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安排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工作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等知识。
二、单元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但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不骗你,部分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握因数、倍数、合数等概念,知道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握2、
3、5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以及渗透分类的思想。
4、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通过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理解并学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3、5的倍数的规律,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
五、教学措施: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单元课时安排:约7课时
因数和倍数2课时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质数和合数2课时。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指导思想:依据《202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下学期45人。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期末检测情况来看,我班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时没能全神贯注听课,作业有时也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积极,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本学期既要学习新的知识,又要关注后进生,存在更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后进生的帮扶上都是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三、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分数加减法、长方体(一)、分数乘法、长方体(二)、分数除法、确定位置、用方程解决问题、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等。
《分数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
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亦已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所以本单元教材十分注意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长方体(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计算,简单分数乘法问题,认识倒数。
《长方体(二)》: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是五年级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归纳等途径,经历长方体的探究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长方体这个概念不会感到陌生。
但是,对于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能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归纳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教具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如水果箱、文具盒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它们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长方体的概念。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如长、宽、高的定义,长方体的面、棱等。
3.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推导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验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二长方体(一)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及其展开图。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体验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展开与折叠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长方体、正方体基本特点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从直观感受到认识图形的特点也是学习上的一次深化。
对常见平面图形特征及其周长、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为进一步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这样的立体图形特征及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及研究的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
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观察与具体操作,经历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特征和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一年级时,学生已经能够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部特征,即形状特征。
本单元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内部特征,即结构特征。
为此,在“长方体的认识”一课的内容编写中,先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等结构要素,再通过具体操作探索这些结构要素的特点,进而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试一试”是深刻认识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个过程就是认识长方体区别于其他立体图形的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展开与折叠”的活动不仅能够深化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质特征的认识,而且通过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的空间想象和空间推理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长方体(一)单元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1课时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1~13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1页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讲评。
师: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2、认一认。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1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
学生自学后,指名回答。
二、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
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
学校:官路小学
教师:李攀华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教材简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且学习了长方体及正方体的平面图形以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
本单元主要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以及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
在本册的第四单元还将学习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二)有关体积容积计算。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探索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7课时。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二)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二〕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其中女生人,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已有大的转变,特别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已比以前好多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也有很大地改观,但是,大局部同学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方不积极思考,被动学习,学习自觉性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二、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1〕分数乘法: 13课时〔2〕长方体〔一〕 15课时〔3〕分数除法: 18课时〔4〕长方体〔二〕: 15课时〔5〕分数混合运算: 15课时〔6〕百分数: 17课时〔7〕统计: 5课时〔8〕总复习: 4课时三、教材分析:1、全册教学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那么,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那么,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重点:〔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在操作过程中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操作过程中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观察后回答:①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②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归类并板书.③指着左边问: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④指着右边问:这又都是什么图形?(板书:立体图形)2、出示一些实物,并指导学生将自己从家中带来的各个长方体和其它物体摆一起,小组仔细观察后回答下面的问题:①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②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是都占有一定的什么?(空间,占有一定空间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③你知道这里面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肥皂、牙膏盒、墨水盒)④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让学生说)二、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的数学课主要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并板书课题.三、教学新课.(一)出示实物,观察它们的特征.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归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归纳: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讲解: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最新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教材解析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及说明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这一单元为例,进行简单的单元整体框架梳理,并结合一节课例与大家一起探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诊断、单元思考及课例分享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逻辑结构(横纵对比)纵向对比北师大的各册教材,在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这一单元中,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基本形状特征,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后续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将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也是形成体积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其它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类直柱体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圆柱、圆锥)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具体目录、课时及要求如下:《长方体(一)》这个单元由4部分主要内容,分6个课时完成教学。
在教学中,设计了搭一搭、剪一剪、涂一涂等多种探索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空间推理的能力,发展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帮助孩子们积累研究立体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横向对比北师大版、苏教版、浙教版、人教版,4大版本教材的知识体系都差不多,其中苏教版、人教版、浙教版的对这块内容的知识编排尤为相似我们。
选择了北师版和人教版为例进行了对比。
北师大版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安排在同个课时,而其它教版则拆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其次北师大专列了一课时进行学习“露在外面的面”,苏教版增学了一个“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另外也只有北师大版教材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知识推后单元进行教学,其它教版则紧跟其后进行教学,更加关注知识间的连续性,而北版教材则经常将一些大单元内容切分成小单元,冷却一下后再进行后续学习,避免学习疲劳,降低学习难度。
二、学情分析: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进行了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长方体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通过学习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对简单的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长方体作为较为复杂的立体图形,其特征和性质需要学生进一步探究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通过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长方体单元备课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点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
本单元主要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探索活动)。
在本册的第四单元还将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容积。
二、教学目的要求: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求它们表面积的方法。
3、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实践第一”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5、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四、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表面积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立体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教材中的附页1和附页2.六、课时安排:1、长方体的认识……………………………………………1课时2、展开与折叠……………………………………………… 2课时3、长方体的表面积………………………………………… 1课时4、露在外面的面…………………………………………… 1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第一课时课题: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13到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长方体(一) 教案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长方体(一)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2)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本单元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结合具体的情境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结合“姐弟集邮”等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时,让学生抓住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进行审题,教材通过画线段图并利用题目的变式来训练学生系统掌握有关行程中的相遇问题及类似行程中的相遇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并已初步接触了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代数知识。
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而且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并且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使学生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
3.能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行程问题中等量关系,并用方程来解答。
4.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1.教师在建立方程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实际问题中各个量的含义,分析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从而寻找等量关系,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机械地学习知识,要注意对学生灵活思维的培养。
另外,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要任意地抬高教学的难度,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2.鼓励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找出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1邮票的张数1课时
2相遇问题1课时
3练习六1课时。
新版北师大版小五年级学数学下册全册各单元教案(含教学计划与反思)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我班有学生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
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
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有了一定的计算经验。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长方体、正方体基本特点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本单元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一些其他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4.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实践第一”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5.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交流,逐步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积累
研究图形的方法和经验。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展开图与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想象露在外面的面的情形,并探索一些有趣的规律。
1长方体的认识1课时
2展开与折叠1课时
3长方体的表面积1课时
4露在外面的面1课时
5练习二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