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目标细化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1节 长方体的认识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1节 长方体的认识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节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理解长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的长、宽、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的概念:长方体是一种有六个面的立体图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2. 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三组相对的平行边,每组平行边之间的距离称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3.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长、宽、高。

2. 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图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量角器、剪刀、彩纸、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长方体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体的特点。

2. 新课:讲解长方体的概念、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 活动一:分组讨论,每组学生用直尺、量角器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记录数据。

4. 活动二:每组学生用剪刀、彩纸、胶水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

5. 总结:讲解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长方体的概念2. 长方体的特征3. 长方体的长、宽、高4. 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课本练习题: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活动:观察身边的长方体物品,记录其长、宽、高,并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反思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总结: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概念、特征及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是五年级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归纳等途径,经历长方体的探究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长方体这个概念不会感到陌生。

但是,对于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能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归纳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教具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如水果箱、文具盒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它们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长方体的概念。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如长、宽、高的定义,长方体的面、棱等。

3.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推导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验证。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 (1)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 (1)
结合这个长方体及它的展开图想一想,你准备如何计算它的表面积?四人小组内介绍一下你的方法。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让其他同学给予相应的评价。
4、概括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方法一6个面面积相加
方法二:计算3个面的面积×2,依据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的特点。
方法三:计算三对面的面积再相加
谁能说一说,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相同之处?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灵活的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要想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知道了长宽高,应该怎样计算?
1、揭示长方体表面积概念
同学们很善于观察,找出了长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联系,那么你想不想通过自己的本领知道我们做这样一个纸盒需要多少纸板吗?其实就是求什么?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引导感受长方体的表面积。
2、估计长方体纸盒表面积
谁能先来估计一下这个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是多少?
3、交流计算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S=长×宽×2+长×高×2+宽×高×2
S=(长×宽+长×高+宽×高)×2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长方体(一):长方体的表面积
课型
总课时
2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5、知识推广
求正方体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课本练一练习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我们将学习长方体的特征,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学习长方体,我准备了一些实物长方体模型和一些图片,同学们也可以带自己的长方体物品来课堂上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如牙膏盒、书、文具盒等,让同学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长方体的特征:然后我会向同学们介绍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还有12条边和8个顶点。

4. 长方体的体积:然后我会向同学们解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同样,我会用一个实际的长方体模型来进行演示,让同学们观察和理解体积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计算下面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长方体的长为10cm,宽为8cm,高为6cm。

2. 计算下面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长方体的长为12cm,宽为9cm,高为4cm。

答案:1. 表面积:288cm²,体积:480cm³2. 表面积:378cm²,体积:432cm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同学还是会有困难。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目标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目标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目标第二单元长方体(二)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地认识了长发体、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开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及“露在外面的面”。

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要引导雪灾多动手,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也为第四单元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容积做好学习的准备。

学生在第一学段时,已经学习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知识,但并不是非常系统。

而在之前的学习中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这为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奠定了重要基础。

根据学生的已知经验,联系教学用具,先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再知识迁移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概念。

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因此要重点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需要学生把表面积的概念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联系起来,要尊重教材没有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是采用让学生根据实际操作去得出计算方法的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知识技能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偶的展开图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尝试独立思考问题,并在讨论和合作中解决问题。

数学思考通过长方体和正反体的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问题解决1.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如动手剪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尝试独立思考问题,并在讨论和合作中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和自信心。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目标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目标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第二单元长方体(二)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地认识了长发体、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开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及“露在外面的面”。

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要引导雪灾多动手,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也为第四单元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容积做好学习的准备。

学生在第一学段时,已经学习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知识,但并不是非常系统。

而在之前的学习中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这为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奠定了重要基础。

根据学生的已知经验,联系教学用具,先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再知识迁移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概念。

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因此要重点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需要学生把表面积的概念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联系起来,要尊重教材没有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是采用让学生根据实际操作去得出计算方法的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知识技能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偶的展开图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尝试独立思考问题,并在讨论和合作中解决问题。

数学思考通过长方体和正反体的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问题解决1.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如动手剪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尝试独立思考问题,并在讨论和合作中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和自信心。

本单元分5课时1.长方体认识···················································1课时2.展开与折叠···················································1课时3.长方体的表面积···············································1课时4.露在外面的面·················································1课时联系二·······················································1课时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20分)1.微生物:肉眼难以看清、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0.1mm)的总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长方体(1)》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长方体(1)》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第1课时复备或分析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回答:楼房的形状……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作业设计: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教学反思: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第2课时复备或分析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 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长方体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长方体的定义、特征、表面积、体积的计算,以及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理解长方体的特征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长方体模型或实物。

2. 白板或黑板。

3. 教学课件或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长方体的特征。

2. 新知识讲解:讲解长方体的定义、性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实际意义。

4.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给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长方体的计算问题。

3. 拓展练习:研究长方体与其他几何体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了长方体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以上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理解障碍或操作困难的知识点,它们通常也是教学的核心部分。

对于长方体这一单元,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特征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学习几何时的两个重要概念,但同时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长方体的认识。

我们将学习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长方体的模型和相关的图表,以及练习题目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如盒子、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长方体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我会通过展示长方体的模型和图表,讲解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在课程的我会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关键的点。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画出一个长方体,并标出它的长、宽、高。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一个长方体,并标出它的长、宽、高。

2. 请学生计算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长方体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通过学习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对简单的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长方体作为较为复杂的立体图形,其特征和性质需要学生进一步探究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通过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和绘制长方体,并能够应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长方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 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解决与长方体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具与学具准备- 长方体模型或实物- 绘图工具(如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数学练习本和纸张-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的共同特征。

2.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讲解与演示:教师对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进行讲解,并通过模型或实物进行演示。

4. 学生实践:让学生绘制长方体,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

第二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

2.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探索计算方法。

3. 讲解与演示:教师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讲解,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4. 学生实践: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计算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第三课时:长方体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复习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与长方体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教案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2.1长方体的认识知识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各部分的名称。

(1)表面平平的部分称为面;两面相交便形成了一条棱;而三条棱又交于一点,这个点叫作顶点。

(2)左面的面叫左面,右面的面叫右面,上面的面叫上面,下面的面叫下面(或叫底面),前面的面叫前面,后面的面叫后面。

(3)长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

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2、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因为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4、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或者是长×4+宽×4+高×4长方体的宽=棱长总和÷4-长-高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4-宽-高长方体的高=棱长总和÷4-宽-长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2.2展开与折叠知识点:正方体展开共11种1—4—1 型 6个2—3—1 型 3个2—2—2 型 1个楼梯形3-3 型 1个注意:(1)田字型与凹字型的全错。

(2)正方体展开至少和最多都只剪开7条棱。

2.3长方体的表面积知识点:1、表面积的意义:是指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长×宽×2 +长×高×2 +宽×高×2(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S长=(长×宽+长×高+宽×高)×24、正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棱长×棱长×6 S正=棱长×棱长×6(一个面的面积)2.4露在外面的面知识点:1、在观察中,通过不同的观察策略进行观察。

如:一种是看每个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再加到一起;另一种是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看每个角度都能看到多少个面,再加到一起。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计划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计划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本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经历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及其展开图。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体验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展开与折叠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内容分析:
1.重视观察与具体操作,经历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特征和本质特征的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解决与长方体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发展空间想象和空间推理的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课时分配:
长方体的认识……………….. 3课时
展开与折叠……………….. 1课时
长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
露在外面的面……………….. 2课时
练习二……………….. 2课时。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他们对长方体的认识还较为肤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对长方体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感受长方体与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自主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立方体模型、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体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牙膏盒、鞋盒等,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些物体有什么认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如长、宽、高,以及相对的面、角等。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长方体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然后,各小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案 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案 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1课时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1~13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1页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讲评。

师: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2、认一认。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1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

学生自学后,指名回答。

二、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

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

下面拿出你们带来的纸盒,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

(学生开展研究,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

)约8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特点?是怎样发现的?按面、棱、顶点进行交流。

师:刚才大家通过研究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很多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把刚才研究的结果填入11页的表格中。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整理、比较、交流,共同完成表格。

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练一练教科书第12~13页第2、3、4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实践--总结”这一探究过程。

美中不足的是本节课的教学容量有点大,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的节奏。

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2单元 长方体-学习目标总览

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2单元 长方体-学习目标总览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一些其他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有:长方体、正方体基本特点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4.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实践第一”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5.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
1长方体的认识1课时
2展开与折叠1课时
3长方体的表面积1课时
4露在外面的面1课时
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交流,逐步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积累研究图形的方法和经验。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展开图与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想象露在外面的面的情形,并探索一些有趣的规律。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 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 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1~13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1页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讲评。

师: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2、认一认。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1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

学生自学后,指名回答。

二、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

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

下面拿出你们带来的纸盒,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

(学生开展研究,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

)约8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特点?是怎样发现的?按面、棱、顶点进行交流。

师:刚才大家通过研究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很多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把刚才研究的结果填入11页的表格中。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整理、比较、交流,共同完成表格。

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练一练教科书第12~13页第2、3、4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实践--总结”这一探究过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目标细化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求它们表面积的方法。

3、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实践第一”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5、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学习目标: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1.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2课展开与折叠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不同展开图,并能根据平面展开图来判断是否能够折叠成正方体或长方体。

2、建立正方体或长方体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展开与折叠、展示交流与汇报活动中渗透数学的转化、对应思想。

4、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3课长方体的表面积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能够自主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活动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够准确认识现实空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能够逐步养成积极自主探索、互助学习的精神,在评价中获取更多情感,同时学会欣赏他人。

第4课露在外面的面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2、结合课件呈现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的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3、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