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三》的数学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2.能够灵活运用数轴思想解决问题。
3.能够理解并应用问题求解的策略。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2.讲台黑板及彩色粉笔3.教学PPT4.数学练习册5.数轴绘制工具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算术计算。
2.灵活运用数轴思想解决问题。
难点:1.理解数轴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运用数轴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道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解答。
2.引导学生讨论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步骤二:学习新知识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运用数轴解决加减法问题。
2.通过PPT展示数轴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场景。
步骤三:示范演练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数轴解决一道简单的加法问题。
2.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做题,并讨论解题思路。
步骤四:小组合作实践1.学生分组,完成教师布置的加减法练习题。
2.提倡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解题。
步骤五:展示分享1.每组学生选择一道难度适中的题目展示解题思路。
2.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
步骤六: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强调数轴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练习三》相关题目。
2.拓展阅读与思考:如何用数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上就是本节课集体备课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三(2)∣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三(2)∣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等。
教学重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计算器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距离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二、新授(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详细讲解计算步骤。
2. 教师通过例题演示计算过程,并强调注意事项,如进位、对齐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计算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三、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解答方法,并进行点评。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授、练习、巩固和总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如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等。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练习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练习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练习三》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整数的认识和运算。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简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拓展。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对整数的认识,提高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简单运算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运算速度慢、准确性不高、对运算符号的理解不深刻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快速地进行整数运算,提高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运算。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规律。
2.练习题目: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目,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目。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主要是对分数和小数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和小数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共有8道练习题,分别涉及到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比较大小、四则运算等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知识,对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比较大小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换。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和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方法。
2.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分数和小数进行计算和比较。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
2.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方法。
3.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讲解。
3.准备学习小组分工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和小数进行解答。
通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为接下来的讲解和讨论做好准备。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讨论结束后,选取部分小组进行展示和讲解。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练习三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练习三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练三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中的加法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加法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重点讲解以下内容:1. 数字1到10的加法计算。
2. 图形和物体的数量相加。
3. 加法计算表达式的书写。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通过展示数字卡片并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加法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问:“1加1等于几?”学生回答“2”等,教师与学生一同完成1到10的加法口算。
2. 数学游戏:教师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进行图形和物体数量的加法计算。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张纸上有三个苹果的图片,然后给学生展示一张纸上有两个苹果的图片,让学生计算两张纸上一共有几个苹果。
3. 加法计算表达式:教师示范如何书写加法计算表达式。
例如,教师可以讲解如何将数字和加号组合起来,写出简单的加法表达式。
4. 练:学生进行书写练,完成练册上有关加法的练题。
5. 温故知新: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复,确认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1. 随堂口头问答,检查学生对加法概念和计算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数学游戏和书写练中的表现。
3.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小测验,检查他们对加法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可以:1. 设计更多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加法知识。
2. 带领学生进行实际生活中的加法运算实践,例如购物结账时的物品数量计算。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应该对加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计算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加法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巩固和拓展的教学安排。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
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数学中的加法运算
- 掌握小于20之内的加法运算
- 运用加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
1. 数字0-20的认识和书写
2. 加法运算符号的认识和使用
3. 小于20之内的加法运算练
教学步骤
步骤一:数字的认识和书写(15分钟)
1. 准备数字卡片,展示数字0-20,并向学生解释每个数字的含
义和书写方法。
2. 请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大声读出每个数字,然后在纸上书写数
字零到二十。
步骤二:加法运算符号的认识和使用(10分钟)
1. 向学生展示加号“+”的符号,并解释它表示加法运算。
2. 请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用手指做出加法符号“+”的手势。
步骤三:小于20之内的加法运算练(25分钟)
1. 准备一些认识数字的卡片和计算题目卡片。
2. 将数字卡片随机分发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抽取一张数字卡片,并在黑板上写出这个数字。
3. 准备几道小于20之内的加法题目,例如:2 + 3 = ,4 + 5 = ,7 + 8 = ,等等。
4. 让学生根据题目上的两个数字,使用加法进行计算,并在纸
上写出答案。
5. 鼓励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与同桌讨论。
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小于20之内的加法运算。
通过数字的认识
和书写,加法运算符号的认识和使用,以及小于20之内的加法运
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需要
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快速计算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练习三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九课时练习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不进家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重点: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举例子复习不进位加法与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思考过程)二、基本练习指导完成第3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7题。
(1)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四、提高练习1、指导第5题。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开火车,说答案。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9题)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3、交流。
六、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对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总结得很全面,下来要有意识地多加练习,相信大家的计算能力会更高。
【教学反思】教师没有过多地复述如何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善于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激励学生总结交流,这样一来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教学效果良好。
总结交流之后进行针对性练习,有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练习形式多样化能有效地避免单一练习的枯燥乏味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5《练习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5《练习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5》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分数乘除法的应用。
教材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乘除法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运算,对分数乘除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乘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对数据分析和处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练习题,涵盖不同难度的实际问题。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分数乘除法的应用。
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华有1/4的苹果,他们一起有多少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实际问题,如:一块巧克力分成8份,小明吃了3份,小华吃了2份,他们一共吃了多少份?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解题过程,进行展示和讲解。
让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加深对分数乘除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判断何时使用分数乘法,何时使用分数除法?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分数乘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练习三》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练习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练习三》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章练习题,主要目的是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运算、数字的比较、数数和计数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字的基本概念,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字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差异化的指导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加减法运算,正确地进行数字的比较,能够数数和计数。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和操作活动,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建立自信,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加减法运算,正确地进行数字的比较,能够数数和计数。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数字的比较,特别是对于大于和小于的比较,以及数数和计数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算速度。
3.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准备练习题和相关教具,如卡片、计数器等。
2.教学环境:创设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准备黑板和粉笔。
3.教学工具:准备幻灯片或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有趣的情境,如故事、图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找出出现的数字,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练习题,并向学生解释题目的要求和规则。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主要是对分数和小数的运算进行巩固和提高。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换、四则运算规则,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对四则运算规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分数和小数的互换、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等。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换,熟练掌握分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和小数的互换,分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
2.难点: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和小数的运算规则。
2.运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4.运用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练习题及相关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3.教学场所: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分数和小数运算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分数和小数的互换、四则运算等。
教师在学生解答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三-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三-苏教版
教师备课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能力:
1.能够将物体按大小进行排序。
2.能够使用定量词进行简单的数量描述。
3.能够通过观察图形,找到图形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
1.筛选物品进行大小排序。
2.学习定量词,并能简单运用。
3.能够辨别图形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1.回答感性问题。
2.理解并简单运用定量词。
教学资源
1.教学PPT。
2.教学用具:物品筛、计数器、图形卡片、比大小卡片等。
课堂教学
导入环节
1.教师出示一些形状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图形卡片,让学生运用定量词进行描述。
2.教师展示一些大小颜色均不同的水果或玩具等物品,让学生用“比大小”方式进行排序。
学习环节
1.教师通过物品筛,向学生展示其中的物品,让学生分组将物品按照大小排序。
学生可以使用计数器来帮助排列。
2.教师出示比大小卡片,让学生将不同物品进行比较排序,并使用定量词进行描述。
3.教师出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图形卡片,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并根据特征进行分类。
拓展环节
1.教师引领学生到校园进行观察,让学生寻找并用定量词描述身边的物品大小。
2.教师让学生自由摆放并比较大小的活动,作为课程的收尾和梳理。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2.回家后用定量词描述家里的物品大小,并在课堂上展示。
以上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三的授课方案,祝教学愉快!。
《练习三》数学教案设计
《练习三》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练习三》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三》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提升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索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尊重他人观点,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内容:
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练习三》中的关键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复杂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知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练习三》中的知识点,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与《练习三》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反思:
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节课的教学。
以上就是关于《练习三》的数学教案设计,希望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三》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三》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三》主要是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进行巩固和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深,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教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应的教学PPT,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三》教学设计6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三》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练习三》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操练和巩固。
3.准备游戏道具,用于课堂游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如:图片中有3个苹果,又来了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出加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组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如:3 + 2 = ?,4 - 1 = ?等。
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游戏,游戏规则如下:每组有10个筹码,通过掷骰子来决定前进的步数,每前进一格,就可以得到一个筹码。
如果前进的步数超过了10,则需要减去多余的步数。
最后,比一比哪组得到的筹码最多。
通过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加减法。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百分数《练习三》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百分数《练习三》教学设计主题《练习三》第1课时(共2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学习目标】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能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爱学习,愿意合作。
【评价任务】任务一: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整理错题,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任务二:通过学生独立完成巩固与应用,检验学习目标2、3的达成情况。
【学习内容】本单元把百分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融合在一起,进行对比与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
同时也将百分数的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能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所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不难,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
但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于联系,还需要进行引导与发现。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自主探索(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师:我们已经学完百分数这个单元,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回顾交流汇总。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
1.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2)百分数的读写法。
(3)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百分数和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比率关系,而分数还可以表示具体数量。
2.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
3.常见的百分率的求法。
教师活动11、学生回顾知识,师在学生小组中倾听,并选择好小组发言。
2、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比较困难的学生给与帮助。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独立解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
环节四:应用拓展(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1.判断。
练习三复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练习三复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
1.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方法;
2.强化学生的口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应能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法和减法;
2.学生应能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3.学生应能灵活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可能有一定困难;
2.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掌握多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也可能成为难点。
教学过程
1. 温故知新,复习加法和减法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题目演示等方式,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方法。
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2. 实践操作,练习口算
教师可以将一些简单的口算题目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并报出答案。
通过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增强口算能力。
3. 鼓励思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思维题目,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数学练习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加深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做一些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方法,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也应该能够持续强化自己的口算能力,并不断提高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练习三第二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练习三第二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课程概述本课是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二讲,属于练习三章节的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列」的概念及其特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数列,能够正确地朗读、书写和理解数列的概念;2.能够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转化成数列的形式加深对数列的认识;3.知道常见的算术数列,能正确地对其进行计算和推理;4.能够独立思考、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和特性;2.教学难点:公差的概念及其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讲中学过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巩固学生对于「公共部分」、「通项公式」等概念的认识;3.呈现今日学习的概念:数列。
2. 引入新知1.定义数列,介绍其概念和特性,包括数列中元素之间的关系;2.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列,如钞票的面值、物品的价格等;3.强调数列的重要性,以及数列在日常生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广泛应用。
3. 提高认知1.介绍常见的算术数列,引导学生发现其规律;2.利用图形和数字等具体形式让学生化繁为简,从而认识和掌握公差的概念;3.分析公差在数列中的作用,例如对于等差数列而言,不同公差的数列之间的基本差异。
4. 提升能力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给一个数字数列,让学生发现规律,并预测下一个数字是什么;2.给学生一道复杂的应用题目,进行分析和解题,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五、课堂讲解1.课堂讲解是教师系统、全面地介绍、讲解课程内容和方法的主要方式;2.教师应该在讲述新知时先引入富有生活情趣的实例,让学生感到亲切而有趣;3.在涉及到数列及其特性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实际的例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六、板书设计数列•定义•特性算术数列•定义•公差•作用七、作业布置1.习题课上课后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的练习。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练习三》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三》教学设计一、回顾旧知,建立知识网络。
二、基本练习1、观察方格纸上所画的图形的关系,并填空。
(1)图形B可以看作是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2)图形D可以看作是图形C绕点O_____方向旋转°得到的,还可以看作是图形A绕点O____方向旋转°得到的。
2、笑笑能将下面的图1通过图形的运动变成图2,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3.图形A如何运动得到图形B?图形B如何运动得到图形C?三、综合练习4、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B和图形C。
(1)图形A向下平移3格得到图形B。
(2)图形A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C。
2、(1)以直线MN为对称轴,画出与图形A轴对称的图形,得到图形B.(2)将图形B绕点0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C。
(3)将图形C向左平移6格,得到图形D。
四、拓展练习第三单元《练习三》导学案一、回顾旧知,建立知识网络。
(完成在导学单背后)二、基本练习:1、观察左下图方格纸上所画的图形的关系,并填空。
(1)图形B可以看作是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2)图形D可以看作是图形C绕点O_____方向旋转°得到的,还可以看作是图形A绕点O____方向旋转°得到的。
2、笑笑能将右上图1通过图形的运动变成图2,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3.观察左下图,图形A如何运动得到图形B?图形B如何运动得到图形C?三、综合练习:4、在右上图,方格纸上画出图形B和图形C。
(1)图形A向下平移3格得到图形B。
(2)图形A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C。
5、(1)以直线MN为对称轴,画出与图形A轴对称的图形,得到图形B.(2)将图形B绕点0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C。
(3)将图形C向左平移6格,得到图形D。
四、拓展练习:P38的第6题。
(完成在书上)。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教研组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教研组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并强化学生对于第一单元内容的理解。
2.帮助学生掌握题目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好《练习三》练习册。
2.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3.确保每位学生有足够的纸和铅笔。
三、教学重点1.复习第一单元所学知识。
2.强化学生对于加减法、乘除法的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复习第一单元的重点知识,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2.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中的各个题目,鼓励他们动脑思考,互相合作。
3.讲解与解析:–针对一些学生容易混淆或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析,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
4.巩固:–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类似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数学活动,拓展数学知识面。
2.提倡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六、课堂总结1.回顾当天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收获与进步。
2.提醒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反思本节课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合理性,思考下节课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总结学生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的表现,做出针对性的改进。
八、教学任务1.督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作业。
2.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
九、本节课获得的经验与收获1.在讲解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合作互助,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以上是本课教研组根据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的教学内容整理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三-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三-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2. 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 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过程。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4. 游戏法: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法和减法。
5.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加法和减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情景,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以及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3. 演示:通过示例演示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计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
5. 应用: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6.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加法和减法。
例如,让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活动,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是否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完成练习题。
3.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有条理地思考。
2. 在练习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法和减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三》的数学课程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练习三》的数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巩固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在生活中联系数学,运用数学知识。
课时安排:23课时
课前准备:小黑板、图片、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说说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新课练习
1.第2题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评析。
2.第1题出示
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3.第3题出示
学生独立审题,解答题目,校对。
4.第4题出示
先报出得数,再帮小熊投篮。
5.第5题出示
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6.第6题出示
读懂题意,独立完成,校对评析。
迁移训练,换一个得数试试看。
7.第7题出示
自由读题,指名读,说说怎么做?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8.第8题出示
学生自主完成,校对。
9.第9题出示
先审题,再独立完成。
10.第10题出示
自由审题,独立试做,评议。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1.第11题出示
有只淘气的`小狗把墨水瓶打翻了,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数?神奇的算示:
请你填一填,算一算,会发现什么?
三、小结
介绍算盘。
说说你的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