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延安,我把你追寻 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但对于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长辈来了解延安的历史,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长辈,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
2.难点:体会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教学环节。
2.相关资料:包括延安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延安有什么了解?作者为什么会怀念延安?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描绘了延安的哪些景色?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延安的怀念之情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的人物语气和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笋”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体会诗韵,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文体特点,通晓诗意,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深刻体会“追寻”的时代意义。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重温单元人与事,营造“追寻”之意1.播放《建党伟业》主题曲《追寻》的mv片段。
(板书:追寻)过渡:我们曾追寻一首诗领略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过渡:我们曾追寻一颗心感悟,少年强,则国强的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过渡:我们曾追寻一句话体会京剧表演术家的民族气节!“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梅兰芳2.引出课题:追寻一段历史可知兴衰,追寻一腔志向可明其志,追寻一种抉择可感气节……这节课,我们沿着“追寻”的足迹,走进“革命圣地”延安。
(补全课题:延安,我把你)3.读题猜测,作者走进延安可能会“追寻”什么呢?(预设:事物、历史、人物、事件、地方、精神……)(设计意图:以音乐的旋律,营造诗歌学习的氛围,结合情景朗读,感知“追寻”的含义,唤醒整个单元的“人物和事件”关联语文要素,为本课学习做铺垫。
)二、朗读诗歌词与句,体会“追寻”之韵1.初读正音,感知诗韵。
(1)自由朗读,辨析词语词语:(预设:“炕”后鼻音,“脊”读三声。
释义“满目琳琅”也作“琳琅满目”指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2)设疑生思,发现诗韵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预设:诗中“追寻”的事物;每个词的都有相同的“αng”韵。
)(3)练习朗读,相机指导(预设:借助节奏划分,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适当突出每小节第二、四两句末尾的一个字,读书诗歌的声韵美。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关键词语,既有助于学生读准字音,感知词义,又进一步引发思考,发现全诗押“αng”韵,体会现代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的文体特点。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篇一: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1、认识“延、昔、笋”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重点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
难点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1、字词教学本课的“延、昔、笋”等7个生字都是要求会认的字。
其中“炕”是后鼻音,“笋”是平舌音,教学中要注意发音。
2、阅读理解这首诗歌语句优美,层次清晰,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范读,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理解文中“追寻”的到底是什么。
其次对于诗歌中提到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几个地方,可以采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提到的这几个有代表性、有象征意义的地点。
诗歌中的“老牛破车”“宝塔山”需要配上图片及说明性文字,让学生理解其内在的含义。
3、表达运用这首诗中第一、二小节语言优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此为范例,尝试仿写。
注意这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格式是:比喻句+事物,句式是“像……在……追寻你,什么地方的什么”。
1、预习提纲(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等内容。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2、多媒体课件“南泥湾开荒”“杨家岭”相关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随文识字,初步感知1、教师谈话: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
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回忆那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忘不了那激励我们的延安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走进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战斗岁月。
(课件出示图片:延安窑洞、梨园、南泥湾开荒、毛泽东杨家岭讲话。
也可出示相关视频课件)2、教师范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2.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延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
2.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
3.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
2.教案、教学PPT等教辅资料。
3.板书、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延安的历史风貌,引发学生兴趣。
2.询问学生对于延安的印象,引导他们进入话题。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文。
2.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对延安的情感如何?3.教师带领全班共同探讨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表达。
第三部分:创设情境1.小组活动:请学生以小组形式创作一段关于延安的短小说或诗歌,展示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2.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和评议。
第四部分: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强化理解和表达能力。
2.带领学生反思自己对于历史和传统的情感和态度。
五、课堂延伸1.邀请历史或文学爱好者到班级分享关于延安的知识。
2.组织班级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延安的文化和风貌。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延安的情感和理解。
2.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拓展学生对于历史和文学的视野。
七、教学反思1.总结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表达,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文化,同时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和传统的热爱和尊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请仔细观看,稍后来说说你的感受。
师∶好,图片播放完了,谁来说说看 ?师∶哦,你说你看到了宝塔山,知道它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你曾经和爷爷去延安旅行时见过它。
师∶你的记忆力可真好,过目不忘啊,请坐。
师∶嗯,你也有想说的。
你知道南泥湾,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就是在这里开展,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一面旗帜。
师∶你的知识储备很丰富,看来课下没少读书,请坐。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通点啊 ?师∶被你们发现了,它们都在陕西省延安市。
师∶延安可是有名的红色圣地,我们的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都曾在这里居住,很多影响中国的重大决策都从这里发出。
那今天我们就跟随诗人祁念曾去这些地方游览一番,一起走进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二、初读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一起读一遍课题。
师∶老师听到有的同学没有读准字音,"延安"的"延"是前鼻音,读yan,来,我们再读一次。
好,这次读准确了。
师∶同学们,老师课前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谁来分享下你对延安的了解?师∶你的手举得最高,就你吧!师∶没错,延安属于陕西省,是天下第一陵--黄帝陵所在地。
师∶还有吗 ?师∶嗯,是我们国家的革命圣地,还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师∶看来你认真预习课文了,请坐。
师∶除去刚才同学们说的,老师还要补充一点。
延安可以说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
也是一部真正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这首诗∶《延安,我把你追寻》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阳光…..师∶好,老师读完了,谁来试着读一读这首诗 ?师∶你的眼神充满自信,就你吧。
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一、教学内容《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作者陈毅。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一些深奥的词语和句子,如“延河”、“枣园”、“南泥湾”等。
2. 体会作者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延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首诗就是关于延安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延安的魅力。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停顿、语气,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 理解诗歌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歌,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感悟思想引导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5. 朗读欣赏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6. 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教学目标。
可设计如下:24 延安,我把你追寻陈毅1. 诗歌内容2. 思想感情3. 语言特点4. 审美价值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熟读成诵。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延安的短文。
3. 搜集关于延安的历史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精选9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新词: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2.重点句: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二)能力训练点1.了解全诗的结构。
2.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德育渗透了解延安伟大精神所在,教育学生学习延安的伟大精神。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全诗的重点,主要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解决。
(二)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
(三)“为什么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仍然要提倡、发扬延安精神?”这是疑点,主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教师精讲、点拨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一)画出诗的韵脚。
(二)有感情地朗读。
(三)按自学提纲自学、讨论、交流。
(四)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
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目标完成过程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
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
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延安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感情表达。
3.能够运用语音、语调、语气等表演手段,生动地朗读诗歌。
4.培养学生对延安的探究精神和情感认同。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诗歌内容。
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感情表达。
难点1.理解并表达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2.通过表演手段生动地诠释诗歌意境。
三、教学准备1.课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2.课件、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配乐和音响设备。
4.表演服装和道具。
5.制定的课堂教学流程和分工。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延安的风貌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延安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诗歌(15分钟)1.教师朗读诗歌并解释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生集体跟读,理解诗歌的意义。
3.播放配乐,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第三步:表演展示(20分钟)1.分组让学生自由创作表演,展示诗歌内容和情感。
2.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升表演技巧。
第四步:讨论交流(10分钟)1.让学生分享表演体会和感想。
2.引导学生思考延安对于中国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步:评价总结(5分钟)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肯定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延安的重要性和建设。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朗读诗歌,还能深入了解延安的历史意义,培养对延安的探究精神和热爱之情。
同时,通过表演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六、课后作业1.总结今天课堂中表演过的诗歌,写下自己对延安的理解和认识。
2.为延安画一幅插图,展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以上就是本节课《24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优质教案设计,请各位老师认真备课,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延安,感受延安的魅力和历史意义。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描写作者对延安精神追寻的诗歌。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历史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敬仰和对未来的追求。
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延安精神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延安的历史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追寻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延安的历史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图片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讨论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追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准备课文原文,用于学生朗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延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延安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回顾,回答问题。
例如:“课文中的延安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等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篇描绘作者对延安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追寻的诗歌。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历史变迁和美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眷恋和向往。
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某些词汇和句子,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延安这个地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的背景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句子,体会作者对延安的热爱之情。
3.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对延安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难句的理解:对于一些生词和句子,需要通过讲解和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感。
2.讲解法:对于一些生词和句子,通过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词和句子等。
2.相关图片和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延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延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通过讲解和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以《延安,我把你追寻》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此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感受延安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尊重意识。
同时,通过此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的相关背景知识,理解文章大意。
2.能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背诵部分篇章。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表达对延安的理解和感受。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想象力,创作相关延安主题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
2. 背诵部分篇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爱国情怀、历史感和对延安的认知。
2.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想象和创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延安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背景。
二、学习篇章1.教师朗读文章,让学生跟读,并解释生词和难句。
2.学生课文默写,巩固学习成果。
三、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对延安的理解。
2.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想法。
四、创作1.分组或个人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知识和想象力,创作关于延安的内容。
2.学生展示作品,并相互评价。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参与度等。
2.作业评价: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六、拓展延伸1.带领学生到历史馆、博物馆等实地参观,加深对延安的感受。
2.邀请家长或长辈分享关于延安的故事和经历。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这篇文章,激发学生对历史和国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案)
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内容:《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现代诗歌,通过诗人的笔触,展现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情感。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并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能够通过诗歌的学习,了解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能够学习并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观察、分析、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延安的敬仰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学习并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具学具准备:1. 诗歌文本。
2. 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展示延安的风景和历史。
3. 朗读诗歌的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延安的风景和历史,引导学生对延安产生兴趣。
2. 朗读诗歌:播放朗读音频,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3. 理解诗歌内容: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4.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通过观察、分析、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5. 实践活动:学生自主创作一首诗歌,表达对延安的敬仰之情。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
板书设计:1. 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2. 诗歌内容:通过诗人的笔触,展现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情感。
3. 诗歌的表现手法:通过具体的事物、景象,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
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诗歌。
2. 写一篇关于延安的短文,表达对延安的敬仰之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描绘作者对延安这个革命圣地的热爱和追寻的诗歌。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深情厚意和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这首诗歌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他们对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延安这个革命圣地的历史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进一步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意义,激发他们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意义。
3.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的情感。
4.能够运用诗歌中的语言和意境,进行创意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诗歌的内容。
2.难点: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意义。
3.讲解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的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文本。
2.与延安革命历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延安的革命历史和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2.呈现(5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延安的历史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革命历史和作者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运用诗歌中的语言和意境,写一写自己对某个地方的情感和追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这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沿岸的无限仰慕之情,歌颂了延安精神的伟大作用,抒发了作者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壮志豪情。
教学目标:认识“茁、镢、琅、窑、梁”五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性。
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弄懂词句的意思,领会诗中所说道具体事物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表达的中心。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构想:本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理解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并把这种精神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在理解时,适当加入有段材料介绍充实本文。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简介延安。
3、请三位同学读诗,纠正字音。
4、延安指什么追寻什么意思(多名同学回答,不要限制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划出来。
2、全班交流,了解学生的疑点、难点。
三、按阅读提示自读自悟。
四、质疑解疑。
1、齐读第一节,讨论词意,句意。
2、学生独立解释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补充,并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两句比喻句写出了追寻的迫切心情,而比喻所形容的事物本身却含而不露。
实际是指:“我们追寻延安”句意,我们追寻延安就象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就像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延安精神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就像“春光”“雨露”“太阳”一样,表现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仰慕和向往之情。
3、读第2节,讨论理解代表性的事物,理解诗句的含义。
a、河叮咚的流水”当年人们在延河边漫步,讨论革命道理,这句实际是讲人们在延河度过的革命岁月。
b、“枣园梨花的清香”枣园在延安西北,曾是党中央所在地。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优秀9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优秀9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首诗,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1了解诗中所说的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能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呢?你们为什么喜欢古诗?你觉得诗歌有什么特点?生:师:诗歌语言凝练,表达诗人强烈的感情,具有感染力,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板书课题:延安,我把你追寻)二。
检查预习师: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呢?生: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三。
自学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看看你有什么体会?又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读诗,回答交流。
师:还有什么问题?提出。
生:提问题。
师: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生:交流。
四。
朗诵感悟师: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首诗的朗诵,想想你们为什么那么设计,练习后,上台表演。
生:讨论朗诵设计。
朗诵,评价。
五。
总结师: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希望我们都继承延安的革命精神,努力奋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理清课文内容的内在顺序。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5个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程序:课前交流:名人勤奋成功的事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简介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2、师板书“勤奋”,学生齐读“勤奋”一词,说说自己的理解。
(努力;十分努力;为了达到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3、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明白文体特征。
1、自由轻声读文一遍,感觉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相比,有什么特点?(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告诉我们有关勤奋方面的道理;通过司马光、童第周两个具体的勤奋事例来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24.延安我把你追寻》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追寻延安精神为主题,通过描绘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表达了对延安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课是学生学习延安精神,了解革命历史,培养爱国情感的重要素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延安精神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革命历史的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差异化处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延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
2.难点:对于延安精神这样的抽象概念的理解,以及对于革命历史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延安的历史氛围,引导学生感受延安精神。
2.互动教学法: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课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
3.课文:准备好课文文本,以便学生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延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延安的自然风光。
然后,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延安的精神氛围。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小学六年级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三篇《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沿岸的无限仰慕之情,歌颂了延安精神的伟大作用,抒发了作者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壮志豪情。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有关延安的内容。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
(也可以播放录音)2.学生初读全诗。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诗句读准、读通。
)3.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通过学生之间的资料交流,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4.再读全诗,质疑。
5.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解诗句,突破难点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
“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四、指导朗读,引起共鸣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3.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4.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5.培养想象力,激发自己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培养想象力,激发自己写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图片: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2.助读资料:
(1)走近作者:祁念曾,出生于1946年12月,汉族,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共产党员。
曾任《红旗》杂志社记者,陕西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惠州晚报》总编辑,现任深圳商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在学生时代,曾以《大学生进行曲》《校园的路》等诗歌作品传诵一时。
近年来,出版诗集《人生之恋》《春天的歌》《站立的河流》,散文集《红烛之歌》
《艺术家的脚步》。
(2)延安市,简称“延”,隶属于陕西省,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寝黄帝陵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
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
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重点)
3.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重点)
4.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5.培养想象力,激发自己写诗的兴趣。
(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四、品读释疑
1.“我”追寻的到底是什么?
2.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1)第一小节通过两个比喻句,把我对延安的追寻比作是燕子对春光的追寻和小树对雨露和太阳的追寻。
从而表现了我对延安追寻的急迫和必要。
(2)“燕子和春光”、“小树和雨露阳光”是什么关系?
南方归来的燕子离不开明媚的春光,小树的成长离不开雨露阳光。
3.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连用四个“追寻你”,且追寻的目标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具有代表性的,它们构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引起读者的追忆。
(1)“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
(2)“枣园”在延安西北,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著作《为人民服务》就是在这里写的;
(3)“杨家岭”在延安西北部,党中央许多重要的会议就在这里召开。
(4)“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开荒的镢头”实际是指军民大生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4.阅读方法解密:查阅资料理解课文
这一小节共写了延安的四个地方——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四个地方曾经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生活、工作、劳动的地方。
我们可以查阅
相关资料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追寻这些地方。
5.想一想,什么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6.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妙,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但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1)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
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2)a.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b.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
“永远告别”与“忘不了”,“毫不犹豫丢掉”与“不能丢掉”形成鲜明对比,意在反复说明落后的生活生产条件要改变,而延安的革命精神不能变,要继承和发扬。
7.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
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
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8.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
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本课是一首诗,诗的第一、二两节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该诗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赞扬和对人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扬延安精神的希望。
3.课堂小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
即使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
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4.主题延伸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
六、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回延安》(节选)、《傍晚的宝塔山》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