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优选】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优选】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优选】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治学(节选)(魏)徐干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

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曚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教以六行;教以六艺;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

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继也。

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

”斯可谓师人矣。

马虽有逸足,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

故学者,求习道也,若有似乎画采,玄黄之色既著,而纯皓之体斯亡,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

”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

”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

然鄙儒之博学也,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训诂,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此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

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故君子必择师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教备而人道毕矣备:具备B. 视衮龙之文文:花纹,彩色交错C. 故君子心不苟愿苟:随便D.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赡:供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譬如宝在于玄室乃设九宾礼于廷B. 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 志者,学之师也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D. 故君子必择师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B.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C.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D.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4)下列选项对加下划线词的文化常识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德:分别对应六种身份——“义”为君德,“忠”为臣德,“智”为夫德,“信”为妇德,“圣”为父德,“仁”为子德。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节选自《孙子兵法》)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

毅归赵,燕军共忿。

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

燕皆呼“万岁”。

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及解析】

任务突破练13文言文翻译题一、(2021·广东普宁普师高级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衅社..,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①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乃践阼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

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

收殷余民。

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

诸侯咸服宗周。

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成王长,能听政。

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②如畏然。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以诫成王。

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

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③,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

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删节):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地。

语文 高考专题知识点复习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语文 高考专题知识点复习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一、(2022·唐山市开学摸底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

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

冬十月,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

时恕昂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

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礼部..右侍郎丘浚进所著《大学衍义补》,上览之甚喜,擢礼部尚书,仍命礼部刊行。

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

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

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

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

五年五月,遣廷臣赍内帑银,赈杭、嘉、湖大水。

十年二月,上屡游后苑,侍讲王鏊侍经筵..,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畋。

上悟,纳之。

太监李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

会幼公主痘殇,太皇太后归罪于广。

广惧,饮鸩死。

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

上怒,籍没之。

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

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

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

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故辞耳。

”上默然。

五月,帝不豫。

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

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

”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

”翼日,上崩。

谷应泰曰:孝宗恭俭仁明,勤求治理,置亮弼之辅,召敢言之臣,求方正之士,绝嬖幸之门。

世岂有无小人之日哉?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B.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C.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D.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解析】“大学士万安”结交的对象是“万贵妃兄弟”,因此“万贵妃兄弟”不能断开,排除B、C项;“上在东宫”中,“上”是主语,“在东宫”是谓语,主谓结构,表意完整,应与后文断开,排除A项。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

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

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

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

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之北)B. 舟车冠盖之冲(冲:冲过来)C. 故其子孙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循:遵守、依照)D. 处者皆有廉退之行(退:谦退、谦逊)(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③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②硕求余文以记之④盖其先君子之泽也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3)全部直接符合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的一项是()①陂田苍茫,行者倦厌②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③奇花异草,有京洛之态④果蔬可以饱邻里⑤鱼鳖可以馈四方之宾客⑥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精品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精品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精品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元九书(节选)白居易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累岁已来,牵故少暇,间有容隙,或欲为之;又自思所陈,亦无出足下之见;临纸复罢者数四,卒不能成就其志,以至于今。

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

开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蓄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

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

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

就《六经》言,《诗》又首之。

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上自圣贤,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

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

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宝也。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

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

于时六义始刓①矣。

“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

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

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感兴诗》十五篇。

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

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

至于贯穿古今,覙缕②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

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

六安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六安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六安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

父谞,吴黄门郎。

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勤劳备至。

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

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

谭至洛阳,武帝亲策之。

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

谭素以才学为东土所推。

同郡刘颂时为廷尉,见之叹息曰:“不悟乡里乃有如此才也!”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

以母忧去职。

服阙,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

而延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

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

及谭为庐江内史,延已为淮陵太宁。

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

永宁初,出为郏令。

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甚有政绩。

迁绥远将军。

时石冰之党陆珪等屯据诸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

又遣别军击冰都督盂徐,荻其骁率。

以功封都亭候,食邑千户,赐绢千匹。

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遇。

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

谭不悟荣旨,露檄运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

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

扬州刺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

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

建武初,授秘书监,固让不拜。

自负宿名,但怏怏不得志。

时晋陵朱凤、吴郡吴震并学行清修,老而未调,谭皆荐为著作佐郎。

或问谭曰:“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闻者称善。

卒于家。

赠光禄大夫,谥曰胡。

(节选自《晋书·华谭传》(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B.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C.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D.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秀孝:秀才与孝廉的并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

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

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

”“四夷..未服邪?”曰:“服矣。

”“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

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

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

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

”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

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

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

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

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

”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

”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

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

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ꞏ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简答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简答题【含答案及解析】

任务突破练14文言文简答题一、(2020·江苏震泽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孙子曰:“善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何以明之?梁州贼王国围陈仓。

乃拜皇甫嵩、董卓..,嵩不听。

卓曰:“智..,各率二万人拒之。

卓欲速进赴陈仓者不待时,勇者不留决。

速战则城全,不救则城灭。

全灭之势,在于此也。

”嵩曰:“不然。

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

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此,可胜在彼。

范蠡曰:‘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

’此之谓也。

彼守不足,我攻有余。

有余者动于九天..之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

今陈仓虽小,城守固备,非九地之陷也;王国虽强,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势也。

夫势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

国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陈仓保不拔之城。

我可不烦兵动众,而取全胜之功,将何救焉?”遂不听。

王国围陈仓,自冬迄春八十余日,城坚守固,竟不能拔。

贼众疲弊,果自解去。

嵩进兵击之,卓曰:“不可。

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

’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嵩曰:“不然。

吾前不击,避其锐也。

实而备之,强而避之,锐卒勿攻,兵之机也。

今而击之,待其衰也。

所击疲师,非归师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

以整击乱,非穷寇也。

”遂独进兵击之,使卓为后拒。

连战,大破。

国走而死。

卓大惭恨。

孙子曰:“怒而挠之....。

”言待其衰也。

又曰:“卑而骄之。

”言敌怒而进兵,则当外示屈弱,以高其志,待其归,随而击之。

又曰:“引而劳之。

”言因其进退以观其变,然后攻其不备,击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传也。

(选自《反经·先胜》,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B.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C.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D.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董卓,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2.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翻译句子(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

西方用兵,偏校有临陈先退、望敌不进者,大将守著令皆中覆。

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

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仁宗嘉纳之。

黄德和之诬刘平降虏也,以金带路平奴,使附己说以证。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群文通练)性情高洁,注重德化【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群文通练)性情高洁,注重德化【含答案及解析】

高频主题4性情高洁,注重德化一、(2021·山东聊城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

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侯不受。

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

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

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

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羊道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宫号为多士。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间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

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

”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

”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

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

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

诸葛瑾、步骘等忠于为国,通达治体。

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

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

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谥.登曰宣太子。

(选自《三国志·吴书·孙登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B.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C.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D.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选择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选择题【含答案及解析】

任务突破练12文言文选择题一、(2021·四川宜宾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

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颂功业。

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

诸儒或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席因菹秸。

”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

而遂除车道,上自太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

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表南山之颠以为阙。

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

发北山石椁,写蜀、荆地材皆至。

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

因徙三万家骊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

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

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

始皇长子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

”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

三十七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

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

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有删改)1.(对点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B.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C.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D.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2.(对点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谥法,追谥的准则,即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文,完下面小题。

偶园记(明)康范生①繇北郭门外,有长虹跨江,吾邑所称凤林桥也。

逾桥而北,沿河西行数十武,则偶园在□。

三面环山,一面距河。

左右古刹邻园,多寿樟修竹,高梧深柳。

竹柳之间,有小楼隐见者,芳草阁也。

据高眺远,西山爽气,倍觉亲人。

下临澄江,晴光映沼,从竹影柳阴中视之,如金碧铺地,目不周玩。

顷之,有小艇穿桥东来,掠岸而西,波纹尽裂,乃知是水。

春霖积旬,秋江方涨,楼边洲渚,尽成湖海。

游舫直抵槛下,门前高柳,反露梢中流。

西山百尺老樟,可攀枝直上。

若乃雪朝凭栏,千山皎洁;月夕临风,四顾凄清;南望楼台浮图,尽供点缀□。

②由芳草阁而北,为江霞馆,洞门重门,长江在几间。

判以卫垣,使波光玲珑透入。

邻园竹高千寻,随风狂舞,乱拥阶前;积雪压之,直伏庭下;日见雪消,则以次渐起。

③由江霞馆而北,为兰皋,深隐可,坐上有小楼,可眺北山。

山下半畴百亩,寓目旷如。

④由兰皋折而西,为夕揽亭。

开窗东向,芙蓉柏栗诸树,颇堪披对。

距邻寺仅隔一垣,暮鼓晨钟,足发深醒;梵贝琅琅,可从枕上听。

⑤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⑥客有教余楼前凿池,池上安亭,槛内莳花,庭前叠石者;余唯唯否否。

祖生击楫,陶公运甓①,彼何人□!士不获蚤庸于时,寄一枝②以避俗藏身,岂得已也。

且夫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一切嗜好,固无足以累之。

坡老与舅书云:“书画寄物,吾视之如粪土耳。

”此语非坡老不能道,非坡老不肯道,非坡老亦不敢道也。

书画且然,况其他乎?园亭固自清娱,然着意简饰,未免身安佚乐,无裨世用。

即神明,亦几何为山水花木所凝滞哉!全之为是园也,庶几弗为吾累也。

偶然而园,之亦姑偶然而记之□。

【注释】①祖狄,晋范阳人。

元帝时,为豫州刺史,渡江击辑,誓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陶侃,晋浔阳人。

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苏峻之乱。

初为广州刺史,日运百甓习劳,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②一枝,《庄子》:“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巢林,不过一枝。

”(1)可填入方框内的虚词是()A. 哉矣焉云尔B. 云尔焉哉矣C. 焉矣哉云尔D. 矣哉焉云尔(2)第⑤段划线句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 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B. 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C. 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D. 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3)第⑥段“此语非坡老不能道,非坡老不肯道,非坡老亦不敢道也”是为了说明()A. 苏东坡不被外物束缚。

B. 苏东坡心高气傲。

C. 苏东坡对书画鉴赏水平高。

D. 苏东坡认为书画鉴赏应有补于世。

(4)文章用了很多篇幅写景,其作用是________。

(5)第⑥段在说理的层次上有推进,请加以分析。

【答案】(1)C(2)D(3)A(4)文章用了较多篇幅写景,表现了偶园(和周边)景色的丰富/优美。

但此处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下文表达作者不为“山水花木而凝滞”/“圣人不凝滞于物”的观点作铺垫,自然引出其议论,能更加强调作者的思想。

(5)先是“我”对“客”关于如何布置/装饰偶园之建议的否定态度;再是举祖生/陶公/苏轼之例,由此进一步拓展,“外物不足于累之”而一旦“累之”即为“身安佚乐,无裨世用”(不要为外物所累)的观点。

由偶园到书画到一切外物,由“物”到有益于“世用”,文章构成了层层递进的论证逻辑。

【解析】【分析】(1)本题所给虚词中,“哉”用在句末一般表疑问或反问的语气;“矣”用在句末可表陈述的语气,相当于“了”,也可表感叹的语气;“焉”用在句末,可作助词,表示陈述或肯定,也可作兼词,相当于“于之”;“云尔”用在句末,作语气助词,表限制,如此罢了,如此而已。

文中第三个方框后是叹号,应选“哉”,排除A、D两项。

第四个方框在文章结尾,应选用“云尔”,排除B项,答案为C项。

(2)本题画线句子结合上下文,可知大意思是“上述的种种,都只是名号存在,历经风雨,于是庄重严肃地把‘偶园’二字写在上面”。

其中“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是对上文的总结,其后应断开,“者”可译为“……情况”,也有表停顿的意思,其后应断开;“遂”一般用在句首,前面应断开。

故此题答案为D项。

(3)“此语非坡老不能道,非坡老不肯道,非坡老亦不敢道也”在文章的第⑥段,意思是这话如果不是苏轼就不能说,不是苏轼就不肯说,不是苏轼就不敢说。

“此语”指上文的“书画寄物,吾视之如粪土耳”,意思是“书画等物品,我毫不看重”,下文表达对苏东坡观点的赞同之意,说自己不会刻意去装饰园亭,“庶几弗为吾累也”,可见,作者要说明的是苏东坡不被外物束缚,答案为A项。

(4)本文的前四个自然段都在写景,描写了偶园及其周边的景色,山水竹木,楼台桥亭,从视觉、听觉多个角度突出了这些景色的优美和丰富。

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景,却是为了突出不为外物所凝滞的主题,可见,从结构上来看,写景的部分有引出下文议论,为表达主题做铺垫的作用。

(5)第⑥段先写了有客人建议“我”装饰偶园,“教余楼前凿池,池上安亭,槛内莳花,庭前叠石者”,而“我”的态度是“余唯唯否否”,否定了客人的建议;然后以祖逖、陶侃、苏东坡为例,论证“圣人不凝滞于物”“一切嗜好,固无足以累之”的观点;最后回到偶园,指出“着意简饰,未免身安佚乐,无裨世用”。

可见,这一段由偶园引起,联系到书画,再拓展到一切外物,层层递进。

故答案为:⑴C;⑵D;⑶A;⑷文章用了较多篇幅写景,表现了偶园(和周边)景色的丰富/优美。

但此处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下文表达作者不为“山水花木而凝滞”/“圣人不凝滞于物”的观点作铺垫,自然引出其议论,能更加强调作者的思想。

⑸先是“我”对“客”关于如何布置/装饰偶园之建议的否定态度;再是举祖生/陶公/苏轼之例,由此进一步拓展,“外物不足于累之”而一旦“累之”即为“身安佚乐,无裨世用”(不要为外物所累)的观点。

由偶园到书画到一切外物,由“物”到有益于“世用”,文章构成了层层递进的论证逻辑。

【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2)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⑶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⑷本题考查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一般来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⑸此题考查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

首先要求写出文章的行文思路,即概括地说明本段先写了什么、其次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或者说本段从哪些方面分别写了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或补叙什么。

【参考译文】①由北边的外城门外,有一座桥横跨江面,当地的人称它为凤林桥。

过桥向北,沿河向西走百十步,偶园就坐落在那里。

(偶园)三面环山,一面临河。

左右的寺庙和园子大多长满了苍老的樟树,修长的竹子,高大的梧桐和茂密的柳树。

在竹柳之间有一座隐约可见的小楼叫芳草阁。

站在高处眺望远处,西山飘来清爽之气,令人倍感舒服。

向下看是澄静的江面,明媚的阳光倒映在水中,从竹影柳阴中看它们,像是金玉铺地,美不胜收。

不一会,有一艘小艇从桥下自东而来,顺着河岸向西行驶,波纹荡漾,才知道是水,春雨绵绵,连着下了十多天,秋江正涨水,楼边的小洲小岛都连成一片,尽成湖海。

游玩的画舫可直达门槛下,门前高大的垂柳,在江流中露出树梢。

西山百尺老樟,(人)可攀着树枝而上,如果是在有雪的早晨倚着栏杆(远眺),(则见)群山皎洁,月夜临风,四望凄清;向南望见东山寺,都仅是点缀而已。

②由芳草阁向北边是江霞馆,馆中有许多层门,长江(仿佛)在茶几和席具之间,用护卫的矮墙分开,让波光可以清晰的透射过来,隔壁园子的翠竹高达千寻,随风飘舞,杂乱的挤在台阶前;积雪压在它的上面,径直匍匐在庭下;太阳出来了,残雪消融,(它们)就慢慢的挺直起来。

③由江霞馆向北面,是块叫兰皋的高地,幽深巍峨,山上有小楼,可以远眺北华山。

山下半块土地方圆百亩,放眼望去很是开阔。

④由兰皋向西,是夕揽亭,开窗朝东看,芙蓉、柏树、栗树都正对窗户。

和附近的观音阁仅隔一墙,清晨、傍晚的钟声、鼓声,足以引发人们的深深思索;清朗的念佛声可以在床上清楚地听到。

⑤上述的种种,都只是名号存在,历经风雨,于是庄重严肃地把“偶园”二字写在上面。

⑥有一个客人教我在楼前开凿水池,在水池上修建亭子,在栏杆内种花,在庭院前堆上假山,我佯装答应,但心中并不赞成。

祖逖渡江击楫,陶侃日运百砖,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呢!有识之士不获取当前的功劳,寄居一地来躲避世俗和藏匿自身,难道是自愿如此吗?况且贤圣之人不拘泥外物,而能与时具进,所有的喜好本来就不能够束缚他们。

苏轼在写给舅舅的书信中说道:“书画等物品,我毫不看重。

”这话如果不是苏轼就不能说,不是苏轼就不肯说,不是苏轼就不敢说。

书画尚且是这样,更何况是其他的东西呢?园亭本来是专用来自我娱乐的,如果刻意装饰,不免会让自已悠闲安乐,无益于社会。

即使人的心灵,又有多少被山水画木所约束的呢!保全这个园子的本来样子,希望它不成为我的累赘。

偶然而园也就是姑且偶然为它写下这篇记的意思。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姚璹字令璋,少孤,抚昆媦友爱。

力学,才辩掞迈。

永徽中,举明经第,补太子宫门郎。

武后时,擢夏官侍郎。

坐从弟敬节叛,贬桂州长史。

后方以符瑞自神,璹取山川草树名有“武”字者,以为上应国姓,类以闻。

后大悦,耀文昌左丞。

永徽后,左右史唯对仗承旨,仗下谋议不得闻。

璹以帝王谟训不可阙纪,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责宰相自撰,号《时政记》,以授史官。

从之。

时政有记自璹始。

延载初,拜纳言,有司以璹族犯法,不可为侍臣者。

璹曰:“王敦犯顺,导典枢机;嵇康被戮,绍以忠死。

是能为累乎?”后曰:“此朕意,卿无恤浮言。

”证圣初,加秋官尚书。

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琦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况明堂布政之宫,非宗庙,不宜避正殿,贬常礼。

”则天乃依璹奏。

后封嵩山,诏璹总知仪注,为封禅副使。

时九鼎成,后欲用黄金涂之。

璹奏:“鼎者,神器,贵质朴,不待外饰,岂待涂金为符曜耶?”后乃止。

契丹盗塞,副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