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两党关系变化

合集下载

国共两党的关系演变

国共两党的关系演变

国共两党的关系演变

1.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

2.1927—l937年,国共十年对峙,其斗争形式是“围剿”与“反围剿”。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在这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一系列侵华事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3.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联手抗日,结果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1945—1949年国共内战时期,中共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粉碎了蒋介石的进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中国国共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中国国共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中国国共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中国国共两党在过去的百余年历史中,经历了各种风云变幻,从最初的合作到后来的对抗、战争,再到最终和平共处的结果,这一段历史充满了曲折与辛酸。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国共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一、合作与分裂

最初的国共合作,是源于共产党的发起。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同时发起了同国共两党合作的倡议。1923年,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打响了北伐战争。合作共赢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国共两党在政治立场上产生了分歧。随着分裂的加深,国共两党主导的政治地位也在逐渐变化。1927年,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最终破裂,开始了长达20年的战争。

二、战争与妥协

自从1927年开始的国共内战,一直持续到了1949年。国共两党分别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解放战争和国共内战。在这一过程中,双方之间发生了无数的军事对抗,百姓们的生命财产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最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国共两党长期战争的结束。

“东风压倒西风,必须扭转局势”。1950年初,中共向国民党提出了和平解决国共问题的新方案,提出“停止内战,联合抗美”,以实现逐步和平统一。1954年,双方签署了《和平谈判公约》,随后多次磋商,先后达成了《政府军民合作条约》《军事停战协定》《双方军队互撤协定》等协议,结束了国共内战。而后,国共双方协作,共同携手建设新中国。

三、和平共处与合作

19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掌权。这一时期,中国因为战争带来的破坏,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需要以和平共处为基础,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发展经济。

国共关系演变的特征及制约因素

国共关系演变的特征及制约因素

一、国共关系的演变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大革命时期)

1.合作原因——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③共产国际的推动。

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影响:国民大革命迅速开展并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4.破裂

①原因:两党不同的阶级利益,阶级矛盾上升。

②表现:1927年4月12日,蒋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5月,许可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二)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土地革命时期)

1.国共的对峙

(1)表现

①政权的对峙: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②屠杀与反屠杀: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③“围剿”与反“围剿”:1930年到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取得前四前反“围剿”的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4.10~1936.10)。

(2)影响: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2.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1)原因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我说国共两党关系演变

我说国共两党关系演变

我说国共两党关系演变

一、国共两党关系变化

国共关系的认识:

从以上表格我们不难看出: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分则两伤”:国共长期分裂内战,损伤国力,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革命根据地,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隙而入,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独立,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抗战结束后,两党内战再起,国民党败逃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可见,国共分裂严重影响国家独立统一、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但是,我们应看到:国民党是挑起分裂的罪魁。

“合则两利”:民族的独立统一高于一切,没有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就没有各阶级、各党派的前途和利益,这是全体中国人的共识。国民革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阻碍着中国统一,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0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两党“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为此,国共再次合作,并肩抗日,正因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共同抗战,中国人民才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总之,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

以史为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们相信两岸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做材料题,巩固所学知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国共关系的演变历程

国共关系的演变历程

国共关系的演变历程

国共关系的演变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着

外来侵略、政权更替以及社会动荡等诸多问题。1911年辛亥革命后,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拥护民主、科学、

进步与自由等西方精神,呼吁民主改革、批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侵略。1921年7月,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同年12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认为中国亟需建立一个真正的共产党。

至此,国共两党的历史练习就开始了。从1923年至1927年的第

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到1927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两

党在中国革命和共和国建设中分别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达成,始于1923年5月5日在广州发表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口号,这个联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

推翻北洋军阀政府,实现民主革命的胜利。在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合

作共同创建了黄埔军校,为革命战争提供了一批优秀的军事干部。

然而在1927年,由于国共两党对革命道路的不同看法,这次合作

破裂了。蒋介石发动了“清党运动”,大规模逮捕和杀害共产党员和

其他进步人士,国共两党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内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又达成了第二次合作。双方在土

地改革、军队整编、政府改革等许多方面展开合作,消灭了国民党军

队中的陈济棠部,建设了新中国的社会基础。

国共关系的演变历程是一个波澜壮阔、曲折艰辛的过程。二战后,国共两党的合作还能够延续多久,最终是否能够实现国家团结、民族

统一、和平稳定,仍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问题。

国共关系的变化

国共关系的变化

个人感想
一个国家其实就像一个大的家庭, 兄弟姐妹间难免会矛盾,打打闹闹, 分分合合,但不管怎么,永远都是 一家人,肯定比外人亲,所以呢, 我相信国民党和共产党就像两兄弟, 兄弟早晚会团结联手,台湾自己也 会回归母亲的怀抱,使祖国更强大。
解放战争时期--分裂 原因:蒋介石发动内战, 实行独裁 影响:祖国至今未能完全统一
通邮、通商, 和缓松动;在台湾问题上开始 了第三次国共合作,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合作。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认识
1.两党关系决定了中国政局,和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 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
党内合作
国民党一大召开 七一五”政变 两次国共合作的共同 点
党外合作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 作宣言》 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全 面进攻
•都是在民主革命时期,都面对强大敌人; •都是中共首先倡导的; •共产国际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都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
台湾问题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
国共关系的变化
各自成立
共产党:1921年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的成立,1922年 中共二大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国民党:1894建立兴中会、1905年建中国同盟会、 1912年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国共的分分合合
大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 原因: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影响:基本消灭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国共第一次合 作 土地革命时期--分裂 原因:蒋介石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影响:导致大革命失败,内战给日本侵略带来可乘之机 抗日战争时期--合作 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影响: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国共关系变化的原因

国共关系变化的原因

国共关系变化的原因

国共关系是中国国内政治斗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关系在中国的历史中有许多起伏和波折。在不同时期,国共关系发展的方向和态势都有所不同。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国共关系变化的原因。

1. 意识形态差异

国共两党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国共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共两党的意识形态差异开始在1920年代初形成,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处于一个思想解放的阶段。共产党强调无产阶级革命,通过阶级斗争来达到社会主义目标。而国民党则主张资产阶级革命,强调民族统一、资本主义发展和国家建设。这种意识形态差异让两个党派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政治道路,加剧了冲突和对抗。

2. 外部因素

在国共关系的变化中,外部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初,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的掠夺和侵略使国共两党都不得不面对强大的外部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国共两派都希望扩大自己的力量,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争取更多的利益。但是,由于两派的理念和方法不同,这种扩大力量的竞争很快就会转变为对立和冲突。

3. 外交压力

在抗日战争中,国共联盟得以建立,两党间长期持续的敌对关系得到了缓和。但是,随着二战结束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再次紧张。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政府对中国进行了强硬的干预,试图将国共党视为共产主义威胁,支持国民党继续掌权。外交压力加剧了国共关系的紧张,事件在国共问题中屡屡出现。

4. 领导人的变化

在国共关系的演变过程中,领导人的个性和态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蒋介石等人的领导风格以及对国家和政治的态度不同,对两党间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理念,推动了农村革命,强调党的绝对领导。而蒋介石则注重中央集权,强调建设现代化国家。这种不同的领导观念和风格,使得国共关系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和转折。

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史..

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史..

国共关系史

一、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过程:

国共关系的演变和发展过程直接关系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也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和必然选择。按照历史时间,按照主要矛盾的变化,全面掌握国共双方关系。

(一)第一次合作:1924-1927年

1、原因和条件:

①二七罢工后中共认识到,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国民党是当时中国比较革命的真正的民主派

③孙中山真诚欢迎中共和他合作

④共产国际促成了国共合作

2、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把国民党改组为四个革命阶级的联盟

创建黄埔军校

开展工农运动

3、成果: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进行北伐战争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4、特点:党内合作

5、结果: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

(二)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

1、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表现: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武装反抗国民党;毛泽东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红色政权的建立与国民政府形成对峙状态。

3、结束:“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以民族战争的形式驱逐日寇出中国,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双方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新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再次合作的实现:1937.9-1946年

1、背景: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略中国的规模,最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全国人民坚决要求抗日,中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不懈的努力;“八一三”事变后,四大家族和美英在中国的利益受到极大的威胁,国民政府被迫联共抗日。

国共关系变化

国共关系变化

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

变化:合作(1924-1927)——分裂(1927-1937)——再合作(1937-1946)——再分裂(1946-1949)

原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维护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利益,是统治阶级代表。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从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作用与反作用)

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民革命运动)

原因:(1)一战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国民党当时是革命的民主派,有一定威望又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其领导人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合作。

(4)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

经过:(1)中共三大确定“党内合作方式”的方针。

(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两党合作正式实现。

成果:建立黄埔军校,开展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合作破裂:(1)标志事件:1927.4.1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1927.7.15,“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根本原因:两党的阶级利益不同。

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

原因:(1)阶级利益的差异

(2)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表现:(1)政权的对峙: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

共产党——江西瑞金政府

(2)屠杀与反屠杀:1927.8.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9,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国共关系的演变

国共关系的演变

国共关系的演变

台湾和大陆的三次分离两次回归

第一次分离: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第一次回归: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二次分离: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第二次回归: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归

第三次分离: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至今

国共关系的认识启示

1.特点:1924—1949年,国共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2.启示:“分则两伤”,“合则两利”。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规律与认识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规律与认识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规律与认识
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两党关系决定了中国政局,合作与分裂都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和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百度文库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从中得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中共调整与国民党的关系说明,中共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方针,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合作或对抗,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这表现为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的代表;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总结归纳国共关系的演变

总结归纳国共关系的演变

总结归纳国共关系的演变

国共关系的演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中一个重要的议题。自20世纪初国共两党的成立起,到现代中国的建立,两党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多次合作与冲突的过程。本文将对国共关系的演变进行总结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早期合作与共同斗争(1921-1927)

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开始合作,共同致力于打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这一阶段的国共合作主要以抗击北洋政府为目标,如1922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发起抵御反动势力的运动。此外,两党还积极发展工人和农民运动,进行大规模的罢工和土地革命。然而,该阶段合作中也出现了摩擦和分歧。1927年的“四一二事变”导致国共合作破裂,两党关系由合作转向对抗。

第二阶段:武装斗争与分裂(1927-1937)

四一二事变后,国共两党进入了武装斗争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建立了红军,进行了长征等重要战役,而中国国民党继续执政,并展开了对共产党的镇压。在这一阶段,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并出现了军事冲突和分裂。尽管两党有时进行了合作,如抗日战争期间,但整体上国共关系处于对立状态。

第三阶段:抗日合作与国共内战(1937-1949)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抗日战争。这一阶段的国共合作结构相对稳定,两党建立了抗日根

据地和统一战线,共同对抗侵略者。然而,在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之间再次陷入对立。国共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国民党被迫撤退到台湾。这一阶段的国共关系可以说是最为激烈和决定性的。

国共关系的演变

国共关系的演变

的召开

创办黄埔军校, 领导北伐战争, 基本上推翻北 洋军阀的统治。
共同敌人:帝 国主义和封建 军阀(反帝反 封建)

线
第 一 次 分 裂

地 革 命 时
19271937
四一二 反革命 政变
/

导致大革命的 失败,国共十 年对峙;内战 给日本侵华以 可乘之机
蒋介石等人叛 变,屠杀共产 党人和革命群 众。

红军长征、西安事变等

的 国共第二次合作: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国共内战:战略反攻、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等
都为了完成共同的革命任务,打败共同的敌人而形成; 都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力量; 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 都取得一定的胜利,推动中国革命历史发展进程; 最后都破裂,进入国共内战时期。
/
Baidu Nhomakorabea
裂期
全面爆发.
国共合作,实 现了全名族抗 战,取得抗战 胜利,中华民 族由衰败到振 兴的转折点
中日民族矛 盾上升为主 要矛盾
共产党领导人民 解放战争,推翻 蒋介石发动 了国民党的反动 内战,实行 统治;人为造成 独裁统治
海峡两岸的分离。
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 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 行万里,红军战士大转移; 谋合作,西安兵谏为抗日; 抗外侮,捐弃前嫌共对敌; 要和平,陪都谈判展大义; 大转折,刘邓大军定中原; 庆解放,南京城头悬凯旗。

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

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

国民党 1912年 北京
共产党
2018/1/23
第一个资 产阶级革 命团体 第一个全 三民主义: 国规模的 民族、民 统一的资 权、民生 产阶级革 命政党 在同盟会的基础上改组
中共一 1921年 上海、 党纲:奋斗目标; 开天辟地、新? 大召开 嘉兴南 领导机构;中心 焕然一新 湖 工作
国共两党在1924年之前领导的主要斗争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1946年6月 国民党 1947 年夏 刘 进攻中原解放区 邓大军挺进大 粉碎敌人全面进攻和 别山
重点进攻
①辽沈战役 ②平津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渡江战役
中心 城市
指挥者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 解放军
结果
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
锦州 林彪
罗荣桓
解放了
刘伯承、邓小 徐州 平、陈毅、粟 裕、谭震林 北平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党派
主要事件
二次革命(原因、人物、结果) 护国战争(原因、人物、结果) 掀起工人运动的高潮。 高潮达到顶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口号?
时间 1913年 1916年 1923年
国民党
共产党
启示:
(教训)
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 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近代史国共关系发展史

近代史国共关系发展史

近代史国共关系发展史

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从20世纪初到1949年,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多变化,经历

了许多波折和曲折。那么,国共关系的这段历史发展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一步步了解。

第一步:同盟会成立

国共两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05年,当时孙中山成立了同盟会。同盟会的宗旨是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民主政治。1921年,共产

党在上海正式成立,虽然与同盟会的平台存在差异,但双方都积极参

与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第二步:初次合作

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国共两党之间开始了初次合作。1923年,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签署了《中俄共同宣言》,决定联合起

来打倒北洋政府。但是,在实践中,由于两党理念和目的的差异,合

作很快破裂了。

第三步:大革命

然而,在1925年到1927年的国共合作时期,两党共同发动了中

国的第一次大规模革命——北伐战争。这场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打开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门。但是,由于国共之间的矛盾加深,国民党内部右倾逐渐加强,共产党被打算进入地下。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了对共产党人的大规模屠杀,国共合作最终破裂。

第四步:长征

接下来的数年间,共产党陷入了很长一段艰苦卓绝的战斗。国民

党军队不断打击,共产党被剿杀得十分惨烈。1934年,毛泽东领导了

红军开始了漫长的长征,跨越了五千多公里,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到

达了陕北的延安。在这段艰苦的历程中,共产党人不断吸取教训,总

结经验,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二者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因此它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就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历程归纳如下:

(一)1924年1月——1927年7月国民大革命时期。

经过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面对强大而又凶残的敌人,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把革命引向胜利。而且当时的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真正的民主派,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望,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因此中共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同时,孙中山从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中认识到,国民党内的人员过于复杂,必须改组国民党,革命才有取得成功的希望。在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这就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但是,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汪精卫抛弃三大政策,打击排斥共产党人,于1927年先后制造“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导致了

国民大革命失败和国共合作关系的破裂。

(二)1927年7月——1937年7月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

中共从大革命失败中吸取教训,决定开展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先后发动南昌、秋收和广州起义,并在斗争实践中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模式,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以瑞金为中心的红色政权,形成了国共政权对峙的局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镇压武装起义、围剿农村革命根据地,围追堵截长征途中的工农红军。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并且召开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国民党的爱国将领逐渐接受中共的“一致对外”主张,并发动了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双方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随后不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