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
政策取向
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宏观政策要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 保稳定,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主动预调微调、强化政策协同。要充分发挥供给管理的支撑作用,加大定向调 控力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 定坚实供给基础。扩大内需对保持经济稳定运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宏观调控要积极主动作为,精准发力扩大 内需。在消费方面,要加大对教育、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 费能力,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
稳定就业水平,提高就业质量。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高了的劳动就业水平,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失业率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随着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加快,智能化成为国民经济 各个部门技术进步的方向,智能技术发展与劳动就业矛盾凸显,同时企业运营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就业形 势严峻。这就要求宏观调控既要着力稳就业,以满足高质量发展对高质量劳动者的需求。
基本方法
一、颁布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基本法律 仅有宪法的根本性规定显然不足,还必须将宪法的规定落到实处,因 此,制定统一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法或者某方面单行的宏观经济调控法显得十分必要。
二、制定临时措施法 “临时措施法”不但使政策具有了法律的强制性的效力,也使法律法规吸取了政策的灵活性。 三、颁布指引性政策和实施优惠政策 四、提供信息服务和劝导服务 五、惩罚违法行为予以纠偏 尽管政策是引导性为主,但是违反政策也应受到一定的“惩罚”。这种“惩罚”可以体现为无法获得国家给 予的鼓励或者实际的优惠,也可以体现为在竞争中因不符合宏观调控方向,没有优势而竞争失利。
什么是宏观调控
什么是宏观调控引言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管理和调整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
本文将深入探讨宏观调控的概念、原则、手段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
一、宏观调控的概念宏观调控是指在宏观经济层面上进行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调整收入分配等目标的经济管理活动。
其核心是通过政府的调控手段来实现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和引导,以维持经济的平稳发展。
宏观调控旨在通过调整国家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来影响经济的运行状态,使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并避免出现波动和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宏观调控的原则1. 均衡性原则:宏观调控的首要原则是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保持经济各领域的均衡发展,防范和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的状态出现。
2. 稳定性原则: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是维持经济的稳定,包括物价的稳定、就业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等。
只有稳定的经济环境才能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持。
3. 可持续性原则:宏观调控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调控过程中,必须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确保经济发展长期而稳定。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中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调整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以达到调节经济影响力的目的。
例如,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提高税收来抑制过度投资和消费,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通过提高或降低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水平等,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3. 投资政策:投资政策是通过调整和引导投资行为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和扶持优势产业等方式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4. 收入分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改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手段。
宏观调控概念及方法阐述
宏观调控概念及方法阐述周春云一、宏观调控的概念及内容(一)宏观调控的概念宏观调控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其是国家采取各类手段来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调节及控制,使得社会再生产能够协调发展的条件,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管理中的关键职能。
国家在采取宏观调控时,一般是通过政策、法律及计划等手段,来对经济发展状态进行干预与调节,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能够持良好事态发展。
在市场经济当中,商品及服务的供求关系,是受到价格等市场机制所影响的,经济增长时,会可能带来通货膨胀,随之而来的便是经济停滞与倒退,这种周期性的波动,对对社会资源及社会生产力都造成严重损害。
而宏观调控采取人为调节的方式,来对经济运作进行干涉,从而使得国民经济可以适度增长,使产业结合能够合理调整,物价水平持续稳定,进而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宏观调控的内容宏观调控在应用时,一是国家采取各类经济政策与措施,通过对经济及社会方案等政策的制定,来对产业布局进行规划与挑战,对总量平衡进行控制,对货币及财政政策加以制定,对积累及消费间的关系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供求平衡,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对市场经济制度做到完善。
二是采取价格、税收等经济经济手段,来对国民收入实现分配与再分配,从而对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进行调控。
三是通过对各项经济计划的编制,使资源配置发挥出有效作用,弥补市场资源配置依靠市场情况下的不足。
二、宏观调控在经济管理中的具体手段(一)经济调控经济调控是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之一,作为国家调控行为,其可以依据财政与货币政策,来对经济管理实施把控,并可以将控制手段细化到工资、税收及信贷等各方面,并对货币有着直接的调控,是国家经济管理中出现经济问题的最直接调控手段。
例如,市场上所流行的一种商品,其在国家经济管理中,有一定问题出现时,国家便会采取经济调控的手段,来对该类商品实施价格调控。
正如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收成不高,难以对人们要求进行满足,这时,便会产生供求关系不平衡现象,从而造成农作物价格上升,长期以外,给人们的消费能力带来调整,这时,国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会采取经济调控,或是对物价进行调节,或是对人们工资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我国经济状况得到有效控制。
宏 观 调 控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2.宏观调控的客体是宏观经济 ❖ 宏观经济是与微观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国民经济的
全局及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是社会再生产 的总量。它虽然不是国民经济的全部,却是国民经济中具 有决定意义的重要部分。 ❖ 微观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个体或局部,是社会再生产的个量。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对立的统一,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的有机结合,对国民经济有决定性作用:宏观经济的协调 发展是微观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 基础,只有组织好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的目标才能得以实 现。 ❖ 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就是对国民经济的全局及其重大经 济活动进行调控。
财政与金融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三)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1.熨平“经济周期”需要实行宏观调控 ❖ 市场经济在其运行中具有周期性,只有当社会生产在总量和结构上满足了社会需
求时,经济过程才能正常进行下去,否则就会出现经济失衡和波动,造成经济资 源的浪费或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市场调节虽然能自发地发挥作用并实现社会供给 与社会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但是,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来恢复平衡,需要 经过较长时间的波动并伴有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这就要求政府最大限度地运用 各种手段熨平经济周期,以稳定经济。
财政与金融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4.我国具体国情决定需要实行宏观调控 ❖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
市场还是一个发育不足的市场。同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 金和资源相对短缺,地区和部门之间的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在这种 情况下,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要保证经济发 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更需要政府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 等方面加强宏观调控。
国家的宏观调控
三、 ★宏观调控的手段
①国家计划 ②财政政策 ③货币政策
1、计划(规划)手段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①重大基础设施等公共项目 ②经济发展的区域部署 ③建设开发资源、缓解经济建设
“瓶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的重大项目
2、财政政策
①含义:
财政政策
财政收入 政策
财政支出 政策
税收政策 财政支出
②种类
③宏观调控的主要领域——对经 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 和调整。
④宏观调控的目的——保证国民 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 展。
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作用)
①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 济的平稳发展
市场调节是一种典型的事 后调节。
②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 资源配置问题
所谓特殊领域:国防、治安、 基础教育、良好的生态环境等 被称为公共服务.
第七课 市场调节 宏观调控 第三框 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什么是宏观调控?
简单地说,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 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 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 和调整,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 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① 宏观调控实施的主体——国家
②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计划、 法规 、政策等手段。
银行利息率:最直接、最 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下调 利 率
上调
存款减少 贷款增加
存款增加 贷款减少
货币流通量 增加
货币流通量 减少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①存款准备金 ②存款准备金率
③作用的实现
供求关系
供大于求 (需求不足)
供小于求 (需求过热)
扩张的货币 政策
紧缩的货币 政策
下调利率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法定义: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进行规划、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即是指调整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主要法律手段之一。
(1)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进行调节经济,有权威性和强制性;(2)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主要方法有: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2、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是一种间接手段,但是是主要手段;(3)行政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
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有直接性、权威性、无偿性、和速效性等特点。
以法律,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宏观调控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计划经济手段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法律手段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法规;行政手段则是政府发布的经济命令。
经济手段:这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法律手段:这是指政府依*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
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公有财产、个人财产,维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各个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个人的合法权益;调整各种经济组织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关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
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
经济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经济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程序,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
宏观调控
15
16
12
例5:(1999年· 广东)
下列关于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 观点是(BCD) A.加强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前 提 B.加强宏观调控才能避免单纯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 陷 C.两者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不能 割裂和对立 D.宏观调控应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为基础
国家的宏观调控
常德市一中 钟华兴
内容提要: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2)市场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①自发性 ②盲目性 ③滞后性 2.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 (1)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 (2)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 (2)法律手段 (3)行政手段
9
例2:(1998年· 全国)
1993年至1997年,我国政府对经济运行 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由”高增长, 高通胀”转变为”高增长,低通胀”,世界舆 论认为我国成功地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软着 陆”.这充分说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 B A.市场经济以宏观调控为基础 B.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 C.低通胀以高增长为必要条件 D.高增长和低通胀是相辅相成的
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 保证。 好的社会环境。
4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 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 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 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 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 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5
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 各具特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 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 手段的总体功能 行政
宏观调控法
宏观调控的政府行为需要规范,其各类手段需要法律保障,宏观调控法应运而生。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一体两翼”中的另一翼,我国《宪法》第15条第2款规定“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1、概念:指调整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
2、调整对象: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具体包括:(1)财税调控关系;(2)金融调控关系;(3)规划调整关系;(4)产业调控关系;(5)固定资产投资关系;(6)储备调控关系:特殊领域的战略性物资储备制度,如粮食、棉花、外汇、土地、石油等(7)对外经济关系。
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的特点:(1)是一种经济关系;(2)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特征,间接调控为主;(3)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机关始终是一方主体;(4)其实践已纳入国家经济法律体系的轨道。
(二)宏观调控权的配置
1、纵向配置:宏观调控权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划分,只有中央级次的国家机关才享有宏观调控权,地方是一种具体的执行权。
2、横向配置:宏观调控权在中央政府各宏观管理部门之间的配置。如中央人民政府拥有宏观调控权,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政府职能部门在具体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量地行使着宏观调控权。
三、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
宏观调控权行使主体的综合性和手段的综合性,宏观调控目的性决定了必须要设立一个综合协调制度来协调多个具体执行者的多种手段。 (一)宏观调控综合协调的必要性
1、规划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需要相互协调。规划通常都是指导性的而没有法律的强制力,通常指明了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方向。
2、设立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机制。
涉及到对综合的宏观调控权予以立法,制定宏观调控法的问题(发改委酝酿宏观调控立法。)
宏观调控通俗理解
宏观调控通俗理解1. 什么是宏观调控?在经济领域,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调整整个国民经济的总量,来影响和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并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
2. 宏观调控的背景和必要性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容易出现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失衡。
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冷,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显得十分必要。
只有通过及时调整经济政策,才能调整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促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3.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3.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收入、支出、债务等手段,来调节和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财政收入调节、公共财政支出调节、税收政策调控等。
通过加大或减少财政支出、税收制度改革等措施,来调节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
3.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调节和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利率调控、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等方式,来调节市场资金供求,从而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3.3 地方政府政策地方政府政策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区域开发、产业引导、项目扶持等手段,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调节当地经济结构的政策。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政策举措,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调整。
3.4 外贸政策外贸政策是指国家制定的对外贸易的政策,包括减免关税、扩大出口、促进进口等措施。
通过调整外贸政策,可以促进国内制造业的发展,调整国际收支的平衡。
4. 宏观调控的实践和效果宏观调控的实践表明,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可以有效地调整经济运行的总量关系,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维持和稳定经济发展。
通过财政政策的适时调整,可以提高国内投资、消费等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通过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可以调整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维护货币稳定;通过地方政府政策的引导,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外贸政策的调整,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
科学的宏观调控知识点高三
科学的宏观调控知识点高三科学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高三经济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它通过政府的干预和调整,来影响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达成。
本文将介绍高三经济学课程中涉及的科学的宏观调控的知识点。
一、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1. 宏观经济的目标与任务: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和较快的增长。
而经济增长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2. 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包括劳动力和资本的扩大、技术进步和制度改革等。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
3. 宏观调控工具: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来影响经济增长;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来影响经济增长;产业政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鼓励技术创新等来影响经济增长。
二、就业与宏观调控1. 就业的重要性:就业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宏观调控可以通过刺激有效需求和鼓励企业投资来增加就业机会。
2. 全面就业的核心要素: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等。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并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等。
3. 宏观调控工具: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就业政策等。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汇率等来促进投资和刺激就业;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等来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就业政策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等来促进就业。
三、物价与宏观调控1. 物价的影响:物价水平的稳定对于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生活的稳定至关重要。
高通胀率和通货膨胀会导致居民生活成本上升、投资风险增加等问题。
2. 宏观调控工具: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来控制物价水平;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来对物价进行影响。
3. 政策目标:保持物价的稳定和合理增长水平。
宏观调控
最后,宏观调控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市场的弱点和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调控领域1、有关国家整体经济布局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
凡是涉及国家整体经济布局,就是宏观经济调控法要干预的问题。
另外,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或者涉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也是宏观经济调控法所要干预的领域。
2、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经济领域将宏观经济调控界定在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经济领域,体现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作用。
3、私人的力量不愿意进入的领域对私人的力量不愿意进入的或者单个私人的力量难以办好的方面,政府需要直接进入或者以适当的方式促成私人进入。
调控基本原则1、国家统一决策原则凡是关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决策应当统一归属于国家的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国务院在拟定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或者行政法规后应当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后实施。
2、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平衡原则市场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宏观经济调控则是要解决这种不平衡。
3、协调原则4、引导鼓励原则5、预期原则调控主要内容包括①国家合理地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如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制定产业政策,以控制总量平衡,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控制货币发行,制止通货膨胀;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等。
②国家正确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从经济利益上诱导、协调和控制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等。
③科学地编制各项经济计划,使经济计划建立在有充分科学根据的基础上,使其在中长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完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
我国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
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
科学的宏观调控
社会政策与民生保障
1 2
社会政策
关注社会公平、公正和福利,通过制定和实施相 关政策措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民生保障
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包括教育、 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3
社会政策与民生保障的衔接
社会政策应与民生保障紧密结合,确保各项政策 措施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科学的宏观调控
目录
• 宏观调控概述 • 科学的宏观调控理论 • 宏观调控的实践与探索 • 科学的宏观调控策略 • 宏观调控的成效与影响 • 未来宏观调控的挑战与展望
01 宏观调控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经济的 稳定增长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目的
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或紧缩,保障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宏观调控的历史与发展
01
早期宏观调控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市场机制的缺陷,经常出现经济危机和波动。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些国家开始采取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两者应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于经济体系,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 行。
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
产业政策
针对特定产业制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旨在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竞争力。
区域政策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条件,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策 略和政策措施。
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融合
将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协 调发展。
02 科学的宏观调控理论
经济学基础
宏观调控
黑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纵 横 三
白 经 天 千 里 一 点 通 地 纬
促进经济健康增长, 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促进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 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 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 增加就业。 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 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 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 任。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另一 方面劳动力需求显得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 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 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 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 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为了提高就业弹 性,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 制企业,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
七 试 问 天 下 谁 英 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主要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 对企业直接调控,企业成了政府机构的附属品。这种宏观 调控方式与市场经济严重背离,必须进行改革和转变:一 是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二是由进行微 观管理转变为主要进行宏观管理;三是从搞项目审批、分 钱分物转变为主要利用经济手段搞好规划、协调、监督和 服务。
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的宏观调控引言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以达到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宏观调控在现代经济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宏观调控的定义、目标、手段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宏观调控的定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政府行为对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调整和控制,以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包括调整短期经济波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稳定、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等。
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包括保持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稳定物价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社会福利、防范经济风险等。
1. 维持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手段,调整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以维持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
这有助于实现经济平稳发展,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经济周期。
2. 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宏观调控可以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国家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加大对创新、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向高端、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变。
3. 稳定物价水平:宏观调控可以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价格管制等手段,维持物价的稳定。
这有助于保护人民的购买力,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4. 增加就业机会:宏观调控可以通过调整经济政策和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结构,促进就业稳定。
5. 改善社会福利:宏观调控可以通过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民生支出等手段,改善社会福利,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6. 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宏观调控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经济风险,保护经济的稳定运行。
国家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措施,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风险稳定等,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
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等。
1. 货币政策: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信贷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可以调控通货膨胀、增加市场流动性、促进投资和消费等。
宏观调控名词解释
宏观调控名词解释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经济政策、采取各种措施来调整和引导整体经济运行的过程。
其目的是维持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促进就业,稳定物价,防止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发生。
宏观调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货币政策:通常由央行负责制定和执行。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调控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的投资、消费和流动性。
2. 财政政策:主要由财政部门和政府制定和实施。
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
通过调整税收水平和支出规模,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结构。
3. 产业政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引导投资方向等手段,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4. 就业政策: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提供职业培训、加强社会保护等措施,来促进就业稳定和劳动力供需的平衡。
5. 外汇政策:通过调整汇率、控制外汇市场等手段,来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维护国际竞争力。
6. 地区发展政策:通过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等手段,来实现地区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稳定。
宏观调控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有很大的灵活性,需要根据国家的经济情况和发展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权衡。
例如,在经济增长过快时,可以采取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抑制通胀;而在经济增长过慢或出现衰退时,可以采取逆周期政策,如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需要政府具备一定的监管和调控能力,同时也需要政府与市场的合作与互动。
政府扮演着宏观经济调节者和市场监管者的角色,通过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来实现国家经济目标的实现。
宏观调控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例如,宏观调控的效果常常受到滞后性和非线性的影响,政策的执行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各种政策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此外,宏观调控还需要考虑国际经济环境和全球化的影响,因为国内经济往往与国际经济密切相关。
总之,宏观调控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工具,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社会和保障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宏观调控法
▪ 2、宏观调控法的原则 ▪ 1)合法性原则:从实体和程序法两方面保障依法调控 ▪ 2)尊重市场原则:这是处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原则 ▪ 尊重和符合公平竞争、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为市场主体创造一
个安全、有序、宽松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秩序;善于利用利润平均 化规律分配社会财富;善于利用‘‘经济人”规律调控市场行为。 ▪ 3)适度调控原则 ▪ 3、宏观调控法的构成 ▪ 1)计划法、产业政策法 ▪ 2)财政(税收)法、金融法 ▪ 3)国有资产法 ▪ 4)对外贸易法
▪ 五、政府采购法
▪ (一)政府采购概述
政府部门为 进行政务活动或为大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最终消费需要, 以来源于财政拨款的资金,按法定的方式和程序,以 购买者的身份从国内、国外市场购买所需货物、工程 和服务的行为。
▪ 与民间采购相比,政府采购具有以下特点:
总结,是国家宏观调控管理预算活动的最后一道程序。 ▪ 决算必须按照规定编制决算草案,提请国家权力机关审
查和批准后方可生效。 ▪ (八)法律监督和违法责任 ▪ 各级政府应当在每一预算年度内至少两次向本级人大或
者人大常委会做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 四、国债法
▪ (一)国债和国债法的概念
▪ 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举借的各种债务的总称。具体说它是指中央 政府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借款的方法,来募集一部分 财政资金,以满足其行使职能的需要,当债券到期时,国家则必 须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
▪ 二、宏观调控法的制度要素
▪ 宏观调控法旨在为宏观调控权的行使、宏观调控行为的适用等 设置法定的规则。
▪ (一)调控主体 ▪ 1、宏观调控权的纵向配置——中央与地方 ▪ 地方政府有没有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 ▪ 缺乏相应的信息条件;地方政府自身的利益结构与导向,决定
宏观调控通俗理解
宏观调控通俗理解一、宏观调控的概念与意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政策手段,对经济总量、结构、价格、就业等方面进行调节和控制,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目标。
宏观调控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
二、宏观调控的基本内容1.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等手段,调节经济总需求和投资行为,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水平的目标。
2.财政政策:通过改变财政收支状况和公共支出水平等手段,调节经济总需求和投资行为,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目标。
3.产业政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扶持重点产业等手段,引导资源配置向优势领域集中,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4.区域发展政策:针对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特点,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组合,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三、宏观调控的实施方法1.定向调控:针对具体问题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刺激消费、扶持中小企业等。
2.数量调控: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影响经济总量和价格水平。
3.价格调控:通过改变利率、汇率等价格机制,引导市场行为,达到稳定物价水平的目标。
4.结构调整: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革体制机制等手段,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四、宏观调控的影响宏观调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就业增长和社会公共利益等目标,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负面影响。
因此,在实施宏观调控时需要权衡各种因素,采取适当的政策组合,以达到最佳效果。
五、宏观调控的实践案例1.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包括减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2.2015年中国政府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手段,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减税降费、扩大内需等,以促进经济复苏和稳定就业。
什么是宏观调控
什么是宏观调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霞辉宏观调控在中国是一个有争议的词,经济学家之间及社会各方对其含义的理解不一。
从学理上看,宏观调控属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范畴,而宏观经济政策是宏观经济学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宏观经济学关心的是一国整体经济的结构和行为,它主要研究决定经济总趋势的各种因素,并为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出建议。
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是在分析这些长期与短期决定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与实际经济的表现相对照,提出长期与短期的政府行为规则与具体政策措施,其目的是维持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但具体到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现实情况比理论概括的要复杂。
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正在形成的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但必须长短兼顾,同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差异和市场发育水平。
由此,出现了宏观调控这样的意义不太明确,但有中国特色的词。
我们认为,中国的宏观调控可以理解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中央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稳定市场,对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重要价格的科学形成及总体价格的稳定(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使用的调控手段有经济政策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
调控对象主要是市场。
多年的经验表明,宏观调控在中国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实现经济赶超和稳定的重要保证。
并且,政府也不是什么都调,什么都控,只有在经济出现异常状态时才出台宏观调控措施。
但中国毕竟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宏观调控不时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调控力度也不易把握。
由此出现了对宏观调控含义理解的泛化和误解,甚至将所有的政府行为都理解为宏观调控,从而认为宏观调控过度了。
主要误解是混淆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的区别,将宏观调控扩大到微观规制领域,或把微观规制看作宏观调控,或认为宏观调控已经包含着微观规制。
为此,我们应科学区分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
我们知道,市场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自发调节经济,其高效率毋庸置疑。
国家宏观调控
▪ D、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 有人认为,我国现阶段企业、政府和市场 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厂长不找 市长找市场,市长不管厂长管市场。 试用 所学经济学知识,说明这句话的合理性。
(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和产品 市场不能调节)
▪ 2.市场调节不是完美无缺的(有些领域和 产品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
不正当的
▪市 场
自 发
后果
经济行为
不 利
调
性
扩大收入差距
于
节 集中 的 表现 缺
盲 目
后果
性
造成两极分化
资源浪费 经济波动
经 济 正
陷
常
和
弱 点
滞 后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怎么调
无形手,有形手,手拉手,向前走
▪ (2003年全国文综)不少农民“跟风种 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
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他们之所
以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市 场调节具有
▪ A、开放性
B、竞争性
▪ C、自发性
D、滞后性
▪ (2001年全国)针对当前商品价格违法事 件频繁发生的状况,国家计委决定在全国 统一开通价格举报电话“12358”。全国统 一开通价格举报电话费 经济波动
发 展
性
(二)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
国家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 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 控制和调节
(三)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四)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 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 经济政策:价格、财政、税收、利率、信贷等 经济计划:国家十年规划、五年计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调控(简称宏调)是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是受价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但会引发通货膨胀,而高潮后所跟随的衰退却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这种周期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构成严重影响。所以宏观调控是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运作,透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来达至计划经济之目标。
其次,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包括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最后,宏观调控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市场的弱点和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编辑本段]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
[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含义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调控的主体
国家机关,主要是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特点
宏观而不是微观,间接而不是直接。
稳定物价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价大幅上升和通货膨胀,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什么叫宏观调控?经济学家理解这个词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但实际应用上,它的含义是模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经济研究部门叫宏观调节部,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对宏观调节还有一点敬畏,后来改称了“宏观调控”,好像我们对经济的控制越来越加强了。宏观调控最近一段时间又演变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任何时候都要存在。这种提法把“宏观调控”的意思模糊了,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学上就是短期的。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增加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显得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为了提高就业弹性,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
(3)行政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有直接性、权威性、无偿性、和速效性等特点。
宏观调控的原因
首先,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有些领域不能依靠市场来调节。
稳定物价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编辑本段]简介
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立。
定义: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
(1)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进行调节经济,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2)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主要方法有: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2、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是一种间接手段,但是是主要手段;
目录[隐藏]
简介
详细释义含义
调控的主体
特点
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
宏观调控的原因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简介
详细释义 含义
调控的主体
特点
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
宏观调控的原因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