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三单元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展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谈观
2.这是一幅江南水乡的图画,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走进课文
1.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那桥,那河,那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指名汇报,交流。
3.读文章,想象画面,体会景美。
4.透过语言文字,你还看到了哪些美景?
四、总结。
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板书设计:
5.那桥,那河,那船
写古镇美景夜色雨幕中的那桥
白天的那河
抒赞美之情夜晚的那桥
教
学
后
记
课题
6、搭石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课型
讲读
总序
第13个教案
主笔老师
执教老师
编写时间
年月日
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
学
目
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
2、作者仅仅是向人们介绍豆腐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五、理解课文,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
7 *、豆腐
冻豆腐油豆腐豆腐干豆浆
豆腐-----豆腐干、千张、油豆腐、酱豆腐、腐乳
大豆
“娇豆腐”
勾起特殊滋味----乡土之情------多彩
(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
学
后
记
课题
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师:请大家静静地默读3-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湖南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活动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学生积累词语、各民族的名言警句。
2引导学生阅读短文,积累、总结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讲述故事、欣赏长江风情。
重点难点
重点:阅读感悟及积累词语警句。
难点:欣赏长江风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准备:习作例文,照片
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流经青海、西藏、四川、
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
上海11个省、市、自治
长江沿途共有70多处景点,无法一一介绍,简单说说比较著名的几个地方:
重庆(宜昌):长江三峡。
荆州:三国古战场,古城。
武汉:九省通衢,黄鹤楼,楚城。
九江:江西名城。
岳阳:岳阳楼,洞庭湖。
江阴:江阴要害。
3小小故事会:
讲述有关长江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
三巩固练习
试着画一幅长江流经的省、市图,注明著名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
四活动小结
同学们自我总结这次活动的收获。
教学(后记)反思:
批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长江如一本厚重的书,书中的故事动人心魄;长江如一幅美丽的画,画中的景致让人流连;长江又如一首古老的歌,唱不尽其中的绵远悠长。你想以怎样的方式去欣赏它呢?
二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1长江流经哪些省、市、自治区?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
冬雪山的西南侧,源头冰川末端海拔5400余米。
(精品)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完成导学三。
2、交流共享。
四、总结全文。
完成导学四。
学 案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按提纲自学课文,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交流讨论。
三、拓展延伸
1、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谈喜欢的理由。
2、仿照课文的写景,给自己家乡的美景写一个片断.
自读后小组交流。
2、作者仅仅是向人们介绍豆腐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1)学生自读开头、结尾部分,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
三、理解、升华感情。
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照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断。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课后反思
课
题
8、回味山梨
课
型
新授
总序第19个教案
授课时间
3、板书课题,解题
二、自主探究
(一)学生完成“导学一”,学生自学生教师巡视指导。
(二)检查自读情况:
1、听写词语,辨析多音字,理解词语。
(1)辨析多音字
和hé huó huò hú
喷pēn pèn
供ɡōnɡ ɡònɡ
(2)理解词语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③“人散尽了,灯笼却还亮着,像慈祥的老母那样,用柔和的光,抚摸着那桥,那河,那船……”运用泥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柔和灯光照耀中的古镇周庄的夜景,写出了周庄夜晚的安静、祥和。
(2)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如:
①“它的身躯一弯就是几百年,船儿多少次从它怀中划过,风儿多少次在它身上抽打,春秋多少次在它眼前变幻……”
(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选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选教案教案是否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选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选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防止等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情朗读。
2.过程与方法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重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朗诵时的背景音乐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
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一颗爱国心。
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为什么我在想到故土、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因为我深爱故土、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土、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认为故土、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
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本文将针对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教案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设计出更优秀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二是古诗词的学习。
其中,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是本单元的重点,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情感、评价等词语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能够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并学会背诵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
3.能够通过表情、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
四、教学内容与教法1.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方法教学内容:1)情感词语的介绍。
如:高兴、悲伤、愤怒等。
2)评价词语的介绍。
如:好、坏、美、丑等。
3)情感和评价词语的异同之处。
4)情感和评价词语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1)点读法,让学生通过点读词语来理解词语的发音和意思。
2)分类法,将情感词语和评价词语分开讲解,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
3)模仿表演法,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词语的意思和使用方法。
2.古诗词的学习和背诵教学内容:1)古诗词的介绍。
2)古诗词的咏诵和朗诵。
3)古诗词的韵律、意义、文化背景等。
4)古诗词的选读和背诵。
教学方法:1)朗诵法,通过朗诵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意义。
2)音乐伴奏法,结合音乐演唱,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古诗词。
3)分组背诵法,让学生分组背诵古诗词,增强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方法(1)通过PPT呈现情感、评价等词语的图片,并进行点读和讲解。
(2)对学生进行分类讲解,如:将情感词语和评价词语分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多种角度展示情感和评价词语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更好地掌握。
2.古诗词的学习和背诵(1)介绍古诗词的概念和种类,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意义。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湘教版六年级下第二单元同步备课资料包-5.那桥,那河,那船
六年级下第二单元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教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带生字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的含义,品味语言。
过程与方法:引导生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感悟交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准备课件生准备:预习课文课时安排 2课时教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基础,质疑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初步体会解了周庄的美景。
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生质疑。
2根据生提问整理出问题。
设计意图生质疑,培养生的思考力,同时加深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 习第一部分⑴出示自提示周庄的桥有哪些特点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特点用“﹍”画出有关句子。
⑵生自讨论,交流。
⑶班上汇报,品析重点语句师:周庄的桥有什么特点(周庄的桥特点是沉稳、坚韧)师:你从那些句子中体会到的预设一:一座古桥,静静地、无言地经受着小雨的润刷。
赏析:这句话写出了石桥在雨中静默的神态,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这个特点。
从“静静”、“无言”之中,我们仿佛感受到桥是有生命的,像是一位为小镇付出一切却又不求回报的奉献者。
预设二:桥,弯着它的脊背,跨过小河,顶着青灰的天空。
赏析:“弯着”、“跨过”、“顶着”这些词语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巨人,他是古镇的脊梁。
预设三:它的身躯一弯就是几百年,船儿多少次从它怀中划过,风儿多少次在它身上抽打,春秋多少次在它眼前变幻……赏析:作者用排比、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古桥为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无论风吹雨打,无论严寒酷暑,它都始终如一。
这句话赞颂了古桥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之情。
(4)师:为什么说“桥是周庄的代表,是周庄的灵魂”分析:桥历史悠久,而且它沉稳、坚韧。
2 精读第二部分⑴出示自提示:周庄的河的迷人表现在哪些地方作者通过对河的描写表现了周庄人的哪些特点为什么说“有了这条河,才养育了这个古镇”⑵生带着问题自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本教案包含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共计XX课。
本套
教案根据新课标和当前的教育形势,融入了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旨在培养六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书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案主要内容
本教案主要分为三部分:课程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
学策略。
一、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
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并能熟练朗读;
2.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阅读惯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和教学策略
1. 教学难点:
-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 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文化素养。
2. 教学策略:
-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培养良好的研究惯;
- 提供多元化的研究资源,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 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结语
希望本教案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教学上的参考和帮助,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二单元7.豆腐
2、在同学们的描述中,我们面前仿佛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豆腐。这平平常常的食物,让离开祖国、离开家乡的华人谈论起来,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啊!今天让我们走近这平凡的食物,体会异国华人的情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在不理解的词语和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师生相互质疑解难。
课 题
7、豆腐
执行时间
月 日
分课时
总课时
电教课时
教 学 目 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了解作者围绕豆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体会作者在对豆腐的描述中流露出的浓厚的乡土之情
3、了解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Βιβλιοθήκη 了解内容及表达方式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一、导入新课,了解豆腐
个人随笔
板
书
设
计
7、豆腐
与生活相关
制作过程
形成的支派
营养价值
教
学
反
思
2、如果课文就写这些,两头的内容都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3、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出了人们对豆腐的喜爱,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
(1)画出有关语句。
(2)指导朗读,读出亲切、深情的语气。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比赛读。
四、拓展思维,课外练笔
1、你们的家乡有什么样的特产?先进行调查了解。
2、平常的事物往往寄托了人们的一片深情,请仿照《豆腐》的写法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物产。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理解词语。
六下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主题选入了四篇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每篇课文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
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口语交际及习作》围绕着不同的民族不同德风俗这个主题进行,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自己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到的风俗风情并形成的作文。
《回顾·拓展二》提供了学生了解到的不同的风俗风情及对课文写作方式的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围绕本组课文进行交流。
日积月累中的两首古诗也展示了不同的风俗风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趣味语文以《清明》这首诗为题,告诉了学生标点的不同标法会有不同的意思,可以以这个为一个点,拓展一些另外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习目标:1、学会本单元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截然不同等词语2、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3、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表达特点教学时数:10课时课时按排:6、北京的春节……………………………..2课时7、藏戏……………………………………..1课时8、各具特色的民居………………………..1课时9、和田的维吾尔…………………………..1课时回顾、拓展二……………………………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二………………………4课时6 北京的春节教材分析: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湖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 活动1
2、我会读
⑴ 自由读短文,整体感知。
⑵ 读了这篇我文章,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
⑶ 指导填空:我发现作者表面上是在写“海面”,写“夕阳”,而实际上是通过写景来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
⑷ 指导朗读。
⑸ 课外读一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杨朔的《茶花赋》。
三、百宝箱
1、谈话导入: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的一种定型的语句。俗语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组俗语。
教学(后记)反思:
批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万花筒”和“百宝箱”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语文活动2,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吧!
二、万花筒
1、我会填
⑴自由朗读,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⑵照样子搭配好词语。
()的搭石()的夜色()的天空
()的光晕()的豆腐()的山梨
()的桥( )的河( )的船
课时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学生积累、总结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讲述故事、欣赏长江风情。
重点难点
重点:阅读感悟及积累词语警句。
难点:欣赏长江风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准备:习作例文,照片
2出示:人奔家乡马奔草,乌鸦也爱自己的巢。(白族)
天鹅飞得再高,不忘清静的湖水;牧民走得再远,不忘自己的家乡。(塔吉克族)
树木长得再高,根总是在土里。(哈尼族)
故乡虽穷,乡情最富。(白族)
1、自由朗读俗语,说说你的理解。
2、小结:这组俗语表达了各族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本单元主要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展开,包括《鲁滨孙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
通过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学生可以发现广阔的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感知人物的形象,培养阅读和想象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对外国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掌握14个汉字和18个词语的正确书写和发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自主阅读,讨论交流,了解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方法;通过把握文章脉络,总结全文梗概,大致理解文意;了解小说文学的趣味性,体会文章详略对于情节的作用;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本单元的重难点在于多形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引导学生再研究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品读精彩片段,抓住关键词句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兴趣。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包括:第一课介绍单元主题和《鲁滨孙漂流记》;第二课讲解《骑鹅旅行记》;第三课讲解《汤姆·索亚历险记》;第四课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第五课作,写作品梗概;第六课语文园地二;第七课快乐读书吧。
在教学前的准备中,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
在第五课中,需要进行鲁滨逊漂流记的集体讨论和修改,学生需要掌握15个汉字和18个词语的正确书写和发音,培养快速阅读、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了解作品的梗概和精彩片段,激发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兴趣。
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骑鹅旅行记》,这是一篇有趣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鹅在旅途中发生的趣事。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这个故事呢?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吧!二、研读梗概,感知大意1.回顾课文,概括总结。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概括总结故事大意。
2.研读梗概,感知大意。
1)自主阅读梗概:让学生自主阅读梗概,并与同桌互相交流,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如:
(1)桥啊桥,你是多么沉稳,任风起云涌,天翻地覆;你是多么坚韧,任流年似水,沧海桑田。桥,你是周庄的代表,是周庄的灵魂。
“沉稳”、“坚韧”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桥是周庄的代表,是周庄的灵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如果说桥成就了周庄的美,那么,河升华了这种美。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5《那桥,那河,那船》
时间:2.28
主备人:龙赞
教学内容:5《那桥,那河,那船》
教学目标:
1.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语言。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湖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 习作2
4同桌修改后,自己在读习作,找找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再次进行修改。
三全班交流,评选佳作
1在自己修改,同学修改的基础上,采用自荐、同学推荐、老师推荐的方式,展示习作中的优秀片段。
2全班同学交流评选出最佳作品。
四总结激励
1把优秀作品读给同学听。
2誊写作文。
教学(后记)反思:
批注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品读习作,体验成功
1品读习作,自我评价
阅读自己的作品,找出文章中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如好词佳句,并标上记号。
2同桌交流,互帮互学。
⑴同桌互相交换自己的习作,相互欣赏评价。
⑵把同桌写得好的地方画记下来,相互交流。
二根据提示,指导评议
1出示习作提示,回忆写作要求。
2学生自由读习作,检查自己是否把事情写清楚了,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找出不满意的地方,用修改符号修改。
课时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在相册中挑选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向大家介绍,然后写下来。
2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重点难点
重点:把与照片有关的故事写下来。
难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准备:习作例文,照片
课时安排:2课时
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教案范例
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是关于《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古诗词的传授和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份教学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学习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
2.学习并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江雪》、《将进酒》等古诗词。
3.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修养。
4.通过阅读古诗词,促进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古诗词的特点和基本构成要素,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江雪》、《将进酒》等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教师表演、学生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2.诗歌讲解资料和相关阅读材料。
3.录音机和音频资料。
4.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诗词大会》等古诗词背诵比赛的视频片段或相关音频资料,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让学生自由发挥,讲述古诗词对自己的影响。
2.学习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格律、韵律、押韵、节奏等。
重点介绍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等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解析、讲解和教学音频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3.背诵古诗词教师可以先朗读某一首诗歌,教学生跟读,并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和理解。
通过分组让学生朗诵、合作、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朗诵能力。
4.培养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时代背景等情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5.课堂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课程内容,展望下一步的学习计划,提醒学生温故而知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K12学习】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湘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湘教版)搭石时间:XX.2.28主备人:龙赞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主教案个性教案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感知“美”。
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体会风景美的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体会人物美的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的风景。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的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的教案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的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围绕豆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之情。
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家乡的爱恋之情,激发学生的情感。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之情。
教学准备:豆腐的相关资料主教案个性教案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提起豆腐,同学们都不会陌生,大家都来说说吧!2、让我们一同去品味黄苗子的《豆腐》吧。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写了些什么?三、检查自读情况:1、听写词语,辨析多音字,理解词语。
(1)辨析多音字和hé huó hu hú喷pēn pèn供ɡōnɡɡnɡ(2)理解词语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眉飞色舞:形容人非常高兴,得意的神态。
2、理解内容:第一部分(地~2自然段):写几位在英国多年的华侨一起聊天时说起了家乡的豆腐。
第二部分(3~12自然段):介绍有关豆腐的传统小吃,豆腐菜的加工与制作,营养价值及桐城特产“叫豆腐”。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再一次点明豆腐容易勾起中国人心头的一种特殊的滋味。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读第二部分(第3~12自然段),作者围绕豆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具体怎样写的?(1)学生自读,小组交流。
(2)班内汇报。
2、作者仅仅是向人们介绍豆腐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1)学生自读开头、结尾部分,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①“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这是很自然的。
”②“的确,作为一个中国人……体味到生活的多彩。
”3、你有这样的体会嘛?联系生活体验说说吧。
四、理解、升华感情。
小学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回味山梨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回味山梨教案模板范
文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
3.了解山梨的特点,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8.回味山梨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梨的图片,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味道如何?是呀,梨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大多甜蜜可口。
它的品种可多了,刚才大家看到的似雪似霜的叫雪花梨,这个形状美观似鸭蛋的叫鸭梨,扁圆,酷似苹果的叫苹果梨,皮薄、肉细,香味浓的这个叫香梨。
还有一种梨,它长在山上,皮厚得如一层老布,味道也是酸酸的,它就是山梨。
现代作家李辉英的家乡就盛产这样的山梨,尽管他离开家乡几十年了,但他对山梨依旧情有独钟。
是什么让他牵挂一生呢?让我们一同去品味李辉英的山梨吧!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师:接下来,我们来初读课文,请大家读初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文中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5《那桥,那河,那船》
时间:2.28
主备人:龙赞
教学内容:5《那桥,那河,那船》
教学目标:
1.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语言。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作者描写美景、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主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感情基调。
1.生齐读课题。
2.师:从课题来看,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师:从这个“那”字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请同学们用极度喜爱、赞美的语气再次读课题。
感情强烈点,再读一次!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3.找出文章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地方,读一读,体会其含义。
如:
(1)桥啊桥,你是多么沉稳,任风起云涌,天翻地覆;你是多么坚韧,任流年似水,沧海桑田。桥,你是周庄的代表,是周庄的灵魂。
“沉稳”、“坚韧”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桥是周庄的代表,是周庄的灵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如果说桥成就了周庄的美,那么,河升华了这种美。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
3.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四、拓展延伸,发现美
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7、豆腐
时间:2012.3.1
主备人:龙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围绕豆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之情。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有关资料,生活体验来感悟,交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四、学习课文第5到8自然段。
1.学习过渡句:“如果说周庄的白天是属于游人的,那么夜呢,便属于这桥,这水,这屋子。”
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师:夜色中的周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夜便属于这桥,这水,这屋子?
2.学生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哪些句子写出了夜色中周庄的美?用“﹏”划出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1.学生默读课文,初游周庄。
2.交流汇报:日暮时分,作者来到周庄,见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这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2到4自然段。
1.开书自由读课文,再游周庄,想象画面,感受周庄的美景。
2.指导交流、说话:你刚才游览了周庄的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东西最可爱,最想跟别人说一说?
五、总结全文。
1.说一说,学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6、搭石
时间:2012.2.28
主备人:龙赞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2)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对周庄的喜爱?
3.交流汇报,结合汇报体会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1)①当太阳从黑黑的屋顶上沉下去,天变得昏暗时,在河上滑行了一天的船就像归巢的鸟儿一样,密密地挤在一起,或在桥洞下,或在小树边,互相依偎着,躺在静静的河上入睡了。
②河水不再是墨绿色,而是漆黑的了,就像一块极平滑的大理石,给人以冰凉的感觉。
③于是,你的面前出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世界,一个在水边,一个在水里。
④桥,不再是静静的、兽脊样的了。它在河水的倒映下,在灯光的合作下“动”了起来。桥上的每一块石砖,每一条缝隙,每一级石阶,都呈现出不同的韵律。
(2)人散尽了,灯笼却还亮着,像慈祥的老母那样,用柔和的光。抚摸着那桥,当那河,那船……
4.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主教案
个性教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美”。
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