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简介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简介_古诗大全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简介_古诗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佑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
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为人宽大如海”。
苏轼中进士时二十一岁,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1080年(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苏轼的诗词全集:《蝶恋花》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翻译】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不久天涯到处又会再长满茂盛的芳草。
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
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
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海棠》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翻译】袅袅东风在皎洁的月光下徘徊,香雾朦胧。
依稀可见远处的亭台海棠花沐浴在月色之中,温柔而可爱运用手法运用了对比、暗喻拟人等手法,将诗人的失意以及郁郁寡欢的心情体现了出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
苏轼简介,苏轼古诗,苏轼诗词名句鉴赏
苏轼简介,苏轼古诗,苏轼诗词名句鉴赏苏轼简介,苏轼古诗,苏轼诗词名句鉴赏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三苏”家族成员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1.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宋?苏轼2.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宋?苏轼3.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宋?苏轼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5.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宋?苏轼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7. 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宋?苏轼8.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9.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0.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11.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1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13. 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宋?苏轼14. 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宋?苏轼15.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16. 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爱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宋?苏轼17.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18. 至言不繁——宋?苏轼19. 退一步安乐法,说三个好喜欢缘——宋?苏轼20. 笔所未到气已吞——宋?苏轼2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22. 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宋?苏轼23.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宋?苏轼24. 夕阳无语燕归愁——宋?苏轼25.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药中——宋?苏轼26.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宋?苏轼27.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苏轼28.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宋?苏轼29.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苏轼30.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苏轼31.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宋?苏轼32.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苏轼33.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宋?苏轼34.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宋?苏轼35.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苏轼-生平介绍
近人朱祖谋的编年本《东坡乐府》 今人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笺》
THE END! THANK YOU!
从宋代开始,苏轼作品的注本不断出现,较著名有: 诗注
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 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
文注
南宋邱晔编注的选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明末茅维的《东坡先生全集》 孔凡礼点校的《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
著作汇总
文学著作: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大量散文。 成名作:《刑赏忠厚之至论》 诗集《南行集》 诗文《东坡七集》《东坡集》《东坡词》等 书迹《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
《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题西林壁》 《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画迹《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等 今传《苏沈良方》是在沈括《良方》基础上,增益苏 轼的医药杂说而成。
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 中书舍人。
1086年: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年: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年: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年: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年: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年: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1101年:北返;往常州;逝世,享年65岁。
兴趣爱好
苏轼生性放达。 好交友:结交了众多文坛、政坛好友。 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如东坡肉。 好品茗。 好游山林:黄庭坚称他“真神仙中人” 。
诗书造诣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古文:有“韩潮苏海”之称,与韩愈齐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 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开创豪放词派。 书法:“宋四家”(苏、黄、米、蔡 )之一。 绘画:开创湖州画派。
苏轼简介
苏轼苏轼(1036-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中文名:苏轼外文名:S u shi别名:苏子瞻、苏东坡国籍:中国北宋民族:汉出生地:四川眉山出生日期:1037年1月8日逝世日期:1101年8月24日职业:官员、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主要成就: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代表作品:《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编辑本段人物简介苏轼[1](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2]。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
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3]编辑本段基本信息姓名: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家乡:四川眉山所处朝代:北宋诗歌类型:宋词、宋诗代表作品:《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苏轼简介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 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
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 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
做出了重大贡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部分诗词作品
部分书画作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枯木怪石图》
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 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
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 的奢侈骄纵。
﹤艺术成就﹥
三、词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
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在我国词史上占有
蘇 東 坡
﹤人物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
书画家、词人、诗人。 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父 子同列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
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 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1080年因 “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
其它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地给予定罪。
3
﹤艺术成就﹥
一、文章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 艺术价值。
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
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
苏轼简介
苏轼简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以下是给大家整理苏轼简介的内容,欢迎查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苏轼简介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
徽宗初遇赦召还。
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
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拓展阅读:苏轼简介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的文学观点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
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
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苏轼词风可分三类:
一、豪放风格
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
面取胜。
二、旷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
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三、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
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VIP专享]苏轼生平
苏轼选自百度百科苏轼版画像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中文名:苏轼外文名:Su shi别名:苏子瞻、苏东坡国籍:中国北宋民族:汉出生地:四川眉山出生日期:1037年1月8日逝世日期:1101年8月24日职业:官员、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主要成就: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代表作品:《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
基本信息 姓名:苏轼 字:子瞻、和仲 号:东坡居士 家乡:四川眉山清代画家胡锡珪1881年所作《东坡小照》 父:苏洵 弟:苏辙 妻:王弗、王闰之、王朝云(侍妾) 民族:汉 所处朝代:北宋 诗歌类型:宋词、宋诗 代表作品:《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词豪放派创始人编辑本段生平事略宋四家苏轼 公元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
苏轼简介,生平年表
苏轼简介,生平年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同时,也是着名的美食家。
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
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年(嘉佑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
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生平年表:1036年景佑三年十一月十九苏轼降生1054年娶王弗1057年21岁高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1059年举家前往京都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
1061年任凤翔府判官;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1064年任职史馆1065年妻丧1066年父丧;服孝(1066.4~1068.7);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1068年娶王闰之(王弗之堂妹)1069年返京;任职史馆1071年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1074年38岁任密州太守1076年40岁任徐州太守1079年43岁任湖州太守;入狱1080年谪居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1084年往常州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哲宗(1086~1100)元佑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1086年以翰林学士知制诰1089年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1091年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1092年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1093年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1094年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1097年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1101年,北返;往常州;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逝世,享年64岁1102年,即崇宁元年六月葬于汝州郏城钓台乡上瑞里。
苏轼简介
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生平作者:佚名公元1037年1月8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接受良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其母在家乡病故,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的很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苏轼简介》
﹤人物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 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 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 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 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1080 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 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 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 坡”。
﹤艺术成就﹥
一、文章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 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 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的艺术境界。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 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 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 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 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 《 水 调 歌 头 》
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在我国词史上占有 特殊的地位。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 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 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 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 做出了重大贡献。
苏轼生平个人简历
苏轼⽣平个⼈简历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词⼈,你了解他的⽣平简介吗?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苏轼⽣平个⼈简历”,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更多名⼈简历请关注店铺! 苏轼⽣平个⼈简历 苏轼(1037~1101),字⼦瞻,号东坡居⼠,眉州眉⼭(今属四川)⼈。
他的家庭富有⽂学传统,祖⽗苏序好读书,善作诗。
⽗亲苏洵是古⽂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指导。
母亲程⽒有知识且深明⼤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的事迹勉励⼉⼦砥砺名节。
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
苏辙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
既⽽读《庄⼦》,喟然叹息⽈:‘吾昔有见于中,⼝未能⾔。
今见《庄⼦》,得吾⼼矣!’ ……后读释⽒书,深悟实相,参之孔、⽼,博辩⽆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亡兄⼦瞻端明墓志铭》)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
他曾说“庄⼦盖助孔⼦者”,庄⼦对孔学的态度是“阳挤⽽阴助之”(《庄⼦祠堂记》)。
他⼜认为“儒释不谋⽽同”、“相反⽽相为⽤”(《南华长⽼题名记》)。
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观的哲学基础。
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22岁中进⼠,26岁⼜中制科优⼊三等(宋代的最⾼等),⼊仕后奋厉有⽤世之志。
他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朝政且勇于进⾔。
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厉⾏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
他在外任时勤于政事,尽⼒为地⽅上多做实事。
他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官,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
甚⾄在贬到惠州后,他还捐助修桥⼆座。
只要环境允许,苏轼总是尽⼒有所作为。
然⽽苏轼⼀⽣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
他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
晚年更被⼀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芋饮⽔,与黎族⼈民⼀起过着艰苦的⽣活。
唐宋八大家苏轼介绍
唐宋八大家苏轼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也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
苏轼在文学、诗词、散文、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他的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书法上,他是“宋四家”之一。
在绘画上,他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此外,苏轼也是历史上的治水名人。
他的作品包括《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以上是关于唐宋八大家苏轼的介绍,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文学家。
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
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苏轼简介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代表作古文《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随记集》、《刑赏忠厚之至论》、《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重巽以申命论》、《进策》、《天石砚铭(并序)》、《策别课百官》六篇、《策别安万民》六篇、《策别厚货财》二篇、《策别训兵旅》三篇、《策断》四篇、《黠鼠赋》、《记游定惠院》(一作《记游定慧院》诗歌《赤壁赋》《后赤壁赋》《东栏梨花》《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踏青》《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上元侍宴》《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游金山寺》《题西林壁》《望海楼晚景》《雪后北台书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赠刘景文》《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词作《少年游·去年相送》《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南乡子·送述古》《永遇乐·长忆别时》《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蝶恋花·密州上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阳关曲·中秋作》《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永遇乐·明月如霜》《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哨遍·为米折腰》《洞仙歌·冰肌玉骨》《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霜降水痕收》《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满庭芳·三十三年》《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行香子·过七里滩》《点绛唇·不用悲秋》《念奴娇·中秋》《水龙吟·雁》《醉翁操·琅然》[28]苏轼部分书法作品《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东武帖》《北游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近人帖》《与范子丰》绘画作品《潇湘竹石图》《小鸡啄米图》《枯木怪石图》《偃松图卷》苏轼人物评价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历史上苏轼的简介
历史上苏轼的简介苏轼是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大文学家,是著名的豪放派诗人、政治家、文学家。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历史上苏轼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 [2]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的成就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
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
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
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苏东坡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宋史》:苏轼自为童子时,士有传石介《庆历圣德诗》至蜀中者,轼历举诗中所言韩、富、杜、范诸贤以问其师。
师怪而语之,则曰:“正欲识是诸人耳。
”盖已有颉颃当世贤哲之意。
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师,一日而声名赫然,动于四方。
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
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
故意之所向,言足以达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为。
至于祸患之来,节义足以固其有守,皆志与气所为也。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
一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
”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29]赵祯: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刘安世: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才意高广,惟己之是信。
[30]黄庭坚:①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
余则以为不然。
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31]②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
[32]③真神仙中人。
[33]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34]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
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王直方: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曰:“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
【名人故事】苏轼(苏东坡)简介
【名人故事】苏轼(苏东坡)简介苏轼个人资料中文名:苏轼别名: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又号铁冠道人、海上道人;苏东坡、苏文忠、苏仙谥号:文忠性别:男民族:汉族国籍:北宋所处时代:北宋时期出生地:四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出生时间:公元037年月8日逝世时间:公元0年8月24日职业: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职位:太师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代表作品:《水调歌头》《浣溪沙》《定风波》《蝶恋花》等苏轼简介苏轼(公元037年月8日?0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省眉山市),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二年(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苏轼生平简介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出身于寒门地主家庭。
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程氏也曾“亲授以书”。
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生平与思想嘉?元年(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
后因奔母丧回蜀,嘉?四年始沿长江、经江陵再度赴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轼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 人,世称苏仙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 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 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 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 传》、《东坡乐府》
• • • • • • • • • • • • • • •
1079年 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年 谪居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 1084年 往常州 1085年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哲宗(1086~1100)元祐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 1086年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年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年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年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年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年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 1101 年 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7 年 北宋亡
Hale Waihona Puke 苏轼的一生•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祐八年(1023~1064) • 1036年 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苏轼降生 • 1054年 娶王弗 • 1057年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 1061年 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 • 1059年 举家前往京都 • 1061年 任凤翔府判官 •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 1064年 任职史馆 • 1065年 妻丧 • 1066年 父丧;服孝(1066.4~1068.7) •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 • 1068年 娶王闰之(王弗之堂妹) • 1069年 返京;任职史馆 • 1071年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 1074年 任密州太守 • 1076年 任徐州太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