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翻译的目的之交际共23页文档

合集下载

翻译概论之翻译有什么作用

翻译概论之翻译有什么作用

翻译有什么作用?8.1对“译何为”的理论思考8.1.1“译何为”与翻译目的论“译何为”即“翻译应该有何作为?”,而更多的是要落在“应该”一词上。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的一些翻译理论流派,其中有尤其是“目的学派”的理论作为对翻译的外部研究弥补了传统翻译的不足,也为思考“译何为”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译论家弗美儿发展起来的翻译模式。

他认为“任何形式的翻译行动,包括翻译本身,都可以视为一种行动。

任何行动都必须有目的”狭义角度下的翻译“目的”:一是“谈翻译过程时,指过程的目标”二是“谈翻译结果时,指译文的功能”三是“谈翻译模式时,指模式的意图”目的论的核心概念: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翻译的目的是目的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这个目的有三种因素: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目的(如谋生);目标与环境中译文的目的(如启发读者);使用特定翻译策略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体现某种语言结构的特点而采用的直译法)弗美尔目的论包括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根据目的论,无论何种翻译,其最高规则都是“目的原则”。

根据目的原则,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即目的决定手段”。

若我们在进一步研究,不难看到,弗美尔所指的“目标”,“功能”与“意图”与“译何为”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目的,是翻译应该达到的要求,或者说是实现原文的原动力;制定目标,实际上为翻译应有何为确定一个坐标;而“译文的功能”更是翻译行为最终完成到底能起何种作用的具体体现;至于“模式的意图”的确立,直接影响着翻译策略的采取,涉及到“欲何为”的关键所在。

8.1.2“译何为”与译之“用”——理想与现实之间如果说“译何为”是对翻译作用的理想期待,那么译之“用”则是对翻译所实际发挥作用的揭示。

首先,翻译之“用”的探讨需以翻译观的确立为前提。

翻译观是对翻译本质的认识,它决定着对翻译的理论思考以及翻译的实际操作中的价值取向。

翻译概论翻译的目的之交际

翻译概论翻译的目的之交际

交际翻译法在汉英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以Suzhou Weekly为例
• 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取决于三个因素:文本类型、读者身份和翻译目的。 新闻属信息型语篇,适合用交际翻译法。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 依据,对Suzhou Weekly中的若干汉英译例从标题改写、词汇变通和 句法重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解决汉英新闻翻译中可能遇到 的种种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Abstract]Newmark contends that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method is determined by three factors: type of text, nature of the readership and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Accordingly,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method appli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which falls into the type of informative text. This paper, based on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explores feasible solutions to various problems likely encountered in Chinese-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by analyzing the typical examples taken from Suzhou Weekly in terms of three aspects: title rewriting, lexical change and syntactic restructuring.

第一、二讲翻译的定义、目的、条件、标准、过程

第一、二讲翻译的定义、目的、条件、标准、过程
“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 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译文同原文在内容上一致,这叫“意似”,是 翻译的最低标准。译文同原文如果能在形式 上和精神上同时一致起来,或称“形似”和 “神似”,这是翻译的高标准。
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
钱钟书:化境说—理想
sublimed adaptation
是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思 维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 活动”。
是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思 维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 活动”,它包含着一个对原文含义的理解逐 步深入,对原文含义的表达逐步完善的过程 。(古今明,P4)
2 翻译的目的
交流信息,克服语言障碍 学习其他语言的文化和文明,帮助向更高的
第一部分 翻译概论
1 翻译的定义 2 翻译的目的 3 翻译的意义 4 翻译的条件 5 翻译的分类 6 翻译的方法 7 翻译的步骤(过程)
1 翻译的定义
《辞海》: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 文字表达出来
一种语言符号解释另一种语言符号 Oxford: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张柏然、许钧:《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 P17)
6 翻译的分类
工作方式 ●笔译 translation ●口译 interpretation ●机器翻译 machine translation ●机助翻译 machine-aided translation
内容题材
●文学翻译 literary translation: 诗歌、小说、戏 剧、散文和其他文学作品,着重情感内容、修辞特 征以及文体风格的传达

1_翻译概论.

1_翻译概论.
而中文的狗则完全相反带有狗字的词汇几乎都是贬义的如走狗狗腿子落水狗狗胆包天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狐群狗党狗头军师狗急跳墙鸡鸣狗盗人模狗样狗嘴吐不出象当文化意义浓厚的词汇直译不能达意时代换法可能导致把译文文化强加到原文文化所以为了达等效可用意译用意思相同而形式不同的方法翻译突出原语文化内涵
第一单元 翻译概论
• 到底什么是翻译?这是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者 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其实,人们对翻译并不陌生, 因为它时刻都会发生。比如,一个不懂粤语的东 北人和一个广东人交谈时出现了语言交流的障碍, 这时有一个既懂东北话又懂粤语的人帮助他们进 行解释和沟通,那么这个(既懂东北话又懂粤语 的)人所做的工作其实就是翻译。翻译的涵盖面 很广,除了方言之间转换,还有将古汉语用白话 文来解释,将汉语意思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来表达 等都属于广义的翻译范畴。由此可见,你我在日 常生活中经常扮演翻译的角色。
1.2 翻译的分类
• 按翻译主体的性质来分: 人工翻译、机器 翻译
• 按工作方式来分: 口译、笔译 • 按翻译的材料来分: 文学翻译(包括诗歌、
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和实用翻译 (包括科技、商务、新闻、法律等资料 的翻译)
• 按处理的方式来分: 全文翻译、摘译、编译、 节译、改译、综译
• 按翻译技巧来分: 直译、意译、音译 • 按翻译原则方向来分: 异化翻译、归化翻译 • 按翻译的目的来分: 交际翻译、语义翻译 • 按翻译的效果来分: 显性翻译、隐性翻译
• 翻译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 理解。广义的翻译指语言与语言、语言与 非语言之间的代码转换和基本信息的传达。 狭义的翻译指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 言表达的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 来。
• “翻译对于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英国的汤因比说,‘没有任何文明是能永存的。’ 我本 人把文化(文明)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诞生,成长,繁 荣,衰竭,消逝。问题是,既然任何文化都不能永存,都 是一个发展过程,那为什么中华文化竟能成为例外呢?为 什么中华文化竟延续不断一直存在到今天呢?我想,这里 面是因为翻译在起作用。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若拿河 流来作比较,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 水少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 的次数大大小小是颇多的,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 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 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 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 季羡林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一、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翻译概论是学习翻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翻译的概念、历史、理论和技巧等内容。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翻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定的翻译技能。

在此总结中,我将回顾我在这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

二、知识回顾1.翻译的概念和分类: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文字、口语或手语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根据翻译的形式和途径,可以将其分为口译和笔译。

口译是指即时翻译,而笔译是指将文字材料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根据翻译的用途和领域,还可以将其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

2.翻译的历史:翻译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的经典翻译到现代的科技翻译,翻译一直在桥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3.翻译的理论:翻译理论是对翻译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常见的翻译理论包括等效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文化转码理论等。

4.翻译的技巧:翻译技巧是为了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而采用的方法。

常见的翻译技巧有逐字翻译、意译、增译和删译等。

三、技能拓展在翻译概论课程中,我不仅学习了翻译的理论知识,还进行了相关的实践训练,提高了我在翻译方面的技能。

1.翻译实践:通过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翻译实践。

实践中,我积累了一定的翻译经验,并提高了自己的翻译质量。

2.语言能力:翻译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包括对原文和目标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在这门课程中,我通过不断的语言训练,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文化素养:翻译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要准确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并在目标文中恰当地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翻译概论,我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学会了如何在翻译中处理这些差异。

四、评价和反思在这门课程中,我对翻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的翻译技能。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翻译概论》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翻译专业使用)

《翻译概论》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翻译专业使用)

《翻译概论》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翻译专业使用)Ⅰ前言本课程是为翻译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全面介绍和翻译相关各种知识,使学生对翻译的原则、分类和方法等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把握翻译中的各种现象,了解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作为译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掌握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概念和英汉翻译中的等值与近似、形合与意合等相关知识。

本课程以理论学习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和翻译相关的各种知识并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高屋建瓴,为将来的翻译实践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翻译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学时。

四教材:姜倩、何刚强《翻译概论》(第二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参考教材:(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3。

(3)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II 正文第一章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一教学目的从翻译或者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让学生通过从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认识翻译的本质。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翻译的操作过程(二)掌握翻译的本质三教学内容(一)翻译本质(二)对翻译本质的理解第二章翻译的原则一教学目的概念的界定;中外翻译原则的代表性观点;翻译原则之厘定。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中外对翻译原则的不同阐述(二)掌握翻译的基本原则三教学内容(一)翻译原则的界定(二)翻译原则的不同观点(三)让学生利用所学翻译的原则来指导翻译实践第三章翻译与文化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语言与文化;让学生通过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加深认识。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

1.翻译的宏观比喻:德国:赫尔德——“混血儿”歌德——“媒人”(钱钟书——“做媒”,苏珊·巴斯奈特+安德烈·勒弗菲尔——“婚姻”)其他比喻:“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英国,纽马克——“一种方案与另一种方案间的妥协”西方:“翻译有如女人,漂亮便不忠诚,忠诚便不漂亮”德里达——“对原著的粗暴侵犯”2.翻译者的比喻:巴西,翻译者——“食人者”意大利——翻译者=背叛者3. 中国代表性翻译原则:公元4四纪,道安: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也。

唐朝,玄奘:既需求真,又需喻俗。

严复:信、达、雅鲁迅:忠实,通顺。

傅雷:神似说钱钟书:化境说许渊冲:译文优势竞赛论辜正坤:多元互补论外国代表性翻译原则:亚历山大·泰勒——翻译三项基本原则:译作应保全原作的思想;译作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

奈达——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纽马克——文本三类型: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呼唤功能威密尔——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语篇。

”其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

)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标准: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行为,因此,目的为最高标准,主要准则按轻重依次归纳为:译文由其目的所决定;译文为译入语文化提供有关原语语言文化的信息;译文不会提供违背原文信息的信息;译文必须语内一致,译文必须语际一致。

所有的准则从属于目的原则。

只要达到了翻译目的的译文就是合格的译文,即使与原文有些出入,也是可以接受的。

4. 翻译研究的三大范式演变:作者中心论范式;文本中心论范式;译者中心论范式5. 中西语言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差异是在思维模式方面:东方人重视综合,归纳,暗示和含蓄,求精神,其思维是一种浑然的,混沌的状态,因此东方人的思维模式是横向的,在于空间上的舒展和收缩,关心的是心灵空间。

第一章 翻译概论精品PPT课件

第一章 翻译概论精品PPT课件
公司, 1999. 【10】《文体与翻译》(增订版). 刘宓庆. 北京:中国对外
翻译出版公司, 1998. 【11】《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黄振定.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12】《翻译文化史论》. 王克非.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1997.
6.翻译阅读参考书目
3)翻译实践 【13】《英汉翻译手册》. 倜 西、董乐山. 北京:商务印书
7.翻译证书
1.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
7.翻译证书
2.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
7.翻译证书
3.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
第一章 翻译概论
主要内容
1. 翻译的定义 2. 翻译的分类 3. 翻译史简介 4. 翻译的标准 5. 译者的素质 6. 翻译的过程
1. 翻译的定义 What is translation?
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 【14】《中国时尚热点新词速译》. 朱诗向. 北京: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 【15】《英文汉译技巧》. 陈廷祐.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 2001. 【16】《实用英语翻译技巧》. 吴伟雄、方凡泉. 昆明:云南
人民出版社, 1997. 【17】《英美名著翻译比较》. 喻云根.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
社, 1996. 【18】《实用英汉翻译技巧》. 张鸾铃.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96.
6.翻译阅读参考书目
4) 国外翻译理论与实践 【19】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Revised ed. Snell-Hornby, Mary.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 【20】In Other Words: A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 Baker, Mona. London: Routledge. 1992. 【21】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Bell, Roger T. London: Longman. 1991. 【22】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mark, Peter. Hertfordshire: Prentice-Hall. 1988. 【23】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Nida, Eugene Albert.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第一、二讲翻译的定义、目的、条件、标准、过程

第一、二讲翻译的定义、目的、条件、标准、过程
another Webster: to turn into one’s own or
another language Catford: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源语SL) 的文字
材料替换成另一种语言(目标语TL)的对等的文 字材料。
奈达: 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 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 义上,其次是文体上。
贸易、文化、和平、人道等都离不开翻译,翻译在 历史上从未如此不可或缺……请大家试想一下,世 上一日无翻译会怎样……都将鸦雀无声。翻译工作 者就象电线中的电流,水管中的水流。
5 翻译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汉语功底要好。 第二个条件就是英语语言能力要强。 第三个条件是知识面要广。 第四个条件是译者的责任心、工作条件等
The craft of translator is … deeply ambivalent; it is exercised in a radical tension between impulses to facsimile and impulses to appropriate recreation.
翻译概论
主讲人 刘毅 外国语学院
第一部分 翻译概论
1 翻译的定义 2 翻译的目的 3 翻译的意义 4 翻译的条件 5 翻译的分类 6 翻译的方法 7 翻译的步骤(过程)
1 翻译的定义
《辞海》: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 文字表达出来
一种语言符号解释另一种语言符号 Oxford: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严复:“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 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 则达尚焉。”
Hale Waihona Puke 语言和文化的障碍(Language / Cultural Barriers)

第一章 翻译概论

第一章 翻译概论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翻译概论[1]什么是翻译?[2]关于翻译教材的使用[3]关于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4]关于翻译课程教学语言[5]关于教学内容[6]关于作业[7]关于考勤和平时成绩[8]期末考试第一节翻译简史一、中国翻译简史1 中国翻译的起源我国的翻译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时期,《周礼》和《礼记》两书中出现了周王朝翻译官职的记载。

从周朝到汉朝翻译名称在今天看来,不尽相同,名称各异。

周朝——象胥、寄、象、狄、译、舌人和行人等。

秦朝——典客、典属国西汉——典客、大行令、大鸿卢和典乐东汉——客曹2 佛经翻译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致五世纪的古印度。

我国的佛经翻译,从东汉桓帝末年(约公元160年)安世高译经开始,魏晋南北朝时有了进一步发展,到了唐代臻于极盛,北宋时已经式微,元以后则是尾声了。

佛经翻译主要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从西方来中国的僧侣;另一部分是西行求经的中国僧侣(约四分之一回国)。

佛经大部分译自梵语,一部分译自西域语言。

佛经翻译的第一阶段(公元148年——316年)(东汉——西晋)最早的翻译家有西域高僧安世高和支娄加谶(chen)两人。

后有支谦和竺法护(约230-308)中国第一位去西方求法者是朱世行。

佛经翻译的第二阶段(公元317年——617年)(东晋——隋末)释道安(314-385)鸠摩罗什(350-409)佛经翻译的第三阶段(公元618年——906年)(唐朝全盛时期)玄奘(600-664)公元629年出国,到达印度的那烂驼寺,645年回到长安,历经17年,行程5万里,经历110国,共带回梵文经典657部。

译经75部,1335卷。

义净(635——713)齐州人(今山东历城县)3 元代的翻译活动成吉思汗以前,蒙古各部未见有文字通行,之后开始创制文字。

当时的笔译吏员称为译史,分为蒙古译史和回回译史,前者负责蒙汉翻译,后者负责蒙古语与波斯语的翻译。

元朝设有专门学校培养译员。

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概论2009

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概论2009

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概论一、翻译的定义二、翻译的目的和任务三、翻译的标准四、翻译问题研究五、翻译方法研究一、翻译的定义自从人们的翻译活动开始以来,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人给翻译下过定义。

关于翻译,我们不能简单地定义为“一种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随着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翻译家们对翻译总是产生新的认识,不同的翻译家以及不同时期的翻译家对翻译概念的解释也有所不同,这些解释各有千秋,有的比较片面,有的比较全面。

如何给翻译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它受到人们对翻译实践过程的认识的约束。

目前从不同角度对翻译的定义有许多种,下面列举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国内的翻译家及学者对翻译的定义:1.吴献书认为,翻译是将一种文字之真义全部移至另一种文字而绝不失其风格和神韵。

2.张培基认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3.刘宓(mi)庆认为,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

4.蔡毅认为,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传达的信息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5.王克非认为,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6.李运兴认为,翻译就是用译语语篇传达源语语篇及译者的交际目的。

7.汪涛和黄新渠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字的实践,是利用一种语言文字将另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确切而完善地重新表达出来的实践。

8.王宏印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主体,以语言为转换媒介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所谓翻译,就是把见诸于一种语言的文本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造出来,使译作获得与原作相当的文献价值或文学价值。

9.冯庆华认为,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

10.陈宏薇认为,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是科学,是艺术,是技能。

国外的翻译家及学者对翻译的定义:1.泰特勒认为,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一样。

英汉翻译第一章

英汉翻译第一章

1.2 翻译的分类
分类的角度类型 按翻译主体的性质来分: 人工翻译、机器翻译 按工作方式来分: 口译、笔译 按翻译的材料来分: 文学翻译(包括诗歌、小 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和实用翻译(包括科技、 商务、新闻、法律等资料的翻译
按处理的方式来分: 全文翻译、摘译、编译、 节译、改译 按翻译技巧来分: 直译、意译、音译 按翻译原则方向来分: 异化翻译、归化翻译 按翻译的目的来分: 交际翻译、语义翻译 按翻译的效果来分: 显性翻译、隐性翻译
泰特勒( Tytler)(英国):翻译三原则:(1)要将原作的 意思全部转移到译文上来;(2)译文应当具备原作的风格 和文体;(3)译文和原作要同样的流畅。 3 (1) A translation 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2)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3) 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鲁迅:宁信而不顺(直译)vs. 赵景深:宁错而务顺 Milky Way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面当然力求其易解,一面 保存着原作的风姿,但这保存,却又常常和易懂相矛盾: 看不惯了。不过它原是洋鬼子,当然谁也看不惯,为比较 的顺眼起见,只能改换他的衣裳,却不该削低他的鼻子, 剜掉他的眼睛。我是不主张削鼻剜眼的,所以有的地方, 仍然宁可译得不顺口。(陈福康。P299) behind the mountain, the sun set. “山背后太阳落下去了”,虽然不顺,也决不改作“日落山 阴”,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unit 1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unit 1

主体 “介入”
近二、三十年流 行
侧重以解构主义 等受“后殖民主 义”思潮影响的 翻译理论
强调译者操纵
1.5 翻译的主体
• 翻译研究界已逐渐开始重视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但 这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呼吁“正名”阶段,而应进
一步探讨“译者背后的总的原因”、机理和特征,特
别是应从理论上真正对译者的“中心地位”和“主导
严复 “信、达、雅”
《天演论》、《原富》
1.3 翻译史简介
东方翻译史始于翻译佛经
高潮 时期
特点及代表人物
4th 五四运动至 马列主义经典《共产党宣言》、《莎士比
建国前
亚剧本》(梁实秋译)和苏联文学作品
《死魂灵》、《毁灭》等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5th 建国初期到 东西方文学翻译
文革之前
译介学
6rd
20世纪70年 社科、科技、军事、外交、贸易、法律、
• 杳杳寒山道,rough and dark-the cold mountain trail,
• 落落冷涧滨。sharp cobbles-the icy creek bank. • 寂寂更无人。bleak,alone,not even a lone
hiker.
• 朝朝不见日,morning after morning I don't see the sun
代至今
文教、卫生等领域
翻译爆炸
1.4 翻译的标准
• 翻译的标准之争由来已久,“文质之争”、 “直译意译之争”、“归化异化之争”
• 严复:信、达、雅
• 鲁迅:宁信而不顺(直译) • 赵景深:宁错而务顺 • 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原则“三美”(意美、
音美、形美),“三化”(等化、浅化、深 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