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问题类型分析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高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在学术和科学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物理学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遇到困难。
本文将分析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一、成因分析1. 知识基础薄弱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物理学的学习不够重视,导致他们在高中阶段面临知识基础薄弱的问题。
物理学的知识是层层递进的,如果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高中阶段将更加困难。
2. 缺乏实践经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无法提供充分的物理实验机会,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不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实验过程,从而难以理解物理理论。
3. 学习方法不当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采取的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使得学生难以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无法真正掌握和理解物理学的知识。
4. 缺乏兴趣二、对策研究对于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从头开始夯实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学校可以组织针对性的辅导班或者提供一对一的辅导服务,帮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取得突破。
学校应该增加物理实验的机会,提供更加丰富的实验条件。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物理问题解决过程,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的实践经验,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
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不再依赖死记硬背。
可以采取“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举办物理演讲比赛、举办物理科普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生动有趣的物理实例,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各种各样,对策也是多种多样。
学生自身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高中物理题目类型分类
高中物理题目类型分类
高中物理题目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选择题:选择题是高中物理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题型之一。
它通常包括一个问题和四个选项,考生需要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这种题目以快速测量考生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理解能力为主。
2.计算题:计算题要求考生运用物理公式和技巧,对给定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种题目着重考察考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物理公式的能力。
3.简答题:简答题是考生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某一物理概念或原理进行描述和阐述。
这种题目旨在考察考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4.分析题:分析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信息,对某一物理现象或实验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种题目考察考生的物理知识面和分析能力。
5.应用题:应用题要求考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题目考察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高中物理题目类型繁多,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类型题目的出题要点和解题技巧,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高中物理16种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16种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总结下来有16种,怎样才能做好每一类型的题目呢?今天库库为同学们整理了高中物理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快快收藏!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
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主要有两种情况。
(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高一物理题型归纳及解题技巧
高一物理题型归纳及解题技巧高一物理是学生初次接触高中物理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解题技巧。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习题进行归纳,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
一、基础习题1.计算型习题:计算型习题是最基础的习题类型,主要考察学生对物理公式的掌握和运用。
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确定已知和所求量:在解题前,需要仔细分析题目,确定已知和所求量。
b.使用合适的物理公式:根据已知和所求量的关系,选择合适的物理公式。
c.进行单位换算: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单位换算,确保计算结果正确。
2.填空型习题:填空型习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填写空格。
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确定已知和所求量:在解题前,需要仔细分析题目,确定已知和所求量。
b.运用物理公式:根据已知和所求量的关系,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
c.填写正确的单位:填写答案时,需要注意填写正确的单位,确保答案正确。
二、应用习题1.应用物理定律的习题:这类习题要求学生根据物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确定已知和所求量:在解题前,需要仔细分析题目,确定已知和所求量。
b.运用合适的物理定律:根据已知和所求量的关系,选择合适的物理定律进行计算。
c.注意附加条件:有些问题可能会给出附加条件,需要注意分析和运用这些条件。
2.数据处理的习题:这类习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分析实验目的:在解题前,需要仔细分析实验目的和已知条件。
b.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根据实验数据的特点,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c.提出结论:基于数据处理的结果,提出合理的结论,并进行解释和论证。
三、解题技巧1.注意单位换算: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单位的换算,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可以将所有的物理量都转化为国际单位制进行计算。
2.注意合理估算:在计算过程中,有时候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需要进行合理估算即可。
这样可以省时省力,但需要注意估算的准确性。
高中物理转盘连接体问题
高中物理转盘连接体问题详解转盘连接体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高中物理题型,这种问题涉及到多种物理概念,如受力分析、运动学与动力学、角速度与角动量、能量守恒与转化、动量守恒与转化、摩擦力与润滑,以及设备设计等。
以下是对这些概念的详细解析。
1. 受力分析在解决转盘连接体问题时,首先需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物体受到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重力、支持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判断出物体所受的力是哪种类型。
2. 运动学与动力学运动学主要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状态。
动力学则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即物体所受到的力。
通过运动学与动力学的结合,可以研究物体的运动过程。
3. 角速度与角动量角速度是描述物体转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转动的弧度除以时间。
角动量是描述物体转动状态的物理量,等于物体的转动惯量乘以角速度。
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矩不为零时,物体的角动量会发生变化。
4. 能量守恒与转化能量守恒是指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在转盘连接体问题中,通常涉及到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转化,如热能、电能等。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研究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分布情况。
5. 动量守恒与转化动量守恒是指物体系统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动量保持不变。
在转盘连接体问题中,如果物体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则系统的动量守恒。
同时,在物体碰撞或摩擦过程中,动量会发生转化或转移。
6. 摩擦力与润滑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在转盘连接体问题中,摩擦力的作用会导致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受到限制或产生热量。
润滑则是为了减小摩擦力而使两个接触面之间形成一层薄膜,从而减少摩擦力。
7. 设备设计在解决转盘连接体问题时,有时需要设计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如转盘、滑轮等。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设备的结构、材料、尺寸等因素,以确保设备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性能。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问题。
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明确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探讨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前提,本文首先分析高中物理教学现存的问题,接着就如何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1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1.1学生的问题(1)兴趣的匮乏.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导致成绩不好.以致陷入了学不会不想学,越不想学更学不会的恶性循环,到最后提起物理就头疼,习惯性无助导致偏科.(2)学习灵活度不够.学生对物理只是不能灵活运用,过于机械和呆板,只能机械运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现在讲究素质教育,就连考试,那种很机械的识记性的题目也越来越少.不能学以致用,联系实际,学到的就是死知识.到后来学的越来越多,互相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时候,就会无从应付.1.2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学内容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模块限制,知识点较为分散,体系组成存在明显的界限,而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进行主观的认为划分,尤其是当前的高考模式,3-3、3-4、3-5三选二,无形间分裂了相关知识点的联系性和系统性.此外,物理实际与现代生产生活存在很大的实践联系,但是课堂教学难以做到生活中实际演示,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这种联系,使得课堂教学与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差距.1.3教师的问题(1)教学观念转变滞后.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讲风太甚,未能做到限时讲授,灌输的意愿明显,导致课堂高耗低效.(2)教学资源缺乏合理性.由于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教学技术与教学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深入,但是不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是现代教学活动存在的一大问题.教学资源一般包括教学设备、教材等,而其中最常见的资源运用不合理问题就是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不合理.不可否认的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教育教学的开展,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实现,帮助了课堂教学多元化发展,也帮助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师过分注重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忽视了内在内容;教师未真正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传统教学内容照搬到多媒体中;教师无法将自身教学经验结合到教学内容中,纯粹依赖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这些都是教学资源运用不合理的典型,值得相关学校和教师注意.2以生为本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建议2.1以实验为抓手,激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还要注重实验的作用,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物理实验的作用.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抛掉题海战术的思想,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物理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小比赛,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的成果;在教学中尝试探索性实验,边教边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点.如,在学抛运动时,可以让学生边做实验边思考,通过具体的实验体会分析解决曲线运动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种思想方法的意义,理解为什么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离不开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教师主导性作用发挥的一个重要方面,探究情境的创设是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发挥作用的关键时刻,在探究活动开展前,创设合理的探究情境不仅可以为探究活动做好铺垫,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是保证探究效果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探究活动选择恰当合理而生动有趣的情境作为引导探究活动开展的引子.例如,在探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时,笔者拿了一个塑料水桶,里面装满水,然后请两位同学上来,先是让他们各自把水提起来,感受一下水的重量,然后让他们分别抓住塑料桶提手的一端一起用力把水桶提起来.接下来,笔者让两位同学不停地把手向水桶提手的外端移动,使得两位同学力的方向之间的角度不停加大.随着角度的加大,学生感到所用的力气越来越大,到最后甚至比一个人单独提水所用的力气还要大.这样一个生动直观的实验情境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合力不一定等于分力相加”的问题产生了探究欲望.2.3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物理模型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和学生聊天或是课堂提问、互动,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公式能记住,但是就是解决物理问题时常常有困难.什么原因呢?在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应用到物理模型,学生不能正确找出问题相对应的物理模型是因为对模型的认识不够全面,有着似是而非的感觉.在起始阶段的教学中,往往应用的公式比较的少,学生只是简单的将已有的物理量代入到公式中就能得到答案,忽视了通过分析将问题归纳为模型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新的模型建立的教学中间,要注重对物理情境的描述,逐步的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从而能够深化对模型成立条件的认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模型.比如绳子拉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模型,在最高点绳子无法提供支持力,重力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就出现了在最高点合外力的最小值为重力,在最高点必须有一个最小的速度,这是这个模型的特征.但是由于在高一阶段涉及到的力不多,经常处理的时候直接将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作为一个结果普遍去运用,就导致有了电场力、磁场力之后,在合外力最小值不等于重力的时候,套用模型的时候出现了错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间,对这类状态分析要注意一个字“慢”,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能只盯着课堂教学进度.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的去强调在最高点能完成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要让学生多次的去分析,去认识在最高点的受力情况,根据受力情况和圆周运动的规律反复的去实践,才能使学生了解问题的关键在于最高点的受力情况.只有帮助学生顺利地找到物理模型,提高建模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才有可能灵活的解决物理问题,同时也能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物理问题,提高物理学习的价值感.。
高中物理-四类追及、相遇问题的归纳与总结(谷风教学)
三类追及、相遇问题追及、相遇问题的特点: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
一定要抓住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这类问题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同向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者不一定能追上被追者,但在两物体始终不相遇,当后者初速度大于前者初速度时,它们间有相距最小距离的时候,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总存在速度相等的时刻。
例题1、甲、乙两物体相距s ,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就保持静止不动。
甲物体在前,初速度为v 1,加速度大小为a 1。
乙物体在后,初速度为v 2,加速度大小为a 2且知v 1<v 2,但两物体一直没有相遇,求甲、乙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相距的最小距离为多少? 解析:若是2211a v a v ≤,说明甲物体先停止运动或甲、乙同时停止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乙的速度一直大于甲的速度,只有两物体都停止运动时,才相距最近,可得最近距离为:22212122a v a v s s -+=∆。
,。
浪费 若是11a v <22a v ,说明乙物体先停止运动,那么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总存在速度相等的时刻,此时两物体相距最近,根据v =v 1-a 1t =v 2-a 2 t ,求得1212a a v v t --=。
在t 时间内,甲的位移t v v s 211+=;乙的位移t v v s 222+=,代入表达式Δs =s +s 1-s 2。
求得()12122a a v v s s ---=∆。
本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追及问题(减速追减速)。
求解时要对各种可能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先要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
本题的特殊点在于巧妙地通过比较两物体运动时间的长短寻找两物体相距最近的临界条件。
二、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同向匀速运动物体若二者速度相等时,追赶者仍没有追上被追赶者,则追赶者永远追不上被追赶者,此时二者有最小距离;若二者相遇(即达到同一位置)时,追赶者的速度等于被追赶者的速度,则刚好追上,也是二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若二者相遇时,追赶者的速度仍大于被追赶者的速度,则还有一次被被追赶者追上追赶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二者的距离有一个最大值。
高中物理中的弹簧问题归类剖析
高中物理中的弹簧问题归类分析 (教师版 )有关弹簧的题目在高考取几乎年年出现,因为弹簧弹力是变力,学生常常对弹力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过程缺少清楚的认识,不可以成立与之有关的物理模型并进行分类,致使解题思路不清、效率低下、错误率较高 .在详细实质问题中,因为弹簧特征使得与其相连物体所构成系统的运动状态拥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隐蔽性,加之弹簧在伸缩过程中波及力和加快度、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等多个物理观点和规律,所以弹簧试题也就成为高考取的重、难、热门, 一、“轻弹簧”类问题在中学阶段,凡波及的弹簧都不考虑其质量,称之为“轻弹簧”,是一种常有的理想化物理模型 .因为“轻弹簧”质量不计,选用随意小段弹簧,其两头所受张力必定均衡,不然,这小段弹簧的加快度会无穷大 .故轻弹簧中各部分间的张力到处相等,均等于弹簧两头的受力.弹簧一端受力为F ,另一端受力必定也为 F ,假如弹簧秤,则弹簧秤示数为F .【例 1】如下图,一个弹簧秤放在圆滑的水平面上,外壳质量m 不可以忽视,弹簧及挂钩质量不计,施加水平方向的力 F 1、 F 2 ,且 F 1F 2 ,则弹簧秤沿水平方向的加快度为,弹簧秤的读数为.【分析】 以整个弹簧秤为研究对象,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得:F 1 F 2 ma ,即 aF 1F 2m仅以轻质弹簧为研究对象,则弹簧两头的受力都F 1 ,所以弹簧秤的读数为F 1 .说明 : F 2 作用在弹簧秤外壳上, 并无作用在弹簧左端, 弹簧左端的受力是由外壳内侧供给的.F 1 F 2F 1 【答案】 am二、质量不行忽视的弹簧【例 2】如图 3-7-2 所示,一质量为 M 、长为 L 的均质弹簧平放在圆滑的水平面 , 在弹簧右 端施加一水平力 F 使弹簧向右做加快运动 . 试分析弹簧上各部分的受力状况.【分析】 弹簧在水平力作用下向右加快运动,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其加快度F, 取弹簧左部随意长度 x 为研究aM图 3-7-2对象,设其质量为m 得弹簧上的弹力为:x M Fx Fx FT x ma 【答案】 T xL MLL三、 弹簧的弹力不可以突变( 弹簧弹力刹时 ) 问题弹簧 (特别是软质弹簧 )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有关, 因为弹簧两头一般与物体连结,因弹簧形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其长度变化不可以在瞬时达成,所以弹簧的弹力不可以在瞬时发生突变.即能够以为弹力大小和方向不变,与弹簧对比较,轻绳和轻杆的弹力能够突变.【例 3】如下图,木块 A 与 B 用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木块 C 上,三者静置于地面, A 、B 、C 的质量之比是 1:2:3. 设全部接触面都圆滑,当沿水平方向迅速抽出木块 C 的刹时,木块 A 和 B 的加快度分别是 a A = 与 a B =【分析】由题意可设 A 、B 、C 的质量分别为 m 、2m 、3m ,以木块 A 为研究对象,抽出木块 C 前, 木块 A 遇到重力和弹力一对均衡力,抽出木块 C 的刹时,木块 A 遇到重力和弹力的大小和方 向均不变,故木块 A的刹时加快度为 0. 以木块 A 、B 为研究对象,由均衡条件可知,木块 C 对木块 B 的作使劲3F CB mg .以木块 B 为研究对象, 木块 B 遇到重力、 弹力和 F CB 三力均衡, 抽出木块 C 的刹时,木块 B 遇到重力和弹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F CB 刹时变成 0,故木块 C 的刹时合外力为 3mg , 竖直向下,刹时加快度为【答案】 01.5g .说明:差别于不行伸长的轻质绳中张力瞬时能够突变 .【例 4】如图 3-7-4 所示,质量为住,使小球恰巧处于静止状态 . 当m 的小球用水平弹簧连结, 并用倾角为 300 的圆滑木板AB 忽然向下撤退的瞬时,小球的加快度为 ( )AB 托A. 0B. 大小为 2 3g ,方向竖直向下3C.大小为2 3g ,方向垂直于木板向下3图 3-7-4D. 大小为2 3g ,方向水平向右3【分析】 末撤退木板前, 小球受重力 G 、弹簧拉力 F 、木板支持力 F N 作用而均衡, 如图 3-7-5所示,有 F Nmg.cosG 和弹力 F 保持不变 ( 弹簧弹力不可以突变 ) ,而木板支持力 F N 立刻撤退木板的瞬时,重力 消逝 , 小球所受 G 和 F 的协力大小等于撤以前的 F N ( 三力均衡 ) ,方向与 F N 相反,故加快度方 向为垂直木板向下,大小为F N g2 3 gamcos3【答案】 C.图 3-7-5四、弹簧长度的变化问题设劲度系数为 k 的弹簧遇到的压力为F 1 时压缩量为 x 1 ,弹簧遇到的拉力为 F 2 时伸长量为x 2 ,此时的“ - ”号表示弹簧被压缩 .若弹簧受力由压力 F 1 变成拉力 F 2 ,弹簧长度将由压缩量x 1 变成伸长量 x 2 ,长度增添量为 x 1 x 2 .由胡克定律有 : F 1 k( x 1 ) , F 2kx 2 .则: F 2 ( F 1 ) kx 2( kx 1 ) ,即 F k x说明 :弹簧受力的变化与弹簧长度的变化也相同按照胡克定律, 此时 x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弹簧长度的改变量,其实不是形变量 .【例 5】如图 3-7-6 所示,劲度系数为 k 1 的轻质弹簧两头分别与质量为 m 1 、m 2 的物块 1、2 拴接,劲度系数为 k 2 的轻质弹簧上端与物块 2 拴接,下端压在桌面上 ( 不拴接 ) ,整个系统处于均衡状态 . 现将物块 1 迟缓地竖直上提,直到下边那个弹簧的下端刚离开桌面. 在此过程中,物块 2 的重力势能增添了 , 物块 1 的重力势能增添了.【分析】由题意可知,弹簧k 2 长度的增添量就是物块2 的高度增添量,弹 图 3-7-6簧 k 2 长度的增添量与弹簧 k 1 长度的增添量之和就是物块 1 的高度增添量 .由物体的受力均衡可知,弹簧 k 2 的弹力将由本来的压力 (m 1 m 2 ) g 变成 0, 弹簧 k 1 的弹力将 由本来的压力 m 1 g 变成拉力 m 2 g , 弹力的改变量也为 ( m 1 m 2 )g . 所以 k 1 、 k 2 弹簧的伸长量分别为 : 1( m 1m 2 ) g 和 1(m 1 m 2 )gk 1k 2故物块 2 的重力势能增加了1m2 (m1 m2 )g 2,物块 1 的重力势能增加了k2( 1 1)m1 (m1m2 ) g2k1 k2【答案】1m2 (m1 m2 ) g2(11)m1 (m1m2 )g 2 k2k1k2五、弹簧形变量能够代表物体的位移弹簧弹力知足胡克定律F kx ,此中x为弹簧的形变量,两头与物体相连时x 亦即物体的位移,所以弹簧能够与运动学知识联合起来编成习题.【例 6】如图3-7-7 所示,在倾角为的圆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结的物块A、B ,其质量分别为 m A、m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开始用一恒力 F 沿斜面方向拉A使之向上运动,求 B 刚要走开C时 A 的加快度 a 和从开始到此时 A 的位移 d (重力加快度为 g ).【分析】系统静止时 , 设弹簧压缩量为x1,弹簧弹力为 F1,分析A受力可知 : F1kx1 m A g sinm A g sin解得 : x1k在恒力 F 作用下物体 A 向上加快运动时,弹簧由压缩渐渐变成伸图 3-7-7长状态 . 设物体B刚要走开挡板 C 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分析物体B 的受力有: kx2m B g sin, 解得 x2m B g sink设此时物体 A 的加快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m A g sin kx2m A aF(m A m B )g sin解得 : a mA因物体 A 与弹簧连在一同,弹簧长度的改变量代表物体 A 的位移,故有 d x1x2,即(m A m B ) g sindk(m A m B )g sin【答案】 dk六、弹力变化的运动过程分析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辰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 .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下手,先确立弹簧原长地点、现长地点及临界地点,找出形变量 x 与物体空间地点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弹性势能也是与原长地点对应的形变量有关.以此来分析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可能变化.联合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分析波及弹簧物体的变加快度运动,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要先确立物体运动的均衡地点,差别物体的原长地点,进一步确立物体运动为简谐运动.联合与均衡地点对应的答复力、加快度、速度的变化规律,很简单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例 7】如图 3-7-8 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用一轻弹簧与下方地面上质量也为m 的物体B相连,开始时 A 和 B 均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压缩量为x0,一条不行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结物体 A 、另一端C握在手中,各段绳均恰巧处于挺直状态,物体 A 上方的一段绳索沿竖直方向且足够长 . 此刻 C 端施加水平恒力F使物体A从静止开始向上运动 .( 整个过程弹簧一直处在弹性限度之内).(1) 假如在 C 端所施加的恒力大小为3mg ,则在物体B刚要走开地面时物体 A 的速度为多大?(2) 若将物体B的质量增添到 2m,为了保证运动中物体 B 一直不走开地图 3-7-8面,则 F 最大不超出多少 ?【分析】 由题意可知,弹簧开始的压缩量x 0 mg ,k 物体 B 刚要走开地面时弹簧的伸长量也是x 0mg.(1)若F 3mg , 在弹簧伸长到kx 0 时,物体 B 走开地面, 此时弹簧弹性势能与施力前相等,F 所做的功等于物体 A 增添的动能及重力势能的和 .即: F 2x mg 2 x 0 1mv 2 得: v 2 2gx 0(2) 所施加的力为恒力 2F 0 时,物体 B 不走开地面, 类比竖直弹簧振子, 物体 A 在竖直方向上除了受变化的弹力外,再遇到恒定的重力和拉力. 故物体 A 做简谐运动 .在最低点有: F 0 mg kx 0 ma 1 , 式中 k 为弹簧劲度系数, a 1 为在最低点物体A 的加快度 .在最高点,物体 B 恰巧不走开地面, 此时弹簧被拉伸, 伸长量为 2x 0 ,则 : k(2 x 0 ) mg F 0ma 2而 kx 0mg ,简谐运动在上、下振幅处a 1 a 2 ,解得:3mg F 02也能够利用简谐运动的均衡地点求恒定拉力F 0 . 物体 A 做简谐运动的最低点压缩量为x 0 ,最高点伸长量为 2x 0 ,则上下运动中点为均衡地点,即伸长量为所在处. 由 mgkxF 0 , 解得:23mg .F 02【答案】 2 2 gx 03mg2说明 : 差别原长地点与均衡地点 .和原长地点对应的形变量与弹力大小、方向、弹性势能有关 ,和均衡地点对应的位移量与答复大小、方向、速度、加快度有关.七.与弹簧有关的临界问题经过弹簧相联系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常常波及临界极值问题:如物体速度达到最大;弹簧形变量达到最大时两个物体速度相同;使物体恰巧要走开地面;互相接触的物体恰巧要离开等 .此类问题的解题要点是利用好临界条件,获得解题实用的物理量和结论.【例 8】如图 3-7-9 所示, A 、B 两木块叠放在竖直轻弹簧上,已知木块 A 、B 的质量分别为 0.42kg 和 0.40kg ,弹簧的劲度系数 k 100N / m ,若在 A 上作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 F ,使A 由静止开始以2 的加快度竖直向上做匀加快运动( g 10 m / s 2 )求:(1) 使木块 A 竖直做匀加快运动的过程中,力 F 的最大值 ; (2) 若木块由静止开始做匀加快运动, 直到 A 、B 分别的过程中, 弹簧的弹性 势能减少了 0.248J ,求这一过程中 F 对木块做的功 .【分析】 本题难点在于可否确立两物体分别的临界点. 当 F 0 ( 即不加竖直 图 3-7-9向上 F 力) 时,设木块 A 、B 叠放在弹簧上处于均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x , 有 :kx (m A m B )g , 即 x(m A m B )g①k对木块 A 施加力 F , A 、 B 受力如图 3-7-10所示,对木块 A 有:F Nm A g m A a②对木块 B 有: kx 'Nm B g m B a ③可知,当 N 0 时,木块 A 、B 加快度相同,由②式知欲使木块 A 匀加快运动,随 N 减小 F 增大,当N 0 时 , F 获得了最大值 F m , 即 :F m m A (a又当 N0 时, A 、B 开始分别,由③式知,弹簧压缩量kx'm B (a g) ,则 x'm B (a g ) ④k木块 A 、 B 的共同速度: v 2 2a( x x ') ⑤ 由题知,此过程弹性势能减少了 W P E PJ图 3-7-10设F力所做的功为W F,对这一过程应用功能原理,得:W 1(mAm )v2(m m) g( x x ') EPF2B AB联立①④⑤⑥式,且PE J,得:W F10 2J【答案】( 1)F m W F102JN【例 9】如图 3-7-11所示,一质量为M 的塑料球形容器,在 A 处与水平面接触 . 它的内部有向来立的轻弹簧,弹簧下端固定于容器内部底部,上端系一带正电、质量为 m 的小球在竖直方向振动,当加一直上的匀强电场后,弹簧正幸亏原长时,小球恰巧有最大速度. 在振动过程中球形容器对桌面的最小压力为0,求小球振动的最大加快度和容器对桌面的最大压力.图 3-7-11【分析】因为弹簧正幸亏原长时小球恰巧速度最大,所以有: qE mg①小球在最高点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最小,有:kx Mg②此时小球受力如图 3-7-12所示,所受协力为 F mg kx qE③由以上三式得小球的加快度a Mg .m明显,在最低点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最大,由振动的对称性可知小球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有相同的加快度,解以上式子得:kx Mg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图 3-7-12 F N Mg kx2Mg .【答案】Mg2Mg m八、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变化问题弹簧伸长或压缩时会储藏必定的弹性势能,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能够与机械能守恒规律综合应用,我们用公式E P 12kx2计算弹簧势能,弹簧在相等形变量时所拥有的弹性势能相等一般是考试热门 .弹簧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许.弹簧的弹力做功是变力做功,法求解 :(1) 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能够先求均匀力,再用功的定义进行计算(2) 利用 F x 图线所包围的面积大小求解;(3) 用微元法计算每一小段位移做功,再累加乞降;(4) 依据动能定理、能量转变和守恒定律求解.一般能够用以下四种方;因为弹性势能仅与弹性形变量有关,弹性势能的公式高考取不作定量要求,所以,在求弹力做功或弹性势能的改变时,一般从能量的转变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特别是波及两个物理过程中的弹簧形变量相等时,常常弹性势能的改变能够抵消或代替求解.【例 10】如图3-7-13所示,挡板P 固定在足够高的水平桌面上,物块 A 和B 大小可忽视,它们分别带有Q A和Q B的电荷量,质量分别为m A和 m B . 两物块由绝缘的轻弹簧相连,一个不行伸长的轻绳越过滑轮,一端与 B 连结,另一端连结轻质小钩. 整个装置处于场强为 E 、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 A 、B开始时静止,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不计全部摩擦及A、B 间的库仑力,A、B所带电荷量保持不变, B 不会遇到滑轮.(1) 若在小钩上挂质量为 M 的物块 C 并由静止开释,可使物块不会走开 P , 求物块 C 降落的最大距离 h .A 对挡板P 的压力恰为零,但(2) 若 C 的质量为 2M , 则当 A 刚走开挡板 P 时, B 的速度多大 ?【分析】 经过物理过程的分析可知,当物块A 刚走开挡板 P 时, 弹力恰巧与 A 所受电场力均衡,弹簧伸长量必定,前后两次改变物块 C 质量,在第 (2) 问对应的物理过程中, 弹簧长度的变化及弹性势能的改变相同,能够代替求解.图 3-7-13设开始时弹簧压缩量为x 1 ,由均衡条件kx 1 Q B E , 可得 x 1Q B Ek①设当 A 刚走开挡板时弹簧的伸长量为Q A E ②x 2 , 由 kx 2 Q A E ,可得 : x 2降落的最大距离为 :k故 C 12③h xx由①②③三式可得 :hE(Q A Q B )④k(2)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物块 C 着落过程中, C 重力势能的减少许等于物块B 电势能的增量和弹簧弹性势能的增量以及系统动能的增量之和.当 C 的质量为 M 时,有: MgHQ B EhE 弹⑤当 C 的质量为 2M 时,设 A 刚走开挡板时 B 的速度为 v ,则有:2MgH Q B EhE 弹1(2 M m B )v 2 ⑥2由④⑤⑥三式可得A 刚走开 P 时B 的速度为 :v2MgE (Q A Q B ) ⑦k (2 M m B )【答案】( 1) h E (Q A Q B ) (2) v 2MgE (Q A Q B )kk (2 Mm B )【例 11】如图 3-7-14所示,质量为 m 1 的物体 A 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 2 的物体 B 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 , 物体 A 、B 都处于静止状态 . 一不行伸长的轻绳一端绕过轻滑轮连结物体 A ,另一端连结一轻挂钩 . 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挺直状态, 物体 A 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 . 现给挂钩挂一质量为 m 2 的物体 C 并从静止开释,已知它恰巧能使物体 B 走开地面但不持续上涨 . 若将物体 C 换成另一质量为 (m m ) 的物体 D ,仍从上述初始地点由静止释1 2放,则此次物体 B 刚离地时物体 D 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已知重力加快度为 g【分析】 开始时物体 A 、B 静止,设弹簧压缩量为x 1 ,则有: kx 1 m 1g悬挂物体 C 并开释后,物体 C 向下、物体 A 向上运动,设物体B 刚要离地时弹簧伸长量为 x 2 ,有 kx 2m 2 gB 不再上涨表示此时物体A 、C 的速度均为零,物体 C 己降落到其最低点 , 与初 状态对比,由机械能守恒得弹簧弹性势能的增添量为:E m 2 g (x 1 x 2 ) m 1g (x 1 x 2 )物体 C 换成物体 D 后,物体 B 离地时弹簧势能的增量与前一次相同,由能量关 图 3-7-14系得:1( m 2 m 1 )v 21m 1v 2 ( m 2 m 1 )g ( x 1 x 2 ) m 1 g( x 1 x 2 )E联立上式解得题中所 求速度为:222m 1 (m 1 m 2 ) g22m 1 ( m 1m 2 )g 2【答案】 vv(2 m 1 m 2 )k(2 m 1 m 2 )k说明: 研究对象的选择、物理过程的分析、临界条件的应用、能量转变守恒的联合常常在一些题目中需要综合使用.九、弹簧弹力的双向性弹簧能够伸长也能够被压缩,所以弹簧的弹力拥有双向性,亦即弹力既可能是推力又可能是拉力,这种问题常常是一题多解.【例 12】如图3-7-15 所示,质量为 m 的质点与三根相同的轻弹簧相连,静止时相邻两弹簧间的夹角均为 1200 ,已知弹簧 a 、 b 对证点的作使劲均为F ,则弹簧 c 对证点作使劲的大小可能为( ) A 、 0 B、 F mg C 、 F mg D 、 mg F 【分析】 因为两弹簧间的夹角均为图 3-7-151200,弹簧 a 、 b 对证点作使劲的协力 仍为 F ,弹簧 a 、b 对证点有可能是拉力,也有可能是推力 , 因 F 与 mg 的大小关系不确立,故 上述四个选项均有可能 . 正确答案 :ABCD【答案】 ABCD十、弹簧振子弹簧振子的位移、速度、加快度、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存在着特别关系,弹簧振子类问题往常就是考察这些关系,各物理量的周期性变化也是考察的要点 .【例 13】如图 3-7-16 所示,一轻弹簧与一物体构成弹簧振子,物体在同一竖图 3-7-16直线上的 A 、B 间做简谐运动,O 点为均衡地点 ; C 为 AO 的中点,已知OC h ,弹簧振子周期为 T , 某时辰弹簧振子恰巧经过 C 点并向上运动 , 则此后时辰开始计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 tT时辰,振子回到 C 点4B 、 t T时间内,振子运动的行程为4h2C 、 t3T时辰,振子的振动位移为8 D 、 t 3T8 时辰,振子的振动速度方向向下【分析】 振子在点 A 、 C 间的均匀速度小于在点 C 、O 间的均匀速度, 时间大于 T,选项 A 、C8 错误 ; 经 T振子运动 O 点以下与点 C 对称的地点,总行程为 4h,选项 B 正确 ; 经 t3T振子在28点 O 、B 间向下运动,选项 D 正确 .【答案】 B D十一、弹簧串、并联组合弹簧串连或并联后劲度系数会发生变化,弹簧组合的劲度系数能够用公式计算,高中物理不要求用公式定量分析,但弹簧串并联的特色要掌握 :弹簧串连时,每根弹簧的弹力相等;原长相同的弹簧并联时,每根弹簧的形变量相等.【例 14】 如图 3-7-17所示,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 的轻弹簧竖直悬挂,下端用圆滑细绳连结, 并有一圆滑的轻滑轮放在细线上; 滑轮下端挂一重为 G的物体后滑轮降落,求滑轮静止后重物降落的距离.【分析】 两弹簧从形式上看仿佛是并联,但因每根弹簧的弹力相等,故两弹簧实为串连; 两弹簧的弹力均G,可得两弹簧的伸长量分别为x 1G , 图 3-7-1722k 1x 2G ,两弹簧伸长量之和 xx 1 x 2 ,故重物降落的高度为x G( k 1 k 2 )2k 2 : h4k 1k 22【答案】 G(k1k2 )4k1k2。
高中物理题经典题型
高中物理题经典题型常见题型一、共点力平衡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有时还同时考查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对此问题的考查不是在选择题中出现,就是在计算题中出现,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常见题型二:热力学定律高考常把物体内能的变化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结合起来考查,特别是把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内能变化的分析作为热点进行考查。
常见题型三:分子动理论、气体实验定律分析:高考对分子动理论考查的内容包括: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等。
考查分子动理论的试题为选择题,难度中等或偏易。
分析:高考对本知识点的考查一般是状态变化过程中p、V、T 其中一个状态参量不变的情况,因此,处理这类问题要注意选取研究对象,明确状态变化过程。
常见题型四:电磁感应分析:电磁感应中经常涉及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等随时间(或位移)变化的图象。
解答的基本方法是:根据题述的电磁感应物理过程或磁通量 (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情况,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 定律(或右手定则)判断出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随时间或位 移的变化情况,得出图象。
高考关于电磁感应与图象的试题难度中等偏难。
常见题型五:运动学(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分析:图象仍然是此类命题的重点.高考物理命题常常利用图示或图象反映物理信息和物理规律,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考生认识图、分析图、用图的能力。
还进一步考查学生还原物理过程、正确推理图象的能力,考查的难度进一步提高,形式比较新颖。
其中v-t 图象在高考中最为常见,考题通常把图象问题与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相联系,或者与运动学的基本规律相联系进而解决物体运动问题。
尤其注意v-t 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分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是高中阶段学习的两种重要的运动形式,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有时为选择题,有时以计算题形式出现。
重点考查的内容有: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其研究方法,圆周运动的角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受力与运动的关系;同时还可以与带电粒子的电磁场的运动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高中物理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物理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知识面广、内容深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知识面广,内容复杂。
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物理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于解决问题,这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缺乏实践操作机会物理学习强调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但由于学校条件和师资力量限制,很多学校的物理实验课程并不充分。
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导致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数学基础不扎实物理学习需要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尤其是在研究力学、热学和电磁学等领域时,学生需要理解和运用数学公式和方程式来描述物理现象。
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弱,导致在学习物理时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 缺乏学习兴趣由于物理学习的抽象性和晦涩性,很多学生对学习物理缺乏兴趣,认为物理学习难以理解和应用,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
1.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应先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特别是数学分析、微分方程、矢量分析等与物理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相结合,深化对物理现象的理解,提高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注重实验教学学校应加强实验室建设,提供更多的物理实验教学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物理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校还可开设物理实验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热情。
3. 创设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问题引导等方式,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去分析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提倡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鼓励学生对一些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并提出自己的假设和看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校可以开展物理科研兴趣小组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5. 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对于教师而言,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和教学能力至关重要。
高中物理题型及解答技巧
高中物理题型及解答技巧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想要取得不错的物理成绩,需要首先熟悉高中物理的题型及解答技巧。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选择题选择题在高中物理考试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1. 看选项:尤其是一些近似的单位,例如“J”和“W”等等。
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应对方法,我们需要看清题目给出的信息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方法。
3. 排除法:对于不确定的选项,可以通过排除其他错误答案的方法来选择正确的答案。
二、计算题计算题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才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1. 切勿粗心大意:注意单位和数值的对应关系,以及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2. 熟悉公式:掌握常用公式和物理定律,这对于计算题非常重要。
3. 图表的应用:如有条件,可以将数据和信息整理到图表中,这样更容易进行计算。
三、简答题简答题往往是应用知识的另一种考查方式。
以下是应对简答题的一些技巧。
1. 注意答题规定:不同的考试可能有不同的答题规定,注意仔细阅读并严格遵守。
2. 讲清思路:同时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具体而微:答题尽量细致、具体,这样更容易展示自己的个人实力和理解能力。
四、综合题综合题往往需要将多个知识点综合运用,这对于考试者来说是一项十分考验的任务,以下是应对综合题的技巧:1. 熟记各部分知识点:在考试之前,要充分复习各部分知识点,确保能够掌握其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内容。
2. 分析题目: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知识点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3. 简化问题:发现问题后,我们可以把问题简化成一个个小问题,然后分步求解。
这样一步步推进,更容易得出综合结论。
总结以上是关于高中物理题型及解答技巧的一份详细文档。
不论是选择题、计算题、简答题、还是综合题,需要我们不断练习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成绩。
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课堂听讲、专业书籍的学习和模拟考试等方面,这样才能够取得好成绩。
高中物理四大经典力学模型完全解析
四大经典力学模型完全解析一、斜面问题模型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下图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tanθ.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上图所示):(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下图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
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下图所示):(1)向下的加速度a=g sinθ时,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2)向下的加速度a>g sinθ时,悬绳稳定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3)向下的加速度a<g sinθ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5.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0平抛一小球(如下图所示):(1)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2v0tanθg;(2)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恒定,且tanα=2tanθ,与初速度无关;6.如下图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a=g tanθ时,m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
例1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的匀强磁场,其方向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上,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下(如下图所示),它们的宽度均为L.一个质量为m、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线框以速度v进入上部磁场时,恰好做匀速运动。
(1)当ab边刚越过边界ff′时,线框的加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2)当ab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则线框从开始进入上部磁场到ab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多少?(线框的ab边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磁场边界平行,不计摩擦阻力)【点评】导线在恒力作用下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一类常见题型,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情况下求平衡速度的方法。
高中物理追及相遇问题总结
高中物理追及相遇问题总结
追及相遇问题是高中物理中一个经典的问题类型,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
的情景。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对高中物理追及相遇问题进行总结,包括相关概念的介绍、解题方法和实际应用等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追及相遇问题。
在物理学中,追及相遇是指两个物
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一个物体追赶另一个物体,最终它们相遇的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两个物体的速度、起点位置和相遇时间等因素。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两个
物体的运动方程,即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然后,通过分析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建立方程来求解它们相遇的时间和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速度的正负方向、相遇时的位置关系等因素,以确保得到准确的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追及相遇问题经常出现在交通运输、竞赛比赛等场景中。
比如,两辆车从不同地点出发,以不同的速度向同一目的地驶去,我们可以通过追及相遇问题来计算它们相遇的时间和位置,从而更好地安排行程。
又如,田径比赛中的追击赛跑,也可以用追及相遇问题来分析选手之间的竞赛情况。
总的来说,追及相遇问题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类型,也是一个贴近生
活的实际问题。
通过对追及相遇问题的总结和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和启发。
希望通过本文档的阅读,读者能够对高中物理追及相遇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增添新的动力和乐趣。
感谢阅读!。
高中物理“人船模型”问题的特点和分析
高中物理“人船模型”问题的特点和分析1.“人船模型”问题两个原来静止的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若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动量守恒.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任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质量的反比.这样的问题归为“人船模型”问题.2.人船模型的特点(1)两物体满足动量守恒定律:m 1v 1-m 2v 2=0.(2)运动特点:人动船动,人静船静,人快船快,人慢船慢,人左船右;人船位移比等于它们质量的反比;人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比等于它们质量的反比,即x 1x 2=v 1v 2=m 2m 1. (3)应用此关系时要注意一个问题:公式v 1、v 2和x 一般都是相对地面而言的.典例1 如图7所示,长为L 、质量为M 的小船停在静水中,质量为m 的人从静止开始从船头走到船尾,不计水的阻力,求船和人相对地面的位移各为多少?图7答案 m m +M L M m +ML 解析 设任一时刻人与船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作用前都静止.因整个过程中动量守恒, 所以有m v 1=M v 2.而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1、v 2,则有m v 1=M v 2.两边乘以时间t 有m v 1t =M v 2t ,即mx 1=Mx 2.且x 1+x 2=L ,可求出x 1=M m +M L ,x 2=m m +ML . 典例2 如图8所示,一个倾角为α的直角斜面体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斜面体质量为M ,顶端高度为h ,今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当小物体从斜面顶端自由下滑到底端时,斜面体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是( )图8A.mhM+m B.Mh M+mC.mh(M+m)tan αD.Mh (M+m)tan α答案C解析此题属“人船模型”问题.m与M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设m在水平方向上对地位移为x1,M在水平方向上对地位移为x2,因此有0=mx1-Mx2. ①且x1+x2=htan α.②由①②可得x2=mh(M+m)tan α,故选C.“人船模型”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适用条件:(1)系统由两个物体组成且相互作用前静止,系统总动量为零;(2)在系统内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至少有一个方向的动量守恒(如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2.画草图:解题时要画出各物体的位移关系草图,找出各长度间的关系,注意两物体的位移是相对同一参考系的位移.。
高中物理常见难题解析
高中物理常见难题解析引言高中物理是理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也是理解自然界规律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感到困惑和无助。
本文将针对高中物理中常见的难题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难题。
1. 力学1.1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础,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以下难题:H3 如何正确判断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学生在解题时常常会遇到如何正确判断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的问题。
一个有用的技巧是将物体拆解成各个部分,分别分析每个部分所受力的方向,然后将它们合成为物体所受的合力。
此外,还可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或通过绘制自由体图来帮助判断合力的方向。
H3 如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计算?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问题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之一,但是学生在应用时经常会出现误解。
首先,需要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 F = ma,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其次,需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情况,确定要求解的量是力、质量还是加速度,并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1.2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运动学时常常会遇到以下难题:H3 如何正确分析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在解题时,学生往往难以区分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观察速度-时间图像,如果速度-时间图像是一个直线,那么就是匀速直线运动;如果速度-时间图像不是直线,那么就是变速直线运动。
此外,还可以计算位移和速度之间的比值,如果是固定的,那么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H3 如何分析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内容,但是学生常常在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时遇到困难。
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将自由落体运动分解成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个分量进行分析。
在垂直方向上,只考虑重力的作用,应用加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在水平方向上,速度恒定,不考虑加速度。
通过分别分析这两个方向上的运动,可以得到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各个参数。
2. 热学2.1 热力学基础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和能量传递规律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热学时常常会遇到以下难题:H3 如何正确应用热力学定律?学生在解题时往往难以正确应用热力学定律,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高中物理必考经典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总结下来有16种,怎样才能做好每一类型的题目呢?就是要掌握这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
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主要有两种情况。
(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追及和相遇问题高中物理
追及和相遇问题高中物理追及和相遇问题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问题类型,主要涉及到相对速度和加速度的应用。
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析:一、基本概念追及问题:是指在两个物体同向运动时,一个物体追赶另一个物体,直到追上或超过另一个物体的问题。
这类问题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两物体在时间上的差异。
相遇问题:是指两个物体在某个特定地点或时刻相遇的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关注的是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两物体在位移上的差异。
二、基本解题方法公式法:根据物理公式,如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等,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图像法:通过画运动过程图,把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从而直观地找出物体间的速度、位移关系。
相对运动法:通过分析两物体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找出两物体的速度和位移关系。
三、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匀加速追匀速:当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被另一个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赶时,如果初始距离合适,匀加速的物体可能追上或超过匀速的物体。
这类问题主要考察的是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两物体在时间上的差异。
匀速追匀加速:当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另一个匀加速运动的物体时,如果初始距离合适,匀速的物体可能永远追不上匀加速的物体,或者在某一时刻追上。
这类问题主要考察的是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两物体在位移上的差异。
匀减速追匀速:当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被另一个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时,如果初始距离合适,匀减速的物体可能追上或超过匀速的物体。
这类问题同样考察的是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两物体在时间上的差异。
匀速追匀减速:当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另一个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时,如果初始距离合适,匀速的物体可能永远追不上匀减速的物体,或者在某一时刻追上。
这类问题考察的是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两物体在位移上的差异。
四、注意事项考虑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和初始距离等条件,判断是否能追上或超过。
注意运动方向对相对速度的影响,尤其是负速度的情况。
正确使用物理公式和数学方法求解问题。
高中物理运动学自由落体问题解析
高中物理运动学自由落体问题解析自由落体问题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们常常遇到的难题之一。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自由落体问题。
一、问题分析自由落体问题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问题。
常见的自由落体问题一般涉及物体的下落时间、下落距离、速度等。
解决自由落体问题的关键是确定问题所给条件,找出合适的物理公式,进行数值计算。
二、时间问题例题: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2秒钟后下落了多少米?解析: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物体的初始速度为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根据运动学公式s = ut + 1/2at^2,代入初始速度和加速度的数值,得到下落距离s = 0 + 1/2 × g × (2^2) = 2g。
因此,经过2秒钟后物体下落了2g米。
思考:如果物体下落的时间变为3秒钟,下落距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解答:根据同样的运动学公式,代入时间t = 3秒,得到下落距离s = 0 + 1/2 ×g × (3^2) = 4.5g。
因此,下落距离增加到4.5g米。
三、速度问题例题:一个物体从高度为10米的位置自由落体,经过多长时间速度会达到20 m/s?解析: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物体的初始速度为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根据运动学公式v = u + at,代入初始速度、加速度和最终速度的数值,得到20 = 0 + g × t。
解方程可得t = 20 / g。
因此,物体下落约2秒钟后速度会达到20 m/s。
思考:如果物体从高度为20米的位置自由落体,经过多长时间速度会达到20m/s?解答:根据同样的运动学公式,代入初始速度、加速度和最终速度的数值,得到20 = 0 + g × t。
解方程可得t = 20 / g。
由于物体下落的高度增加了一倍,所以时间也会增加一倍,即约4秒钟。
四、距离问题例题:一个物体从高度为5米的位置自由落体,下落多长时间后,下落距离为25米?解析: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物体的初始速度为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常见问题处理
【摘要】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是相对较难学习的学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
"这是个普遍的问题,也是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本文介绍物理学习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的类型和解决方法。
一、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最简单及最常见的物理状态给我们的信息是和外力为0。
继而可以得到方程 ∑F=0 2、匀变速直线运动
变化比较简单的运动状态,需要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有一定的了解。
解决此类问题常用到下面的运动学公式。
(1)即时速度公式:v v at t =+0 (2)位移公式:S v t at =+0212
(3)位移速度公式:2202
aS v v t =-
(4)平均速度公式:v v v t =+20
2
2
有时也用功和能的知识来解决此类问题。
也就是下面这样的方程。
(1)动能定理:W E k =∑∆其中W W W =-∑动阴
∆E E E k k k =-21 (2)机械能守恒:E E 21= 或m g h m v m g h m v 222112
1
212
+=+
当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时间量时用运动学的知识解决更为直接,而不涉及时间的问题时利用功和能的知识解决更为方便。
3、匀变速曲线运动:以平抛运动(类平抛、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为代表。
主要解决途径是将运动状态分解为水平和竖直方向上来处理,运用学公式来解决,原因是水平方向的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运动是通过时间联系到一起的。
所以处理起来更多的时候是动运动学规律来解决。
4、非匀变速曲线运动:以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为代表。
主要解决途径是将牛顿运动定律与的能量知识相结合。
5、匀变速直线运动:以往返运动(简谐运动)为代表。
解决问题时注意极值的分析,注意图像的运用和处理。
二、常见处理方法
1、匀变速运动规律公式:需要对运动过程理解清楚。
2、牛顿运动定律:注意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所以多用于对于整个运动过程中某一状态的研究。
3、能量的观点:注意动能定理的和机械能守恒以及功能关系的运用,其中各个物理量所具有的物理意义要注意分清。
4、动量的观点:使用动量定理时注意能量的不增加和符合实际运动情况测可以。
示例1
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有一个光滑弧形轨道,其末端水平,且与处于同一竖直面内光滑圆形轨道的最低端相切,并平滑连接。
A 、B 两滑块(可视为质点)用轻细绳拴接在一起,在它们中间夹住一个被压缩的微小轻质弹簧。
两滑块从弧形轨道上的某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当两滑块刚滑入圆形轨道最低点时拴接两滑
块的绳突然断开,弹簧迅速将两滑块弹开,其中前面的滑块A 沿圆形轨道运动恰能通过轨道最高
点。
已知圆形轨道的半径R=0.50m ,滑块A 的质量m A =0.16kg ,滑块B 的质量m B =0.04kg ,两滑块
开始下滑时距圆形轨道底端的高度h=0.80m ,重
力加速度g 取10m/s 2,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
求:
(1)A 、B 两滑块一起运动到圆形轨道最低点时速度的大小; (2)滑块A 被弹簧弹开时的速度大小;
(3)弹簧在将两滑块弹开的过程中释放的弹性势能。
解答
(1)设滑块A 和B 运动到圆形轨道最低点速度为v 0,对滑块A 和
B 下滑到圆形轨道最低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m A +m B )gh =2
1(m A +m B )v 02…………………(未涉及时间且为非匀变速运动,所以利用能量的知识处理)
解得:v 0=4.0m/s
(2)设滑块A 恰能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 A g=m A v 2/R ……………………………(在最低点处于一个
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
设滑块A 在圆形轨道最低点被弹出时的速度为v A ,对于滑块A 从圆形轨道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
1m A v A 2=m A g •2R+2
1m A v 2……………………(未涉及时间且为非匀
变速运动,所以利用能量的知识处理)
图 h R
B A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v A =5.0 m/s
(3)对于弹簧将两滑块弹开的过程,A 、B 两滑块所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滑块B 被弹出时的速度为v B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 A +m B )v 0=m A v A +m B v B 解得: v B =0
设弹簧将两滑块弹开的过程中释放的弹性势能为E p ,对于弹开两滑块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
1(m A +m B )v 02 + E p =2
1m A v A 2………………………(未涉及时间且为非匀变速运动,所以利用能量的知识处理)
解得:E p =0.40J
示例2
质量为M 的机车拉着质量为m 的拖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前进,拖车中途脱钩。
当司机发现时,机车已离脱钩处有L 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撤去牵引力。
设机车的牵引力是定值,机车和拖车受到的阻力都是车重的K 倍。
求机车和拖车完全停止时相距多远。
解:过程I 脱钩后,拖车做减速运动,机车加速;过程II 当司机发现并制动机车后,机车减速,可能在此过程中,拖车减速至零。
用一简图画出该过程: 机车 拖车
设牵引力F ,所受的摩阻力f =k(M+m)g 。
由开始时是匀速前进,F=f=k(M+m)g ①
脱钩后,机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kMg=Ma 1 ② 状态式 机车加速,位移为L ,设初速度为v 0,则
在L 处的速度:v 12-v 02=2a 1L ③ 过程式 刹车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kMg=Ma 2 ④ 状态式
L
S 1
S 2
d
设总位移为S 1,有:-2a 2(S 1-L)=-v 12 ⑤ 过程式 对于拖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kmg=ma 3 ⑥ 状态式 减速至零,有v 02=2a 3S 2 ⑦ 过程式 联立求解以上各式,得到d=L M
m M +
以上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状态)+匀变速运动公式(过程)求解得到。
法二.用能量来描述过程
对于机车,由动能定理:W F +W f =ΔE K
即:2
01Mv 2
10kMgS FL -=- ① 过程式
对于拖车,由动能定理:W f ′=ΔE K ′
即:2
02m v 2
10kmgS -=- ② 过程式
F=K (M+m )g 解以上各式可得d=L M
m M +
法三.若在描述过程中注意到,若绳断时,机车也马上刹车,则两者停在一处,而由于由牵引力F 多做功FL ,所以机车比拖车多行了d ,摩擦力多做了KMgd 的功,————————语言、文字描述 则由以上分析可知 FL=KMgd 所以d=L M
m M KMg
FL +=。
可见,这三个角度的描述,在解题时有机结合在一起,问题就会很易于理解,易于解决。
示例3
真空中存在空间范围足够大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在电场中,若将一个质量为m 、带正电的小球由静止释放,运动中小球速度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7°(取sin37°=0.6,cos37°=0.8).现将该小球从电场中某点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求运动过程中 (1)小球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及方向
(2)小球从抛出点至最高点的电势能变化量 (3)小球的最小动量的大小及方向.
考点:电势能;匀变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动量 冲量;功的计算;电场强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分析:(1)小球静止释放时,由于所受电场力与重力均为恒力,故其运动方向和合外力方向一致,根据这点可以求出电场力大小和方向;
(2)小球抛出后,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运动的等时性,可求出水平方向的位移,利用电场力做功即可求出电势能的变化量,或者求出高点时小球水平方向速速,然后利用动能定理求解;
(3)利用运动的合成求出运动过程中合速度的表达式,然后利用数学求极值的办法即可求出最小动量.
解:(1)根据题设条件可知,合外力和竖直方向夹角为37°,所以电场力大小为:
F e=mgtan37°=mg,电场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故电场力为,方向水平向右.
(2)小球沿竖直方向做匀减速运动,有:v y=v0﹣gt
沿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a x==g
小球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此过程小球沿电场方向位移:
s x=a x t2=
电场力做功 W=F x s x=mv02
故小球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少mv02
(3)水平速度:v x=a x t
竖直速度:v y=v0﹣gt
小球的速度v=
由以上各式得出:g2t2﹣2v0gt+(v02﹣v2)=0
解得当t=时,v有最小值 v min=v0
此时v x=v0,v y=v0,tanθ==,即与电场方向夹角为37°斜向上
故小球动量的最小值为p min=mv min=mv0,方向为:与电场方向夹角为
37°,斜向上
总结: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外,图像分析、临界分析法、反证法、图像法等等,也是在中学物理中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逐步教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对于物理过程的分析,以及由于受力产生的运动状态分析。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处理物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