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6个自然灾害带。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③寒潮在南下过程中,当地形走向 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平行时,加速风 速,从而加强冷空气的影响。
7、危害
8、防御措施:
加强监测预报;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做好防寒保暖准备(用 烟熏、塑料薄膜覆盖庄 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培养耐低温的农作物品 种等)。
(3)东路:从西伯利亚东 5、我国不易受寒潮侵袭的地区: 部或蒙古东部进入我国东北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广东、海南、台湾一带。
6、影响寒潮强弱的因素:天气系统(冷锋强弱)、纬度位置、 地形
◇分析地形对寒潮活动的影响: ①青藏高原地势高而寒潮不易侵 入;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 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 影响。
江淮流域 长江和松花江流域
回顾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移动规律,说说我国不同地区 洪涝灾害出现的时间。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夏季风带来的锋面雨(暴雨) 时空分布存在一致性。
我国东部从南到北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夏、秋季, 以夏季最集中。
7-8月份 华北东 北
6-7月份 华东 (江淮地区)
4-5月份 华南
3、发生时间与多发地区:
分区
旱灾类型 (发生时间)
发生原因
春旱 华北地区 为主
自然:①春季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 人为:③冬小麦返青期,需水量大
伏旱
长江中下 (夏) 游地区 为主
自然:①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②气温高,蒸发旺盛 人为:人口密集,生活生产需水量大
分布范围广;地震频率高,强度大;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一、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2.火山:火山是地壳破裂处喷发岩浆、岩灰、火山灰、碎屑物、火山弹等的自然现象。
3.洪水:洪水指因暴雨、融雪、冰川融化等导致河水暴涨,水位超过河岸线的水文现象。
4.干旱: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偏少,造成土壤水分不足,影响生物生活的现象。
5.台风: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风力达到12级以上。
6.滑坡:滑坡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7.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二、防灾措施•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开展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
•建立火山监测预警体系。
•制定火山喷发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火山地质公园建设,合理利用火山资源。
•普及火山知识,提高公众的火山防范意识。
•加强洪水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
•开展洪水风险评估,制定防洪预案。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开展洪水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洪水防范意识。
•建立干旱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
•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干旱气候。
•开展干旱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干旱防范意识。
•加强台风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
•制定台风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防台风工程建设,提高防台风能力。
•开展台风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台风防范意识。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制定滑坡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避让滑坡危险区。
•开展滑坡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滑坡防范意识。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其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1.多灾害区域分布: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涵盖了高山、
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等丰富的地貌类型。
因此,中国
的自然灾害具有多样性和多样性。
主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
震、洪水、台风、干旱、泥石流、山火和沙尘暴等。
2.地理分布分异:自然灾害的分布在中国各个地区存在一定
的地理差异。
一般来说,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更容易发生
地震、干旱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
更容易受到台风和洪水的影响。
3.季节性变化:中国的自然灾害通常具有季节性变化。
比如,
台风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生,洪水和泥石流主要集中在梅雨
季节和夏季,干旱多发生在春季或秋季等。
这与中国的气
候季节变化和降水分布有关。
4.高灾害风险区域:中国也有一些高灾害风险的区域,比如
四川盆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
地区。
这些地区常常面临地震、洪水、干旱和山地灾害等
威胁,需要特别的关注和防灾减灾工作。
5.影响人口和经济:由于中国土地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和经
济发展快速,自然灾害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自然
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
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正因为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具有这些特征,灾害管理和减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防灾措施、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完善应急响应措施等,可以减少灾害的影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自然灾害
我国的自然灾害(一)泥石流。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二)滑坡。
滑坡上的岩石山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
俗称“走山”“跨山”“土溜”等。
滑坡的条件: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部连续状态时,才可能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
(三)崩塌。
崩塌也叫崩落、垮塌或塌方,是陡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岩)的地质现象。
崩塌的活动时间:崩塌一般发生在暴雨及较长时间连续降雨过程中或稍后一段时间;强烈地过程中;开挖坡脚过程中之中或稍后一段时间;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强烈的机械振动及大爆破之后。
崩塌的地域性:西南地区为我国崩塌分布的主要地区。
(四)地震。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
除了地震直接引起的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之外,还会引起火灾、水灾、爆炸、滑坡、泥石流、毒气蔓延、瘟疫等次生灾害。
分布在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华北地区。
(五)、热带气旋灾害。
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
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鲍鱼、巨浪、风暴潮,活动范围很广,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六)、风暴潮。
来自高纬地带的冷空气与来自海上的热带气旋通过交互影响,使沿海大风与巨浪接连发生,因此形成风暴潮。
西太平洋是生产风暴潮最多的地区。
风暴潮的类型:台风型;冷高压配合黄、渤海气旋型;横向冷高压型;强孤立黄、渤海气旋型;强蒙古低压型;风暴潮灾害的空间分布。
我国的风暴潮遍及沿海各地,但主要集中的地段从北到南是:莱州湾;江苏小洋河口至浙江的德海门;温州、台州、沙埕至闽江口;广东汕头至珠江口;雷州半岛东岸及海南岛东北部沿海。
(七)海冰。
海冰是有害水冻结而成的,也包括流入海洋的河冰和冰山等。
中国常见自然灾害
(二) 区域性寒潮
寒 潮
寒潮过程的划分
(三) 全国性寒潮 凡同样影响强度的站点数达到区域性寒潮 标准的一半以上时,则作为“强冷空气”
(四) 区域性寒潮
凡同样影响强度的站点数达到强冷空气 标准的一半以上时,或日平均气温的过 程总降温7 ℃ ,负距平的绝对值>3 ℃的 总站数20站;或虽未达上述标准,但造 成了一定灾害的过程,一律作为“一般 冷空气”
其他
7%
台风、冰雹
11%
洪涝
27%
干旱
55%
1989—— 2002 年平均各
类气象灾害引起的受灾面 积与受灾农作物总面积的 百分比 ( 资料来源于国家气候中心
)
雨 涝
是由于长时间降水偏 多,使农田受淹、江河 洪水泛滥, 从而造成 工农业生产严重损失, 交通中断,甚至造成重 大人员伤亡。
是中国仅次于干旱的气候 灾害, 雨涝每年造成的粮食损 失约占气象灾害造成粮食总 损失的27. 5%, 个别严重雨 涝年份损失更严重。全国平 均每年洪涝受灾耕地约 0.07×108 ~ 0. 1 ×108 hm2 ( 1. 0~ 1. 5 亿亩)
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
青藏高原灾害带
青、藏及川西北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海洋灾害带
暴风雪、地震、 寒潮、雪崩等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小结
海洋
东部和南部海域 台风、风暴潮、赤潮等
东南沿海
东部 中部 西部 青藏高原
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 台风、风暴潮、 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
第三级阶梯 洪涝、旱灾、病虫害等 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 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西北内陆的新、甘、宁、内蒙古西部地区 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 青、藏及川西北 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以下是中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1.地震灾害:中国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
地震主要
分布在五个主要地震带,包括青藏高原地震带、欧亚大陆
边缘地震带、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东北地震带和台湾地震
带。
2.洪水灾害:洪水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在
东部和南部地区较为严重。
主要受影响的地区包括长江流
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
3.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福
建、台湾、浙江、广东和海南等省份。
高风险的地区包括
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和台湾东部沿海。
4.干旱灾害:中国干旱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内
蒙古、青海、甘肃和西藏等地。
这些地区的降水分布不均
匀,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干旱问题日益突出。
5.泥石流灾害:泥石流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山
地地区,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陕西、甘肃和广西等地。
陡峭的山地和强降雨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原因。
6.山火灾害:山火主要发生在北部和西部地区的森林和山地。
内蒙古、东北地区、云贵高原、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森
林和草原是山火的高发地区。
7.沙尘暴灾害:中国沙尘暴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特别是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和辽宁等地。
这些地区的干旱和风力较大,导致了沙尘暴的形成和扩散。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常见自然灾害的大致分布范围,具体的灾害发生还会受到地区的地貌、气候、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施灾害管理和防灾减灾措施时需考虑具体的地方条件和特点。
我国的自然灾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加强应急演练。
谢谢欣赏!
2.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寒潮、暴雪
洪涝
干旱
台风、海啸
冰雹
雾霾Leabharlann 雪灾滑坡泥石流
地震
火山喷发
由上面这些图片可见我国自 然灾害种类多。
我国特大自然灾害损失一瞥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特大洪水, 直接经济损失1666亿元。 2008年5月,汶川8级地震,死亡6.9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 2010年8月,舟曲特大泥石流,县城 主要街道被埋没。
请观察灾害分布图,认识我国 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
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
◎面对灾害,科学面对
保护人身安全,是抗灾、减灾的首 要目标。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 我们要采取适当的行动,尽最大努 力避免突发灾害对身体的伤害,为 此,我们要树立安全意识,还要掌 握一定的自救互救方法。
洪落水入到洪来水时中如何避自险救?
我国的自然灾害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 国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在 我国几乎都有发生。自然灾害给 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 来巨大的损害。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 广、发生频率高等国情特征。
2.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和应灾自我保 护意识。
◎了解类型,归纳特点
1.分类: 依据自然灾害的成因 和特点,可以将自然灾害分为 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 害和生物灾害等类型。其中, 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对我国影 响最为严重。
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百年一遇特 大干旱,1000万亩良田绝收。
……
由上面这些数据可见我国自 然灾害经济损失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精品文档
14
东北地区灾情居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绝对灾情 指数高于西北、华北地区,以旱灾和风雹灾害为 主。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仅次于内蒙古的 全国旱灾严重受灾的省份,黑龙江是仅次于内蒙 古的全国风雹灾害受灾最严重的省份。 西北地区是全国灾情较轻的区域,绝对灾情指数 仅高于华北地区。陕西省洪涝( 滑坡、泥石流) 灾 害受灾较重,新疆风雹灾害受灾较重。
作业2:
阐述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对我国而 言,可采取哪些减灾措施促进经济社会生态 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正好位于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 (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灾害 带)的交汇处,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 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我 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全球多种自然灾害 在中国都有发生,尤其以地震、干旱、洪 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12
西南地区灾情仅次于华中,也是全国灾情
最为严重的区域,以洪涝( 滑坡、泥石流) 、 旱灾、地震和风雹灾害为主。四川是全国 洪涝( 滑坡、泥石流)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云南是全国风雹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同时两省也是全国旱灾严重受灾的地区。
13
华东地区是全国灾情较为严重的区域,绝对灾情 指数仅次于华中和西南地区,以洪涝( 滑坡、泥 石流) 和台风灾害为主。安徽是全国洪涝( 滑坡、 泥石流) 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浙江、福建 是全国台风灾害最严重的两个省份。 华南地区灾情在全国居于中等水平,以台风灾害 为主。广东是全国台风灾害最严重的 3 个省份之 一,海南、广西位居全国台风灾害较为严重的地 区。
8
(5)地震灾害。大致以北纬35°N和东经
105°E这两条线为界,可将我国地震灾害 的分布分为4个象限。西南、西北地区地震 最多,华北地区次之,东南和东北地震最 少(台湾除外)。
我国的自然灾害
1938年
黄河及淮河流域 1985年8月
1991年夏季 1998年夏季
辽河流域
江淮流域 长江和松花江流域
1939年7、8月 海河流域 1947年8、9月 珠江流域
活动一:【图表分析】 阅读教材38页“20世纪我国发生的主要水灾”表, “我国洪涝分区”图,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 特点。 1、我国的洪涝灾 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的各 害主要集中在七 大河、大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大流域。 2、东部多,西部 少;沿海多,内 陆少; 平原湖区 多,高原山地少; 山脉东、南坡多, 西、北坡少。
1、根据材料一、二,我国受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区旱灾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该地区旱灾一般出现在 春 季,为什么?
地区,该地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
华北 春季 多旱 原因
春季雨季未到,降水少,地表干。
春季大风天气多。
适逢冬小麦返青季节,需水量大。
2、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严重的春旱?
3、长江中下游伏旱的原因:
修建水库 控制人口数量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 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
浪费多,利用率低 水污染严重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减少水污染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活动一:【图表分析】
阅读教材38页“20世纪我国发生的主要水灾”表, “我国洪 涝分区”图,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伏旱为主 长江以南: 华北、东 春旱为主, 北地区: 春夏连旱 西南地区: 冬春连 旱为主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
(2)水土资源分配不平衡是我国干旱灾害的主 要原因
北方地区耕地多,水少;南方地区 水多而耕地少。
(3)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加剧干旱: ①农业活动: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一.知识梳理(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种类多:以 、干旱和 的危害最大2.频率高:主要气象灾害 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3.分布范围广4.地域差异大(1)东部地区: 、强度大、 、损失大。
(2)中部地区:类型、强度、频率和损失逊于地区。
(3)西部地区:类型多样,但损失 。
2009年7月湖北省农科院专家宣称:“2003年湖北省受到外来入侵生物有38种,2009年外来入侵生物已达78种,其中影响较大的外来生物有豚草、水葫芦和水花生、烟粉虱等。
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是持久的,严重的可导致本地特有物种灭绝。
”完成1~2题。
1.关于外来物种的危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对生态系统造成威胁B .对侵入地生物没有影响C .有利于侵入地农业生产D .可能导致侵入地特有物种灭绝2.我国外来物种入侵严重的地区是( )A .湖北省、广东省B .山东省、甘肃省C .重庆市、西藏D .湖北省、青海省 3.在我国各类自然灾害中,危害最大的有( ) A .洪涝、干旱、台风 B .洪涝、干旱、地震 C .洪涝、干旱、寒潮 D .洪涝、干旱、虫灾 4.地震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 .沿海灾害带B .沿江灾害带C .山坡灾害带D .三大自然灾害带 5.下列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台风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②在温带和寒带也可以形成台风 ③台风的旋转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相同 ④大西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我国易发生水旱灾害的原因有( )①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②气候复杂多样 ③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 ④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④ 7.我国活动构造带多地震的地区是( )A .西北、华北地区B .东南沿海地区C .东北、西南地区D .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 8.广东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有关灾害多发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处于海陆过渡带,突发性气象灾害频率高 B .全年爆发台风是广东最常见的自然灾害 C .春夏的强对流天气带来暴雨、洪涝灾害D .人口和经济密度高,自然灾害的危害后果严重 读我国自然灾害点位图,回答9~10题。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 损失大。 中部次之。 西部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西北风沙水土 流失多灾区
内蒙古暴 风雪灾害区 西部地震 高寒灾害区
东北旱涝 低温灾害区
华北地震 旱涝重灾区 华东华南旱涝 台风多灾区 台湾多地震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季节性干旱(伏旱) 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洪涝 热带风暴、台风 风暴潮、海啸等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干旱、暴雨、洪涝、热带风暴、龙卷风、 雷暴大风、干热风、暴风雪、寒潮、冷 害、霜冻、雹灾等 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 塌陷、火山、冻融、地面沉降、土地沙 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风暴潮、海啸、潮灾、赤潮、海冰、海 水入侵、海水回灌等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与分布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且严重 的国家。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请归纳出我 国东北地区、华 北地区、西北地 区、长江中下游 地区、华南地区 和西南地区存在 的主要自然灾害 类型及主要发生 时间。
东北地区: 季节性干旱(冬春较重)、低温冻害 暴雨洪涝、森林火灾等
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性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海洋灾害
生物灾害 农作物病虫害、鼠害、森林火灾等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我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 一荒”之说。 我国的自然灾害不但发生的频率高,而且 强度大、损失严重。平均发生频率呈增长趋 势,如各种气象灾害50年代是19.56次,60年代 为26.20次,80年代达28.18次。
西北地区: 常年干旱 (春秋较重) 冰雹 暴雨 地震等
华北地区: 季节性干旱 (春秋较重) 暴雨洪涝 地震等
高二地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 各地区自然灾害分布种类
【归纳总结】
•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 3.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东部季风区、 西南、青藏高原、东南沿海等地都有分布 4.地域差异大
【实践活动】
• 1.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家乡有哪些自然灾 害,举一实例说明其对社会经济的危害。 • 2.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最近某年我国 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
【探究活动】
• 2. 你如果发现了某处森林失火,除了应向当地政 府报告外,还可以向当地的什么专业管理部门报 告?
还可以向当地的林业局报告。
课堂小 结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 3.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东部季风区、 西南、青藏高原、东南沿海等 4.地域差异大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1.沿海灾害带 2.沿江灾害带 3.山前灾害带
山前地带
山前地带:从地质上看是破碎板块的 剥蚀地带,近代隆起和沉降带相间出现, 地震异常活跃。从地形上看,从西向东, 从南向北呈阶梯形塬面跌落。这一地带为 中国的气候、地质、地形交界带,是一个 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都不稳定的地带。因 此在山前大斜坡上为自然灾害多发区,山 崩、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及冰雹等非 常活跃。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GO)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GO)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我国洪涝分布图间分 布特点。
我国自然灾害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沿 海、沿江、山前的人类活动较为集中的地 带,分为三大灾害带。即沿海灾害带、沿 江灾害带、山前灾害带。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旱灾——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地震灾害——台湾、华北、西北、西南泥石流、滑坡——西南台风——东南沿海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华北——旱涝、地震华东、华南——台风、旱涝西北——风沙、地震西南——地震、滑坡、泥石流东北——旱涝、低温灾害2. 主要特点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中国正好位于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全球多种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发生,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全球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我国灾种多、灾次频的原因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概括.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强弱、位置移动的快慢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频繁交替的旱涝灾害.将这些影响灾害形成的因素与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区对应起来,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从夏季风的推进和锋面雨带的推移两个方面解释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和西南板块活动地区;从地貌、气候和植被的影响方面解释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西南区;从纬度与气候方面分析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从海陆位置和台风的形成机制来解释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2)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我国人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画一条人口分界线,此线东南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此线西北人口稀疏.人口的这种不平衡分布,与水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区相结合,使得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我国东部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河南、江苏等省,都是成灾面积较大的省.农业灾情区域分布我国地域差异显著,东西部不同的农业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遭受不同的灾害,形成了不同的灾情(种植业灾情和牧业灾情).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气候、地形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土地类型耕地面积大草原广阔农业部门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畜牧业经营方式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靠天养畜主要受灾灾种洪涝、干旱、冷冻、风雹雪灾、旱灾、虫灾风险农业灾害风险大牧业灾害风险大灾情表现农作物受灾面积等牲畜掉膘、死亡(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分布地区主要灾害形成原因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1.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船舶、港口造成灾情2.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的影响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3.东部灾害带主要指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4.中部灾害带主要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而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内蒙古的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5.西北灾害带主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是中国的干旱区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6.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①1、2、3和4灾害带位于季风区,以暴雨、洪水、内涝、台风、风暴潮、虫灾、冷冻等气象灾害为主要灾害(受不稳定的大气环流影响),地震也是本区的主要灾种(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地壳运动活跃).②第二级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的地区.这里是中国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湿润和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过渡的复杂地带.③东部灾害带是洪水、暴雨集中地区,这里地势低平,而且有大面积的内涝区;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大风的影响;北部有旱灾和虫灾,本带是我国的重灾区.中部灾害带位于第二级阶梯上,南北差异显著,南部地区地壳不稳定,降水多,加上植被破坏严重,滑坡和泥石流多发,而北部则以虫灾、雪灾、旱灾为主.④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西部地区分为南北两个灾害带.同一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地域分异原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实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地震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区;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希玛拉雅地震带上;华北、西北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滑坡、泥石流西南为多发区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台风东南沿海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的影响:我国沿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少.。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国情。
我国自然灾害有五个特点:
一是灾害种类多,除了现代火山活动外,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类型在我国都发生过;
二是分布地域广,我国32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灾害的高风险区;
三是发生频率高,区域性洪涝、干旱每年都会发生,东南沿海地区平均每年有7个左右的台风登陆。
同时我国大陆地震占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的1/3,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
四是灾害损失重,本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亿元。
因自然灾害每年大约有3亿人次受灾;
五是灾害风险高。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地域分异 滑坡、 西南为多发区 泥石流
原因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 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低温冷 东北地区为多 害 发区 台风 东南沿海为多 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 源地 濒临西北太平洋
中国六个灾害带 (P28)
华北地区 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病 虫害等。 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强弱不 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都很大,因此,旱涝灾害频 发,再加上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因此,冬春季节 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所以,这些灾害主要是由气象 灾害造成的。其关系表示如下:
东部地区 气候、地形 湿润、半湿润;平原、 丘陵 土地类型 耕地面积大 农业部门 种植业为主 西部地区
干旱、半干旱;高原、 山地 草原广阔 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经营 舍饲、半舍饲,高密度 靠天养畜 方式 养畜 主要受灾灾 洪涝、干旱、冷冻、风 雪灾、旱灾、虫灾 种 雹 风险 农业灾害风险大 牧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牲畜掉膘、死亡
课堂小结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中国自然灾害灾种特点——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二、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特点——成灾人口多, 农业灾情严重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1.海洋灾害带 2.东南沿海灾害带 3.东部灾害带 4.中部灾害带 5.西北灾害带 6.青藏高原灾害带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学法指导】 洪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 排水速度有关。当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时, 就容易形成洪水;反之则不会形成洪水。流域的汇水速度 与流域的地面坡度、土壤含水率、植被覆盖率等有关;河 道排水速度与河谷顺直程度、通畅程度、纵向坡度等因素 有关。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案例①——中国河北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河北省的唐山发生了里氏7.8 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唐山市区,即北纬 39.6°,东经118.2°。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 城市地震灾害,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 坏范围超过30万千方千米,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相当于全国面积的1/3。唐山地震造成 数十万人伤亡,民房和公共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灾情之 大举世罕见。
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20世纪平均
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地震;
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浅源地震,
破坏严重
3.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 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中国西 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 密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 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 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 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 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 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二、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
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 它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砾石,破坏力 极强。如图所示:
2.分布:云南西北和东北山区﹑四 川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 ﹑甘肃省南部白龙江流域﹑辽宁
省东部山地和西藏自治区喜马拉
雅3.危山害地:。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 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 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 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六大灾害的概念
六大灾害的概念
六大灾害是指自然灾害中最具规模和破坏力的六类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泥石流和海啸。
1. 地震:地震是地壳中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自然现象,会造成地面震动、地裂缝和地质滑坡等破坏。
地震可以引发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以及其他次生灾害。
2. 台风:台风是指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形成的强烈气旋,带有高速风和暴雨。
它可以引发狂风、暴雨、海浪潮汐和风暴潮等现象,造成建筑物倒塌、洪涝灾害和严重的人员伤亡。
3. 洪水:洪水是指由暴雨、台风、融雪或河流湖泊漫溢等因素引起的水位上升。
洪水可以造成城市街道、居民区和农田的淹没,还会导致房屋倒塌、交通受阻和污水泛滥等灾害。
4. 干旱:干旱是指生态系统或人类社会长期缺乏水资源的一种极端天气现象。
干旱会导致土地脱水、缺水和作物凋谢,破坏农田、畜牧业和水资源,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饥荒和贫困。
5. 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河谷中的水土流动现象,通常发生在降雨频繁的地区。
泥石流由降雨引起的大量土壤和岩石混合物快速流动而成,可以摧毁建筑物、损坏农田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
6. 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其他地质活动引起的海洋波浪。
当海洋底部的能量释放时,会引发巨大的波浪高度,进而席卷沿海地区,造成破坏性洪水、水灾和人员伤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难并不一定是大灾的必然结果
今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但2001年至今投入20亿元在三峡库区 建立监测网络,迄今已连续7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许多防灾减灾专家担心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地方“重救灾轻防灾”, 认为应急“做好了有政绩”,但在防灾方面却抱有侥幸心理,不肯投入。 灾难发生后,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舟曲这个西部山中小城聚集了如此 多的人口。人口大量聚集,迫使我们不断地向自然伸手。对自然无度开发 则换来自然的无情报复。 舟曲的无奈,其实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近百 处主要江河流域的国家级蓄滞洪区中,居住着1600万人!24万处地 质灾害隐患点,影响着3500多万人! 在这种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遇到的困境和无奈中,在频发的自然灾害 面前,如何让步履匆匆的发展脚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显然是我们必须思 考的重大课题。 我们既不能做自然的奴隶,也不要做自然的主人,应该是自然的朋友, 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
Xx5.2.1
中国的自然灾害
Xx5.2.1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一)教学重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6个自然灾害带。 (二)教学难点: ★我国灾害多样且灾次频发的原因及我国自 然灾害地域分布的规律。 (三)学法指导: 应注重结合我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气 候形成、地貌特征等知识,结合影响自然灾害的 “三要素”进行分析,理解掌握我国灾害多样且灾 次频发的原因及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的规律。
冰雪灾
12省份受灾,新疆、内蒙古最严重雪灾(1月初)受灾人口467万 新疆北部(伊犁、阿勒泰、塔城等地)升温与雨雪天气交错导致雪融性 洪水灾害(3月) 吉林延边州 强降雪(1月初及3月份)防汛(预防积雪快速融化引发 的山洪等灾害)
凌汛
黄河内蒙古段“历史最严重”凌汛(春季开河期产生的冰凌可抬高 水位,导致冰塞、冰坝)防凌(启动分洪区分水等)
(3)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经济损失严重 ; (1)洪涝在两省多发的原因是: (2)两省成灾面积较大的原因是: (3)由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我国灾种多、灾次频的原因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概括。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强弱、位置移动的快慢导 致了我国不同地区频繁交替的旱涝灾害。 将这些影响灾害形成的因素与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区对应起来,理解我 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从夏季风的推进和锋面雨带的推移两个 方面解释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和西南板块活动地区;从 地貌、气候和植被的影响方面解释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西南区;从纬 度与气候方面分析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从海陆位置和台风的形 成机制来解释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 利用上述因素分析法,结合人口分布、地形分布、降水分布等专题地图, 同样也可以解释我国6大自然灾害带的成因与区域分布特征。
2010年发生在中国的重大自然灾害清单:
干旱:全国有25个省份遭受重旱。 洪涝:全国七大流域暴雨洪水都创下本世纪以来的极值。 地质灾害是去年同期的近10倍。 地震:11个省份遭受地震灾害。 台风:5场台风先后在我国登陆。 一连串沉重的数字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一个个难解的困惑 挥之不去:灾害为何这样与中国如影随形? “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区的特殊地理位置,旱涝已成常事; 地势从海拔8000多米到海平面有着三大台阶的跨越,地质 灾害易发,地震多发。”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主任胡鞍钢说。 自然灾害用频率发出警告: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人 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凸显。而不少人尚不清醒:抢占河道,挤占 行洪道,随意填埋河湖水面扩大城市规模,无序开山凿石挖矿 修路……
注:图中数字代表受灾人数
近期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
来源:南方周末 2010-04-01
旱灾
西南五省区(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百年一遇”旱灾 受灾人口1805万、耕地9654万亩(截至3月23日)应对:水库供水、应急调 水、人工增雨等 甘肃受灾人口72万、土地1628万亩(截至3月15日)
冰灾
渤海“30年来最严重”冰灾(1月)渔港、渔船封冻
台风
海南、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沿海地区预防台风灾害(今 年夏秋)“近几年,在我国沿海登陆的台孕育出路
—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警示录
8月7日深夜,甘肃舟曲。 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横冲而下, 顷刻间,1000多个鲜活的生 命永远逝去。这一刻,距青海玉 树大地震115天。 2010年的中国,经受了历史 罕见自然灾害的挑战:西南大部 旱魃逞凶、多条江河洪浪翻滚、 东南沿海台风肆虐、青藏高原震 情又起、山区峡谷泥石流穿村毁 城…… 灾难警醒中国。自然灾害过去是、 现在是、将来仍会是中华民族的 心腹大患,我们需要有比世界上 任何一个民族更多的忧患意识。
问题探究:
我国多自然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该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自然灾害点位”是指自然灾害以分散点的形式在空间 的分布,旨在着重强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的分布。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强度大”
读安徽、江苏两省洪涝损失统计表(1991年), 完成下列问题。
项目 统计数据 农作物受灾面积 966.67万公顷 成灾面积 666.67万公顷 绝收面积 186.67万公顷 (1)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 倒塌房屋 349万间 (2)安徽、江苏播种面积比重高,人口众多,抵御 死亡人数 1163 洪涝灾害的能力较差; 直接经济损失 48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