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寄畅园与法国谢农索庄园对比
试论寄畅园的特色
往南便是三层的“凌虚阁”高出林梢,可俯瞰全园之景。再折而西,跨润过桥 登假山上的“卧云堂”,旁有小楼“邻梵”,“登之可数(惠山)寺中游人”。 循径往西北为“含贞斋”,阶下一古松。出含贞斋循山径至“鹤景”和“栖元 堂”,“堂前层石为台,种园的总面积为9900平方米,园内的山水骨架构成了园景的核心。水池偏东, 池西聚土石为假山,两者形成了山水骨架的主体。据统计,假山约占全园面积 的23%,水面占17%,两者一共占去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总结:
寄畅园这座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以其独特的空间布局艺术特征吸引了无数游客 的眼球。从总体布局到山水骨架、建筑格局以及园内景点等方面,寄畅园都展 现出了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在这里,游客可以享受到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 美丽景观和宁静和谐的氛围。
通过对寄畅园空间布局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和欣赏园林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试论寄畅园的特色
寄畅园:江南水乡的璀璨明珠
当提到寄畅园,许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这个位于 无锡市惠山脚下的古典园林,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以其独特的景观和深 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
1、环境特色
寄畅园位于无锡市西郊,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它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巧妙地 利用地形,将湖光山色与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园内的建筑布局精巧,亭台楼阁、 廊榭轩馆错落有致,使得整个园林显得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
五、植物配置
寄畅园内的植物配置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园内树木茂盛,绿草如茵,更有 假山、水池等元素相互映衬。植物配置与园内建筑、山水等元素相互融合,形 成了一个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美丽景观。
六、借景艺术
寄畅园在空间布局上巧妙地运用了借景艺术。通过借景,将园外的锡山龙光塔 等景观引入园内,使园内景色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借景艺术的运用,不仅增强 了园林的空间层次感,也使得园内景色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
无锡寄畅园调研报告
无锡寄畅园调研报告学号080222姓名杨哲晗寄畅园地处江南风景名城无锡,又名秦园,始建于l506—1512年,至今已有约500年历史,面积大约l公顷,位于惠山寺北侧,紧靠锡山与惠山,与著名的“天下第二泉”遥相呼应,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的历史悠久,原是北宋词人秦观迁锡后裔建于明代中期的山麓别墅。
园主秦氏,是无锡的名门望族,明嘉靖六年,历任两京户、吏、工、兵部尚书的无锡人秦金,构成别墅园林,名“风谷行窝”。
园名的来历是这样的:秦金,号风山,而园子又建在惠山的山谷里,因此“风谷”包含人名、地名两层意思;行窝指区别于皇帝的行宫,也表明这座别墅还处于草创阶段,以山林野趣为主。
所谓“风谷行窝”,就是指凤山先生建在惠山山谷中富有野趣的别墅园林。
明万历年间,传至第三代园主时,又再造园景,并取王羲之“寄畅山水荫”诗句之意,题名“寄畅园”清初又聘请著名画家兼造园家对寄畅园重伤规划改造,一时名噪大江南北。
从1684年到1784年,康、乾二帝下江南,都多次到寄畅园游览。
现在大门西边院墙上立着两块石匾:右面的“山色溪光”为康熙手书,左面的“玉戛金枞”(玉戛指流泉,金枞指假山)为乾隆御笔,是当年秦园接驾的直接证据。
乾隆皇帝因为仰慕寄畅园的灵秀,还在北京万寿山东北麓仿建了“惠山园”,该园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由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根据乾隆当年的诗意,改名“谐趣园”。
如今,经过数百年的陆续修建,寄畅园不仅具有了风景绚丽的园林特性、井然有序的传统格局,而且拥有了典雅浓郁的文化品位,成为中国古代园林中风格之大成的代表。
1952年秦氏后人秦亮工将园献给国家,无锡市人民政府进行整修保护,逐渐恢复古园风貌。
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西靠惠山,东南是锡山,园的总体布局抓住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以水面为中心,西、北为假山接惠山余脉。
东部以水池、水廊为主,池中有方亭,相互对映。
园的面积虽不大,但近以惠山为背景,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空间感、秩序感极为强烈。
无锡寄畅园简介
无锡寄畅园,坐落在惠山东麓,其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
全园虽小,但因布局巧妙,造园手法精妙,空间变幻巧妙,给人以小中见大、身临其境之感。
下面是寄畅园的简介:寄畅园是中国江南古代园林代表作品之一,位于惠山古镇4A景区惠山东麓,前临溪流,后倚竹冈。
全园以巧妙的借景、因地制宜、精巧玲珑等建筑手法和别致的建筑布局将园外美不胜收的惠山寺众山之景和园内潺潺流水的锦砾山和狭长土地联系起来,使园内外的山光水色和园林建筑融为一体,给人以小中见大之感。
园内古木众多且都经过了百年甚至数百年之久,故有“古惠山名园”之美誉。
整个园林以山水为主,园中建筑以廊桥、亭子为主,融和了南方和北方的建筑风格。
廊桥和亭子在园中错落有致,让人在游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的建筑之美。
此外,寄畅园的四季景色也非常迷人。
春天,园中的梅花、樱花、海棠等花卉竞相开放,花香四溢;夏天,园中的竹林和芭蕉给人以清凉之感;秋天,园中的桂花、菊花争奇斗艳;冬天,园中的蜡梅和翠竹为人们带来一丝生机。
寄畅园的历史也非常悠久。
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几经变迁,最终成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变迁是清康熙年间,园归侍郎王兰治所有,他在园中建书楼藏书,取《兰亭序》所言“寄畅山水之间”句,把园林题名“寄畅”,并列入无锡“五园林”。
此外,在清朝乾隆年间,园主将此园作为贡品带入宫中,得到了皇帝的称赞。
这些历史事件使得寄畅园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总之,无锡寄畅园是一座非常值得一游的古典园林。
它以山水为主,建筑布局巧妙,空间变幻巧妙,给人以小中见大之感。
四季景色也十分迷人,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它的历史悠久,曾被列为无锡“五园林”,并作为贡品带入宫中得到皇帝的称赞。
总之,无论是对于古典园林爱好者还是对于只是想欣赏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无锡寄畅园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好去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无锡寄畅园如今已成为惠山古镇的一张名片,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览。
寄畅园的景点
寄畅园的景点
寄畅园是一座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惠山古镇景区的古典园林,也是江南地区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以下是寄畅园的主要景点:
1. 八音涧:寄畅园中的一条溪涧,长约30米,宽约1米,溪水潺潺,石峰叠砌,清冽幽深。
传说中水流击石发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声音,因而名为“八音涧”。
2. 七星桥:寄畅园内的一座石拱桥,横跨在八音涧上。
桥身由三块石条并成,全长约2米,宽约米。
3. 知鱼槛:寄畅园内的一处观鱼建筑,位于七星桥北侧,长约15米,宽约
3米。
游客可以在此观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4. 凌虚阁:寄畅园内的一座楼阁建筑,位于知鱼槛北侧。
凌虚阁高三层,长约12米,宽约8米,是园中的制高点。
游客可以登上凌虚阁,俯瞰整个寄
畅园的美景。
5. 嘉树堂:寄畅园内的一座建筑,位于凌虚阁西侧。
嘉树堂内种植着许多名贵的树木和花草,如桂花、玉兰、海棠等,环境幽雅清静。
6. 锦汇漪:寄畅园内的一处湖泊,长约60米,宽约20米。
锦汇漪湖水清
澈见底,四周景色如画,是园中的一大美景。
游客可以在湖边漫步或泛舟湖上,感受江南水乡的韵味。
7. 郁盘廊:寄畅园内的一条长廊,长约40米,宽约米。
郁盘廊曲折蜿蜒,横贯整个寄畅园,是园中的重要通道之一。
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园中的美景,并感受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
除了以上景点外,寄畅园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如门厅、法帖碑廊、秉礼堂、含贞斋、九狮台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寄畅园这一江南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寄畅园评价
寄畅园评价
寄畅园位于无锡市惠山横街,这座古典园林始建于明代,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
明嘉靖初年,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
秦金去世后,其族侄秦瀚及后人修葺园居,凿池、叠山、疏浚池塘,改筑园居。
寄畅园给人的感觉充满雅致,阴阳和谐,真不愧是锦江漪塔影摇曳的清秀风光。
满目的古木巨柯,一派自然和谐,灵动飘逸之感。
寄畅园包含了含贞斋、九狮台、美人石等特色。
在此亲近自然,放松心情,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之间。
总之,寄畅园是一个充满雅致和自然和谐感的古典园林,很值得一游。
康乾最喜爱的江南名园无锡寄畅园
康乾最喜爱的江南名园无锡寄畅园寄畅园位于无锡滨湖区锡惠公园内,坐落在海拔329米的“江南第一山”惠山的东麓,属山麓型别墅园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和江南四大名园之一。
寄畅园池景“寄畅”二字源自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寄畅园又名“秦园”,为北宋词人秦观的后裔、曾任兵部尚书的秦金建于明嘉靖初年(约1527年前后)。
寄畅园历岁500年,是故事最多的江南名园。
其盛衰兴废如一首历史长歌,吟唱着一个家族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命运变迁。
1952年,秦氏后人、末代园主秦亮工将其献给了国家。
亭廊寄畅园是康熙、乾隆最喜爱的,没有之一的江南园林。
自康熙23年(1684年)到乾隆49年(1784年)的一百年间,康乾各南巡6次,二人每次必游此园,并留下了许多题赞文字。
寄畅园的园名为乾隆御书。
康爱寄畅园的“山色溪光”,乾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故“爱其幽致”。
在寄畅园的白墙上可以看到“山色溪光”和“玉戛金枞”两块石匾,分别是康熙和乾隆的御笔,戛指流泉,枞指假山。
以寄畅园为范本,康在颐和园修“畅春园”,乾在圆明园修“廓然大公”(也称双鹤斋),又在颐和园修“惠山园”。
廓然大公如诗如画,尤以叠石为著,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嘉庆帝也极为喜爱,他凑趣诗赞曰: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
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
毁于战火的廓然大公寄畅园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各种景观绕水而建,以建筑凝练、古木参天,尤以借景巧妙、理水高致、叠石精彩而闻名天下,在江南园林中凤立鹤群。
寄畅园的水来自园外惠山寺附近的惠山泉。
惠山泉大名鼎鼎,被唐代茶圣陆羽封为“天下第二”,被中唐诗人李绅赞为“人间灵液”,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二泉”。
惠山泉因此被简称为“二泉”,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二泉映月”和二胡大师瞎子阿炳。
惠山泉“锦汇漪”濒临水池,位于寄畅园的中心,池北的土山则与高高在上的惠山浑为一体,因其集汇众多美景而得名。
锦汇漪的池水明亮如镜,将山影、塔影、亭影、树影、花影、鸟影尽揽池中。
无锡寄畅园与法国谢农索庄园对比
浅谈无锡寄畅园和法国谢农索城堡花园——中国古典园林与法国古典园林的对比摘要:我们常用“精致”形容无锡寄畅园,却用“优雅”形容法国谢农索花园,为什么这两个同是16世纪贵族住宅的建筑作品风格上却有着天壤之别……关键字:中外美术、园林建筑、无锡寄畅园、法国谢农索城堡花园前言:美术史是研究美术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术史的研究范围包括建筑艺术、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美术种类的历史,涉及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理论、美术思潮和美术流派等各方面。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
它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在美术研究的各个领域中,最能通过造型手段体现空间感和审美价值的艺术,莫过于建筑。
因此,我以园林建筑作为切入点,对比两件处于同一时期的中法园林经典作品。
作品历史背景介绍:江苏无锡寄畅园位于无锡惠山东麓,初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
旧名“凤谷行窝”,是明代户部尚书秦金德别墅,后经族裔秦耀改建,更名寄畅园。
清咸丰十年园毁,现在园内建筑都是后来重建的。
但是池沼假山、回廊亭榭的布置,尚存旧时遗意。
法国罗亚尔河畔的谢农索府邸(Château de Chenonceau,1515~1556年),是法国最美丽的城堡建筑之一,其主体建筑采用廊桥形式,跨越谢尔河 (LE CHER)两岸,风景独秀。
谢农索府邸最早是由伯耶(Thomas Bohier)在弗朗索瓦一世时建造的,后来被国王征用。
又上述对比可得,无锡寄畅园(1506~1521年)和谢农索城堡花园(1515~1556年)同为16世纪时当地贵族兴造的私家园林建筑作品。
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同一时期、同一社会阶层的不同特点。
“小巧、幽静、雅致、空灵、意境……”我们经常用这些词汇形容寄畅园以及江南地区其他园林。
在描述谢农索城堡花园或者其他欧洲花园城堡的资料中,我们却更多地看见“欢快、田园、优雅、华美……”等形容词。
无锡-寄畅园解析
是园亭究属游观之地,必
著名的造园名家张涟(字南垣) 须建立家祠,始可永垂不
数建筑毁于兵火,后稍作补葺。 1952年,秦氏后裔将私园献给国
史
“沤寓”。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06年)之夏,“葺园
和他的侄儿张轼精心布置,掇
朽”,将园内嘉树堂改为
山理水,疏泉叠石,园景益胜。 “双孝祠”,寄畅园为祠
家,即作保护性修复。又将原贞 节祠纳入园中,即今“秉礼堂”
瞰 图
东入口
凤谷行窝
九狮台
梅亭
寄
秉礼堂
含贞斋
八音涧
嘉树堂
畅
园
平
面
图
南入口
邻梵阁 卧云堂 碑亭 美人石
锦汇漪
先月榭
鹤步滩
知鱼槛
凌虚阁
郁盘亭
砖雕门楼
七星桥 涵碧亭
东入口
造 园 总 体 布 局
寄畅园总体布局为水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山, 两者构成山水骨架。
假山约占全园面积的23%,水面占17%,山水一共 占去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建筑布置疏朗,相对于山水而言数量较少.
寄 畅 园 鸟 瞰 图
寄 畅 园 鸟 瞰 图
位于惠山古街横街寄畅园入口对面 清康熙、乾隆两帝,分别六次南巡,七次到无锡,每次抵锡必到惠山,临幸寄畅园。此房为当时地方官员迎候皇帝,提前集中在此恭 候之处。故借用“朝房”名称,称“寄畅园朝房”,实际使用次数只有十余次,因而面积不大。
寄 畅 园 鸟
南入口
造
园
空
间
在到达开阔的水面前, 又必须经过山间曲折的小
手
路。这种分割空间和景色
解【
】寄 畅 园 江 南
私 家
造园 园林 析
舫榭建筑的休闲思想研究——以无锡寄畅园“先月榭”为例
舫榭建筑的休闲思想研究——以无锡寄畅园“先月榭”为例作者:徐峰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3年第10期园林舫榭建筑是中国古代休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
在无锡寄畅园“先月榭”这个舫榭建筑的主题案例中,我们发现净空与池水、明月与映月,在远与近、实与虚中两相对照。
游人置身于其中,观月以得悟佛教“一多相摄”和理学“理一分殊”、“月映万川”的哲理。
在这里舫榭、池水、明月与游人一同形成了一个有主题、有空间、有内容的休闲系统。
寄畅园位于无锡市锡山脚下,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其名取自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寄畅”两字①。
清代康熙皇帝南巡至此亲题“竹净梅芳”、“松风水月”、“溪光山色”,此园随之大盛。
整个园林以“清幽古朴”为主题,借依惠山东麓余脉引水构涧,汇聚入曲池“锦汇漪”并以之为中心四面造景。
在曲池最南面有一小榭,名唤“先月榭”,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趣。
其榭名匾由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手书,并附跋:“斜阳堕西岭,芳榭先得月;流连玩清景,忘言坐来夕。
”一、观月自得以观月为主题,在园林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构景思维:一种是观月,一种是观映月。
一般来说在舫榭建筑中多是水月相映,“月影入池,可尽情观赏水月天光。
”如苏州耦园受月池,正是“水池泻满月光”之意。
而在“先月榭”这里,即可坐观明月自锡山龙光塔旁缓缓升起,又可静观曲池映月影水涟漪之色。
乃是二景共得,实是观月佳处也。
南宋词人张孝祥在其《观月》中讲:“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
临水之观,宜独往。
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远人之处所以近天,临水观月,水天一色。
这既是古人为我们创造的一处观景佳境,又是一处具有休闲意蕴的圣地。
观月之妙,其实止于“观”字。
《说文》曰:“观,谛视也。
”《谷梁传》曰:“常事曰视,非常曰观。
”其义即指出赏月和观月的不同。
所谓赏月,是指赏净空明月或水影月色,其首在视赏之好;而观月,则是自观而能有所妙得也。
无锡寄畅园景点介绍
无锡寄畅园景点介绍无锡寄畅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是一座典型的唐代后期园林式古典建筑。
它始建于南宋,历经宋、元、明、清,并在民国初年重修,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改造。
它的总面积有3000多亩,以“寄畅园”为主体,由一大片翠竹林,一大片湖泊,一大片庭院构成,有长江、淮河、江海三大景观,以及精巧的琼楼、花林、喷泉、小桥流水等景观,整个园林非常漂亮。
无锡寄畅园景点颇多,如门楼、凤翔楼、湖心楼、碧海楼、新馆、春江楼、古堤、古树、古桥等,特别有凤翔楼和湖心楼,此两者为南宋建筑,也是园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凤翔楼共有三层,楼身为石砌的建筑,四周有护城河,楼前广场绿树成荫,景色秀丽;湖心楼为六层砖木结构,楼前湖上有石雕岛,古树参天,景色宜人。
无锡寄畅园还有很多古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梅花林,位于园内的湖心岛上,梅花林有300多株,每年2月将会盛开,满园素雅的梅花,醉人的芳香,让人不禁感叹其神奇之处,梅花林也成为了无锡寄畅园的一大特色。
无锡寄畅园还有一处独特的景点,那就是古堤。
古堤分为三段,每段有一条河,形成一个小小的三角形。
河水清澈,草木苍翠,整条河道160多米,直径3米,河水深1.5米,两侧有石桥,桥上可以看到清澈的河水,有水草,鱼儿游动,景色宜人。
无锡寄畅园的另一特色是喷泉。
园内有11座喷泉,位于池塘边,花园里,山坡上,景观广场上,各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高达24米的“孤翁喷泉”,它位于园内中心位置,池水面积1000多平方米,喷泉高度24米,犹如一支玉竿,排列成一个组合而成,灯光照明,晚间更是壮观。
无锡寄畅园是一个很有历史意义的景点,它历经千年变迁,经历了多次改造,古老的建筑,葱郁的植物,洁白的池塘和碧绿的湖泊,整个园林非常美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景点,也是一座特殊而又宁静的景点,值得一游。
浅析无锡不同时期的园林景观对比——以无锡寄畅园和城中公园为例
浅析无锡不同时期的园林景观对比———以无锡寄畅园和城中公园为例瞿浩钢,刘雪梅(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天津西青300384)简述无锡园林的发展与其特点,并以无锡市的寄畅园和城中公园为例介绍无锡的园林。
其中寄畅园是较为典型的中国江南古典园林,而城中公园则是近代公园首个自建的城市公园,通过分析设计手法和2个时期园林的特点得出其共同点与因为时代背景不同所造成的特殊性,并叙述无锡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变化。
结合无锡现代景观园林设计趋势总结园林设计必要之处。
无锡园林;寄畅园;城中公园2.2无锡城中公园简介无锡城中公园始建于1906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出现的由民众集资建造的城市公园。
在其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历经多次增建、重建和改造,其作为城市园林的功能日益完善。
现位于无锡市商业中心地段与崇安寺步行街相连,周边多为大型的百货商场,人流较大,经过多次改造,现在已是无锡市的中心公园以及商业步行街之一。
城中公园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历史纪念性,城中公园在无锡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城中人气聚集的活动场所,城中公园见证了近百年来无锡发展的历史沧桑,并留下了大量的人文历史遗迹。
无锡城中公园发展到21世纪初期,是无锡市市区游人聚集最为热闹的市区公园,外侧相对开放式的设计与周边商业区居民区相连接使得园内人流量较大,内部所设置的景点也主要迎合了老人和儿童的游玩需要。
整体的造园运用了中国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将自然的景观再现于园内,结合人造瀑布、小湖泊和假山营造了一个接近于远郊山林的自然美感,园内也多用太湖石置石造景结合江南的乡土植物,整体感觉使人放松舒适。
近10年城市的快速发展,城中公园的外貌和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周围高楼大厦林立,导致园内的整体空间感受较为压抑,随着周边商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在购物游玩时的需求,城中公园其商业步行街的功能逐渐增强,而其作为城市公园的功能逐渐被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所忽视。
3无锡寄畅园与城中公园对比分析3.1设计风格对比每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园林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在设计风格上寄畅园与城中公园都是人工山水园林,前者通过人为的营造自然景观意境,选址在惠山山麓,倚山借景,借用惠山和锡山的景色作为园的背景,将自然与人工巧妙的结合。
寄畅园
寄畅园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这里就是有着500年历史的寄畅园,在众多的江南园林中,寄畅园的山麓别墅园林具有独特的魅力,它不仅体现了我国明清两代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丰富。
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游玩寄畅园,我是你们的导游XX,大家都可以叫我X导,接下来就开始我们的旅程吧!这所园原名为“凤谷山庄”,后来取名为寄畅园是因为王羲之的“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二字。
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
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入园内,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
寄畅园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吸引清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多次参观。
乾隆更是不惜耗费巨资,以寄畅园为蓝本,在北京万寿山建了一座“惠山园”,就是如今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寄畅园原来的园主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素养,园如其人,寄畅园就像优美的无声诗,生动的立体画,值得大家细细的品味!南门厅大家看,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块寄畅园的匾额是乾隆皇帝的手迹。
凤谷行窝穿过南门厅,大家看西边院墙上的两块石匾, 右边是康熙题写的“山色溪光”,概括园内景色;左边是乾隆题写的“玉戛金摐”,赞美园内八音涧的美妙泉声。
大家抬头往上看, 厅前挂“凤谷行窝”匾额,由著名画家,百岁老人朱屺瞻手书。
寄畅园第一代主人秦金,号“凤山”,惠山俗称龙山,以“凤山“相对,指出此地是“凤藏龙山”的风水宝地。
“凤谷”包含了人名和地名两层意思;“行窝”区别于皇帝的行宫,也表明这座别墅还处于草创阶段,以山林野趣为主,所谓“凤谷行窝”就是凤山先生建在惠山山谷中富有野趣的别墅园林。
在厅堂二侧门楣上嵌有“侵云”、“碍月”四字,它从侧面巧妙地点出了寄畅园借景之妙。
侵云指的是锡山龙光塔高耸入云;碍月时说惠山直接天壤,明月在山上经过,会不会有妨碍呢?秉礼堂从“碍月”门出来,我们来到寄畅园的另一个小天地,这是一个江南小园林式的园中园——秉礼堂。
借景寄畅达意惠山——皇家园林中的江南私园
2013年第2期现代园艺1缘起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瑰宝。
历经10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融艺术于精髓,江南园林已成为园林艺术中的精品。
乾隆时期,皇家园林亦发展到了高峰期,不仅大量修筑宫苑,宫苑中更是出现了许多江南园林的影子。
喜爱游山玩水的乾隆帝6次南巡,足迹遍及江南各地。
每到一处,凡是他所喜爱的园林,皆命随行画师摹绘为粉本并“携图以归”,作为京城建园的蓝本和参考。
惠山园便因此而来。
寄畅园是无锡惠山东侧的一处自然山水园林,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是江南园林造园艺术中的典范。
从凤谷行窝开始到乾隆年间,寄畅园经过了几次大的休整和发展,造园艺术达到顶峰。
南巡经过寄畅园时,乾隆命人将寄畅园画下来,回到京城后便在万寿山东麓寻得可借山色引湖水的基址,仿寄畅园建造了惠山园。
于是也就有了这对园林姐妹。
一个是屹立历史几百年不倒的江南私家园林,一个是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虽因各方面原因导致的差异有所遗憾,但已是精彩万分。
本文试图从借景的角度入手,梳理寄畅园与惠山园的渊源。
2乾隆年间的寄畅园与惠山园地形与环境是园林选址与规划的依据,古人造园选址主张“得景随形”,“相地”作为园林兴造之首,又以山林地为最胜,好的地形与环境不仅利于造园,更能为园林添景,只有“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
“中有大池,宽广可0.67hm 2,旁多古木,后倚一墩”[1]是对寄畅园前身凤谷行窝的描述,大体格局一直延续到现在。
寄畅园隐于惠山东麓,头毛峰巍然立于寄畅园东侧,东面是体量较小的锡山。
寄畅园中的案墩及其上的古树竖向高20余m ,苍翠的古木与惠山相呼应,仿佛是惠山连绵山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因为中间隔着二泉书院等众多建筑院落,建筑沿山势缓缓而下,顺势而成,因山造园,相融一体,到寄畅园案墩处突然出现起伏的山丘,宛若是截惠山一脉置于园内,可谓精彩绝伦。
寄畅园作为有别于其它江南园林的山林地古典园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它向西依靠惠山,向东借景锡山,加上园内中倚一墩,再引天下第二泉泉水入园,可以说是达到了真山真水的境界。
寄畅园讲解
寄畅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是无锡的一座著名园林。
它是江南地区典型的私家园林,也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下面是对寄畅园的简要讲解:
1. 寄畅园的历史:寄畅园始建于明代,原名"南院"。
清代时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风貌。
在园内的建筑和景观中,我们可以看到明代和清代的不同风格。
2. 寄畅园的布局:寄畅园的布局十分精致,园林分为三个部分:中园、东园和西园。
中园是园林的主体部分,以水池为中心,周围分布着各种建筑和景观。
东园和西园则是中园的延伸,增加了园林的景深和层次感。
3. 寄畅园的建筑:寄畅园内的建筑主要有水榭、亭子、廊桥等,这些建筑都巧妙地融入了园林的景观中,使得园林的整体感更强。
4. 寄畅园的植物:寄畅园内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使得园林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
尤其是园林中的古树,树龄都在几百年以上,为园林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5. 寄畅园的文化价值:寄畅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也是一座富有文化内涵的园林。
园内的建筑、景观和植物都富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高度成就。
以上就是寄畅园的简要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无锡寄畅园和法国谢农索城堡花园
——中国古典园林与法国古典园林的对比
摘要:我们常用“精致”形容无锡寄畅园,却用“优雅”形容法国谢农索花园,为什么这两个同是16世纪贵族住宅的建筑作品风格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关键字:中外美术、园林建筑、无锡寄畅园、法国谢农索城堡花园
前言:
美术史是研究美术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术史的研究范围包括建筑艺术、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美术种类的历史,涉及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理论、美术思潮和美术流派等各方面。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
它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在美术研究的各个领域中,最能通
过造型手段体现空间感和审美价值的艺
术,莫过于建筑。
因此,我以园林建筑
作为切入点,对比两件处于同一时期的
中法园林经典作品。
作品历史背景介绍:
江苏无锡寄畅园位于无锡惠山东麓,初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
旧名“凤谷行窝”,是明代户部尚书秦金德别墅,后经族裔秦耀改建,更名寄畅园。
清咸丰十年园毁,现在园内建筑都是后来重建的。
但是池沼假山、回廊亭榭的布置,尚存旧时遗意。
法国罗亚尔河畔的谢农索府邸(Château de Chenonceau,1515~1556年),是法国最美丽的城堡建筑之一,其主体建筑采用廊桥形式,跨越谢尔河 (LE CHER)两岸,风景独秀。
谢农索府邸最早是由伯耶(Thomas Bohier)在弗朗索瓦一世时建造的,后来被国王征用。
又上述对比可得,无锡寄畅园(1506~1521年)和谢农索城堡花园(1515~1556年)同为16世纪时当地贵族兴造的私家园林建筑作品。
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同一时期、同一社会阶层的不同特点。
“小巧、幽静、雅致、空灵、意境……”我们经常用这些词汇形容寄畅园以及江南地区其他园林。
在描述谢农索城堡花园或者其他欧洲花园城堡的资料中,
我们却更多地看见“欢快、田园、优雅、华美……”等形容词。
为什么同处于16世纪、同样由当时的社会贵族建造的园林建筑却有如此鲜明的差异?我从这两件作品的人文因素、平面布局、造园手法、水面处理、建筑营造等方面作对比。
一、人文因素:
汉代只南北朝是中国园林真正发展的开端。
当时,中
国社会经历了混乱和痛苦的时期,人民对现实社会产生了
种种厌恶,儒家思想此时受到冷落,道家思想大行其道,
从而唤起了对个性追求的觉醒,也激发了人们倾心自然山
水的热情,孕育了有独立意义的山水审美意识,是人们对
山水的认识从物欲享受提高到“畅神”的纯粹精神领略阶
段。
因此,道教是中国园林思想基础。
但是受当时道教隐退思想和儒家出仕责任的双重影响,无锡寄畅园并没有建在远离城市的地方。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强调自然美不是理
想美,非经人工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就
是这一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集中反映。
与中国强调精神享受所追
求的园林意境美不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不仅布局对称规矩,而
且花草树木也按人的意志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充分强调了几何图
案之美。
和无锡寄畅园一样,法国谢农索城堡花园也位于城市之
中。
二、平面布局:
法国古典主义标榜的是“理性”,强调几何图案之
美。
这种“理性”不仅表现在建筑上,在西方古典油画
中,也普遍运用的是几何型构图布局。
比如:文艺复兴
时期所有的《基督变容》题材的油画,几乎都运用三角
形或十字形的稳定构图;安格尔的《泉》是运用“S型”
的弧线来构图;戈雅的《赤裸的马哈》是典型的L形构
图。
在平面构图中,运用这些简单几何形状,使得画面更有
条理,秩序稳定,对突出主题和主体起到很有效的作用。
从
深层次的对立统一规律来看,通过对形和色的秩序化、条理
化、重复变化等配置,使之产生如音乐般的节奏,使画面更
科学、更理性。
因此,谢农索花园在建筑构图原则上主张规则式造园、
几何布局、中轴对称,也同样可以达到绘画中运用几何构
图的好处。
左上:安格尔《泉》,右上:《基督变容》
中:《基督变容》下:戈雅的《赤裸的马哈》
与之不同,寄畅园平面布局就显得活泼而不呆板、均衡
而不对称、协调而不呆板。
但可能是受我国古代长期的宗族
礼教的影响,民族性格以内向为主。
在寄畅园的平面布局上,建筑物、连廊、亭榭等均沿园的周边布置,所有建筑均背朝外而面向内,由此形成一个较大较集中的庭院空间。
又由于庭院空间是以水面为中心,其向心和内聚的感觉分外地强烈。
三、造园手法:
寄畅园面积不大,西靠惠山,东南有锡山,泉水充沛,自
然环境幽美。
园内主要部分是水池及其周围景色。
建筑物在总
体布局上所占比重很少,而以山水为主,再加上树木茂盛,布
置得宜,因此园内就显得开朗,自然风光浓郁。
相比之下,谢农索城堡花园中建筑占了很大的比重。
其主体建筑采用廊桥形式,跨越谢尔河两岸。
花园中共有两处花园,
分别在城堡前庭的西面和谢尔河的南岸。
但是,水体在谢农索
城堡花园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
水渠包
围着府邸前庭、花坛、跨河廊桥,创造出
一种令人亲近的环境气氛。
尽管谢农索花园面积不大,却
非常亲切宁静。
虽然两者的面积都不大,但是无锡寄畅园和谢农索城
堡花园都不约而同地把水体作为其平面布局的重要部分。
不同的是,无锡寄畅园以山水为主,而谢农索城堡花园则
以其别致的廊桥建筑作为另一亮点。
四、水面处理:
中国园林向来有“治白守黑”的造园传统,既水面一
定要有聚有分、有收有放。
寄畅园的水面处理就很好地体现
了这一点。
园中鹤步滩和知鱼槛分居水池南北两岸,相互呼
应。
一是为了丰富池岸,使之曲直相济,二是为了收景,使
水池更好地达到远、中、近三景分明的效果。
鹤步滩、知鱼
槛,加上东面的七星桥,这些水面的分割要素使寄畅园内水
池空间相互交融渗透,层析丰富,很好地扩大了空间感。
早在罗马时期,维特鲁威即在他的《建筑十书》中提到
了比例、尺度、均衡等问题,提出了“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的协调,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协调。
”形式美的法则,支配着他们对园林建筑的设计。
甚至在园林中的水体也在这一法则的指导下,并更加刻意追求形式上的美。
因此,谢农索花园横跨罗亚尔河时,并没有对河岸做过多改动,刻意保留其直线的几何造型元素。
虽然其主体建筑采用廊桥形式,跨越谢尔河两岸,这更多
是为建筑主体服务,却没有形成隔而有联的水面空间。
而花园中的另一个水体——城堡前庭的西面的喷水池,也是建造在一块直径15厘米的圆形几何卵石上。
五、建筑营造
谢农索城堡花园主体建筑与一个新建的石桥融为一体,很重视建筑主体的表现:凹进凸出,注意光影变化的效果;运用数学和几何透视原理来推敲建筑立面的比例、均衡、分划等细节;以及个体建筑物完整的透视效果。
仿佛周围环境就是为建筑主体服务的,主体建筑甚至凌驾于自然环境之上。
与之相反,寄畅园这是把园内的建筑当作整个空间环境中的一个有机部分来看待,使建筑与山石、花木等园林要素按着空间的需要流动,富有节奏感。
走进寄畅园,在到达开阔水池之前,必须经过一段狭长单调的过道,然后视线豁然开朗,一片山林景色。
寄畅园的建筑为园内的景色起到了先抑后扬的铺垫作用,很好地与环境融合,为环境服务。
在建筑营造上,谢农索花园代表着以建筑为主题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与寄畅园代表的以山水为主题、追求诗的意境美的中国古典园林有很大的不同。
总结:
综上所述,我列出了寄畅园和谢农索城堡花园的对比后的结果:
内容无锡寄畅园法国谢农索城堡花园
人文因素中国道家思想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平面布置不规则的均衡布局几何图形为主
造园手法以山水为主建筑为主,水体并重
水面处理曲线为主,空间变化丰富几何图形为主,简洁开阔建筑营造与环境紧密结合用环境衬托建筑
后记:
除了人文因素、平面布局、造园手法、水面处理、建筑营造这五方面对比之外,寄畅园和谢农索花园在细节的处理手法上的差异也颇为有趣。
例如:寄畅园中叠山置石,对假山的形态颇为考究(据资料记载,寄畅园中的假山为清初改筑时张钺——张漪之侄所作),而谢农索花园则以完整的石雕作为园内装饰;寄畅园的园景布置上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组织借景,而谢农索花园则强调园景布置的规则和开阔;另外,两者在对单棵植物(如树木)的处理上也有所不同。
但由于它们与狭义上的美术有一定距离,我没有逐一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