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档】日常礼仪,传统文化-word范文 (7页)

合集下载

礼仪礼节的作文(6篇)

礼仪礼节的作文(6篇)

礼仪礼节的作文(6篇)礼仪礼节的作文1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

”那么,礼仪是什么呢?礼仪就是礼节和仪式等道德规范。

中国是数干年的“礼仪之邦”,《礼记》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古人以礼待人的事例多如牛毛,而如今许多人认为礼仪已经不重要了,且慢慢被人们遗忘,现实生活中已经找不到了。

但其实这只是他们不擅长去发觉,去留意,今日这种讲文明讲礼仪的事例也不胜枚举。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正走在街上,就看到这样一幕感人肺腑的事:公路上,绿灯亮起,等待过公路的人们开头前行,人群中有一位年过古稀,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特殊引人注目,她虽然被一位中年女子搀扶着,但动作迟钝,行动缓慢,时间消逝,绿灯向红灯倒数:5、4、3、2、1……行人道的红灯亮起,此时的斑马线上只留下她们两人。

老人停住脚步,渐渐地抬起头,好像在等待前行的车流从她们身旁穿行而过,但她却发觉车辆并没有咆哮而来。

的哥在车内微笑着用手势示意她们连续前行,没有丝毫不耐烦。

老人点了点头,表示谢意,走了过去。

其实礼仪很简洁,很平常。

时代在转变,如今的我们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繁重的礼仪仪式已经被一再的简化,但这并不表示礼仪已经不存在了,它其实已经深化我们的骨髓,表达在我们平常的举止行为中。

礼仪是暖和的阳光,给人无尽的暖和;礼仪是新出的绿叶,衬托花的秀丽,礼仪是高大的树木,让人感到凉快;礼仪是一股力气,会给人无穷的魄力。

礼仪是多么的重要!文明礼仪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让我们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情做起,经常使用“请”、“你好”、“没关系”等一些有礼貌的日常用语。

让每个人彼此之间都用恳切、友好的看法待人;用热忱、大方的举止处事;用擅长宽容的方式对待他人……让我们的校内、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与美妙!让祖国越来越兴盛,越来越宏大啊!礼仪礼节的作文2当代,文明礼仪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社会生活的必需品。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中国礼仪文化(实用14篇)

中国礼仪文化(实用14篇)

中国礼仪文化(实用14篇)中国礼仪文化第1篇一. 坐次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如果你是主人,你应该提前到达,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

如果你是被邀请者,那么就应听从东道主安排入座。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老板出席的话,你应该将老板引至主座,请客户最高级别的坐在主座左侧位置。

除非这次招待对象的领导级别非常高。

二. 点菜如果时间允许,你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

当然,作为公务宴请,你会担心预算的问题,因此,要控制预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饭前功课,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是比较重要的,这样客人也能大大领会你的预算。

况且一般来说,如果是你来买单,客人也不太好意思点菜,都会让你来作主。

如果你的老板也在酒席上,千万不要因为尊重他,或是认为他应酬经验丰富,酒席吃得多,而让他/她来点菜,除非是他/她主动要求,否则,他会觉得不够体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应该知道,不该在点菜时太过主动,而是要让主人来点菜。

如果对方盛情要求,你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

记得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特别是问一下“有没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较喜欢吃什么?”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

点菜后,可以请示“我点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几位的口味”,“要不要再来点其它的什么”等等。

中国礼仪文化第2篇一顿标准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如果感觉吃得有点腻,可以点一些餐后甜品,最后是上果盘。

在点菜中要顾及到各个程序的菜式。

关于礼仪和常识范文

关于礼仪和常识范文

关于礼仪和常识范文当主人上茶之前,向自己征求意见,询问大家“想喝什么”的时候,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可以在对方所提供的几种选择之中任选一种,或告之“随便”。

在一般情况下,若向主人提出过高的要求,是很不礼貌的。

主人为自己上茶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即起身站立,双手捧接,并道以:“多谢。

”不要视而不见,不理不睬。

当其为自己续水时,亦应以礼相还。

其他人员为自己上茶、续水时,也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向其答谢。

如果对方为自己上茶、续水时,自己难以起身站立、双手捧接或答以“多谢”时,至少应向其面带微笑,点头致意,或者欠身施礼。

不喝的凉茶、剩茶,千万不要随便泼洒在地上。

品茶时,应一小口、一小口地细心品尝。

在端起茶杯时,应以右手持杯耳。

端无杯耳的茶杯,则应以右手握茶杯的中部。

不要双手捧杯,以手端起杯底,或是用手握住茶杯杯口。

那样做,或是煞有介事,或是动作粗鲁,或是不够卫生。

使用带杯托的茶杯时可以只用右手端起茶杯,而不动杯托。

也可以用左手,将杯托连茶杯,托至左胸高度,然后以右手端起茶杯饮之。

饮茶的时候,忌连茶汤带茶叶一并吞入口中,更不能下手自茶中取出茶叶,甚至放入口中食之。

万一有茶叶进入口中,切勿将其吐出,而应嚼而食之。

饮盖碗茶时,可用杯盖轻轻将飘浮于茶水之上的茶叶拂去,不要用口去吹。

茶太烫的话,也不要去吹,或是用另一只茶杯去来回倒凉茶水,最好待其自然冷却。

办公桌的礼貌首先说说在办公室里用餐的礼仪。

使用一次性餐具,最好吃完立刻扔掉,不要长时间摆在桌子或茶几上。

如果突然有事情了,也记得礼貌地请同事代劳。

容易被忽略的是饮料罐,只要是开了口的,长时间摆在桌上总有损办公室雅观。

如茶水想等会儿再喝,最好把它藏在不被人注意的地方。

吃起来乱溅以及声音很响的食物最好不吃,会影响他人。

食物掉在地上,最好马上捡起扔掉。

餐后将桌面和地面打扫一下,是必须做的事情。

有强烈味道的食品,尽量不要带到办公室。

即使你喜欢,也会有人不习惯的。

而且其气味会弥散在办公室里,这是很损害办公环境和公司的形象。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常识大全一、概述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它是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常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

二、尊重长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

无论是家庭中还是社会中,尊重长辈是恪守的道德原则。

当与长辈交流时,应使用适当的敬语,并示以尊重和关怀。

三、饮食礼仪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注重礼仪。

在用餐时,应注意以下礼仪:1. 尊重主人:在进餐前,应向主人致以问安,并等待主人示意开始进食。

2. 使用筷子:在用餐时,应使用筷子,并避免将筷子直插食品或碗中。

3. 谦让他人:应注意礼貌和谦让,在用餐时不应抢夺食物。

四、社交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交礼仪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社交礼仪的常识:1. 问候礼仪:见面时应示以礼貌的问候,如问好、打招呼等。

2. 尊称礼仪:与陌生人或年长者交流时,应使用适当的敬语来表示尊重。

3. 长辈礼仪:与长辈交流时,应注意尊重和关怀,并避免过分亲昵的行为。

五、节日俗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俗和礼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节日俗:1. 春节:家庭聚会、贴福字、放鞭炮等。

2.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

3.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六、穿着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穿着礼仪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

以下是一些穿着礼仪的常识:1. 正装礼仪:参加正式场合时应着正装,如西式礼服或传统汉服。

2. 色彩象征: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黑色代表哀悼,应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服装色彩。

七、宴会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宴会是交流和聚会的重要方式。

以下是一些宴会礼仪的常识:1. 座次安排:主人会根据身份和尊卑安排座次,客人应按照安排就座。

2. 礼物赠送:参加宴会时可以赠送一些礼物,如鲜花、茶叶等,表达谢意和祝福。

八、结语以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一些常识,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

日常生活礼仪(精选10篇)

日常生活礼仪(精选10篇)

日常生活礼仪(精选10篇)日常生活礼仪篇1社会生活礼仪,是人们在公共生活和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普遍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涉及个人和人际交往中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具体规则和惯用形式。

作为公共生活的“通用语言”,社会生活礼仪重视小节,以小见大。

从握手到称谓,从出行到购物,从着装到用餐,从使用电话到网络交流……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需要我们“知礼”、“明礼”、“习礼”进而“达礼”,既展现自我的修养,又体现对别人的尊重。

个人仪容(1)发型得体。

男性头发前不盖眉,侧不掩耳,后不及领。

女性根据年龄、职业、场合的不同,梳理得当。

(2)面部清爽。

男性宜每日剃须修面;女性宜淡妆修饰。

保持口腔清洁。

(3)表情自然。

目光温顺平和,嘴角略显笑意。

(4)手部清洁。

定期修剪指甲并保持手部洁净。

女性在正式场合不宜涂抹浓艳的指甲油。

握手礼(1)握手时,伸出右手,适当用力紧握对方右手;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简单问候、寒暄,不可左顾右盼;应起身站立并且摘下帽子,不可把另一只手放在口袋中,不带着手套握手。

(2)握手顺序按照“尊者为先”的原则。

在正式场合,以上级先伸手为礼;在日常生活中,以长辈、女士、已婚者先伸手为礼;在社交场合,以先到者先伸手为礼;在师生之间,以老师先伸手为礼;在接待来客时,以主人先伸手为礼,客人告辞时,以客人先伸手为礼。

男士与女士握手不宜时间过长、力度过大。

在多人同时握手时,不可交叉握手。

不可跨着门槛握手。

如果手脏、手凉或者手上有水、汗时,不宜与人握手,并主动向对方说明不握手的原因。

递接名片礼(1)名片应双手呈递,将正面朝向接受方。

接受名片时双手承接。

(2)接受名片后要仔细看一遍,有不明之处可向对方请教。

(3)接受的名片不可随手乱放或在上面压上其他物品。

接受对方名片后,如没有名片可交换,应主动说明,并告知联系方式。

如尊者、长者不主动交换名片,可委婉提出,不宜直接索取。

登门拜访礼(1)拜访前应预约时间。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精选4篇)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精选4篇)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精选4篇)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篇1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这就说明礼仪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如今,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提高全民族礼仪文化修养,越发的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儒家把能够遵循礼仪,拥有道德修养的人称为“君子”。

君子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这样的人是优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也是中华文明礼仪的化身。

那么,如何成为生活中人人敬爱的“君子”呢,这就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我就用《》中的原文和大家谈谈传统礼仪吧。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孔夫子教导我们,学习文明礼仪首先要做的孝道。

父母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人,孝敬父母,的确是天经地义的事。

那么,孝从何做起呢?我想,应该从听父母的话开始。

首先我们应当理解到,父母对我们的教导,无论对错与否,其出发点都是为我们着想。

天下没有父母希望子女不学好,都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期待子女实现自己未能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

所以我们身为子女,应当负起这个责任,应该有担当。

其次,即使父母的教导错了,出现了原则上的错误,那我们就应该和颜悦色地与他们协商,达成统一的意见,千万不要当面顶撞父母,让他们伤心。

试想,朋友之间相处尚且需要相互体谅,互相关切,没有人会对自己的朋友恶语相向,何况是供养我们十多年的父母呢?除了孝敬父母,我们在礼仪修养方面还应注意哪些内容?那就是诚信,仁爱和学习文化知识。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学生们从大学毕业,踏入社会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求职,也即找工作。

在这样的一个商业社会中,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二字!人无信不立,丧失诚信的人,是会被全社会所厌弃的。

在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本次演讲的主题是礼仪,为什么要谈到道德修养呢?因为诚信是一切礼仪之本,一个人只有在为人处世中充满诚意,才能表里如一,没有诚意的礼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传统礼仪(实用文案)

中国传统礼仪(实用文案)

LOGO公司名称中国传统礼仪X X X有限责任公司学习活动中国传统礼仪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

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

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礼仪择要介绍: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中国日常礼仪作文

中国日常礼仪作文

中国日常礼仪作文中国日常礼仪作文篇【一】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但有一些人认为这些礼仪是不必要的。

如果这是一道问答题的话,这些人可能半对半错。

中国众多的礼仪之中有些可以简化,但不可以除去。

举个例子:在古代饭桌上开宴前主人要将重要宾客介绍给大家,并致简明热情的祝词;开宴时主人要亲自斟酒,按顺序向长辈和客人敬酒,不能强求;主动替不胜酒力的客人喝酒,并向客人致意;向宾客敬菜时,要注意客人的饮食爱好,次数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则会让客人尴尬;主人要注意席间相互交流的广泛性,不要热此冷彼,如有女宾,更要注意谈话内容和对女宾的尊重;主人不能先于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辞宴;主人要陪主宾,漱口、净手后到另座饮茶。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训斥孩子和仆人;主与客的孩子发生争执,主人要将自己的孩子拉走,不管谁是谁非,都要向对方表示歉意,但不能当着客人面教训自己的孩子,否则客人会感到不自在。

宾宴一般也是不让孩子参加的。

记得小时候家宴时,要求孩子们要做到懂规矩、尊敬人、讲礼貌、有教养,有三个不准:吃饭时不准出现喧哗声、碗筷碰击声,更不准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准吧唧嘴和出虚恭。

二祖母说吃饭时听到吧唧嘴的声音让人作呕,吃饭时出虚恭令人难以忍受。

并让吃噎着连续打嗝的孩子主动下桌,不准拖拉椅凳以免发出刺耳的声音,这就是不准出声的要求;二是不准“下嘴”,长辈不动筷子孩子们是不能先夹菜的,不准将嘴填得满满的,不准狼吞虎咽,不准站起身来夹菜,够不到的菜可示意长辈给夹,不准用筷子在菜盘中乱挑乱翻,不准边吃边用双眼紧盯着桌上的菜,不准用筷子指人,不准将不爱吃的东西和口杂牙秽扔在或吐在地上,不准掉饭粒,揭馒头皮和剩饭要将饭碗扒拉干净。

最忌讳的,就是孩子将筷子直插在饭碗中;三是绝对不准孩子喝酒。

当年两个祖母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乐乐,在饭桌上玩些游戏,输了要出节目,吃完饭还要让孩子们比比谁的饭碗和桌面最干净,席间温馨的气氛十分浓厚。

中国传统文明礼仪常识文档

中国传统文明礼仪常识文档

2020中国传统文明礼仪常识文档Document Writing中国传统文明礼仪常识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文明礼仪常识之一--基本礼仪个人礼仪是其他一切礼仪的基础,是一个人仪容光焕发、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

总的规范为: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一、仪表仪态礼仪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

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

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

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

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站姿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

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

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

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尖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坐姿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

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

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

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走姿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

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

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文化—礼仪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文化—礼仪

一、礼仪的概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礼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古代时,许多来到中国的外国友人,看到这里的人们普遍接受礼仪的教化与熏陶,在言行举止上以礼仪为美德,以至于人们待人谦恭温和,相互间关系融洽,心里钦羡之余,发出由衷的感叹,称中国为“礼仪之邦”。

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

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著名思想家颜元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亡"等都充分反映了礼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相伴而生、相伴而长。

礼之产生,可以溯到远古时代.首先它是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

自然的人伦秩序是礼产生的最原始动力,人们为生存和发展相互依赖,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是最初的礼,后又有“圣贤之人"如黄帝、尧、舜、禹等为“止欲制乱”而制礼,身体力行为民众做榜样,从而使礼在“维稳制乱"中发挥了作用,也正因如此,人们更加遵礼尚礼.其次,礼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祀活动。

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低下,无法解释和征服自然现象与自然力,于是人们把关于人的灵魂观念扩大到他们所接触的自然界万物,从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开始用原始宗教仪式等手段来影响神灵,如祭祀、崇拜、祈祷等,期望以虔诚感化和影响自然神灵,以使其多赐福少降灾,原始的“礼"便产生了.二、礼仪的分类及功能由于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是相互贯穿的。

一般分三大类:第一类是日常生活礼仪:包括见面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宴会礼仪、会客礼仪、舞会礼仪、家居礼仪、馈赠礼仪及探病礼仪。

第二类是节俗节庆礼仪:包括春节礼仪、清明礼仪、端午礼仪、重阳礼仪、中秋礼仪及结婚礼仪、殡葬礼仪和祝寿礼仪。

礼仪文化(通用19篇)

礼仪文化(通用19篇)

礼仪文化(通用19篇)礼仪文化篇11、要把握入座礼仪先有请来宾入座上席,再请长辈入座来宾旁边,依次入座,最终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座位上。

假如带孩子,在自己坐定以后就把小孩支配在自己旁边。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头,使餐桌与身体距离保持在10—20公分。

入座后不要立刻动筷,更别弄出什么声响,也不要起身走动,假如有什么事情,要向仆人打个招呼。

动筷子前,要向仆人或掌勺者表示欣赏其手艺超群、支配周到、热忱邀请等。

2、要合乎进餐礼仪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加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最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有的人吃饭时喜爱用劲咀嚼食物,特殊是用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楚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殊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消失这种现象。

有的人喝汤时,也用嘴用劲吹,弄出嗦喽嗦喽的声音来,这也是不合乎礼仪要求的。

3、要重视餐桌忌讳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消失其他声音,假如消失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 抱歉”、“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假如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假如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番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敬重和重视。

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渐渐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的餐桌边,或放在事先预备好的纸上。

4、要使吃相优雅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

不要光低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假如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拦住自己的嘴巴。

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

中国礼仪优秀7篇

中国礼仪优秀7篇

中国礼仪优秀7篇中国礼仪篇一在中国礼仪文化中称谓的词语很多如(“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家”、“大”,是自称长辈和平辈家人的谦称,如“家父”、“家母”或“家兄”等等。

“舍”、“小” ,则完全是谦卑的自称,即当着别人称呼比自己辈份小或年龄小的家人,如“舍弟”、“舍妹”等等。

“令”、“外”、“人” :令,美好的意思。

凡称呼别人的家人,无论辈份大小,男女老少,都冠以“令”字,以示尊敬,如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母亲为“令堂”、妻子为“令阃”、哥哥为“令兄”、妹妹为“令妹”、儿子为“令郎”、女儿为“令嫒”等。

)现在就把其中三个很容易用错的称谓,挑拣出来,让大家学习:(一)乃父、乃师——不是他的父亲、他的老师;而是你的。

这个近乎文言文的称谓,经常被现在的文化人揪出来引用。

最常见的是领导讲话、序言后跋之中,大人物要摆摆老资格、说说“想当初”,便以客观公允的语气,联系人家的先生或者祖宗十八代:“某某人,作品如何优秀,风格如何突出,颇有乃师(或者乃父)之风。

”本想拉些老人、名家来陪绑,孰料,搬来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称呼”,没做成好人,防到辱没了自家名声。

“乃”,是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意思;而不是第三人称代词。

陆游在《示儿》诗里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乃翁,是“你父亲”,代指诗人自己。

看来,把第二人称、第三人称颠倒了,意思就非常滑稽。

(二)夫人——不要这样叫自己的老婆;应该留给别人的太太。

这个称呼遍地流。

特别是打领带、坐席面的场合,那些和老公在一起的女士,常被尊称为“夫人”。

这样抬举别人的老婆,当然可以;偏偏有人鹦鹉学舌,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老婆,也说:“这是我的夫人。

”《辞海》里明确标注夫人这一词条的五种解释:1,周代称诸侯的妻子;2,古代称帝王的妾;3,命妇的称号;4,妇人的尊称;5,尊称对方的妻子。

可见,称女士为夫人往往是礼多人不怪,在家里,跟自己的老婆叫夫人也无可厚非,但最露怯的是,在正式场合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老婆,张口闭口叫“我的夫人”。

传统礼仪文化实践素材范文优选16篇

传统礼仪文化实践素材范文优选16篇

传统礼仪文化实践素材范文优选1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传统礼仪文化实践素材范文优选16篇传统礼仪文化实践素材范文第一篇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数不胜数,如引人入胜的京剧、独特的书法和激·情澎湃的龙舟竞渡。

传统礼仪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传统礼仪Microsoft Word 文档 (2)

身居礼仪之邦,就为礼仪之民荀子曾讲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这就是说一个不讲礼仪的人,一定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一件不合礼仪的事,一定很难办成;一个不重视礼仪的国家,一定政局不稳,不得安宁。

因而他强调“礼者,节之准也”,“强国之本”,他认为礼仪是人们言行的准则,是国家强盛的根本。

一种高尚的行为如果只有少数人能做,由于它不普遍,所以不能代表一个时代的文明。

但是,一种很普通的,最起码的礼仪,诸如礼貌用语、文明举止、仪表端庄等等,尽管没有传奇式的伟大,却为人人遵守,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那就形成了十分深刻的道德力量。

它虽不光彩夺目,却有着持久而隽永的魅力。

这种道德力量在潜移默化中烙印在全体公民身上,必然成为良好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

由于一个时期,传统礼仪文化被彻底予以批判,全盘否定了礼仪的积极作用,使得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礼仪感到十分陌生。

而道德伦理和文明礼仪方面教育的欠缺,致使许多年轻人对中国传统优秀的道德伦理和文明礼仪缺乏基本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也有一部分人就根本不重视道德伦理的修养,无视基本的文明礼仪规范,因而在道德操行方面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在大范围上表现为市场经济发育和健全过程中的道德伦理水平有大滑坡现象,以及在个体行为上表现为对社会缺乏责任、急功近利、重利轻义、私欲膨胀、拜金主义盛行等,进而在社会交往中,缺乏诚信,不能以友善和关爱的态度对待他人,造成不良的心理障碍,不利于与他人相处和沟通。

因此,加强对全体公民礼仪教育,正确地认识和继承传统的道德伦理思想,对提高其文明礼仪的修养,涵养道德意识,节制贪欲,严格自律,完善道德情操,培养优良气质,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都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不仅帮助人们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身居礼仪之邦,就为礼仪之民。

中国自古就有注重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

礼仪教育应该是一种养成教育,蒙养教育,也就是说要从青少年抓起。

中华传统日常礼仪

中华传统日常礼仪

中华传统日常礼仪《一》服饰仪容讲究个人卫生;衣着不必华丽,但一定要整洁,适合自己的身份和所处的场合。

正式的、隆重的场合应着礼服;郊游时最好穿随意性较强的休闲装;到朋友家做客,或参加联欢会,则应穿着美观大方;此外,服饰礼仪还有以下禁忌:一忌胡乱搭配。

二忌不合身材。

三忌过分暴露。

《左传》: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所以中国又叫做华夏。

几千年来,绝大多数的古代中国人都穿汉服,行传统礼仪。

以后每逢传统节日,建议穿我们中国自己的礼服--汉服,行我们中国自己的礼仪。

《二》坐立行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要在别人面前翘二郎腿;穿裙子的女生尤其要注意。

中华传统站姿是两脚与肩同宽。

经坐平心静气,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面朝前方。

古代在正规场合需要经坐。

胡坐端正上身,两腿自然放松,双手放在膝盖上,可以微微握拳朝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在比较轻松的生活场景,多为箕距(臀部着地,两腿自然叉开)经立经立是平常的站姿。

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所以手臂要柔软,不能僵直。

趋礼在自己很尊敬的人或者长辈面前走过时要低头,用微微弯腰、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或长辈表示礼敬。

行不中道,立不中门与长辈一起走路时,不能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长辈的礼敬,又可以避让其他行人《三》称呼礼仪使用正确、适当的称呼在礼仪中很重要。

称呼礼仪不仅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重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

称呼别人时一定要注意:一、要合乎常规,二、要入乡随俗。

《四》见面礼仪颔首礼颔首礼,又叫点头礼,它所适用的情况主要有:遇到熟人,在会场、剧院、歌厅、舞厅等不方便交谈的地方,或者在同一场合碰上并且见过很多次面的人;或者遇上多个熟人而又无法一一问候。

与人见面时,眼睛要看在正确的地方。

行颔首礼时,具体做法是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同时面带笑容。

不要反复点头不止,也不必点头的幅度过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日常礼仪,传统文化
篇一: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
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
钟杨
(12级人文学院英语系3班)
摘要: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影响了上下五千年,深入到现代礼仪教学中。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礼仪是文化传承中重要的体现和文化发展。

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着礼仪的发展,同时礼仪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解读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礼仪中国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的价值
中华民族素以重“礼仪”而著称。

在古代,许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看到这里
的人民普遍接受礼仪的教化与熏陶,在言行举止上以符合礼仪的规范为美德,以
至于待人谦恭温和,相互间关系融洽,心里钦羡之余,发出由衷的感叹,称中国
为“礼仪之邦”!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几位大思想家:法国的伏尔泰、英国的坦布
尔、德国的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等,都非常推崇以礼仪为主要内容的孔子学说。


尔泰认为孔子礼仪中所宣扬的都是高洁的道德,非常实际,他要求欧洲人面对中
国文化一要赞美,二要自惭,三要模仿。

坦布尔认为孔子学说是一部伦理学,涉
及政治道德、经济道德、公众道德和私人道德。

他说:“政府无道德,老百姓无
法安居乐业;老百姓无道德,政府无法安定与正常运转。

”他们由于有如此鲜明的
学术取向,被他们的同胞戏称为“欧洲孔子”。

孔子毕其一生制礼作乐,是着眼于社会的稳定和老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
活,为此他要通过礼、乐把大家往文明之路上提升。

他的努力在两千多年后的欧
洲得到很多外国同行的高度评价,是其思想魅力导致的结果。

由此亦可令我们相
信当年他们给予中国“礼仪之邦”的称誉,绝非溢美之词,而是对我国古代精神文明所达到的较高水平的肯定。

二、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
在我国历史上,礼仪规范出现得很早,商朝的时候就有礼仪了。

当然,那时候的礼仪还比较粗疏,比较简单。

但尽管如此,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的萌芽,有几个特点是值得后人思考的:
一是商殷的礼仪不会凭空产生,它的出现基于物质条件的丰富。

《周易·序卦传》中说:“物畜然后有礼。

”这里的“畜”,就是“储存”的意思。

物质丰富,有了若干储存了,才有可能关注礼仪。

后来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在思想上与此一脉相承。

这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先于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的观点也是颇近似的。

二是最早的礼仪并非某个帝王或圣人所制定,而是老百姓集体地约定俗成,它往往与民间的习俗相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以民俗为根基的行为规范。

活跃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著名文史专家刘师培就说过:“上古之时,礼源于俗。

典礼变迁,可以考民风之异同。

”(《古政原论》)学者李安宅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根据社会学的研究,一切民风都是起源于人群应付生活条件的努力。

某种应付方法显得有效,即被大伙所自然无意识地采用,变成群众现象,那就是民风。

等到民风得到群众的自觉,以为那是有关全体福利的时候,就变成民仪了。

直到民仪这东西再加上具体的结构和框架,它就变成制度。

”(《〈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这就把俗与礼的关系以及俗如何入礼说清楚了。

三是最早的礼仪规范还不是在人际交往层面上进行规范,而是人神关系上的规范。

也就是说这作为民风起源的“人群应付生活条件的努力”中的“生活条
件”,当时还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条件,而是人们精神领域中信仰生活
之条件。

因此,《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

”这对确证商殷时代就有了礼仪文化很有帮助。

三、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在上篇的句子中,“鬼”与“礼”是指当时殷人事神的两种不同方式:“鬼”
是一种以神的威压使人为之震慑的方式,而“礼”则是一种较为文明的与神交
流沟通的方式;“先鬼后礼”的结果就如同“先罚而后赏”一样,对神只心存敬畏却
不觉得亲近。

总之,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礼,是祭祀神灵的规范,与社会
学范畴的伦理还未挂上钩。

到了周朝,“周人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

”(《礼记·表记》)原来周人比
之他们的祖先商殷人来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把礼纳入实用的范围(“尚施”)。

当然,他们还不至于先进到否定鬼神的存在,但在“事鬼神”的同时又与鬼神
拉开距离(“远之”);于是这“礼”便成了人间社会之礼,这“仪”也就是人际交往实用之仪。

在西周时,礼仪为社会划定等级秩序,定名分,成制度,规定
好人们在生活的不同领域、不同场合所必须恪守的准则等等。

礼仪作为治国的
手段为西周确立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度。

比起商殷的奴隶制社会来,历史
向前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所以生逢东周礼教衰微乱世的孔子,才满怀向往之情
地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他根据当时社会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在周礼的基础上使整套的礼仪进一步完善,并创造性地
用“乐”(音乐,也指广义的艺术)与之相配合,使理性的规范与情感的内化结
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由此可见,“礼仪之邦”不仅是给予我文明古国的一种美誉,也是对人类精神
建构与其间蕴涵的普世性价值的认同。

篇二: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
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它在历史的演
进过程中发生过一些变化或改进 ,但它始终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生活产生着
深刻影响。

做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样式 ,礼仪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自然存在积
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我们对此应保持清醒的认识 ,进行扬弃 ,使它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中华古国曾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周公就制礼作乐,后来经孔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西汉以后,《仪礼》、《周礼》、《礼记》等礼乐文化的经典被先后列入学官,成为
古代文人必读之书。

礼仪是“礼”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