱好、陶冶性情 • 反馈型——发展与工作有关的业余爱好 • 潜能型——休闲时间继续工作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 .2020. 10.202 2:19:5 022:19 :50Oct ober 20, 2020
•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20 日下午1 0时19 分20.10 .2020. 10.20
•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0年1 0月20 日星期 二下午1 0时19 分50秒2 2:19:5 020.10 .20
第五章 旅游消费文化 《旅游文化学》ppt 课件
3.文化价值观是造成中西旅游消费行为差异的深层原因,中西旅游消费环境的差异也导致旅 游消费文化的不同。
4.旅游消费文化现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奢侈性(炫耀性)、欺骗性、愚昧性、恶习性 、非文明性和非理性等方面。
旅游文化学
101
5.旅游消费文化呈现复杂多变的动态变化过程,遵循传统—现代—后现代的发展变迁路径,呈 现出地方特色消费文化向区域消费文化融合、大众化旅游消费文化向个性化旅游消费文化 发展、旅游消费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旅游文化学
96
(一)传统—现代—后现代消费文化变迁路径 (二)地方特色消费文化向区域消费文化融合 (三)大众化旅游消费文化向个性化旅游消费文化发展 (四)旅游消费文化的国际化
第四节 旅游消费文化建设
一、旅游消费文化建设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如前文所述,旅游消费文化既包括旅游消费主体即旅游者所 持有的旅游消费文化观念,也包括旅游消费客体的提供者主
旅游文化学
100
图5—3 旅游消费文化的激励约束机制 1.文化是影响旅游消费的根本因素,旅游动机是旅游形成乃至旅游文化形成的根本动因。
2.旅游消费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现代意 识支配下,渗透到旅游消费活动过程中的、逐渐形成的一种整体性的消费观念形态以及与之 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以及反映在旅游产品上的文化层次和文化趋向。
3.加强旅游消费文化建设有利于减轻或矫正旅游消费的异化、旅游消费文化的肤浅化和浮 夸化以及旅游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和虚假化等问题。
二、旅游消费文化建设途径
旅游文化学
98
(一)加强宣传教育,培育全民族的健康旅游消费文化观念与意识
旅游文化学
99
图5—2 旅游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三维模式
中国旅游文化大纲
2、半坡氏族
位于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展现了约6千年前母系氏族阶段的生活场景。
景区主要陈列:新石器、农产品、家畜化石、陶器(代表作小口尖底瓶)、房屋基址。 有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制陶(捏制、泥条盘筑)。社会组织按母亲血缘关系组成,族外对偶婚——走婚,男到女家。
活化石:云南西北的泸沽湖畔有个世界上唯一的女儿国,呈现的是摩梭人的生活方式。
第一章 旅游历史文化
第一节 中国人的祖先
一、历史学中的祖先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位于北京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洞,展现了约60万年前的中国人的形象和原始群阶段的生活场景。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景区主要陈列:人的头盖骨、肢体和动物化石;旧石器;6米厚的灰烬。
熟食,住山洞,爬行间或直立行走。社会组织毫无规则地组合,很松散;杂婚——毫无原则和伦理。
(2)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发展到
成熟阶段的正规文字。
(3)青铜器最多(工具、兵器、礼器),最著名的是司母戊方鼎。
其它文物有:陶器、乐器、玉器、骨器等。
商代日常生活用具仍然以陶器为主。其中,除了一般使用灰陶、黑陶、红陶外,还有工艺甚精的刻纹白陶。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时期出现的用高岭土制作的青釉器,经高温烧制后吸水性弱,已具备了瓷器的基本特点。这种青釉器制造业在当时的长江中游地区比较发达。
3、大汶口文化
位于山东太安县大汶口,展现了5千前父系氏族阶段的中国人生活。
景区主要陈列:复合工具、陶器(轮制,著名的是人头形口彩陶瓶、陶祖) 、红铜器、 玉器、占卜用过的肩胛骨化石。
继承了此前的一切文化,并有很大发展和创新(工具的改进、制陶技术)。新增了冶金业、宗教、艺术。社会组织按父亲血缘关系组成,一般认为是一夫一妻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古典园林鉴赏方法
(一)赏景的层次
(二)游园的时间和游览的路线 (三)观赏园林的方式
三、古典园林佳例欣赏
(一)颐和园
三、古典园林佳例欣赏
(二)拙政园
(1)西方园林 (3)中西混合式园林: (2)东方园林
二、中国园林发展历史阶段及其文化 背景
(一)萌芽期
(二)形成期 (三)发展、转折期 (四)成熟期 (五)高潮期
三、中国现存各类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皇家园林
1、独具皇家气派 2、突出建筑的形式美 4、体现皇家艺术的审美观 3、全面吸取江南园林的造园技巧与形式
三、中国现存各类古典园林的特点
(二)私家园林
1、精巧玲珑 2、以人工造景为主 3、巧于组合 (三)自然风景园林 (四)寺观园林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与构景手法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一)筑山
假山分为土山、土石结合山、石山三种 叠山的另一特殊表现形式是置石
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及其审美鉴赏
一、中国古典园林特征
(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原则
1、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3、以假当真,以假乱真 2、景观布局不二)以山水为主、建筑为从
(三)诗情画意的情趣 (四)以有限达到无限的环境空间创造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二)理水
方法:掩、隔、破 原则:水源要活,水流要曲,水道宽窄相间,水
位要恰到好处等。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三)植物
花木标准: 一讲姿美 二讲色美 三讲味香 四讲寓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四)建筑 1、厅 2、堂 3、楼阁 4、馆、轩、斋 5、榭 6、舫 7、廊 8、亭 9、桥 10、园墙 11、铺地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五)园林小品
题景 匾额 楹联 题刻、碑记 字画
二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景手法
(一)主景与配景 (二)层次与景深 (三)借景与添景 (四)对景与抑景 (五)分景与隔景 (六)夹景与框景 (七)透景与漏景 (八)点景与题景 (九)朦胧与烟景 (十)以时造景
第五章 旅游园林文化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一、园林的内涵与分类
(一)园林的内涵
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
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塑造山水地貌,结合 建筑布局和植物的栽培,形成优美的景观, 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游憩、观赏、居住的环 境。
(二)中国园林的分类
1、按园林的艺术风光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