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合集下载

浅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三农问题农家参谋-11-NONG JIA CAN MOU浅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贾光辉(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农林畜牧水产局,河北唐山,063299)【摘 要】2013年,农业部将“阳光工程培训”全面转型升级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并进行试点,2014年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

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培育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关键词】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对策我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了工业飞速发展的辉煌,极大的带动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伴随着产生的副产物之一就是大面积“空心村”“老人村”迅速形成。

同时,我国农业的发展也进入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期,亟需大量有文化、懂生产经营、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一代农民投入农业发展行列。

为解决这一农业发展与人才后劲不足的矛盾,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旨在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及迫切性以唐山市曹妃甸区为例,曹妃甸区是在原唐海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唐海县农业具有较为辉煌的发展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唐海县就是华北水稻主产区,所产大米享誉全国乃至日本20世纪80年代,水产业快速发展,对虾养殖夺得单产、总产、规格、效益、创汇、亲虾越冬六项全国第一,成为“全国养虾先进县”;20世纪90年代,综合实力跻身全省20强、在全国农垦系统中排名第二,成为全国8大科技兴海示范区之一,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河蟹之乡”。

2012年,曹妃甸区成立,下辖四大板块,即工业区板块,南堡开发区板块,唐山湾生态城板块,垦区板块(原唐海县)。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曹妃甸区承接京津唐转移产业和工业区相关配套产业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同时也为原唐海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问题之一就是大批高素质、有文化的年轻人迅速投入工业建设的大潮,农村出现了“无人种地”的尴尬局面。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 业 经 营 体 系 的 现 状
1 . 农村 劳动 力结构性 短缺严重 随着社会 发展 , 目前农村 中大 部分年 轻人纷 纷走 入城市 进行 务工 , 农村农 业发展 速度受 到影响 , 劳动力 下降 , “ 谁来种 地” 、 “ 谁来养 猪” 日益 成为制 约我 国现 代农业发 展的一 个突 出 问题 。2 0 1 1 年我 国相关 部 门曾做过 数据统 计 , 发现 外 出务工 的农 民多达 2 . 5 亿, 每年 还 以 1 0 0 0万左 右的速 度也 不 断的增 长。 这 样便导 致了一些 农村 已经基本 没有年轻人 务农 , 大多只 有 老弱妇孺 进行农 业生产 , 从事 劳累的农业 工作 。 这种 现象必 然导 致农业 发展缓慢 , 相关 农业技术 人 员的缺失 。 2 . 农业 集约化 、 规模化 水平偏 低 承 包农 户经营规模 小 , 生产 率较 为低下 , 农业 收入赶 不上 外 出务工所 获收入 ,这便造 成了农 业大量 土地 荒废 ,无 人耕
前 沿 ◎三农祝野
2 0 1 3 年第7 期( 下半月)
创新农业经营体 系

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华 2 4 5 6 0 0)
( 中 共 祁 门 县 委 党 校 ,安 徽 祁 门
【 摘 要】 十八 大报告 突出强调要促 进 工业化 、信 息化、城 镇化 、农业现 代化 同步发展 ,其 着 眼点就是要 加快 农业现 代化 建 设 ,补 齐农业短板 。按 照今年 的 中央一号 文件的要 求 ,实现农 业现代 化 ,就是要 大力构 建新型 农业 经营体 系, 其特点 主要是 集约化 、专业 化 、社 会化 。若 想更好 更快 的构建新 型农 业经 营体 系,应从培 养新 型职 业农 民、培 育 专业 大户 和 家庭 农场 、 完 善 壮 大农 民专业合 作社 、做 大做 强农业产 业化龙 头企业 、建立健全农 业社会 化服务 组织等 方面着手 。 【 关键 词】 农 业经 营体 系 创新 农 业现 代化进 程 推进

乡村振兴背景下“五个振兴”的实现路径探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五个振兴”的实现路径探析

社科研究14作者简介:吴胜锋(1982— ),男,汉族,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重要论述,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任务书和路线图。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个振兴”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寻“五个振兴”的实现路径。

一、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乡村产业不振兴,乡村振兴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振兴的讲话精神,着力从如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大力发展高效种养殖业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并与贫困村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强化资金整合,发展高效种养殖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二)大力实施产业提升工程要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契机,努力推进一产向二三产业发展、转移。

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与扶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品牌创建,打造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立足贫困村资源优势,通过乡村风貌提升、休闲度假设施建设以及休闲“产业链”延伸等手段,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产业。

(三)大力培育新兴乡村业态以农村“双创”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森林康养、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农业农村新业态。

主动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引导鼓励农民大力发展自媒体经济,不断提升电商助力精准扶贫的成效。

二、人才振兴的实现路径习近平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05.24•【文号】农办科[2013]36号•【施行日期】2013.05.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农办科﹝2013﹞36号)自2012年8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以来,各地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进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紧迫性(一)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加以落实。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关键在于激发农民自身活力。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农民逐渐淡出身份属性,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同步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要职责,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将其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落实,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二)准确把握新型职业农民主要类型及内涵特征。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性。
下功夫 、 做文章 , 高标 准 、 高质量开展阳光工程 。同时 , 积极争取
在全市建立 l 0个 以上全 省乡村教育培 训基地 , 进 一步深化 “ 中
央农广校百校百县科技 支农培根计划 ” 项目 工作 , 形 成与 高等农 业院校合作共建的长效机 制。
三、 把握资质 认定机遇 。 加 强 条 件 建 设 和 内涵 建 设
体 。天水市农 广校作 为全市培育新型职业农 民的主阵地 、主渠 道, 如何转变思维方 式 , 创新 工作方法 , 突出重点 、 破解 难点 、 把 握热点和辐射 亮点 , 加快培 养新型职业农 民, 促进全市现代农业 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 笔者认为应当在这方面抓突破 、 求实效。


围绕现代 农业发展 。 明确 教 育 培 训 主 体

业合作社管理等专业 , 做好对村组干部 、 种养大户 、 农民经纪人 、 农业企业从业人员、 专业合作组织骨干人 员等潜在生源的招生动 员工作。同时 , 适 应深层需求 , 构建学历教育 “ 立交桥” , 不断延伸 合作高等教育办学 , 与高等农业院校联办学历教育研究生班。
五、 大 力推广农 民田间学校 。 打 造 亮 点 工 程
二、 强 化 项 目建 设 , 以项 目带动项 目
切实发挥好农广 校在开展 阳光 工程培训 的示范引领作用 , 努力扩大参与面 , 提 高阳光工程任务份 额 , 坚持学 员为本 , 质 量 为先 , 效用为 重 , 在内容实用 、 形式灵 活 、 管理规 范、 效果显著 上
间课堂通过教学实训基地 ,让农民通过直接参加农业生产经营 的实践教学 , 获得 实践技能 。 以开展理论研讨 、 教学比武 、 岗位练
兵等活 动 , 强化专兼职教师 队伍能力建设 , 组建 由学术权 威 、 项 目负责人 、 推广骨干 、 种养能手四方面人组成的讲师顾问 团。开 发教材 、 课件和媒体资源 , 突 出适应性 、 实用性 、 地方性 、 通俗性 , 编写乡土教材 , 制作教学视频和多媒体课件。着重推广“ 农 民点 菜、 专家下厨” 菜单式科技培 训模式 , 增 强培训的针对性 和实效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556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556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556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18.08.27•【文号】农办议〔2018〕304号•【施行日期】2018.08.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556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18〕304号李东艳代表: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

经商财政部、银保监会,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央高度重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都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作为重要内容。

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积极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是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体系。

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服务、保险支持、营销市场、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建立健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体系。

《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框架完整、措施精准、机制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应市场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同时,《意见》强调,要围绕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把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既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又不忽视普通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普通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正确处理培育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带动普通农户发展的关系。

二是建立家庭农场动态管理机制。

我部指导各地完善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确保所有涉农县(市、区)全覆盖。

202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讲话稿样本(2篇)

202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讲话稿样本(2篇)

202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讲话稿样本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各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学员们发表这篇讲话。

2024年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

在这一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推动农民转变劳动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作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民同志们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过去的几年,我们国家在农业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也面临了新的挑战。

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具备管理和经营农业生产的能力,同时也具备创新意识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这是202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核心内容和目标。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农业科技的重要性。

在现代农业中,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们所看到的各种现代农业设备和技术,都是科技的成果。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必须使他们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同时,他们还要学会如何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种植和养殖技术。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现代农业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其次,我想强调的是管理和经营的重要性。

农民的角色不再仅限于从事农业生产,还需要具备管理和经营的能力。

农业生产涉及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多方面的资源,因此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管理和经营技巧。

他们要学会合理规划农田的利用,安排劳动力的工作,运用资金进行投资和农产品的销售。

只有做到高效管理和经营,农业生产才能得到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才能有所增加。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创新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单一品种的农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具备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他们要学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和养殖的规模和品种,同时也要学会通过品牌和市场营销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素质农民培育 制度

高素质农民培育 制度

高素质农民培育制度
一、培育目标
高素质农民培育制度旨在培养具备高度农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农民,使他们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二、培育对象
培育对象主要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中的骨干成员,以及有志于从事农业的青年人。

三、培育内容
1.农业知识:包括农业技术、农产品市场、农业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2.农业技能:包括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管理等技能;
3.农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创新发展等方面的素质。

四、培育形式
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传授农业知识;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示范、实习等形式培养农业技能;
3.交流研讨:通过交流研讨、分享经验等形式提升农业素质。

五、培育师资
培育师资应具备丰富的农业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同时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资质。

培育师资应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以保证教学质量。

六、培育评价
培育评价是对培育过程和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过程评价是对培育过程中的教学、实践等环节进行评价;结果评价是对培育后的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

培育评价应定期进行,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以便对培育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

七、培育管理
1.组织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培育工作
的顺利进行;
2.资金管理:应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管理;
3.档案管理:应建立农民培育档案管理制度,对农民的基本信息、学习情况
等进行记录和管理。

建平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具体做法及成效

建平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具体做法及成效

建平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具体做法及成效建平县位于辽宁省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和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建平县开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政策支持,引导农民走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建平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具体做法及其取得的成效。

建平县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县委、县政府积极组织开展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农业科技知识、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培训。

重点针对农村青年和留守妇女等重点群体进行培训,通过开办农业技术学校、培训班、示范基地等形式,不仅提升了农民的科技水平,也扩大了农民的就业渠道。

建平县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扶持。

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补贴、土地流转奖励、创业创新支持等,让农民能够更加安心、放心地投身现代农业生产。

政策的扶持,不仅增强了农民的发展信心,也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建平县还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县政府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销售等举措,扶持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产业,鼓励农民走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经营的路子。

这不仅丰富了农民的收入来源,也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建平县还建立了健全的支持体系。

设立了农业产业资金扶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等机构和项目,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加强对农业科技的研发创新,提供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示范和推广,助力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建平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一方面,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大幅提高,农产品品牌化、规模化生产逐渐成为主流。

参与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当地农村经济增加了动力和活力,有效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方案(最新)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方案(最新)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方案为健全我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X办发〔X〕55号)和《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X办发〔X〕43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现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出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工作安排,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主线,搭建服务平台,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扶持政策,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力争到X年,在全区基本建成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带动农户占农户总数50%以上,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占总数的4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8%以上;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20%以上。

二、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支持发展种养大户。

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经纪人、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农业科技人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服务指导,发展规模种养大户。

(二)大力发展家庭农场。

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户创办家庭农场,引导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进行工商登记。

推广应用中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指导家庭农场及时录入基本信息,规范家庭农场管理,积极开展省、市两级家庭农场示范场创建工作,培育发展一批基础条件好、经营管理好、生产效益好的示范家庭农场。

力争到X年,创建国家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以上,每年在我区培育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家以上,继续开展家庭农场全面统计和生产经营情况典型监测。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2018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充当中坚力量,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具有全新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既有农业生产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又具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致富的重要举措。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作用1.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具备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可以引领农民朝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他们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能力和市场化经营能力,可以引领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2.提高农民收入:新型职业农民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市场经营能力,他们更加注重农业生产效益和企业效益,适应市场需求,开发新的产品和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3.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他们通过聚集生产资本和生产力量,推进规模化生产,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传承农业文化和技艺:新型职业农民具有传统农业经验和文化,同时又具有现代化的农业知识和技术,使其更有可能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农业文化和技艺。

1.农业技术培训:为了提升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需要进行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以致力于推广科技农业、现代化农业和绿色农业等。

同时也要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咨询服务,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管理能力。

2.产业带动:发挥乡村及地方行业产业的带动作用,通过团体、合作社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多元化地发展乡村产业和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引导农民走产业化、企业化、市场化道路,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3.行业扶持: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资金、税收、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和扶持,提供农业产权质押融资、信贷购买、税收减免等综合性扶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巴南区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巴南区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巴南区现代农业发展[摘要] 我国在2012年明确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并为各级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指明了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建设的的工作目标和方向,倡导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黑龙江垦区积极响应这一政策,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全国”三化”同步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发展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探讨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环境和教育培养规律,构建我国农民教育制度体系,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中青年务农农民骨干加快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乃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更是中国特色农民发展道路的重大制度创新。

[关键词] 服务三农新农村职业教育新型农民培养[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231-01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产物。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乡村流动到城镇,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

人口流动及其选择性,加速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妇孺化趋势,特别是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问题尤其突出。

当前我国农民工总量约为2.3亿,每年仍以900—1000万人的速度加速转移,务农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急剧减少,一些地方出现了明显的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现象,老人、妇女成了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

随着农民外出就业规模逐渐扩大,务农劳动力整体素质不断下降,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已经占到70%以上。

据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民对种植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常见的良种、化肥、农药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仅有1/3左右表示“知道一些”。

不少农村新生代劳动力对农业生产不熟悉,因此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在结束求学后选择外出务工。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农村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成为了当前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在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创业素质,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管理的需要。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仅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还可以为农村留守青少年和返乡创业者提供就业机会,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一、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升职业技能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提升其职业技能,培养一批熟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营方法的专业人才。

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各类职业培训班、技能大赛、实地教学等方式,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其创业和就业能力。

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指导,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职业农民的观念,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

要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建立起由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培训模式,形成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示范点,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要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示范点,为农村青年提供创业平台,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要选择一批有一定经济基础、有创业意愿、有创业能力的农民,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示范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典型。

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供创业资金、技术指导、市场推广等支持,帮助农村青年顺利开展创业项目,实现稳定增收。

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示范点的宣传推广,鼓励更多的农村人员参与到创业示范点建设中来,共同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就业服务平台,拓宽就业渠道要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就业服务平台,通过多种渠道拓宽新型职业农民的就业渠道,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要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农村就业岗位信息,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就业信息查询、岗位推荐等服务。

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喝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制度的变革

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喝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制度的变革

2 0 1 2 年农业部启 动了 l 0 0 个 县的新型职业农 民培育试点 , 着力构 建促进 新型 职业 农 民成长 的制 度体 系 ,积极推 动各项 政策 向新型 职业农 民聚焦 。
让农 民成为受人尊重的职 业
什么是 “ 新 型 职业 农 民” ? “ 新 型农 民” 或 “ 现 代农 民”是针 对传统农 民、分散小农 户而言 的 ,是农 民从 “ 自给 自足” 的传 统小农 生产走 向商 品化 、专业 化 、社 会化大 生产
的 根 本 转 变 ,是 解 放 生 产 力 、推 进 现 代 农 业 和 城 乡 经 济 发 展
的历史要 求 。 “ 职业农 民”是针 对 “ 身 份农 民” 、兼业 农 民
而 言 的 ,是 农 民 从 生 活 在 贫 穷 乡 村 、社 会 地 位 较 低 的 “ 身
保 障和子女 教育等 问题 ,将 土地 的城镇化 与人 的城镇 化合二
为贯彻 中央精神 ,2 0 1 2 年农 业部 启动 了1 0 0 个县的新 型职业 农民培 育试 点 ,着力构 建促进新 型职业农 民成 长的制度体 系。一 年 多来,各地 结合 本地 实际,尊重农 民意愿 , 以 家庭农 场主、种养 大户、产业工人等 为主要 培育对 象,积极尝试开展各种职业技 能培 训 ,探 索职 业农 民认定 管理 办法 ,并对取得认 定资格 的农 民从政策 、资金上给 予扶持 , 进 一步激发 了他 们务农的热情和信 心 ,促进 了农 业发展 、农村稳定 、农 民增 收。
“ 如 何 种 好 地 ”难 题 的制 度 性 变 革 。
培育新型职 业农 民是 现代农业制度的变革
随着 城 乡一 体化 的发展 ,将 耕地 流转给种植 养殖 能手 、
适 度扩大 经营规模 、提高农 业 比较 效益 ,是 现代农业 的发 展 方 向 ,但 同时还需要妥善解决好富余劳 动力 的出路问题 。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260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260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260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1.07.22•【文号】农办议〔2021〕246号•【施行日期】2021.07.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260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21〕246号杨明芳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人才、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

经商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高培育规范性近年来,我部不断加强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管理,制定培育规划、培训规范等,不断提升培育工作规范化水平。

一是制定培育发展规划。

我部制定印发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为“十三五”期间各地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二是制定培训规范。

我部制定印发了《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对培训对象、培训管理、培训方案、开班计划和考核评价及颁证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促进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规范化。

三是加强工作指导。

我部每年就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专门印发通知明确当年的工作思路、重点任务、工作要求等内容,并召开工作会议对培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四是开展绩效评估。

我部制定印发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试行)》,对各地培育工作开展绩效评估,督促各地开展精细化管理,提高培育工作质量。

下一步,我部将进一步研究“十四五”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相关工作机制,修订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和培育工作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提升培育工作规范化水平。

二、关于提高培育实操性我部指导各地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摸底调查,完善培育体系,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培育质量。

一是开展摸底调查,实现精准培育。

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做好农民需求对接,以县为单元,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摸底调查,摸清县域内有意愿参加培训的农民底数及需求,根据需求制定计划并分层分类开展培训。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最新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最新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现代农业建设骨干队伍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按照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市级文件精神,我区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工作思路坚持需求导向,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精准培育,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助推农业农村发展,助力农民收入增加” 为目标,以强化教育培训为途径,以资质认定为手段,以政策扶持为动力,以长效机制为保障,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工作全区继续引导扶持15名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农业创业;继续引导扶持30名农业“五新”示范户;计划教育培训390人;计划认定150名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支持农业规模生产经营贷款担保基金运行,担保基金规模达400万元。

三、工作内容(一)调查摸底遴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和返乡下乡涉农创业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就业的农业工人(农业雇员)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经营性服务的骨干人员(如: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机、植保、兽医、质量安全、农村信息等服务行业的从业者)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由区农业局牵头组织,各镇(街)业务站配合,围绕我区主导产业,深入镇村户中进行培育对象调查摸底;会同所在镇(街)业务部门调查审核,把确实符合条件且真正有意愿、有需求的对象遴选出来,建立培育对象库。

(二)教育培训1.培训任务。

计划培训390人。

培训生产经营型280人,专业技能型或专业服务型110人。

2.培训时间及补助标准。

计划生产经营型培训时间累计10天60 课时,含实训);专业技能型或专业服务型培训时间累计5天(30 课时,含实训);培训补助标准按每人每天200元。

现代农业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什么,经营体系属于什么问题

现代农业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什么,经营体系属于什么问题

现代农业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什么,经营体系属于什么问题回答现代农业体系的三大支柱是指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产业体系: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全新的产业链,提高竞争力量。

生产体系: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及经营主体。

一、现代农业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什么1、现代农业体系的三大支柱是指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主要是对农业产业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发展新的产业、新的业态,打造全面的产业链,促进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以及融合发展,从而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量,和农业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效率。

3、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主要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生产过程结合起来,利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从而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增强生产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4、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主要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

这是衡量现代农业组织化、社会化、市场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经营体系属于什么问题1、经营体系属于生产关系问题。

2、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要发展多种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要培育新型职业农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职业教育工作,完善职业农名的扶持制度,引导当地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的发展。

三是要完善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性质的农业服务机构,积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

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三要点

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三要点

龙源期刊网
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三要点
作者:
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6年第08期
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根本动力。

2015年,浙江省农广校根据农业部、省委省政
府和农业厅党组的要求,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浙江农业农村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切实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坚持以整合资源、多方联动为重要途径。

一是充分发挥各级农广校的主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

二是利用各市县的视频远程系统,开展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

三是在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建设一批“可看、可学、可操作”的农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坚持以明确职责、狠抓落实为基本保障。

2015年,省农广校凝聚全体干部职工的责任共识,强化责任担当,把中心的全年重点工作任务逐项分解。

将中等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培养、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建设、党建工作和农民体协等各项工作由分管主任牵头,落实到具体科室、具体职工,实现各项工作有领导牵头、有科室实施、有成员参与、有目标要求、有完成时限,做到工作量化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主要领导跟踪落实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作者: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3年第08期自2012年8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以来,各地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进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紧迫性(一)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加以落实。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关键在于激发农民自身活力。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农民逐渐淡出身份属性,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同步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要职责,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将其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落实,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二)准确把握新型职业农民主要类型及内涵特征。

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

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农技推广》2015年第3期
Primar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2015,Vol.3,
No.3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中央统筹城乡、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解决好“农村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一大现实问题的重要举措。

为此,笔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江西省泰和县实际情况,就如何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促进农业转型发展提几点浅见。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农民始终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承担者和推动者。

为了提升农民素质,实现从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近年来,全县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切入点,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使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农业社会化组织发展带头人425人,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8894人,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3750人。

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发展壮大为全县农业实用技术的传播和推广,以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1
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围绕如何壮大本地主导产业,农业部门在全县推广主导品种56个,主要技术36项,通过能人带动,让入户率和到位率均达到90%以上。

如马市镇仙桥村邹冬苟通过培训,凭着掌握的种粮技术,2010年以来,承包租赁耕地500多亩,购置了全套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水稻优质良种和机械化育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节本增效技术,2013年双季稻平均单产900kg 以上,一年下来,种粮收入达到46万元,不仅自己致了富,而且帮助周边农民应用科技种
粮增收。

1.2
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让队伍中不少人破除“小农”思想禁锢,并根据本地产业特色带头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把产前组织、生产过程和产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有力地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

如苏溪镇下彭村朱小平2008年带领村里56户村民承包本地荒丘,创办井冈红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实行标准化建园、立体化开发、良种化栽培、生物化防治病虫等“四化”生产模式,果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到2013年该社桔橘种植规模由当初的400多亩,扩大到6000多亩,产果品1000多万kg ,实现产值2800多万元,被评为全市先进示范社。

在该社的带动下,目前苏溪镇有600多户农民从事果业生产,镇果业面积达11000亩,年产果品1826万kg ,果农年户均收入4.26万元。

真正达到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的目标。

1.3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随着农业科技的大量推广应用和农业规模化水平的提高,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离开土地,进城务工就业。

据统计,目前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12.0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1.12%,人均外出劳务收入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主要来源。

实践证明,农民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决定着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成败,因此建立一支与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相适应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已势在必行。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浅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作用及思路
*
罗善平刘德贵谢素萍
(江西省泰和县农业局,江西泰和343700;*联系人E-mail:taihexiannyj@ )
推广论坛
-10-
《基层农技推广》2015年第3期
Primar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2015,Vol.3,No.3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据调查,目前全县农村16~55岁的女劳动力和16~60岁的男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

特别是随着农民外出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务农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

具有一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和具有创业、兴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领军人才还十分稀少,农民群众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仍然偏低,使其在农业生产和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2.2教育培训能力不足
虽然国家和地方财政每年都在农民培训工程项目中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与农民培训的实际需求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

培训设施、实训基地、优秀师资缺乏,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依然突出。

对培训对象的要求把握不准,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单一,层级结构不配套,培训质量和教学质量也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估以及跟踪服务。

2.3现行职业教育体制不顺
中等职业教育本来是衔接人才培养、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有效载体,但由于受生产、生活、时间、地点和经济负担的多重制约,农民无法脱产就读全日制职业学校,而适合农民边生产边学习的非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体制尚未得到健全,成为当前职业农民培育的一块短板。

3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几点对策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实现“三化”同步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的最关键、最基础的一环。

为努力造就一支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致富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笔者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3.1健全工作机制,着力强化“三个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

各级政府要把抓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

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体系,明确任务,量化指标,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激发各级政府和部门重视职业农民培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强化经费保障。

各级财政在编制经费预算
时,坚持职业农民培训经费优先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注重向职业农民培训倾斜,并实现逐年递增,有效保证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

3.2加强技能培训,着力建立“三大载体”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在抓好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根据农民生产、生活、时间和农事特点,将45岁以下的农民纳入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范围,开展符合农民生产实际的非全日制职业教育。

二是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协作关系。

以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带头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骨干人员,各类农业生产、经营和技能服务人才为重点,培养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技术服务型和市场营销型等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三是大力实施“阳光工程”。

紧密结合本地重点产业需求,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采取流动办班、现场操作演示等形式,开展广普性、引导性培训,促进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3.3抓好道德教育,着力培养“三种精神”
在抓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切实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实干精神”,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能吃苦、能奉献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使之成为农业技术的传播者、农民致富的带头人、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3.4促进价值转换,着力搭建“三大平台”
一是搭建职业农民技术交流平台。

根据本地产业特色,成立各类农民科技协会或科技协作小组等组织,定期开展各种交流活动,达到互通信息、融洽感情、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是搭建职业农民技术服务平台。

逐步健全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获得初级以上农民技术资格的,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安排承担农业科技项目,并优先选聘担任村级农技协助员、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做到量才施用,扬其所长。

三是搭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平台。

鼓励职业农民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积极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有关部门为其提供政策法规、农产品供求、农业实用技术信息等服务,并在项目资金、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通过他们传、帮、带,促进农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推广论坛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