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教案

合集下载

古诗五首教案 【完整版】

古诗五首教案 【完整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至于唐宋发展到顶峰。

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教师板书课题:诗词五首二、检查预习:1.学生同桌先交流,提出自己预习中不会字词,相互解答。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生字词,加以整理,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全班学生朗读正音。

三、导读〈行路难〉:1.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诗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过渡到新知识:(1)李杜诗篇万古传。

(赵翼《论诗》)(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A.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C.你对李白的评价。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

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做结论。

)3.教师解题(课件展示,指名学生读或全班齐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代背景。

《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4.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

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

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

5.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诗五首》的八年级语文教案

《诗五首》的八年级语文教案

《诗五首》的八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并背诵《诗五首》中的五首诗。

理解并分析五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掌握诗中的关键词句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1.理解五首诗的主题思想。

2.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句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诗人的情感。

2.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简要介绍五首诗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阅读五首诗,标注不理解的词句。

指导学生运用注释、工具书等资源,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负责一首诗的讨论。

各小组分别讨论诗的主题思想、关键词句和修辞手法。

4.小组分享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介绍本组讨论的成果。

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诗歌鉴赏指导学生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深入解读五首诗。

分析诗人的情感、意境和艺术特色。

6.背诵与默写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进行诗歌默写,检查学生对诗的记忆和理解。

7.作业布置布置一道诗歌鉴赏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诗,进行仿写或创作。

2.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1.《登鹳雀楼》介绍作者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

分析诗的主题思想:描绘鹳雀楼的美景,抒发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解读关键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鉴赏诗的艺术特色:层次分明,意境开阔。

2.《春望》介绍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分析诗的主题思想:描绘春天的美景,抒发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解读关键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鉴赏诗的艺术特色:情景交融,寓意深远。

3.《静夜思》介绍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分析诗的主题思想:表达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对家乡的思念。

《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本教学设计以“《诗五首》教学”为主题,主要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

首先通过介绍五首诗歌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对古典诗歌产生兴趣,然后通过课堂朗读、点读、音频配合及翻译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每一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通过课堂表演和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意境,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

一、教学目标1. 通过介绍五首古典诗歌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古典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2. 通过课堂朗读、点读、音频配合及翻译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每一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

3. 通过课堂表演和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意境,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活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古典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2. 加深学生对每一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

3.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意境,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活动能力。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如点读,音频配合及翻译等方式),加深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老师简单介绍五首古典诗歌(《登鹳雀楼》、《静夜思》、《将进酒》、《春晓》和《望岳》)和它们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古典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2. 阅读和感受(20分钟)老师让学生先通过课堂点读或者播放音频,朗读五首古典诗歌,然后老师重复读,这时候老师要加强某些字句的语音模仿,比如刻画特殊音节或者节奏感的部分,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味道。

之后,老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化解学生对某个生僻字或短语的疑虑。

接下来,让学生翻译一个完整的句子,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与文字理解能力。

3. 学生表演和课堂交流(30分钟)让学生分组表演诗歌,每组选定一个情感和意境,根据组合的情感音乐,在限定的时间内,配以生动的姿态和动作,表演诗歌的意象,从而让观众感受到你的表演情感。

《诗五首》教案(通用

《诗五首》教案(通用

《诗五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七单元《诗五首》,包括《登鹳雀楼》、《相思》、《春晓》、《静夜思》和《悯农》五首经典古诗。

具体章节为第七单元第一至五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3.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五首古诗的韵律、意境及诗人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韵律、意境及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科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古诗的背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诗词讲解:(1)登鹳雀楼:讲解诗人王之涣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阔景象。

(2)相思:分析诗人王维描绘的月夜相思之情,让学生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3)春晓:解读孟浩然描绘的春天早晨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生机。

(4)静夜思:介绍李白创作的背景,让学生理解诗人夜晚思乡的情感。

(5)悯农:讲解诗人李绅对农民的关爱,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3. 例题讲解:针对五首古诗的内容、韵律、意境等方面,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古诗的意境和诗人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五首》2. 内容:(1)登鹳雀楼:王之涣,壮阔景象(2)相思:王维,月夜相思(3)春晓:孟浩然,春天早晨(4)静夜思:李白,夜晚思乡(5)悯农:李绅,爱国主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五首古诗,并默写其中一首。

(2)结合所学,分析五首古诗的韵律特点。

(3)任选一首古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1)见教科书。

(2)五首古诗的韵律特点:平仄相间,对仗工整。

《诗词五首》教案示例(通用

《诗词五首》教案示例(通用

《诗词五首》教案示例(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词精选》教材的第五单元《诗词五首》,详细内容包括:1.《登鹳雀楼》王之涣2.《望庐山瀑布》李白3.《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4.《枫桥夜泊》张继5.《乌衣巷》王之涣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分析五首诗词的艺术特色,体会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诗词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五首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 诗词讲解:(1)登鹳雀楼a. 教师朗读诗词,学生跟读。

b.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c. 讲解作者背景,体会作者情感。

(2)望庐山瀑布a. 学生自读诗词。

b. 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c. 交流讨论,分享心得。

(3)夜泊牛渚怀古a. 教师示范朗读。

b. 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c. 课堂讨论,深入理解。

(4)枫桥夜泊a. 学生朗读。

b.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c. 体会作者情感。

(5)乌衣巷a. 教师领读。

b. 分析诗词的背景和艺术特色。

c. 交流分享,拓展思维。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选择一首诗词进行仿写。

详细过程:教师发放练习纸,学生现场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标注作者。

2. 画出五首诗词的意境图,标注重点词汇。

3. 在黑板上列出五首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五首诗词中选择一首,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

答案:根据学生的个人感悟,合理发挥。

2. 拓展作业:了解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选择一首感兴趣的诗词进行学习。

诗五首教案

诗五首教案

【 - 初中作文】【篇一】诗五首教案诗五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0.诗五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比较阅读。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

课前准备1.预习五首诗歌,扫清文字障碍,做到流利地朗读。

2.查找资料,了解诗歌的有关背景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饮酒》(其五)、《行路难》(其一)、《己亥杂诗》。

教学设计饮酒(其五)导入新课1.由学过的《五柳先生传》导入。

2.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导入。

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

2.范读课文(或放课文录音)。

a.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诗歌节奏以及轻重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b.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3.问题研讨指名朗读,思考下列问题:a.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b.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c.结合你对陶渊明思想的了解,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诗中的“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的?d.“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指什么?□教学设计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明确:1.表现了陶渊明厌恶官场的虚饰和诈伪,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2.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3.这里说的“车马”指的是达官贵人的高轩,“车马喧”指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诗人归隐田园,虽仍离不开“人境”,但没有这样的烦忧,所以说“而无车马喧”。

“心远地自偏”实际上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处闹市若幽谷。

4.人的自然本性。

研读赏析1.齐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a.诗歌的名句是哪几句?你是如何理解这几句诗的?b.你最喜欢哪几句诗(或你认为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说说理由。

课文《诗五首》教案

课文《诗五首》教案

课文《诗》教案课文《诗五首》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诗五首》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望》。

2、引导学生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3、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教具:录音机教学步骤及过程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

(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要适当点拨。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分钟)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导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学的五首诗都是唐宋的名家名作,怎样才能学好呢?或者说如何透过精炼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诗歌的蕴含呢?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唐宋诗歌的艺术健力吧!三、学习三首古诗。

(目标1、目标2)(37分钟)(一)学习《使至塞上》。

1.听配乐朗诵。

(有条件的播放现成的古诗配乐朗诵带,如没有,由教师范读。

[现在录音带还没到])2.全体学生齐读。

(注意节奏和感情,不足则纠正之)3.让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重要字词,如属国、征蓬、汉塞、萧关、单车和候骑等词。

)4.叫一个学生给刚才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重要字词注音和解释,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做。

做完后师生共同订正。

5.由学生简介王维(知多少算多少),教师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补充。

王维,字摩洁,唐山水田园诗人,诗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诗词五首》教案(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单元《诗词五首》,详细内容包括:1.《登鹳雀楼》——王之涣2.《望庐山瀑布》——李白3.《江雪》——柳宗元4.《夜雨寄北》——李商隐5.《枫桥夜泊》——张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词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学习《登鹳雀楼》,了解王之涣的生平,分析诗的意境和主题,进行随堂练习。

(2)学习《望庐山瀑布》,赏析李白的写作风格,体会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习《江雪》,探讨柳宗元的孤寂情怀,分析诗中的意象。

(4)学习《夜雨寄北》,解读李商隐的思乡之情,品味诗中的韵律美。

(5)学习《枫桥夜泊》,感受张继的夜泊之景,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让学生模仿创作。

4. 随堂练习:针对每首诗词,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诗词的、作者、诗句。

2. 突出重点,标注难点。

3. 板书诗词的艺术特色及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选取一首诗词,进行仿写。

(3)针对所学诗词,设计一幅插图。

2. 答案:(1)主题分析:五首诗词分别表达了登高远望、赞美自然、孤寂思乡等情感。

(2)仿写示例:以《夜雨寄北》为例,仿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

(3)插图设计:根据个人理解,创作符合诗词意境的插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分析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诗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能够初步解读古代诗歌,理解诗歌蕴含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诗五首》的课文和注释,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3.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用图片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出《诗五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和好奇。

2.学习《诗五首》教师先讲授《诗五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包括诗歌的格律、韵律等方面。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欣赏《诗五首》中的每一篇诗歌,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古代诗歌的美感和内涵。

3.诗歌的赏析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篇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让学生领略到诗歌的深刻内涵和文化历史价值。

4.课堂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交流、发表意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诗五首》中的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5.结合现实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思考和发挥诗歌所启示出的人生哲理和人道关怀,让学生探讨如何将古代诗歌的精神和人文情怀融入现代社会和生活中。

6.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思,可以从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学生是否掌握了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

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3.学生在阅读、分析、欣赏和赏析《诗五首》中的诗歌时,是否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课堂互动的效果和学生的表现情况。

5.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小结通过《诗五首》的教学,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有重要的意义。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五首》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五首》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五首》教案【五篇】篇二:行路难一、导入新课:诗化诗仙形象人生多歧路,当我们在逆境中摸索前行时,您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呢?同学们,我们一起失落过,痛苦过,徘徊过,彷徨过,那今天让我们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来感受一下文人在《行路难》的心境。

作者介绍:1、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以前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2、诗歌写作背景:创作背景:(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不过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在朋友为他送行的离宴上所作。

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二、读准音1、齐读课文,勾画两个通假字,两个多音字勾画两个字。

“玉盘珍羞”的“羞”、“直万钱”的“直”。

注释告诉我们,“羞”和“直”是通假字,用另外两个字来表达,意思是一样的再勾画两个多音字:塞、行再画两个字。

“停杯投箸不能食”的“箸”,“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

这两个字的含义很重要。

“济”,渡过。

“箸”,筷子。

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里常常用到。

三、读节奏,读出作者情感(学生齐读课文)1、读节奏:“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教师模仿学生读书,二二三节奏),这种节奏和表达作者心情的节奏不太吻合。

作者这时心情是比较郁闷的、茫然的、急切的,强烈的表达出作者的这种情感,所以读这首诗时要主要用四三节奏来读。

合作探究:结合文章注释,读文意(5分钟)1、小组合作翻译,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实行翻译,向大家展示。

(再次读课文,读出气势,读出作者的情感)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

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五首教案诗词五首教案(无标题)一、《江南春》1. 目标:通过学习杨洪基《江南春》这首诗词,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导入:给学生播放《江南春》的音频,并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中传递出的春天的气息。

3. 分析:让学生朗读《江南春》这首诗词,并分析诗中表达的春天景色、春意盎然的情感。

4. 创作:让学生以《江南春》为题,创作一首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独到感受的诗词。

二、《静夜思》1. 目标:通过学习李白《静夜思》这首诗词,培养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导入:向学生介绍李白、他的作品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 分析:让学生读一读《静夜思》,并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创作:让学生以《静夜思》为题,自己完成一首表达对夜晚的思索的诗词。

三、《登鹳雀楼》1. 目标:通过学习王之涣《登鹳雀楼》这首诗词,了解唐代诗人的创作特点,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 导入:让学生观赏《鹳雀楼图》,并讨论楼的造型和位置给人的感觉。

3. 分析:学生读一读《登鹳雀楼》,并帮助学生理解诗中对楼和登楼的描写。

4. 创作:让学生以《登鹳雀楼》为题,创作一首描绘自己喜欢的景观的诗词。

四、《小池》1. 目标:通过学习松尾芭蕉《小池》这首诗词,了解日本古典文学的特点及其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2. 导入:介绍松尾芭蕉及其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其与中国文学的相似之处。

3. 分析:学生读一读《小池》,并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创作:让学生以《小池》为题,写一首描绘自己所在地的小景的诗词。

五、《赋得古原草送别》1. 目标:通过学习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词,了解唐代诗人的写景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导入:介绍白居易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其与杜甫、李白的区别。

3. 分析:学生读一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并帮助学生理解诗中表达的对古原草和故友的怀念之情。

《诗五首》教案(通用

《诗五首》教案(通用

《诗五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内容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枫桥夜泊》、《泊船瓜洲》五首古诗。

这五首诗分别来自唐代的王之涣、李白、杜甫、张继,以及宋代的王安石,涵盖了不同朝代的诗歌风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作者生平,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首古诗的意境理解和鉴赏。

2. 教学重点: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作者生平,以及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古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作者生平,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1)登鹳雀楼:讲述王之涣登高远望,抒发壮志凌云的情怀。

(2)望庐山瀑布:介绍李白欣赏庐山瀑布壮丽景色,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3)夜宿山寺:讲述杜甫夜宿山寺,倾听夜雨声,感慨人生。

(4)枫桥夜泊:描绘张继夜泊枫桥,望月怀古,思念家乡。

(5)泊船瓜洲:描述王安石泊船瓜洲,感叹国家兴衰,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3. 互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五首古诗的意境,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4. 例题讲解:分析《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找出其他四首诗中的修辞手法,并加以分析。

七、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古诗的、作者和重点词汇。

2. 在黑板上画出五首古诗的意境简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首古诗进行鉴赏,要求不少于300字。

答案示例:《望庐山瀑布》鉴赏: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自然景色,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瀑布前,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诗词五首(语文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语文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语文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词五首(语文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概述本篇教案旨在教授《语文版必修》中所述的五首古诗词,包括《登高》、《清明》、《游园不值》、《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本教案将涵盖以下多个方面:文本审查、语篇理解、字词解释、意境鉴赏、作者背景、历时评价等等。

希望通过本次授课,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五首古诗词的内涵和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美学品味和文学素养。

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好五首古诗词的文本,并把相关材料复印给学生。

2. 教师准备好课件、PPT、笔记等多种教学辅助材料。

3. 学生要自己准备好笔记本、笔、批注笔等。

4. 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演示一篇文学鉴赏的范文,以指导他们在读诗时的方法和技巧。

课程设计Step 1 文本审查在这个步骤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部分。

1. 诗词的标题:学生们要注意猜测标题的内涵和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2. 诗词的结构:教师们要重点关注诗词的章节和段落之间的关系,强调写作技巧和手法。

3. 诗词的行文特点:学生们需要关注诗词中采用的句式、语调和声韵,推测诗词的情感色彩和内涵。

Step 2 语篇理解在这个步骤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理解。

1. 语言层面:学生们需要结合韵律与修辞手法,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意向。

2. 文学层面:学生们需要探寻诗词所写的背景、历史和作者的生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其中的隐含意义。

Step 3 字词解释在这个步骤中,教师需要讲解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生僻字和古词。

通过字词解释,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Step 4 意境鉴赏通过对古诗词语言的审美和鉴赏,教师们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体味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Step 5 作者背景、思路和评价教师要着重介绍古诗词的作者:他们的生平、背景、创作意图和影响力。

同时,要求学生们就诗人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眼界和风格。

授课方法在上述步骤中,教师所采用的授课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讲授、解释、案例分析、讨论、演示等等。

诗词五首教案示例

诗词五首教案示例

诗词五首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五首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创作灵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五首诗的主题、意象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诗人及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预测诗的内容2.诗一:《登鹳雀楼》(1)让学生自主朗读,感知诗的节奏和韵律(2)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3)体会诗人登高远眺的壮志豪情3.诗二:《静夜思》(1)让学生闭眼聆听,想象诗中的画面(2)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4.诗三:《望庐山瀑布》(1)让学生观看瀑布图片,感受瀑布的壮观(2)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3)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5.诗四:《江雪》(1)让学生分组讨论,解读诗中的意象(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衬托等(3)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在风雪中独立思考的孤寂6.诗五:《春望》(1)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春天相关的诗词,导入本诗(2)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3)体会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春天的热爱(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尝试创作一首小诗四、课后作业1.背诵五首古诗2.选择一首诗,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尝试创作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情感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五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古诗的阅读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同时,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在《登鹳雀楼》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象,可以通过提问:“同学们,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象?诗人站在鹳雀楼上,又能感受到怎样的胸怀?”(2)在《静夜思》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通过诗句感受作者李白的孤独和寂寞。

诗五首优秀教案

诗五首优秀教案

诗五首优秀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诗歌的美丽世界——五首优秀诗歌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 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案一:《静夜思》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静夜思》的基本内容和意境;2. 掌握《静夜思》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3. 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夜晚的联想和情感;2. 导读:给学生朗读《静夜思》,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3. 分析:解读《静夜思》的内容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4. 模仿:引导学生模仿《静夜思》的形式和语言,创作自己的诗歌;5. 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诗歌欣赏和评价。

教案二:《登鹳雀楼》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登鹳雀楼》的基本内容和意境;2. 掌握《登鹳雀楼》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3. 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1. 导入: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建筑和历史的兴趣;2. 导读:给学生朗读《登鹳雀楼》,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3. 分析:解读《登鹳雀楼》的内容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4. 讨论:引导学生就诗中的观点和思考展开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5. 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诗歌欣赏和评价。

教案三:《故乡》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故乡》的基本内容和情感;2. 掌握《故乡》的韵律和抒情特点;3. 运用诗歌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感受。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故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和情感;2. 导读:给学生朗读《故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抒情和韵律;3. 分析:解读《故乡》的内容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4. 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感受,培养情感表达能力;5. 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诗歌欣赏和评价。

教案四:《春晓》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春晓》的基本内容和意象;2. 掌握《春晓》的韵律和描写特点;3. 运用诗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悦和感受。

第30课《诗五首》教案

第30课《诗五首》教案

第30课《诗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1.2理解并掌握五首诗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表达技巧。

1.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感,提高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五首诗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2.2运用现代文翻译,理解诗意。

2.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2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1.2理解五首诗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表达技巧。

1.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感。

2.教学难点2.1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2.2理解诗人的情感及创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五首诗的题目,引导学生关注。

1.2简要介绍五首诗的背景及作者。

2.学习第一首诗《登鹳雀楼》2.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2.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3学生背诵并默写。

3.学习第二首诗《望庐山瀑布》3.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3.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3学生背诵并默写。

第二课时1.学习第三首诗《夜泊牛渚怀古》1.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1.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1.3学生背诵并默写。

2.学习第四首诗《登岳阳楼》2.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2.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3学生背诵并默写。

3.学习第五首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3.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3学生背诵并默写。

第三课时1.分析五首诗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1.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五首诗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2.1教师简要介绍五首诗的情感及创作背景。

2.2学生分享对五首诗的理解及感悟。

3.课堂小结3.2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五首诗,预习下一课。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唐诗五首》,具体包括教材第四章《春晓》、《绝句》、《望庐山瀑布》、《登高》和《静夜思》。

这些诗歌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哲理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意境理解和哲理领悟。

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景,进而引出《春晓》这首诗。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3. 例题讲解:(1)分析《春晓》的韵律美。

(2)解读《望庐山瀑布》的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意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唐诗的哲理内涵,每组选取一首进行分享。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唐诗进行鉴赏,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五首唐诗及作者。

2. 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五首唐诗中选择一首进行鉴赏,不少于500字。

2. 答案示例:《春晓》鉴赏: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珍惜时光、奋发向前的哲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在唐诗五首的教学中,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关键。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3篇(二)教案标题:探究外国诗二首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外国诗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了解外国诗歌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3. 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掌握外国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朗读技巧。

2. 能够理解外国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介绍的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节以《诗词五首》为例的语言文学课的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具体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授课、练习和作业等环节。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文化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

2.让学生对比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文学风格,形成对文学的感性认识和客观理解。

3.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表达力和情感内涵,培养审美体验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代文化2.区分不同类型诗词韵律以及文学风格3.感受文学内涵三、预习环节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所要讲的《诗词五首》,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生平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做好笔记。

四、授课环节1.导入:老师以作者生平和影响作文背景为入口,引入今天要讲的《五首诗词》。

2.教学内容第一首诗:《静夜思》李白第二首词:《虞美人》李煜第三首诗:《登高》杜甫第四首诗:《滕王阁序》王勃第五首诗:《木兰花慢》况周颐老师一首一首的讲解,首先介绍是哪个朝代的,作者是谁,文学风格,具体要点等等,并配合一些插图和音频演示。

3.讲解重点诗词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4.练习环节老师分给每个学生一首诗词,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比较,讲解该篇作品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作业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行创作一首诗词,提交到班级论坛,进行分享和点评。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指出不足之处。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艺修养,积累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在文学教育中,诗词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精髓。

在本次课程中,教师通过讲解五首经典的诗词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

通过自主思考、讨论和创作,学生培养了自己的文艺细胞,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创造力。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意境及作者背景。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3.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不同诗词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意境及作者背景。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词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五首诗词的作者、时代背景及诗词的基本情况。

3. 诗词讲解:(1)播放PPT课件,展示《静夜思》全文,引导学生跟随老师朗读。

(2)逐句解析《静夜思》,讲解诗词的韵律、意境及作者情感。

(3)以同样方式讲解其他四首诗词。

4.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五首诗词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朗读、解析和分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五首诗词。

(2)选择一首诗词,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1)背诵部分:自行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宋诗词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

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诗词的、作者及韵律特点。

2. 在黑板上展示五首诗词的意境简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在讲解过程中,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重点和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中,注意语言表达的严谨性,确保段落衔接流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代诗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的意境解析2.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3.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4. 板书设计一、诗词的意境解析1.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词中的画面,帮助学生建立起诗词的视觉形象。

2. 引导学生从诗词的字词、句式、韵律等方面,分析诗词的意境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五首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饮酒》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

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

(陶渊明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二、简介作者、解题。

1、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2、陶渊明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据说,《饮酒》诗都是他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新课1、齐读诗歌,把握大意全诗有两个层次: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2、研习第一层: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尔:这样。

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3、研习第二层提出以下问题,分析解决: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菊花”是诗人高洁、不与世俗相争品质的象征,“悠然”更是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那种闲适、恬淡的心境。

⑵“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

“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⑶“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A、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B、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

“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C、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

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

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⑷《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明确: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4、学生齐读全诗,当堂背诵。

五、小结: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

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

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

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行路难(其一)》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一)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

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遭受谗毁离开长安南下,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组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第一首。

(二)学生初读诗歌“行路难”,一个“难”字道出了李白心中的忧愁,到底李白借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慨呢?下面我们将一起走进诗歌,共同来品味。

二、再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结合注释解释重点字词。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

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歌主旨及诗人形象。

1、思考几个问题:A 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停、投、拔、顾——茫然、忧郁悲愤B 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冰塞黄河、雪满太行——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C诗中借用哪些历史故事?有何作用?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信心倍增D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达怎样的志向?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2、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诗人借这首诗歌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积极追求,乐观自信,顽强地坚持理想的高尚风格。

三、小结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一个从愤懑中挣脱,洋溢着自信风采的李白。

诗人用浪漫的笔法、跳动的韵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请记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实,行路虽难,我们只要努力,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四、布置作业1 背诵并默写《饮酒》《行路难》第二课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初步感知1、解题。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

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

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2、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全诗段意。

(1)秋风破屋——惨(2)群童抱茅——悲(3)长夜难眠——哀(4)广厦庇寒—一愿4、思想内容。

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5、再读诗歌。

二、赏析。

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

“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

“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

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

“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

“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

“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

“布衾”二句,写布被使用多年,已变得·t冷似铁”了,又被娇儿踏破。

“床头”二句,写大雨给诗人全家造成的灾难。

“白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作好铺垫。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

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

诗人至此意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三、归纳总结。

全诗作者根据切身的生活现实,如实写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到诗人的痛苦。

组织材料时,层层深入,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愿望,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己亥杂诗》一、解题《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二、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