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

合集下载

冲刺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专题0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

冲刺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专题0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

专题0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一、单选题1.(2021·广东梅州市·高三二模)公元前374年,齐国国君在临淄创办了稷下学宫,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招徕天下有识之士,此后150多年稷下学宫成为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成为各种学术流派的集聚之地。

齐国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繁荣春秋时期文化教育C.实现富国强兵以争霸天下D.实现诸子百家思想交融2.(2021·广东高三二模)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经常更换年号,通常每隔六年或四年即换一个新年号,象征新的开始。

王莽代汉,制造大量祥瑞,以证明自己是应天受命的新君,国号也改为“新”。

据此可知A.社会矛盾倒逼政府变革B.君主集权促进思想革新C.主流观念影响政治行为D.政治权威源于文化演变3.(2021·广东广州市·高三二模)我国各地汉墓出土了许多被定名为“泗水取鼎图”的画像石,这些画像石上.都刻有秦始皇于泗水上观看取鼎时的一个关键情节:鼎已被发现并“系而行之”,然而遭“龙齿啮断其系”,终“不得”,令秦始皇绝望以致失态。

这反映了汉代A.存在天人感应观念B.泗水取鼎图的情节真实可信C.传承秦朝政治制度D.青铜铸造的技术超越了秦代4.(2021·广东湛江市·高三二模)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汉代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

两者都A.强调等级秩序的重要性B.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C.践行“克己复礼”的主张D.重视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责任5.(2021·广东惠州市·高三一模)《春秋》一书多次记载了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

战国时期,齐宣王曾向孟子请教齐桓公、晋文公富国强兵争霸之术,但孟子回复:孔子的弟子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争霸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据此推断,孟子意在A.融合诸子百家思想B.倡导仁政治国理念C.重构春秋争霸历史D.维护分封宗法制度6.(2021·广东深圳市·高三二模)朱熹认为,虽学者必由《大学》入门,穷理正心,达于圣学,但“洒扫应对”也可到圣人事,“理无大小故也”。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含解析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含解析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思想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5,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

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

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6,4分)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由人物“程颢”可大致推测本题考查方向为“程朱理学”,根据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可知程颢认为“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主张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选项符合题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材料主旨不符,A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选项排除。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D选项排除。

3.(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5,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伦理道德,礼义廉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4高考历史热点难点演练:专题03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4高考历史热点难点演练:专题03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

专题03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2.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各代表人物思想的内涵、特点、影响。

4.孔子思想的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与时俱进的现实生命力。

5. 西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明清批判思想家思想的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

6.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发展演变。

7.考查古代中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国粹。

8.从世界文明发展角度,这些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做出了什么贡献,如四大发明对世界近代史的作用。

注意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多样性或多元化规律。

9.古代中国能够创造领先世界的科技和灿烂的文化的原因,但到近代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西方。

10.要注意用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查“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的主题。

注意通过比较掌握中国科技发展在古代、近代、现代、当今的成就和特点。

11.如何对待我们的国粹,如京剧、中医、国画、书法。

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1.儒家(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

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认为“人之性恶”。

2.道家(1)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状态。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倡导及时变法革新。

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二、汉代——独尊儒术,成为正统1.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增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03姓名、字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03姓名、字号

▪ 一般平民没有姓氏。我们古籍中常见的弈 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等人,是在 他们各自所从事的职业或所具有的专长之 后加上名来称呼的。
▪ 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 是用来“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 的,二者的作用不同。
▪ 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为重要, 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区别,则在姓上冠以 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例如: 孟姜 伯姬 仲子 叔姬 季芈
名、字兼表行辈
▪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 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 (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 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 “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长女。
▪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 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唐代抵抗安禄 山的名将颜果卿和他的弟弟颜曜卿、颜春 卿共用“卿”字,和他们同辈的堂兄弟颜 真卿也用“卿”字。
▪ 4.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 例如:武姜(郑武公妻) 昭姬(齐昭公妻) 共姬(宋共公妻) 敬嬴(鲁文公妃)文姜 (鲁桓公妻) 齐归(鲁昭公母)

▪ “氏”本义指氏族,氏族即支族,指分化的各 族。从语音看, “氏”与“支”古音同。
▪ 氏的情况比较复杂。(1)诸侯以受封的国名 为氏。例如:郑捷(郑文公)、蔡甲午(蔡庄 公)、齐环(齐灵公)、 宋王臣(宋成公) (2)卿大夫及其后裔则以受封的邑名为氏。 例如:屈完、知罃、羊舌赤、解狐(3)或以 所居的地名为氏。例如:东门襄仲、北郭佐、 南宫敬叔、百里孟明视。
▪ 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 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 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 又如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字登善、宋代文学 家曾巩字子固。
▪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 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西晋文学 家陆机字士衡。司马耕字子牛。唐代诗人白居 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 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 “无咎”。宋代史学家《通志》的编者郑樵字 “渔仲”;“渔翁”又常戴“笠”,清代文学 家李渔字笠翁。

高中英语阅读写作素材之中国传统文化 :专题03 传统节日 清明节

高中英语阅读写作素材之中国传统文化 :专题03 传统节日 清明节

高中英语阅读写作素材之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素材+语法填空+书面表达)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高考英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第一部分话题素材积累The Qingming Festival ( also known as Pure Brightness Festival orTomb-sweeping Day) is a festival to worship ancestors and dead relatives in China, which usually falls on either April 4 or 5 of the Gregorian calendar. It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770 BC-256 BC),with a history of over 2,500 years.清明节在中国是祭祀祖先和已故亲人的节日,通常在公历的4月4日或5日。

它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有2500多年的历史。

The Qingming Festival is a time of many different activities,among which the main ones are tomb-sweeping, spring-outing and kite-flying.It is a combination of sadness and happiness.清明节活动丰富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是扫墓、踏青和放风筝。

这个节日既有悲伤又有快乐。

The uniqueness of kite-flying during the Qingming Festival lies in that people may cut the string to let the kite fly freely.People believe that this custom can bring good luck and remove diseases.This is why you might sometimes find paper kiteslying on the ground in parks and fields.清明节放风筝的独特之处在于人们会剪断风筝线,让风筝自由飞翔。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020年浙江选考专题冲刺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020年浙江选考专题冲刺

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解读本专题属于高考高频考查专题。

从命题角度来看,注重考查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演变及特点、主要的思想家及其主张,如百家争鸣的特点、先秦时期儒家倡导的施政为民思想、汉代儒学地位的上升、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及其价值等;对于科举制,既可单一考查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及现实意义,又可综合考查儒学发展的思想价值。

从学科素养角度来看,注重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

从考查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

复习本专题需要注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发展的脉络,注意各种思想的基本含义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需要适当阅读一些经典原文或思想史资料,也需要理解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思想与生活的联系,对古代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本专题在高考中属于高频专题。

本专题主要内容包含四大发明及其影响、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古代文学形式以及代表作、代表人物。

从命题角度来看,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多以作品的特点或影响考查相关人物或科技文化发展的概况,如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外传、古代军事著作对火药和指南鱼的记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古代文学的成就及其代表人物等。

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来看,多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即古代科技、艺术与文学成就的历史阶段特征。

复习本专题内容应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认识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和世界文化观。

复习过程中还应学会运用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来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阶段特征古代科技成就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古代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各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构成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中国画、京剧等是中国文化的突出代表古代文学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均有突出成就,涌现出许多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班级__________ 某某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24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1.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

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X与之相符合的是()A.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节俭”B.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D.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彻底的精神自由”这一信息可知,道家的思想与这一主X相符合。

道家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所以本题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的思想。

2.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

材料表明吕不韦思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C.礼乐与法制并举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信息看,吕不韦认为,道家、儒家、墨家思想各有特色,应该把不同的思想统一起来,于是,组织宾客编写《吕氏春秋》,对各家思想都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

故B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儒学的正统地位奠基,汉代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是指()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新发展·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4.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专题3 中国古代史(科技与文化)知识归纳

专题3 中国古代史(科技与文化)知识归纳

专题03中国古代史(科技与文化)一、青铜器与甲骨文(1)原始社会后期青铜器出现,商周时期青铜器进一步发展。

(2)著名青铜器有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4)甲骨文的意义: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二、百家争鸣春秋时期:(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其对立面、无为而治。

(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仁”、以德治国、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战国时期:(1)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2)孟子:儒家代表人之一,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民贵、君轻”)(3)荀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实行礼治。

(4)庄子:道家代表人之一,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5)韩非:法家代表人之一,主张法治和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思想被秦始皇采用) 战国时期各学派精彩纷呈,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观点,这一文化繁荣的景象叫百家争鸣。

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造纸术发明:西汉发明,东汉改进(蔡伦改进)(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造出“蔡侯纸”)①蔡侯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②蔡侯纸的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质量更好。

(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4)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5)华佗:发明麻沸散、编制出五禽戏。

(华佗被称为神医)(6)史学巨著《史记》:①作者:司马迁②主要内容:《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03 传统文化与物质的性质、转化(解析版)

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03  传统文化与物质的性质、转化(解析版)

微专题03 传统文化与物质的性质、转化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丰富的化学知识,如早期的炼丹术,而后期的《天工开物》比较全面地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堪称中国17世纪的生产技术百科全书,已译成日、英、法、德等文字。

所记述的化学知识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在一定程度上反明朝时期的中草药巨著《本草纲目》,书中有关化学方面的记载,对于研究我国化学发展史有重要价值。

《本草纲目》一、《本草纲目》中的化学实验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含汞物质治病的国家。

《纲目》卷九水银粉条下记有:"水银乃至阴之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加以盐、矾炼而为轻粉,加以硫黄升而为银朱。

"这段话将水银(Hg)、轻粉(Hg2Cl2)、银朱(HgS)等制备所用的化学原料、方法作了极为精辟的概括。

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1)HgS+O= Hg+SO2(2)6Hg+2NaCl+2KAl(SO4)+2O2→3Hg2Cl2+3Na2SO4+Al2O3(3)Hg+S====HgS《纲目》卷十石胆条,时珍总结前人的记载曰:"石胆出蒲州石穴中……涂于铁上,烧之红者真也。

"又云:"铅山有苦泉流为洞,挹水熬之,则成胆矾,所熬之铁釜内,久亦化为铜也。

"这里所说的石胆涂于铁上,烧之红以及熬胆矾铁釜化为铜的现象,就是铁置换出硫酸铜溶液里铜的反应。

(Fe+CuSO4====FeSO4+Cu)《纲目》还记载了黄铜及铅丹的制法。

《纲目》卷八赤铜条,时珍曰:"赤铜,以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

(校点本《纲目》465页)。

按: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炉甘石、铜加木炭共炼,则产生黄色的铜锌合金。

《纲目》卷八铅丹条,时珍曰:"按独孤滔《丹房镜源》载有炒铅丹法:用铅一斤,土硫黄十两,消石一两。

熔铅成汁,下醋点之,滚沸时,下硫一块、少顷下消少许,沸定再点醋,依前下少许消、黄待为末,则成丹矣"。

高中英语阅读写作素材之中国传统文化 :专题03 传统节日 元宵节

高中英语阅读写作素材之中国传统文化 :专题03 传统节日 元宵节

高中英语阅读写作素材之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元宵节(素材+语法填空+书面表达)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高考英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第一部分话题素材积累In the Chinese language,“yuan/元”means the first and“xiao/宵”is night.So the full-moon night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usually on the fifteenth day) is called the Yuanxiao Festival.在汉语中,“元”是指“第一”,“宵”指“夜晚”。

因此,正月的满月之夜(通常在第十五天)被称为元宵节。

Yuanxiao is the special food for the LanternFestival. It is a kind of sweet dumplings, which are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filled with sweet stuffing. It is very easy to cook-simply tip them into a pot of boiling water and wait for a few minutes.元宵是元宵节的特色食品。

它是一种带馅儿的甜食,是由糯米粉加上甜的馅料制成。

元宵的烹制方法非常简单,将元宵倒入水已烧开的锅中煮几分钟就可以吃了。

In the daytime of the Lantern Festival, performances such as dragon lantern dances, lion dances, land boat performances and the yangge are staged. At night, except for magnificent lantern shows,fireworks form a beautiful scene. When the first full moon of the NewYear appears, people become really intoxicated by the imposing fireworks and bright moon in the sky.元宵节在白天有舞龙灯、舞狮、划旱船和扭秧歌。

专题0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

专题0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卷版)

专题0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目录01 挑战真题·查学问漏洞02 回顾教材·补学问漏洞回顾学问体系回顾核心考点易混易错归纳03 学问通关演练1.(2023·重庆卷)孔子主见“有教无类”,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

墨子则进一步主见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以先行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

故《墨子》载:“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

”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儒家提倡人人公平B.劳动教育开头普及C.墨家重视生产技艺D.平民阶层得到进展2.(2023·辽宁卷)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收录两汉及以前画家16人;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128人,其中包括顾恺之、张僧繇等杰出画家。

这一变化发生的缘由有()①纸张的普遍使用②门阀士族的推动③北人的大量南迁④儒家思想的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3·辽宁卷)《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

该学者意在强调()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C.文献必需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4.(2023·江苏卷)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

这说明理学家()C.通过探究万物猎取历史真相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5.(2023·广东卷)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异》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

蒋生原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

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

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6.(2023·海南卷)下图的主题突出反映了()清代《升平乐事图》局部(注:①魁星②鳌)A.艺术作品带有时代印记B.科举文化影响世俗生活C.商品经济推动社会进展D.清代文人追求意境情趣7.(2023·海南卷)琼剧源于明代传入的“军戏”。

高中英语阅读写作素材之中国传统文化 :专题03 传统节日 端午节

高中英语阅读写作素材之中国传统文化 :专题03 传统节日 端午节

高中英语阅读写作素材之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端午节(素材+语法填空+书面表达)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高考英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第一部分话题素材积累The most popular legend abou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the story of Qu Yuan. As a minister in the State of Chu,one of the seven Warring States, Qu Yuan was a patriotic poet who wrote a lot of works to show his loyalty and devotion to his country. After he was exiled by the king, he would rather drown himself in the river than see his country invaded and conquered by the State of Qin. He di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and thus people decided to commemorate him on that day every year.关于端午节最受欢迎的传说是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的大臣,也是一位爱国诗人,他写了很多作品来表达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被楚王流放后,他宁愿投河自尽,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国家被秦国侵略占领。

他死于农历五月初五,因此人们决定在每年的这一天来纪念他。

专题03《论语》十二章(真题专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03《论语》十二章(真题专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03:《论语》十二章(解析版)真题专练【1-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真题】领略了古诗文的“山川之美”后,彤彤再来请你一起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论语》。

【甲】(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节选自《论语》)【乙】(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①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②。

君子笃③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④。

”(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节选自《论语》)【注释】①葸(xǐ):过分拘谨,胆怯懦弱。

②绞:说话尖酸刻薄,出口伤人;太急切而无容忍。

③笃:诚实,厚待。

④偷:刻薄。

9.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2)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3)故旧不遗.____________(4)天下有道则见.____________10. 请你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11.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12. 请你从以上五则《论语》中任选一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答案】9. ①替②迷惑,疑惑③遗忘④出仕做官10.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11. (1)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却无所作为,贫穷低贱,这是可耻的。

12. 示例一: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知,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对生活的和人生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带答案解析)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重难点梳理】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百家争鸣,启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它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社会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③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④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竞相礼贤下士,重用人才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法家:韩非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专题03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98620)

专题03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98620)

专题03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1.中国古代文化灿烂、科技发达,其成果惠泽后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以诗赋取士的制度促使士人去研习诗文。

他们把文学创作当作是一种基本训练,这对诗歌创作的普及是有作用的。

而盛唐诗的极高艺术造诣,可以说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

材料三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 A,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材料四这部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材料一(a)图中的文字被称为什么?根据(b)图,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统一文字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诗繁荣的制度因素。

盛唐时期,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3)材料三中“A”处是哪项重大科技发明?(4)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这部书”的名称。

2.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材料一六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开始定居生活,饲养家畜,播种农作物,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考古发现充分反映了这一现象。

材料二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材料四某同学将部分中华文化制作了如下表格:领域内容诗歌小说雕塑④______图片介绍①______ 是唐代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飘逸洒脱,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有人说其“斗酒诗百篇”。

《②______ 》是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小说,以贵族青年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家族和社会变迁。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雕塑,数量众多,造型宏伟精巧,是统治阶级宣扬③______ (宗教)的重要体现。

作为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1) 约7000年前的稻谷最可能出现在哪个遗址?图2的陶盆最可能在哪个遗址被发现?(2) 上面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①②空格内应是______ 和______ 。

2014历史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2014历史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基础题1.(东城区普通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联考试卷高三历史)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天有春夏秋冬……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C.“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列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东城区普通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联考试卷高三历史)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

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①《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②《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③《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① B.②③ C.③ D.①②3.(东城区普通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联考试卷高三历史)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

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4.(河南省郑州市2014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有文学评论家认为,“文字上的所谓美,表面上虽若流连风景,其暗中深处,都藏有这一个因素在内。

诗词必须有寄托,才觉得有味,真正流连风景的,总觉得浅薄,就是为此。

”据此,以下诗句中,该评论家认为较为浅薄的是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河南省郑州市2014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B.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C.体现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D.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反映出政治领域的变化。

思想的统一适应了政治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

A项只适合春秋战国;C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体现了文化专制政策,但是手段相对温和,也没有禁绝其他思想学派,因此不能说“日益加强”;D 项不适合秦代,因为秦代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压制。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C.士人官僚的“规谏” 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儒生群体进入政权、士人官僚的“规谏、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而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造成的,即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造成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A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
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 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是 A.格物致知 C.知行合一 B.发明本心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B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 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C.从万物本源出发
B
*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 丰富: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 有效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 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 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 子集注》)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 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4分) (1)(4分)态度与理由:反对用“俑”随葬,因为“俑”与人 相像(2分)。思想主张:仁者爱人(2分)。
C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 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 体现了
A.三纲五常
C.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D.经世致用
C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 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 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身亡。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事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 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 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间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梵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凡使麻 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于此同事,麻城乃 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扰, 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 屈服的李贽在雨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怒在丧其元; 我令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D
(三)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理”是世界的本源,表现为伦理道德 和人性;格物致知 L 1.内容 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王守仁:“致良知”
2.背景
政治:①宋代,人民反抗和民族矛盾使统治面临危机。 ②重文轻武的政治环境利于文化发展。
经济:商品经济繁荣,冲击了传统的统治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的特点: 儒家思想为正统 不断发展演变 具有鲜明的阶段性
(一)百家争鸣
儒家: 孔子:仁、礼; 孟子:仁政、性善说、养浩然之气 荀子:唯物思想、性恶论、礼法并用 民本思想
1.概况 道家: 老子:道、无为、辩证法; 重视法治 庄子: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积极干政 墨家: 墨子:兼爱、非攻、尚力 法家: 韩非子:法术势结合、变法革新 政治:宗法分封制崩溃,改革运动兴起 2.背景 经济:井田制、工商食官体制破坏, 地主、小生产者兴起
C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 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 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B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 C.儒家“礼治”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二.古代中国的科技
指南针: 战国、北宋、 13世纪 四大 造纸术: 西汉、东汉 发明 火药: 唐初、唐末、宋代、14世纪初 L 印刷术: 唐朝、北宋、13世纪 L (一)成就 天文学:《甘石星经》、浑象仪、黄道游仪、简仪
数学: 九九乘法口诀、筹算法、《九章算术》、圆周率、珠算法 农学: 《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麻沸散”、五禽戏、
《本草纲目》
L
成就辉煌:数量多、水平高 科技发展具有继承性。
(二)特点 科技体系具有独立性。
实用性:注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注重事物的整体性和辩证性。
政治: 政府的重视促进了相关科技的发展。 中央集权体制为科技发展创造了条件。 农耕经济发展、繁荣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发展 经济: (三) 原因 文化: 中国文化的连续性利于科技发展。
天人感应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人的因素: 劳动人民的艰苦努力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些士大夫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专制制度强化使国民自由精神丧失、创造力 政治: 被压抑。 衰落 (四) 经济:农耕经济停滞、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原因 科技发展缺乏动力。 文化: 重道轻器、忽视探讨具体规律、以自我为中心、 天人合一 L
*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 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 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 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 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 2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 (2分)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扎欲达到的目的。(4 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张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政治: 反对专制,提出限制君权 1. 进步 经济: 工商皆本 思想 文化: 抨击理学,反对纲常伦理;肯 定“人欲”,追求个性解放。
政治: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3.影响 文化: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为其他学说留了发展空间,利于中国文化的多元并存
使儒学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及谋取功名的敲门砖 L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
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
知所受。……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 ——董仲舒
今上即位,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伎之士,咸 得自效,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 ——司马迁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 乎? ——汉宣帝
*(10天津)《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 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A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C B.董仲舒的“独尊儒
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经世致用思潮开清代考证学术风气,为理论 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 未能提出有效的改造社会的方案,未能推动中 国社会的转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A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 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
文化:①唐宋时期,三教合流使儒学得到更新。L ②五代以来长期的动荡使伦理道德遭破坏。
③宋代士大夫主体意识觉醒,努力打破“士贱君肆”局面。
L
积极 3.影响 消极 文化: 强化了注重气节、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的 文化性格。L 政治: 维系专制统治,近代阻碍了政治民主化。 文化: 压制人性,使社会丧失活力。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 背景。(12分) 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 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 想出现。 (2)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 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 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9分)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 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倡导“经世致用”学风
政治:专制统治强化,阻碍社会进步。 2.背景 社会矛盾尖锐,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经济:商品经济高涨,市民工商阶层兴起。 文化:拜金风气冲击传统的道德观念。 八股取士禁锢思想。
社会 转型
“西学东渐”客观上促进了新思想的出现。
政治: 冲击了专制统治;鼓舞了清末的民主革命。
3.影响
文化:带有早期启蒙性质,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新 活力;
大变 革的 时代
文化:学在官府——私学兴起;士阶层活跃; 文化氛围宽松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辉煌的思想成果。
3.影响 为后世中国政治制度的建立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为后世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 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