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精髓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
与规律的学科,研究形式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2.传播学的范围和内容:传播学的范围涉及传播的过程、机制、效果
等方面,内容包括发送者、接受者、媒介、信息等要素。
二、传播学的理论
1.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由传播理论、传播模型和传
播规律组成。
2.传播理论:包括"传播人内心理论"、"传播人行为理论"、"传播人
价值理论"以及"传播受众认知及反应理论"等。
3.传播模型:常见的传播模型有拉斐尔传播模型、朴素模型、多步流
程模型、差异模型等。
4.传播规律:包括"传播的普遍性规律"、"传播的效率优化规律"、"
传播的稳定性规律"、"传播的传染力量规律"等。
三、传播方式与媒介
1.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广播传播、电视传播、报刊传播、网络传播等。
2.传播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和新媒体(互联网、手机等)。
3.传播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研究型、实践型和综合型三种评价方法。
四、传播过程与要素
1.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信息解码和
信息反馈。
2.传播要素:分为人的要素(传播者和接受者)、媒介要素和信息要素。
3.群体传播:包括集群传播和社会传播,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来
实现传播活动。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效果
1.传播伦理:包括事实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道德传播的依法合规、人文传播的尊重和包容等。
2.传播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信息的准确性、传播的广度、传播的
深度和传播的影响力等。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
一、概念:
1.196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二、问答:
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
答: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
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一、概念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横向研究有:信息系统——研究与信息处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等。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学得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得定义瞧传播学得研究对象
所谓传播,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就是作为意义与符号、精神内容与物质载体之统一体得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信息定义:信息就是物质得普遍属性,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得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得定义与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得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得运行。
特点:
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得,又就是一定社会关系得体现
③它又就是一种双向得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得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得意义空间;
⑤传播就是一种行为,也就是一种过程,也就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就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得科学
一、社会传播得系统性
社会传播得五种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就是一个完整得信息系统
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得互相连接所形成得新得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得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得输出物——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与群体价值
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
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
二、社会信息系统得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就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得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得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④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得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得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
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得存在就是社会信息系统得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得认知、判断、决策与行动得混乱,带来一系列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得与谐与正常发展。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
第一节传播的定义
一、共享说
传播是传受双方分享信息(结果)。
——施拉姆: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
二、交流说
传播是信息的双向交流(过程)。
——J.霍本:传播是用言语交流思想。
三、影响说
传播是传者对受者的影响行为(目的)。
——霍夫兰等:传播是指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外一些人的行为的过程。
——沃伦.韦弗: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
四、符号说
传播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形式)。
——B.贝尔雷森:所谓传播,是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主要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
传播:人类借助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和思想感情的沟通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产生相应的变化
第二节传播的类型
一、垂直性传播与水平性传播
前者:纵向、轴状、自上而下
后者:横向、网状、自左而右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二、隐蔽性传播与显明性传播
前者:传播目的是潜在的、不易觉察的,被巧妙地隐藏在内容和形式之中,接受者通过体味即可悟出传播者的意图。
后者:目的公开、明显,被突出安排在传播的过程之中,不回避传播的意图,并期望在一定时间内做出反应。
三、四分法(五分法还包括了群体传播)
1、人内传播
即一个人的传播。非社会传播。
它是个体头脑里的“主我”同“客我”之间的信息交流,相当于“思考”、“独处”。如:沉思默想、自言自语、自我反省、内心矛盾斗争等。
特点:隐蔽性、内动性和短途性。
2、人际传播
传播学概论必备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必备知识点总结
传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规
律的学科,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之一。下面将对传播学概论的必备知识点进
行总结,以便读者对传播学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1. 传播概述
传播是信息、思想、观念、情感等在人际关系中传递交流的过程。传播的主体、客体、媒
介和环境是传播的四要素,是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传播学主要关注传播现象和规律,研究传播现象的基本特征、传播的基本规律和传播的影响力等问题。
2.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3. 传播学的特点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和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传播学的理论
1. 传播理论的发展历程
传播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传播效果阶段、传播过程阶段和传播系统阶段。传播效
果阶段主要关注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和效果,主要代表人物有拉斯维尔、拉萨韦尔和拉萨维
尔等。传播过程阶段主要关注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信息传递和交流等问题,代表人物有香港、香港等。传播系统阶段主要关注传播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等问题,代表人物有盖
尔考恩、纽曼等。
2. 传播行为的理论
传播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了传播动机理论、认知加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影响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3. 传播效果的理论
传播效果的理论主要包括了受众反应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受众接受理论、受众认同理论、受众影响理论等。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1. 传播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 传播学的分类:按传播媒介、按传播内容、按传播流向、按传播途径
3. 传媒与传播的区别
二、传播学主要理论
1. 传播行为理论:传统线性模型、双向互动模型、多重模型
2. 社会认知理论:认知不均衡理论、社会网络理论、观众定位理论、犯罪学派理论
3. 文化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符号学派理论、批判理论
三、传媒与社会
1. 传媒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2. 传媒与文化的关系
3. 报刊和新闻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四、传播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1. 传播的作用和影响
2. 传播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3. 传播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五、媒体伦理与自律
1. 媒体的角色和社会责任
2. 媒体专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3. 媒体自律制度和监管机制
六、未来传播趋势
1. 新媒体的发展和趋势
2. 传播技术对传媒产业的影响
3. 传媒将如何应对未来的发展挑战
综上所述,传播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需要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掌握传播学的主要理论,了解传媒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认识传播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遵守媒体伦理与自律要求,关注未来传播趋势,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1.所谓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人类关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机制,是智能的象征。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的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需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4.传播的类型:(含义理解就行)
A.内向传播,自我传播是指个人在人体内部对接受自外部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活动。
b.人际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大众传播以外的其他人类传播类型;狭义的人际传播则指的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c.组织传播(包括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5.传播的模式:
传播模式的定义:就是对传播活动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的简洁的描述,也是一种象征性的拥有同现实传播活动相同的结构属性的合乎逻辑的设想。
6.p59-(1.) 第一阶段(这点大家理解就行,重点里好像没有要求背,这也太多了)
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拉斯韦尔模式、香农-韦弗模式
●拉斯韦尔模式(5W)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示为有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缺点: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虽然考虑到了受传者的反应(效果),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因而,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和一位集大成者:
①哈罗德·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美国社会科学的泰斗、“所有社会科学的
大师,各领域的先锋〞。
奉献:他和史密斯合著?宣传、传播和舆论?,第一次明确使用了“群众传播学〞的概念,提出了5W模式,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社会传播的构造与功能?——开山之作或奠基之作。
②库尔特·勒温:德裔美国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社会心理学的先驱,
首先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用于研究动机、人格及团体社会历
程。
奉献:关于群体动力的研究;
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的概念。
③卡尔·霍夫兰: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是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也是宣传与传播
研究的出色人物。
奉献:与贾尼斯合作?传播与劝服?,是最具综合性和学术性,深入探讨了说服策略的问题,使说服研究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又一重要课题。
④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美国社会学家。
奉献:对播送进展研究,分析播送的容和形式对听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先河;提出“二级传播论〞,成为群众效果传播的转折点,“意见领袖〞的提出导致“有限效果论〞、“两级传播论〞和“多级传播
论〞的问世。
⑤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
“传播学之父〞。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其中?群众传播?的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正式诞生,?人类传播概论?的问世标志着传播学根本体系已初步形成。
第一章、传播。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传播学的概念和范畴
1.1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和观念传播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1.2 传播学的范畴
传播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伦理、传播政策等内容。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2.1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
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传播、现代传播和后现代传播。传统传播强调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现代传播强调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后现代传播强调传播的多样化和非线性特点。
2.2 传播学的流派和学派
传播学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和学派,主要包括传统传播、行为主义传播、符号学传播、建构主义传播等。
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
3.1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传播、媒介、受众、效果等。
3.2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
传播学有多个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传播模式理论、双向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媒介理论等。
四、传播媒介与技术
4.1 传播媒介的种类
传播媒介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多种类型。
4.2 传播技术的发展
传播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印刷技术、电信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
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传播的受众与效果
5.1 传播受众的特点和分类
传播受众具有多样性和特定性,主要包括:个体受众、群体受众、大众受众、特殊受众等。
5.2 传播效果的研究
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两部分。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接收效果、态度
传播学概论复习提纲
《传播学概论》复习提纲(共1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传播学概论》复习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1、“信息”概念的出现对“传播”概念的界定有何影响
有了信息的概念,传播概念的阐述就更为简洁和确切了。20世纪40年代信息科学诞生以后,许多传播学家在界定传播概念之际都突出强调传播的信息属性。例如:
“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传播学家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
“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传播学家阿耶尔《什么是传播》)2、“传播”的定义及其理解
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理解: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还应含有复杂的双向交流;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动机的。
3、传播有那些特点
(1)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
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
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的基本过程,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①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②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③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④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⑤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3.人内,人际,群体,组织传播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①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②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
人际传播的动机:
a获得信息
b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c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d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人际传播的特点:
a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最新自考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精髓
自考传播学概论
1—4章
一、填空,选择及名释
1.1946年,美国著名政治家拉斯韦尔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3.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学研究大体分为两个学派,和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批判学派最有实力的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
4.人际传播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层次。
5.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网络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了的信息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基本是信息的单向流动。
7.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虽有重合之处,但不尽相同。
8.1949年,施拉姆编辑出版的《大众传播学首次以学科眼光整理总结了比前有关传播(主要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
9.卢氏首创了“群体(团体)动力学和“场论”。
10.拉扎斯菲尔德是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的创立者。
11.1957年,由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的《新闻学译丛》首次刊登了介绍(群众思想交通)的文章。
12.1982年在北京首次开展了运用传播学(实地调查法)进行的受众的调查。
13.伯洛提出略称为S—M—C—R(即来源—讯息—渠道—受者)后传播过程。
14.传播学模式的类型有:①文字模式②图像模式③数字模式其中最长用的是图像模式。15.控制研究是研究传播学的第一个W。
16.申农是信息论的创始人
名释17.反馈:原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这里借过来指传播过程中的受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做出的反应。
18.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民用工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及名词解释(30)
1、传播——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2、⼤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先进的传播技术和和产业化⼿段,以社会上⼀般⼤众为对象⽽进⾏的⼤规模的信息⽣产和传播活动。
3、信息——⼀切表述或反应事物内部或外部的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它普遍存在于⾃然界、⼈类社会以及⼈们的认识和思维的过程中。
4、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化以信息为核⼼价值⽽得到发展的社会。”
5、信息沟——谓“信息沟”,就是⼈们在掌握信息⽅⾯存在的差距。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们才有进⾏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语活动。这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我们通常称之为“交际”。
6、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种基本要素。
7、所指——所指即是当能指这样的声⾳-形象在社会的约定俗成中被分配与某种概念发⽣关系,在使⽤者之间能够引发某种概念的联想。
8、能指——能指是符号的物质形式,由声⾳-形象两部分构成
9、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与⼈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号和意义⽽相互作⽤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10、主我——指个⼈的主体意识
11、客我——指从周围观察到的他⼈对⾃⼰的态度、评价和期待。
12、内省——⽇常的、长期的⾃我反思,以完善个⼈的品德和⾏为为⽬的
13、内省式思考——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的的⾃我反思
14、镜中我——⼈的⾏为很⼤程度上取决于对⾃我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形成的,他⼈对⾃⼰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我的⼀⾯“镜⼦”,个⼈透过这⾯镜⼦认识和把握⾃⼰。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复习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
(一)传播学为何在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
1、媒介背景:
(1)政治:①在美国,传媒一直在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美国的政治家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②在战争时期,媒介对群众的发动、对士气的鼓舞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变得十分突出。
(2)经济:①媒介以其传播的大量经济信息特别是广告,构成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美国的广告业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其中的大
多数业务由媒介承担。
②为各种企业服务的媒介本身也成为一种企业,为媒介资本家创造出
丰厚的利润。市场经济离不开媒介的协作,媒介也离不开市场经济的
滋养。
(3)社会: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①一方面,大量实用信息快速传播,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各
种娱乐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从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促进
社会繁荣。
②另一方面,媒介内容中的暴力、色情等严重影响着受众,特别是少年
儿童,这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学界给出正确认识和解
决问题的方案。
2、背景:
(1)美国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相对自由得学术氛围以及雄厚的物质与技术力量的
作用下,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方沃土,各地区优秀人才
纷至沓来。
(2)欧洲学者流亡美国,造成各种人文社会学科和领域的繁荣,如新闻学、社会
学、心理学、“三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等等,直接
导致了传播学这个边缘学科的诞生
(二)传播的类型
1、符号角度:分为口语、文字、图像、实物等类型。进一步划分为语言传播(包括口
语、文字)和非语言传播(包括图像、实物)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章
1、传播学起源: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章专门加以论述。
美国学者⽪尔⼠也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设了⼀个题为《传播》的短章。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种信息共享活动。
也就是说,它是⼀个将单个或少数⼈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或更多⼈所共有的过程。这⾥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定社会关系中进⾏的,⼜是⼀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施拉姆说:传播⼀直和社区⼀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所谓社区也就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传播产⽣于⼀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表述的内容和采⽤的姿态
措辞等等,⽆不反映着各⾃的社会⾓⾊和地位。社会关系是⼈类传播的⼀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新的社会关系。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它⼜是⼀种双向的社会互动⾏为。
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的。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为的发起⼈——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不是单纯的被动⾓⾊,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种传播——⽆论其参与者是个⼈、群体还是组织——都必然是⼀种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为。
(4)传播成⽴的重要前提之⼀,是传受双⽅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1-4章
一、填空,选择及名释
1.1946年,美国著名政治家拉斯韦尔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3.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学研究大体分为两个学派,和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批判学派最有实力的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
4.人际传播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层次。
5.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网络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了的信息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基本是信息的单向流动。
7.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虽有重合之处,但不尽相同。
8.1949年,施拉姆编辑出版的《大众传播学首次以学科眼光整理总结了比前有关传播(主要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
9.卢氏首创了“群体(团体)动力学和“场论”。
10.拉扎斯菲尔德是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的创立者。
11.1957年,由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的《新闻学译丛》首次刊登了介绍(群众思想交通)的文章。
12.1982年在北京首次开展了运用传播学(实地调查法)进行的受众的调查。
13.伯洛提出略称为S-M-C-R(即来源-讯息-渠道-受者)后传播过程。
14.传播学模式的类型有:①文字模式②图像模式③数字模式其中最长用的是图像模式。
15.控制研究是研究传播学的第一个W。
16.申农是信息论的创始人
名释
17.反馈:原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这里借过来指传播过程中的受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做出的反应。
18.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民用工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
19.社会控制论是传播学模式研究中的第三次飞跃,是由社会系统模式完成的。
20.参照群体:即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21.德国学者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被称作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一份“清单”。
22.传播为研究的基本观点:①历史的观点②机率的观点③系统的观点。
23.调查问卷所要依循的原则是:先易反难。
24.回收率最高的问卷发送方式是访员面访。
25.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了客观系统和定量地描述地研究方法。
26.内容分析的研究模式:推理模式,比较模式。
27.控制实验法区别于传播学其它研究方法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的“控制”。
二、简答以及论述
1.拉斯韦尔的主要贡献
答:①提出传播的5W模式,不仅首次较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还首次较完整地界定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确定了总体构架,开辟了广阔的研究途径②提出“社会传播学院”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到课。③但是导并亲
身实践内容分析法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而立下功勋。
2.施拉姆的贡献答:
①施拉姆是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曾从事新闻实践及新闻教育工作,自30年代起开始研究传播学,并发费了几乎毕生的心血。
②他的历史功绩,不是从某个相关学科出发,而是“集大成”—将他人的贡献集中起来,整理使之完整化,系统化,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是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这样一个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
③先后在伊利落?斯坦福等大学建立了4个专门的传播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才,编辑,出版了近30部著作,代表作有《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施拉姆并曾多次访华,给中国带来了传播学的新鲜信息,刺激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3.传播学的诞生的条件答:
从主观条件看,人类认识能力有了空前提高—伴随着封建专制时代的终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为之面目一新,并日趋“整体化”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正确,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在此背景下,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全面把握和系统,科学的认识,终于成为可能。
从客观条件看,传播的作用和影响高度凸现,工业化使整个世界连成一片,其必然结果之一是:传播活动日益频繁和复杂,特别是传播的相对独立化和职业化,给人类带来一种全新的重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终于引起全社会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高度重视。
4.传播学诞生在美国的原因
答:做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在传播领域也不例外。
①媒介情景:这里所指的传播媒介,最初是以报纸的面目出现的,并发展为复合型传播媒介。
a.从美国的历史角度看,美国在传播学上是后起之秀。但随着工业化,都市化的巨大成功。在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基础上,建成了全世界最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并拥有美联化、合众社等一批全球闻名的媒介。
b.从政治角度上看,报纸的作用愈来愈大,美国总统杰弗逊甚至宣称“宁要报纸,不要政府”。
政治家不得不依赖媒介引导舆论,争取民心,战争时,媒介对民众的发动,对士气的鼓舞,使媒介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
c.经济上,美国的广告业绝大多数业务由媒介承担,成为资本主义大厦的支柱之一。
d.从社会角度看,媒介给大众带来的利与弊,都得到充分的显露。
②学科背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的美国,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成为当时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沃土。各国、各地区的优秀人才在二战的影响下流之美国,培育了大批新国思想、新学科之硕果,这些成果与传播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奠定了传播学的学科基础,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传播学,被人们称为多科性边缘学科。
5.内容分析的长处与局限答:
(1)长处:
①在调查和试验中,由于被查者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是人为设置的,而内容分析研究的对象是已经记录在案的讯息,所以能真实地表现信息的特征。
②内容分析的研究内容来源于报刊、书籍、录音、录像,大多可以从相关的图书馆、资料室得到,因而所需的费用低。
(2)局限:无法单纯以内容分析为根据来作为某一内容对受众影响程度的结论。他一般只能得出内容讯息,较为表层的、直接的效果方面的结论,如能否吸引受众,是否使受众易于阅读和理解。至于较为深层的、间接的效果研究结论,只有在与其他传播学研究方法相配和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5—8章
1.传播功能研究缘起于西方社会学的结构功能学派。
2.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力图用“游戏说”去解释个人的传播行为。
3.环境监测功能施拉姆曾把它比喻为“雷达功能”。
4.环境监测功能可以及时发出自然灾害或战争威胁等各种警告。
5.对社会解释和评论属于社会协调联系功能。
6.娱乐功能是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