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的体制性因素分析
欠发达地区信贷承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欠发达地区信贷承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欠发达地区信贷承载能力弱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现象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较为突出。
在我国,欠发达地区指的是经济相对较为落后、金融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这些地区常常面临着贫困率高、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困境。
而信贷承载能力的弱化,往往会加剧这些地区的贫困程度,影响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缺乏足够的信贷承载能力意味着他们无法获得充足的金融支持,难以发展生产经营,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增长潜力。
尤其是在当前金融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欠发达地区往往是金融机构不愿进入的“高风险、低回报”地区。
这就导致了欠发达地区居民难以获得贷款,经营者难以获得低成本融资,进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加强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承载能力,成为当前金融领域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欠发达地区信贷承载能力受限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才能推动当地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健康增长。
1.2 问题提出在欠发达地区,信贷承载能力明显弱化,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水平。
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承载能力受限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需要认真探讨其原因及对策,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欠发达地区,信贷承载能力受限的原因有很多。
贫困地区的信贷需求相对较低,但信贷风险却相对较高,导致金融机构对这些地区提供信贷存在较大的顾虑。
贫困地区的金融机构相对有限,信贷渠道不畅,使得当地居民难以获得足够的贷款支持。
欠发达地区缺乏足够的抵押品和完善的信用记录系统,也成为金融机构在这些地区开展信贷业务的障碍之一。
针对欠发达地区信贷承载能力受限的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建立政府信贷担保机制,加大金融机构进入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强信用记录建设,鼓励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区域性金融机构等举措,都可以有效地提升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承载能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成因及措施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成因及措施首先,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的现状是相对不足的。
一方面,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金融市场发展不充分,金融机构较少,金融服务不到位。
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的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机构偏向于向经济发达地区倾斜,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不够。
欠发达地区的投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为其经济发展带来困难。
其次,导致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不足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增长较慢,投资回报较低,金融机构对其投资风险较大,资金供应不足。
其次,金融机构的盈利动因使其更倾向于向经济发达地区提供服务,而忽视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需求。
再次,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不足,导致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
在解决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不足问题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建立金融扶贫基金,设立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贷款力度。
其次,金融机构要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投入。
可以建立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提供小额贷款、增加农业、农村、农民信贷的投放。
同时,金融机构还应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推出适应欠发达地区特点的金融产品,满足其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再次,要加强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格局,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此外,还要加强欠发达地区金融人才培养,提高金融机构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成因主要包括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金融市场不发达等问题,导致金融支持不足。
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政府加大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加强服务、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等措施,以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筹集资金支持这些规划和项目,地方政府纷纷以各种形式举债,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日益严重。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不断增加已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一大隐患,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管理。
本文将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的成因和提出对策建议。
1.地方政府规范逼迫:地方政府在面对各种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时,受到规模逼迫,急需筹集资金以支持相关项目。
为了解决短期资金需求,地方政府往往会通过发行债券、举债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以支持相关项目的实施。
2.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与经济增长挂钩,部分政府官员着眼于短期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债务管理的风险。
政府官员为了追求地方经济增长的政绩,在债务管理方面缺乏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问题。
3.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体系不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工作不完善,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缺乏有效的审计手段和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长无序和管理混乱。
4.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认识不足:有些地方政府对债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存在较大的风险盲区。
在面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时,有些政府官员没有深入研究债务管理的风险,导致了债务管理问题逐渐严重化。
5.地方政府债务违法违规行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当下的资金需求,存在违法违规的债务行为。
以地方政府名义非法设立融资平台、变相扩大规模、隐性债务等问题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不断增加。
二、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的债务限额和风险预警机制。
地方政府应设立债务上限制度,确保地方政府的债务处于可控范围内。
建立健全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2.加强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向社会公开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并公开地方政府债务使用情况,使社会公众更清晰地了解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贷款决策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为例
展 战 略 .从 上 个世 纪 5 代后 期 开 始 . 均 为数 值 型 变 量 O年 我
O ④ 变量 x 、 、l : ; 8 x x0 是取值 1否则 为 0 ⑤其余 变量 9 , ;
融活动及私人组织 。正式金融机构成为输 出农 村储蓄的媒介 和1 具 ,直接或间接地 二 不断转移农户的金融资产和剩余 .这 导致
中国家农村信 贷市场的效率非 常低下 , 农 户金融抑制的情况普遍 并且辑{ 当严重 。与 其他发展 中同家相 比,我国农 户金融抑制 的程度尤其严重 ,除 _ r利率管制 、逆 向选 择 、交易成本等信 贷市场不完善 的共同根
源 外 .为 了服 从 工 业 化 和城 市化 建 设 的 发 国在 农 村 长期 进 行 金 融 管制 ,限 制 民 间 金
农 村 金融 资 产 严 重 匮乏 ,成 为我 国农 村 金
融 抑制 的 最 重要 原 因之 ~ 为此 . 文 以宿 迂 市 泗 洪 县 为例 . 证 本 实
表 2 模 型 的 估 计 结 果 :
村经济 。 提高农 民收 入, 改善 当前农 户面临 的贷款难问题 ,是农村金融改革最基本的 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 , 出以下建议 : 提
由 x0代理。 l 样本的描述统计如表 1 所示 也就越多 , 收入也就越稳定 , 对还款有所保
( ) 三 完善 担 保 机 制 , 加 贷 款 担 保 的 增 ( ) 量 结 果 。 据前 文计 量 模 型 . 二 计 根 本 障 。这些都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对其发放贷 受益人群 。其一是适当增加可抵押担保的
系 .均 在 l 统 计 水 平 上 通 过 显 著 性 检 %的
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三农”问题分析
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三农”问题分析摘要:本文立足于当前金融支持“三农”的供求关系,从信贷资金的供给、需求、外部环境三方面深入分析了金融支持“三农”的困难所在,就如何化解资金供求矛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三农研究资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之一,信贷资金投放是建立在特定的供求关系基础上的,金融机构只有切合农户的实际需求,设计并提供合适的信贷服务产品,才能实现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和合理使用。
一、农村信贷资金投入的制约因素(一)金融机构方面1、金融体系缺陷。
从理论上讲,目前已构造了一套较为齐全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然而实践中,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正处于调整、探索阶段,金融支持“三农”力度远不够。
农业银行已转向商业化运作,重视经营效益,并撤消所有乡镇网点。
据统计,1998年以来,柳林县农业银行、信用社累计撤并农村基层营业网点23个,降幅达54.9%,机构覆盖面减少。
2、农信社治理结构不完善。
经过改革,农村信用社的所有股本金(资本金)变为民有性质,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原理,利用“三会”制度来保证股东的利益,从而实现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宗旨。
然而事实上,农村信用社的理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产生均为自上而下由行政命令产生,“三会”制度只是形式。
3、金融服务的品种单一。
目前,农村信用社只有存贷两项业务,而贷款主要以小额农贷为主,支持的范围主要在农业生产领域,而目前农民的资金需求呈多样化趋势,不仅限于农业生产领域资金需求,也包括农民生活消费领域的资金需求,农民的生活消费主要以房屋建筑、婚丧嫁取,子女入学等消费支出尤为集中、这些多方面的消费需求,无法在农村信用社得到资金扶持,使农民的部分资金需求转向民间借贷。
(二)“三农”自身方面1、“三农”承载贷款能力有限。
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低产出和分散经营的特点,弱化了金融支持“三农”的积极性。
一是农业作为产业发展链条的起始阶段,为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生产环节由一家一户的农民组成,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再加上,这几年,自然环境严重恶化,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业经营的风险系数大大增加。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加,管理问题逐渐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地方政府性债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膨胀,风险隐患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些地方政府在融资过程中存在透明度不高、风险控制不严格等问题,导致债务管理风险加大。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也给整个经济体系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了有效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与规范、优化财政体制、提高财政收支透明度以及优化债务结构等多方面措施,才能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确保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意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引言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一直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
地方债务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增加、债务使用效率低下、债务融资方式单一以及债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发展,也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的存在,首先源于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不到位、管理体制不完善。
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权责不清、监管不力等问题,导致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变相举债、隐性债务等方式规避监管,增加了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失衡,债务结构单一,财政风险隐患增加。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透明度不高,财政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资金使用不规范,难以有效监督和管理。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不合理,长期依赖短期债务融资,存在偿债风险。
如何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强监管与规范、优化财政体制、提高财政收支透明度和优化债务结构等,才能有效应对当前债务管理问题,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拓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亿元 。但在这一大背景下 , 辖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对 地方招商引资项 目建设的参与度低 ,贷款 营销工作
举步维艰 。形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1政府 、 、 银行 、 企业 间互通信息 、 互相沟通从 而 破解难题的 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 ,银行获取招商
( ) 四 与经济 发达地 区相 比 , 目缺 乏竞争优 项 势 , 以获得商业银行省市分行的信贷授权 难
作者简介 :刘伟城 ( 9 8 , 辽宁辽 中人 , 16 一) 男, 经济师 , 供职 于中国银行业 监督 管理委员会河 池监 管分局 。 何 冰 ( 91 , , 17 一) 女 广西容县人 , 经济师 , 供职于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河池监管分局 。
l 8
维普资讯
1. %,其余额和增量分别 占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各 54 9
短期贷款出现下滑直接导致小型企业融资更为困难。
项贷款余额和增量的 5 . %和 9 . %。 43 7 7 8 受不良贷款 7
二、 制约 当前 河池 市 国有 商业银 行 信 贷业务拓展 的主要 因素
收稿 日期 :20 —1- 8 0 5 2 2
素 。 提 出相 应 对 策 。 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键 词 : 发达地区; 欠 国有商业银行 ; 信贷业务 ; ; 拓展 问题 中圈分类 号 :82 F 3.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265 (06)30 1—3 10— 42 20 0—0 0 8
河 池市 国有商 业银 行信 贷 业务 发展现状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3期
广
西
金
融
研
究
No3。 0 6 . 20
Ge e a . 9 nrl No3 4
最新整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
最新整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间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上的差距正在缩小,但东西部差距仍然在继续扩大)。
究其原因,体制环境、政府职能转变、科技水平和观念等软投入落后是影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制约因素。
一方面,软投入质量低下,使得当前西部地区投融资只能主要依赖政府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国内民间资金和外商投资并没有大规模地相应跟进,呈现出“政府热、民间冷”,现有中央政府主导的投融资水平远不能满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由于西部地区软投入质量低下,严重影响了资本的使用效率,使得中央倾斜投资的效率大打折扣。
一、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一)体制转型滞后。
同东部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在所有制结构、现代企业制度、要素市场等方面还保留着较多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有的方面还相当严重。
东部沿海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
中西部省区市场化程序与东部差距较大的方面主要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产品市场发育、市场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等方面也都存在明显差距。
(二)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欠发达地区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与改革开放的需要相差甚远。
首先,政府规模庞大,运行费用长期偏高。
其次,政府过多干预经济。
第三,政府管理方式落后,运行效率低下。
(三)知识贫困、技术落后。
胡鞍钢提出了“知识贫困”的概念,他认为知识贫困不仅仅是教育水平低下,而且是指“获取、吸收和交流知识能力的匮乏或途径的缺乏”。
欠发达地区的知识积累与经济发展一样与东部地区差距显著。
(四)观念转变滞后。
欠发达地区广大干部和普通劳动者观念转变滞后。
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
二是求稳怕变,不敢创新。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难题研究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难题研究在如今的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竞争力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是,许多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面临许多挑战和难题。
一、基础设施落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可以说,缺乏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使得欠发达地区的人民难以享受到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与服务,同时也减缓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增长。
因此,政府或是其他有关方面需花费大量的人情财力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缺乏人才资源欠发达地区缺乏人才资源也是一大问题。
因为短缺的教育资源、低收入水平和有限的高新技术企业等原因,那些寻求高质量的教育的人才,他们通常会离开欠发达地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换句话说,尽管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由于缺少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使得这些地区难以招徕到像样的高科技公司来到那里投资。
三、缺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小企业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缺乏政府的扶持政策,暴露出小企业形成鲜明的瓶颈。
相应地,欠发达地区政府的支持政策,如财政、税收、人才、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度十分不足,使得小企业难以立足其所在的市场上。
四、腐败治理严重腐败治理也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阻力之一。
几乎所有欠发达地区政府机构都有腐败问题,导致基础设施建设的拖延,政府资源的浪费,将资本和工具分配给欠发达地区本可以更大限度地帮助地区发展的企业,这些问题将阻碍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
五、自然环境因素在自然环境方面,欠发达地区经常面临的问题有水资源的短缺,缺少环保意识,少有经济发展的重视,以及气候变迁等问题。
这些固有的问题给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总的来说,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政府和相关机构都需要积极地去寻求解决方案。
必须看到,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潜力依然巨大,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政府的多方面支持,在环境和基础设施,技术人才,小企业的发展,以及对腐败问题的高压攻坚等方面,欠发达地区在不久的将来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几点建议
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几点建议作者:王月瑶来源:《经济师》2017年第02期摘要:面对我国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的形势,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那些与国家经济发展地区战略规划都不沾边的部分中部地区,如何寻求机遇求得快速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087-03欠发达地区,是一个相对的说法,指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潜力但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的地区。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东西南北地区跨度大,地理位置、地区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矿产资源、历史基础大不一样,加之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在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策略,上述诸多原因导致我国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大致形成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情势。
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形成强大的地域优势,在吸引外资、国内资金、高科技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方面有着绝对的优越性,中西部地区虽然也在中央政府进一步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下,正在快追猛赶,但是不可不正视,东西部差距依然很大,个别地区甚至有差距进一步拉开的局势。
面对这种形势,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那些与国家经济发展地区战略规划都不沾边的部分中部地区来说,如何寻求机遇求得快速发展,就需要作一番认真的思考和分析。
一、影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些因素(一)历史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欠发达地区之所以经济发展缓慢是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的。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资本家的投资和经营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并与当地的封建地主和买办勾结,出现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和商业投机者,客观上推进了这些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而大多数中西部地区没有受到外国资本的直接影响,所沿革的还是以封建社会为主的自给自足农业为本的发展形态,这就让欠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发展进程方面几乎没有基础,导致与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及政策建议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及政策建议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中国综合实力飞速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产能过剩、国内疫情防控、全球政治经济不稳定、国内消费力不足等一系列挑战。
要想继续完成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就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各地在资金的投入上一直高居不下,大量的资金入场确实可以满足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建设需求。
然而,单纯依靠税收补给财政,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为了保持当下经济增速,我国地方政府必然会因为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各种债务,这些债务问题也将给地方的发展带来各种问题。
文章就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对策建议引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方面的积极作用。
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经济增速放缓、新冠疫情、减税降费等因素叠加影响,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乏力、支出刚性需求增长的情况下,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有效地支持了“六稳”“六保”工作,为拉动投资和促进国内国际大循环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通过相继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举措,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包括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管理、限额管理和风险处置,夯实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的制度基础,化解了地方政府债务对财政可持续性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隐患,推动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水平和能力的显著提升。
然而,随着近年来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的逐年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妥善解决,以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1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1.1城投债技术性违约与非标产品实质性违约交替发生,城投平台风险逐步暴露近年来,在公共财政债务接近偿债高峰期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压力的加大以及强监管态势延续,导致存量城投债风险开始逐渐暴露,城投债刚性兑付的情况开始被打破。
中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化经济发展
中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化经济发展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显著差异。
中国的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投资吸引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分析这一差距的原因,以期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首先,政策方面的因素是关键。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面临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因此,当前中国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打破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障碍,促进全国各地的协调发展。
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政策措施带来的效果差异化。
一些地区会更快地适应新情况,实现跳跃式发展,而另一些地区则较难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
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提出更完善、更系统、更精准的政策来促进不同地区的协调发展。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理位置、科技水平等外部因素也对不同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外部投资和技术进步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中国政府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让更多的外商在国内投资,但是那些更加发达的地区、城市往往在这方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同时,不同地区的科技水平、人才等方面的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所以,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吸引和整合外部资源,还需要在技术、教育等方面加大关注力度,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
再次,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也是导致地区差异化的其中一个因素。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主导产业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如,沿海城市多拥有天然港口资源,因而在外贸活动中处于领先地位。
但是对于中西部地区和西南地区来说,除了一些具有特色的产业、如酒类、烟草等,其他一般制造业都显得较弱,缺乏地理和空间优势。
因此,两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和经济结构的变动将对产业链和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产生持久的、实际的影响。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成因及措施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成因及措施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缺乏: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来源有限,投资主体数量和质量都较低,难以吸引到足够的金融支持。
金融机构对这些地区的风险较高,倾向于将有限资源投向更为发达和稳定的地区。
2. 金融服务不足: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金融机构数量少、覆盖面窄,金融产品和服务稀缺,导致企业和个人获取金融支持的渠道不畅、成本高。
3. 技术创新滞后:欠发达地区在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方面投入不足,缺乏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支撑,难以满足金融创新和服务需求,限制了金融支持的效能和效果。
以上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区发展差异:欠发达地区经济起点较低,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薄弱,各种要素匮乏,这导致金融机构在投资决策中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回报较高的地区,使欠发达地区面临较大的金融挑战。
2. 金融体系不健全: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够,金融机构数量少、资金规模小、服务范围窄,金融产品和服务缺少创新,金融体系缺乏全面、深入地支持和服务欠发达地区的能力。
3. 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难以准确把握欠发达地区的投资机会和风险,导致不愿意进一步扩大对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金融机构支持政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该地区的投资和贷款,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
同时,也可以建立金融机构专门面向欠发达地区的机构或部门,更好地满足当地的金融需求。
2. 引入多层次金融机构:引入多层次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
这些机构更具灵活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金融需求。
3. 加强金融科技创新:鼓励金融科技企业和创新机构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技术支持,推动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服务在欠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效率。
经济欠发达地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欠佳的原因及对策
经济欠发达地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欠佳的原因及对策中国人民银行镇原县支行盖国鹏李文睿近年来,中央银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措施,但从经济欠发达地区镇原县来看,其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消费品零售额虽有所增长,但与储蓄存款的增长率相差甚远。
据调查,从2000年至2003年底的四年时间里,镇原县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递增率为1.3% 、 1.8%、2.2%和2.5%,而同期居民储蓄存款逐年递增率为8.7%、9.4%、12.5%和13、7%。
尽管储蓄利率己低到了极限,但城乡居民仍然热衷于低消费高储蓄。
(二)助学贷款虽有起色,但远远满足不了借款需求。
据不完全调查,目前镇原县在读及新入学的大、中专学生,有贷款意愿的占64%,提交过贷款申请的占51%,实际得到贷款的仅占4.28%;(三)住房贷款较往年虽有增长,但笔数少、金额小。
2003年,县辖金融机构共计发放住房贷款746万元,仅占居民住宅楼建设资金需求量6549万元的11.4%。
(四)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虽好,但贷款面过窄。
据了解,2003年县辖金融机构接到县辖中小企业贷款申请196笔5847万元,受理156笔4267万元,受理笔数及金额分别为79.6%和72.9%,实际发放贷款137笔3534万元。
贷款满足率虽在70%以上,但实际得到贷款的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 1.3%。
(五)固定资产投资虽有所增长,但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大。
2003年底,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12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51%,其中,国有基本建设投资2554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86%,占总投资额的81.7%。
一、货币政策执行效果欠佳的原因分析(一)公众预期心理较差,弱化了货币政策的效用。
随着教育、住房、养老及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预期消费压力不断加大。
同时,由于城镇失业、待业人员的增多及农村家庭收入的下降和农业劳动力的解放,就业问题还将受到“双重挤出效应”的影响。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成因及措施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成因及措施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1. 银行金融支持不足: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发展等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由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较弱,银行对其发放贷款的意愿较低,导致金融支持不足。
2. 资金流向不均衡:大部分金融资源聚集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限制了其发展。
3. 高风险投资压力:欠发达地区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如不完善的法律法规、缺乏市场透明度等,使得投资者对该地区的投资存在较大风险,不愿意进行资金投入。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成因:1. 区域发展差异:欠发达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与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其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2. 资源禀赋不足:欠发达地区往往缺乏自然资源、人力资本等丰富的资源条件,限制了其发展的潜力和能力。
3. 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通信、供水、能源等基础设施设施不完善,制约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措施:1. 政府引导:政府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提供低息贷款等金融支持。
2. 强化金融机构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投放,降低贷款门槛,提高服务质量。
3. 推动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在欠发达地区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农村金融创新、区域产业金融等,满足当地特定需求。
4. 加强政策研究和评估:研究制定针对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政策,及时跟踪评估政策效果,优化政策措施。
5.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加强欠发达地区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法规法制的健全程度,降低投资风险,吸引更多资金流向这些地区。
总体而言,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当地企业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引导、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等手段,逐步改善金融支持的现状,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欠发达地区龙头企业现存问题及成因剖析-区域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对欠发达地区龙头企业现存问题及成因剖析-区域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农业产业化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是解决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现实选择,而龙头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效能,同时也是区域农业经济进一步提升的基础,它的众多特点与功能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如:王学林从契约理论角度分析了龙头企业的性质,认为它是一种松散的,具有一定市场特性的经济学意义上的组织形式;高先海指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经营与农户联结,实现了农业外部性的内部化;王春玲运用社会分工理论阐释了优先发展重点龙头企业的必要性,认为农业综合水平的提高不应单纯注重个别龙头企业的发展,而是要促进区内与农业相关的明晰且稳定的分工网络的形成。
上述研究主要是针对龙头企业内涵、特征等的理论层面分析,还有学者则从龙头企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如:王爱群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全国30个省(市、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竞争力进行整体排序,得出经济发达省(市、区)以及传统农业大省的龙头企业竞争力强,反之较弱的结论;陈磊等对福建省87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效率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大部分企业整体规模偏小且带动不足,据此提出通过合并重组方式提升企业规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卢平对龙头企业上市充满信心,认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果按照上市公司的规范要求进行改制,就有上市融资的机会。
国内学者对龙头企业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上的定性分析与运用模型对龙头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缺少对龙头企业深入调查而进行的系统分析,尤其针对欠发达地区龙头企业的实证研究几乎没有涉及,鉴于此种缘由,本文将通过调研数据,对欠发达地区龙头企业现存问题及成因进行剖析。
一、资料来源与说明2013年79月课题组在甘肃省农牧厅产业化处的协助下,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涉及兰州市、定西市、白银市、庆阳市、平凉市、武威市、张掖市、金昌市、临夏市和嘉峪关市共10个地市,发出问卷400余份,收回387份,其中有效问卷358份。
中国地方债务的成因及政策建议
中国地方债务的成因及政策建议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地方债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与经济转型、开发建设和政府财政管理等问题相关。
其一,新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由于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投资被投入到了传统产业,这些传统产业的增速已经放缓,而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却不断被新经济所占据,致使政府的财政支出面临巨大的压力。
为了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借贷等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来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转。
其二,土地开发建设的需要。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建设需要资产的大量投入,而地方政府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这些建设项目,再加上土地市场的高昂价格,使得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借贷等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土地开发建设。
其三,政府财政管理的问题。
在中国,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权力分立较为明显,而地方政府的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来自土地出让和房地产税,这种依赖性非常明显,一旦碰到土地市场不景气和房地产市场萎靡,地方财政收入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同时,地方政府还在一定程度上面临政绩压力,需要通过高投资的方式来获得经济发展的成果,增加政绩,这些都是地方债务问题的成因。
针对地方债务问题,可以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其一,加强财政管理,建立合理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
对债务的规模、融资成本、财务状况等进行监管和评估,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同时,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支持地方政府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获得资金,防止单一模式的过度依赖和过度借贷。
其二,加强房地产和土地市场的调控,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的压力。
针对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和土地市场的过度依赖,可以通过房地产税改革、土地供应等一系列政策的调控,使得地方政府融资压力得到缓解。
其三,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转变政府的投资方式。
政府要以市场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把资源投放到增加社会福利、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公共事业上,而不是过分依赖土地开发和房地产市场。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功能性障碍分析及发展对策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功能性障碍分析及发展对策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项革命性的结构变革,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改革成为促进其整体改革成功的必要保障。
本文针对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功能性缺陷,分析其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功能性障碍;对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和资源聚成合力来推动。
其中,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提供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它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欠发达地区由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金融二元结构特征比较突出、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使农村金融体系在改革中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与矛盾。
如何解决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农村金融体系改革,进而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一)农村金融体系组织结构历经1978年以来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变迁,目前从两个方面构建了现阶段农村金融体系的轮廓。
一是以国有和集体资产为主,所谓的正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机构,主要以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保险公司为主体。
二是在改革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合作金融为取向的金融机构,或者以盈利为目的的民间借贷组织,都是非正规的其他形式的金融组织,如民间私人信贷组织和国内非政府组织,以上两方面为农村金融需求提供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论文以正规农村金融组织机构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存在的功能性缺陷。
(二)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现状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随着国家粮棉油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农发行的信贷业务出现萎缩,同时,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将发展战略向城市倾斜,各商业银行在农村信贷市场上的份额不断下降。
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却稳步增长,成为农村金融的主体机构。
(三)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现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自2004年以来在国家政策调整下,逐步打破政策性限制,由粮棉油收购环节,逐步向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业务以及保险代理等中间业务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 娇( 96 )女 , 18 一 , 陕西咸阳人, 大学本科学历 , 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安康市中心支行。
《 西部金  ̄} 0 0年第 1 21 期
欠发达地区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的体制性因素分析
中国人 民银 行 安 康 市 中心 支行 课 题 组
摘 要: 中长 期 贷款 快 速 扩 张 是 我 国银 行 业信 贷 结 构 变 化 的 重要 特 征 之 一 , 文 以 经济 欠 发 达 的 安康 市为 样 本 , 本 依
据 19 9 8年 F 来 的相 关数 据 分析 研 究 中长期 贷 款 增 长 的特 点 、 制性 原 因 、 2 , 体 负面效 应, 出基 本 结 论 , 出相 关 建议 。 得 提
关键词 : 中长期 贷 款 ; 制 因素 ; 究 体 研
中图分类号 : 8 05 F3 .
一
文献标识码 : B
最重要的指标 , 政府在做投资决策时 。 向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大项 目和大的基础设施。欠发达地区基层政府 倾 急于改变贫 困落后的面貌 , 千方百计争取建设项 目, 把行政权力能够控制的资源都用在那些有形的大项 目
上
收 稿 日期 :0 9 1 20—2
课题组组长 : 袁泽强 (9 7 )男 , 15 ~ , 陕西汉 阴人 , 大学本科学历 , 政工师 , 现供职于中国人 民银行安康市中心支行。 课题组成员 : 波 ( 屈 执笔 )16 一 , , (9 8 )男 陕西旬阳人 , 大学本科学历 , 经济师 , 现供职于中国人 民银行安康市中心支行。
3 8
《 西部金  ̄)o o年 第 1期 ) l 2
( 房地产 市场化改革政策的实施 , 四) 激发了个人住房和开发贷款需求 。 9 8 19 年以来 , 住房制度改革的推 进直接刺激了商品房市场的发展 , 房地产贷款成为增长最快 的部分。 0 8 20 年末 , 全市各类房地产开发贷款余 额 1. 亿元 , 民个人住房消费贷款 7 3 21 6 居 . 亿元 , 2 两项合计达 l. 亿元 , 99 3 占其他 中长期贷款的 6 . %, 2 5 比 8 20 O 0年提 高 了 3 .1 百分 点 。 3 个 3
升 了 2 .8 百分点 。 48 个
二、 中长期贷 款快速增 长 的体 制性 因素
( 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型经济结构 , 一) 强化了中长期融资的需求。安康市是贫困地区,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
固定 资产投资拉 动 。20 08年 , 市完成 G P 3 . 元 , 19 全 D 23 7亿 比 9 8年增长 23 .0倍 ; 会 固定 资产投 资 2 1 全社 0 亿 元 。 19 比 98年增 长 1. 。固定 资产投 资 占 G P的 比重 呈现快 速持续 上升 的趋势 。19 —0 6 间在 5% 1 6倍 D 9 820 年 0
514 % 。 .3
( ) 三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长期化倾向明显增强。 08 20 年末 , 安康市工 、 、 建 四家商业银行 中长期贷款 农 中、 余额 4 . 亿元 , 其全部贷款的 7 . %, 19 年上升了 3 . 个百分点。 79 5 占 9 2 比 98 6 41 4 ( 中长期贷款结构变化显著。 四) 一是基本建设贷款稳定增长 , 占比整体呈缓慢回落态势 。 基本建设贷款
以下,0 7 20 年猛增到 7 . %, 0 年达到历史பைடு நூலகம்高值 8.1 20 年安康市固定资产投资占 G P的比重 , 71 2 8 8 0 6 %。 0 8 0 D
高于全省 1. 54 2个百 分点 。
( 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 , 二) 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需求。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推进 , 安康 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人 了快速发展的阶段。1 年来 , 0 累计争取国家国债资金投人 1 亿元 , 5 带动银行国债配套
贷 款 1 亿 元 。2 0~ 09年 6月末 , 持铁 路 复线 、 速公 路和 水 电站建设 , 本 建设贷 款 净增加 了 2 . 8 07 20 支 高 基 85 6
亿元 。
( ) 三 现行政 府工作 考核 评价 机制不 完善 , 助长 了长 期项 目融 资需求 。G P的增长 是政府 政绩评 估考核 D
文章编号 :6 4 0 1 — 0 01- 0 8 0 1 7 - 0 7 2 1 ()0 3 - 2
、
安康 金融机构 中长期 贷款快 速增 长的特 点
( ) 一 中长期贷款增长速度高位运行。20 年末 , 08 安康市中长期贷款余额 6 . 亿元 , 19 年末增长 9l 8 比 98 了2 4 , . 倍 年平均增长率为 l. %。同期各项贷款增长 1 0 , 0 17 7 . 倍 短期贷款增长 8. %, 2 2 1 年平均增长率分别 2 为 81%和 6 8 . 5 . %。中长期贷款年平均增长率分别 比同期各项贷款和短期贷款平均增长率高出 3 2 5 9 1 . 和 . 6 5
比重 在 4— 0之 间波 动 , 高 为 20 66 最 00年 的 6 %, 后 逐 步 回落 , 降 到 20 0 之 下 07年 的 4 .9 20 年 回升 到 6 %,0 8 2
5 . %。 5 7 二是技术改造贷款逐年萎缩 ,06 9 20 年以后余额为零。 三是其他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 , 占比 1 年间上 0
个 百分点 。
( 中长期贷款 比重稳步攀升。20 年末 , 二) 08 安康市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 6 - 亿元 , 91 8 占各项贷款的 5 . %, 0 9 十年问上升 了 1. 个百分点 ; 20 年 6 2 37 9 到 09 月末 , 中长期贷款余额 已达到 9 . 亿元 , 04 0 占比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