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级(下)音乐课教案四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4课《花蛤蟆》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4课《花蛤蟆》教案前言《花蛤蟆》这篇儿童歌曲极具趣味性,旋律简单而易于把握,歌词生动形象,能带给孩子们愉悦的听觉和视觉体验。
教学过程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发展水平。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歌曲的歌词所表达的意义,从而内化歌曲的韵律、语言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2.熟悉歌曲的歌词,并理解歌曲表达的意义;3.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和音乐表现能力;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听觉、视觉、口语表现能力;2.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音乐素养;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感知能力;2.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引入歌曲通过问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入《花蛤蟆》这首歌曲。
•问:小朋友们,你们最近是否听过一个非常好玩的歌曲,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点评,并介绍今天要学习的《花蛤蟆》。
激发情感通过展示海洋生物的真实图片,让学生感知大海的美丽、神秘和危险,激发学生对歌曲的浓厚兴趣和感情投入。
讲解旋律和节奏通过分组演唱、拍打节奏等形式介绍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理解歌词含义通过画图、举例、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和想象力。
唱歌练习通过班级合唱、小组演唱等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音乐表现能力。
游戏体验通过团队合作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对歌曲的印象,提高学生音乐和情感体验的水平。
总结通过学习这首充满童趣的歌曲,学生不仅提高了对音乐艺术的感知和表现能力,而且启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情感,增强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希望今天的学习能够成为孩子们未来音乐和情感体验的坚实基础。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锦集四篇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锦集四篇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其媒介是按时组织的声音。
一般音乐的定义包括共同元件,例如音调,节奏,动态,和的声波品质音色和纹理。
以下是我整理的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锦集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说演弹唱》、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教学目标】1、通过初步介绍曲艺音乐和学唱、听赏,使学生知道曲艺音乐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齐葩,对它产生初步的兴趣。
2、能初步唱出《说演弹唱》的韵味。
3、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1、本单元我们要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曲艺的唱腔与语言紧密结合,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2、学唱歌曲《说演弹唱》(1)这首歌曲的歌名概括了曲艺的全部演出形式,也是曲艺的特点,学生们议论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2)听几遍录音范唱。
(3)学生随录音学唱,不必学唱歌谱。
(4)用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务必将每个字都吐的很清楚。
(5)再随录音学唱,注意其中的韵味。
(6)随伴奏带演唱,教师指挥。
3、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1)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电视连续剧轰动了整个中国,那就是《四世同堂》。
这是用京韵大鼓音调创作的歌曲。
(2)听录音。
(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3)我们听到在录音中有鼓和板的声音,这就是京韵大鼓演员自己击打出的声音。
(4)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5)再欣赏一两遍,要求学生感受京韵大鼓的音调和独特的韵味。
4、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选段,随录音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等选段,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的愿望。
2、通过轻声模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继续感受京韵大鼓特有的韵味。
3、通过欣赏和亲身演唱,能说出曲艺音乐的若干特点。
【教学过程】欣赏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学唱了具有京韵大鼓韵味的歌曲《说演弹唱》,对京韵大鼓的演唱方式和其特有的韵味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再欣赏其他的曲艺音乐品种。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篇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教学目标:1.用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的方法,了解什么是音色。
2.了解人声的分类,通过聆听与对比,听辨出人声的类别。
3.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初步掌握基本的持笛、吹笛方法;能用适中的力度、均衡的气息吹奏短音和连音。
教学内容:1、学习音色的概念,感受乐器的音色。
2、了解人声的分类。
3、欣赏5首歌曲,分别听辩出人声的分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重点:音色(乐器与人声)的概念与竖笛入门。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音乐知识:美好的音色——人声的分类。
2、欣赏歌曲:《牧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老人河》、《夜莺》。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新课教学:1、自画秋天的色彩:下面请同学们用颜色来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秋天,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行(还可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随意画)。
2、联想乐器的色彩:启发学生把美术表现的秋天色彩,牵引到乐器音色的听辨上,由视觉到听觉加以感受,播放大提琴、双簧管、小号、三角铁等乐器的声音和图片,师小结“什么叫音色?”3、听辨乐器的音色,让学生为形容音色的两个形容词“嘹亮”、“清脆”找到合适的乐器(小号和三角铁)4、人声的美妙:音乐中使用的乐器都有自己特有的音色,而人的歌喉也是一各最为自然的`特殊的乐器,它也有着美妙的音色。
请同学欣赏纯人声演绎的一首无伴奏合唱《牧歌》,真切地感受到人声的美妙与魅力,激发学生对合唱和人声的兴趣,同时又自然过渡到本课音乐知识“人声的分类”的讲解。
5、了解人声的色彩:童声、男声(高中低音)、女声(高中低音)。
为避免枯燥,每讲解一种都配一个演唱片断,使学生真实体验而又记忆深刻。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演唱)对花-湘教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演唱)对花-湘教版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对花》。
2.了解歌曲中表现的思想情感。
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唱歌体验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难点:培养孩子细致入微、感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准备
扬琴或钢琴,麦克风。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对花》,鼓励学生听一听歌曲的前奏,让学生先猜一猜歌曲的名称和内容。
2.学唱歌曲(20分钟)
教师播放歌曲,并指导学生听歌识曲,了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逐句教唱歌曲,并指导学生注意歌曲中每一个字的发音和情感表达。
在学唱歌曲过程中,可以结合歌曲的内容进行一些讨论,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意义和背景。
3.情感体验(10分钟)
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歌曲中表达的情感相比较,增强学生对歌曲的感性理解。
4.演唱展示(15分钟)
请个别小组演唱。
5.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
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曲《对花》的旋律和歌词,并对歌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通过情感体验和演唱展示,学生能够感性理解歌曲,并培养学生细致入微、感性思维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4课歌曲《小小少年》|花城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4课歌曲《小小少年》|花城版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课题《小小少年》课型或模块歌唱学校年级四年级执教人性别年龄职称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朝气少年的阳光心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唱、模唱学习歌曲,能用优美活泼的声音演唱《小小少年》。
3、与技能目标掌握附点节奏对表现音乐作用,用优美的音色,激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认识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初步感受其节奏特点,能用优美、连贯的歌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
教学难点掌握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弱起节奏并能熟练运用。
学生及教学内容分析《小小少年》是德国电影《英俊少年》的插曲,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少儿歌曲,这首歌曲旋律变化重复,曲调舒展而有起伏,在歌中虽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此时此刻他仍然表达了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表达主人公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同时歌词也表达了大部分少年儿童的心声,容易引起学生们心灵的共鸣,歌曲难度不是很大,朗朗上口。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音乐课程学习,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我把学会歌曲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并初步认识感受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教学策略本节课通过师生谈话引出学生平时中的烦恼与挫折,接着激发学生用歌声表达自己要勇敢地面对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
在学唱曲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附点八分音符的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去掌握其节奏时值,从而突破重难点。
整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挖掘教材中的音乐要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培养音乐素养。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通过用教材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本节课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启发引导法,听唱法等。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教的活动学生学的活动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教学环节设计意图导入阶段情景引入,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中,遇到过烦恼吗?都有哪些烦恼呢,能跟老师说说吗?师:刚刚同学们都畅所欲言了自己的烦恼,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小少年》这首歌曲,看看它是不是能表达出你们的心声。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花蛤蟆》教案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花蛤蟆》教案一. 教材分析《花蛤蟆》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湖南土家族民歌,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本节课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第4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了解土家族的音乐文化,感受民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善于模仿,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土家族民歌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土家族民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土家族民歌的特点,感受《花蛤蟆》的音乐魅力。
2.能够熟练地演唱《花蛤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土家族方言词汇和发音。
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别是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土家族的生活环境和民歌特点。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教学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互相鼓励。
4.游戏教学法:运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节奏和旋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包括土家族的图片、歌曲《花蛤蟆》的音频和视频。
2.准备乐器,如打击乐器、吉他等,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册和乐谱,供学生练习和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故事介绍土家族的生活环境和民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花蛤蟆》的歌曲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讲解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正确的节奏和旋律。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互相鼓励。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水平。
5.拓展(5分钟)介绍土家族的其他民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土家族音乐。
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4课《花蛤蟆》教案
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4课《花蛤蟆》教案一. 教材分析《花蛤蟆》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湖南民歌,歌词简洁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歌曲描绘了一幅花蛤蟆在荷叶上跳跃的场景,生动形象。
本节课通过学习《花蛤蟆》,让学生了解湖南民歌的特色,感受三拍子的节奏韵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对湖南方言和民歌特色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三拍子的节奏感知有待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湖南民歌的特色,感受三拍子的节奏韵律。
2.学会演唱《花蛤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湖南方言词汇和特色。
2.三拍子的节奏感知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歌曲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讨论,促进学生互动。
4.游戏教学法:运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节奏。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动画等教学素材。
2.教学录音机、音响设备。
3.乐谱、歌谱。
4.打击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动画展示花蛤蟆和荷叶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花蛤蟆》,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节奏韵律。
3.操练(10分钟)① 分组学习,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花蛤蟆或荷叶),进行角色扮演。
②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注意三拍子的节奏。
③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① 学生集体演唱,检查学习效果。
② 举办“花蛤蟆演唱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
5.拓展(5分钟)① 引导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湖南民歌?② 欣赏其他湖南民歌,感受地域特色。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三拍子的节奏韵律。
7.家庭作业(5分钟)① 熟唱《花蛤蟆》。
② 搜集其他湖南民歌,下节课分享。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4课 歌曲《小小少年》|花城版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节奏(弱起,附点节奏)对表现音乐作用。
二、技能目标:指导用欢快的音色,无忧无虑地演唱齐唱部分(稍弱);用和谐的音色,激情地演唱合唱部分(稍强)。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以声传情,展现快乐和烦恼增加的小少年。
教学重点:用优美、连贯的声音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准确掌握附点八分音符、延音线、大跳音程。
学情分析:由于我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因此学生的音乐基础和歌唱水平不是很好,所以我降低了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安排,我把学会歌曲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并初步认识感受附点八分音符。
教学过程:一、淡话导入,激发情感共鸣谈谈烦恼与挫折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中,遇到过烦恼吗?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分担你烦恼与挫折吧。
(学生交流诉说)二、歌曲简介《小小少年》是德国电影故事片《英俊少年》的一首插曲。
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
父亲遭诬害入狱的少年海因切。
在别人帮助下,以自己诚实善良感动他的外公,最后一家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
影片随歌声开始,歌曲四四拍,弱起节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
第一、二乐句,旋律重复,在句尾的变化上作了六度、七度的上下跳进,这里也是歌曲教学的难点,旋律坚定明朗,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一下子就把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第三、四乐句歌曲以与前面形成了对比,旋律同样是变化重复,曲调舒展而有起伏,在歌中虽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此时此刻他仍然表达了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表达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歌曲欣赏。
1、播放歌曲《小小少年》初步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
2、听完这歌曲,你感受到这首歌曲带给你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四、歌曲学习。
1、首先用轻声高位置、带着情感来读一下歌词。
歌词是在叙事,节奏比较简单,情绪上比较平稳。
应该怎样的声音(连贯、流畅)情绪(舒缓)来演唱。
2、用听唱法、打拍子解决延音线时值演唱的准确性。
将第一部分连起来演唱。
湘艺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四课 对花
《对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对花》的风格特点,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方法与过程:能够用对唱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对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黄梅戏《对花》与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从而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及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富有地方特色的音调演唱歌曲《对花》。
教学难点:运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黄梅戏《打猪草--对花》,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视频《对花》)师:“刚才的黄梅戏《打猪草—对花》选段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对唱:是两个或两组演唱者的对答式演唱,形式活泼,根据人声的不同还可分为:女生对唱、男生对唱、男女对唱等。
表演唱:带有动作的演唱称为表演唱。
(二)、学唱新歌1、接下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歌曲也叫《对花》,我们也来听一听。
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对花》是一首欢快的河北民歌,描述了我们国家在抗战年代给战斗英雄和劳动英雄带大红花,进行表彰,欢庆胜利的热闹场景。
师:这么热闹的场景老师邀请了两个小伙伴来一起参加,老师先介绍一下它们。
(1)认识装饰音上滑音和前倚音。
滑音: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两种,记在音符的右边,表示这个音要向上或向下滑奏或滑唱。
倚音:倚音有前倚音和后倚音两种,它们的写法都是用较小的音符写在普通音符的角上,前倚音写在普通音符的前面,后倚音则在后。
(2)同学们快速在书本歌曲中找出两个装饰音。
(3)老师各拿出加装饰音和不加装饰音的乐句做示范让学生对比哪个好听。
2、学唱《对花》师:我们认识了两个装饰音。
也跟他们成为了好朋友,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带上我们的两个好朋友跟老师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
(1)老师按节奏带读一遍歌词(2)电子琴教唱歌曲。
(3)全班跟琴齐唱。
3、出示歌曲中衬句,做身势动作。
师:同学们也知道了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热闹的,现在我们加上身势动作,使歌曲气氛更好、更热闹好不好?鼓:击拍桌沿锣:双手击掌4、完整演唱歌曲变换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彼得与狼》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彼得与狼》教案一. 教材分析《彼得与狼》是一首著名的交响童话作品,由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
这首作品以交响乐的形式,讲述了彼得与狼之间的故事,通过不同的乐器代表不同的人物和动物,展现了丰富的音乐情感和故事情节。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选择了这首作品,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曲目,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曲目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乐器知识和交响乐的常识。
但对于《彼得与狼》这首作品,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听、演、赏等环节,逐步了解和感受这首作品。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彼得与狼》这首交响童话作品的基本情节和创作背景。
2.通过聆听和分析,使学生能够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并理解其在作品中的表现意义。
3.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彼得与狼》这首作品的基本情节和创作背景,以及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和表现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听、演、赏等环节,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导入、聆听分析、分组讨论、示范表演、音乐欣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听、演、赏等环节,了解和感受《彼得与狼》这首作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彼得与狼》的音频资料和乐谱。
2.准备不同乐器的图片和介绍资料。
3.准备教学PPT或者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以故事的形式,简要介绍《彼得与狼》的创作背景和基本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彼得与狼》的音频资料,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作品。
在聆听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并简要介绍作品中各个乐器的代表角色。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4课 歌曲《小小少年》|花城版
小小少年一、教材分析这是德国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一首插曲,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的少年海因切,在女律师雷娜特的帮助下,以自己的诚实和善良感动对父亲怀有很深成见的外公,最后外公和父亲冰释前嫌,一家重新团聚的动人故事,影片随着《小小少年》的歌声开始的。
这首歌四四拍,弱起小节。
歌曲旋律坚定明朗,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一下子就把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在人民的眼前,歌曲虽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此时此刻他仍然表达了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表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歌唱水平,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及运用,并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小少年》的演唱,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学生能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小小少年》,感受歌曲乐观向上的精神,养成勇敢面对挫折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难点: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及运用五、教学过程1.播放幸福拍手歌,师生做律动(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2.播放《我还有点小糊涂》小段,引出新课是一首影视作品。
并揭示主题(引出这是一首影视作品)3.初步感知,利用多媒体播放德语版《小小少年》,并提问歌曲情绪是怎样的?(感知聆听音乐)4.再次播放中文版歌曲,并提问歌曲速度是怎样的?5.师自唱一小段,让生观察教师的细微动作,引出新知识附点八分音符6.出示乐器鼓,击打附点八分音符,找个别学生演示,纠正,小组演示,全班试拍7.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思考歌词表达的内容?小组讨论并自由回答8.师总结:表达主人公积极乐观向上的乐观态度9.拓展延伸播放电影《英俊少年》中的插曲《小小少年》让学生进行欣赏10.引用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名言来结束课堂六、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主要任务是初步学会演唱歌曲的音准到位,情绪饱满。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4课彼得与狼-人音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音乐的魅力、分析音乐的作用并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4课彼得与狼-人音版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4课彼得与狼-人音版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4课《彼得与狼》。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了解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欣赏《彼得与狼》组曲,学习其中的各个乐段及代表的人物和动物角色。
2.注重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在分组活动中的沟通效果。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不断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普罗科菲耶夫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讲解音乐主题和音色时,他们能够认真聆听、积极思考,这对于理解作品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区分不同乐器音色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音乐表演都非常投入。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音乐与故事情节相结合。但同时,我也观察到一些小组在合作过程中沟通不畅,导致成果展示不够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3.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旋律、节奏、和声等,分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
4.通过唱、听、表演等方式,体验音乐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精神。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四课(演唱) 花蛤蟆|湘艺版
《花蛤蟆》教学目标:一、通过学唱《花蛤蟆》,领会歌曲描绘的意境,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通过表现歌曲《花蛤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及合作意识。
三、通过声音造型“荷塘欢歌”培养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唱好歌曲中的倚音,积极主动的表现歌曲是重点;声音造型是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歌。
1.师:同学们,每当炎热的夏天来临,池塘里就会有许多想昆虫的鸣叫,他们有哪些?2.生:回答(蟋蟀、蝉、蛐蛐......)3.师:有一种小昆虫,困扰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呢?对,蚊子。
蚊子身体非常小,他是靠翅膀震动来发声的。
我们一起来模仿,首先我们把嘴巴鼓起来,口里含了半口水的样子。
(哼鸣)蚊子向老师飞来了。
大家配乐。
(学生模仿蚊子的叫声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
板书:渐强记号)二、新歌教学。
1、夏夜的池塘除了蚊子,还有一个大一点的,“蛤蟆”它是怎么叫的?(坐直、小肚子鼓起来、呱呱呱呱)6666,还有一只小一点的5555,分出两组,一组大蛤蟆6666,一组小蛤蟆5555.合唱,小青蛙在斗嘴呢。
2师:小蛤蟆的声音越唱越好听,你们的声音引来了一只大蛤蟆。
老师来模仿大蛤蟆。
但是需要你们的声音把我引出来“呱呱呱呱......”“绿蛤蟆,花蛤蟆,满坑里蛤蟆蹦蹦跳,伸这个腿大粗腰,瞪着个眼赛灯泡,猛一跳腰把高,嘴一张像水瓢,耶...蹦着还会叫!”师:这是一只怎样的蛤蟆?3.师带学生一起来读一读。
4.同学们要读出蛤蟆活泼的样子,“蹦蹦跳,伸,瞪,嘴,蹦...”这些重音的词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山东民歌改变的歌曲《花蛤蟆》(板书《花蛤蟆》)5.师生合作。
(小蛤蟆和老师一同扮演合作)第一遍节奏,第二遍学生和老师一起念节奏,第三遍老师唱出主旋律。
6.学生学唱的旋律(弹一句,学生唱一句)7.我们的歌声又迎来了两群蛤蟆,学生学唱。
8.出示完整的曲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
9.教师教唱曲谱中出现的三处合唱部分,学生分部学唱后,再完整演唱歌曲。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花蛤蟆-伴奏》教案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花蛤蟆-伴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花蛤蟆-伴奏》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展现了花蛤蟆的形象,富有童趣。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简洁,第二乐段节奏稍有变化,旋律更加丰富。
这首歌曲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认识简单的音符和节奏,也能够唱一些简单的歌曲。
但是,对于歌曲的鉴赏能力和音乐的表现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此外,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也有待提高,尤其是在集体演唱和伴奏方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花蛤蟆-伴奏》。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歌曲的童趣和美好。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尤其是集体演唱和伴奏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熟练地演唱《花蛤蟆-伴奏》。
2.感受和理解歌曲的童趣和美好。
3.在集体演唱中,正确地把握音准和节奏。
4.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其他学生跟随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听、唱、动等方式感受和理解歌曲。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演唱和伴奏的能力。
4.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集体演唱和伴奏的练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花蛤蟆-伴奏》的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伴奏。
3.打击乐器:如铃鼓、木鱼等,用于为学生提供伴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花蛤蟆-伴奏》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歌词和哼唱旋律。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其他学生跟随模仿。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课《演唱 白桦林好地方》教案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课《演唱白桦林好地方》教案一. 教材分析《白桦林好地方》是一首富有北方特色的儿童歌曲,选自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材。
歌曲以白桦林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歌曲旋律欢快,歌词简洁明了,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北方大自然的美丽,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歌曲的演唱难度适中,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谱,对简单的音乐符号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北方特色的音乐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情感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此外,学生们的演唱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白桦林好地方》的曲谱,能够独立演唱。
2.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北方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演唱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北方特色音乐符号的识别和理解。
2.歌曲旋律的演唱,尤其是音准和节奏的把握。
3.歌曲的情感表达,使演唱更具感染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榜样。
2.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对歌曲的理解。
3.练习法:分组演唱、接龙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4.情感引导法:通过故事、图片等引导学生感受北方大自然的美丽,培养情感共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白桦林好地方》的曲谱和歌词。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准备白桦林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4.准备教学用具,如乐谱架、钢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白桦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北方大自然的美丽。
同时,播放歌曲《白桦林好地方》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示范。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 4课 彼得与狼 人音版
彼得与狼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掌握圆号、长笛等乐器知识的情况下,继续加强记忆与认识,并对交响童话及交响乐知识有所了解。
能力目标:能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学习聆听交响乐,感受乐曲旋律变化和走向,以及交响乐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情感目标:认识彼得是一个勇敢乐观的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小动物的保护。
2学情分析【教学分析】《彼得与狼》是一首具有浓郁童话色彩的交响乐作品。
歌曲乐曲结构共分为3个乐段:第一乐段呈示了各种乐器所演奏的七个主题形象,第二乐段和第三乐段则是随着故事情节演奏不同旋律。
歌曲曲调诙谐、欢快,解说词活泼有趣,描绘出少年彼得勇敢,团结集体的形象。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用自主聆听乐曲,并且能利用乐器的知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感受交响童话的故事情节及音乐魅力。
【教学难点】1、乐器与对应故事角色的辨析。
2、如何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感受旋律正确的情感,分析出故事情节,并能进行表演。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组织教学(1)播放《猫和老鼠》有声与无声的动画片段,让学生比较哪个片段更加生动有趣。
(2)引出交响童话概念,简短介绍。
活动2【导入】二、新课导入(1)通过播放董浩讲解角色与相对应的乐器视频,了解《彼得与狼》所用的乐器。
(2)复习交响乐乐器知识,并利用乐器分辨加强角色形象记忆。
活动3【讲授】三、歌曲教学(1)听第一幕音乐,结合故事图片,让学生感受第一幕音乐的旋律特点。
(2)编故事,演一演。
老师进行旁白解说,学生自主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听音乐,让学生有了视觉与听觉的概念,并鼓励他们自主想象故事情节。
教师再进行帮助辅导,并让学生把自己编创的故事情节,表演出来。
通过这个环节来锻炼学生的听觉与想象,并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
】(3)欣赏第二幕音乐视频,谁来了?(4)听音乐,猜一猜小动物们面对狼来了,都有什么反应?最后狼吃掉了谁?【设计意图:乐曲此部分为教学重难点部分,首先通过直观的视频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转折,并充分强调了代表狼这个角色的乐器,圆号的音色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螺号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像、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一.关注学生及其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我为学生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唱、跳、想像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充分感受和表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
本课教学把感知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跳、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
但是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