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受力分析方法、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判断方法
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测量与对比
![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测量与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08d6e7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e.png)
02
重复上述步骤多次,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对比不同材质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数据,分析差异
03
及原因。
05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数据记录表格设计
01
设计原则
确保记录数据的准确性、完整 性和一致性。
02
表格内容
包括实验日期、实验条件(如 接触面材料、正压力等)、滑 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测量值
等。
表面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材料表面 的成分、结构和形态等手段来改善材 料的摩擦学性能。例如,通过表面涂 层、表面改性和表面微结构设计等技 术手段来降低滑动摩擦力和提高静摩 擦力。
仿生学研究
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模拟生物系统来解决工程问题 的科学。在仿生学研究中,生物体的 摩擦学特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例如,研究生物体表面的微观结构和 形态对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影响 ,可以为开发新型高性能摩擦材料提 供启示。
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测 量与对比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29
目录
• 摩擦力基本概念及分类 • 滑动摩擦力测量方法 • 静摩擦力测量方法 • 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对比实验设计 •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应用场景探讨与拓展思考
01
摩擦力基本概念及分类
摩擦力定义及产生条件
01
02
摩擦力定义:两个相互 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 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 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 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 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实验物体
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和金 属块),用于比较不同材质间的摩
擦力。
辅助工具
平滑的桌面或滑轨,用于放置实验 物体并确保其稳定。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判别方法是什么?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判别方法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c14c1b0524de518974b7d24.png)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判别方法是什么?在学习高中物理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多关于物理问题,上课觉着什幺都懂了,可等到做题目时又无从下手。
以至于对于一些意志薄弱、学习方法不对的同学就很难再坚持下来。
过早的对物理没了兴趣,伤害了到高中的学习信心。
收集整理下面的这几个问题,是一些同学们的学习疑问,小编做一个统一的回复,有同样问题的同学,可以仔细看一下。
【问: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判别方法是什幺?】答:假设法,假设是静摩擦力,然后通过计算整体的加速度,再分别研究两个物体,判断这个加速度能否被静摩擦力提供。
如果通过计算发现这个静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还大,那幺假设就不成立了,两个物体间的力就是滑动摩擦力;反之就是静摩擦力。
【问:地球同步卫星有何特点?】答:同步卫星指的是与地球自转同步,或者说,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也是24个小时。
此外,在空间上,同步卫星轨迹与赤道圆共面,与地面的自转运动保持相对的静止。
通过向心力和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不难推导,地球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固定的。
【机车功率问题怎幺求解?】答:这类问题往往需要借助于两个方程,首先是瞬时功率p=fv,另一个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f=m*a;题目中很多是两种不同运行模式,这时要注意,在两种情况下把这两个方程都用上,还要注意,有的题还要用动能定理辅助求解。
【问:电势能怎幺计算?】答:电势能可以根据电场力做功的对应关系来求,电势能变大的过程,此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做功的数值与电势能改变的数值是相等的。
【问:如何处理复杂的多过程问题?】答: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
分析过程特征,一定要需仔细分析各个过程的约束条件,比如某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公式与性质,针对此过程逐来研究。
过程间的联系,则可从。
物体的滑动与静摩擦力
![物体的滑动与静摩擦力](https://img.taocdn.com/s3/m/7e1571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9.png)
物体的滑动与静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体滑动和静止的情况。
这种现象是由物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所决定的。
本文将会探讨物体滑动和静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实际应用。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摩擦力的概念。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表面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时,阻碍它们开始运动的力。
一旦物体开始运动,静摩擦力会转变为滑动摩擦力,即阻碍物体滑动的力。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
首先是物体之间的粗糙度。
一般来说,当两个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这是因为物体表面的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增加了摩擦力。
其次是物体间的压力。
当物体受到的压力增加时,摩擦力也会增加。
最后是表面之间的润滑情况。
润滑物质可以减少物体表面之间的接触,从而降低摩擦力。
那么,滑动和静摩擦力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观察和测量。
首先,我们需要一块光滑的水平台面和一个物体,如一块木板。
我们将物体放在平台上,并逐渐增加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直到物体开始运动为止。
这个力的大小就是静摩擦力的大小。
然后,我们可以继续增加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以更快的速度运动。
这个力的大小就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的情况。
物体的滑动和静摩擦力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多实际应用。
例如,车辆的刹车系统利用滑动摩擦力来减慢车辆的速度。
当我们踩下刹车踏板时,刹车片和轮胎之间产生了滑动摩擦力,使车辆减速停下来。
另一个实际应用是物体的牢固固定。
例如,建筑工人用螺丝将木板固定在一起时,静摩擦力使得螺丝能够牢固地锁住木板,防止它们相对运动。
总之,物体的滑动与静摩擦力是由物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所决定的。
静摩擦力是指当物体没有相对运动时阻碍其开始运动的力,而滑动摩擦力则是物体滑动时的力。
这些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受到的压力以及润滑情况。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比较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730594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4.png)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比较摩擦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理现象之一。
它是由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力量。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是两种常见的摩擦力类型。
本文将对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静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对于彼此没有相对运动时,阻碍它们开始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表面间的粗糙程度。
当外力作用在物体上,试图使其开始运动时,静摩擦力会逐渐增大,直到与外力相抵消为止。
此时,物体开始运动,从而产生了动摩擦力。
动摩擦力是物体相互之间在运动时产生的阻力。
与静摩擦力不同的是,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相对运动速度有关。
当物体开始运动后,摩擦力不再阻止运动,而是使物体保持一定速度运动。
这种摩擦力通常比静摩擦力小,但也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比较表明,它们在性质和作用上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静摩擦力是在物体尚未开始运动时起作用的阻力,而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阻力。
其次,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外力的大小,只要外力小于或等于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物体将保持静止。
动摩擦力则取决于物体的速度,只有在物体达到一定速度时,摩擦力才能保持恒定。
除此之外,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还有一些其他的区别。
首先,静摩擦力通常比动摩擦力大,因为静摩擦力需要克服物体之间的初次粘连力,而这种粘连力在物体运动时会减小。
其次,静摩擦力可以是最大的摩擦力,因为它是物体开始运动前所受到的最大阻力。
动摩擦力则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直到达到一个较小的平衡值。
总结起来,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在摩擦的特性、作用以及大小上都存在差异。
静摩擦力用于阻止物体开始运动,而动摩擦力则用于保持物体运动。
静摩擦力通常比动摩擦力大,而且在物体开始运动时达到最大值。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摩擦力,从而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提供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摩擦力分类及判断方法
![摩擦力分类及判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4246f5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7.png)
摩擦力的分类与判断方法:(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此时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对在它表面上滚动的物体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静摩擦: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当静摩擦力增大到最大静摩擦时,物体就会运动起来。
不同性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刚才我们提到过,摩擦力的分类非常重要,这是与前面探究的重力与弹力不同的地方;摩擦力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其大小的计算。
我们下面来和大家逐一说明。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必须要用公式f=μN来计算(1)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必须先分析弹力,再来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一般受力分析是采取坐标系分解的方法。
(2)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能用公式f=μN,其中的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重力mg;♦静摩擦力的大小计算(1)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来计算。
从实际的测量数据来看,其最大值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在一般的计算中,往往会告知条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fmax=μN)。
(2)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确定(“被动性质的力”),其可能的取值范围是:0<f≤fm。
以上是很多高中物理教辅书上的东西,相信大家看得厌倦了。
在此王尚为大家做个总结:滑动摩擦力只能通过f=μN 计算,静摩擦根据受力分析图来求。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
(没有弹力就不可能有摩擦力,但有弹力不一定就一定有摩擦力。
高中物理最容易失分的34个“坑”
![高中物理最容易失分的34个“坑”](https://img.taocdn.com/s3/m/4f27437d90c69ec3d4bb7516.png)
高中物理最容易失分的34个“坑”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
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小简老师建议同学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
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
![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327b7bcae518964bce847c25.png)
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是高中物理知识的一个难点。
对于刚接触高中物理的高一新生来说,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更感到困难。
在教材中,也仅仅只有抽象的一句话: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至于如何理解和应用,学生也摸不着头脑。
其实要克服这个难点,只要掌握几个关键步骤,就迎刃而解了。
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要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就先得区分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这两个概念。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对于地面而言的,而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是相对于和它接触的物体而言的。
清楚了这两个概念,对我们的判断就更加清晰了。
例1:如图1,传送带匀速顺时针转动,物体以初速度为0到的摩擦力的方向。
错解:物体放在传送带时后,将在滑动摩擦力的带动下相对地面向右运动,则物体受到的图1摩擦力方向向左。
错解分析:物体向右运动是对的,(以地面为参考系)但物体相对传送带的方向是向左的,(而不打算相对地面,与地面无任何关系)所以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右的。
错误的原因是错把运动方向当成了相对运动方向。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欲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应该明确以下几个方面:(1)应该明确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明确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而不是受力物体相对地面或其他的参考系,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摩擦力是发生在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之间,与任何其他物体无关,这是学生常犯的错误,尤其老是以地为参考系,判断物体相对于地面的方向。
(3)摩擦力的方向和第二步判断出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其中(2)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步,当然也是最难的一步。
如上例,学生就是在这点上常犯错误。
2、静摩擦力的方向判断对于静摩擦力,判断的方法仍然遵守上面的三个步骤,只是判断相对运动方向改为判断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当然,对静摩擦力,判断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比较难,我们可以用假设法。
假设法,就是假设物体之间没有摩擦力,看物体之间将要发生的相对运动,那么这个相对运动方向也就是我们要找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摩擦力-受力分析
![摩擦力-受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0a43c8ff00bed5b8f31da6.png)
热点聚焦
热点一 滑动摩擦力的理解 1.如何理解公式“Ff=μFN”?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f=μFN来计算,应用 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 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 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与接触面的大小也无关.
图4
摩擦力-受力分析
答案 (1)甲图中,沿斜面向上 (2)乙图中,水平向左 (3)丙图中,水平向左 (4)丁图中,总指向圆心
摩擦力-受力分析
练习2:如图所示,物体B叠放在A上,物体A置于地面上, 若在物体A上施加一个力F,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下,物体A 和B所受的摩擦力。 (1)一起静止; (2)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3)一起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运动.
A.B点相对于A点运动趋势方向与B点运动方向相反 B.D点相对于C点运动趋势方向与C点运动方向相反 C.D点所受静摩擦力方向与D点运动方向相同 D.主动轮受到的摩擦力是阻力,从动轮受到的摩擦力是动力
答案 BCD
摩擦力-受力分析
方法提炼 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1.假设法(如图3所示)
图3
摩擦力-受力分析
2.状态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或牛 顿第三定律,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假如用 一水平力推桌子,若桌子在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 这时地面会对桌子施一静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 条件可知,该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推力的方向相反, 加速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可由牛顿第二定 律确定.
3.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来判断,此法关键是抓住“力是成对出现的”,先 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再根 据“反向”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f314f40722192e4436f6bd.png)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求解方法是不一样的,在求解摩擦力大小时,定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一、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 .公式法:根据F=u FN计算.(l)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对物体的正压力FN.(2)由公式F=u FN求出滑动摩擦力,其中户为动摩擦因数.2.二力平衡法: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匀速、静正),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静摩擦力的计算1 .平衡条件法求解静摩擦力.如图3-3-19所示,水平面上放一静止的物体,当人用水平推力推物体时,此物体静止不动,据二力平衡条件, 说明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推力的大小,圈3-3-192.静摩擦力是一种被动力,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O<f<fmax,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无关,因此不能用公式f= U fn求解.< p="">3 •最大静摩擦力Fmax。
:大小等于物体刚刚滑动时沿接触面方向的外力,是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大于滑动摩擦力,一般情况认为二者相等,最大静摩擦力Fmax。
与正压力有关,公式为Fmax和静FN , 口静为物体间的静摩擦因数,比动摩擦因数U略大.例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图3-3-20所示,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 给物体一水平推力.(g 取10 N/kg)(I)当推力大小为5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2)当推力大小为12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点评:在进行摩擦力计算时,首先应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判断所求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在取值范围内, 静摩擦力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无关,但两物体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大小有关.(求解静摩擦力的大小时, 不能套用公式Ff =FN,这是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公式,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根据物体的运动一点就通状态来求解.)一即学即练1.如图3-3-21所示,若用外力F=100 N的水平力压在重24 N的物体上时,物体恰好静止,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N;当外力增加到120 N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N.2.(单选)运动员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攀和匀速下滑时,他所 受的摩擦力分别是 F 上和 F 下,那么它们的关系是 ( )A. F 上向上,F 下向下,F 上.二F 下B . F 上向上,F 下向上,F 上>FC . F 上向上,F 下向上,F 上二F 下D . F 上向上,F 下向下,F 上>F答案:沿斜面向上点评: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无关.误区三正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大小,其取值范围为Ovf W f_。
动力学中的滑动摩擦和静摩擦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的区别与计算方法是什么
![动力学中的滑动摩擦和静摩擦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的区别与计算方法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ac8165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a.png)
动力学中的滑动摩擦和静摩擦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的区别与计算方法是什么在动力学中,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根据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状态,摩擦力可以分为滑动摩擦和静摩擦。
本文将探讨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的区别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一、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的区别滑动摩擦是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而静摩擦是在两个物体相对运动前的静止状态下产生的摩擦力。
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相对运动状态:滑动摩擦发生在两个物体相对运动的情况下,而静摩擦发生在两个物体相对静止的情况下。
2. 力的大小:通常情况下,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当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静摩擦力会阻止它们产生相对运动;而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滑动摩擦力会抵抗它们的相对运动。
3. 系数的差异: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的计算公式中使用的摩擦系数也不相同。
滑动摩擦系数(μk)用于计算滑动摩擦力,而静摩擦系数(μs)用于计算静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的计算方法滑动摩擦力(Fk)的计算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公式:Fk = μk * N其中,Fk为滑动摩擦力,μk为滑动摩擦系数,N为物体间的正压力。
滑动摩擦系数是一个无单位的常数,它取决于物体表面的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接触情况。
正压力是垂直于两个物体接触面的力。
需要注意的是,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成正比。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始终与两个物体之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三、静摩擦的计算方法静摩擦力(Fs)的计算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公式:Fs ≤ μs * N其中,Fs为静摩擦力,μs为静摩擦系数,N为物体间的正压力。
与滑动摩擦类似,静摩擦系数也是一个常数,取决于物体表面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接触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状态。
当两个物体之间的施加力没有超过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时,静摩擦力可以完全抵抗相对运动。
四、总结滑动摩擦和静摩擦是动力学中常见的两种摩擦形式。
它们的区别在于运动状态、力的大小和摩擦系数。
判断摩擦力方向的几种方法和误区
![判断摩擦力方向的几种方法和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393658e3b84ae45c3b358cab.png)
判断摩擦力方向的几种方法1.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四种方法(1)由相对滑动趋势直接判断因为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如果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相对滑动的趋势很明显,就可以由相对滑动趋势直接判断.这是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基本方法。
(2)用假设法判断所谓假设法就是先假设接触面光滑,以确定两物体的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从而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
(3)由运动状态判断有些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紧密相关,可以由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4)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由以上三种方法先确定受力比较简单的物体所受静摩擦力方向,再由牛顿第三定律确定另一物体所受静摩擦力方向.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由相对运动方向确定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例题1: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放有一个质量为m1的长木板,当质量为m2的物块以初速度v0在木板上平行于斜面向上滑动时,木板恰好相对斜面体静止.已知物块在木板上上滑的整个过程中,斜面体相对地面没有滑动.求:(1)物块沿木板上滑过程中,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2)物块沿木板上滑过程中,物块由速度v0变为v0/2时所通过的距离.关于摩擦力理解的“7个”误区1.认为“摩擦力一定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而不一定与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相反。
2.认为“静止的物体只能受到静摩擦力,运动物体只能受到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并挤压的两个接触表面不光滑的物体之间.如果该物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则有相互的滑动摩擦力;如果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并存在相对运动趋势,则物体间有相互的静摩擦力.3.认为“f N F F μ=中的N F 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压力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一种力,其方向总与接触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即属于弹力.重力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
一般情况下两者不会相等,只有一些特殊情况时才会相等.4.认为“摩擦力总是阻力”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问的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阻碍物体问的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但不一定阻碍物体间的实际运动.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5.认为“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由公式f N F F μ=可知,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最大静摩擦力也与压力成正比但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物体的实际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确定。
摩擦力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摩擦力的分析与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54250e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d.png)
摩擦力的分析与解决方法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时产生的阻力,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摩擦力的分析和解决方法,有助于我们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运动效率,并解决因摩擦力引起的问题。
一、摩擦力的分析要准确分析摩擦力,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1. 受力分析:摩擦力是由物体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产生的。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分子间的吸引力会阻碍它们的相对运动,产生摩擦力。
2. 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是用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摩擦力大小的参数。
它可以分为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
静摩擦系数表示物体开始运动前的摩擦力大小,动摩擦系数表示物体运动中的摩擦力大小。
3. 物体表面状态:摩擦力还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和润滑情况有关。
当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而润滑会减少物体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摩擦力。
二、解决摩擦力的方法要解决摩擦力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润滑:润滑是最常见的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物体表面涂抹润滑剂,可以减小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减弱分子间的吸引力,从而减小摩擦力。
常用的润滑剂包括油脂、润滑油和凡士林等。
2. 改变物体表面状态:根据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体表面的状态来减小摩擦力。
例如,用砂纸磨光物体表面,可以减小表面的颗粒,从而减小摩擦力。
3. 使用滚动替代滑动:在一些情况下,滚动可以替代滑动,从而减小摩擦力。
例如,将物体放在滚动的球体上,可以大大减小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摩擦力。
这也是为什么轮子的发明对于运输工具的发展具有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
4. 减小负载重量:摩擦力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负载越重,摩擦力越大。
因此,在一些需要减小摩擦力的场合下,可以通过减小负载重量来达到目的。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采用轻量化的材料来减小设备的负载重量,从而减小能源消耗。
5. 使用辅助力量: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其他力量来克服摩擦力。
例如,在起重机的使用中,通过应用力臂的原理,可以用较小的力克服较大的摩擦力,从而提高起重效率。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测定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a4d0272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6.png)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测定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家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的情况,如推拉家具、开关门窗、使用电器等。
了解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测定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指的是两个物体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
在滑动摩擦力的测定中,我们可以使用斜面法。
斜面法的原理是,当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斜面对它的阻力会使它停止滑动。
我们可以根据斜面上的物体停止滑动的角度来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将一个较重的物体放在斜面上,使其能顺利滑动。
然后,逐渐增加斜面的角度,直到物体不再滑动为止。
此时,可以测量斜面的角度,并通过简单的三角函数计算出滑动摩擦力。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静摩擦力的测定方法。
静摩擦力指的是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摩擦力。
在静摩擦力的测定中,我们可以使用小木块法。
小木块法的原理是,当一个物体受到施加在上面的力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时,它不会移动;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大于静摩擦力时,它开始移动。
我们可以根据在物体上放置不同大小的小木块并逐渐增加物体上的压力来测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将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其保持静止。
然后,逐渐在物体上放置小木块,直到物体开始移动为止。
此时,可以测量放置在物体上的小木块的总重量,并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到静摩擦力。
了解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测定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表面粗糙程度以及物体之间受到的压力有关。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原理来合理使用工具和设备,降低摩擦力,提高效率。
除了常见的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测定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测量摩擦力,如利用弹簧测力计、利用称重传感器等。
这些方法在实验室中常常用于测量精确的摩擦力,以满足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需求。
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01251b6e009581b6bd9ebb7.png)
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1.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方法(1)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2)状态法:先判断物体的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3)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静摩擦力,则F f=ma.若除静摩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F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 f=μF N来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均无关.例4(多选)如图10所示,斜面体A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倾角为θ=45°,上表面水平的物块B在A上恰能匀速下滑.现对B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B能缓慢地向上匀速运动,某时刻在B上轻轻地放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C(图中未画出),A始终静止,B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关于放上C之后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0A.B受到的摩擦力增加了22mgB.推力F增大了22mgC.推力F增大了2mgD.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增加了mg①恰能匀速下滑;②使B能缓慢地向上匀速运动.答案ACD解析设物块B的质量为M,根据物块B在A上恰能匀速下滑可知Mg sin θ=μMg cos θ.放上C之后,B受到的摩擦力增加了mg sin θ=22mg,选项A正确;由于B保持运动状态不变,放上C之后沿斜面向上的推力增大了mg sin θ+μmg cos θ=2mg sin θ=2mg,选项B错误,C正确;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增加了2mg sin θcos θ=mg,D正确.摩擦力方向的分析技巧和计算1.分析技巧(1)在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一般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进行分析.(2)要注意灵活应用相对运动趋势法、假设法、状态法和转换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2.摩擦力的计算(1)在确定摩擦力的大小之前,首先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有具体的计算公式,而静摩擦力要借助其他公式,如:利用平衡条件列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等.(3)“F f=μF N”中F N并不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25f1127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5.png)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物理是由浅入深的,基础没有砸实很难做好综合题目,大题做起来就会很困难,所以学物理不能掉以轻心。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1高一物理中运动的描述相关知识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例如:第3s末、3s时、第4s初……均为时刻;3s内、第3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五、运动图像的含义和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了解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2高一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基本公式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常用推论二、运动图像的理解及应用1.研究运动图象:(1)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3b3eb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4.png)
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确定物体之间是否有固定摩擦,方法如下:
相对运动物体的观察:如果两个物体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即它们处于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则可能存在静态摩擦力。
施加外力观察反应:试着施加外力水平(如推或拉)。
如果物体开始移动,你需要施加一定的力来克服最初的阻力,那么阻力可以由静摩擦产生。
观察表面的倾斜姿态:确定表面的倾斜角度。
如果物体没有自由滑动,而是停留在倾斜的表面上,这表明表面的静态摩擦和垂直部分的倾斜平衡了物体的重力。
使用电流计:当使用电流计或木制弹簧秤等工具施加外力时,测量所需外力的大小。
如果压力大于或等于最大静力,物体开始移动。
如果压力小于最大静力,物体保持静止。
数学计算:根据牛顿定律和力平衡条件,可以计算物体质量的静摩擦力、施加的力大小、施加的力角度、静摩擦力参数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初步评估物体之间存在的静摩擦,并了解其大小和影响。
摩擦力的分类与计算
![摩擦力的分类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6c688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f.png)
摩擦力的分类与计算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物体表面间接触而产生的一种力。
它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对于理解和解决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摩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分析摩擦力的分类及其计算方法。
一、摩擦力的分类在物体相对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1. 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尚未开始相对滑动时,两个物体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力与静摩擦系数的乘积。
静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F静= μ静 × N其中,F静表示静摩擦力的大小,μ静表示静摩擦系数,N表示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接触力。
2. 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滑动过程中,两个物体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力与动摩擦系数的乘积。
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F动= μ动 × N其中,F动表示动摩擦力的大小,μ动表示动摩擦系数,N表示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接触力。
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1. 已知静摩擦系数和接触力,求静摩擦力当已知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力和静摩擦系数时,可以通过静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求得静摩擦力的大小。
2. 已知动摩擦系数和接触力,求动摩擦力当已知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力和动摩擦系数时,可以通过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求得动摩擦力的大小。
3. 已知物体的质量、施加的力和无摩擦情况下的加速度,求摩擦系数当已知物体的质量、施加的力和无摩擦情况下的加速度时,可以通过摩擦力与质量、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来求解动摩擦系数。
三、实际应用示例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和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设计斜面时,需要考虑物体在斜面上下滑动时的摩擦力,以确保物体的稳定。
另外,在机械工程中,摩擦力的计算可以用于选取合适的润滑剂,减小机械件之间的磨损和能量损耗。
总结: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物体表面间接触而产生的一种力。
根据物体间是否发生滑动,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四步法”判断摩擦力方向
![“四步法”判断摩擦力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b210d78d4afe04a1b071deb8.png)
“四步法”判断摩擦力方向一、摩擦力方向的说明对摩擦力方向,众多教材中作如下说明: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二、对“相对”二字的理解这里的“相对”显然是“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随着一定条件而变化的(跟‘绝对’相对)”之意,那么“一定的条件”是什么呢?联想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的处理方式:我们总是事先选定另一物体作为参照物。
即事先选择另一物体假定不动,再考查被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由此不难看出“一定的条件”是指选谁为参照物,那么应该选谁为参照物呢?一切事实证明,应该选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参照物。
三、“四步法”的内容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判定摩擦力方向的“四步法”如下:1、找出摩擦力的施力物体。
2、选择此施力物体为参照物。
3、判断受力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4、用“相反”确定摩擦力的方向。
四、实例解析1、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物体的运动。
例1、某人用水平推力F拉着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前进,问木箱所受摩擦力方向。
若木箱未被拉动呢?解析:木箱所受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地面,以地面为参照物,受力物体木箱向前运动,可判定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后,阻碍物体的运动。
若木箱未被拉动,参照物仍为地面,木箱在拉力作用下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可判定木箱所受静摩擦力方向亦向后,阻碍木箱的运动。
2、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是动力。
例2,如图一,传送带顺时针运行,在其上放一初速度为零的工件A ,问在A 未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前,工件A 所受摩擦力的方向?解析:工件A 所受摩擦选传送带为参照物,在A 未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前,相对传送带在向左运动,所以工件A 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该力使工件A 加速运动。
例3、分析人走路时,后脚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假设脚不打滑。
解析: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地面,选地面为参照物,当后脚用力向后蹬地时,脚掌有向后滑的趋势(若地面光滑,则脚将后滑),可知脚掌所受静摩擦力向前,此即为人前进的动力。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专题 3种性质的力及物体的受力分析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专题 3种性质的力及物体的受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8a5a2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7.png)
【详解】当F=0时,对b,根据受力平衡得 kx1 mb g ,解得 x1 2cm ,当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对c根据平衡条件得 kx2 mc g
解得 x2 4cm ,当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对b根据平衡条件得 kx3 mb mc g ,解得 x3 6cm , 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
典型例题
例 4(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一块质量为m、长为l的匀质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μ。当用水平力F推木板,使它经过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桌面对木板的摩擦力为( )
A.F
B.1 mg 3
C. 2 mg
3
D.μmg
【答案】D 【详解】木块重心还在桌面上;故压力为N=mg,故木板动起来后受到滑动摩擦力f=μN=μmg,故选D。
3.(2022·全国·高三课时练习)我国的高铁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高铁(如图甲所示)在行驶过程中非常平稳,放在 桌上的水杯几乎感觉不到晃动.图乙为高铁车厢示意图,A、B两物块相互接触地放在车厢里的水平桌面上,物块与桌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的质量比B的质量大,车厢在平直的铁轨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B相对于桌面始终保 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受到2个力的作用 B.B受到3个力的作用 C.A受到桌面对它向右的摩擦力 D.B受到A对它向右的弹力
A.
B.
C.
D.
【答案】 B
【详解】由于开始摩擦力与恒力F方向相同,水平向左,由于取向右为正方向,故 f mg 2N, a F mg 3m/s2
m
则使物体速度很快减为零,随后产生向左的运动趋势,静摩擦力大小为1N,方向向右,为正,故选B。
知识点 3 物体的受力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考虑它对周围物体的影响。
物体受力分析:
2、按照力的性质分析(重力、弹力、摩擦力,磁场力和电场力):
多个物体叠加时,先整体分析,再隔离分析;先外力再内力。
① 一般先分析场力,包括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② 然后分析弹力,
有几个接触面,是否满足弹力产生条件,进而判断方向。 包括压力、支持力、张力,弹簧弹力,拉力、推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可能存在 静摩擦力:
f滑 FN
FN:与接触面垂直的
正压力(即弹力的判 断)有关
2.假设法:
假设存在或者假设不存在静摩
擦力,看物体运动状态,根据
已知条件是否平衡来判断
若存在,则 大小:根据平衡条件或者推力确定 与接触面平行的外力有关
③ 最后摩擦力,
先判断可能是静摩擦力还是动摩擦力 是否满足摩擦力产生条件, 根据运动状态是否平衡判断摩擦力存在(三角形定则、正交分解)。
3、根据运动状态分析验证:
根据已经分析处来的力是否满足物理运动状态。
判 断
发生相对运动
• 存在滑动摩擦力
还是
保持相对静止
1.条件法:
三个条件同时满足,且主要 看是否有相对运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