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练习题(三)(1)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三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三

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某个案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案例: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

(一)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00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6.44万公顷(3395万亩),其中通过行政手段征地160万公顷(2400万亩)。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没有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这意味着1987~2000年实际征占耕地数为4000万亩以上,按人均占有耕地0.8亩计算,那么建设占用耕地导致失地农民有5000万之多。按照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后每年需征用农民土地280~300万亩,若按照城效农民人均占耕地0.8亩计算,就意味着每年新增加420万失地农民,十年后失地农民总数将达到1亿。由此可见,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帮助失地农民解决面临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建设带来了企业用工方式的市场化,政府传统行之有效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逐渐失灵,于是失地农民问题开始呈现。目前对失地农民安置虽有货币补偿、就业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建立社会保险等形式,但最主要还是采取货币化安置方式。由于对失地农民货币安置只能解决失地农民近忧,难以化解远虑,从而导致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地方对失地农民采取以货币安置为主的"要地不要人"的城市化模式,失地农民处境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就业、子女入学、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他们的长远生计更是得不到制度保障。福州市2000年征地安置人员为例,其货币安置比例高达82%。浙江省对10个建设用地项目进行抽样调查表明,在安置的3379人中,除172人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外,其余均为货币安置,其比例高达94.1%。然而,由于征地制度的缺陷和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导致补偿标准过低,补偿安置费的克扣和分配使用的不合理、安置方式简单和责任不明造成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许多失地农民处于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状态,有些地方的失地农民已到了面临"无路可走,无地生存"的困境。

2022《公共政策概论》形考3试题及答案

2022《公共政策概论》形考3试题及答案

形考任务3

考核任务形式:调查报告

考核内容:

主题:运用公共政策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100分)

考核要求:

1、认真学习《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第十章内容,选择一个比较熟悉又有实用价值的问题。

2、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

3、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可以查阅有关文献,可以到网上搜索资料,也可以发调查问卷或召开座谈会等,但必须注明资料来源。凡资料详实、来源清楚的至少可以得及格分;凡资料不实,来源不清的为不及格。

4、不得抄袭,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2012年9月12日,全国各省份按交通部文件,节假日期间全国收费公路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在收费道口不发卡抬杆免费放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节日高速免费政策意义:重在向人民群众传递了政府让惠于民的决心。此举将为推行公路免费提供--个探索和实践的机会,相信下一步就是全

由政府投资的收费公路由政府财政适当买单,取消或降低收费;对于一些超期收费、过高收费的公路,从法律.上设路-个合理的利润上限和收费年限,给公众-个合理交代。

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实施4年多来,收获许多好评,也暴露出了不少弊端。对于完全国有、政府运营的高速公路,通过行政之力将其免费尚有一-定理由,但是对于其他资本运营的公路,强力推行则未必合适。更加重要的是,三年来,由于特定时段出行车辆激增,节假日期间拥堵现象日盆严重,有些路段拥堵时间长达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时,高速公路运行效率严重下降,没有达到”提升收费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快捷出行"的初衷。另外,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变相鼓励私家车出行,不但未能照顾到中低收入者利益,还使各种社会资源浪费严重,尾气排放、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凸显,不利于绿色发展。同时优化免费方案,将优惠的对象由私家车主变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人群,即在重大节假日对七座以上的客运车辆免收通行费,同步降低票价,其他车辆正常收取车辆通行费。既鼓励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又能让中低收入者也能享受到这一政策福利,更加体现公平合理。

《公共政策概论》部分习题测验与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部分习题测验与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部分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 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是( )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规划

D. 政策方案抉择

正确答案:C

2.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 )

A. 元政策

B. 基本政策

C. 具体政策

D. 实质性政策

正确答案:D

3. 渐进主义理论模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大卫?伊斯顿

B. 戴伊

C. 汤姆逊

D. 林布隆

正确答案:D

4. 政策规划的核心环节是()

A. 目标确立

B. 政策方案设计

C. 后果预评估

D. 方案抉择

正确答案:B

5. 首次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

A. 德洛尔

B. 拉斯韦尔A

C. 勒纳

D. 林德布洛姆

正确答案:D

6. 决断子系统的核心是()

A. 决策体制

B. 决策权力

C. 精英人物

D. 全国人大

正确答案:B

7. 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

A. 政策问题的确认

B. 政策议程的建立

C. 政策方案的择定

D. 政策目标的确立

正确答案:B

8. 提出“政策是组织的产物”的理论模型是()

A. 系统模型

B. 过程模型

C. 团体理论模型

D. 制度理论模型

正确答案:D

9. 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是()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正确答案:C

10. 在当今社会中,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是()

A. 利益集团

B. 公民

C. 大众传播媒介

D. 思想库

正确答案:C

11. 在政策系统中被称之为“智囊子系统”或“参谋子系统”的

是()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公共政策概论》练习题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练习题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练习题

参考答案

注意:论述题及案例分析题的参考答案仅为答案要点,需自己补充完善!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 C

4.A

5. C

6. C

7. B

8.A

9. D

10.D

11.D

12.C

13. B

14. A

15. B

16.A

17. D

18.D

19. B

20.A

21. C

22.A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 ABD

3.ABC

4. ABCD

5. ABCD

6. ABD

7. ABCD

8.ABCD

9.ABCD

10. BCD

三、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四、简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1)管制功能。(2)导向功能。(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

第二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A

3. A

4. D

5. B

6. B

7. D

8. A

9. B

10. D

11. A

12. A

13. D

14. C

15. B

16. A

17. A

18. D

20. C

21.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

2. ABCD

3. ABC

4. ABCD

5、 BD

6. ABC

7. ACD

8. ABCD

三、名词解释

1.政策主体

一般而言,政策主体可以被简单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2.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是由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

3.政策客体

政策客体是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及其影响范围,即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

4.目标群体

受到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政策对象或目标群体。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测试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测试

试题1: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正确答案是:政府

试题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正确答案是: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试题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正确答案是:利益

试题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的分配。

正确答案是:权威性

试题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的集中反映。

正确答案是:社会利益

试题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系统性

试题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正确答案是:倾斜性

试题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正确答案是:拉斯韦尔

试题9:指出“公共政策”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的是学者()。

正确答案是:药师寺泰藏

试题10: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正确答案是:选择, 综合, 分配, 落实

试题11: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正确答案是: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试题12: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正确答案是:利益选择, 利益整合, 利益分配, 利益落实

试题13: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

正确答案是:观念, 行为

试题14: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正确答案是:直接引导, 间接引导

试题15: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正确答案是:分配功能, 导向功能, 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概论》第三章测试

《公共政策概论》第三章测试

试题1: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正确答案是:社会问题

试题2: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正确答案是:西奥多·罗威

试题3: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多样性

试题4: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正确答案是:目标群体

试题5: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

正确答案是:社会问题

试题6: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

正确答案是:目标群体

试题7:()标志着相应的政策目标群体的诞生。

正确答案是:政策的制定

试题8:认为政治文化主要有地区型、依附型和参与型三中类型的是学者()。

正确答案是:阿尔蒙德

试题9: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

正确答案是:分配性问题, 调节性问题, 再分配问题

试题10:威廉·邓恩将问题分为()。

正确答案是:结构优良性问题, 结构适中问题, 结构不良问题

试题11: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包括()。

正确答案是:全球性, 突发性, 结构不良性, 复杂动态性

试题12:对政策目标群体边界的界定一定要合乎()的要求。

正确答案是:政策环境, 政策资源, 政策问题

试题13: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主要有()。正确答案是: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环境因素

试题14: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

正确答案是: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需求,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理解程度,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知程度,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参与程度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3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3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3参考答案

作业1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25分)

“爆竹一声辞旧,桃符万象更新。”这是一千多年前五代十国就已经流传的一幅春联。从那个时候起,燃放烟花爆竹就已经成为成为春节辞旧迎新的特有习俗。出于安全,环保等因素的考虑,自1992年广州首先“禁放”开始,目前,全国280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了类似的法规,就连华人众多的美国纽约市,也在1996年发布了禁放令。发布禁令容易,可是要真正改变千百年来的根深蒂固的风俗却很难,很多地方禁放多年,可逢年过节也没能消除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于是,有的城市又选择了开禁,而有的城市恰恰相反,不仅坚持禁放,而且还加大了惩处力度。

参考答案:

政策环境在决定和制约公共政策的同时,也受到公共政策对其产生的能动反作用。公共政策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实质上来讲,该系统就是“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的全过程,它通过不断调整来实现与环境的功能耦合,同时通过自身的特性来影响环境的优化提升。制定公共政策,就是为了正确认识和合理发挥这种能动作用,充分利用政策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抑制不利因素,以适度改造环境,达成既定目标。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通过一系列公共政策,转变职能,界定产权,通过对经济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和再分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释放了企业生产力,重塑了经济社会环境,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当然,公共政策对于政策环境的反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就能达到改善政策环境的目的,使政策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按照公共政策的目标区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就会使政策环境不断恶化,成为政策环境健康发展的羁绊,产生消极影响。所以,不能过分地、随意地强调公共政策对政策环境的反作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顺应历史潮流,依靠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决策;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考虑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控制冲突与混乱,促进有序、和谐发展。

2023大学_公共政策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大学_公共政策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公共政策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选:1C 2A 3 C 4 B 5B 6A 7 C 8C 9A 10D

二、多选:11CBD 12 BDC 13ABCD 14 ABC 15CD

三、名词解释

1.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 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8.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

答:(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作为特殊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在规范人们行为时,指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能够做的,什么是不能够做的。通常,这些准则、规范来自于同志阶级的利益需求与价值偏好。公共政策主体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还常常在应对突发事件等危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政策主体对社会成员行为的规制直接关系到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社会成员甚至是全人类的公共利益,体现出政策主体的权威性和号召力。

(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公共政策主体将哪些问题列入公共政策议程,直接决定了对公众观念和行为将产生什么样的引导,所以,公共政策主体首

先要具有充分搜集公共问题信息、最大程度地了解把握公众意愿的能力,从二针对某些公共问题制定政策,以便更好地、更富成效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为。公共政策主体自身观念的影响成服以及行为的规范、模范程度。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和程度的提高以及多元化价值观思潮的影响,公共政策主体引导人们观念、行为的能力就显得更困难、更具挑战性,同时也更有必要、更不可缺少。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作业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公共政策概论》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83)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作业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公共政策概论》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83)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作业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公共政策概论》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试卷号:1183)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83)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

B.西蒙

C.拉斯韦尔

D.史密斯

2.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公共政策主体

B.公共政策客体

C.非官方决策主体

D.执政党

3.成本效益分析以( )为测量标准。

A.货币价值

B.公众的满意度

C.领导的满意度

D.环境影响度

4.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 )。

A.评估准备

B.评估实施

C.评估总结 D.评估完成

5.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 )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A.经济学分析法

B.利益主体分析法

C.伦理学分析法

D.政治学分析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 )。

A.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需求

B.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理解程度

C.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知程度

D.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参与程度

7.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 ) A.政治领导者

B.危机事

C.抗议活动

D.传媒曝光

8.信息沟通机制包括( )。

A.信息的下行

B.信息的上行

C.信息的平行

D.信息的搜集

9.政府利益的表现形式( )。

《公共政策概论》部分习题与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部分习题与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部分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 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是( )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规划

D. 政策方案抉择

正确答案:C

2.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 )

A. 元政策

B. 基本政策

C. 具体政策

D. 实质性政策

正确答案:D

3. 渐进主义理论模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大卫?伊斯顿

B. 戴伊

C. 汤姆逊

D. 林布隆

正确答案:D

4. 政策规划的核心环节是()

A. 目标确立

B. 政策方案设计

C. 后果预评估

D. 方案抉择

正确答案:B

5. 首次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

A. 德洛尔

B. 拉斯韦尔

C. 勒纳

D. 林德布洛姆

正确答案:D

6. 决断子系统的核心是()

A. 决策体制

B. 决策权力

C. 精英人物

D. 全国人大

正确答案:B

7. 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

A. 政策问题的确认

B. 政策议程的建立

C. 政策方案的择定

D. 政策目标的确立

正确答案:B

8. 提出“政策是组织的产物”的理论模型是()

A. 系统模型

B. 过程模型

C. 团体理论模型

D. 制度理论模型

正确答案:D

9. 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是()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正确答案:C

10. 在当今社会中,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是()

A. 利益集团

B. 公民

C. 大众传播媒介

D. 思想库

正确答案:C

11. 在政策系统中被称之为“智囊子系统”或“参谋子系统”的是()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公共政策概论》习题练习3

《公共政策概论》习题练习3

第七章公共决策的思维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完全理性思维: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他们认为,决策者可以搜集完备所有的决策因素,并且决策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

2.经济合理性思维: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方式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问题上,用经济的数量规则来限定无限的理性追求,将对于完全理性政策的美好愿望限制在预算约束之内。

3.渐进思维: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而且应当是通过缓慢的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他们认为所谓最优化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意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怀疑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地改造未来,主张走一步看一步。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正。

4.顺序决策思维:顺序决策思维主要用于当知识和意见的一致性尚不充分的时候,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往往同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再过渡到下一阶段;然后选择比较可行的决策。这种思维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5.剧烈变革思维: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公共政策概论》国开平台形考3

《公共政策概论》国开平台形考3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

(一)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00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6.44万公顷(3395万亩),其中通过行政手段征地160万公顷(2400万亩)。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没有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这意味着1987~2000年实际征占耕地数为4000万亩以上,按人均占有耕地0.8亩计算,那么建设占用耕地导致失地农民有5000万之多。按照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后每年需征用农民土地280~300万亩,若按照城效农民人均占耕地0.8亩计算,就意味着每年新增加420万失地农民,十年后失地农民总数将达到1亿。由此可见,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帮助失地农民解决面临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建设带来了企业用工方式的市场化,政府传统行之有效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逐渐失灵,于是失地农民问题开始呈现。目前对失地农民安置虽有货币补偿、就业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建立社会保险等形式,但最主要还是采取货币化安置方式。由于对失地农民货币安置只能解决失地农民近忧,难以化解远虑,从而导致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地方对失地农民采取以货币安置为主的"要地不要人"的城市化模式,失地农民处境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就业、子女入学、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他们的长远生计更是得不到制度保障。福州市2000年征地安置人员为例,其货币安置比例高达82%。浙江省对10个建设用地项目进行抽样调查表明,在安置的3379人中,除172人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外,其余均为货币安置,其比例高达94.1%。然而,由于征地制度的缺陷和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导致补偿标准过低,补偿安置费的克扣和分配使用的不合理、安置方式简单和责任不明造成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许多失地农民处于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状态,有些地方的失地农民已到了面临"无路可走,无地生存"的困境。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B.企业

C.个人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B.惩罚性

C.温和性D.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B.合法性

C.系统性D.倾斜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 )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B.西蒙

C.拉斯韦尔D.史密斯

5、()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B.非营利组织

C.政府主体D.社会公众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A.被管理者B.对立者

C.被统治者D.伙伴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权力B。利益

C。关系 D. 制度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 )两种具体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B。个人负责制

C。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D。集权者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A。秘书 B. 助手

C.领导者D。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利益群体B。压力集团

C。行政D。社会团体

11。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补充B。协调

C。一致 D. 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A. 基本掌握B。选择

C. 共识

D.互动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 )的失效。

国开(新平台)《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3答案

国开(新平台)《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3答案

国开(新平台)《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3答案

形考任务3

考核任务形式:调查报告

考核内容:

主题:运用公共政策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25分)

考核要求:

1.认真学习《公共政策概论》第六章—第九章内容,选择一个比较熟悉又有实用价值的问题。

2.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

3.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可以查阅有关文献,可以到网上搜索资料,也可以发调查问卷或召开座谈会等,但必须注明资料来源。凡资料详实、来源清楚的至少可以得及格分;凡资料不实,来源不清的为不及格。

4.必须使用Word修改功能,以保留原始修改记录。不得抄袭,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关于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的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城市化大步推进,一大批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因而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因制度缺陷等因素影响,失地农民多权益受到侵犯而被损害和流失,为了使城市化不受征地影响,同时又维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必须对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征用和补偿进行调整,强化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进行征地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和加强征地补偿费的监管。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00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6.44万公顷(3395万亩),其中通过行政手段征地160万公顷(2400万亩)。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没有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这意味着1987~2000年实际征占耕地数为4000万亩以上,按人均占有耕地0.8亩计算,那么建设占用耕地导致失地农民有5000万之多。按照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后每年需征用农民土地280~300万亩,若按照城效农民人均占耕地0.8亩计算,就意味着每年新增加420万失地农民,十年后失地农民总数将达到1亿。由此可见,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公共政策概论练习(三)

第九章公共政策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评估是对(A)所进行的研究。

A. 政策实施效果B.公共政策全过程

C.政策方案D.公共政策执行

2.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B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A. 评估调查B.评估实施C.评估执行D.评估完成

3.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A)

A. 评估准备B.评估实施C.评估总结D.评估完成

4.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C)

A. 公共政策评估计划B.公共政策评估方案

C.公共政策评估标准D.公共政策评估报告

5.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 B )

A. 事实判断B.价值判断C.经济效益判断D.社会效益判断

6.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 A )

A.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B.经济可持续发展

C.分配社会资源,维护社会公平D.保护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政策效果评估包括(CD )的整合性评估。

A. 环境发展B.社会公平C.事实层面D.价值层面内容

2.美国的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认为大部分评估标准可以分为的类型包括(ABCD )

A. 技术可行性B.经济和财政可行性

C.政治可行性D.行政操作可行性

3.政策主体通过政策评估获得实施中的现行政策效果的信息后,必须对该项政策的去向作出判断和选择,大致的选择有(BCD )。

A. 政策制定B.政策补充C.政策修正D.政策终止

4.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的阶段(ABC )

A. 评估准备B.评估实施C.评估总结D.评估计划

5.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ABD )

A. 采集评估信息B.分析评估信息

C.落实评估资源D.得出评估结论

三、判断题

1、美国政治学家P·狄辛将人类社会追求的五种理性作为政策评估的标准:技术理性、经济理性、政治理性、法律理性和社会理性。(×)

2、政策效果是指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3、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心理上的抵触、组织的持久性、反对势力的联盟、法律上的障碍和高昂的成本。(√)

4、政策影响是指目标群体和受益者所获得的货物、服务或其他各种资源。(×)

5、政策产出可以等同于政策效果。(×)

6、公共政策评估是一种有计划、按步骤进行的活动,但很难找到规律可循的系统过程。(×)

第十章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 B )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2.A.经济学分析法B.利益主体分析法C.伦理学分析法D.政治学分析法

2.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A)。

A.利益B.金钱C.社会地位D.名誉

3.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 A )。

A.资源B.土地C.利益纠纷D.权力

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D )

A.伟大人物的推动B.生产关系C.战争D.生产力

5.制度变迁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詹姆斯·布坎南B.图洛克C.诺斯D.霍布斯

6.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1971年出版的(A )揭示了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A.《政府过程》B.《自由、市场和国家》

C.《公共选择》D.《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分析方法属于利益分析方法的是(BC )

A.政治学分析法B.经济分析法

C.阶级分析法D.伦理学分析法

2.公共选择理论的特征有(ABC )

A.个人主义的方法论B.理性经济人假设

C.交易政治学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D.政府的主要职能通过改革交易费用制度来降低交易费用。

3.政府利益的表现形式(ABC)

A.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

B.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等小集团利益

C.整个政府的机构利益

D.领导的个人利益

4.按照政府内容的合法、合理程度,我们可以将政府利益分为(BCD )

A.公共利益B.正常利益C.超常利益 D. 失常利益

5.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体现在(ABCD )

A.政治领域的合法性功能B.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功能

C.社会领域的凝聚性功能D.法律领域的限权和授权功能

三、判断题

1、确定地方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围的三大原则性标准:目的上的公益性;实现途径上公开化、制度化;内容上的合理性。(√)

2、公共利益具有主观性、客观性、独立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群体性等特

点。(×)

3、利益是人们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

4、政府公共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从利益选择到利益综合再到利益分配和利益落实这样一个动态过程。(√)

5、“高级赢利”思想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考察个别的微观利益,而且要考察整体的宏观利益,不仅要考虑短期利益,而且更要考虑长期利益。(√)

6、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产权理论和国家理论是两个基本的支柱,并由此说明经济增长和衰退的根源。(×)

第十一章公共政策的政治学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力资源如何分配的科学指的是(B )

A.经济学B.政治学 C.历史学D.社会学

2.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是学者( C )

A.拉斯韦尔B.托马斯·戴伊 C.戴维·伊斯顿D.莱瑟姆

3.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

A.拉斯韦尔B.托马斯·戴伊 C. 戴维·伊斯顿D.莱瑟姆

二、多项选择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