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PCR及RT—PCR检测方法的研究和p30主要抗原域的原核表达
鸡网状内皮增生病的诊断方法PPT
控制措施
隔离病鸡
治疗
一旦发现病鸡,立即隔离,以防止疾病在 鸡群中传播。
对病鸡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 生素。
加强环境控制
保持鸡舍温度、湿度适宜,通风良好。
减少应激
避免频繁转群、运输等应激因素。
防治效果评估
定期监测
定期对鸡群进行健康检查,统计发病率、死 亡率等数据。
比较数据
通过种蛋、胚胎垂直传播给 下一代。
水平传播
通过接触感染鸡的粪便、饮 水、饲料等水平传播给同群 鸡。
媒介传播
通过某些昆虫、鼠类等媒介 传播。
02
鸡网状内皮增生病的临床症状
早期症状
精神萎靡
鸡只失去活力,缩头闭眼,行动迟缓。
食欲减退
鸡只食欲下降,饲料消耗减少。
羽毛粗糙
鸡只羽毛蓬乱,失去光泽。
体重下降
随着病情发展,鸡只体重逐渐减轻。
病理学诊断
淋巴结病变
观察淋巴结的肿大程度和质地,是否有出血、坏死等病变。
肝脾病变
检查肝脏和脾脏是否有肿大、出血、坏死等病变,以及是否 有肿瘤形成。
实验室诊断
病原检测
通过PCR、病毒分离等方法检测鸡网状内皮增生病毒, 以确诊感染。
抗体检测
采集血清样本,检测抗体水平,了解鸡群感染情况。
组织病理学诊断
3
中药研究
中药在治疗鸡网状内皮增生病方面也取 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些中草药提取物具 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为该病的治 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研究展望
病毒变异研究
随着病毒的变异和进化,对鸡网 状内皮增生病的研究需要不断深 入,了解病毒变异规律和进化趋 势,为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提供科 学依据。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复制研究
网状 内皮组 织增生病病毒 ,经间接 免疫荧光 、P - 电镜 鉴定,将该株 病毒命名 CR  ̄ g ,
HL R0 0 。克隆HLR 9 1 J 91 J 0 0
主 要保 护 性抗原 的 基 Ng 0 p9 ,并进 行 了序列 分析 。HL R0 0 与我 国早 期 分 离的 南方毒株HA9 0 亲缘 关 系 J 91 91
较远 ,而 与 美 国和 台 湾的 某些毒株 同源性 较 高。HL R0 0 的T I 1 / J 9 1 C D 。 0 mL。通过 绘制 复制 动 力学 曲线 为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 报
2 1,8 1:3 2 0 01 () — 7 2
C i s Junl f n l net u i ae hn e o ra o i f i sD s ss e A ma I c o e
研 究论 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禽 网状 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的分离鉴定 及其体 外复制研 究
GA O Li .W AN G a — e Xi o m i
(. ain l e a oaoyo t ia itcn lg, a bnVt ia ee rh ntue C A , 1N t a y b rtr V e n r B oeh ooy H ri e r r R sac si t. A S o K L fer y e ny I t H r i 1 0 0 , hn , . ol e fVt ia Me ii , ote sA r ut a nvri, ri 1 0 3 , hn , abn 5 0 1 C i " C l g e r r a2 e o e ny dc eN r at g i l r l i syHabn 5 0 0C ia n h c u U e t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极低时 ,阴性抗体检测结果易引起错误判断 ,因 此还 应该 进行 病毒 检测 。现 将 R V实验 室检 测 E 方法综述 如下 。
畜 牧兽 医
唼螨防治
禽 网状 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 E R V) 诊断技术研究进 展
马建 山 ,崔 基 贤 ,刘
中图分 类号 ¥5. 8 83 文献标识码 A
莹
1 7 — 6 22 1 )5 0 3 — 3 2 9 9 (0 0 — 0 3 0 6 2
( 宁省 动物 疫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辽 宁 沈 阳 106 ) 辽 1 14
行 隔离观 察 ,一般 隔离 观察 1 月并检测 ,若 为 剧烈 、连雨 、潮湿 、炎热 恶劣气候条件 下都可 导 个 阴性 ,即可 与 原场 猪群 混 群饲 养 。还应 注 意 除 致 猪免疫 调节紊 乱 ,使该病 流行 。一般情况 下 , 虫 ,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制剂效果 良好 ,可每季 单发蓝耳病 或附红体的情 况较 少,当发现 有猪蓝
坚持 自繁 自养 ,将外源 的致病 因子 阻碍在猪 疾 病 。一 旦发现 在 猪场 中出现 “ 耳病 样 ”的 蓝 场之 外 ,因此 自繁 自养 是 小规模 养 殖 的最佳 选 从外地购进仔猪 ,一定要严格进行 E 电解质等 ,提 高猪 的免疫力和抵 抗力 。猪 附 和 检疫 ,最好在非疫 区购买仔猪 ,并且查验 当地 的 红细胞体病 虽症状 明显 ,但不 易预 防,尚无有效 检疫合格证 明。仔猪 引进入场后 ,最好对仔猪进 疫苗 防治,因此 反复发生在所难免 。在气温变化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研究进展
网状 内皮组织增殖病 是 由网状 内皮 组织增殖 1 病 原 学
病病 毒群 ( e cl dt l s i s ru ) R tue o e oi v u op 引起 禽 11 分 型 i n hi s r g .
R V为反转录 病毒科 哺乳动物 C型 E
类 的一组症状不 同的综合症 ,包括 免疫抑制 、急 反转 录病毒属 。分离株存在 3 明显 的亚 型 ,网 个 性致死 性 网状 内皮细胞 瘤 、矮小综合征 以及淋 巴 状 内皮组织增殖病病 毒 T株 ( E — R V T株) ;脾坏死 组 织和其 他组 织 的慢性 肿瘤形 成 等【 由于 R V 病毒 (N ) 鸭传染性 贫血 病毒 (IV ;鸡 合胞 ” 。 E SV 和 DA ) 以淋 巴细胞或 网状 内皮 细胞为靶细胞 ,严重损害 体病 毒 ( S )- C V [] 2 。核苷酸 和氨基 酸 的系统进化 树 3 了免疫 器官 的功 能,因而诱发 明显 的细胞和体液 分 析 表 明 ,各 个分 离 株 具有 相近 的种 系发 育 关 免疫抑 制 ,降低机体对 其他病原或抗 原的免疫应 系[ ] E — 4 。R V T为缺 陷型病毒 ,基 因组含 有 v rl - 6 —e
群 的检测 中发现 ,近 一半为血清学 阳性 ;同一 时 的总称 。病鸡生长停滞 ,消瘦 ,苍 白。羽毛粗 乱 期本病 在 日本 呈地 方流 行性 9 0年代 的 调查 表 和稀少 且生长不正常 。病鸡矮 小 ,胸腺和法 氏囊 明 ,韩 国和 埃及 有 3 %~ 5 4 7 %韵 鸡群 有抗 体 ,而 萎缩 ,并 出现腺 胃炎、肠 炎症状 。非缺 陷型 R V E
群特异性抗原 ,在病毒粒子装配 过程 中起 作用 。
潜 伏 期最短 为 3d ,人工 接种 6 2 ~1 d迅速 死 亡 。
应用PCR法检测禽源生物制品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应 用 P R法检 测禽源生物制 品 中 C 禽 网状 内皮组 织增生症病毒
庄 金秋 , 梅建 国 , 毕研 丽。王金 良1 , , 立 中1, 志强 2苗 ,沈 2 ,
(. 1山东省滨州畜牧兽 医 究院, 研 山东滨州 2 60 ;. 5 602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 山东滨州 2 6 0 ) 56 0
S g ) 物制 品都 不 允许 存 在 与产 品无 关 的外 源 病 毒 。 果病 ( ima 。 如
毒性 生物 制 品携 带外 源病 毒 , 不仅 不 能有效 预 防疾病 , 1 1 3 引物 的设 计 与合 成 . .
根 据Ge B n 中登 录 的 n ak
甚 至还 可 能 成 为传 播 动 物疫 病 的媒介 , 给养 殖 业 带来 R V参 考 毒 株 L R基 因序 列 , 用 P i rP e e 50 E T 利 r rmir . me
并且 愈发严重 J 。 1 12 细 胞 、 .. 病毒 、 品等 样 9 l 日龄 S F 胚( 南 ~0 P鸡 济 在 生物 制 品生 产企业 的实 际生产 中, 疫苗 中R V的 斯 帕 法 斯 )原 代 S F 胚 成 纤维 细 胞 ( E ) E , P鸡 C F 自制 , 鸡 污染 和传 播也 是 引起 R V感染 和流 行 的重要 原 因『 。 新 城 疫活 疫 苗样 品A0 1 ( GOL 供 ) R V及 鸡 E 8 0 等 VI Y提 ,E 因此 , 了保 证病 毒性 生物 制 品安全 有 效 , 何 一种 生 抗 R V特 异 性 血 清 ( 为 任 E 中监 所 )FT 标 记 的兔 抗 鸡 IG 、I C g
对 1P , 1 严 重 的经济 损失 。 国外 曾经报 道 , 因马 立克 氏病 疫苗 中 软 件 设 计 合 成 了 1 特 异 性 引物 P 、 2 扩 增 长 度 3 4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引发的免疫抑制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引发 市 武 隆县 畜牧 局 ,重庆 武 隆
480 ; 0 5 0
2四川 农 业 大 学禽 病 防 治研 究 中心 ) .
中图 分类 号 :8 8 ¥5 . 3
文 献 标识 码 : A
应 以 丁胺 卡 那 霉 素等 为 主 。 由于 大肠 杆 菌 对抗 菌 素 产 生耐 药 性 是 随 着 临 床 药 物 的 广泛 应 用 主要 是 不 合 理 使 用 而 产 生 的 .并 能 通 过耐 药 质 粒 的 转 移 而
使 耐 药 菌株 不 断 蔓延 扩 大 ,致 使一 些 鹅 场 从 未使 用 过 的某 些 药 物 也 失 去 效 用 1 因此及 时 开 展 大 肠杆 菌 的药 敏 检 3 ] . 测 。选择 细菌 敏 感 的药 物 来 进 行 该 病
刘 思 当 等 B] 道 , 染 R 2 报 感 EV鸡 的
要 的经 济 损失 。
33 大 肠 杆 菌 是 鹅 肠 道 内 的 常 在 细 .
胞 成 分 属 网状 内 皮 组织 . 将 其 称 为 “ 故 网 胸 腺 、 氏囊 、 脏 显 著 萎 缩 , 有 正 法 脾 只 状 内皮 组 织 增殖 病 ” 由R V 起 的病 理 现 常鸡群的15 1 0 。 E 引 /~ / 。其他 内脏 器官也 1
买 劣、 通风 不 良及其 他 疾 病 的存 在 . 别 他 病 原 或 抗 原 的 免 疫 应 答 :特 别 是 幼 龄 出 等炎 症 反 应 。阿合 买 提 ・ 买 提嗍等 特
E 感 日龄 S F 鸡 后 . P雏 7 是各 种 病 毒 的感 染 )都 可 以诱 发 大 肠 鸡 、鸭感 染 时 可 引起 明 显 的 免 疫 抑 制 , , 导 用 R V 染 1 杆菌 病 。 因此 对 雏 鹅 大 肠 杆菌 病 应 以 致 机 体免 疫 力 下 降 而 易 于 继 发 其 它 疾 病 。 鸡 体 重 明显 低 于 健 康 对 照鸡 (< .1, P0 ) o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种鸡场禽白血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种鸡场禽白血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11.01•【文号】农办医[2010]91号•【施行日期】2010.1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种鸡场禽白血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通知(农办医[2010]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农村经济)厅(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为切实了解全国种鸡场禽白血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流行状况,进一步加强种禽和SPF鸡的防疫管理,经研究,我部决定近期在全国范围开展种鸡场禽白血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监测时间2010年11月1日-2011年3月30日。
二、监测范围全国蛋种鸡祖代以上鸡场和SPF种鸡场,主要包括21家祖代蛋鸡场、5家曾祖代蛋鸡场和15家SPF鸡蛋生产单位,以及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
主要病种:禽白血病、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鸡白痢、鸡传染性贫血病、禽呼肠弧病毒病等垂直传播的免疫抑制性疫病。
三、监测承担单位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山东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参与。
所有血清样品的鸡白痢抗体检测由中国农业大学承担,其他疫病检测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山东农业大学承担。
采样工作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山东农业大学承担,具体分工见附件1、2、3。
各有关省份协助做好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四、监测比例与数量(一)祖代蛋鸡场据统计全国祖代蛋鸡场21家,按照在产祖代蛋鸡存栏量的1.5%比例抽检,各场抽检血清和种蛋数量不足100份(枚)时,按照各自100份(枚)抽取,抽检样品数见附件1。
其中血清样品检测禽白血病J亚型抗体(ALV-J亚群-Ab)、禽白血病A/B亚群抗体(A/B亚群-Ab)、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病毒抗体(REV-Ab)和鸡白痢抗体(SP-Ab)。
禽病病原之实验室检测方法20140425完美版PPT
• 成立于2021年,是集动物疫病诊断、研究和 效劳为一体的技术效劳窗口。
•
通过检测效劳,对畜禽健康水平和疫病状
态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分析评估,指导养殖
客户做好科学防疫和用药工作,建立推广“ 免疫+用药+监测+净化+生物平安管理〞的全 新方案式兽医效劳模式。
疾病诊断研究中心
动物疾病 诊断研究效劳中心
1个综合管理室
• 样品接收与登记 • 检测任务下达 • 检测报告的复核与递送 • 客户沟通与结果分析 • 菌毒种归档与保藏 • 实验室和物料平衡管理
四大特点
• 专业:人员、场所、试剂 • 全面:禽16项;猪13项,细菌12项 • 标准:有标准可依 • 研究:集团化客户的专题合作研究
先进的仪器设备
先进的仪器设备
先进的仪器设备
先进的仪器设备
先进的仪器设备
先进的仪器设备
先进的设备
标准的操作程序
五定监测机制
合理定点 系统监测
专人效劳 专家咨询
定人
定点
定期
定性 定量
固定周期 持续监测
定性检测 抓住源头
固定数量 全面监测
六大监测技术
监测免疫效果 野毒感染状况
快速诊断 基因分析 区分野毒与疫苗毒
疾病名称 鸡新城疫(ND)
禽流感(AI)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AILT)
禽滑液囊支原体(MS) 禽败血支原体(MG) 产蛋下降综合征(EDS) 包涵体肝炎(IBH)
病料采集部位 脑组织、气管、肺脏、咽喉拭子
气管、肺脏、输卵管、咽喉、泄殖腔拭子
气管、肺脏、肾脏、咽喉拭子 气管渗出物、气管、肺 血液、关节 血液、气管、肺
推荐228个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推荐228个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1、10%丁香酚纳米乳的研制2、2009-2011年国内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3、3种植物多糖抗猪蓝耳病病毒及免疫增强作用研究4、ATF6在内质网应激引起的HepG2细胞自噬与凋亡中作用机制的研究5、A型流感病毒16种HA血清型DNA微阵列检测方法研究6、A型流感病毒感染机理研究:肥大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7、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不同分离株的基因组和生物学特性比较8、H5N1流感病毒感染孕鼠的机制以及养禽业人员禽流感感染风险调查9、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气源性传染的监测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10、H9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演化分析及致病性研究与疫苗免疫效果评估11、Nsp9-Nsp12与高致病性PRRSV的增殖能力和致死性毒力的相关性12、p53在I型干扰素介导的先天性抗甲型流感病毒中的作用研究13、PHEV感染小鼠大脑皮质mRNA和microRNA表达谱变化及其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14、PI3K/Akt信号通路与天然免疫限制性因子SAMHD1在PRRS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研究15、PRRSV Nsp2与宿主细胞蛋白BAG6和AIF1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16、PRRSV对猪肺泡巨噬细胞天然免疫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17、PRRSV感染诱导细胞自噬及内质网应激的机制研究18、PRRSV诱导炎症反应及其调控机制19、PRRSV诊断方法的建立及鲁豫冀地区PRRSV的流行与遗传变异研究20、RNA干扰途径抗猪瘟病毒研究21、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克伦特罗的免疫特性及中毒病理学研究22、阿魏酸钠抗炎分子机制及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疗效初步观察23、靶向黑色素瘤重组免疫毒素MSH-PE38KDEL的表达、纯化及其靶向抗肿瘤生物学效应24、毕赤酵母表达犬长效干扰素融合蛋白的研究25、变异猪伪狂犬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26、冰川棘豆毒素的毒性及细菌降解研究27、博落回杀螨活性成分的研究28、不同来源多重耐药性沙门氏菌分离株的耐药机制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29、不同条件下小鼠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及HOXA10基因表达的研究30、不同宿主来源新城疫病毒全基因组特征及其V蛋白对DF-1细胞IFN-β生成的影响31、布鲁氏菌wzm/wzt基因对其毒力、免疫原性及蛋白质表达影响的研究32、产苦马豆素疯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遗传多态性研究33、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研究34、宠物源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多药耐药机制研究35、川牛膝多糖对小鼠免疫反应的影响及机理研究36、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研究37、大豆磷脂对AA肉鸡脂肪代谢及肉品质影响的研究38、蛋鸡ALV-J的分离鉴定及分子致瘤机制的研究39、典型肉鸡生产链中弯曲菌耐药性调查及风险评估研究40、丁香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抑菌效果评价41、冬虫夏草无性繁殖研究及其产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42、动物疾病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43、动物性食品中喹恶啉类药物代谢物和磺胺类-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免疫分析方法研究44、动物性食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荧光偏振免疫分析研究45、动物性食品中酰胺醇类残留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研究46、断奶仔猪源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的分子流行病学及F18菌毛部分特性的研究47、多拉菌素的抗炎作用及其对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48、鹅源新城疫病毒部分生物学特性鉴定及其囊膜糖蛋白基因序列分析49、恩诺沙星和磺胺二甲嘧啶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的研究50、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51、防治奶牛乳房炎新型中药制剂的研究52、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新型复方药物制剂宫炎清的研究53、仿生骨修复支架材料的设计及其成骨诱导机制的研究54、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鸡、猪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55、疯草(甘肃棘豆)生物碱系统分析及其毒性的比较病理学研究56、疯草内生真菌合成苦马豆素的研究57、孵化温度对鸭胚胎发育和机体代谢的影响研究58、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诊断方法与灭活疫苗的研究59、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因子筛选和capD基因功能研究60、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的转录组学研究与环介导恒温扩增法的建立61、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分子机制研究62、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研究63、副猪嗜血杆菌重要免疫原性相关蛋白发掘及GAPDH免疫调节机理研究64、钙离子结合蛋白S100A4的原核表达纯化以及S100A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65、甘草总黄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及其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应用研究66、甘肃的虫草及其相关真菌的多样性67、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及其弱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和应用68、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鉴定、遗传变异及致病性分析69、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人工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70、镉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毒性损伤的机制71、弓形虫疫苗候选抗原IMP1生物学特性及其免疫原性研究72、谷物、猪饲料和牛奶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研究73、瓜子金皂苷己抑制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抗神经炎症作用的体外研究74、规模化猪场猪瘟疫苗群体免疫程序的研究75、国内外动物源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76、国内外兽药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77、寒区温室型犊牛舍的设计与冬季应用效果的研究78、寒区育肥牛舍冬季环境测定与通风改造的研究79、河北省猪链球菌病病原学调查与分析80、黑龙江省部分猪场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81、黑龙江省奶牛场生命周期评价82、黑曲霉菌在生物发酵饲料上的应用及其产品对动物抗病力的影响83、红景天苷的抗炎作用及其对炎症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84、湖南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85、黄芪多糖益生菌合生元对雏鸡生长和免疫作用的研究86、黄芪提取物对鸡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87、黄芩苷对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88、黄土高原13个栽培牧草品种的生产性能对模拟轮牧的响应89、鸡枞菌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注射液的研制90、鸡痘病毒282E4株基因组和蛋白质组解析、载体构建与HIV重组疫苗研究91、鸡柔嫩艾美耳球虫西宁株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抗药性研究92、鸡双向选择家系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研究93、基于基因打靶技术的人胚胎干细胞向功能性肝细胞分化的研究94、基于犬2型腺病毒和1型腺相关病毒载体的小反刍兽疫重组疫苗的研究95、基于微生物固态发酵豆粕转化大豆异黄酮的研究96、吉林省羊传染性脓疱病流行病学调査及其灭活疫苗的研制97、集约化猪场粪便处理的生命周期评价98、减毒痘苗病毒天坛株的构建、致病性及免疫原性研究99、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GH15及其裂解酶三维结构与分子作用机制研究100、金丝桃素抗菌及抗鸡球虫的研究101、咖啡酸抗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损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102、口蹄疫、猪瘟和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分点免疫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103、口蹄疫病毒VP1蛋白抑制细胞Ⅰ型干扰素产生的分子机理104、狂犬病病毒CVS-11株感染性cDNA克隆的构建及其应用105、狂犬病病毒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其生物学活性鉴定106、喹赛多在猪、鸡、鱼和大鼠体内代谢及分布研究107、雷公藤多甙纳米乳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108、冷应激对鸡肝脏脂肪代谢与炎性因子的影响109、凉山半细毛羊Mef2A、Mef2C基因克隆与组织时空表达110、辽宁省盘锦地区动物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研究111、骆驼挤奶机结构与工作参数的试验研究112、绿原酸抗乳腺炎作用及机制研究113、马立克氏病病毒RB1B株感染鸡的蛋白质组、转录组学及天然免疫机理研究114、美洲型、欧洲型PRRSV及PCV2基因工程疫苗构建及实验免疫研究115、锰对体外鸡脾淋巴细胞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116、锰诱导体外鸡脾淋巴细胞HSPs mRNA表达的影响117、泌乳牛舍局部通风和待挤区冷风机使用效果的研究118、棉粕日粮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119、免疫层析技术在口蹄疫POCT中的应用研究120、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21、奶牛γ-干扰素基因的表达及其在乳房炎防治中的初步应用122、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工程疫苗构建及实验免疫123、奶牛酮病、脂肪肝糖异生和脂肪动员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124、奶牛酮病氧化应激致肝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125、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方法与细菌学研究126、内蒙古通辽地区奶牛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机理初步分析127、内蒙古自治区手足口病主要病原分子生物学特征和人肠道病毒71型致病病理学研究128、黏膜免疫佐剂对鸡黏膜和系统免疫反应机理的研究129、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130、牛粪垫料对泌乳牛趴卧行为和环境卫生的影响131、牛副流感病毒3型山东分离株致病性研究及荧光定量RT-PCR的建立132、牛卵母细胞孤雌激活与体细胞核移植133、牛体细胞克隆中异常重编程的分析及提高重编程效率的研究134、牛羊仰口线虫PCR-RFLP鉴别方法的建立及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135、牛主要呼吸道病毒病血清学调查、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离株鉴定及疫苗研究136、普通牛FoxO1、FoxO3、FoxO4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对肉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137、铅镉联合对大鼠肾脏的毒性研究138、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囊膜糖蛋白基因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特性139、禽白血病病毒抗原/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准种分析140、禽流感与新城疫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及初步应用研究141、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与J-亚群白血病病毒的致病性及其疫苗研究142、犬瘟热病毒敏感细胞系和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与初步应用研究143、犬新孢子虫宿主细胞结合蛋白筛选及其免疫原性分析144、日本乙型脑炎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和应用145、日粮添加ω-3PUFA对绍鸭产蛋性能、脂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146、日粮硒对雏鸡免疫功能影响的机理研究147、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和子孢子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148、肉鸡热应激损伤与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研究149、肉鸭Myostatin剪切体的表达和调控150、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肽与发酵性能研究151、乳酸菌及其培养液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菌群及肠道结构的影响152、乳腺炎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研究153、瑞香素对小鼠淋巴细胞免疫抑制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154、三肽囊素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的阻断机制研究155、上海市郊规模化养猪场锌的应用状况调查研究156、圣羽王鸽MSTN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肉质性状相关性研究157、石房蛤毒素及其抗体适配子的制备与检测方法的建立158、四种中药多糖增强免疫和抗病毒作用及机理研究159、太阳能热水工程在寒区规模化奶牛场应用效果的研究160、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的miRNA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161、围产期健康奶牛与酮病、亚临床低钙血症病牛血液代谢谱的比较与分析162、围产期奶牛干物质摄入减少及脂肪动员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163、围产期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及微生态制剂的调控作用164、我国O型泛亚1系口蹄疫病毒表型差异的分子基础165、我国部分地区奶牛乳腺炎流行病学调查及IRAK2基因与乳腺炎相关性分析166、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分析167、我国农场动物福利评价研究168、我国兽医体系效能评估指标研究169、硒蛋白W对鸡免疫机能的影响170、硒对奶牛乳腺炎抗炎作用和炎症信号转导通路调节机制的研究171、细胞自噬在新城疫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172、腺病毒/甲病毒复制子嵌合载体猪瘟疫苗的构建及评价173、小鼠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在束缚应激研究中的应用174、小鼠巨噬细胞TLR2、TLR4及RP105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天然免疫应答机制175、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的研制及其催醒机理的研究176、新城疫病毒单感染及猪流感病毒与猪链球菌共感染差异蛋白组学分析177、新城疫病毒反向遗传操作基础与应用研究178、鸭坦布苏病毒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179、鸭疫里氏杆菌免疫诊断方法及在感染鸭肝脏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180、芽孢杆菌制剂对大肠杆菌感染仔猪免疫应答及肠道菌群影响181、羊布鲁氏菌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免疫候选抗原的筛选与鉴定182、羊传染性脓疱病毒重组DNA疫苗的构建与实验免疫研究183、养殖环境真菌气溶胶及相关真菌毒素的检测184、一种复方中药提取工艺的优化及颗粒剂制备185、乙型脑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诊断及重组疫苗研究186、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对动物生长及其吸收机理的研究187、益生菌制剂的研制及其对雏鸡免疫学影响和机理的研究188、益生乳酸杆菌的黏附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189、益生乳酸杆菌的筛选及中草药协同作用的研究190、应用SSH技术筛选和克隆奶牛乳房炎抗性相关基因191、有机硒源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及其机理研究192、孕酮与干扰素-τ对体外培养的牛子宫内膜细胞基因组表达谱的影响193、植酸酶的提取、检测及其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194、植物缩合单宁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的研究195、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中药方剂筛选及其作用机理研究196、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开发研究197、治疗奶牛乳房炎蒙药复方的筛选及其抗炎免疫机理的研究198、致死型埃博拉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199、中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进化分析与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标记疫苗的研究200、中国部分地区猪流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201、中国养猪业生产波动分析与预测预警研究202、中国猪瘟流行病学现状与防制研究203、中药方剂香芪汤对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研究204、中药组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205、肿瘤细胞靶向抗菌肽嵌合体的设计及其抗肿瘤活性机制研究206、重组牛IFN-λ3的制备及其与IFN-α/IF N-β/IFN-γ抗病毒活性比较研究207、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对Ⅰ型干扰素下游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208、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结构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抗原表位的鉴定209、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全基因组分子遗传特征分析210、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抑制IFN-β表达机制的探索21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及病毒遗传变异分析212、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鼻支原体的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基因组学分析213、猪骨骼肌生长及肌纤维类型分布的分子机理研究214、猪流行性腹泻病毒AJ1102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分子进化特征215、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分离及间接ELISA的建立216、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感染性cDNA克隆的构建217、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特性研究及其种毒制备218、猪流行性腹泻及猪传染性胃肠炎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219、猪脑心肌炎病毒病原学及诊断方法的研究220、猪苹果酸酶及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在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差异221、猪饲料中高剂量的铜锌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控制222、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与基因缺失疫苗株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223、猪小肠抗菌肽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224、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的家蚕表达及亚单位疫苗在小鼠和仔猪的免疫效力试验225、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比较基因组学和亚单位疫苗的研究226、猪源乳酸杆菌的筛选及其对仔猪肠道黏膜免疫影响的研究227、猪脂肪组织发育和体脂沉积的神经内分泌及免疫调控228、籽鹅卵巢组织基因差异表达及产蛋相关基因定量的研究。
一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诊断与防治
1 发 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 0 年9 0 2 月初 ,枣庄 市某 大型蛋 鸡专业 户饲养 的4 5 日龄 育成鸡 ,采食 和饮水 急剧减 少 ,精神 沉郁 ,低头缩 颈 ,羽 毛松乱、垂翅 、流泪 、肿 眼、甩鼻( 欲甩 出 口、鼻 中的粘 液) ,少数病 鸡张 口呼吸 、有罗音 ,排 白色 、黄绿 色稀 粪 ,个 别鸡嗉囊 内有积 液 ,颈 部膨大 ,消瘦 ,病情 严重 者 出现 衰竭死亡 。用盐 酸环 丙沙星纯 粉 、盐 酸蒽诺
禽网状 内皮组织增殖病( E 是由反转录病毒属的禽网 R 状 内皮组 织增殖病 病毒( V1群所 引起鸡 、火鸡 、鸭及 E R 其他禽类 的一组病理综 合症 。R E是一 种典型 的免疫 抑制 性 疾病 ,家禽感 染后 ,不仅造 成经济 损失 ,而 且造成 禽 类 免疫应 答能 力降低 ,甚至免 疫失败 ,间接损 失不 可低 估 。20 年6 月份 ,在 菏泽 某柴鸡场 散养 的本地柴鸡 0 9 、7 发 生一种 以腺 胃肿大 ;肝 脏增 生 、肿 大、坏死 灶 ;脾 肿 大 ;高死 亡率为特 征的恶 性传染 病 。经 流行病 学调查 、
组织增殖症。
1 0年第 8 ( 期 总第 13期 ) 6
经
1 发病情 况
山东省 菏泽市 牡丹 区某大 型柴鸡 场 ,散养9 0 余只 00
数病 重鸡 死 亡 。
的迅 速 发展 ,本病 呈 逐 年扩 散 流 行趋 势 ,发病 率 可 达 10 0%,死亡 率为3 9 %,给 养鸡业 造成 巨大 的经济损 %~ 5
失。
42 控 制措 施 (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 . 1 生,饲养 密度要适 宜 ,注 意通风 换气 。( )该 病是 一种 2 新冠 状 病毒 病 ,单用 抗 菌 素 治疗 无 效 ,要 采取 疫 苗注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研究进展
摘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 ),也被称为极性网状内皮组织细胞癌,是一种重要的家禽免疫抑制疾病。
其病原体禽网状内皮组织组织增生症病毒(REV )广泛分布于不同鸟类,可引起亚临床感染。
REV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REV 整合到其他较大DNA 病毒基因组中的能力使其诊断和预防变得复杂,可能导致其他疫病的疫苗接种失败。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疫苗,这也使如何限制RE 对家禽养殖的影响变得复杂。
本文综述了RE 已知的知识现状,强调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关键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共同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研究进展刘洪勋(博兴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山东滨州256500)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9.057收稿日期:2022-12-02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 ,RE )是家禽的一种恶性疾病,其病原体禽网状内皮组织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 -dotheliosis virus ,REV )最早于1958年从患有肿瘤的火鸡内脏中分离而来,于1966年根据肿瘤病变存在的主要细胞成分首次被命名[1]。
我国2008年《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将RE 列为二类动物疫病[1]。
长期以来,REV 一直与鸟类中广泛传播的疟原虫白斑疟原虫有关。
报道最多的是鸡和火鸡,鸭和鹅等水禽也有报道,其他野生鸟类包括鹌鹑、鹧鸪、孔雀、麻雀和鸽子等,成熟鹌鹑和10周龄鸡极易感染[2]。
尚没有证据证明哺乳动物能产生该病,而且REV 不会在任何哺乳动物来源的培养细胞中生长。
美国得克萨斯州濒临灭绝的阿特沃特草原鸡(tympanuchus cupido attwateri )因为种群中流行的RE 致使种群恢复工作颇受阻碍,保护区内的雉和麻雀血液样本检测的阳性率极高[3]。
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来看,RE 导致淋巴组织的急性或慢性肿瘤。
RE 的临床过程类似于其他肿瘤性疾病,如淋巴性白血病(lym -phoid leukosis )或由J 亚组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of subgroup J ,ALV-J )引起的禽白血病等。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流行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流行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邓小芸;祁小乐;高玉龙;高宏雷;秦立廷;王永强;王笑梅【摘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是禽类一种重要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鸡群中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流行比较严重;REV与马立克病病毒(MDV)、鸡贫血病病毒(C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几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混合感染在我国部分养鸡场中均普遍存在,使得鸡群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导致禽流感、新城疫等重要疫苗免疫失败,并容易造成继发感染,使疫病的诊断和防控难度加大.另外,REV可以整合到MDV和鸡痘病毒(Fowlpox virus, FPV)基因组中,从而导致商品化疫苗受到污染,并可用做将外源基因插入到鸡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表达载体;基于REV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PCR、实时荧光PCR、LAMP提高了诊断RE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0(031)009【总页数】4页(P93-96)【关键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流行;感染;基因重组;检测技术【作者】邓小芸;祁小乐;高玉龙;高宏雷;秦立廷;王永强;王笑梅【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黑龙江双城,15011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6.5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引起鸡、鸭、鹅、火鸡及其他禽类的,以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综合征、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形成为特征的一群病理综合征[1]。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年1月11日制定表1. 病毒分类名录附录:朊病毒蛋白(Prion)注:BSL-n/ABSL-n:不同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动物实验室。
a.病毒培养:指病毒的分离、培养、滴定、中和试验、活病毒及其蛋白纯化、病毒冻干以及产生活病毒的重组试验等操作。
利用活病毒或其感染细胞(或细胞提取物),不经灭活进行的生化分析、血清学检测、免疫学检测等操作视同病毒培养。
使用病毒培养物提取核酸,裂解剂或灭活剂的加入必须在与病毒培养等同级别的实验室和防护条件下进行,裂解剂或灭活剂加入后可比照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的防护等级进行操作。
b.动物感染实验:指以活病毒感染动物的实验。
c.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指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在采用可靠的方法灭活前进行的病毒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生化分析等操作。
未经可靠灭活或固定的人和动物组织标本因含病毒量较高,其操作的防护级别应比照病毒培养。
d.灭活材料的操作:指感染性材料或活病毒在采用可靠的方法灭活后进行的病毒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生化分析、分子生物学实验等不含致病性活病毒的操作。
e.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指针对确认无感染性的材料的各种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无感染性的病毒DNA或cDNA操作。
f.运输包装分类:按国际民航组织文件Doc9284《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的分类包装要求,将相关病原和标本分为A、B两类,对应的联合国编号分别为UN2814(动物病毒为UN2900)和UN3373。
对于A类感染性物质,若表中未注明“仅限于病毒培养物”,则包括涉及该病毒的所有材料;对于注明“仅限于病毒培养物”的A类感染性物质,则病毒培养物按UN2814包装,其它标本按UN3373要求进行包装。
凡标明B类的病毒和相关样本均按UN3373的要求包装和空运。
通过其他交通工具运输的可参照以上标准进行包装。
g.这里特指亚欧地区传播的蜱传脑炎、俄罗斯春夏脑炎和中欧型蜱传脑炎。
家禽养殖中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
家禽养殖中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家禽养殖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病原微生物的存在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禽畜健康,确保食品安全,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家禽养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家禽养殖中常用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一、细菌检测技术细菌是家禽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因此,细菌检测技术非常重要。
常用的细菌检测技术包括培养法、PCR法、荧光定量PCR法等。
1. 培养法培养法是一种传统的细菌检测方法,通过将样品在富含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来观察和鉴定细菌的生长情况。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是缺点是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并且对一些难以培养的细菌无法检测到。
2. PCR法PCR法是一种基因扩增技术,通过引物特异性扩增目标细菌的DNA片段,并通过荧光信号来检测细菌的存在。
PCR法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强的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检测,但是对于复杂的样品处理和设备要求较高。
3. 荧光定量PCR法荧光定量PCR法是PCR技术的改进,通过添加荧光探针并利用荧光信号进行定量检测。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检测到细菌的存在,还能够确定其数量,对于病原微生物的追踪和监测非常有帮助。
二、病毒检测技术除了细菌外,病毒也是家禽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针对病毒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ELISA法、PCR法和免疫荧光法等。
1. ELISA法ELISA法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通过将样品与特异性的抗体结合,再添加酶标记的二抗,通过酶的反应来检测病毒的存在。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简单快捷的特点,适用于病毒的筛查和监测。
2. PCR法PCR法在病毒检测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扩增病毒的核酸片段来检测病毒的存在。
PCR法对病毒的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检测。
3. 免疫荧光法免疫荧光法是一种结合了免疫学和荧光技术的检测方法,通过将样品与特异性的抗体结合,再添加荧光标记的二抗,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来检测病毒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ce t e 2 7 b o 2 7 b o a t e s r r o u l oi e 4 9 b o 5 7 b ft e ln e mi a e e to NV . f g n u lo i 3 p t 6 p t n i n e p me fn ce t 9 p t p o o g t r n l p a fS d s i d 1 h r A a me t r
o 8 b o T gn w s mpie y P l rs hi eci (C ) o te e o f C F ifc d i f 2 1 p f L R e e a a l d b o meae an R at n P R f m gn me o E net wt i f y C o r h e h R t uon ohl s rs t i R V—、o T P R f m i l NA a dc n dit pami G M— ay T erslo e cled tei i Vi s a i o s u T r n( E T r —C o vr R r a R n l e o l dp E TE s . h eut f o n s
摘 要 :根 据 MO A M.L N Al Y发表 的一对 引物 ,5c T c G A c A T G G A A G G A 一’( 游 l A A T G G c A G T T A G C GA3 上 -
引物) l A G T T G G A T c 3 下游 引物) ,5A T T G A c A G A T一’( - ,上 游 引物位 于 R V S V 毒株 L R序 列上游 2 7 p到 E —N T 3 b
均能 高效表达 。本研 究为建立 R V抗体的 E IA检测方法打 下基础。 E LS 关键 词 :禽网状 内皮增生症病毒 ;p0蛋 白主要抗原域 ;原核表 达 系统 ; We e l 3 sr b t tn o
中 图分 类号 : S826 5 . 5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 章 编号 :10—592 0)404 —5 0808 (060—4 1 0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4期 8
20 年 06 7 月
中 国 预 防 兽 医 学 报
Ch n s o r a fP e e t e Ve ei a y Me ii e i e e J u n lo r v n i tr r d cn v n
A src: ae n ap i o r r p bi t yMO .L Snep me ’ AT AC A GC ‘ G T b t t B sd o a fp mes u l a d b NA M A Y(e s r r5 a r i ce i 一C T GG C AAI G ’
Vo . 8, . 1 2 No4
J l 2 0 uy 06
禽网状 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P R及 R — CR检测方法的研 C TP
究和 p 0主 要抗原 域 的原核 表 达 3
葛 兆 宏 ,陆广 富
( 苏畜牧 兽 医职业 技术 学院 ,江苏 泰 I 2 3 0 江 , 50 ) 2
27 p 6 ,下 游 引 物在 4 9 p到 5 7 p之 间 ,扩 增 产物 总 长 为 2 1 p 以 R VT株 感 染 的 鸡 胚 成 纤 维 细 胞 D A b 9 b 1 b 8 。 b E— N
作 为 P R扩增模板 ,进行 P R扩增 ,提 取病毒 R A进行 R —C C C N TP R,这 两种方 法均获得 了禽 网状 内皮增生症 T 株 的部 分 L R序 列 ,将其 克 隆入 p E T E s T G M— a y克隆载体 中,经测序 ,证 实为禽 网状 内皮增 生症 T株 的部 分 L R序列 ,初步建立 了 R V的 P R和 R —C T E C TP R检测 方法。人 工合 成 了R V p 0的主要 抗原域, E 3 用构建成功的表 达禽 网状 内皮增生症 p 0主要抗原域的原核表达载体 p Tp0 3 E —3 ,转化大肠杆 菌 B 2 ,挑取 阳性克隆培养 ,I G L1 P T 诱 导后 裂解 菌体 作 S SP G D —A E分 析 , 出现 大 小约 2 u的 表 达 产 物 即融 合 蛋 白 Tx p0主要 抗 原域 ,经 5K r A—3
p 0 o e iuO n O h I SS vr s i c l 3 fr t Ie d t ei i i n E.o i C O u
GE a — n Zh o ho g,LU a -u Gu ng f
(i guA i l ubn r tr ayColg , azo 2 3 0 C ia Ja s nma H sa dyVe i r l e T i u2 5 0 , hn) n en e h
De e t n o e iuO n O h I ss vr s if c in u ig PCR t c i fr t Ie d t ei i i n e t sn o c O u o or
R — C n x rs de pe s no ema t e i d man npoen o t oa g c
Wet n bo 验证融合蛋 白具有 R V特异的反应 原性 。采用常规表 达条件 :L sr l e t E B培 养基 ,3 7℃培养 ,待茵生 长
至 O 6 为 04h 06h 用终 浓 度 为 0 m l  ̄08 o L的 IT 进 行 诱 导 , 于 3 D0 0 . ~ . 。 . m o L . mm l 2 / / PG 7℃振 荡培 养 4h , ~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