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探讨及其对策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及克服对策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概 述
•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成 因分析
•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克 服对策
目录
•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案 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 障碍概述
心理障碍的定义与类型
定义
孤独
对团队活动不感兴趣,喜欢独自一人进行锻 炼。
消极抵抗
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态度消极,常有抵触 情绪。
心理障碍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成绩影响
心理障碍会导致学生成绩下降,影响 学习效果和自信心。
课堂氛围
心理障碍会导致课堂氛围紧张,影响 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评价
心理障碍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
对教师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02
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比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
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和文化环境。
提高场地和设施水平
03
加大对体育设施和场地的投入,提高场地和设施水平,为学生
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和环境。
04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 障碍案例分析
学生自卑心理障碍及克服对策
研究展望
进一步探讨心理障碍的原因和机 制
深入研究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和机制,为 制定更有效的克服对策提供理论支持。
完善现有克服对策
针对现有克服对策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 其针对性和效果。
拓展新的克服对策
跨学科合作研究
探索新的心理障碍克服对策,如心理辅导 、激励措施等,以更全面地帮助学生克服 心理障碍。
浅议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问题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心理问题容易 出现的阶段。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 改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出现心理障碍的问题逐渐受 到关注。
研究意义:通过对于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问 题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 机制,为预防和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和 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04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 解决策略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 的需求和困难,创造一个师生相互尊 重、信任、理解的教学环境。
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通过组织有趣的活动、比赛等,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 快的气氛中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02
中学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障碍的 关系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01
02
03
改善情绪状态
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产生 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 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增强自尊和自信心
通过体育活动中的成功体 验,学生能够提高自我评 价和自信心。
促进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活动中的团队合作和 交流能力,有助于学生适 应社会生活。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 表现、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为预防和减少心理障 碍的发生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 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通过 文献资料法搜集与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相 关的研究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其次,通过 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具体表现 和成因;最后,通过课堂观察法观察学生在体育教学过 程中的行为表现,分析心理障碍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效果 的影响。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
03 疏导学生在体育 学习中的心理障 碍的方法
疏导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心理障碍的方法 建立积极的学 习氛围
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确保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到安全,避免身体和心理上的伤 害。
培养积极的学习氛围
通过组织有趣、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 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鼓励团队合作
通过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减轻学习中的压力 和焦虑。
4. 提供个性化支持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可以提供个性化支持,帮助学 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
案例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总结词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于提高学习效果 具有重要意义。
2. 肯定学生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 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
当前,如何有效疏导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研究,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障 碍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探索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帮助 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
果和自信心。
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实用的 心理疏导策略和方法,改善学生
的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梳理相 关研究,了解心理障碍与体育 学习的关系。
3. 组织心理辅导活动
针对学生的学习压力问题,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心理辅导 活动,如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讲座等,提高学生的心理 素质。
4. 与家长合作
教师应当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 况,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案例三: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
总结词
在体育教学中,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对学习内容、学习方 式等产生厌倦而表现出厌学情绪。
浅析中学体育差生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
浅析中学体育差生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体育教师针对中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了解体育差生的心理活动,准备的找出使中学生体育成绩不法提升的心理障碍形成原因,才能针对心理障碍形成原因实施相应的教学对策。
文章主要分析了体育教师如何解决体育差生的心理问题,探讨了中学体育差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
标签:体育;差生;心理障碍引言在体育教学中,差生主要是指在中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水平等相关方面无法跟体育教学相匹配,这部分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无法完成常规体育任务,而且这部分学生不存在伤、病以及傷残状况,可是体育学习的最终结果无法达到常规标准。
基于我国对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使得体育差生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简析体育差生主要的心理障碍及其原因(一)学生的恐惧与胆怯心理中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如果出现胆怯及恐惧心理,就会造成其对体育课产生无助感,而且还会对自身体育能力产生怀疑,这种焦虑与怀疑使中学生更加无法提高自己的体育学习能力。
中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心情压抑与肌肉运动能力差的状况,造成运动能力紊乱,本来不用参加运动的肌肉群开始运动起来,这就是产生多余动作的原因,使中学生无法正确的完成技术性运动,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效率。
使中学生出现胆怯与恐惧的原因是部分中学生的运动能力偏差;不具备一个良好学习体育课程的态度等相关因素。
(二)学生的厌学心理体育差生多数都出现过厌学的状态,这部分中学生通常具备体质一直偏差、个子普遍不高,身体协调性不高,体育技术也比其他同学要差一些。
这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上根本无法感觉到快乐,而且还会因为无法完成规定的动作经常会受到同班级学生的嘲笑,这就加得了体育差生的厌学心理[1]。
另外一部分体育差生是因为体育教师不能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或者是因为教学能力差的因素造成中学生产生对体育教学的厌学心理。
(三)学生的不安与焦虑心理体育差生认为自己在体育教学中会遇到相应的危险并且对这种危险状况无能为力,使自身的自尊心及自信心同时感受到威胁,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心理创伤。
论析体育课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论析体育课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摘要体育课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体育课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却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从学生的心理障碍产生原因的角度出发,分析体育课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并提供了一些消除这些心理障碍的方法,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关键词体育课,学生,心理障碍,产生原因,消除方法1. 引言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心理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扰,这些问题有时源自对体育课目标的不适应和自身的自卑感等原因。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和成长,了解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消除方法,对于体育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2. 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在体育课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多样。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原因:2.1 学习压力学生在体育课中可能面临学习压力,包括考试成绩、期末评估等。
这些压力会导致学生心理上产生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在体育课中的积极性和动力。
2.2 自卑感一些学生可能在体育方面有自卑感,觉得自己在体育课上表现不好,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3 身体不适应体育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能和技术水平,一些学生可能由于身体条件限制,无法达到标准要求,从而导致他们对体育课产生厌恶和不喜欢的情绪。
3. 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体育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3.1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言行和鼓励、赞扬等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通过正面的激励和肯定,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2 提供个性化指导体育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训练方案。
通过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技能水平,并逐渐消除心理障碍。
3.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育课程注重团队合作,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浅析体育教学对高校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
03
体育教学如何疏导高校学 生的心理障碍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进而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促进心理健康。
锻炼意志,培养良好心态
体育运动需要坚持和毅力,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体育教学中疏导心理障碍的方法与手段
增进身心健康:通过研究和实 践,有助于促进高校学生的身 心健康,提高其全面素质。
以上内容基于您提供的大纲进 行了扩展和解释,希望对您有 所帮助。
02
高校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与影响
学习焦虑
表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担忧、不安和紧张情绪,担心自己 无法完成学业任务或取得好成绩。
原因
可能由于课程难度、学习方法不当、自我期望过高等因素引 起。
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这种自信心的提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
的种种挑战。
03
培养团队精神
体育教学中,团队活动占据很大比重。学生们在参与团队活动的过程中
,能够学会沟通、协作和包容,这对于克服社交障碍等心理障碍具有很
大的帮助。
体育教学疏导心理障碍的案例展示
案例一
一名患有轻度抑郁症的学生,在参加了 一段时间的体育教学后,通过在阳光下 进行适量的运动,以及与同学们的互动 交流,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重拾了对 生活的热情。
人际交往障碍
表现
学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沟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社交恐惧等 。
原因
可能由于性格内向、缺乏社交技巧、自卑心理等因素导致。
考试压力与恐惧
表现
学生在面临考试时产生的紧张和恐惧情绪,担心考试失败或成绩不达标。
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及教学策略
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及教学策略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是人为地设置各种障碍、困难和负荷,并通过克服它们来增强体能、增进健康的一种特殊方法和手段。
通过体育教师耐心和正确的引导,大部分学生能够适应一定负荷的体育教学要求,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由于体育教材内容多,各项技术难易程度不同,为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教师通常注重对学生身体方面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产生胆怯、不敢练习等心理障碍,特别是对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差的学生来说,更易产生恐惧心理,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防止和消除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心理障碍,应引起体育教师的足够重视。
一、心理障碍的形成因素(一)外部原因1.教材性质。
在体育教材内容较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当教材内容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时,部分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
2.教学方面。
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单调,对学生态度粗暴,讲解枯燥,动作示范不规范、正确,没有吸引力,易使学生感到乏味,产生厌倦和恐惧心理。
(二)内部因素1.缺乏学习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存在兴趣、志趣和身体素质差异,但学生的恐惧心理却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对自己的弱项缺乏热情和兴趣,一遇到练此项目时,便寻找各种借口逃避。
2.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认为只要把语文、数学学好,体育成绩无所谓,对体育学习冷漠,这也是造成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3.意志不够坚强。
完成动作失败或受伤的条件反射,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过于爱“面子”,怕在同学面前做“砸了”被讥笑;遇到难度较大或有危险的项目时,没有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而是产生怕苦、怕累、躲避的消极思想。
二、排除学生体育学练心理障碍的教学策略体育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心理,合理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时地帮助学生排出心理障碍,增强学习动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创造条件。
浅析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浅析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摘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障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体育技能的提升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和表现,探讨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并论述如何通过消除心理障碍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学生心理障碍;体育教学;教学质量;消除方法。
1. 引言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学生心理障碍往往会对体育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学生心理障碍的存在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和表现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家庭因素、学校环境、个人特点等。
家庭因素是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之一,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校环境也是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学校的氛围、教育方式和教师的素质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此外,学生自身的个人特点也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出现。
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焦虑、自卑、抑郁等。
焦虑是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它会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出现担心、紧张等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自卑是学生心理障碍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自卑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容易受到外界的负面评价影响,从而影响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抑郁则是一种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它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消极等心理状态,对体育教学的参与度和兴趣产生负面影响。
3. 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为了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3.1.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教授学生一些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家长也可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困惑和心理需求。
3.2. 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特长,并对学生的努力给予正面的评价和鼓励。
浅析体育教学对高校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
及时反馈与鼓励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积极反馈和鼓励,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潜力,增 强自我价值感。
03
体育教学对心理障碍的具体疏 导作用
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体育教学中的成功体验
通过设置适合学生的挑战和目标,让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从而增 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体育教学中的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通过自我评价和反思,提高自信心 ,克服自卑心理。
体育教学对心理障碍的预防作用
合理的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锻炼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身体素质 ,从而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风险。
体育教学对心理障碍的治疗辅助作用
对于已经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有助于缓解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
02
体育教学在心理疏导中的优势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优势源自03总结词04
团队运动有助于增强集体荣誉感 。
详细描述
在团队运动中,学生能够感受到 集体力量的强大和荣誉的重要性 。这种集体荣誉感可以促使学生 更加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增强 归属感和凝聚力。
案例三:通过运动训练改善抑郁症症状
总结词
运动训练有助于释放压力和 负面情绪。
详细描述
运动训练可以促使学生释放 内心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减 轻抑郁症状。运动产生的多 巴胺等神经递质能够使人感 到愉悦和放松,有助于改善 情绪状态。
02 03
研究展望二
加强实证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通过大样本 调查、实验等方法,对体育教学在心理障碍疏导中的实际 效果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展望三
拓展研究的领域和对象。不仅局限于高校学生,还可以将 研究拓展至其他年龄段的学生以及特殊群体,探究体育教 学对他们心理障碍的疏导作用。同时,可以进一步研究不 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
浅议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类型及对策
浅议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类型及对策心理障碍介于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之间,是指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和心理适应能力。
中学生由于身体素质、情感、意志、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在体育课堂上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这种心理障碍的形成不仅会使少数学生难于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到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
因此,体育教师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其形成适宜的心理状态,这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类型1.羞涩的心理障碍。
对于广大的中学生来说,羞于表现、怕出错误、不善合作是他们的普遍现象。
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害羞而被掩盖,他们不敢参与、不肯参与,有的学生甚至由于某次示范而弄得面红耳赤。
在女生中对体育活动“心动”却不“行动”的现象非常普遍。
虽然这种心理障碍后果不是特别严重,但如不能及时排除,则会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
2.恐惧的心理障碍。
由于某些体育运动项目或教学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会因此产生焦虑心理;若焦虑心理不能得以及时排除,则会转变为对体育学练的恐惧。
出现恐惧心理的学生,他们害怕上体育课,上课前会找各种借口和理由逃避上课,课堂上不敢正视教师,一旦教师提问或是组织课堂活动,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完不成动作出洋相,无论何种测试来临,他们不是积极参与练习,而是想方设法躲避考核。
这种心理在对一些技能要求较高的体育考核中出现的最多。
3.消极应付的心理障碍。
传统的体育观念,进行体育锻炼的人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而且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当前的学生群体之中。
不少学生觉得体育课可以不用上,只要把学习成绩搞好就可以了,因此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采取消极应付的心理。
二、消除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体育教师应该深入解析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合理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时地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增强学习动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创造条件。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建议
2023-11-03CATALOGUE目录•引言•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心理障碍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建议与对策•实证分析与研究展望•结论与建议01引言•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体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较为普遍,这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表现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出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和产生原因;其次,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调查和分析学生心理障碍的实际状况;最后,结合案例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研究目的与方法02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过于追求完美部分学生过于追求完美,一旦在体育活动中出现失误或者失败,就会过分自责和焦虑,进而产生心理障碍。
缺乏自信部分学生由于自身性格内向、害羞或者曾经在体育活动中遭受过挫折,导致他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缺乏自信,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害怕失败和批评部分学生害怕在体育活动中失败或者受到他人的批评,这种恐惧感会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障碍。
学生个性因素技术水平低部分学生由于之前缺乏系统的体育训练或者技能培养,导致他们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体育课程的要求,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动作协调能力差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协调能力较差,在学习新的体育动作时难以掌握要领,进而产生心理障碍。
运动技能掌握不足如果体育场地不规范、器材不符合标准或者存在安全隐患,会让学生产生不安全感和紧张情绪,进而产生心理障碍。
场地和器材问题恶劣的天气、噪音和其他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例如高温、严寒、噪音等都可能让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气候和环境因素外界环境影响家长期望过高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让孩子在体育活动中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进而产生心理障碍。
体育教学中如何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文献1
作者,年份,标题,期刊名称 ,卷号,期号,页码。
文献2
作者,年份,标题,书籍名称 ,出版社,版次。
文献3
作者,年份,标题,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报告日期。
THANK YOU.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组织团队合作活动
通过组织团队合作活动, 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合作 、互相帮助和分享。
引入竞赛机制
通过引入竞赛机制,让学 生在竞争中体验到成功的 喜悦和失败的挫折,进而 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强调公平和公正
在竞赛中,教师应该强调 公平和公正,让学生明白 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获得成 功。
采用实验法,对所提出的疏导方法 进行验证和比较。
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在体育 学习中产生心理障碍的情况。
研究内容包括:心理障碍的分类、 特点、产生的原因、疏导方法的设 计、实施与评价等。
02
体育教学中心理障碍的 成因
学生个体的原因
缺乏自信
部分学生因自身身体素质、技 能水平等原因,在体育学习中 容易产生自卑、不自信等心理
关。
针对心理障碍的疏导需要从多 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克服困
难,提高学习效果。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研究有助于了解学 生在体育学习中产 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和特点。
研究对促进学生的 身心健康和全面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能够提出有效 的疏导方法,帮助 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提高学习效果。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已有的研究成 果进行梳理和评价。
《体育教学中如何疏导学生的心 理障碍》
2023-10-27
目 录
• 引言 • 体育教学中心理障碍的成因 • 体育教学中疏导心理障碍的方法 • 体育教学中疏导心理障碍的实践案例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01引言Fra bibliotek问题的提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建议
家庭及社会支持与关注
家庭支持
家庭应当积极支持学生的体育学习,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 心理障碍。
社会关注
社会应当对体育教学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和条件。
针对心理障碍的体
04
育教学策略优化
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充分挖掘每个学 生的潜力和兴趣。
THANKS.
通过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和团队活动,培养学生 的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 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 平有所提高,学习态度 和学习成绩也有所改善 。
案例三
Hale Waihona Puke 01 1. 背景介绍02 2. 整合方式
03
04
3. 心理障碍表现 4. 应对策略
05 5. 效果评估
某城市中学为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将体育教学与 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全面整 合。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 碍产生的原因及建议
汇报人: 2023-11-26
目录
• 引言 •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解决方法与建
议 • 针对心理障碍的体育教学策略优化 • 实证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引言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体育作为 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 用。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较为普遍,这 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表现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研究体育 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03
理障碍的解决方法
与建议
培养学生自信心
[浅谈高中生在体育课中的心理障碍]高中生心理障碍
[浅谈高中生在体育课中的心理障碍]高中生心理障碍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的根本途径之一。
但怎样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克制中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心理障碍,是值得中学体育老师探究和探讨的问题。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开展,单纯探究学生的身体素养、技术、体能已远远不够,必需加强学生的心理探究。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中学生在体育课上产生心理障碍的缘由,同时也探究到了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缘由和消退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为今后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一、体育课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教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理论说明,学生心理障碍的出现是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训练造成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心理障碍一般有: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理障碍、外界环境引起的心理障碍、心理素养不健全引起的心理障碍。
1.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理障碍我国的中学生一般处在13―19岁年龄阶段,该阶段是起先或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段。
在青春期,人的生理改变较大,体内的激素水平不稳定,时高时低,因而导致心理状态不平衡,喜、怒、欢、愁,改变无常,因此在体育课中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儿,得不到刚好排解就简单产生心理障碍。
2.外界环境引起的心理障碍外界环境是引起中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缘由。
例如,某次双杠课上曾有一位学生摔伤过,不仅摔伤的学生会有心理障碍,而且同班的其他学生也会因此而产生恐惊心理。
3.心理素养不健全引起的心理障碍〔1〕学生学习动机不正确由于某些学生轻视体育课,认为中学生文化学习是第一位的,高考才是最重要的,体育课可有可无,所以对上体育课踊跃性不高。
〔2〕自卑与羞涩心理由于学生在生理和体质上存在着差异,个别运动实力差的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消极地评价自己的特性,不能主动地参与熬炼;还有一局部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敏感期,在做一些动作时怕做不好,出洋相,遭到别人嘲笑,自我评价时高时低。
〔3〕缺乏抗挫折的心理素养某些学生在体育课上一旦练习动作失败,就不情愿接着练习,在一旁等待观望。
中学生体育教学中心理障碍的解析与对策
中学生体育教学中心理障碍的解析与对策【摘要】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本文旨在分析中学生体育教学中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对策。
常见心理障碍包括焦虑、自卑、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心理障碍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建立健康的体育教学环境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两项对策。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心,加强心理辅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未来,应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通过以上对策,可有效帮助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教学、心理障碍、解析、影响、对策、健康环境、多样化教学方法、结论、展望未来、结束语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学生体育教学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些中学生可能会面临心理障碍的困扰,这会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探讨中学生体育教学中心理障碍的解析和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中学生体育教学中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和原因,以便有效应对。
在日常教学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焦虑、自卑、自我否定等。
这些心理障碍可能源于家庭环境、同龄人关系、学业压力等多种因素,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体育成绩造成不利影响。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中学生体育教学中心理障碍的解析和对策,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并应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
通过建立健康的体育教学环境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体育教学效果,使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1.2 问题意识中学生体育教学中存在心理障碍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压力增加,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心理障碍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中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自卑、焦虑、担心失败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他们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及解决对策
教 育 教 学 2
体 育教 学 中学生 心理 障碍 及解决 对策
陈 智 华
( 福 建 省 漳 州 市 华 安 县 职 业 技 术学 校 福建 华安 3 6 3 8 0 0 )
【 摘
要】 体 育教 学 中, 由于学生的年龄 特征 和心理特点 , 加 上学校体育设施相对不 完善 , 体 育器材也 相对不足 , 造成 学生在上体育
体 育 是 积 极 的人 生 态度 的显 现 , 通 过 丰 富 多 彩 的 体 育 形 式
和健 身 方 法 来 发展 人 的 身心 , 确 立 顽 强 向上 的 人 生 态 度 提 高 人
的生 命 质 量 体 育 活 动 内 容 丰 富 , 适 合 青 少 年 的 生 理 特 点 。而 上
述 心理 障 碍 的存 在 ,若 教师 无 法 消 除 学生 的这 些 心 理 障 碍 , 体 育 课 的教 学 目的就 无 法 实现 , 当然 也 无 法 提 高 体 育 学 科 的 教 育 功能 。
学 生 对 各 项 体 育 活 动 往 往 缺 乏一 定 的 感 性 认 识 . 一 旦 学 习 过程 中 , 若动作没有 完成 , 或 达 不 到一 定 的 标 准 , 便 会 产 生 自卑 心理 , 这 些 学 生 常会 在 上 课 学 习 或 练 习 中缺 乏 信 心 而 处 于 被 动 态。
突 出 问 题 。 虽 然 我 国一 直 提 倡 素 质 教 育 , 然 而 最 终 还 是 以文 化 科 目考 试 成 绩 来 衡 量 , 受应试 教育的影 响 , 学 生 基 本 上 认 为 体 育是“ 副” 科, 上 不 上 无 关 紧要 , 在 很 多 学 生 的 心 目中 , 上 体 育 课
将体育课 的教学 功能完全 地体现 : 根 据 多 年 的教 学 体 会 , 就 教 学 中学 生 的 心 理 障 碍及 解决 对策 谈 几 点看 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探讨及其对策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借助于多科视角,研究出学生在体育课中的种种心理障碍,并对这些障碍进行分析研究,推出几点建议,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并完成体育运动。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障碍;探讨;对策
心理障碍介于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之间,是指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和心理适应能力。
根据权威部门测试统计,当前我国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7%,大学生为20%~30%,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迫切紧要的。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身体健康、身体素质,表现力、意志力、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使其在进行体育练习时,运动项目有些许危险性或有一定的难度时,学生经常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的形成,不仅会使少数具有这种现象的学生难于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而且还会由于消极情绪的辐射作用而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
因此,消除和克服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形成适宜心理状态,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1. 自卑的心理障碍
(1)没有表现力。
大部分表现在舞蹈类的运动项目中,例如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等。
走入大学,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受到的
体育教育也不同,发达地区的学生接受新的运动项目多一些,而另外一些地方的学生,很多的舞蹈项目都没有看到和听过。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舞蹈课以选修课的性质设置。
有的学生害羞或者是身体的协调力不好,跳出来的动作自己都觉得难看,不敢在同学和教师面前展现,这类表现大部分为女生。
(2)身体疾病。
身体先天或后天患有疾病的学生,是能进行一些低强度的体育锻炼的。
大部分高校都能真正地重视学生健康,针对此类学生实行专门的教学计划。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此类学生由于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心理的承受能力很脆弱,为了掩饰自卑心理,他们在体育课中往往表现得很不屑,很高傲,不做任何的技术动作,还有的干脆不上体育课。
2. 胆怯的心理障碍
在调查中,很多学生表示,在体育课中都会由于体育项目的难度大、或者怕受伤的原因,害怕且不敢进行体育运动,女生的这种表现比男生多一些。
男生由于性格天生好强好胜,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为了一个球会不顾一切,因此身体会受到损伤、扭伤、骨折。
男生受到伤害后,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就会有学生因心理有了受伤的阴影,在体育课中不敢放心地做运动。
女生则由于先天胆小怕事的性格,在进行一些激烈的或者有难度的体育项目时,往往因害怕自己受伤而不敢进行体育运动。
3. 疲劳的心理障碍
除了学业压力之外,学生的业余时间还面临很多的诱惑,例如上网、朋友聚会、旅游,等等。
由于高校学生实行学分制,在校不仅要上很多的课修满学分,还有的学生为了更好地发展,修双学位,培优,打工积累工作经验。
其它的时间就想放松一下,没事的时候上上网,会会朋友。
等到上体育课的时候,身体和心理都感觉到很累,在课堂上表现为精神不振,不想锻炼。
4. 怕吃苦的心理障碍
现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家里的事不用自己操心,也不用自己动手。
学习上的事,则会在经过三年的高中及高考的磨砺后,觉得自己上了大学应该放松一下,其表现不仅是上体育课,其它的课业也不想上。
在体育课中,害怕吃苦,不愿意也不想进行体育运动。
5. 传统的体育观念
从小到大,在学生的心中,体育往往会被曲解为不务正业,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一个项目。
家长和教师习惯于要求学生一切以学习为主,其余的什么都可以不用去做,这种思想在很多学生的脑海中已经被深深地刻入了,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大学重视体育是很不可理解的事。
他们觉得,只要学习好就可以弥补各方面的不足。
所以,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上体育课,或者因害怕教师的威严,即使来了也会偷偷地溜掉。
还有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坐在那儿或站在那儿,就是不做示范动作。
二、对策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根据调查,体育教学单位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认真备课,设计教学课时要新颖,方法要科学。
上课时,教师要讲解简洁、明确、清晰,示范动作协调、优美、准确,教学态度诚恳、亲切、耐心。
教师要巧妙地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使得学生在上课时渐渐放下自卑、胆怯的心理,从心理上认同、接受教师。
这些环节,对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必不可少的。
2. 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在学校里,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学习等习惯不一样,身体素质也不一样。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讲解要抓住重点与难点,示范时要反复地示范关键的技术要点,揭示学生出错较多的地方,让学生很轻松地掌握技术动作的核心。
教师要保护表现欲旺盛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表现力在难度较大的机会中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功;又要将难易适度的机会留给表现欲较低或表现力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表现的成功中提高表现热情。
总之,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表现的契机。
无论是提问、示范、游戏、讨论、表演,都要恰倒好处地适应学生表现的欲望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最大或较大限度地显示自己的价值。
3. 优化课堂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有动机的学习对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帮助学生辨证地认识自我,明确学习动机,为培养其建立终身体育意识打好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可适当设置障碍,增加困难,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也可采用表扬激励的语言,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加以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尤其对那些完成动作有困难、存在胆怯害怕心理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引导,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也可适当降低要求求得体验成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培养自我控制调节的能力。
体育课上教师应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如情绪低落、伤病、疲劳等,及时给予引导,使学生学会采用自我暗示,加强自我控制,调动机体的活动能力,适应课堂活动的需要,克服客观因素引起的心理障碍。
三、建议
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身体条件和运动基础,重视保护,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勇敢地助跑与踏跳,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要抓住重点与难点,示范时对关键技术交代清楚,从学生的实际技能出发,对学生要求不要过高,避免使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饱受失败的困扰,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畏惧情绪。
再次,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多启发、引导和鼓励,激发他们完成动作的渴望和勇气。
还可采用直观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自我比较,从而产生练习的欲望以增强自信。
第四,除运用语言激励外,教师还可采用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通过表象回忆的方式,引起消极心理因素的出现。
同时,利用积极情绪替代消极情绪,达到逐步克服心理障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晓军.论中等职业教育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青年科学,2010,(01).
[2]张会智;体育教学中的四点体会[j].吉林教育,2010,(01).
[3]徐启学,刘菊娜.“教”与“玩”结合,小学体育教学新途径[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01).
[4]杨支晗.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
究,2010,(03).
[5]刘淑利.如何克服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j].成才之
路,2010,(02).
[6]王允权,高来庆.高中体育教学过程观的重建探讨[j].成才之路,2010,(02).
[7]易万虎.如何消除高中生学习物理难的心理障碍[j].吉林教育,2010,(04).
[8]张丽娟.快乐体育教学中教师作用的探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4).
[9]刘建松.浅谈教学幽默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6).
[10]金榕.浅谈如何克服学生心理障碍[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03).
[11]王新华,刘波.对我国体育教学与人格精神教育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4,(01).
[12]吴玉洁.高校体育教学中道德意识与体育精神培养应注意的问题[j].辽宁体育科技,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