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消毒规范

合集下载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

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507—2016是关于软式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文件。该标准于2016年12月27日

发布,于2017年6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其中 4.1.1、4.1.2、5.2.7、5.2.8、5.3.3、5.3.7、5.3.8、5.3.9、5.3.11b)、5.3.11c)2)、

5.3.11e)2)、5.3.11f)2)、

6.1.2c)、6.1.4a)1)、6.2.2g)、6.3.2、

6.4.5a)1)、

7.1.2和7.6.4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该标准的起草单位包括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该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包括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该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监测与记录等内容,适

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需要注意的是,该标准中的“内镜”指的是软式内镜。

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必须引用的文件,包括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安全与卫生标准GB、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卫生要求WS/T、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

医院硬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19年版)

医院硬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19年版)

医院硬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19年版)

医院硬式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技术规范

(2019年版)

目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1)

5 人员要求 (2)

6 建筑布局 (2)

7 设备设施与耗材 (2)

8 清洗、包装操作流程 (2)

9 高水平消毒 (5)

10 灭菌 (6)

11 储存 (7)

12 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硬式内镜及附件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8)

A.1 采样时间 (8)

A.2 灭菌硬式内镜及附件的无菌检查方法 (8)

A.3 消毒硬式内镜及附件的检查方法 (8)

A.4 结果判定 (8)

A.4.1 灭菌硬式内镜及附件应无菌生长。 (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硬式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中基本要求,人员要求,建筑布局,设施与耗材,清洗、包装操作流程,高水平消毒,灭菌,储存,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硬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消毒规范

内镜消毒规范

内镜消毒规范

内镜消毒是指对内镜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或去除内镜表面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以确保内镜在使用过程中不给患者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正确的内镜消毒是医疗机构保证安全医学操作的必要环节,为了做好内镜消毒工作,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首先,在进行内镜消毒之前,需要进行内镜的清洁。清洁内镜时,首先要将内镜的各个部件拆开,进行逐一清洁。清洁时要使用清洁剂,一般在37到42摄氏度的温水中进行清洗,可以使用软毛刷或其他合适的清洁工具进行刷洗。清洁内窥镜的同时,还要对内镜的附件和附属物进行清洗,并进行完全干燥。

内镜清洗完毕后,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内镜消毒主要采用化学消毒法和高温高压蒸汽消毒法两种方式。

化学消毒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内镜消毒方式。在化学消毒前,要对内镜进行充分清洁,确保内镜表面的污物和可见的血迹等已清洗干净。化学消毒时,要严格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比如确定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以及消毒液的更换频率。在进行化学消毒时,要保证内镜完全被浸泡在消毒液中,并且将消毒液充分灌注到内镜的各个部位。消毒结束后,要对内镜进行充分的清水冲洗。

高温高压蒸汽消毒法是一种更加彻底的内镜消毒方式。在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消毒之前,要确保内镜已经经过了清洗和没有残留物。高温高压蒸汽消毒时,内镜需要被置于内镜消毒器中,

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在消毒结束后,要进行适当的冷却处理,然后对内镜进行清洁和干燥。

另外,医疗机构在进行内镜消毒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消毒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人和消毒流程。医护人员在进行内镜消毒时,要接受相关的消毒操作培训,了解消毒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并定期进行消毒操作的质量控制,比如进行内镜消毒质量的监测和内镜消毒效果的评价。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是医疗机构重要的医疗设备管理环节,合理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是确保医疗设备安全有效使用的重要保障。下面将就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内镜清洗。内镜的清洗过程应当高效且彻底。在清洗内镜前,应先将内镜的部件和附件分离,如光纤束、镜头和外部设备等,以便清洗时能彻底清洗到每个部位。清洗器械前,工作人员应先洗手并佩戴一次性手套。对内镜进行清洗时,应选择适宜的清洗剂,并按照清洗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清洗器械时应先使用水冲洗,然后使用清洗剂浸泡内镜,以去除污垢。在使用清洗刷时,应注意刷毛的质量和结构,避免对内镜造成损害。同时,在清洗时要将内镜的所有部位都清洗到,包括内镜的镜面、孔口和连接端等。

其次是内镜消毒。内镜的消毒是确保内镜使用安全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进行内镜消毒前,必须确保内镜已进行彻底的清洗,以免影响消毒效果。消毒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称取适量消毒剂浸泡内镜,消毒剂的浓度和浸泡时间要按照要求进行控制。消毒剂的选择要根据内镜的类型和使用环境来进行选择,不同类型的内镜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消毒剂使用后,应尽量避免消毒剂残留在内镜上,可以用清水进行冲洗。

最后是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医疗机构应有一套完整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洗消毒的效果。设备的使用人员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及时

发现和修复设备的故障。同时,设备要进行定期的验证和检查,以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医疗机构应制定定期的设备保养计划,并有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手术室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手术室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手术室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1.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2.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4.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如多酶1:270,泡洗30min)。注意拆下器械的按钮、螺丝,打开轴节,管腔内充满洗液。流水冲尽擦干方可灭菌。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5.内镜首选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亦可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但必须浸泡10h。

6.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记时控制。做好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码、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7.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必须储存在无菌物品间。

8.内镜器械清洗消毒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测。

9.每月对内镜及附件的灭菌效果进行生物学检测。

10.戊二醛使用前必须进行浓度检测,并按时更换。

胃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胃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胃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内镜清洗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卫生部关于印发《内镜清洗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进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为保证《规范》顺利实施,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内镜消毒工作,将内镜消毒质量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规范》实施,开展内镜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内镜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证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必须认真习和全面贯彻本《规范》,有关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技术。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镜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未达到本《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内镜诊疗业务。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二○○四年四月一日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内镜室院感标准

内镜室院感标准

内镜室院感标准

引言:

在医疗机构中,内镜室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其清洁卫生与院内感染防控工作密切相连。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制定了一套详尽的内镜室院感标准。本文将为您深入解读这套标准的内容与实践意义。

一、内镜室环境

清洁与消毒:内镜室应每日进行全面的清洁,包括地面、墙面和医疗设备。每次使用后,内镜及其附件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空气质量: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并定期进行空气消毒。特殊情况下,如怀疑室内空气污染,应及时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二、内镜操作规程

无菌操作:所有内镜操作必须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人员需穿戴无菌手套和防护用品。操作规范:遵循标准的内镜操作流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卫生要求。

三、医务人员手卫生

洗手与消毒:在接触患者先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洗手,并使用快速手消毒液进行消毒。佩戴手套:在进行可能导致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医务人员应佩戴一次性手套。

四、患者及陪人管理

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普及院内感染防控知识,告知他们在检查期间的注意事项。佩戴防护用品:在需要时,患者及家属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确保个人安全。

五、医疗废物处理

分类处理:内镜室的医疗废物应严格分类,感染性废物应特殊标记并做特殊处理。转运与处置:医疗废物应及时转运至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六、监督与监测

定期检查: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内镜室的清洁卫生状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标准得到有效执行。数据监测: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卫生状况等重要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和记录,以确保患者安全。

七、持续改进

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采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培训与教育:定期对内镜室工作人员进行院感防控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最新内镜消毒规范

最新内镜消毒规范

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本标

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

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 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发布)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软式内镜 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

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

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3.6 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4.1.1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

内镜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消毒技术规范

篇一: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第八条、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第九条、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十条、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第十一条、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1、内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2、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 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内镜室消毒制度(范文大全)

内镜室消毒制度(范文大全)

内镜室消毒制度(范文大全)

第一篇:内镜室消毒制度

内镜室消毒制度

一.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技术规范2004年版)的要求执行。二.室内保持清洁整齐。

三.桌面地面每日工作结束后,用含氯泡腾片消毒液擦拭。四.操作间,洗消间每日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1小时。

五.每月进行空气,物表,内镜及使用过程中的消毒剂等生物学监测。六.检查时所用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七.吸引瓶,水封瓶及连接管,毛巾等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后,用含氯泡腾片浸泡消毒30分钟。八.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经充分刷洗后,用含氯泡腾片消毒液擦拭。九.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十.内镜储存柜(每隔一周)用含氯泡腾片消毒液擦拭消毒。

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为规范我院内镜清洗消毒工作,跟据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制订以下程序:

一、清洗

1、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送水至少10秒钟;

2、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3、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活检孔道和导管软管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端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4、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按清洗时间1分钟,用纱布擦干内镜表面,用气枪吹干管腔;

5、将内镜放入酶洗槽内,灌洗2分钟;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清水灌洗干净;

二、消毒

1,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盛有2%戊二醛消毒液的消毒槽内,并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浸泡消毒不少于10分钟,结核杆菌及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内镜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45分钟;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第八条、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第九条、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十条、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第十一条、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1、内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2、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 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最新内镜消毒规范

最新内镜消毒规范

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本标

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

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 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发布)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软式内镜 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

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

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3.6 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4.1.1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第一篇: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一、清洗消毒内镜时工作人员防护要求

1、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

2、穿戴防水服或防渗透围裙、袖套、手套、戴防护面罩。

二、消毒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流程

1、送洗

①内镜使用后立即用清洁湿纱布擦拭内镜插入部,并反复送气、送水10秒钟。

②关闭内镜图像处理机器电源。

③盖上防水帽,置于内镜存放盒或运送车送至清洗消毒室。

2、测漏

①内镜轻放于水槽内,再次检查防水帽是否盖紧。

②进行内镜测漏试验,一般情况下选用湿测,紧急情况下采用干测,在清洗消毒前确保内镜无渗漏。

3、初洗

①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及操作部至干净;纱布一用一换。

②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进行清洗,高压水枪冲洗内镜各孔道;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至少3次(吸引器管道分别从45°、90°刷洗),刷洗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④正确安装内镜清洗专用按钮,将全自动灌流器中的注液口与内镜口连接,轻触全自动灌流器的“启动”键,对内镜进行充分的清洗。

⑤清洗纱布一次性使用,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4、酶洗

①根据多酶液的比例正确的配置。

②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多酶洗液,

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

③内镜折卸后部件用超声清洗机清洗 5~10分钟。

④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5、次洗

①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次清洗槽内,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5分钟。

②彻底冲洗内镜各部件,管腔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11-9-7
蓝天白云
15
一、软式内镜 :
电子镜: 电子食道镜、电子胃镜、电子十
二指肠镜、电子小肠镜、电子结 肠镜、电子喉镜、电子支气管镜、 电子手术式腹腔镜、电子胆道镜。
2011-9-7
蓝天白云
16
纤维镜:纤维食道镜、纤维胃镜、 纤维十二指肠镜、纤维小肠镜、 纤维喉镜、纤维支气管镜、光学 纤维式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肾 镜、血管内腔镜、纤维乙状结肠 镜和直肠镜。
2011-9-7
蓝天白云
76
2011-9-7
蓝天白云
77
2011-9-7
蓝天白云
78
2011-9-7
蓝天白云
79
1. 前端部
前端部是内镜的硬性部分,有多 个小孔和窗,分别为送气出口孔、 活检钳出口孔、物镜、导光窗。
2011-9-7
蓝天白云
80
送水送气孔:
位于观察窗旁,是送水送气管道 的共同出口,当注气时,气体由 此孔进入腔内,使腔扩张。当注 水时,水从此孔出来冲洗物镜镜 面,保持清晰视野。
2011-9-7
蓝天白云
93
4. 夹持器械或异物取出器械
为取出吞食的异物,有各种类型 的钳取钳,如鳄鱼嘴型钳,三角 型钳、篓型钳等,也可用此钳碎 结石。
2011-9-7
蓝天白云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

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1、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低纤维棉絮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管道插塞、防水帽和高压水枪,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活检孔道;

(4)、用高压水枪冲洗送气送水管道;

(5)、用高压气枪吹干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三、清洗

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高压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1分钟。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条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执行。

第二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科室,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诊疗的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加强监测。

第三条医院感染管理部、护理部、人事部、设备及后勤管理部等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对内镜诊疗中心的管理履行各自职责。医院感染管理部将负责对各科室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质量监测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价。

第四条发生可疑内镜相关感染时,组织、协调内镜诊疗中心和相关各部门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严格落实。

第五条内镜诊疗中心的管理要求

一、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职业安全防护、继续教育和培训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二、应有相对固定的专人从事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其数量与本科室的工作量相匹配。

三、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测工作。

四、工作人员进行内镜诊疗或者清洗消毒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和WS/T311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符合要求。

五、内镜诊疗中心的工作人员应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应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正确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

2、内镜构造及保养知识;

3、清洗剂、消毒剂及清洗消毒设备的使用方法;

4、标准预防及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

5、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第六条基本要求

内镜诊疗中心应当设立办公区、患者候诊区、诊疗室(区)、清洗消毒室(区)、内镜与附件贮藏库(柜)等,其面积应与工作需要相匹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 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发布)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软式内镜 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括内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将所有用于患者诊疗操作后的软式内镜均视为具有感染性,

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并进行人员防护。

工作员进行内镜诊疗或者清洗消毒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和《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

应分时间段进行。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应做到由污到洁,应将操作规程以文字或图片方式在清洗消毒

室适当的位置张贴。

应具备适用于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的设备与物品,并进行严格管理。诊疗工作结束后,应对诊疗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质量控制要求监测与记录

内镜室应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包括,就诊病人姓名、就诊时间、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对连续使用的消毒剂、灭菌剂遵循附录A要求进行浓度监测,并登记。内镜清洗消

毒机的管理包括如下内容:

a)新安装的内镜清洗消毒机应监测验证,并记录;对其清洗、消毒效果产生疑虑时,

应重新检验装置,处理情况应予以记录。 b)应正确使用配套的部件及其消耗品,如更

换清洗用水、消毒剂、清洗剂时应进行监测验证,并记录。

c)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定期维护,并记录。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如下内容:

a)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灭菌内镜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

b)监测数量:内镜数量少于等于5条的,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

不低于5条。

当内镜室负责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变动时应增加内镜监测的比例和次数。 c)监测方

法和结果判定遵循附录B进行。可追溯性要求

消毒、灭菌质量监测资料的保留期应≥3年。标识的要求如下: a)软式内镜编号应具唯一性。

b)已消毒的内镜应有明确的标识。 5 基本条件人员

医疗机构应配备专门的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其数量与本单位软式内镜诊疗工作量相适应。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对清洗消毒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内容包括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程序、内镜构造及保养知识、高水平消毒剂和灭菌剂的使用、标准预防措施、个人防护知识等。建筑

内镜中心(室)基本布局

建筑面积应与内镜诊疗工作量相匹配应设立办公区、患者候诊室(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配件与敷料库等。内镜诊疗室

应根据开展的内镜诊疗项目设置相应的诊疗室。每个诊疗单位应包括诊疗床1张、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配备手卫生装置,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

. 灭菌内镜的诊疗环境应达到普通手术室的要求。清洗消毒室

应独立设置,面积应与清洗消毒工作量相适应。应遵循工作流程分为清洗区、消毒区、干燥区等。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槽宜分开设置和使用。

应保持通风良好,应根据使用的消毒剂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强制排气口。设施、设备与物品

软式内镜及附件数量应与诊疗工作量相适应。应采用全浸泡式内镜。

宜配备内镜清洗消毒机,其要求如下: a) 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

b) 应具备清洗、消毒、漂洗、自身消毒功能。

c) 宜具备持续测漏、水过滤、乙醇冲洗和压力送气干燥、数据打印等功能。应配备以下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与物品:

a) 专用流动水清洗槽、消毒槽、全管道灌流装置(宜采用自动灌流器)、一次性注射器。 b) 各种内镜专用毛刷、

c) 压力水枪、压力气枪、负压吸引器。 d) 超声清洗器。 e) 计时器。

f) 内镜及附件运送装置。

g) 干燥用品:宜采用不掉屑且质地柔软的擦拭布;清洗用纱布应一次性使用;复用的干燥用品应每次使用后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配备75%乙醇或异丙醇;配备垫巾等。灭菌设备: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等灭菌设备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

清洗用水:应有冷、热水源,其微生物学指标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根据需要配备灭菌水或过滤水(使用过滤装置的,应定期更换滤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