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和光照显著变化时的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基于变化侦测的视频动态场景检测研究
基于变化侦测的视频动态场景检测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越来越广泛。
在众多视频监控方案中,动态场景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公共领域和家庭安防。
它的作用是识别视频中的动态场景,并区分不同的场景,从而帮助用户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
现有的动态场景检测方案,多数采用图像分割的方法,即将图像分成一些区域,并按区域的特征来判断是否存在动态场景。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图像分割可能会受到光照、阴影和噪声的影响,导致误分割。
其次,这种方法无法对视频中的动态场景进行实时监测,因为每次检测都要重新分割整个图像。
另外,在大规模监控场景中,视频的数量巨大,图像分割的计算成本也非常高,因此这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变化侦测技术是一种新的动态场景检测方法,它可以对视频进行实时监测,并能够分辨出不同的动态场景。
变化侦测方法不需要分割整个图像,而是通过比较每一帧图像之间的像素值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动态场景。
当像素值变化超过一定阈值时,就会认为存在动态场景。
变化侦测方法可以实时监测视频,具有实时性好、计算成本低等优点。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因为视频中存在光照变化、阴影、雨雪等干扰,会导致误检测和漏检测的情况。
因此,如何提高变化侦测的准确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很多改进方法。
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背景建模来减少误检测。
这种方法将视频中的每一帧图像都作为背景,并建立一个背景模型。
当新的帧图像出现时,会与背景模型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动态场景。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准确性,研究人员也开始尝试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变化侦测中。
通过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可以让系统自动学习图像中的特征,进而提高准确性。
另外,一些研究人员还开发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来自动识别室内、室外、道路等场景。
除此之外,变化侦测技术还可以与红外传感器、激光雷达等其他传感器相结合,形成多传感器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识别更多的场景,并能够提高准确性和鲁棒性。
基于视频的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
一、目标检测
4、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这种方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来学习和识别目标。 例如,常见的有YOLO、Faster R-CNN和SSD等算法。这些算法能够自适应地学习 和识别目标,对复杂背景、光照和颜色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二、目标跟踪
二、目标跟踪
目标跟踪是在目标检测的基础上,连续地跟踪目标在视频中的位置和运动轨 迹。常见的目标跟踪算法有基于滤波、基于块匹配、基于深度学习和基于特征等 方法。
三、未来研究方向
2、深度学习模型的改进:尽管现有的深度学习模型在目标检测和跟踪中已经 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但仍有改进的空间。例如,可以探索更有效的网络结构、 更好的训练方法和更精细的损失函数等。
三、未来研究方向
3、多视角和多模态信息融合: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如何利用多个视角和多种 模态的信息来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例如,可以利用红外线和可见光图像的融合、 声音和视觉信息的融合等。
内容摘要
目标跟踪是视频监控中的另一项关键技术,其基本任务是跟踪视频中的运动 目标。常见的目标跟踪方法有粒子滤波、轮廓跟踪和深度学习等。粒子滤波通过 随机采样生成大量粒子,每个粒子表示目标的一种可能位置和速度,通过滤波器 对粒子进行权重分配,最终实现目标跟踪。轮廓跟踪则基于目标的边缘信息进行 跟踪,常用的轮廓提取方法有边缘检测、轮廓像素聚类等。
视频目标跟踪技术的常用方法
跟踪是在匹配的基础上,对目标的轨迹进行预测和更新,以实现目标的实时 跟踪。常用的跟踪方法包括基于滤波、基于机器学习等。
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特征提取、匹配和跟踪等方法各有优缺点。特征提取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有效 地区分目标和背景,缺点是对于复杂背景和动态变化的目标,提取的特征可能不 够准确。匹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将目标与背景中的其他物体进行准确的比较,缺 点是对于大规模的背景和复杂的目标,匹配的效率可能较低。跟踪方法的优点是 能够实时预测和更新目标的轨迹,缺点是对于遮挡、变形等情况的处理可能不够 准确。
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分类和变化检测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分类和变化检测方法引言:遥感影像处理在现代测绘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遥感影像分类和变化检测方法是为了从大规模数据中提取信息,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测绘技术中遥感影像分类和变化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一、遥感影像分类方法1. 监督分类法监督分类法是遥感影像分类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人工标注样本数据集,并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分类。
方法包括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
监督分类法需要充分了解被观测场景的特征,以便正确指导样本标记。
2. 无监督分类法无监督分类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
该方法不需要预先标记样本,而是将影像数据分成不同的类别。
无监督分类法使用的技术包括聚类、主成分分析等。
与监督分类相比,无监督分类法更适用于未知场景,但其分类结果的准确性有所下降。
3. 半监督分类法半监督分类法结合了监督分类法和无监督分类法的优点。
其基本思想是在一部分已标记的样本上进行监督分类,然后通过无监督分类法对未标记的样本进行分类。
半监督分类法能够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并减少样本标记的工作量。
二、变化检测方法1. 基于阈值的方法基于阈值的方法是最简单和常用的变化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将两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像素值进行比较,从而检测出变化。
然而,基于阈值的方法对于光照、拍摄角度等因素的敏感度较高,且会忽略时间点之间的连续性。
2. 基于差异图的方法基于差异图的方法通过计算两个时间点遥感影像的差异图来进行变化检测。
差异图可以是像素级别的差异,也可以是物体级别的差异。
该方法能够更好地抑制光照、拍摄角度等因素对变化检测的影响,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3. 基于特征提取的方法基于特征提取的方法通过从遥感影像中提取特定的特征,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变化检测。
特征可以包括颜色、纹理、形状等。
该方法能够更好地捕捉目标变化的特征,提高变化检测的准确性。
三、遥感影像分类和变化检测的应用遥感影像分类和变化检测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如何进行多时相卫星图像的变化检测和分类
如何进行多时相卫星图像的变化检测和分类多时相卫星图像的变化检测和分类技术是遥感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在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业灾害评估以及资源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多时相卫星图像的变化检测和分类,并探讨其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一、引言随着高分辨率卫星的不断更新换代和多时相图像的获取,多时相变化检测和分类成为了研究热点。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卫星图像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地表物体的动态变化,提供关键信息支持决策制定。
二、变化检测方法1.基于像素的方法基于像素的变化检测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同一位置像素的亮度、颜色和纹理等特征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变化。
常用的方法有差异图法、统计方法和模型比较法等。
2.基于目标的方法基于目标的方法是在像素级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目标进行建模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更为准确的变化信息,但对目标的准确提取和匹配要求较高。
常用的方法有目标跟踪法、目标重叠法和目标匹配法等。
三、变化分类方法变化分类是将检测到的变化进行分类归类,常见的类别包括建筑物变化、植被变化和水体变化等。
变化分类方法通常用于研究地表的演化过程和动态变化规律,为后续的决策提供参考。
1.基于像素的方法基于像素的变化分类方法主要是利用像素的光谱信息和上下文特征进行分类。
常用的方法有支持向量机、最大似然法和随机森林等。
2.基于目标的方法基于目标的变化分类方法主要是对目标的形状、纹理、尺寸等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
通常需要将卫星图像的变化目标进行分割,提取目标特征后进行分类。
常用的方法有分割-特征提取-分类法和级联分类法等。
四、挑战和解决方法多时相卫星图像的变化检测和分类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质量、特征选择、遥感图像配准以及大数据处理等。
为解决这些挑战,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技术。
1.数据质量问题多时相卫星图像的质量可能受到光照、大气、云雾和传感器等因素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可以采用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云雾去除等方法提高数据质量。
视角和光照显著变化时的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第35卷第5期自动化学报Vol.35,No.5 2009年5月ACTA AUTOMATICA SINICA May,2009视角和光照显著变化时的变化检测方法研究李炜明1吴毅红1胡占义1摘要探讨使用计算机视觉的最新方法来解决基于两幅高空间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的城市变化检测问题.基本原理是通过提取聚类出现的变化直线段群来提取城市变化,重点研究了拍摄视角和光照条件显著变化时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类型图像特征的匹配方法来提取无变化建筑的顶部区域,结合几何约束引入了变化盲区的概念以处理高层建筑在不同视角和光照下的图像不同现象.使用真实遥感图像进行实验,在视角和光照显著变化时仍可取得满意的变化检测结果.关键词变化检测,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城市变化,变化盲区,视角变化,光照变化中图分类号TP75Urban Change Detection under Large View and Illumination VariationsLI Wei-Ming1WU Yi-Hong1HU Zhan-Yi1Abstract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state of the art computer vision techniques to detect urban changes from bi-temporal very high resolution(VHR)remote sensing images.The underlying principle of this work is that most real urban changes usually involve clustered line segment changes.Several major problems are investigated when the view angle and illumination condition undergo large variations.In particular,a method is proposed to extract roof regions of unchanged tall buildings by matching both image point groups and image regions.In addition,by considering the geometrical constraints,the concept of change blindness region is introduced to remove the image changes related to unchanged tall buildings.Experiments with re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still performs well though the image pairs undergo significant variations of viewing angles and illumination conditions.Key words Change detection,very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urban changes,change blindness regions, view variations,illumination variations从大范围城市中快速、自动地检测出发生了变化的区域,成为城市地图更新、土地利用监控、城市执法管理、紧急灾害救援等应用问题的迫切需求[1−3].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使用计算机视觉的最新方法来解决从两幅高空间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中自动检测城市变化的问题.在实际的城市场景中,感兴趣的城市变化在图像上通常表现为聚类出现的变化图像特征群,因此可以通过提取这样的变化图像特征群来提取城市变化.本文将讨论基于上述原理的变化检测方法,并重点研究在两幅图像的拍摄视角和光照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情况下的城市变化检测问题.近年来,空间分辨率优于1m的高空间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开始大量进入市场,如Ikonos卫星图像、Quickbird卫星图像以及航拍图像等.这些图像可以清晰分辨出单个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本文研究的目标是使用两幅同一城市地区在不同时收稿日期2008-04-02收修改稿日期2008-10-22Received April2,2008;in revised form October22,2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73104,60675020)资助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60673104,60675020)1.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1.National Laboratory of Pattern Recognition,Institute of Autom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190 DOI:10.3724/SP.J.1004.2009.00449刻拍摄的这类图像,自动检测面积相当于或大于单个建筑物(如15m×15m)的城市变化区域,这些变化由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造成,如建筑物的新建和拆除、道路的改变、城市场地使用类型的改变等.变化检测是遥感图像处理领域中的经典问题,但传统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2−3]大都只适用于中、低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或高光谱、超光谱)遥感图像,很难用于本文的问题.近年来针对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者先后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1−5].其中的一些方法借助于使用两幅光学图像以外的其他类型数据,如基于场景模型的方法[6]需要预先建立场景中物体的三维线框模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方法[7]需要使用场景的DEM数据.通过使用这些辅助数据可以使得问题大大简化,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辅助数据可能难以获得.本文主要研究仅使用两幅图像作为主要输入数据的变化检测方法.基于两幅图像的方法主要通过分析比较两幅图像之间某种类型图像特征的变化情况来检测物理场景的变化,如基于点特征的方法[4,8−9]、基于图像区块的方法[10−11]、基于线特征的方法[12−15]、基于图像对象特征的方法[16−21]等,这些方法在两幅图像的拍摄视角基本不变或变化不大时可以取得450自动化学报35卷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包含大量高层三维建筑物的城市场景,当两个时刻的拍摄视角和场景光照情况发生显著变化时,单个建筑大小的图像特征受图像拍摄条件的影响严重,同一建筑在两个时刻的图像特征可能产生明显不同,这些拍摄条件导致的图像变化和真实城市变化导致的图像变化同时出现,给上述基于图像特征的变化检测方法造成了很大困难.在包含大量高层建筑物、场景内容复杂的城市区域,当视角和光照变化显著时,仅使用两幅光学图像作为主要输入数据来检测单个建筑物大小的城市变化仍然是一个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城市变化通常体现为聚集出现并占据一定面积的变化图像特征群.本文选择直线段作为检测变化的图像特征,因此可以将检测城市变化的问题转变为在两幅图像之间检测聚类出现的变化直线段群,这是本文的基本原理.然而实际中变化直线段的成因比较复杂,可将其大致分为两类:1)由场景中真实的城市物体变化造成的;2)由两幅图像之间拍摄视角变化、场景光照变化以及其他的噪声干扰造成的.在检测聚类的变化直线段群之前必须首先设法排除第2类变化直线段.文献[12]中提出了一种遵循上述思路的城市变化检测方法.由于考虑了第2类变化直线段的影响,此方法对视角和光照的变化不敏感,可以在众多的图像变化中分辨出真实的城市变化.但是对其进行测试时发现,当视角变化和光照变化的幅度显著时,此方法的性能将下降,出现大量的错误检测.正如原文实验部分所指出,对于一些高层建筑物附近复杂的视差和阴影情况,这种方法尚不能很好地进行处理.本文对文献[12]中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主要的贡献在于:1)分析并归纳了在视角、光照显著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城市变化检测的新问题,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改进思路和实现算法;2)研究了问题中的几何约束,提出使用基于多种类型图像特征的匹配方法来提取没有发生变化的建筑物屋顶区域;3)针对高层建筑在视角和光照显著变化下出现的大视差、自遮挡、互遮挡和地面阴影变化的问题,提出了“变化盲区”的概念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变化盲区可以有效地去除没有变化的高层建筑物导致的虚假图像变化.使用真实图像对本文方法进行初步验证,当两幅图像的拍摄视角和光照条件存在显著变化时,本文方法仍然可以取得满意的检测结果.本文的组织结构如下:第1节介绍视角和光照显著变化时的特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法;第2节结合一个真实遥感图像的例子介绍了基于这种解决方法的算法实现,并给出了中间结果;第3节使用Ikonos卫星图像、Quickbird卫星图像和航空图像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实验,并对算法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4节对本文进行了总结;附录部分给出了第2.1节一个命题的证明过程.1视角和光照显著变化情况下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和方法文献[12]介绍了一种城市变化检测方法.在包含大量高层建筑的城市场景中,这种方法在视角和光照变化显著时会遇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问题1.无变化高层建筑物顶部的显著视差.当拍摄视角不同时,场景中同一个三维点在两幅图像上的像点位置不同(通常称之为视差现象).建筑物的高度越高,拍摄的视角变化越大,则视差越大.当拍摄视角变化十分显著时,同一座高层建筑物的顶部区域在两幅图像之间位置偏移的幅度甚至可能超过单个建筑物的尺度.问题2.无变化建筑物侧面的变形和建筑物的自身遮挡.由于遥感图像的拍摄视角是朝向地面,因此建筑物侧面区域在竖直方向被大幅度压缩变形.在视角变化显著时,同一建筑物的侧面区域在两幅图像中的变形情况很不相同,在实际中很难进行正确匹配.另一方面,由于建筑物本身不透明(本文暂不考虑透明的建筑),建筑的某些侧面区域可能只出现在一幅图像中,而在另一幅图像的视角下由于被建筑物自身遮挡而不可见.问题3.建筑物之间以及建筑物与其周围地面之间的互相遮挡.尤其是高层建筑会遮挡其周围的地面或高度较低的建筑.当视角发生显著变化时,两幅图像上的遮挡情况可能很不相同,某些物体在一幅图像中可见,而在另一幅图像中由于被高层建筑遮挡而不可见.上述三种情况产生的变化直线段都不是由场景中的真实城市变化引起的,因此必须设法去除.对于问题1,文献[12]通过结合极线几何约束匹配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22]来提取没有变化的城市建筑,从而去除视差导致的错误变化直线段.这种方法在视角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效果良好.但当视角变化显著时,实验发现SIFT特征无法提取足够多的匹配图像特征.其中的原因之一在于视角的显著变化引起同一高层建筑物顶部在两幅图像上对应的图像区域产生明显平移,经平移后对应图像区域周围的图像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使用SIFT特征无法匹配这些图像特征.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多种类型图像特征的方法来提取两幅图像中的无变化区域,具体的特征提取和匹配方法将在第2.3节中介绍.5期李炜明等:视角和光照显著变化时的变化检测方法研究451对于问题2和问题3,文献[12]都没有考虑,因此将在这些区域中产生错误的城市变化检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引入“变化盲区”的概念.变化盲区定义为两幅图像中的一些特殊图像区域,由于两幅图像的成像过程不同,这些区域对应的物体表面仅仅在两幅不同时刻图像中的一幅图像中可以有效地得以呈现.由于不同时具备两个时刻的有效信息,没有足够的依据对这些区域中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因而称之为变化盲区.产生变化盲区的本质原因在于成像过程中的信息丢失.从三维物理世界到二维图像平面的成像过程伴随着多种信息丢失过程,包括由三维到二维的几何投影过程、不透明物体表面间的遮挡、物体对光线的遮挡以及相机传感器能力的限制等.当两个时刻的成像过程不同时,两次信息丢失的情况也不同,某些物体表面的信息只在一幅图像中出现而在另一幅图像中丢失,因而这些表面成为变化盲区.根据成因,变化盲区有多种不同类型.按照城市变化检测的需要,本文将检测三种变化盲区,其中前两种分别针对问题2和问题3,第三种用来解决阴影检测的问题.检测三种变化盲区的具体方法将在第2.4节中详细介绍,这里首先给出其定义和基本的检测思路:变化盲区1.无变化建筑物侧面对应的图像区域.由于俯视拍摄导致这些区域在竖直方向被剧烈压缩变形,其中的图像特征很难有效提取和利用,因此将其作为变化盲区处理.同时,当视角显著变化时,这些区域往往被建筑物自身遮挡成为变化盲区.检测这部分变化盲区并将其中的变化直线段去除可以解决问题2导致的错误变化检测.上文提到的图像特征匹配步骤在提取出无变化建筑物屋顶区域的同时也得到这些区域的视差大小.在某屋顶区域视差已知的情况下,利用视差和建筑物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结合城市场景结构的几何约束可以计算出该屋顶区域对应的建筑侧面在图像上的区域范围.变化盲区2.无变化建筑物产生的互遮挡区域.这些区域由于周围高层建筑物的遮挡而仅仅在一幅图像的视角下可见.检测这部分变化盲区主要针对问题3.利用上述无变化建筑物顶部的提取结果以及建筑物侧面的计算结果,可以检测出互遮挡区域.变化盲区3.无变化建筑物产生的地面阴影区域.在阴影区域中,由于直射阳光被遮挡,物体只能接受环境光线的照射.由于环境光线比较微弱,阴影区域图像的信噪比很低,物体的图像特征很难可靠提取.对于这种光线不足引起的信息丢失情况,这里也作为一种变化盲区处理.利用上文提到的无变化高层建筑物顶部区域的位置形状和视差的大小,结合光照模型、可以解析地预测图像中阴影区域的分布情况.将上述计算得到的阴影区域和实际图像中的灰度属性结合起来,可以更加准确地分割出图像中的阴影区域.在上述这些变化盲区中,即使实际场景中的物体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也可能会发生图像特征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盲区中检测到的图像特征变化应该予以去除.综上所述,为了解决视角和光照显著变化给变化检测带来的特殊问题,本文使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提取没有变化的建筑物区域,并结合问题的几何约束定义和提取变化盲区.将与这些匹配区域和变化盲区有关的变化直线段去除,可以有效地减少算法的错误检测.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定义的变化盲区中也可能包含真实的城市变化.按照上述方法将这些变化盲区去除可能造成算法的“漏检测”.这种漏检测的原因在于两幅图像中的数据缺失,即场景中的某些局部不能在两幅图像中都得以有效呈现.本文明确地定义并提取了这些两幅图像中由于数据缺失而无法进行变化检测的“变化盲区”.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对变化盲区进行处理.例如,可以借助于其他视角或光照条件下拍摄的补充图像数据进一步对变化盲区中的变化情况进行确认.2变化检测的算法实现基于上述方法的算法流程图如图1(见下页)所示.算法首先对两幅输入图像进行几何配准并标定算法中需要用到的几何参数.在一些特殊性质的图像区域中,变化检测问题可以有特殊的先验知识约束使得问题得以简化,因此算法接下来提取三种特殊区域并单独处理其中的变化检测问题(三种特殊区域是大面积植被区域、大面积水体区域以及大面积地面区域).在这些特殊区域以外的城市建筑用地区域中,使用上文提到的基于变化直线段群的变化检测方法来检测城市变化.下面将结合一个真实图像的例子来说明算法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由Ikonos卫星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对纽约曼哈顿城区拍摄的遥感图像,原始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1m.作为美国空间成像(Space Imaging)公司提供的样例图像,原始图像被压缩为24位标准JPEG格式.2.1图像配准和几何标定首先按照地面特征通过一个全局变换将两幅原始图像进行几何配准.对于修建在平坦地区的城市,可以认为城市场景由两类物体组成:地平面和分布在地平面上具有一定高度的三维建筑物.通过一个全局坐标变换可以将两幅图像按照地平面上的特征进行配准.在一般情况下,将两幅图像中同一个平面物体对应的区域配准需要一个单应变换(Homogra-452自动化学报35卷图1变化检测算法流程图Fig.1Flowchart of the change detection algorithmphy),对于本文使用的Quickbird 和Ikonos 图像,单应变换退化为相似变换.对于航空图像的局部子图像,这种退化仍然成立.我们使用RANSAC 方法[23]估计两幅图像之间的相似变换,从而将两幅图像按照地面配准到相同的图像坐标下.当成像过程可以用弱透视投影模型表达时,使用全局相似变换配准的两幅图像具有以下几个性质:性质1.地平面上的物体在两个时刻图像上对应的像素对齐到相同的图像坐标下.性质2.两幅图像之间的对极线平行.性质3.场景中的平行直线段在每幅经过配准图像中的投影直线段仍然平行.配准后并截取公共部分得到的两幅图像I t 1和I t 2如图2(a)和图2(b)所示.由性质1,可见地面物体对齐到相同的图像坐标系下,可以观察到地面物体的配准误差一般在两个像素以内.图像的大小为858像素×766像素,覆盖实际面积约为0.6km 2.例子中两幅图像之间的拍摄视角和光照方向都存在显著不同.尤其是视角不同引起的图像变化在这两幅图像之间表现得十分明显.图3是I t 1和I t 2的右下角局部,图中标出了三对对应点的位置(A 1,A 2)、(B 1,B 2)和(C 1,C 2).从对应点在两幅图像上位置的差异可以看出视差现象十分明显(注意两幅图像中的地面物体对齐到相同的图像坐标下).高层建筑物由于视角变化而产生的遮挡现象也很明显,不妨记图像中的方位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则可见左图中的高层建筑物呈现出向东的侧面,而右图中的高层建筑物呈现出向西和向南的侧面.按照性质2,两幅图像中的对极线平行,本文通过手工选取一双对应点来确定两幅图像之间的对极线方向.实际中,这个方向可以通过传感器记录的拍摄角度计算出来,也可以通过图像特征匹配方法自动求取.两幅配准图像中的几个关键的方向为变化检测提供了重要的约束,包括太阳光线在两幅图像中的方(a)t 1时刻图像I t 1(a)Image I t 1for time t 1(b)t 2时刻图像I t 2(b)Image I t 2for time t 2图2按照地面配准后的两幅Ikonos 图像Fig.2Ikonos images after ground registration(a)图像I t 1局部(a)Sub-image of I t 1(b)图像I t 2局部(b)Sub-image of I t 2图3两幅图像之间的对应点示例Fig.3Corresponding points between the image pair5期李炜明等:视角和光照显著变化时的变化检测方法研究453向、场景中地平面垂线在两幅图像中的方向、场景中地面垂线的阴影方向在两幅图像中的方向.对于场景中某个高于地平面的点在一幅图像中的像点,可以按照上述三个方向在这幅图像中确定一个三角形,我们称之为这个图像点的城市变化检测几何特征约束三角形,简称几何特征三角形(Geometricalfeature triangle,GFT).例如,图像I t1中某点P1对应的几何特征三角形P1R1S1和图像I t2中某点P2对应的几何特征三角形P2R2S2如图4所示.由图4可见,点P1对应于某高层建筑物矩形屋顶的一个顶点,直线段P1R1是这座高层建筑某侧面上的竖直边缘在图像中的成像,点S1是阳光经过点P1对应的物点投在地平面上的阴影点在图像中的像,点R1是经过点P1对应的物点的竖直直线与地平面的交点在图像上的像(这个交点一般位于建筑物的底部),直线段R1S1的方向代表了场景中地平面垂线在地平面上阴影的方向.三角形P2R2S2的定义与此相似.实际上,场景中每一个高于地平面的点都可以在每幅图像上对应一个几何特征三角形.由于三维物体的遮挡,这个三角形中的一条边或多条边未必在图像中全部可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P1和P2并不是对应点,但由于P1和P2对应的物点位于同一个平顶建筑的屋顶,它们的视差相同,这个结论可以由性质3直接推出.(a)图I t1中的几何特征三角形(a)An example of GFT in I t1(b)图I t2中的几何特征三角形(b)An example of GFT in I t2图4几何特征三角形示例Fig.4Examples of geometrical feature triangles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几何特征三角形将退化为一条直线段或一个点.按照定义,几何特征三角形的形状受到下列三个方向的影响:相机拍摄方向、场景中的地平面垂线方向和太阳光线入射方向.当这三个方向中的任意两个方向平行时,几何特征三角形将退化为一条直线段.当这三个方向全部平行时,几何特征三角形退化成一个点.以几何特征三角形P1R1S1举例说明:当拍摄方向平行于地面垂线方向时,点P1和点R1重合,高层建筑物侧面区域在图像上不出现;当光照方向平行于地面垂线方向时,点R1和点S1重合,建筑物地面阴影区域在图像上不出现;当拍摄方向平行于光照方向时,点P1和点S1重合,建筑物地面阴影区域被建筑物本体遮挡而在图像上不可见.当三个方向都重合时,点P1、点R1和点S1重合,建筑物侧面区域和建筑物地面阴影区域在图像上都不出现.当几何特征三角形发生退化的情况时,本文只处理余下来的一条边或者一个点,相应的定义作适当调整,受篇幅所限后文各处不再重复说明.几何特征三角形具有下列有用的性质:同一幅图像中两个不同图像点对应的两个几何特征三角形相似,且它们对应边长度的比例等于这两个点在两幅配准图像中像点视差大小的比例.该性质的证明见本文的附录.由此,只需在每幅图像中指定一个点的几何特征三角形并确定这个点的视差,就可以得知这幅图像中任意一点的几何特征三角形的形状,并可以由该点的视差计算出这个几何特征三角形的大小.本文通过手工的方式完成上述几何标定,即在两幅图像中各选择三个点确定一个特征三角形并找出其对应点的视差.实际工程中的遥感传感器往往可以提供拍摄图像时的相机姿态参数,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结合这些数据设计算法自动完成这部分工作.图4中所示的两个几何特征三角形视差相同,在两幅图像中的三条边均为可见,且来自场景中最高的建筑物之一.我们使用像这样的一对几何特征三角形来定量估计拍摄视角变化和光照方向变化对变化检测问题的影响程度.通过平移两个几何特征三角形可以将R1和R2对齐,将平移后的两个几何特征三角形仍然记为三角形P1R1S1和三角形P2R2S2,则P1和P2的欧氏距离|P1P2|反映了拍摄视角变化造成的视差大小,S1和S2的欧氏距离|S1S2|反映了光照方向变化造成的阴影变化的大小.这个例子中,|P1P2|=93像素,|S1S2|=21像素.对于空间分辨率为1m的Iknonos图像,这意味着场景中同一物点在两幅图像上的视差位移可能达到实际距离中的93m,阴影点的位移可能达到21m.当算法意图在单个建筑的尺度上检测城市变化时(如15m×15m的方形建筑),上述视角和光照的变化情况都会产生严重的干扰.2.2特殊图像区域的单独处理图2中的纽约曼哈顿城区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城市场景,其中包括多种类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如大型高层建筑、密集建筑群、机动车道路、停车坪等,在这个例子中还包括大片公园绿地形成的植被区域、临近海港的大片水体区域以及码头设施.城市中类型相近的设施经常聚集在一起形成大片的城市区域.在不同类型的城市区域中,城市建筑用地区域是经常出现的城市区域.由于这些区域包含大量的三维高层建筑物,因此视角和光照变化对这类区域图像特征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将在下文。
视频运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与分析
视频运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与分析视频运动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主要用于在视频序列中自动检测运动目标,如人、车、动物等,并跟踪它们的运动轨迹。
在实际应用中,视频运动目标检测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监控、视频监控、自动驾驶等领域。
本文将对当前视频运动目标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一、视频运动目标检测的研究现状视频运动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已经有许多方法被提出。
这些方法可以分为基于传统图像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的方法两大类。
1. 基于传统图像处理技术的视频运动目标检测方法传统图像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像素差分法、帧间差分法、光流法、背景建模法等。
像素差分法通过比较相邻帧像素之间的灰度值差异来检测运动目标,具有简单高效的优点,但对光照变化和噪声敏感。
帧间差分法则是通过比较相邻帧之间的差异来检测运动目标,其优点是对光照变化和噪声不敏感,但容易受到快速运动和相机振动的影响。
光流法则是通过分析相邻帧之间像素的运动来检测运动目标,能够提取目标的运动信息,但对复杂背景和快速运动的目标处理效果差。
背景建模法则是通过建立和更新背景模型来检测运动目标,能够有效处理光照变化和噪声,但对于场景中出现的新目标和持续变化的背景处理效果差。
2.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视频运动目标检测方法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视频运动目标检测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深度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方法和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的方法。
基于CNN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来提取视频序列中的特征信息,并利用这些特征信息来检测运动目标,最经典的方法包括Faster R-CNN、YOLO、SSD等。
基于RNN的方法则是通过构建循环神经网络模型来对视频序列中的时序信息进行建模,并利用这些时序信息来检测运动目标,常见的方法包括LSTM、GRU等。
解决无损检测技术使用中光照变化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解决无损检测技术使用中光照变化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光照变化是无损检测技术中常见的问题,它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技巧和方法来优化无损检测技术的使用。
首先,了解光照变化对无损检测的影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光照变化会导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颜色等方面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掩盖或误导无损检测中需要观察和分析的缺陷。
因此,我们需要提前预知和分析可能的光照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其次,调整光线照射角度是解决光照变化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改变光线照射的角度和方向,可以改变被检测物体表面的反射方式,减少光照变化对图像的影响。
比如,采用侧照、背光或投射不同角度的光线,可以增加图像的信息量,从而更好地观察和分析可能存在的缺陷。
此外,使用合适的光源也是解决光照变化问题的重要因素。
光源的质量和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无损检测图像的质量和稳定性。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高质量、稳定性强的光源,并保证其适应检测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光照变化。
另外,合理选择相机参数也是解决光照变化问题的一种方法。
相机参数的设置会直接影响到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颜色等方面的表现。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机的曝光时间、增益和白平衡等参数,以适应可能存在的光照变化。
除了上述的技巧和方法,还可以采用图像处理的方式来解决光照变化问题。
图像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对图像进行增强、滤波或匹配等操作,减少光照变化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例如,可以采用直方图均衡化、自适应滤波和灰度归一化等图像处理算法,以提升无损检测图像的质量和稳定性。
另外,光照变化问题也可以通过建立光照矫正模型来解决。
光照矫正模型可以通过对比目标物体和光源之间的关系,校正图像中的光照变化。
这种方法需要先收集大量的光照变化样本数据,并使用机器学习或计算机视觉算法来建立光照矫正模型。
通过使用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对图像进行实时的光照矫正,从而减少光照变化对无损检测结果的影响。
人脸识别算法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人脸识别算法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和验证的技术,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安全领域、人机交互界面、智能监控等各个领域。
在人脸识别算法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将介绍人脸识别算法中常见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些人脸识别算法中常见的问题:1. 光照变化问题:光照条件的不同可能导致人脸图像的亮度、阴影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人脸识别的准确性。
2. 视角变化问题:当人脸图像的拍摄视角发生变化时,人脸图像的形状和特征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人脸识别的效果。
3. 遮挡问题:由于遮挡物的存在,例如眼镜、口罩等,可能导致关键的人脸特征无法完整地被提取,从而降低人脸识别的准确性。
4. 非刚性变换问题:人脸图像可能因为表情的变化而发生非刚性变换,例如张嘴、闭眼等,这会进一步增加人脸识别的难度。
接下来,我们将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法:1. 光照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a. 图像预处理:可以通过直方图均衡化等图像处理技术,提升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从而减小光照变化的影响。
b. 多角度训练:在训练人脸识别模型时,可以使用多个角度的人脸图像进行训练,以增加模型对光照变化的鲁棒性。
2. 视角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a. 3D人脸重建:通过使用3D人脸重建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的人脸图像中还原出一个3D的人脸模型,然后再将其投影到一个标准角度,从而减小视角变化的影响。
b. 多角度训练:与光照变化类似,可以使用多个角度的人脸图像进行训练,以增加模型对视角变化的鲁棒性。
3. 遮挡问题的解决方法:a. 特征点检测:在进行人脸识别之前,可以使用特征点检测算法,提取出人脸的关键特征点,例如眼睛、鼻子等,从而减小遮挡的影响。
b. 图像修复:对于有遮挡的人脸图像,可以通过图像修复技术,将遮挡部分进行修复或完整恢复,然后再进行人脸识别。
4. 非刚性变换问题的解决方法:a. 形状变换: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形状变换,例如变换到一个标准的平面形状,可以减小非刚性变换对人脸识别的影响。
多种角度比较SIFT、SURF、BRISK、ORB、FREAK算法
多种角度比较SIFT、SURF、BRISK、ORB、FREAK算法一、本文概述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征点检测与描述算法在图像匹配、目标识别、三维重建等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众多特征点算法中,SIFT(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URF(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加速鲁棒特征)、BRISK(Binary Robust Invariant Scalable Keypoints,二进制鲁棒不变可伸缩关键点)、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带方向性的FAST和旋转的BRIEF)以及FREAK(Fast Retina Keypoint,快速视网膜关键点)等算法因其优秀的性能而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这五种算法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分析,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它们的性能特点,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我们将从算法原理、计算效率、特征点稳定性、抗噪声干扰能力、旋转不变性、尺度不变性等多个维度对五种算法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本文将揭示各算法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势和不足,为算法的选择和优化提供有力依据。
本文还将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展示各算法在图像匹配、目标跟踪、全景拼接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各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掌握五种主流特征点检测与描述算法的核心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场景,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二、算法原理比较在深入了解SIFT、SURF、BRISK、ORB和FREAK这五种算法的原理之后,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它们进行比较。
首先是特征点检测与描述子生成。
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通过DOG(差分高斯)金字塔来检测关键点,并使用128维向量进行描述。
SURF(加速鲁棒特征)则使用Hessian矩阵和积分图像进行关键点检测,并生成64维描述子。
图像匹配算法研究
图像匹配算法研究一、概述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深入发展,图像数据呈现出爆炸性增长,如何从海量的图像数据中高效、准确地找到目标图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图像匹配算法研究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其目标是找出不同图像中的相同或相似部分,从而建立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
这一研究领域不仅对于图像检索、目标跟踪、场景识别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图像匹配算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两个步骤。
特征提取是从图像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可以是图像中的边缘、角点、斑点等局部特征,也可以是图像的纹理、颜色、形状等全局特征。
特征提取的目的是将原始图像转化为一种更紧凑、更易于比较和处理的形式。
而特征匹配则是将提取出的特征进行比较和配对,以找出两幅图像中相似或相同的特征点,从而建立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许多图像匹配算法,这些算法可以分为基于灰度的图像匹配和基于特征的图像匹配两大类。
基于灰度的图像匹配方法主要利用图像的灰度信息来进行匹配,而基于特征的图像匹配方法则通过提取和比较图像中的特征来进行匹配。
尽管这些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匹配的精度和速度,但由于复杂的拍摄环境和不断提高的匹配精度和实时性要求,现有的算法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1. 图像匹配算法的定义与重要性图像匹配,又称图像配准或图像对齐,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它指的是在不同时间、不同视角、不同传感器或不同条件下获取的两幅或多幅图像之间,寻找并确定相同目标或特征间的对应关系的过程。
简言之,图像匹配就是要找出两幅图像中相同或相似部分的对应关系。
图像匹配算法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它是许多高级计算机视觉任务的基础,如目标跟踪、三维重建、图像融合、图像拼接等。
在这些任务中,通常需要先对图像进行匹配,以确定不同图像间的对应关系,进而进行后续处理。
图像匹配在遥感图像处理、医学影像分析、安全监控等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
基于多视角图像的目标跟踪方法研究
基于多视角图像的目标跟踪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视觉研究的逐渐深入,图像处理和目标跟踪技术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不同的目标跟踪方法针对的问题和优缺点各有不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基于多视角图像的目标跟踪方法研究。
一、多视角图像的优点多视角图像指的是在不同位置和角度获取的图像,相比于传统的单一视角图像,多视角图像具有以下优点:1. 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率对于许多跟踪问题来说,单一视角图像存在无法克服的问题,比如目标遮挡,目标边缘模糊等。
而多视角图像可以通过不同视角的图像来进行综合分析,缓解了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实现更为准确的目标检测。
2. 提高鲁棒性多视角图像跟踪方法可以通过多个视角的图像对目标进行跟踪,可以将跟踪算法的鲁棒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遇到目标尺寸发生变化、目标遮挡或光照变化等情况时,可以通过利用多个视角的图像来提高跟踪的精度和鲁棒性。
二、基于多视角图像的目标跟踪方法在多视角图像的场景中,目标跟踪方法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多视角图像采集,多视角图像融合,目标跟踪。
1. 多视角图像采集多视角图像采集需要使用多个摄像头对同一场景进行拍摄。
摄像头的位置和角度可以不同,但需要确保重叠部分足够,以便后续的多视角图像融合和目标跟踪。
2. 多视角图像融合对于采集到的多个视角的图像,我们需要将它们进行融合,形成一个全局的场景图像。
融合技术可以采用图像拼接、投影变换、三维重建等多种方法,以获得一个高质量的多视角图像。
3. 目标跟踪在多视角图像中,目标跟踪需要先进行目标检测,然后再通过多视角图像的融合来实现跟踪。
由于多视角图像具有鲁棒性,所以跟踪算法可以对目标进行更加准确的检测和跟踪。
在具体实现时,可能需要采用更加精细的特征提取和目标模型匹配算法。
三、基于多视角图像的应用多视角图像的优点和多视角图像跟踪的方法同时也为不同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下面给出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1. 人脸检测和识别多视角图像的应用非常适合人脸检测和识别。
光照变化下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Ab ta t s r c :Fo o o ee t n u d r iu iain v rain ,t e ba k r u d mo e s b i n o inain g a in r m t n d tci n e l m n t aito s h c g o i o l o n d li ul o r tto rde t t e hi o a fau ewh c srb s t iu iainv rai n , n he mo igtr esa ed tce h o g tet s grm e tr t ihi o u t o l m n t l o ait s a dt n o v n ag t l ee tdtr u h h wop o e ss rc se : h o red tci t ec as ee t na dr f e e t ee t n. h s e o a r cia v le o n i m n d tci T i m t dh sp tc au . e n o h a l
(. 1 北京 交通 大学信息科 学研 究所 ,北京 10 4 ;2 0 0 4 .现代信 息科 学与网络技术 北京市 重点 实验 室,
北京 10 4 ;3 0 0 4 .北京 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北京 10 4 ) 0 04
摘 要: 针对光照变化下的运动 目 标检测问题. 利用方向 梯度直方图特征进行背景建模 , 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对前景 运动目标检测工程则分为 了粗检测和精细检测 2 个子过程。提 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关键 词 :运动 目 标检测 ; 照变化 ;方 向 度直方图 ;粗检测和精细检测 光 梯 中图分类号 :T 9 P3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7 8 (0 10 —0 8 —6 6 3 1 02 1)4 2 0
复杂场景下显著目标检测
复杂场景下显著目标检测复杂场景下显著目标检测随着计算机视觉的快速发展,显著目标检测成为了计算机图像处理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显著目标检测旨在从复杂场景中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人类视觉系统认为重要的目标。
它在许多计算机视觉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图像检索、目标跟踪和自动驾驶等。
复杂场景下的显著目标检测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复杂背景中存在大量的杂乱信息,如纹理、颜色和形状变化等。
这些干扰因素会干扰目标的识别与检测。
其次,复杂场景中的目标形状和尺寸差异较大,从而增加了显著目标检测的难度。
此外,光照变化、遮挡和透明度等因素也对显著目标检测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针对复杂场景下的显著目标检测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和算法。
其中,基于视觉注意的方法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这类方法模拟了人类视觉系统的运行机制,将注意力集中在显著目标上。
它们通过计算图像中的区域显著值,并选取最显著的区域作为目标。
通常,这些方法包括两个主要步骤:特征提取和显著性值计算。
特征提取阶段用于提取图像中的视觉特征,如颜色、纹理和形状等。
显著性值计算阶段根据特征提取的结果计算每个图像区域的显著性值。
此外,还有一些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被应用于复杂场景下的显著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具有强大的特征学习能力,可以从大规模数据中学习到更高级别的特征表示。
这些方法通常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来解决显著目标检测问题。
网络的输入是原始图像,输出是与显著目标位置相关的显著图。
深度学习方法在显著目标检测领域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结果。
除了上述方法,一些研究者还尝试结合其他信息来提高复杂场景下的显著目标检测性能。
例如,上下文信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它可以提供有关目标和背景之间关系的知识。
研究者们通过引入上下文信息,进一步提高了显著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尽管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复杂场景下的显著目标检测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如何提高显著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种适应光照突变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一种适应光照突变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目的:针对现有运动目标检测方法在光照突变场景下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快速适应光照突变场景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方法: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背景减除方法进行改进,利用图像全局亮度变化幅度来判断当前图像是否发生光照突变,若发生则对背景模型进行光照补偿,并改变背景模型的更新策略,使算法能够快速适应光照突变场景。
结论: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算法在光照突变场景下的检测效果。
标签:光照突变;光照补偿;背景模型;目标检测引言在当前计算机视觉领域中,视频或图像序列中的运动目标检测是一个热点研究问题,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常用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有光流法(optical flow)[1,2]、帧间差分法(frame difference)[3]和背景减除法(background subtraction)。
光流法的算法复杂度较高、计算量较大;帧间差分法的计算简单快捷,但容易受限于目标的运动速度,难以得到较为完整的目标轮廓。
背景减除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上缺点,其基本思路是把当前图像与背景模型相减,从而提取出前景目标,主要包括背景建模、前景检测以及背景更新这三个步骤。
该方法不会受到运动目标速度的限制,能够利用不同的背景模型处理复杂场景,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4],是实现目标跟踪、行为分析、人流统计等实际应用的基础。
虽然当前提出的背景减除方法很多[5],但是并未对所处理图像中光照是否发生变化进行判断,在光照突变场景中的适应性较差。
针对以上问题,文章在自组织神经网络背景减除方法[6]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照补偿的方法,能够快速适应光照突变场景。
1 方法1.1 自组织神经网络Maddalena等人[6]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自动生成背景模型的方法(Self-Organizing Background Subtraction,SOBS),并使用改进的神经网络映射方式,使得神经网络结构更简单并且学习过程更高效。
昼夜节律检测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昼夜节律检测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昼夜节律检测方法这一话题下,我们需要了解人类生理和行为上的昼夜节律,并且明确其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昼夜节律是指人类生理和行为在24小时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它受到环境因素和内部生物钟的影响。
在人类生活中,昼夜节律对健康、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在不同时间段内会出现规律性的变化。
例如,我们的体温、血压、心跳率以及代谢速度等生理指标会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内波动。
此外,我们的行为活动也会受到昼夜节律的调控,比如我们在白天更加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而在夜晚则更容易疲倦入睡。
昼夜节律的形成和调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环境因素中,光照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昼夜的交替通过光信号传递给视网膜,进而影响脑中的生物钟,调控我们的生理和行为活动。
此外,社交活动、工作时间、饮食习惯等也会对昼夜节律产生影响。
为了研究昼夜节律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科学家们发展了各种昼夜节律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个体的昼夜节律状态,从而为个体化的健康管理和生活规划提供指导。
目前,昼夜节律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生理指标监测、行为记录、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昼夜节律检测方法的分类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我们还将总结昼夜节律检测方法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昼夜节律检测方法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昼夜节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生物钟系统,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提高生活质量。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篇长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分析和探讨昼夜节律检测方法的相关内容。
首先,在引言部分(Section 1)中,我们将对昼夜节律检测方法的概述进行介绍。
我们将简要介绍昼夜节律的定义和作用,并重点强调其在人类生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以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文的框架和逻辑。
移动机器人视觉SLAM研究综述
移动机器人视觉SLAM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移动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视觉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对移动机器人视觉SLAM的研究进行综述,全面梳理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总结现有研究成果,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首先介绍了视觉SLAM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阐述了视觉SLAM在移动机器人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随后,重点分析了视觉SLAM的关键技术,包括特征提取与匹配、相机姿态估计、地图构建与优化等方面,并对各类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评价。
在综述过程中,本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介绍了视觉SLAM 的理论基础,又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视觉SLAM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本文还探讨了视觉SLAM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如环境适应性、计算复杂度、鲁棒性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移动机器人视觉SLAM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视觉SLAM技术原理视觉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是一种利用视觉传感器(如相机)进行环境感知和定位的技术。
其核心原理是通过相机捕捉到的图像序列,进行特征提取、匹配和追踪,从而估计机器人的位姿(位置和姿态)以及构建周围环境的地图。
视觉SLAM技术可以分为特征点法和直接法两大类。
特征点法基于图像中的特征点进行匹配和追踪,通过最小化重投影误差来优化机器人的位姿和地图点。
这种方法对光照和视角变化具有一定的鲁棒性,但可能会受到特征点稀少或纹理不足的影响。
直接法则是利用像素灰度信息,通过最小化光度误差来优化机器人的位姿和地图。
这种方法可以处理特征点稀少或无纹理的场景,但对光照和噪声较为敏感。
视觉SLAM技术通常包括前端和后端两部分。
前端主要负责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以及机器人位姿和地图点的初步估计。
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图像分类与变化检测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图像分类与变化检测研究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学习方法的广泛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图像分类与变化检测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可以有效地处理遥感图像,并实现准确的分类和变化检测。
一、深度学习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应用1. 深度神经网络(DNN)的介绍深度神经网络是一种基于多层感知机的模型,通过多层的神经元和复杂的连接方式来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
在遥感图像分类中,DNN可以有效地提取图像的高级特征,从而实现精确的分类。
2. 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应用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深度神经网络,通过卷积层和池化层来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并通过全连接层进行分类。
在遥感图像分类中,CNN可以自动学习图像的纹理、形状和颜色等特征,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3. 循环神经网络(RNN)的应用循环神经网络是一种可以处理序列数据的深度神经网络,可以将图像的上下文信息考虑在内。
在遥感图像分类中,RNN可以通过学习前后图像序列的关系,更加准确地进行分类。
二、深度学习在遥感图像变化检测中的应用1. 变化检测的背景和挑战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是指通过对比两幅或多幅图像的不同之处来发现地表的变化情况。
遥感图像变化检测面临着诸如光照、视角、季节变化等多种挑战,传统的方法往往需要手动提取特征并设定阈值。
2. 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通过构建适应性模型来自动提取特征并进行变化检测。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变化检测方法:通过使用双输入模型分别获取两幅图像的特征,并通过特征对齐和差异计算来实现变化检测。
-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变化检测方法:通过生成器和判别器的对抗训练,自动学习两幅图像之间的变化信息。
三、深度学习在遥感图像分类与变化检测中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 自动学习特征表示:深度学习可以根据数据自动学习特征表示,无需依赖手动提取的特征。
《2024年基于视觉的人体动作识别综述》范文
《基于视觉的人体动作识别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视觉的人体动作识别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
人体动作识别技术能够有效地解析和解读人类行为,对于智能监控、人机交互、医疗康复、虚拟现实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基于视觉的人体动作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方法及挑战,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人体动作识别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人体动作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视频或图像中的人体动作进行识别、分析和理解的过程。
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监控、人机交互、医疗康复、虚拟现实、体育分析等领域,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基于视觉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基于视觉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传统方法:包括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基于特征提取的方法等。
这些方法需要手动设计特征,适用于特定场景的动作识别。
2. 深度学习方法: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逐渐成为主流。
该方法可以通过学习大量数据自动提取特征,提高动作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3. 基于三维人体姿态的方法:通过估计人体关节的三维位置信息,进一步识别和理解人体动作。
该方法对于复杂动作的识别具有较好的效果。
4. 基于视频序列的方法:通过对视频序列中的人体运动轨迹进行分析,实现人体动作的识别和理解。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动态场景中的动作识别问题。
四、人体动作识别的挑战与难点尽管人体动作识别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以下挑战与难点:1. 光照和视角变化:不同光照和视角条件下的人体动作识别仍存在较大难度。
2. 背景干扰和噪声:复杂背景下的动作识别易受噪声干扰,影响识别准确率。
3. 实时性和计算效率:在实时系统中,如何保证人体动作识别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4. 人体姿态估计的准确性:准确的姿态估计是动作识别的关键,但目前在复杂场景下的人体姿态估计仍存在挑战。
五、基于视觉的人体动作识别的应用领域基于视觉的人体动作识别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1. 智能监控:通过监控视频中的人体动作识别,实现异常行为检测和安全防范。
关键点检测详解
关键点检测详解关键点检测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旨在识别和定位图像或视频中的关键点。
关键点是图像中具有显著特征的区域,通常对应于场景中的重要物体或结构。
本文将对关键点检测进行详细解析,包括检测方法、应用场景、性能评估、未来发展以及优缺点分析。
一、检测方法关键点检测的方法可以分为基于手工特征的关键点检测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关键点检测。
1. 基于手工特征的关键点检测:这种方法通常采用一些简单的特征描述符,如SIFT、SURF和ORB等,通过匹配和识别这些特征来确定关键点位置。
这种方法简单、快速,但受到光照变化、视角变化和遮挡等因素影响较大。
2. 基于深度学习的关键点检测: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关键点检测方法逐渐成为主流。
这些方法通常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通过端到端的方式训练模型自动学习关键点的位置和特征。
基于深度学习的关键点检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但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
二、应用场景关键点检测在许多计算机视觉任务中都有广泛应用,如目标检测、跟踪、识别、姿态估计等。
例如,在人脸识别中,关键点检测可以帮助定位人脸特征,提高识别准确率;在人体姿态估计中,关键点检测可以识别出人体各关节位置,进而分析人体的运动状态。
三、性能评估评估关键点检测算法的性能通常采用准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等指标。
准确率表示检测到的关键点中真正有效的比例,召回率表示所有有效关键点中被成功检测的比例,F1分数则是准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数。
此外,运行速度也是评估关键点检测算法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未来发展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算力的提升,未来的关键点检测算法将会更加准确、鲁棒和高效。
同时,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关键点检测算法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需求,例如在实时视频监控、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
此外,多模态融合和跨域适应也是未来关键点检测的重要研究方向。
五、优缺点分析基于手工特征的关键点检测方法优点在于简单快速,适用于实时应用场景;缺点是对光照变化、视角变化和遮挡等因素敏感,准确性有限。
复杂环境下多目标跨域智能检测与跟踪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复杂环境下多目标跨域智能检测与跟踪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社会,智能检测与跟踪技术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复杂环境下进行多目标跨域智能检测与跟踪任务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复杂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光照变化、噪声干扰、目标形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给传统的算法带来了困难。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和应用关键技术,以解决复杂环境下多目标跨域智能检测与跟踪问题。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多目标跨域智能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复杂环境下多目标跨域智能检测与跟踪关键技术研究、跨域智能检测与跟踪关键技术应用案例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其中,第二部分将综述当前多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的研究进展;第三部分将对复杂环境特点进行分析,并研究噪声抑制算法和鲁棒性增强算法;之后,第四部分将通过具体案例来展示跨域智能检测与跟踪关键技术的应用;最后,第五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发现和贡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研究复杂环境下多目标跨域智能检测与跟踪关键技术,并通过应用案例进行实际验证。
具体而言,我们将综述当前多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的进展,并重点研究在复杂环境下的问题。
我们将探索噪声抑制算法和鲁棒性增强算法,并考察它们在跨域智能检测与跟踪任务中的表现。
最后,我们将通过实际应用案例来验证这些关键技术在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工业生产监控系统和智能安防系统中的有效性。
这样一篇长文旨在为解决复杂环境下多目标跨域智能检测与跟踪问题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与应用。
我们将致力于提高智能检测与跟踪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并为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2. 多目标跨域智能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2.1 多目标检测技术综述多目标检测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计算机算法自动识别并定位图像或视频中的多个目标。
在传统的多目标检测方法中,常用的技术包括基于特征提取和分类器判断的方法,如Haar-like特征、HOG 特征和Cascade分类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卷第5期自动化学报Vol.35,No.5 2009年5月ACTA AUTOMATICA SINICA May,2009视角和光照显著变化时的变化检测方法研究李炜明1吴毅红1胡占义1摘要探讨使用计算机视觉的最新方法来解决基于两幅高空间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的城市变化检测问题.基本原理是通过提取聚类出现的变化直线段群来提取城市变化,重点研究了拍摄视角和光照条件显著变化时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类型图像特征的匹配方法来提取无变化建筑的顶部区域,结合几何约束引入了变化盲区的概念以处理高层建筑在不同视角和光照下的图像不同现象.使用真实遥感图像进行实验,在视角和光照显著变化时仍可取得满意的变化检测结果.关键词变化检测,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城市变化,变化盲区,视角变化,光照变化中图分类号TP75Urban Change Detection under Large View and Illumination VariationsLI Wei-Ming1WU Yi-Hong1HU Zhan-Yi1Abstract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state of the art computer vision techniques to detect urban changes from bi-temporal very high resolution(VHR)remote sensing images.The underlying principle of this work is that most real urban changes usually involve clustered line segment changes.Several major problems are investigated when the view angle and illumination condition undergo large variations.In particular,a method is proposed to extract roof regions of unchanged tall buildings by matching both image point groups and image regions.In addition,by considering the geometrical constraints,the concept of change blindness region is introduced to remove the image changes related to unchanged tall buildings.Experiments with re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still performs well though the image pairs undergo significant variations of viewing angles and illumination conditions.Key words Change detection,very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urban changes,change blindness regions, view variations,illumination variations从大范围城市中快速、自动地检测出发生了变化的区域,成为城市地图更新、土地利用监控、城市执法管理、紧急灾害救援等应用问题的迫切需求[1−3].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使用计算机视觉的最新方法来解决从两幅高空间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中自动检测城市变化的问题.在实际的城市场景中,感兴趣的城市变化在图像上通常表现为聚类出现的变化图像特征群,因此可以通过提取这样的变化图像特征群来提取城市变化.本文将讨论基于上述原理的变化检测方法,并重点研究在两幅图像的拍摄视角和光照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情况下的城市变化检测问题.近年来,空间分辨率优于1m的高空间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开始大量进入市场,如Ikonos卫星图像、Quickbird卫星图像以及航拍图像等.这些图像可以清晰分辨出单个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本文研究的目标是使用两幅同一城市地区在不同时收稿日期2008-04-02收修改稿日期2008-10-22Received April2,2008;in revised form October22,2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73104,60675020)资助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60673104,60675020)1.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1.National Laboratory of Pattern Recognition,Institute of Autom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190 DOI:10.3724/SP.J.1004.2009.00449刻拍摄的这类图像,自动检测面积相当于或大于单个建筑物(如15m×15m)的城市变化区域,这些变化由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造成,如建筑物的新建和拆除、道路的改变、城市场地使用类型的改变等.变化检测是遥感图像处理领域中的经典问题,但传统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2−3]大都只适用于中、低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或高光谱、超光谱)遥感图像,很难用于本文的问题.近年来针对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者先后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1−5].其中的一些方法借助于使用两幅光学图像以外的其他类型数据,如基于场景模型的方法[6]需要预先建立场景中物体的三维线框模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方法[7]需要使用场景的DEM数据.通过使用这些辅助数据可以使得问题大大简化,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辅助数据可能难以获得.本文主要研究仅使用两幅图像作为主要输入数据的变化检测方法.基于两幅图像的方法主要通过分析比较两幅图像之间某种类型图像特征的变化情况来检测物理场景的变化,如基于点特征的方法[4,8−9]、基于图像区块的方法[10−11]、基于线特征的方法[12−15]、基于图像对象特征的方法[16−21]等,这些方法在两幅图像的拍摄视角基本不变或变化不大时可以取得450自动化学报35卷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包含大量高层三维建筑物的城市场景,当两个时刻的拍摄视角和场景光照情况发生显著变化时,单个建筑大小的图像特征受图像拍摄条件的影响严重,同一建筑在两个时刻的图像特征可能产生明显不同,这些拍摄条件导致的图像变化和真实城市变化导致的图像变化同时出现,给上述基于图像特征的变化检测方法造成了很大困难.在包含大量高层建筑物、场景内容复杂的城市区域,当视角和光照变化显著时,仅使用两幅光学图像作为主要输入数据来检测单个建筑物大小的城市变化仍然是一个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城市变化通常体现为聚集出现并占据一定面积的变化图像特征群.本文选择直线段作为检测变化的图像特征,因此可以将检测城市变化的问题转变为在两幅图像之间检测聚类出现的变化直线段群,这是本文的基本原理.然而实际中变化直线段的成因比较复杂,可将其大致分为两类:1)由场景中真实的城市物体变化造成的;2)由两幅图像之间拍摄视角变化、场景光照变化以及其他的噪声干扰造成的.在检测聚类的变化直线段群之前必须首先设法排除第2类变化直线段.文献[12]中提出了一种遵循上述思路的城市变化检测方法.由于考虑了第2类变化直线段的影响,此方法对视角和光照的变化不敏感,可以在众多的图像变化中分辨出真实的城市变化.但是对其进行测试时发现,当视角变化和光照变化的幅度显著时,此方法的性能将下降,出现大量的错误检测.正如原文实验部分所指出,对于一些高层建筑物附近复杂的视差和阴影情况,这种方法尚不能很好地进行处理.本文对文献[12]中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主要的贡献在于:1)分析并归纳了在视角、光照显著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城市变化检测的新问题,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改进思路和实现算法;2)研究了问题中的几何约束,提出使用基于多种类型图像特征的匹配方法来提取没有发生变化的建筑物屋顶区域;3)针对高层建筑在视角和光照显著变化下出现的大视差、自遮挡、互遮挡和地面阴影变化的问题,提出了“变化盲区”的概念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变化盲区可以有效地去除没有变化的高层建筑物导致的虚假图像变化.使用真实图像对本文方法进行初步验证,当两幅图像的拍摄视角和光照条件存在显著变化时,本文方法仍然可以取得满意的检测结果.本文的组织结构如下:第1节介绍视角和光照显著变化时的特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法;第2节结合一个真实遥感图像的例子介绍了基于这种解决方法的算法实现,并给出了中间结果;第3节使用Ikonos卫星图像、Quickbird卫星图像和航空图像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实验,并对算法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4节对本文进行了总结;附录部分给出了第2.1节一个命题的证明过程.1视角和光照显著变化情况下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和方法文献[12]介绍了一种城市变化检测方法.在包含大量高层建筑的城市场景中,这种方法在视角和光照变化显著时会遇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问题1.无变化高层建筑物顶部的显著视差.当拍摄视角不同时,场景中同一个三维点在两幅图像上的像点位置不同(通常称之为视差现象).建筑物的高度越高,拍摄的视角变化越大,则视差越大.当拍摄视角变化十分显著时,同一座高层建筑物的顶部区域在两幅图像之间位置偏移的幅度甚至可能超过单个建筑物的尺度.问题2.无变化建筑物侧面的变形和建筑物的自身遮挡.由于遥感图像的拍摄视角是朝向地面,因此建筑物侧面区域在竖直方向被大幅度压缩变形.在视角变化显著时,同一建筑物的侧面区域在两幅图像中的变形情况很不相同,在实际中很难进行正确匹配.另一方面,由于建筑物本身不透明(本文暂不考虑透明的建筑),建筑的某些侧面区域可能只出现在一幅图像中,而在另一幅图像的视角下由于被建筑物自身遮挡而不可见.问题3.建筑物之间以及建筑物与其周围地面之间的互相遮挡.尤其是高层建筑会遮挡其周围的地面或高度较低的建筑.当视角发生显著变化时,两幅图像上的遮挡情况可能很不相同,某些物体在一幅图像中可见,而在另一幅图像中由于被高层建筑遮挡而不可见.上述三种情况产生的变化直线段都不是由场景中的真实城市变化引起的,因此必须设法去除.对于问题1,文献[12]通过结合极线几何约束匹配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22]来提取没有变化的城市建筑,从而去除视差导致的错误变化直线段.这种方法在视角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效果良好.但当视角变化显著时,实验发现SIFT特征无法提取足够多的匹配图像特征.其中的原因之一在于视角的显著变化引起同一高层建筑物顶部在两幅图像上对应的图像区域产生明显平移,经平移后对应图像区域周围的图像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使用SIFT特征无法匹配这些图像特征.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多种类型图像特征的方法来提取两幅图像中的无变化区域,具体的特征提取和匹配方法将在第2.3节中介绍.5期李炜明等:视角和光照显著变化时的变化检测方法研究451对于问题2和问题3,文献[12]都没有考虑,因此将在这些区域中产生错误的城市变化检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引入“变化盲区”的概念.变化盲区定义为两幅图像中的一些特殊图像区域,由于两幅图像的成像过程不同,这些区域对应的物体表面仅仅在两幅不同时刻图像中的一幅图像中可以有效地得以呈现.由于不同时具备两个时刻的有效信息,没有足够的依据对这些区域中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因而称之为变化盲区.产生变化盲区的本质原因在于成像过程中的信息丢失.从三维物理世界到二维图像平面的成像过程伴随着多种信息丢失过程,包括由三维到二维的几何投影过程、不透明物体表面间的遮挡、物体对光线的遮挡以及相机传感器能力的限制等.当两个时刻的成像过程不同时,两次信息丢失的情况也不同,某些物体表面的信息只在一幅图像中出现而在另一幅图像中丢失,因而这些表面成为变化盲区.根据成因,变化盲区有多种不同类型.按照城市变化检测的需要,本文将检测三种变化盲区,其中前两种分别针对问题2和问题3,第三种用来解决阴影检测的问题.检测三种变化盲区的具体方法将在第2.4节中详细介绍,这里首先给出其定义和基本的检测思路:变化盲区1.无变化建筑物侧面对应的图像区域.由于俯视拍摄导致这些区域在竖直方向被剧烈压缩变形,其中的图像特征很难有效提取和利用,因此将其作为变化盲区处理.同时,当视角显著变化时,这些区域往往被建筑物自身遮挡成为变化盲区.检测这部分变化盲区并将其中的变化直线段去除可以解决问题2导致的错误变化检测.上文提到的图像特征匹配步骤在提取出无变化建筑物屋顶区域的同时也得到这些区域的视差大小.在某屋顶区域视差已知的情况下,利用视差和建筑物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结合城市场景结构的几何约束可以计算出该屋顶区域对应的建筑侧面在图像上的区域范围.变化盲区2.无变化建筑物产生的互遮挡区域.这些区域由于周围高层建筑物的遮挡而仅仅在一幅图像的视角下可见.检测这部分变化盲区主要针对问题3.利用上述无变化建筑物顶部的提取结果以及建筑物侧面的计算结果,可以检测出互遮挡区域.变化盲区3.无变化建筑物产生的地面阴影区域.在阴影区域中,由于直射阳光被遮挡,物体只能接受环境光线的照射.由于环境光线比较微弱,阴影区域图像的信噪比很低,物体的图像特征很难可靠提取.对于这种光线不足引起的信息丢失情况,这里也作为一种变化盲区处理.利用上文提到的无变化高层建筑物顶部区域的位置形状和视差的大小,结合光照模型、可以解析地预测图像中阴影区域的分布情况.将上述计算得到的阴影区域和实际图像中的灰度属性结合起来,可以更加准确地分割出图像中的阴影区域.在上述这些变化盲区中,即使实际场景中的物体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也可能会发生图像特征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盲区中检测到的图像特征变化应该予以去除.综上所述,为了解决视角和光照显著变化给变化检测带来的特殊问题,本文使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提取没有变化的建筑物区域,并结合问题的几何约束定义和提取变化盲区.将与这些匹配区域和变化盲区有关的变化直线段去除,可以有效地减少算法的错误检测.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定义的变化盲区中也可能包含真实的城市变化.按照上述方法将这些变化盲区去除可能造成算法的“漏检测”.这种漏检测的原因在于两幅图像中的数据缺失,即场景中的某些局部不能在两幅图像中都得以有效呈现.本文明确地定义并提取了这些两幅图像中由于数据缺失而无法进行变化检测的“变化盲区”.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对变化盲区进行处理.例如,可以借助于其他视角或光照条件下拍摄的补充图像数据进一步对变化盲区中的变化情况进行确认.2变化检测的算法实现基于上述方法的算法流程图如图1(见下页)所示.算法首先对两幅输入图像进行几何配准并标定算法中需要用到的几何参数.在一些特殊性质的图像区域中,变化检测问题可以有特殊的先验知识约束使得问题得以简化,因此算法接下来提取三种特殊区域并单独处理其中的变化检测问题(三种特殊区域是大面积植被区域、大面积水体区域以及大面积地面区域).在这些特殊区域以外的城市建筑用地区域中,使用上文提到的基于变化直线段群的变化检测方法来检测城市变化.下面将结合一个真实图像的例子来说明算法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由Ikonos卫星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对纽约曼哈顿城区拍摄的遥感图像,原始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1m.作为美国空间成像(Space Imaging)公司提供的样例图像,原始图像被压缩为24位标准JPEG格式.2.1图像配准和几何标定首先按照地面特征通过一个全局变换将两幅原始图像进行几何配准.对于修建在平坦地区的城市,可以认为城市场景由两类物体组成:地平面和分布在地平面上具有一定高度的三维建筑物.通过一个全局坐标变换可以将两幅图像按照地平面上的特征进行配准.在一般情况下,将两幅图像中同一个平面物体对应的区域配准需要一个单应变换(Homogra-452自动化学报35卷图1变化检测算法流程图Fig.1Flowchart of the change detection algorithmphy),对于本文使用的Quickbird 和Ikonos 图像,单应变换退化为相似变换.对于航空图像的局部子图像,这种退化仍然成立.我们使用RANSAC 方法[23]估计两幅图像之间的相似变换,从而将两幅图像按照地面配准到相同的图像坐标下.当成像过程可以用弱透视投影模型表达时,使用全局相似变换配准的两幅图像具有以下几个性质:性质1.地平面上的物体在两个时刻图像上对应的像素对齐到相同的图像坐标下.性质2.两幅图像之间的对极线平行.性质3.场景中的平行直线段在每幅经过配准图像中的投影直线段仍然平行.配准后并截取公共部分得到的两幅图像I t 1和I t 2如图2(a)和图2(b)所示.由性质1,可见地面物体对齐到相同的图像坐标系下,可以观察到地面物体的配准误差一般在两个像素以内.图像的大小为858像素×766像素,覆盖实际面积约为0.6km 2.例子中两幅图像之间的拍摄视角和光照方向都存在显著不同.尤其是视角不同引起的图像变化在这两幅图像之间表现得十分明显.图3是I t 1和I t 2的右下角局部,图中标出了三对对应点的位置(A 1,A 2)、(B 1,B 2)和(C 1,C 2).从对应点在两幅图像上位置的差异可以看出视差现象十分明显(注意两幅图像中的地面物体对齐到相同的图像坐标下).高层建筑物由于视角变化而产生的遮挡现象也很明显,不妨记图像中的方位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则可见左图中的高层建筑物呈现出向东的侧面,而右图中的高层建筑物呈现出向西和向南的侧面.按照性质2,两幅图像中的对极线平行,本文通过手工选取一双对应点来确定两幅图像之间的对极线方向.实际中,这个方向可以通过传感器记录的拍摄角度计算出来,也可以通过图像特征匹配方法自动求取.两幅配准图像中的几个关键的方向为变化检测提供了重要的约束,包括太阳光线在两幅图像中的方(a)t 1时刻图像I t 1(a)Image I t 1for time t 1(b)t 2时刻图像I t 2(b)Image I t 2for time t 2图2按照地面配准后的两幅Ikonos 图像Fig.2Ikonos images after ground registration(a)图像I t 1局部(a)Sub-image of I t 1(b)图像I t 2局部(b)Sub-image of I t 2图3两幅图像之间的对应点示例Fig.3Corresponding points between the image pair5期李炜明等:视角和光照显著变化时的变化检测方法研究453向、场景中地平面垂线在两幅图像中的方向、场景中地面垂线的阴影方向在两幅图像中的方向.对于场景中某个高于地平面的点在一幅图像中的像点,可以按照上述三个方向在这幅图像中确定一个三角形,我们称之为这个图像点的城市变化检测几何特征约束三角形,简称几何特征三角形(Geometricalfeature triangle,GFT).例如,图像I t1中某点P1对应的几何特征三角形P1R1S1和图像I t2中某点P2对应的几何特征三角形P2R2S2如图4所示.由图4可见,点P1对应于某高层建筑物矩形屋顶的一个顶点,直线段P1R1是这座高层建筑某侧面上的竖直边缘在图像中的成像,点S1是阳光经过点P1对应的物点投在地平面上的阴影点在图像中的像,点R1是经过点P1对应的物点的竖直直线与地平面的交点在图像上的像(这个交点一般位于建筑物的底部),直线段R1S1的方向代表了场景中地平面垂线在地平面上阴影的方向.三角形P2R2S2的定义与此相似.实际上,场景中每一个高于地平面的点都可以在每幅图像上对应一个几何特征三角形.由于三维物体的遮挡,这个三角形中的一条边或多条边未必在图像中全部可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P1和P2并不是对应点,但由于P1和P2对应的物点位于同一个平顶建筑的屋顶,它们的视差相同,这个结论可以由性质3直接推出.(a)图I t1中的几何特征三角形(a)An example of GFT in I t1(b)图I t2中的几何特征三角形(b)An example of GFT in I t2图4几何特征三角形示例Fig.4Examples of geometrical feature triangles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几何特征三角形将退化为一条直线段或一个点.按照定义,几何特征三角形的形状受到下列三个方向的影响:相机拍摄方向、场景中的地平面垂线方向和太阳光线入射方向.当这三个方向中的任意两个方向平行时,几何特征三角形将退化为一条直线段.当这三个方向全部平行时,几何特征三角形退化成一个点.以几何特征三角形P1R1S1举例说明:当拍摄方向平行于地面垂线方向时,点P1和点R1重合,高层建筑物侧面区域在图像上不出现;当光照方向平行于地面垂线方向时,点R1和点S1重合,建筑物地面阴影区域在图像上不出现;当拍摄方向平行于光照方向时,点P1和点S1重合,建筑物地面阴影区域被建筑物本体遮挡而在图像上不可见.当三个方向都重合时,点P1、点R1和点S1重合,建筑物侧面区域和建筑物地面阴影区域在图像上都不出现.当几何特征三角形发生退化的情况时,本文只处理余下来的一条边或者一个点,相应的定义作适当调整,受篇幅所限后文各处不再重复说明.几何特征三角形具有下列有用的性质:同一幅图像中两个不同图像点对应的两个几何特征三角形相似,且它们对应边长度的比例等于这两个点在两幅配准图像中像点视差大小的比例.该性质的证明见本文的附录.由此,只需在每幅图像中指定一个点的几何特征三角形并确定这个点的视差,就可以得知这幅图像中任意一点的几何特征三角形的形状,并可以由该点的视差计算出这个几何特征三角形的大小.本文通过手工的方式完成上述几何标定,即在两幅图像中各选择三个点确定一个特征三角形并找出其对应点的视差.实际工程中的遥感传感器往往可以提供拍摄图像时的相机姿态参数,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结合这些数据设计算法自动完成这部分工作.图4中所示的两个几何特征三角形视差相同,在两幅图像中的三条边均为可见,且来自场景中最高的建筑物之一.我们使用像这样的一对几何特征三角形来定量估计拍摄视角变化和光照方向变化对变化检测问题的影响程度.通过平移两个几何特征三角形可以将R1和R2对齐,将平移后的两个几何特征三角形仍然记为三角形P1R1S1和三角形P2R2S2,则P1和P2的欧氏距离|P1P2|反映了拍摄视角变化造成的视差大小,S1和S2的欧氏距离|S1S2|反映了光照方向变化造成的阴影变化的大小.这个例子中,|P1P2|=93像素,|S1S2|=21像素.对于空间分辨率为1m的Iknonos图像,这意味着场景中同一物点在两幅图像上的视差位移可能达到实际距离中的93m,阴影点的位移可能达到21m.当算法意图在单个建筑的尺度上检测城市变化时(如15m×15m的方形建筑),上述视角和光照的变化情况都会产生严重的干扰.2.2特殊图像区域的单独处理图2中的纽约曼哈顿城区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城市场景,其中包括多种类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如大型高层建筑、密集建筑群、机动车道路、停车坪等,在这个例子中还包括大片公园绿地形成的植被区域、临近海港的大片水体区域以及码头设施.城市中类型相近的设施经常聚集在一起形成大片的城市区域.在不同类型的城市区域中,城市建筑用地区域是经常出现的城市区域.由于这些区域包含大量的三维高层建筑物,因此视角和光照变化对这类区域图像特征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将在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