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西洞庭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湖南省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
湖南省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40题;共80分)1. (2分)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 . 分封制度B . 井田制度C . 宗法制度D . 礼乐制度2. (2分) (2017高三上·天津月考)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选举之不慎而守令(太守、县令)残民,……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郡县制()A . 导致秦短命而亡B . 有利于君主专制C . 不利于巩固政权D . 更有利于百姓3. (2分) (2020高二下·绥德期末) 有学者认为:“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
后人所研读的儒家经典不是经典本身,只是经典的疏注……儒家的精神,孔子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是已经歪变了的。
”该观点意在强调()A . 儒学价值遭到了普遍质疑B . 汉以后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C . 专制政策摧残了社会文化D . 儒学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4. (2分)(2019·南充模拟) 春秋以来,从贵族到平民的丧葬普遍逾礼,到了战国时,修墓道不用天子批准了,不但中型墓出现墓道,连小型平民墓也起而效尤。
这种现象说明()A . 诸侯已经取代周天子B . 血缘关系被打破C . 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D . 平民地位的提高5. (2分) (2017高一下·武汉期中) 西周初年,周成王因年纪幼小,尚缺乏裁夺政事的能力,周公旦“乃摄政当国”;后来,周厉王被国人所逐,召公和周公共同摄政,号称“共和”。
这些亊实说明在西周()A . 贵族政治占重要地位B . 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C . 周王常常是统而不治D . 分封制存在严重弊端6. (2分) (2017高一上·江海月考)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
湖南省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湖南省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17高一·清流月考) 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 . 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C .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D . 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2. (2分) (2019高三上·绵阳月考)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A .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B .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 . 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 . 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3. (2分) (2020高二下·包头月考) “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酸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A . 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B . 有利于建立集体统治C . 对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有影响D . 不利于建立中央集权4. (2分) (2020高二下·鸡西期末)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 . 抨击秦的专制暴政B . 否定中央集权制度C . 主张恢复分封制度D . 肯定秦的郡县制度5. (2分) (2019高一下·泉港月考) 中国古代有立法保护耕牛的传统,秦汉时期皆立法严禁杀牛,魏晋南北朝时规定“非宗庙社稷之祭不得杀牛,犯者皆死”。
这一现象表明()A . 西周宗法制度尚存B . 注重保护生态平衡C . 农业受到官府重视D . 立法过于严苛细密6. (2分) (2020高一上·许昌月考)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3)
一、选择題(本大題共35个小題,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据史载,年幼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
”辅政的周公人贺,成王曰:“吾与之戏耳。
”周公曰:“天子不可戏。
”遂封叔虞于唐。
这反映出当时A. 周公权倾朝野天子成为傀儡B. 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C. 儒家诚实守信思想初露端倪D. 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礼乐秩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周公曰:‘天子不可戏。
’遂封叔虞于唐”可知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B项正确;周公权倾朝野天子成为傀儡与材料辅政的周公入贺,矛盾,排除A;材料体现周公维护分封制,而不是体现儒家诚实守信思想初露端倪,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礼乐秩序的相关信息,排除D。
所以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天子不可戏”,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2. 我国山东半岛地区被称为“齐鲁之邦”,其来源于西周的分封制,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 鲁国的历史要比齐国历史长B. 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C. 与宗法制的正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D. 取决于分封制形成的等级体系【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周的时候,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分封功臣、宗室子弟及先代贵族的后代到各地做诸侯,以达到“封邦建国,以藩屏周”的目的。
其中,齐为功臣姜尚的封地,鲁为宗室的封地,受传统宗法制的影响,山东称鲁而不称齐。
所以C项正确。
其他说法均不正确。
3. “公”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
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
这实质上表明,春秋时期A. 诚信观念部分丧失B. 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C. 夷夏之防不复存在D. 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答案】B【解析】据材料“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等级秩序森严,春秋盟誓参与者有不同的等级,说明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故B选项正确;“誓”虽然是一种约束性语言,但材料无法体现诚信观念的丧失,故A选项错误;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也不能说明夷夏之防不复存在,故C选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于秦朝,故D选项错误。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C.礼乐制度的破坏 D.等级制度的颠覆2.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
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才愈用愈大。
这反映出汉代A.皇权加强,“国”与“家”同构 B.制度创新,奠定三省六部制基础C.承继秦制,有效地加强中央集权 D.风尚变迁,影响到后世皇家生活3.隋唐时期,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
唐代290年间共有369名宰相,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
这意味着A.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B.宰相之权严重削弱C.科举制下选人之盛 D.集思广益民主决策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
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5. 孙中山曾于《五权宪法》中指出:“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以下对此材料的解读,错误的是A. 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曾有利于人才的选拔B.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有存在的必要性C. 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因为考试内容不能与时俱进D. 门阀举荐制度被推翻,是因为考试制度执行不力6. 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
而雅典人通常在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
……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湖南省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2018-2019学年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高一第一次模拟检测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第一二单元;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 D.统一度量衡、货币2.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表现在()A.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B.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C.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D.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3.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
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
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郡县制取代分封制B.从人治到法治C.国家管理制度化D.君主政治到民主政治5.下列为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机构权力运行图,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中央机构的决策更科学 B.甲乙都通过分权维护了皇帝集权C.乙的中央机构更能体现家天下 D.甲乙都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6.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宋朝官员都是文人B.知人善任C.重文轻武D.分化事权7.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湖南省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双峰一中2018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60分)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文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2.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3.“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铁制农具B.祖先牌位C.青铜兵器D.皇帝宝座4.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5.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7.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
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A.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
B.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8.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
湖南省西洞庭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西洞庭一中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72分)1. 《三字经》写道: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这里强调的是A.周国力强盛, 伐封建国B.周的政治文化与夏商有惊人的继承性C. 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日益完善D. 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2.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 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
这说明分封制()A. 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B. 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C.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D. 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3.《国语·鲁语上》曰:“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
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这主要表明“先王制诸侯”()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B.具有制度性保障C.以礼乐制度为基础D.提高了行政效率4.《吕氏春秋·审分览》载:“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这表明实行宗法制目的是()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B.消除诸子矛盾C.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D.实现长治久安5. 《资治通鉴》记载: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A. 分封制度被破坏B. 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 等级制度被破坏D. 贵族特权被废除6.“天子独以印称玺, 又独以玉, 群臣莫敢用。
”这主要体现了()A. 皇位世袭B. 皇权至上C. 皇帝独尊D. 君权神授7.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
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湖南省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湖南省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8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下图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克罍,其铭文大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
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
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A . 禅让制B . 分封制C . 礼乐制D . 郡县制2. (2分)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下列王朝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 . 西周B . 秦朝C . 西汉D . 宋代3. (2分) (2017高二下·北京期中)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此大臣()A . 主张郡县制B . 主张分封制C . 主张郡国并行D . 主张皇帝制4. (2分)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大权后,标榜要替鲁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成,反而受到批评。
春秋后期的这个事例说明A . 分封制对等级隶属有严格的规定B . 士的力量当时已经超过卿大夫C . 分封确立的礼制在当时保持良好D . 周天子的权威遭到削弱5. (2分)(2019·兰州模拟) 西周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周天子选派亲族、功臣到王畿之外的地区建立诸侯国。
其作用体现在()A . 确保了宗法制的实施B . 削弱了官僚、贵族的势力C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 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6. (2分) (2019高三下·普陀模拟) 下图为“天子与贵族的列鼎数量及肉食种类”,主要反映的西周社会特点是()A . 经济繁荣B . 封邦建国C . 礼制文化D . 工艺精湛7. (2分)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历史高一上册第一次月考(1).doc
高一上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一)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50分)1.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 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
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
“封建” 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A.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B.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C.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D.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2.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A.所任官职名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3.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模(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A.世官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4.通过宗法制,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一一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一一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一一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 ------- 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5.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突出地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6.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A.实行地主阶级的选宫制俩 两宋 13.她噩靴会 明清;介易的螂壮C.时期 ①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 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④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西周政治制度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世卿世禄制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④从 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 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高一年级月考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反映出西周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2.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的统治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3、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展了西周的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造成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 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B. 生产关系的发展C.诸侯地位的变化D.井田制的兴衰4、中华民族具有尊宗敬祖、长幼有序的传统,对这一传统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5、西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构成的金字塔式宗法制等级是:A、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B、士-卿大夫-诸侯-周天子C、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D、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6、下列对西周王朝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 ①③B. 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7、成语“问鼎中原”所反映周朝的政治状况是A 西周早期周王室实力强大B 礼崩乐坏的局面出现C 宗法观念维系社会稳定D周王室衰微,无法控制诸侯8、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实行内外服联盟B.实行内服和外服制度C.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D.实行分封制9、汉族自古以来就有“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传统。
这一传统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有直接关系。
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皇权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高一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2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反映了西周实行A.神权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2.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者快活。
”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
”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个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
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对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 )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3.“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最初的标准是有德行和才能。
也称‘贤良文学’、‘贤良方正”’。
由此可知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4.“政府收缴土司印信,设置府、厅、州、县,委派有任期的朝廷官员进行地方管理,实行和汉族地区相同的治理政策”。
这一措施最早实行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5.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C.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6.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分割宰相的权力,以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北宋设①参知政事②三司使③刺史④节度使⑤枢密院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7.在《申谕英夷告示》中说:“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一告示发布于A.三元里抗英B.左宗棠收复新疆C.黄海海战D.反割台斗争8.《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同点是A.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B.都主张解决土地问题C.都产生于运动的防御阶段D.都具有革命性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A.责任内阁制B.总统制C.三权分立制D.共和制10.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反映出西周的政治制度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王位世袭制【答案】B【解析】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与分封制有关。
分封制下诸侯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镇守疆土的义务,符合材料,B正确。
宗法制形成于西周时期,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旨在解决贵族在权力和财产继承上的矛盾,与材料无关,A错误。
“烽火戏诸侯”发生在西周时期,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全面推广,时间不符,C错误。
王位世袭制开始于夏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
题目较容易,学生掌握和识记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2. 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A. 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B. 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C. 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的统治D. 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是西周的一种政治制度,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C正确。
分封制没有起到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和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排除AB。
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周天子势力越来越弱,诸侯权力上升,造成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局面,D错误。
3. 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展了西周的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造成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 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B. 生产关系的发展C. 诸侯地位的变化D. 井田制的兴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洞庭一中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2分)1.《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里强调的是A.周国力强盛,伐封建国B.周的政治文化与夏商有惊人的继承性C.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日益完善D.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2.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
这说明分封制()A.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B.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C.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D.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3.《国语·鲁语上》曰:“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
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这主要表明“先王制诸侯”()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B.具有制度性保障C.以礼乐制度为基础D.提高了行政效率4.《吕氏春秋·审分览》载:“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这表明实行宗法制目的是()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B.消除诸子矛盾C.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D.实现长治久安5.《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6.“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主要体现了() A.皇位世袭B.皇权至上C.皇帝独尊D.君权神授7.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
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B.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产生了威胁C.实行的丞相制度不合时宜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8.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认为郡县制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D.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9.秦朝修建咸阳城,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城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皇位从二世三世传之万世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10.元代行省官员任命,遵循这样的原则:“七品以下者,由吏部掌理;正七品以上届中书省;三品以上,则核定权在皇帝。
”由此可见,元代() A.地方有相当大的自主权B.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C.中央能够有效节制地方D.设行省利于管辖辽阔疆域11.“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12.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中国的科举文官制度是历史最悠久的帝国行政样板。
”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汉代以后成为主要选官制度B.宋代以后以八股取士为主要形式C.促成了官场腐败之风D.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13.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
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
这主要反映了()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14.《枢垣记略》载:“国家初制,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材料说明清初()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皇权受到一定牵制C.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D.内阁决策国家政务15.明清时期,文忌之多,文网之密,文祸之惨,株连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致使众多文士学人不敢轻谈时事与政治,埋首经籍,“为考证而考证,为经学而治经学”。
有位老臣梁诗正积数年之经验曰:“不以字迹与人交往,无用稿纸亦必焚稿。
”这句话体现了一位老臣的战栗之情。
这主要是因为()A.社会黑暗没落B.人际关系紧张C.君主专制之毒D.儒学独尊的地位1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17.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民主改革,其主要措施包括() ①废除债务奴隶制②确立财产等级③建立五百人议事会④创建陪审法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8.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载:公元前487年,“陶片放逐法”首次付诸实施。
按该法规定,被放逐的对象是()A.所有触犯法律的公民B.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C.有盗窃行为的平民D.伤害主人的奴隶19.伯里克利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贸然开始行动。
”这表明雅典特别注重()A.民主的广泛性B.决策的科学性C.程序的复杂性D.公民集体参政20.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D.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21.白献竞在其新作《地中海奇迹》中曾写道:“古罗马从传说的建城时期到帝国灭亡,建立了一个地跨三洲的庞大帝国,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这里的“不可磨灭”主要表现在()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罗马建成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D.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22.“贵族垄断立法权并随意曲解,平民强烈不满。
”这可以用来解释下列哪一事件的背景A.陪审法庭建立B.《十二铜表法》制定C.自然法的产生D.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23.1692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任职法案》,被上院否决,次年重提之,又被国王威廉三世否决,直到1707年做了有利于国王的修改后,才由安妮女王签署通过。
这说明()A.议会的立法权已经丧失B.英王仍然掌握着立法权C.英国政体实行三权分立D.权力部门间存在着制衡24.1730年艾格蒙特评论首相沃波尔:“现在沃波尔爵士……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而实际上国王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这一评论表明()A.英国的民主共和制度正式形成B.英国首相形成了专制独裁统治C.英国议会成为摆设,首相成为权力中心D.国王“统而不治”,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25.谈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很多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完美的政治设计。
其“完美”体现在()A.确立责任内阁制B.以妥协方式确立民主制C.实行了议会主权D.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26.“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互相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关键和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全体公民的素质高低D.革命的彻底性27.华盛顿说:“我们要么在一个首脑的领导下组成联邦,要么成为互相牵制不已的13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13个主权国家,你斗我,我斗你,又一块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同归于尽。
”材料主要说明了当时美国A.建立联邦制的必要性B.建立邦联制的必要性C.实行三权分立的必要性D.实行两党制的必要性2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这一规定主要有利于调和A.大州与小州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南方与北方的矛盾D.立法与司法的矛盾29.詹姆斯·罗伯特认为,“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越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787年美国宪法A.在政府机构实行“三权分立”B.确立了国会的权力中心地位C.规定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D.设立最高法院维护宪法权威30.美国1787年宪法赋予总统行政权和对国会立法的否决权,总统兼任军队最高统帅,战时可行使独裁大权。
这反映了美国()A.三权分立分权制衡B.用法律规范总统的权力C.总统权力至高无上D.国会权力居于弱势地位31.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B.爵位C.溢号D.行业32.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33.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作者的意思是A.文字史实往往带有主观因素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34.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35.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36.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君主制度的衰亡高一历史答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37.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地方的管辖。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区划图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