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知识整理(傅道春著)
(全)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全梳理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全梳理1.在我国,【最早提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词。
【最早解释】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P1)2.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最根本的属性是它的社会性。
(P2)3. 首先,教育内容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
其次,最佳的教育内容是目的性与对象性的统一。
(P3)4.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构成了教育中三对最基本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其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中最基本、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P3)5.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
(P4)6.生活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最早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由神学转向科学解释。
(P4)7.劳动起源说是前苏联教育家最早提出,代表人物是米丁斯基、凯洛夫。
观点: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
(P4)8. 中国封建社会最显著的教育特征是等级性。
(P5)9. 夏朝:序(设在王都,最初教射场所,后来成为奴隶主一切公共活动的场所;对奴隶主贵族进行教育)、校(地方乡学,原为养马地方,后来演变为军事训练和习武的场所;对平民进行教育),两者为学校的雏形。
一般认为,夏朝最早有学校的设置。
(P6)10. 鸿都门学打破了儒家独尊的教育传统,以诗、赋、书画为教育内容,促进学校多样化。
鸿都门学是一种专门学校,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P7)11. 国子监是我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P8)12. 文士学校,这是古埃及开设最多的学校,主要培养文士,能写善书,通常设有书写、计算和有关法律的知识。
教育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1.时间跨度:17世纪 时间跨度:17世纪——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 世纪 19 发展特征: 2.发展特征: 教育学从庞大的哲学体系里面分化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 科。 标志: 3.标志: 大教学论》 捷克 教育家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是近代教育学形成的 开始; 开始; 1776年第一次在大学讲台上讲授教 德国 著名哲学家 康德 1776年第一次在大学讲台上讲授教 育学这门课程; 育学这门课程; 普通教育学》 德国 教育家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一般认为是教育学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第二编 全面发展的教育
第四章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第五章 德育 第六章 智育 第七章 体育、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 第八章 美育 第九章 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第四章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方针和教育的的概念 二、制定教育目的之依据 三、制定我国教育方针和目的指导思想
二、教育与经济
经济制约教育,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经济 是教育依赖以发展的基础,教育是经济发 展的必要条件。社会越是发展,教育与经 济的关系越是密切。
三、教育与政治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双向的: 一方面表现为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定 社会的教育都隶属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国 家,阶级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性。 另一方面也表现为教育对政治的能动作用。 任何社会和阶级的教育都是为维护特定社会 和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同时,教育通过传播 科学和民主,启迪真善美的观念,不断地推 动社会的民主化。
四、教育与文化
(一)教育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 系统中的一个大因素,教育的发展受文化的 制约:1.文化是政治、经济与教育关系的重 要“中介”;2.文化按其自身特点和要求作 用于教育 (二)教育对文化也有重要作用
教资知识点总结pxx
教资知识点总结pxx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学基本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规律等内容,考生需要掌握。
2. 教育学理论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学派别、教育理论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各种教育理论的特点、观点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3. 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心理学基本原理、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等内容,考生需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功能。
4. 教育社会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学基本原理、教育社会学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及教育的社会功能。
5. 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设计的要素、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模式等内容,考生需要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6.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学方法的分类、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应用、多媒体教学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特点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7. 课程理论与教学管理包括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课程设计、课程评价、教学管理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课程的组织与管理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8.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学评价的目的、原则、方法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考生需要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教育教学管理法规、教师法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 教育政策主要包括教育政策的制定、调整、执行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政策对教育事业的指导作用。
3. 学校管理制度包括学校管理机构设置、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学校规章制度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学校管理制度对学校教育事业的指导作用。
三、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1. 教育技术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教育学 提纲(傅道春 编著)
教育学A复习资料绪论名词解释1、教育觃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乊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乊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収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情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简答题:1、情境教育学的主要构成纬度:是由情境线索、理论线索和技术操作线索三个纬度构成。
第一章教育的属性第一部分:教育的定义、要素与収展名词解释一、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収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収生预期变化的活动简答题(三教育的収展:1、进古教育: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2、古代教育:教育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教育有了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是社会迚步的表现。
第二部分:教育目的名词解释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觃格的总的设想或觃定。
p26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収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德育: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觃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収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简答题1、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収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収展与个性収展的统一第三部分:教育的功能名词解释1、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仸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幵相应地収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简答题:1、影响个体収展的因素: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2、教育要适应个体収展的觃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収展的顺序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収展的阶段性;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収展的不平衡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収展个别差异性3、教育同物质生产的关系:1、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物质生产的収展为教育的収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2社会物质生产的収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原理、方法和组织管理等问题的学科。
2.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影响和引导学生的发展过程,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3.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
4. 教育的特点: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是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有意识地进行的培养过程。
5.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讨论方法、实验方法、模拟方法等。
6. 教育的原理:教育的原理包括因材施教原理、循序渐进原理、教与学的一致性原理等。
7. 教育的规律:教育的规律包括个别差异规律、质的飞跃规律、发展与调适规律等。
8. 教育的模式:教育的模式包括授业教育模式、育人教育模式、家庭教育模式等。
9. 教育的评价:教育的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注重结果。
10. 教育的管理:教育的管理包括教育机构管理、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
11. 教育的观念:教育观念包括德育第一、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等。
12. 教育的伦理:教育的伦理要求教育者要有责任心、师德高尚、对学生负责等。
13. 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和国际教育等。
14.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
15. 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包括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多元评价等。
16. 教育的政策:教育的政策包括普及教育、素质教育、教育公平等。
17. 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留学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等。
18. 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与创新包括课程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
19. 教育的压力与矛盾:教育的压力与矛盾包括学业压力、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20. 教育的未来发展:教育的未来发展包括信息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等。
完整版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教育学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目的等方面的学科。
它在理论层面上探讨人类如何在社会化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培养个人对社会和文化的认知与意识。
下面,笔者将就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育学的概念就字面意思来看,教育学是指研究“教育”的“学科”。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品格。
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目标,以及如何满足社会需求,并提高个人和组织的适应能力。
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 教育有积极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教育的主要意义之一。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培养自身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和文化环境。
教育为个人提供了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2. 教育应具有系统性教育应是一个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过程,学习内容需要有层次和规划。
学生在各个阶段应接纳不同形式的知识,从而逐渐理解和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3. 教育应适应学生的发展教育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和适应学生的发展。
学生应该在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而不是被老师的要求和教育方式所限制。
4. 教育应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教育应该适应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学生,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尊重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身份,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平等的福利和机会。
三、教育学的主要分支教育学包含许多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分支,如下所列:1. 教育哲学2. 教育社会学3. 教育心理学4. 教育史学5. 教育技术学6. 教育政策和管理7. 教育评估与评价四、教育学的实践应用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对于教育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实践中,教育学主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 教育目标的设定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制定教育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全)《教育学》有关时间点年代的知识点全梳理
《教育学》有关时间点年代的知识点全梳理1.德国(当时的普鲁士)于179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也最早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2.1990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
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形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要。
3.“教育学”一词是源自日本的译名:1901年王国维先生译日本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并在《教育世界》上发表,至此,中国始有“教育学”;4.学园是柏拉图于388年创立的西方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
5.吕克昂。
是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35年创办的哲学学校,是实践亚里士多德教育观念的主要机构。
后与学园等合并为雅典大学。
6.培根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培根代表作是《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7.1632年《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独立形态阶段,也标志着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8.康德于1776年在明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9.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
《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年)标志着教育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规范教育学就此建立,同时这本书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科学)教育学著作,奠定了近代教育学的科学体系。
10.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提出了区别于“旧三中心论”的“新三中心理论”。
其作品《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及反映在其作品中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20世纪的教育教学有深远影响。
12.1939年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它总结了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的经验,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并极其重视智育及教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
教育学知识整理(傅道春著)
教育学新编——四川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绪论学会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教育学将会使你具有教育的资格教育问题,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当做一个个的“教育问题”提出来进行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二、教育学将会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好教师。
三、教育情境的介入将会使你学得更愉快、更明白教学情境即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第一节教育是什么——教师的属性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受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一)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2、受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包含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
(二)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产生教育是在劳动基础上产生的(二)教育的发展1、远古教育原始性: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
2、古代教育教育飞跃:教育具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教育具有阶级生、等级性、狭隘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教育的第一次分化,古代学校的出现,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3、现代教育第二节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的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追求(一)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2、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二)教育目的的结构教育目的,是把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学试卷(附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思考题一、单选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D)。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 B.六艺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个人是(B )。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 A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B.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内容C.教育内容、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形式 D.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内容、教育形式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
A.模仿性 B.目的性 C.规律性 D.社会性 E.复杂性6.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 ADE)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7.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 ABCD)。
A.无阶级性 B.为生产劳动服务 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 E.在特定场所进行8.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9.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10.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D )。
A.普通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11.“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 D )。
A.强迫性 B.民主性 C.基础性 D.阶级性1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 )。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13.学校教育产生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14.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A )。
教师知识分类汇总
教师知识分类汇总不同学者对教师知识进行不同的分类。
1.伯利纳。
把知识分为①学科内容知识;②学科教学法知识;③一般教学法知识。
2.舒尔曼。
曾指出教师专业知识包括7个版块①内容知识:学科本位的知识基础,学生必须对所任教的学科有专业的和深刻的认识。
②.学科教育学知识:教授这些知识所需要的教学技巧。
③学习者的知识:认识学习理论和学习者的特征,如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学生辅导等。
④.一般教学法知识:针对课堂管理与组织的理念和战略。
⑤课程知识:课程的基本理论以及对学校课程的认识。
⑥教育脉络知识:了解教师群体的文化特征,学校、社区及政府政策之间的关系。
⑦目的、价值、哲学和社会背景知识:即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价值的知识。
3.斯滕伯格。
①内容知识;②教学法的知识(具体的、非具体的)③实践的知识(外显的、缄默的)。
4.格罗斯曼。
①学科内容知识;②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③一般教学法知识;④课程知识;⑤情境的知识;⑥自我知识。
5.考尔德黑德。
①学科知识;②行业知识;③个人实践知识;④个案知识;⑤理论性知识;⑥隐喻和映像。
6.申继亮(我国学者)。
①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②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③一般文化知识;④实践性知识。
7.傅道春(我国学者)。
①原理知识(学科原理、一般教学法知识);②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③策略知识(将原理运用于案例的策略)8.陈向明(我国学者)。
①理论知识、②实践知识。
由以上汇总可以看出,尽管学者们使用的名称不同,但大多数学者均认为教师应该具有相应的实践性知识。
我们教师招聘考试中,比对申继亮教授的分类考试频率比较高,大家作为重点复习。
除此之外,舒尔也曼的分类在个别地区偶尔也会出现。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教育学是一门多元的学问,研究教育的历史、内涵、功能和发展规律。
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基本概念、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史、学前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学校管理、教育组织和教育经济等。
下面就是教育学基本知识点的必背内容。
首先,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基本目标是探索教育在实现更广泛的社会目标方面发挥的作用,解决教育问题,以改进社会功能,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其次,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教育的自我调整性取向,它提出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重视教育的长远影响,特别是在贯彻“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立足于社会的理性取向,形成积极的世界眼光和和谐社会的文明观念。
第三,教育学对教育组织、教育监督、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提出了许多有益启发和建议,教育组织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效率和提升教育水平为主要目标;教育监督应依据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加强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的有序实施;教学活动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评价活动应重视客观性、权威性、及时性和可信度,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收获。
最后,教育学还强调“伴随责任”,即在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教授学习内容的同时,指导学生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和谐、适应的精神,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社会发展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学的基本知识点是探索教育在实现更广泛的社会目标方面发挥的作用,解决教育问题,以改进社会功能,实现更全面的发展;基于自我调整性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性,重视教育的长远影响;强调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加强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的有序实施;以及指导学生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和谐、适应、正确价值取向的精神,实现社会发展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了解教育学基本理论是教育行业的基础,也是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前提。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领域。
下面是对《教育学》各章知识点的整理总结:第一章:教育学的定义和地位-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的地位: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的本质及其特征: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实践,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目标。
-教育的功能:教育有塑造人格、培养人力、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的自我满足等多重功能。
第三章:教育规律与教育原理-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教育原理:教育原理是教育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准则和方法,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第四章: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的哲学基础:教育的哲学基础包括唯心主义教育观、唯物主义教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观。
-教育的心理基础:教育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教育的社会基础:教育的社会基础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观、社会文化人类学教育观和社会学教育观等。
第五章: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特征:教育目标包括个人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等,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特征。
-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原则,体现个性化和终身教育的理念。
第六章: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个别差异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式原则和激励原则等。
-教育方法的分类和特点:教育方法可分为教学法、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第七章: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结构与特点:教育过程包括教育对象、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多个要素,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要求科学规划、有效组织、精细操作和持续评价。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背诵
教化及教化学一, 教化的概念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 影响人民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化作用。
包括社会教化, 家庭教化和学校教化狭义:指学校教化,是教化者依据肯定的社会需求,有目的, 有支配, 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化的工作,对受教化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二, 在我国,“教化”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化之,三乐也。
”三, 教化活动的基本要素:教化者, 受教化者, 教化影响四, 教化的质的规定性:教化是有目的地培育人的活动,是教化区分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化的本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化的直接目的)教化的社会属性: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五, 教化起源的记忆术(一)知识点的内容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 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孟禄);4.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米丁斯基)。
(二)知识点的记忆术:劳心很神圣,kemi梦里陪(三)注释1.劳kemi(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米丁斯基);2.心梦(心理起源说:孟禄);3.神(神话起源说);4.圣里陪(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 沛西能)。
六, 学校教化的产生条件:教化者和受教化者, 教化内容, 教化工具八, 古代教化特点的记忆术(一)知识点的内容:阶级性/等级性, 道统性, 专制性, 刻板性和象征性(二)知识点的记忆术:专刻街道像九, 近代教化特点的记忆术1.国家加强了对教化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化崛起;2.初等义务教化的普遍实施;3.教化的世俗化;4.重视教化立法,以法治教。
(二)知识点的记忆术:世俗公布义务教化法十, 简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化的特征:1, 教化的终身化;2, 教化的全民化;3, 教化的民主化;4, 教化的多元化;5, 教化技术的现代化记忆:全民多献忠十一, 教化学的定义:教化学就是描述和探讨教化现象和教化内容,揭示教化规律的科学十二, 苏格拉底问答法:1、苏格拉底讽刺;2, 定义;3, 助产术教化及社会的关系十三, 简述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对教化的制约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1, 生产力水平确定教化的规模和速度;2,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化结构的变化;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化的内容和手段记忆:内人解手龟速十四, 简述教化的经济功能(教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教化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教化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教化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记忆:唠嗑技巧十五,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化制约的记忆术(一)知识点的内容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制约教化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化的宗旨和目的3.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化的领导权4.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化的权利和程度5.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化管理体制(二)知识点的记忆术:姓宗的领导及管理受教化者(三)注释1.“姓”指“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化的性质”;2.“宗”指“政治制度制约教化的宗旨和目的”;3.“领导”指“政治制度制约教化的领导权”;4.“管理”指“政治制度制约教化管理体制”;5.“受教化者”指“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化的权利和程度”。
教育学 知识体系及要点梳理
教育学—知识体系及要点梳理教育学:知识体系及要点梳理教育学是一门涵盖广泛、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政策、教育实践、教育理论以及教育技术的发展等等。
以下是对教育学知识体系及要点的梳理。
一、教育学的知识体系1、教育基本理论:这包括对教育本质、教育价值、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研究。
2、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以及这些现象和行为如何影响学习效果和成长。
3、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结构、社会阶层、文化背景等的关系,以及教育如何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变迁。
4、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投入、产出、效率以及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
5、教育技术学: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改进教学方式和提升学习效果。
6、教育史学:研究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为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二、教育学的要点梳理1、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个人的发展需求。
这个目的不仅包括了知识的传授,也包括了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教育的制度: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与其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
对教育制度的了解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3、教育心理学: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工具。
4、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如何与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以及教育如何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变迁。
5、教育经济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经济价值越来越被重视。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的投入、产出和效率,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
6、教育技术学: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运用现代科技改进教学方式和提升学习效果。
7、教育史学:通过研究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价值,为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完整版)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5、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
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
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试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9、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10、简述原始形态的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教育学——记忆口诀汇总
教育学——记忆口诀汇总1.教育学定义教育学,育人术,方针方法,教学策。
教育学,智育品,德育、体育,全面展。
2.教育学分支哲学基础,教育技术,学科基础,教育管理。
3.教育目标智育、德育,体育与美育。
4.教育原则先易后难,由浅入深。
自主性和发展性,因材施教的原则。
5.教育方式说教法,讲故事,让学生自己来,示范演示。
6.教育方法直接教育,间接教育,动手实践,批判思维。
7.教学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建构主义。
8.优秀教师特质知识丰富,热爱教育。
身心健康,善于沟通。
9.人文主义教育人格全面发展,自由平等。
尊重学生,关爱亲近。
10.教育评价客观公正,多角度。
定期定量,综合评价。
11.学习理论认知心理,信息处理。
激励理论,社会认知。
12.教育变革传统教育,现代教育。
教育,未来教育。
13.教育困境教育公平,资源分配。
教育短缺,教育财政。
14.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个性特长。
经验学习,终身发展。
15.学习习惯定期复习,及时预习。
主动思考,合理安排。
16.教育政策国家规划,教育。
教育法规,学校管理。
17.教育学家斯宾塞,杜威。
维果茨基,达尔福。
18.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互相贯通。
研究方法,实证研究。
19.教育心理学发展理论,学习过程。
群体行为,性格与智力。
20.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讨论教学。
小组合作,问题解决。
以上是一些关于教育学的记忆口诀汇总,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记忆口诀是一种记忆工具,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运用教育学的理论和原则,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一)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一)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的性质:教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生产性。
2. 教育的功能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包括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
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
3.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规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
教育目的的类型:终极目的、阶段目的、具体目的。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生活本位论、能力本位论。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个性发展。
4. 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当代社会教育。
教育的发展趋势:全民化、终身化、民主化、多元化、信息化。
二、教育制度1. 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定义: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学校教育制度的构成:学校类型、学校级别、学校形式。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2. 现行学制现行学制的特点:重视早期教育、强调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职业教育、发展成人教育。
现行学制的改革:学制缩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类型多样化。
3.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概念:指国家对适龄儿童和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免费的、强迫的、世俗的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义务教育法》,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统领后面的教学内容,因而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可能出,需要重点学习。
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教育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2)在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和主要观点。
(3)教育和教育学在历史各阶段发展的特点。
(4)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和个案研究法在教育学研究中的运用。
(5)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
考纲链接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广义的教育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2)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3)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6.现代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3)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才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和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广泛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必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与起源:1.教育学定义: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起源:早期教育的出现和发展、古代哲学思想的社会实践、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等。
二、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史、教育管理等。
2.教育学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历史性、社会性等。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哲学理论:主要包括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论和教育方法论等。
2.教育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儿童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方法理论等。
3.教育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化理论、社会教育理论和教育平等理论等。
四、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与方法:1.教学过程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教学设计:备课、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
五、教育学的学校教育:1.学校教育的目标:知识、能力、品德等。
2.学校教育的组织方式: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管理等。
六、教育学的家庭教育:1.家庭教育的特点:亲密性、个性化、情感性等。
2.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道德教育、性教育、智力教育等。
七、教育学的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教育评价的指标: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发展水平等。
八、教育学的教育与发展:1.教育的方向:素质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等。
2.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元化的教育供给等。
以上只是教育学必背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
教育学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学科,以上知识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核心内容。
要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育学,需要结合教育学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新编——四川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绪论学会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一、教育学将会使你具有教育的资格教育事实,一方面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研究对象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而不是我们主观臆测的各种观念;另一方面,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
教育问题,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当做一个个的“教育问题”提出来进行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
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二、教育学将会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好教师。
三、教育情境的介入将会使你学得更愉快、更明白教学情境即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
(一)教育情境的介入对教育学研究产生的影响1、深化理论学习2、典型示范引导3、逼真的模拟训练4、知识转化技能5、理论联系实际(二)情境化了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1、加强了教材的教学法功能2、帮助任课教师克服缺少中学教育经验的局限3、引起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型的变化4、引导教学内容的更新。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第一节教育是什么——教师的属性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一)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以教育为目的把受教育者作为对象,以其自身的活动来促进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和变化。
2、受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活动是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他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过程。
3、教育影响: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二)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教师、教育影响和学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教育影响、学生三者的互相对立、互为中介中运动和发展的。
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产生教育是在劳动基础上,在人、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教育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和人的形成。
(二)教育的发展1、远古教育原始性: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
2、古代教育教育飞跃:教育具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教育具有阶级生、等级性、狭隘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教育的第一次分化,古代学校的出现,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3、现代教育教育第二次飞跃,产生现代教育,出现现代学校。
三个阶段:以使用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以使用信息机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阶段。
第二节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的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追求(一)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2、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二)教育目的的结构教育目的,是把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的基本组成:第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
普通中小学的教育目的包括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五个组成部分。
(三)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
1、教育目标体系教育目标体系是一个多种层次的体系。
第一层次教育目的;第二层次教育目标;第三层次课程目标(是依据教育目标而制定的各种教学、教育活动的课程标准,体现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德、智、体等各教育大纲中);第四层次单位目标(一个教学单元或一项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
2、教育目标的分类一般地分为三大类:认知领域(知识、原则、定理、定律)、能力领域(智能、学科特殊能力、思想品德能力、审美能力、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情感领域(观点、信念、情趣、态度、价值观、适应性)3、教育目标的实施问题制订目标程序: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育行动目标实施目标程序:教育行动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第三节教育能够干什么——教育的功能一、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个体发展,即个体的身心发展。
(一)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制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发展。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四种:遗传(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的生物特点)、环境(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包括自身的态度和所付出的精力)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人和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身心发展的动力。
(二)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1、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先发展形成思维,后发展抽象思维;先发展机械记忆,后发展意义记忆;先有高兴、恐惧等一般情感,后才会有理智感、道德感等。
2、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在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初期等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无论是在生理心理上,还是在行为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别,前后在连续。
3、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身心某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身心不同方向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4、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为不同的个体身心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不同,表现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上,表现在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
(三)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个体社会化反映着个体与社会的一种关系,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1、政治社会化(个人逐渐学会被现有政治制度接受和采用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2、道德社会化(将道德规范逐渐内化的过程。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的道德性表现为三个方面:关心别人,愿意帮助和保护别人,为别人着想;对道德总是作出判断;行动。
3、性别角色社会化(将性别角色的标准内化的过程。
)(四)个体个性化的形成个体个性化侧重于个体的“独特性”的形成,包括能力、特长、独立自主性、自觉积极性、能动的创造性等。
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个体总是处在一种矛盾之中。
社会化和个性化都是在社会性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的。
社会性相互作用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使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一是个性化功能。
社会化和个性化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相辅相成的过程,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
二、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一)教育与人口的关系1、教育与人口数量的关系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结构。
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2、教育与人口质量的关系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教育在提高人口质量方面的功能:对青年一代的培养;调整社会人才构成与流动的功能;(构成:具有不同科学文化程度的人才之间的比例;具有不同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之间的比例。
流动:人才在不同技术特点的劳动部门间的流动;在不同性质的劳动部门或工作种类间流动;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流动;在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
)(二)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1、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作用。
(1)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2)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需求。
2、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所必须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五方面表现:工作效率、工具损坏率、缩短掌握时间、创造能力、管理愿望与能力)(2)教育是加速现代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1、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1)政治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对教育实现控制。
(2)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二种手段是通过政府、政党制订一系列方针、政策。
(3)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三个手段是法律;(4)政治对教育作用的另一个最常用的手段是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政治立场、观点与态度,形成受教育者的公民意识和行为。
2、教育对政治的作用(1)通过教育,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战线,造成舆论。
(2)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政治活动。
(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4)通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四)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1、文化对教育的作用文化对教育的作用分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深入到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一个层次是作为学校教育外部的文化以文化背景的方式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的发展除了直接影响教育内容的质量与结构外,也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传递文化手段的发展浸透到学校内部后产生的更深层的影响是使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变化。
文化浸透到学校教育内部所产生的最深层的影响是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外部文化对学校教育的间接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社会文化发展促进学校与社会联系的加强;人们的生活方式、习俗、民族特性等因素还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对文化的作用表现为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2)教育的第二个作用是对文化的普及。
(3)教育还具有交流、整合没类型文化的作用。
(五)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可能影响:科学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可以浸透到教育资料的所有环节中去,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
(2)可能的影响转化为现实的影响。
科学以理论形态进入教育领域,影响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教育能力,影响教育的内容;科学以物质实体和操作程序的方式进入教育领域,引起教育的物质资料的更新,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