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本原理含答案版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资料题答案解析

教育学原理资料题答案解析

教育学原理资料题答案解析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之一,通过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下面是对一些教育学原理资料题的答案解析。

题目一:根据教育学原理,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行为?答案:根据教育学原理,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组织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

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的知识传授,它还涉及到对学生的人格、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育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教育机构和社会环境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题目二:在教育学原理中,什么是教育的核心任务?答案:在教育学原理中,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具备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不仅包括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题目三: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有什么区别?答案:教育的目标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预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的目标包括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而教育的任务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

教育的任务包括教学、评价、管理等方面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题目四:在教育学原理中,什么是教育的基本原则?答案:在教育学原理中,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适应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强调教育活动应当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既要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契合。

系统性原则强调教育活动应当具有系统性,教育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之间应当相互联系和协调。

差异性原则强调教育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关注个体发展。

通过以上对教育学原理资料题的答案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要点。

这有助于我们对教育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深入思考,并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ﻫ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

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

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

二、大教育观的最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ﻫ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

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

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

(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ﻫ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ﻫ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ﻫ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ﻫ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ﻫ1、教育终身化 2、教育社会化 3、教育产业化 4、教育民主化 5、教育国际化 6、教育现代化 7、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ﻫ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ﻫ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ﻫ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中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人行为、言谈举止、处世方式、与学生态度是否公平)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包括器物)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教育目的、方法、手段)的东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动态联系:ﻫ关系: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主体性、必须在受教育者的“学”中才能成立ﻫ学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主体,必须教育者的“教”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

教育学原理试题(附参考答案)

教育学原理试题(附参考答案)

教育学原理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矮子里面挑高个的评价是( )。

A、非正式评价B、正式评价C、相对评价D、绝对评价正确答案:C2、某老师利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来决定自己是否需要改善教学。

这种评价类型属于( )评价。

A、描述性B、总结性C、形成性D、诊断性正确答案:C3、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提到:“我们见了她(蔡老师)不由得就围了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这一叙述体现了学生的( )特点。

A、向师性B、复杂性C、可塑性D、创造性正确答案:A4、主张教育目的应当从个体的本能需要出发,满足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发展人的价值,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

这种观点属于( )。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B、宗教本位的教育目的观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D、教育无目的论正确答案:A5、有人说教师工作是个无底洞,没有明显的时空界限。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的特点。

A、主体性和示范性B、长期性和间接性C、连续性和广延性D、复杂性和创造性正确答案:C6、工业社会教育的突出特征是( )。

A、阶段性B、生产性C、封闭性D、个别化正确答案:B7、主张“兼爱”的是( )学派。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正确答案:D8、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是( )。

A、形象直观B、模象直观C、实物直观D、言语直观正确答案:B9、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显著差异是课程标准确立了( )。

A、过程性目标B、体验性目标C、知识性目标D、操作性目标正确答案:B10、西周六艺教育以( )为中心。

A、礼、乐B、射、御C、礼、书D、书、数正确答案:A11、在如何认识间接经验的问题上,现代教育理论比较强调( )。

A、用间接认识的方式认识间接经验B、用间接认识的方式认识直接经验C、用直接认识的方式认识直接经验D、用直接认识的方式认识间接经验正确答案:A12、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并且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的是( )。

教育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填空题: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句话出自古代教育家孟子。

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主张。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思想最早出自论语。

4.在教育学发展史上,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5.“对教育进行学术性研究并综合成一个理论体系,这就是教育学”,这句话出自日本的田蒲武雄。

6.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科学是普通教育学。

7.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8.“教育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艺术,以为教育学的本质中更多的是理论分析,而不是果冻过程本身”,这句话出自法国教育家贝斯特。

1.根据“泛智”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为学生设计了“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

2.卢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裴斯泰洛奇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

3.赫尔巴特对教育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是提出了教育性原则,这条原则揭示了一个普遍的教育规律。

4.布鲁纳主张,在教育内容上,要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在学习方法上,使用发现法;再教育时机上,要尽早接受教育。

6.皮亚杰认为,儿童知识的增长和认识的发展遵循着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原理,这种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实现的。

6.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7.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8.在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中,面向现代化是主体和核心,是出发点和归宿。

1.人口的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分,可以区分为自然性质和社会性质。

2.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内容在于3.人口的数量、结构、地域分布、质量均影响教育发展。

4.面对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我们既要追求教育民主化,又要追求教育的终身化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1.考虑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2.教育学通常把人的身心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初期等六个阶段。

1.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总和。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理论:是人类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的理性陈述。

教育改革: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现存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

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法:指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文献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一种方法。

行动研究法: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二、单选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A.自然形态的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答案:A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B.普通中小学教育C.中等教育D.一般教育现象答案:B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A.《学记》B.《大学》C.《论语》D.《师说》答案:C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学记》B.《论语》C.《尚书》D.《孟子》答案:A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教育学原理题库及答案大全

教育学原理题库及答案大全

教育学原理题库及答案大全第一章:教育学概论1.1 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规律、原理和方法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教育的本质、目标、对象、内容、方法等,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答案: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规律、原理和方法的学科。

1.2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和探讨教育的本质、目标、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促进教育的改进和发展。

答案: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和探讨教育的本质、目标、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1.3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意识地引导和影响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使其适应社会生活和实现个人发展的过程。

答案: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意识地引导和影响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使其适应社会生活和实现个人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原理2.1 人的发展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人的发展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人的基本特征和潜能,而环境因素则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人的发展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2.2 什么是适应教育?适应教育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提供个性化教育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适应环境、克服困难、发展潜能的教育方式。

答案:适应教育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提供个性化教育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适应环境、克服困难、发展潜能的教育方式。

2.3 什么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指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

答案:终身教育是指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

第三章:教育的基本原则3.1 教育的个别差异原则是什么?教育的个别差异原则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单项选择题及答案(165道)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单项选择题及答案(165道)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单项选择题及答案(165道)1.下列关于广义的教育,叙述错误的是()。

A.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B.广义的教育可以是自觉的、有组织的、系统的C.广义的教育可以是自发的、无组织的、零散的D.广义的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是文字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2.对狭义的教育的理解,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小明:狭义的教育,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儿童B.小刚: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都可称为狭义的教育C.小丽:狭义的教育产生的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D.李明:狭义的教育,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受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

”可见,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教育活动中最直接的教育者是()。

A.教育计划B.学校教师C.学生D.教科书设计者4.(2014年真题)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的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

A.延续性B.模仿性C.社会性D.永恒性5.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A.阶级的出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B.生产力的发展、教师职业的出现C.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产生D.文字的产生、教学方法系统化6.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B.矛盾运动的过程C.受教育者的社会化过程D.人的自然发展过程7.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

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B.历史性C.继承性D.生产性8.在教育活动中,“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B.历史性C.独立性D.生产性9.在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10.教育的三要素是指()。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B.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内容C.教育者、教育影响、教师D.教师、学生、教育影响1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体现了()对教育的认识。

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塑造人格D. 促进发展答案:D2. 教育的目的是()。

A. 选拔人才B.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C. 传授技能D. 完成教学计划答案:B3. 教育的基本原则是()。

A. 因材施教B. 统一标准C. 应试教育D. 填鸭式教学答案:A二、填空题1.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________。

答案:教育内容2. 教育的三个主要功能是________、社会化功能和________。

答案:培养功能、文化传承功能三、简答题1. 简述教育的内涵。

答案:教育是人类社会有意识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品德,塑造人格,以促进个体社会化和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

2. 简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

教育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政治的进步,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

四、论述题1. 论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终身化: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

- 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手段和资源,使教育更加便捷和高效。

- 个性化:尊重个体差异,提倡因材施教,满足不同个体的教育需求。

- 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的共享成为趋势。

- 综合化: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综合化,强调跨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案例分析题案例:某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采取了严格的考试制度和大量的作业,结果导致学生压力过大,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问题:请分析这种做法的弊端,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过度强调成绩而忽略了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

改进建议如下:- 调整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习成绩。

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方法D. 教育政策答案:B2.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塑造人格D. 促进发展答案:C3.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注重:A. 知识传授B. 技能训练C. 学生主体性D. 教师权威答案:C4.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中“全面发展”指的是:A. 身体和智力的平衡发展B. 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掌握C. 道德、智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D. 个人兴趣和特长的充分发展答案:C5. 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包括:A. 诊断功能B. 激励功能C. 导向功能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启发式教学D. 终身学习答案:ABC7. 教育的类型可以分为:A. 正规教育B. 非正规教育C. 远程教育D. 职业教育答案:AB8.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 学习理论B. 教学理论C. 学习动机D. 学习风格答案:ABCD9. 教育的社会责任包括:A. 培养人才B. 促进社会进步C. 传承文化D. 维护社会稳定答案:ABCD10. 教育评价的方法包括:A. 观察法B. 测验法C. 自我评价法D. 同行评价法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答案:√12. 教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

()答案:×13.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和淘汰学生。

()答案:×14. 教育的公平性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答案:√15. 教育的个性化是指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

()答案:√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答案: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答案(精品WORD文档)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答案(精品WORD文档)

简答题
1、学习教育原理的实践意义
(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3)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4)是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深化和奠基作用。

2、简述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
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3、简述优秀教师就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6)优良的身心素质
4、简述教学的任务
第一,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何基本的技能技巧。

第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体力,教会学生学习。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的世界观。

第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5、简述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各自的“三个中心”主张
传统教育派主张:第一,教师中心,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

第二,教材中心,即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第三,课堂中心,即以班级授课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现代教育派主张:第一,学生中心,即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符合学生需要和兴趣。

第二,做中学,即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第三,活动课程中心,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

教育学原理试题(附答案)

教育学原理试题(附答案)

教育学原理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备课中最深入、最具体、最落实的一个关键步骤是( )。

A、制定学期教学计划B、制定课时计划(教案)C、制定单元教学计划D、制定周计划正确答案:B2、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其基本内容范围主要有( )。

①研究性学习②信息技术教育③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④劳动与技术教育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正确答案:B3、教师劳动的( )特点与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心理特征相关联。

A、显效长期性B、独特创造性C、鲜明示范性D、特殊复杂性正确答案:C4、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

A、凯洛夫《教育学》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C、赞可夫《教育与发展》D、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正确答案:D5、以( )为主特征的方法是直观演示法。

A、听觉B、视觉C、动觉D、口觉正确答案:B6、学生在教育过程中( )。

A、是认知的主体B、是教育的客体C、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客体D、是教育的主体正确答案:C7、20世纪30年代,曾有人提出了“教育救国”的口号。

实践证明,这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

“教育救国“反映的观点是( )。

A、教育决定社会文化的发展B、教育促进生产力的发展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D、教育决定政治经济制度正确答案:B8、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

A、晏阳初B、陶行知C、黄炎培D、梁漱溟正确答案:D9、美国课程论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

A、课程目标B、课程内容C、教学评价D、教学方法正确答案:A10、实验中,每个实验小组要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填写出实验报告。

这里所采用的教学目标陈述模式是( )。

A、理论与实际结合B、行为观陈述C、内外结合法D、目标陈述法正确答案:B11、1951年提出“规范教学”主张的教育家是( )。

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塑造个性D. 促进发展答案:D2.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培养人才B. 提高素质C. 促进社会进步D. 传承文化答案:C3. 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启发式教学D. 寓教于乐答案:A4.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人才B. 激励学生C. 反馈教学D. 确定等级答案:C5.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A. 提高教学效率B. 丰富教学内容C. 增强教学互动D. 以上都是答案:D6. 教育公平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A. 机会公平B. 过程公平C. 结果公平D. 以上都是答案:D7. 教育创新的核心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教学内容C. 教学理念D. 教学评价答案:C8. 教育的社会责任是什么?A. 培养合格公民B. 促进经济发展C. 维护社会稳定D. 以上都是答案:D9. 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什么?A. 课程改革B. 教学改革C. 评价改革D. 管理改革答案:B10.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A. 学习心理B. 发展心理C. 教育心理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启发式教学D. 寓教于乐答案:ABCD2. 教育评价的类型包括哪些?A. 形成性评价B. 诊断性评价C. 总结性评价D. 过程性评价答案:ABCD3. 教育公平的实现途径包括哪些?A. 政策支持B. 资源配置C. 法律保障D. 社会参与答案:ABCD4.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哪些?A. 远程教育B. 多媒体教学C. 网络教学D. 虚拟现实教学答案:ABCD5. 教育创新的途径包括哪些?A. 课程创新B. 教学方法创新C. 评价方式创新D. 管理机制创新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笔记】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笔记】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选择、辨析)教育的词源:①“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②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进行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例题】辨析题:凡是增加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观念的活动是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增加人们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综上所述,题干混淆了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是错误的。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选择)1.教育者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人②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2.受教育者①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②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学习活动的主体)3.教育影响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②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三、教育的属性(选择、辨析)1.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辨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它的特点有:(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人;(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3)教育是一种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例题】辨析题: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也是教育。

模块一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模块一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家()的观点。

A.赫尔巴特B.皮亚杰C.杜威D.瓦·根舍因2.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建议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和选士制度的思想家是()。

A.王充B.郑玄C.董仲舒D.扬雄3.将“四书”和“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是哪个朝代?()A.明代B.宋代C.汉代D.清代4.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属于()。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宗教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5.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的体现是()。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正规教育6.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A.华生B.杜威C.洛克D.柏拉图7.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A.个别化B.个性化C.教育技术的现代化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8.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事实B.教育规律C.教育价值D.教育问题9.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D.实科教育10.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B.制度教育学C.马克思主义教育学D.实验教育学11.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D.科技12.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13.形成学校文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教师文化B.学生文化C.物质文化D.制度文化1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精神文化1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的关系。

A.教育与政治B.教育与文化C.教育与科技D.教育与经济16.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

教育基本原理 答案

教育基本原理 答案

教育学基本原理第一单元:教育观1、什么是教育观(在“上篇教育观”背面)教育观是关于教育的观念系统,是对教育的德基本理解与总体认识,主要包括教育的历史与形态、教育的目的与功能以及教育的规则与构想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教育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2、简要了解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P4-7)(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19世纪末期的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河20世纪初期的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主要观点:人类的教育活动根植于人的生物本性,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教育现象就已存在于动物世界中,人类出现之后,继承了动物早已形成的教育形式,只不过对这种形式不断改善,使之更加复杂而以。

基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根本错误: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经验基础,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的质的区别,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而没能够从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从而导致了教育起源问题的生物学化。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早期和个体幼年时的模仿行为,像孩童出于好奇模仿成年人的行为活动就是教育。

缺陷与不足:依然没能够解释人的类本能与动物本能的根本区别。

(3)、劳动起源论劳动起源论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起源观。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个体发展所需要的辩证统一。

(具体可参考P6)另外,20世纪80年代,在劳动起源论的基础上,又衍生了教育的需要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具体见P7倒数第二段)3、什么是教育。

(即教育的定义P7-12)(1)、教育的定义是对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是对教育现象惊醒理性认识的开始,是构建教育理论大厦的基石。

关于教育,古今中外众多教育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如在中国古代著作《学记》、《中庸》、《荀子》、《说文解字》等对教育的解释,而在西方也同样有许多教育家如伯拉图、夸美纽斯、斯宾塞等等对其做出过界定。

教育学原理习题(含答案解析)

教育学原理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1.()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也是社会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一个标志。

A.个性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学校教育D.终身教育2.教育学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B.上帝造人C.天降生民D.《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4.下列关于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主要观点概括错误的是()A.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B.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C.教育是永恒不变的范畴D.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5.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A.埃及B.中国C.印度D.希腊6.()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A.文字B.有闲者C.学校D.教师7.我国学校最早产生于()A.夏代B.商代C.周代D.春秋战国时期8.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特点,这是()A.奴隶社会的教育B.封建社会的教育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9.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有()A.四书五经B.七艺C.六艺D.骑士七技10.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A.普及教育B.义务教育C.教育机会平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C.教育规律D.教育问题12.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A.夸美纽斯B.康德C.赫尔巴特D.洛克13.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A.《大教学论》B.《学记》C.《康德论教育》D.《普通教育学》14.最早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人是()A.洛克B.卢梭C.康德D.赫尔巴特15.“自然教育”的提出者是()A.康德B.赫尔巴特C.洛克D.卢梭16.“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提出者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特洛齐D.梅伊曼17.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教育学原理题库(含参考答案)

教育学原理题库(含参考答案)

教育学原理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学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

这主要体现了学生具有( )。

A、被动性B、向师性C、依赖性D、可塑性正确答案:D2、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方法,对教学进行价值判断,此活动属于( )。

A、教学策略B、教学设计C、教学实施D、教学评价正确答案:D3、课程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是( )。

A、过程与方法目标B、知识与技能目标C、情感和态度目标D、思想和价值目标正确答案:B4、( )导人法的优点是主题突出,论点鲜明。

A、直接B、情境创设C、故事论述D、悬念设置正确答案:A5、我国著名学者杨贤江所著的《新教育大纲》(1936年)属于( )。

A、实用主义教育学B、建构主义教育学C、认知主义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正确答案:D6、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这体现了人发展的( )。

A、可变性B、差异性C、顺序性D、不平衡性正确答案:D7、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制定具有( )。

A、影响作用B、促进作用C、定向作用D、决定作用正确答案:D8、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哪三个阶段进行?( )。

A、导入、分析和汇总B、分析、详述和总结C、分析、质疑和总结D、导入、详述和汇总正确答案:D9、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 )。

A、发展专业能力B、形成专业自我C、建立专业理想D、拓展专业知识正确答案:C10、《学记》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是( )。

A、我国社会主义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之一B、我国社会主义学生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之一C、我国社会主义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基本要求之一D、我国社会主义教师与教师关系的基本要求之一正确答案:A11、教育目的可以发挥( )。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

2、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科学交叉发展的趋势:(2)教育学的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面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扩展,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人类教育现象:(3)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

3、简述毛泽东在1957 年提出的教育方针,以及邓小平在1985 年重申该教育方针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答:(1)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补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历中与现牢意文,"二个面向”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战略方针,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教育界批起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教育改革的浪潮。

三、论述题结合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试述如何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答:(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2)解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最重要的科学理论;(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要行动指南;(4)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开展教育活动,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南。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面对依法治教、教育公平、课程改革、教育创新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独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探讨和教育科学研究,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不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基本原理1、什么是教育观(在“上篇教育观”背面)教育观是关于教育的观念系统,是对教育的基本理解与总体认识,主要包括教育的历史与形态、教育的目的与功能以及教育的规划与构想三方面内容。

教育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第一章1、重点掌握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P4-7)(1)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和沛西·能。

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动物生存的本能,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也存在于动物世界。

(2)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孟禄。

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

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超生物经验的传递和交流。

2、什么是教育。

(即教育的定义P7-12)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上说,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3、掌握教育的要素。

(P12)(1)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就是教育者,他应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的任务和使命,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2)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作为教育对象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是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联系起来的中介,如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等等。

4、简要掌握教育的基本形态及历史分期。

(P15)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的历史分期: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的教育、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5、掌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个体的成长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2)内容上具有零散性,方式方法上往往表现出一种随意性。

(3)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灵活性、针对性和终身性等特点。

学校教育:(1)目的明确,无论是教学还是其他教育活动都有明确的教育目的;(2)组织严密,学校教育由专门受过训练的教师承担教育任务,学生相对稳定,具有较为严密的教育工作和较为完善的教育制度;(3)环境优越,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具有比较齐全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和活动场所。

社会教育:(1)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影响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

(2)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3)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第二章1、什么是教育目的。

(P42)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社会和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价值预设,反映教育对人在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明确的总体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

2、简要掌握教育目的的层次。

(P43)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具有抽象性、普遍性和理想化特征培养目标: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是针对特定的对象提出的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3、简要掌握教育目的的功能。

(P43)教育目的的功能,是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影响和作用。

(1)定向功能教育目标规定了教育的社会性质,是对人的培养的定向作用,是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教育目的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方向(2)调控功能通过确定教育价值的方式调控、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通过目标的方法进行调控(3)评价功能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对教育效果的评价(4)指导功能体现在指导行政部门指定的有关方针政策上4、掌握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的依据。

(P46)教育目的的选择,是指对人的培养目的或目标所进行的选取或抉择。

教育目的的确立,是指一定组织形式对教育目的进行确认和确定,是对教育目的或目标选择结果的肯定。

依据:(1)人的依据教育目的的内涵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和期望,这种要求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

(2)社会依据教育产生于一定的社会需要,与一定社会的现实及其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选择和确立教育时要考虑社会关系和社会生产及科技发展的需要。

5、掌握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P47)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就是对教育目的的阶段性进行选择时所带有的倾向性。

(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体本位价值取向、个人本位价值取向)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

主要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中。

(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需要出发,而应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3)文化本位的价值取向强调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的关系,认为教育活动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目的的指定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

6、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具体表述和基本精神。

(P57)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的,马克思强调把人和社会性,归结为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实践活动。

具体表述:7、掌握教育功能的分类。

(P62)(1)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教育作用的对象)个体功能: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叫的固有功能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为教育的工具功能(2)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功能: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3)筛选功能和协调功能(教育作用的客观性)(4)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是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合的情况;而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相对,指这种结果既非事先筹划,亦未被察觉。

可见显性功能是有目的地实现的功能,而隐性功能是主观愿望之外的结果。

8、重点掌握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要具体到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教育的政治功能有哪些,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P65)(1)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②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2)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能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②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3)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承文化的工具。

其包括:①教育的文化传递和保存功能;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③教育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功能;④教育的文化更新和创造功能。

(4)教育再生产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功能9、重点掌握个体发展的内涵。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P72--73)个体发展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即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变化过程,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①遗传:是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是人发展的自然或生理前提。

②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预定的制约作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③教育: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影响人的一种活动。

学校教育相对于遗传和环境,它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0、重点掌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P72)(1)教育促进人体个性化的功能①教育培养个体主体性,其包括个体的主体意识和主题能力。

②教育促进个体独特性的形成(2)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①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②促进个体行为发社会化③促进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自己搜集资料,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主要掌握教育机会均等的三个层次:什么是起点机会均等,什么是过程机会均等,什么是结果机会均等。

瑞典著名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认为教育机会均等应有下列三种涵义:1. 起点均等。

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可以进学校,使所有的人入学机会平等。

胡森主张政府要办学校专供穷人子女上学,尽管在私有制条件下社会是不平等的,但要为劳动人民子女提供一个进入不平等社会的平等起点。

2. 过程均等。

过程均等就是学校提供的条件、设备、教师等方面水平差不多。

过程均等不是说上同一所学校就是公平,还要强调因材施教,能够按照学生的能力给学生以适当的教育,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条件得到相应的发展。

3. 结果均等。

结果均等即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

结果均等不是说人人都得到同一类最高学历,而是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差别,要给学生最好的出路,这个学生适合于上大学他就上大学,那个学生适合于搞手艺就给他一技之长和相应的职业。

实施教育机会均等,要求社会对每一个成员,不论民族、性别、社会背景、家庭出身和个人条件,都要给他们提供相同量与质的教育,使每个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机会相等,人人有机会获得同样的社会地位、职业和收入。

然而,教育机会均等仅是一种理想,做到教育的起点、过程、结果完全均等是不可能的。

由于社会阶层的差别、个体的遗传差异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要求教育结果相同更是不可能的,过分强调“公平”实际上是不现实的。

当然,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力争做到“三个均等”。

我们倡导教育机会均等,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来说,目标要消除三类不平等:城乡差别给孩子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由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的不同使孩子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以及孩子在发挥潜能方面的机会不平等,这就是根据我们地区对教育机会均等的界定。

第三章1、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面推荐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主旋律。

(P80)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定义。

(P86)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是教育工作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3、掌握素质教育的特征。

(P86)(1)全体性广义的全体性,是指素质教育必须向全体人民,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通过一定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狭义的全体性,只素质教育必须为全体适龄儿童敞开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

意义:这保证了受教育成为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保持在最低可接受的水平上,贯彻了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

(2)基础性素质教育把提高国民素质落实在基础教育上,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3)全面性(就其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而言)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4)主体性(就教育对象而言)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善学生的主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