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田锡全
一、课程简介
中国政治制度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政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又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专门史。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代的国体和政体,亦即历代的国家性质与形式问题。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也就是研究中国国家制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其中,不但要重视研究在中国历史各个阶段中各阶级间的关系、力量对比和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所占的不同地位,还必须认真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各级国家机关的组织结构形式,职、权责、利的划分和运用,各个时期总的国家体制以及行政、立法、司法、军事、监察、人事、财政、文教、民族等方面的典章制度的形成和执行情况,探讨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在当时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并据此作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分析和评价。本课程内容宏富,要求学生广泛涉猎相关文献,掌握基本知识,以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有总体的把握。本课程重点关注中国历代国家元首制度、中枢辅政制度、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官员选拔制度、法律制度、监察和考课制度、胥吏和幕府制度、军事制度、学校制度、乡里制度与乡绅制度、赋役制度与俸禄制度等典章制度的变迁及影响等。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is an inseparable part of Chinese history,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branch of political science, but also an important special history of history. The searching objects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is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in other words, the study aims to country's nature and form of the problem.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that is to say, this course study the history of China's national system,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classes in the various stages of Chinese history, the comparison of forces and the different status of the various classes in the state power, but also
华南理工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作业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答:三公为三个重要职位,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而九卿则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九卿当中主要有太常、宗正等.
2. 答:尚书台为官署名,东汉时设置,是实际总领政务的机构,长官名为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台下设三公、吏部、民、客等职位,南朝梁时改称尚书省.
3.答:三司会审是明代在唐代三司推事基础上形成的.在审判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个中央司法机关会同审理,简称三司会审.三司会审一般由皇帝下令,三大司法机关承命,审理结果报请皇帝批准执行.
4.答:嫡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它在商代后期已经确立.宗法制的特点在于区分嫡庶长幼,古代王位继承就是根据嫡子继承制度,一般情况下以嫡后所生的长子为王位首位继承人;如果没有生子,则在庶子选择.这种制度使皇帝至上的专制制度更加巩固.
5.5. 答: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个机构;六部是尚书省下属的职能部门,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门.三省六部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开始建立于隋朝,到唐代完善.三省长官在隋唐均为丞相.
6. 答: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紧密结合.制度建立于西周,主要分封血缘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抵御外族侵略.诸侯实行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负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前期分封制有力地巩固维护了国家政权,但后期中央权力逐渐削弱.后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而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又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中国政治制度史专题
第三讲 中央行政制度
一、以三公九卿为主体的秦汉中央行政体制 2、九卿
太仆。 ⑤ 太仆。管理宫廷车马的长官和部门 廷尉(大理)。 )。国家最高司法长官和部门 ⑥ 廷尉(大理)。国家最高司法长官和部门 ⑦ 典客(大鸿胪)。处理民族与外交事务的长官和部 典客(大鸿胪)。处理民族与外交事务的长官和部 )。 门 治粟内史(大司农)。 )。全国最高财政长官和部门 ⑧ 治粟内史(大司农)。全国最高财政长官和部门 ⑨ 少府。管理全国山河湖泊税收的长官和部门 少府。
1、独占性和排他性 2、神秘性 3、强化礼乐制度 4、决策的随意性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 宰相制度
●何谓宰相? 何谓宰相?
宰相是辅弼天子,参赞机务,统领百官, 宰相是辅弼天子,参赞机务,统领百官,综 理军国 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宰相的基本权力: 宰相的基本权力: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 宰相制度
五、明清的中枢机构——内阁与军机处 明清的中枢机构 内阁与军机处
2、清代中枢机构
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中期前中枢机构 ● 议政王大臣会议 康熙中期前中枢机构 ● 内阁。1629年,设文馆→1636年,改文馆为内三院 内阁。1629年 设文馆→1636年 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 1658年 (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1658年,改名内 阁。
简明中国政治制度史
简明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进,从君主制到共和制,再到现代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概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一部分,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可以追溯到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最早的政治制度是封建王朝。在这一制度下,中国的政权由一个皇帝和一系列贵族统治。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他们通过封建制度将土地分配给贵族,以换取他们的忠诚和支持。
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有其优势,比如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社会稳定。然而,这一制度也存在缺点,如皇帝权力过于集中,贵族享有特权,民众的权益受到压制。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民生的不满。
第二部分,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封建制度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政治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朝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是一种新的政治制度,采用了共和制。它的特点是国
家主权属于人民,通过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然而,在中华民国建
立后不久,国内就陷入了动荡和分裂,政权频繁更迭,导致政治不
稳定。
第三部分,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的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权力由共产党领导,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中国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全国各个地方的代表组成。代表
们通过选举产生,负责制定法律和大政方针。此外,中国还采用了
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标题:严耕望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其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有一个人的名字无法忽视,那就是严耕望。他以其卓越的研究成果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为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将以严耕望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为中心主题,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研究。
严耕望,原名严家齐,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等职。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历史著作。该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史料支持,以及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中,严耕望将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封建时期、专制主义时期和共和时期。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既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又揭示出中国政治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
在封建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表现为分封制和宗法制,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严耕望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研究,揭示了这两种制度的本质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在专制主义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转变为中央集权制。严耕望认为,这种转变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结果。他对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指出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如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容易产生腐败等问题。
在共和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君主专制转变为民主共和。严耕望对辛亥革命后的政治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
1.国体的概念
通常把国家的性质称为国体,也就是国家的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阶级、各阶层在国家中所处的统治与被统治地位;二是各阶级、阶层在统治集团内部所处的领导与被领导地位。人民、领土和主权是国家存在的前提,是国家存在的外部形式。
2.古代国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夏商奴隶制国体的形成与演变
(1)夏代:奴隶制国体的形成
夏代国家是奴隶主统治奴隶的国家,因此夏代国体是奴隶制国体。
(2)商代:奴隶制国体的演变
与夏朝相比,商代进入比较发达的奴隶制社会,尤其是盘庚迁殷以后商代奴隶制社会进去它的兴盛期,但因后期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残酷,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后因周灭掉了商,中国古代奴隶制国体就此结束。
西周与东周:封建领主制国体的建立与衰亡
(1)西周时期:领主封建制的建立
在领主封建制下社会的主要阶级是封建领主与农奴,但封建领主制占主导地位,因此西周的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其主要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2)春秋战国时期:领主制向地主制的过渡
随着铁器与牛耕的普遍推广促进了农业的进步从而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与改革,各国诸侯展开变法运动与争霸战争促进了领主制的瓦解,从而建立了地主制。
秦汉—明清地主封建制国体的善变
(1)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封建制的确立与发展
地主封建制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以下三大特点,包括国家封建制强大,土地关系实行严格的等级占有制,奴隶制残余保留的较多,地主制要发展就要排除这些因素,后经社会动乱慢慢向发达的、成熟的地主封建制过渡。(2)隋唐宋元时期:成熟的地主封建制
中国政治制度史
思考题
一、什么是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
政治制度:在特定的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目的的政治方法与原则的总和。
研究内容:
1、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的政治体制、社会生活背景、政治理论依据、政权结构、政治运作及其产生的各种制度。
2、中国古代出现的国家机关的组织机构、形式、机关官员责、权、利的划分及其运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制度。
3、中国古代出现的制度对历史及现代的影响(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4、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的政治思想学说。
5、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的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监察制度等具体制度。
6、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世界文化、世界文明的影响
。
二、简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特点?
1、君主专治、个人集权、宗法血缘关系、婚姻裙带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
2、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政权合理性与合法性的依据,政权和神权是制定制度的标准。
3、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体现为儒家学派。
4、贵族特权与官僚政治始终伴随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始终。
5、在高度君主集权的制度上,行政权利包含一切,体现“人治”而非“法治”。
6、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公开承认等级差别,公开承认不平等原则,对不同阶层的人的制度不同。
7、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无论汉族或是少数名族都对不同民族采取不同制度,“因俗而治”。
三、结合实例,谈谈你对历史上道路的选择,决定制约今天道路选择的理解?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我国的影响——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
1制度,政治制度,隐性规则概念分析
制度时为了规定人与人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政治制度指人类组织发展到国家阶段后从事政治活动的组织,框架以及政治游戏的规则和政治运行的内在机制
隐性规则指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交往中无意形成的不易成文形式表现各种规则约束俗称非正式约束或者潜规则
2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文官政治文化官僚体系(选拔平衡)重文轻武
3制度史研究范围
政治组织框架,政治文化变迁;政治运作规则机制变迁;社会权利结构变迁
4论述中国国家起源
政治上上:随着部落的发展使得氏族成员内部发生了分化,某些强武和掌握巫术的氏族或者氏族首领逐渐占据了聚落权利中
经济上:随着生产发展,使得这部分人拥有更多剩余财产,贫富分化
军事上:随着社会制度的进化氏族制度逐渐瓦解,被宗族制取代军事与宗教贵族开始形成富裕和握有权利的家族将权利世袭化,依权势的大小形成权利金字塔的雏形,频发的自卫和扩张战争需要拉动了动员和从事战争的机制建立
5国家起源学说有哪些,试谈谈自己看法
契约说冲突说贸易说水利灌溉说战争说圣人造福说;六说各有道理,历史是复杂的,国家产生原因也是复杂的导致国家起源的因素也就不同
6夏朝的行政体系具体构建如何
服内(夏后直接控制区):分为内廷和外廷,内廷设疱子,御龙氏,臣外庭设六卿六事牧正;服外:同族方国和异族方国
7夏制历史地位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保障生产力发展的继续发展;创立王位世袭制保证最高统治的连续性稳定性为后世提供参照标准;逐步确立分封制影响巨大
8结合商周实际分析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田锡全
一、课程简介
中国政治制度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政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又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专门史。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代的国体和政体,亦即历代的国家性质与形式问题。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也就是研究中国国家制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其中,不但要重视研究在中国历史各个阶段中各阶级间的关系、力量对比和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所占的不同地位,还必须认真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各级国家机关的组织结构形式,职、权责、利的划分和运用,各个时期总的国家体制以及行政、立法、司法、军事、监察、人事、财政、文教、民族等方面的典章制度的形成和执行情况,探讨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在当时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并据此作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分析和评价。本课程内容宏富,要求学生广泛涉猎相关文献,掌握基本知识,以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有总体的把握。本课程重点关注中国历代国家元首制度、中枢辅政制度、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官员选拔制度、法律制度、监察和考课制度、胥吏和幕府制度、军事制度、学校制度、乡里制度与乡绅制度、赋役制度与俸禄制度等典章制度的变迁及影响等。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is an inseparable part of Chinese history,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branch of political science, but also an important special history of history. The searching objects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is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in other words, the study aims to country's nature and form of the problem.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that is to say, this course study the history of China's national system,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classes in the various stages of Chinese history, the comparison of forces and the different status of the various classes in the state power, but also
国开大《中国政治制度史》形考答案
形考任务一
1.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 )。
君主专制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体属于()。
贵族君主制向专制君主专制的过渡
3.我国文武分职,即文官有相,武官有将制度确立的时期是在()。
战国
4.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
洋务运动
5.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辛丑条约
6.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
清末的1905年
7.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制
8.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
中华民国的建立
9.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确立了()。
世袭君主制
10.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是( )。
王
11.我国开始推行“封建”是下列那个朝代()。
西周
12.中国历史上王位传子制度的“家天下”开始于()。
夏朝
13.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 。
皇权专制
14.结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是由于()。
1911年的辛亥革命
15.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
政治制度
16.抗日战争时期集党、政、军最高权力于一体的是()。
国防最高委员会
17.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民生
18.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议会的政府是()。
南京临时政府
19.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李鸿章
20.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时期。
秦汉
21.晚清政治变革给人们留下哪些启示?
答:第一,官方的政治制度变革是在世界形式的推动下进行的,原本就是带有被动的性质.第二.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中央政府集中权力,以便于有效统筹规划,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干预,需要有强大的财政支持.第三,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在传统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的情况下,需要政治体制改革,而改革必然需要新的社会力盆支持.在伶统的政治体制下进行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新与旧的矛盾不可避免,能否处理好新与旧的矛盾是改革的关键。清政府没有把握好机遇和妥善解决矛盾,也就决定它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可能成功。
中国政治制度史白钢
中国政治制度史白钢
引言
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其中白钢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节点。白钢时期指的是白崇禧领导下的中国国民政府时期,主要涵盖了1930年至1949
年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对中国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以中国政治制度史白钢为题,对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白钢时期的背景
白钢时期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这段时期的政治制度受到了战争环境
和社会动荡的巨大影响。中国国民政府在这段时期承担着抗日战争的重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政治制度的调整和优化。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战胜利
在白钢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
侵略。这一合作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也在政治上带来了重要的变革。国共两党达成了一系列政治共识,包括平等合作、政治协商和共同执政等。这些共识为战胜日本侵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未来的政治制度演变奠定了基础。
重庆谈判与中国政治制度的调整
白钢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重庆谈判。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就中国政治制度的调整达成了一系列协议。这些协议包括了政府结构调整、选举制度改革和土地改革等内容。这些调整和改革对中国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战后政治形势打下了基础。
白钢时期的政府结构调整
在重庆谈判的基础上,白钢时期中国政府的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其中最重要
的是成立了中央政府委员会和行政院,国民政府总理由蒋介石担任。这一调整使得中央政府的权力得到了进一步集中,加强了政府的执行力和统一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
从原始社会到秦统一,再由汉代的官僚制度到唐代的科举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1.原始社会与部落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原始
社会时期,人们生活在部落社会中,部落长老担任着部落的首领,负责协调内部事务和处理外部关系。这种部落制度是最早的政治组织形式,基于血缘和族群的关系。
2.封建制度的兴起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加深,封建制度逐渐
取代了部落制度。封建制度以封建君主拥有天命来统治全国,君主授予诸侯土地和封号,而诸侯则向君主效忠。这种等级制度中,封建王朝与诸侯国之间形成了稳定的政治关系。
3.官僚制度的推行汉代是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官僚制度在
这个时期被推行起来。官僚制度以中央政府为中心,设置一系列官职来管理国家事务。官员通过考试选拔,并按照明确的等级制度进行管理。这种制度在整个古代中国政治史上也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4.科举制度的兴起唐代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科
举制度在这个时期兴起。科举制度以考试选拔官员,提倡文治,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优秀人才加入政府。这种制度为社会中的人们提供了平等参与政治的机会,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封建王朝的衰落与变革随着历史的发展,封建王朝出现了衰落的迹
象,并最终被推翻。新兴的市民阶级崛起,开始追求民主与自由,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实行了一系列现代化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千余年的演变,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影响。这些政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涉及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革。这一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直至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史可以分为几个主要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封建制度和官僚
制度两个阶段。
封建制度时期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政治制度,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等朝代。在封建制度下,贵族阶层掌握着最高权力,国家被分割为封建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在君主的统治下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同时也要向中央政权纳税和效忠。
官僚制度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制度逐渐演变成官僚制度。官僚制
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但在汉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
进一步发展。官僚制度的核心是中央政权的集权统治,官僚们被委任为各级官员,负责管理地方事务和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主要经历了帝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制度三个阶段。
帝制时期
帝制是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开端,这一时期可以追溯到清朝。在帝制下,中国国家权力被集中在皇帝手中,政府由皇帝和其亲信的官僚组成。然而,清朝的统治受到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内部的动荡,最终导致了帝国的崩溃。
民主共和制时期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制时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宪政为基础,采用联邦制度。然而,由于内外部的困难和政治动荡,中华民国的统一和稳定受到了严重挑战。
社会主义制度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政治制度开始转向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新的政治制度,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制度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等。这些制度旨在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书籍
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书籍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一些书籍:
1.《中国政治制度史》- 作者:茅海建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从古代封建时期到现代的中国政治制度变迁,包括封建帝制、官僚体制、封建经济等内容。
2.《中国政治思想史》- 作者:陈寅恪
该书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起源开始,深入探讨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各个学派的政治思想观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影响。
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胡绳
胡绳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这本书中通过对中国历代政权的核心问题,如统治者素质、政权形式、政权跨度等进行研究和评价,总结出了中国政治的得失。
4.《中国封建社会的动力》- 作者:高华
这本书主要研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并分析了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化和变迁进行了深入剖析。
5.《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变革》- 作者:冯友兰
冯友兰是中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在这本书中通过对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变革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政治制度变革的理论观点,并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探讨了政治制度变革的动因和效果。
6.《国家与政治在中国的演进》- 作者:龚心钊
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政治演进的综合性研究,从古代到现代,从帝制到共和,从封建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探索了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历史脉络。
历史上各朝代的政治制度
历史上各朝代的政治制度
篇一: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试述中国古代国家权力中枢组织的变化。
(1)三代时期,以王为核心的国家组织主要分为两个系统:政务官系统,神?官系统。
(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在国君之下普遍设立总领全国军政事务的长官,或为相,或相、将并立,协助国君治国。
(3)秦汉时期,国家组织的主体是以皇帝为核心的三公九卿”。
(4)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组织突出变化是三省制的初步形成,三省诸部制逐渐取代三公九卿制。
(5)隋唐时期国家组织的核心是三省六部制”。
(6)宋元国家组织的核心由二府制”变成一省制。
(7)明代国家组织的核心是内阁――六部制度与宦官制度。清朝国家组织的中枢是军机处、内阁。
明清地方政府与元朝地方政府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
(1)元代地方实行行省制,实行行省、路、府、州、县多级制,但各行省之下层级并不完全不统一。行省具有很大
的权力,行省的权力集中,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2)明代地方政府的变化主要有:一、地方行政实行省、府、县三级制,层级规范统
一。省下有道,为监察区。二、省一级权力分散,由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司、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司法、军事行政。明中叶以后,地方设巡抚、总督,巡抚、总督的性质、职责当时还不确定,主要是监察地方官吏,但必要时也可以集中一省或数省的权力以处理地方事务,显示分散的权力又开始集中。但省级又形成三司、总督、巡抚的分权与牵制,并受到中央的严格监督。三、地方自主权比元代减小。
(3)清朝地方政府的变化主要有:一、地方行政区划实行省、道、府(州、厅)、县四级制。二、省一级实行总督、巡抚二元化的领导体制,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成为督抚下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制度,政治制度,隐性规则概念分析
制度: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政治制度:指人类组织发展到国家阶段后,从事政治活动的组织、框架,以及政治游戏的规则和政治运行的内在机制
隐性规则:指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不以成文形式表现各种规则约束的总称,又叫非正式约束或者潜规则
2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体系(选拔平衡);文官政治文化或文治
精神,重文轻武;
3制度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政治组织框架,政治文化变迁;政治运作规则机制变迁;社会权利结构变迁;
包括首脑与中央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机制、行政管理制度、军事、法律、监察、人事管理、财政、户籍管理、民族和宗教、外国事务管理制度。
4论述中国国家起源
经济上:随着部落的发展使得氏族成员内部发生了分化,某些强武和掌握巫术的氏族或者氏族首领逐渐占据了聚落权利中心,而生产的发展,使得这些人拥有更多财产,形成贫富分
化。
政治上:随着社会制度的进化,氏族制逐渐瓦解,被宗族制取代,军事与宗教贵族开始形成,富裕和握有权力的家族开始将权力世袭化,依权势的大小形成权力金字塔的雏形。
军事上:频发的自卫和扩张战争需要拉动了动员和从事战争的机制建立。5国家起源学说有哪些,试就其中一种谈谈自己看法
契约说冲突说贸易说水利灌溉说战争说圣人造福说;
六说各有道理,历史是复杂的,国家产生原因也是复杂的导致国家起源的因素也就不同,就契约说而言,这
种说法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为了避免自然状态的混乱和生活的不便,人们自动在某种契约下结合起来,形成组织,组成国家和政府,将自身的权力让渡给国家。霍布斯是契约理论的最早阐述者,洛饿休谟克完善和丰富了这种假说,认为国家的出现是为了维护人们的私有财产权,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让渡的,也可以由人民收回。契约说的核心是人们在自然状态下,是可以沟通和合作的,由沟通和合作,通过达成契约,产生了国家。
6夏朝的行政体系具体构建如何
A服内(夏后直接控制区):分为内廷
和外廷。内廷设疱子、御龙氏、臣;
外庭分为政务官和宗教官,设六卿、六事和牧正;
B服外:同族方国和异族方国
7夏制历史地位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保障生产力发展的继续发展;创立王位世袭制保证最高统治的连续性、稳定性,为后世提供参照标准;逐步确立分封制,影响巨大。
8结合商周实际分析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
夏商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相辅相成,由于实行分封制需要而实行了宗法制,前者是后
者的具体体现,分封以宗法为基础,是其内核和纽带。分封与宗法制度联系在一起,按照宗法网络层层结构,形成政治与血缘相互扭结的分层治理结构。商代王配偶分正庶,嫡长继承,嫡庶之争导致大族小族分野形成王族树根状宗法结构,把同姓诸侯分在京周围,其余为异姓诸侯设方伯。周代更严格,采取一嫡数庶,庶妻数量等级根据贵族等级而定,继承以长为贵原则,从天子到士大夫形成树根状结构,宗庙祭祀与宗法相对应,在宗法阶梯的每一层,都强调嫡长子的地位,嫡长所在,即使宗庙所在。
9从夏到周君权与神权关系发生了什
么变化、原因是是什么?
夏王神权高于王权,形成宗教贵族掌握占卜,商代王君权与王权平行,设置巫参与决策但是史分割了巫的职能比前代巫地位下降但仍世袭,周代王权进一步加强,神权的巫地位下降,原因是教育在贵族中的普及生产力进步,在周朝,原来精神贵族对文字的垄断打破,所有的贵族既要接受武化的教育也要接受文化礼仪的教育,包括礼、乐、书、数、射、御的教育,原来的军事化教育被赋予了文化的色彩。
10简述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是指一种通过分地来实现关于权力和义务的社会制度。所有土地名义上归属王室,并根据亲缘政治关系分封给诸侯,一经分封就是固定的。受封者承认宗主统治权定期缴纳贡赋、为王室服役和提供军事力量,而王室则有负责维护诸侯之间的秩序调解诸侯间矛盾,以及保护诸侯不受外地侵扰。
11分析西周分封制构成
A合乎礼法的贵族配偶制度:一嫡而数庶,,庶妻的数量和等级,依照贵族的等级而定,贵族的配偶取得和数量,也是礼制的一部分
B继承制度以贵以长原则:在可能的继承对象中,首先考虑的是嫡出,而后才考虑庶出,同时还要坚持以年齿排序的原则,由长及幼。这使得人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基本由出生时的位置决定,好处是等级结构稳定,坏处是没有选贤机制。
C宗法体系:周朝是严格依照宗法制度建构起来的,从周天子到诸侯到卿大夫再到士,构成了树根状的宗法网络。
D宗庙祭祀:它与宗法关系相对应,在宗法阶梯的每一层,都强调嫡长子的地位,嫡长子所在,即是宗法所在。平民没有资格设庙,这突出了嫡长的地位,但也容易造成宗族血缘体系内的离散倾向。
12朝觐盟会制度作用
是诸侯表示对王室服从的象征,也是王室监视诸侯的方式,通过繁琐的仪式,内化为诸侯对天子的服从,同时借会议对诸侯行赏罚。
13春秋战国王权的体现
春秋:对国家大事的最后决断权;官吏的任免权;军队的控制权;对后嗣的废立权;
战国:文武分职、削弱相权、加强对官吏的控制;对君权控制加强,兵符制度;玺的受夺权
14论述春秋战国士崛起的原因和后果
A与礼乐崩坏互为因果、相互作用:宗法制的破坏,使得原来由血缘和宗法位置决定政治地位的规则形同虚设,在宗法结构中处于相对卑微地位的贵族,尤其是士,有了依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可能;
B从官学到私学教育普及:各种学派兴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士和出身于士的人,大量涌向私学培养了一些杰出人才;
C春秋战国的历史实际:
D士阶层的特质,形成精英汇聚;
士的崛起从根本上颠覆了原来那种世卿世禄的官制,担任诸侯忠诚的也可以是底层的士,他们凭借自己的功业,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相应的,忧郁适应诸侯直接统治的需要,各国的官职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平行的三卿变成了单个的主导官员,在地方,各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