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城镇发展研究综述
中国小城镇发展报告
中国小城镇发展报告1. 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土地和多样文化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然而,城市化进程主要集中在一线和二线城市,而小城镇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本文将分析中国小城镇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2. 当前小城镇发展的问题2.1 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中国,一些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仍然相对滞后。
这些地区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有限等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经济支持和投资,这些小城镇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2.2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相对于大城市,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交通、水电等基本设施的不完善限制了小城镇的发展。
缺乏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使得小城镇与外部的联系不畅通,影响了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2.3 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由于小城镇的发展相对滞后,人才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优秀的人才更愿意选择到一线城市或发达地区发展,而对小城镇来说,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为一项重要的挑战。
3. 小城镇发展的解决方案3.1 优化产业结构为了促进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优化其产业结构。
可以通过引进新的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来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
同时,加大对小城镇经济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在小城镇设立分支机构,增加就业机会。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解决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问题,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政府可以增加对小城镇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水平。
同时,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合作方式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3.3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为了解决人才流失问题,需要引进和培养人才。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吸引优秀的人才到小城镇发展。
同时,可以加强对当地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培养适应小城镇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4. 结论中国小城镇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但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城镇的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小城镇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小城镇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一、中国小城镇发展的挑战1.资源制约:中国小城镇面临的首要挑战是资源制约。
由于小城镇相对较小的规模和人口基数,其资源投入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
2.人口流失:小城镇的发展遭遇的另一个挑战是人口流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人纷纷涌向大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导致小城镇人口流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发展潜力。
3.产业结构落后:小城镇的产业结构通常较为单一,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发展的动力。
4.基础设施欠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落后,交通、通信和能源等方面的不完善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二、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的重点1.资源整合和优化利用:面临资源制约的小城镇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优化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实现小城镇间的资源互补和合作共赢。
2.人才引进和留住:鼓励人才向小城镇流动,通过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生活条件,留住本地人才。
与此同时,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提高当地人才的素质,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3.产业多元化发展:小城镇应积极转变传统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元化产业,提升小城镇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4.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小城镇的交通、通信和能源等基础设施,提升小城镇的综合竞争力。
三、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1.政府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引导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加强监管和扶持力度,为小城镇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
2.创新创业:鼓励创新和创业,在小城镇营造创新氛围,吸引和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3.促进区域间合作:加强小城镇间和城市间的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和互补,实现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浅论我国小城镇发展
浅论我国小城镇发展摘要:发展小城镇,是基于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
当前各种机遇已经具备,小城镇发展有望迎来再次迅速发展的良机。
本文简要探讨了小城镇发展的重大意义,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城镇城乡统筹上世纪80年代初费孝通老先生提出了”小城镇,大战略”的论断,小城镇的发展得到国家高层高度关注,学界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但是,有关小城镇的具体定义目前学界并没有共识,相比较而言,笔者比较认可费孝通先生对小城镇的定义,即”比农村社区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的存在,这种社会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
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都既具有与农村社区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的农村保持着不能缺少的联系”。
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国家有关城镇化的政策是积极支持和鼓励小城镇发展。
例如在1989年制定的《城市规划法》中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镇”。
但90年代后期以来中央逐渐转变方针,其标志是在2002年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不过,各级政府更为重视大中型城市的发展建设。
直到近年来,由于大城市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逐步呈现,国家才开始重新审视小城镇发展的重大意义,政策方面作了一些调整。
特别是06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小城镇作为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得到更大程度重视,小城镇发展逐步重新焕发生机。
一、推进小城镇建设的重大意义(一)有利于我国人口合理布局当前我国人口已经超过13亿,这是我们的重大国情,也是进行城镇化建设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
虽然根据城市产业集聚理论,大城市在产业和各种要素聚合方面存在巨大优势。
但是目前过于注重大城市的城镇化道路带来诸多问题,也是不可持续的。
当前我国大城市的突出问题是常住人口急剧膨胀,而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发展滞后,远跟不上人口增长步伐。
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导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然而,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关注小城镇的发展,并提出了小城镇发展战略,以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通过分析现状和制定目标,提出一些战略措施,以促进中国小城镇的发展。
一、现状分析1.1 小城镇的定义和特点小城镇是区别于大城市和农村的一类居住区域。
它们通常人口规模较小、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点,以及相对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
小城镇的发展既面临农村地区的挑战,也受到大城市的影响。
1.2 目前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目前中国小城镇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第一,资源短缺。
小城镇往往缺乏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限制了其经济发展。
第二,环境污染。
部分小城镇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因为基础设施和环保措施滞后于经济发展。
第三,人口流失。
由于大城市的吸引力和农村地区的落后状况,小城镇面临着人口流失的问题。
第四,投资不足。
小城镇的发展受限于资金和技术的缺乏。
二、目标设定2.1 经济目标小城镇发展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通过发展产业、吸引投资和提供就业机会,打造小城镇的经济实力。
2.2 环境目标保护环境是小城镇发展战略中的重点目标。
通过推动环保技术和控制污染,创建优美的生态环境,同时保护和整治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
2.3 社会目标小城镇发展战略还应关注社会问题。
通过加强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三、战略措施3.1 发展新的产业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小城镇应当发展新的产业。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
重点发展符合小城镇特点的产业,例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和农业。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小城镇的交通、水电和网络设施。
此外,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推进可持续发展。
国内旅游小城镇特色构建研究综述
国内旅游小城镇特色构建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旅游小城镇特色构建的研究综述,从引言、正文到结论展开讨论。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正文部分包括国内旅游小城镇特色构建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关键要素和案例分析;结论部分总结回顾了以上内容,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综合研究发现,国内旅游小城镇特色构建既有其优势,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
有必要加强对关键要素的把握,并借鉴成功案例经验,以期实现旅游小城镇特色构建的持续发展和突破。
希望这篇综述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国内旅游、小城镇、特色构建、研究综述、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关键要素、案例分析、总结回顾、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内旅游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在旅游胜地日益失去原生态风貌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对那些具有独特文化、历史和自然风景的小城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些小城镇往往保存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特色民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体验和文化传承,国内旅游小城镇特色构建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多样化的地域风貌,各地的小城镇各具特色,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由于规划不当、乱搭乱建等问题,一些小城镇面临着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环境恶化等难题。
探讨如何构建国内旅游小城镇的特色,倡导文化保护与传承,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国内旅游小城镇特色构建,可以有效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城镇的品质和形象,同时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
1.2 研究意义国内旅游小城镇特色构建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国内旅游小城镇特色构建的研究可以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挖掘和宣传小城镇的独特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特色构建还可以保护小城镇的传统风貌和历史遗产,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文化同质化现象的发生。
我国发达城市郊区小城镇建设研究综述
我国发达城市郊区小城镇建设研究综述小城镇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和重要途径,是城镇化的基础,研究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标签:发达城市郊区;小城镇建设;文献综述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的国家战略,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要求,城镇化建设调整了经济社会结构,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平均为80%,我国2016年达到了57.35%。
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逐渐向城市郊区转移,我国部分大城市也出现了人口和产业向郊区转移的现象(王放,2004)。
小城镇是某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城乡之间的纽带和结合点,联结了大城市和乡村,是农村和城市的桥梁,是乡村城镇化的中间阶段,是农村向城市的过渡,已经具有城市的特征,又保留了农村的部分原貌。
小城镇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和重要途径,是城镇化的基础,可以缓解市中心的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等现象。
我国现有3.3万个镇,2.01万个建制镇,费孝通提出了“小城镇,大问题”。
土地、户籍、就业、社保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指经济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就业和公共服务。
研究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丰富了土地制度的相关理论,拓展了我国的土地流转制度。
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促进小城镇建设良性发展,防范小城镇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2文献综述对小城镇建设的研究非常丰富。
有学者对小城镇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
我国小城镇吸纳了24%的城镇人口(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2013),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特色新型农村城镇化的现实选择,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在发展小城镇上(孔祥云,2013),中国城镇化的潜力和重点在城乡结合部,即重点小城镇(吴良镛,2003)。
有学者对国内小城镇的建设模式进行了研究。
费孝通探讨了三种传统模式,珠三角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
提出发展2-5万人口的小城镇,把小城镇作为人口的蓄水库,减轻大中城市的人口压力(费孝通,2000)。
探究小城镇城市化的发展
探究小城镇城市化的发展小城镇城市化是指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向城市转变的过程。
在我国,小城镇城市化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成为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城镇城市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小城镇城市化的发展状况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小城镇城市化的发展情况。
一、小城镇城市化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小城镇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小城镇向城市的转变成为了一种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城镇化率稳步提高。
小城镇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城镇化率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小城镇城市化的发展也在不断提速。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而且还在不断提高。
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小城镇向城市转变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2.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很多小城镇不断扩张,成为了大城市。
特别是一些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的小城镇,更容易成为新型城市。
这也带动了城市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 城市化带来的挑战虽然城市化给城市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比如城市扩张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紧缺问题、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等。
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平衡城市和乡村的发展。
4. 小城镇城市化方针政策的推动为了推动小城镇城市化的发展,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鼓励小城镇向城市转变。
比如“小城镇建设领域”的政策指导意见、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等,都对小城镇城市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5. 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城市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多元化,小城镇向城市转变后,城市的文化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不同地区、不同城镇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发展繁荣,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以上便是小城镇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小城镇城市化的发展正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文化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引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迅猛,人口持续涌入,成为当代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小城镇一直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道路。
一、小城镇现状分析:中国小城镇通常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较弱。
很多小城镇在经济发展上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吸引外来投资的优势。
此外,小城镇还面临人才流失、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这种现状严重制约着小城镇的发展。
二、小城镇发展战略:1.多元化发展:小城镇应在不同方面寻找发展亮点,不能依赖单一产业。
通过结合当地资源和特色,发展农业、旅游、文化等多元产业,提升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科技创新:小城镇应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应用,向高附加值产业迈进。
国家政府应加大对小城镇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税收和资金政策支持。
3.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发展的重要前提。
国家政府应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小城镇的发展潜力。
4.人才引进和培养:小城镇应通过招引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来解决人才流失问题。
国家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来到小城镇发展。
而地方政府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当地人才的专业素养。
5.优化营商环境:国家政府应加大对小城镇的政策扶持力度,为小城镇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减少审批流程。
同时,加强对小城镇市场经营环境的监督,打击不正当竞争等现象,营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
结论:中国小城镇的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
为了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对小城镇发展的关注与支持。
小城镇需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多元化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优化营商环境等手段,提升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只有这样,中国的小城镇才能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综上所述,中国小城镇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我国小城镇发展途径研究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我国小城镇发展途径研究学生姓名吴佳林学号 W17102570633002类型网络教育专业工商管理层次本科指导教师杨映忠日期 2019年9月23日目录摘要 (2)一、绪论 (2)二、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意义 (2)(一)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2)(二)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3)(三)有利于乡镇工业的发展 (3)三、小城镇发展现状 (3)(一)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二)小城镇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4)四、如何健康持续的发展小城镇建设 (5)(一)小城镇发展的基本途径回顾 (5)(二)小城镇发展趋势分析 (6)(三)我国未来小城镇发展途径的建议 (7)五、结论 (8)六、参考文献 (8)我国小城镇发展途径研究摘要: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和乡村间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有效缓解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途径,与此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回顾建国以来小城镇发展的途径,针对目前状况提出相关建议,以推动小城镇全面发展,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快速实现。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途径;回顾一、绪论小城镇作为城乡结合部,是联系城市与农村的纽带,是城市工业化流向广大农村,同时农村农副产品流向城市的中转站,是我国农村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形象标志,是我国农村腹地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信息传送中心和社会服务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小城镇大战略以后,各地建设小城镇的热情很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小城镇已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40年的改革和发展,小城镇建设经历了农房建设到村镇规划建设再到小城镇体系布局建设三个发展阶段。
我国小城镇数量多,分布广,各类小城镇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大都不同程度地具有经济和人口聚集的功能,具有一定水平的基础设施。
国内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国内特色小镇研究综述国内特色小镇是指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独特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并以其独特的文化风貌、古老的传统习俗、美丽的风景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着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的小城镇。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内特色小镇也成为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颇具特色的小镇更是成为了旅游业的热门景点。
本文将对国内特色小镇进行研究综述,探讨其发展现状、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国内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国内特色小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那个时候,一些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小镇开始显露出旅游业的潜力。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这些小镇成为了游客们心目中独特的旅游目的地。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国内特色小镇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迅猛的。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们旅游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小镇成为了旅游热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一些有着独特魅力的小镇,比如丽江、古镇等,更是成为了旅游业的明星景点。
二、国内特色小镇的特色国内特色小镇之所以受到游客的青睐,主要归功于其独特的特色。
这些特色可以从地域文化、历史沿革、人文风情、风景优美等多个方面来体现。
国内特色小镇的地域文化非常丰富多彩。
每个小镇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着千百年来形成的古老城镇风貌和独树一帜的地域特色,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魅力。
丽江古城有着独特的纳西族文化,周庄古镇则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
国内特色小镇的历史沿革也是其独特之处。
这些小镇多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镇,保存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建筑风貌。
游客可以在这些小镇中感受到历史的气息,领略古镇的风采。
国内特色小镇的人文风情也是其吸引游客的一大特色。
这些小镇多是民风淳朴的乡村小镇,人们生活在这里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民间传统文化。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老的传统习俗和独特的民风民俗。
国内特色小镇所处的环境也是其独特之处。
这些小镇多是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居住和休闲度假。
小城镇建设发展现状调查情况报告
小城镇建设发展现状调查情况报告小城镇建设发展现状调查情况报告摘要: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中国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全面了解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调查发现,小城镇建设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继续努力和改进。
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小城镇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面向小城镇居民和相关从业人员,通过编制问卷,了解他们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看法和需求。
实地考察则是通过走访不同的小城镇,观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的情况,并与当地政府官员进行交流。
三、调查结果1. 基础设施建设本次调查发现,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所提升,道路、水电供应等方面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然而,仍有一些小城镇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特别是在交通、排水系统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改善。
2. 产业布局小城镇的产业布局比较多样化,有的小城镇发展了旅游业、农业等产业,有的发展了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
但是,有的小城镇产业结构单一,依赖单一产业的情况较为突出,这样一来,一旦该行业发生波动,将对小城镇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小城镇应该发展多元化的产业,降低经济风险。
3. 居民生活质量调查发现,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生活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条件得到了改善。
然而,仍有一些小城镇的居民生活环境较差,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改善。
4. 环境保护小城镇的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
有的小城镇存在垃圾处理不规范、污水处理不完善等问题,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应该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小城镇绿色发展。
四、问题与挑战1. 资金来源问题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一些小城镇的财政收入有限,很难满足建设需求。
小城镇调研报告
小城镇调研报告
小城镇调研报告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大城市,导致了大城市的人口密集、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开始关注小城镇的发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小城镇的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小城镇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许多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赖农业和传统制造业。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产业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因此,小城镇需要加大对创新产业的引导,鼓励创业者和企业家进入小城镇投资兴业,提升小城镇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从环境方面来看,小城镇的环境状况有待改善。
许多小城镇存在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环境,小城镇需要加大环保力度,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投资环保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从社会方面来看,小城镇的社会服务体系亟需完善。
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小城镇的配套设施不足,导致居民就医就学非常不便。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小城镇需要加大对教育和医疗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和医疗设施的质量和数量,满足居民的需求。
综上所述,小城镇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状况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小城镇的支持力度,通过各种措施和政策引导小城镇的发展。
只有这样,小城镇才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的改善和社会服务的完善,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中国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问题综述
中国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问题综述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西方发达国家从16-17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城市化浪潮。
经过两百多年的建设,主要发达国家都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
城市化运动初期通过政府强制执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型城市迁移,解决了工业化所需的大量劳动力,同时人口过分集聚大城市,很多国家患上一系列的“城市病”,造成深刻的社会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交通革命拉近了地理距离,发达国家根据自身情况,引导大城市居民人口逆向流动,“郊区”型小城镇成为城市化的“主旋律”,真正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小城镇成为国家结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沟通大城市和农村,促进了经济平衡发展。
英国政府颁布和修改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消除了限制人口流动的制度障碍,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到大型城市,由一个农业国家变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英国政府未对城市的盲目发展进行干预和调控,使得“城市病”愈演愈烈,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
英国政府迫于社会各方压力,开始对城市逐渐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英国率先开创了通过法律途径治理城市公共卫生弊端的先例。
美国通过公路铁路“革命”,人口自由迁徙以及南北战争解放大量黑奴,完成城市化雏形。
美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特征:(l)郊区型小城镇的兴起。
(2)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尤其是人口的流动最为明显。
日韩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从朝鲜战争后为契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村运动”、大型城市群建设,城市化发展迅速,初期取得很好的成效,目前面临农村居民负担过重、农村人口过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韩等国已经根据存在问题,制定了针对性对策,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1970年,韩国发起了“新村运动”,以政府支援、农民自主和项目开发为基本动力和纽带,带动农民自发地家乡建设活动。
韩国的新村运动极大的推动了韩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因为政府政策干预过大造成许多负面影响:(l)大量增加农民债务负担。
(2)许多决策由政府推进,严重影响了农民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小城镇建设现状调研报告3篇
小城镇建设现状调研报告3篇小城镇建设现状调研报告第1篇2014年10月22日镇政协活动小组对我镇小城镇建设进行了周密调研,了解了镇小城镇建设的实际情况,听取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从中受到了许多启示。
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现状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镇今年小城镇建设效果显著。
主要表现为:一是集镇卫生环境显著改善,“脏、乱、差”现象初步得到遏制。
调查中,无论是路上的行人、商贩还是集镇街道两边的居民,都一致的认为的街道较先前干净、整洁。
今年以来,街道居民积极响应镇政府号召,配合政府及时拆除违章建筑、厂篷,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二是城镇管理进一步规范。
先后建立和健全了《门前三包制度》、《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镇“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等一整套制度,对车辆乱停、摊点乱摆等突出问题进行长效管理。
每条街道增设了垃圾池,成立城管中队,定时清扫收集清运垃圾,保持镇区内大街小巷全天候清洁卫生。
三是居民环境卫生意识不断增强。
通过书写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发放致居民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广泛宣传城乡卫生同治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全镇掀起了城乡卫生同治的高潮。
二、存在的问题从调查中看,我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有两点:(一)规划滞后,跟不上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人口的逐步流入,房屋建设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
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突出表现就是建筑房屋参差不齐,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差1目前集镇市场规模过小这是在调查中居民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
由于目前的集镇市场规模偏小,许多小商贩便占道经营、随地摆摊、随意搭建厂篷,由此成为集镇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根源。
街道两边的居民出于出行方便等自己的利益需要,不满意一些商贩在门前占道经营,许多商贩也饱受“脏、乱、差”之苦,迫切需要政府来来统一划线。
我国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
我国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长三角地区小城镇的发展状况,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可能的发展路径和策略。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小城镇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平衡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首先将对长三角地区小城镇的现状进行概述,包括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接着,文章将分析小城镇发展面临的挑战,如人口流动、资源环境压力、产业转型升级等。
文章也将探讨小城镇发展的机遇,如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创新的推动、区域一体化的加速等。
文章将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推动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概述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先进的区域之一,其小城镇的发展亦呈现出独特的态势和特色。
该区域的小城镇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多样,各具特色。
它们不仅承载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在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发挥着连接城乡、服务城乡的重要作用。
在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农业镇向现代工业镇、商业镇、旅游镇等多元化方向的转变。
这一转变过程中,小城镇不仅注重发展自身产业,更注重与周边大中城市的协同发展,形成了错位竞争、互补发展的良好格局。
同时,长三角地区的小城镇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许多小城镇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技手段,提升了城镇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然而,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何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如何在推进城镇化的保持乡村的特色和魅力?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
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的小城镇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需继续努力,以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未来,我们期待长三角地区的小城镇能够在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城镇调研报告
小城镇调研报告小城镇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我们小组在此次调研中的目的是了解小城镇的发展状况、经济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以及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小城镇发展的支持和规划。
2. 调研方法我们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以及收集统计数据等方法进行调研。
共计访问了10个小城镇的代表性企业和居民,并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3. 小城镇概况根据我们的调研,小城镇一般指人口规模在1万到10万之间,是乡村和大城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在我国,小城镇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底蕴,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
4. 经济特点小城镇的经济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其中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
小城镇通常有一定的经济特色,例如发展旅游业、农业加工业、小型制造业等。
我们调研的小城镇中,有的以风景名胜区为特色,如A镇;有的以农产品加工业为特色,如B镇;还有的以制造业为特色,如C镇。
5. 面临的挑战尽管小城镇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人才流失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小城镇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吸引人才的条件相对不如大城市,因此人才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其次,缺乏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也是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一个因素。
此外,小城镇的市场竞争力较弱,面临来自大城市的竞争,市场需求相对较低。
6. 政府支持和规划为了促进小城镇的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道路、电力、水利等方面。
其次,政府鼓励创新创业,支持小城镇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如科技、互联网等。
此外,政府还鼓励小城镇引进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7. 居民满意度调查通过对居民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居民对小城镇的发展比较满意。
大部分居民认为小城镇的生活环境相对较好,交通便利,居住条件较大城市更宜居。
同时,小城镇的居民收入也相对较高。
不过,也有一部分居民反映小城镇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希望政府能进一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8. 教育和医疗情况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小城镇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较为缺乏。
小城镇规划文献综述(范文)
小城镇规划文献综述(范文)第一篇:小城镇规划文献综述(范文)关于“小城镇规划”的文献综述王贺资源与环境系地理科学专业引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镇化的主要障碍,要切实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只有在提高城镇化水平,才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问题,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
主题2.1 国外小城镇规划综述卫星城镇。
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经历了附属型、20年代,英国建筑师R·昂温为伦敦地区制订咨询性规划,提出大规模地把伦敦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附近的卫星城镇去。
其被用于泛指城市“开阔的郊区”或“田园式市郊区”。
新城市主义。
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
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半独立型和独立型等发展阶段。
2.2 国内城镇规划综述近年来,经济学、地理学的渗透近年来,经济学、地理学的渗人推动了小城镇研究的发展,特别是产业聚集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区位理论、路径依赖理论、生态位理论等应用于小城镇研究中,为我国小城镇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动向。
总结国外的小城镇规划是处于逆城市化的阶段,而我国的城市化处在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二者表面相似,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是采用目前先进的理论,单纯的进行大城市规划。
然而,我国农村区域差异大,人口多,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单纯依靠大中城市的吸引作用,把大部分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是不现实的。
建立以县城——中心镇——中心村——自然村的居民点体系,将中心村镇作为城镇体系的基本单元切合我国农村实际。
本文目标在于用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对徐水县安肃镇进行了分析,进行合理地布局,构建县城——中心镇——中心村——自然村的居民点体系,将中心村镇作为城镇体系的基本单元,全面带动乡村城镇化推进中心村镇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村庄整合,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参考文献[1]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 顾朝林.城市社会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3] 王卫华,陈家芹.国外小城镇的发展模式[J],中国农村科技,2007,07.[4] 翁伟庆,国外小城镇发展的经验及借鉴[J],2005,10.[5] 郭新天.德国城市规划和小城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小城镇建设,2001,06.[6] 袁中金.小城镇生态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7] 李迪华,李小凌.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生态学途径[J].小城镇建设,2002(06):28-29.[8] 周百灵.小城镇发展模式的设想[J].长江建设,2003,5.[9] 钱文荣.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资源系统配置[J].浙江学刊,2003,04.[10] 周静海.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4.[11] 王宝刚.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探讨[J].规划师,2003,11.[12] 渠爱雪, 孟召宜.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师,2005,(02):55-56.[13] 孟祥林.小城镇发展的战略选择:实践证明与理论分析[J].人口学刊,2005,(02):9-15.[14] 耿宏兵,刘剑.转变路径依赖——对新时期大连市小城镇发展模式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9,(05):79-83.[15] 陈白磊,齐同军.城乡统筹下大城市郊区小城镇发展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9,(05):84-87.[16] 胡跃平,陈韦.武汉城市圈小城镇发展的路径选择与规划模式创新研究[J].规划师,2010,(07):71-75.[17] 肖海霞.浅析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问题[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02):3-4+13.[18] 纪晓岚,黄镇.小城镇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江苏吴江横扇镇和菀坪镇实证研究[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4):42-52.第二篇:小城镇体系规划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程教案 >> 城镇体系的规划城镇体系的规划>>>一、城镇体系的规划城镇体系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研究综述
防 等 , 被 列 入 考 核 目标 责 任 制 。 但 现 行 法 律 规 都 定 , 会 及经济 管理行 政处 罚权 属 于县 级行 政机 社
关 , 政 府 对 违 者 无 权 实 施 处 罚 ,[ 难 度 增 大 。 镇 :作 由于小城镇 处于 五级政 府 的底端 , 财 政 、 资 、 在 投 行政 执法 等方面 的权利 或处 于不 利位 置 , 有 缺 或 少 , 此 , 变 小 城 镇 在 城 市 体 系 中 由 于 行 政 层 因 改 级 低 所 造 成 的 竞 争 劣 势 , 造 城 市 发 展 的 平 等 竞 营
产 业 目录 禁 止 或 淘 汰 的 污 染 、 后 项 目 , 者 对 落 或 污 染 治 理 不 利 , 致 环 境 和 生 态 恶 化 。 四是 不 少 导 大城 市不 顾 城 乡 功 能 的合 理 划 分 , 用 行 政 权 利 力 , 断吞 并 有 活 力 的 县 、 , 为 区 、 道 , 不 镇 变 街 以
市 政公用 设 施投 资 总 额 为 76 3 8亿 元 , 位 城 市 单
素 , 重 广 大 农 民 和 基 层 干 部 的 意 愿 , 能 拍 脑 尊 不 袋决策。 2 加 大 政 府 投 人 , 变 小 城 镇 基 础 设 施 和 . 改 公 共设 施短 缺 状 况 。基 础设 施 和公 共 服 务设 施
万 平 方 公 里 。 许 多 小 城 镇 不 具 备 _ 业 化 、 镇 化 T 城
小 城镇基 础设 施和公 共设施 得 到 了明显 改善 , 但 设施 短缺 、 后 仍然 是 制 约 小 城镇 发展 的瓶 颈 。 落 究 其原 因 , 共 财政长 期忽 视对 小城 镇 的投入 是 公
践享 受 不 到 非 农 业 户 口居 民 的 福 利 , 失 地 农 “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成就与经验综述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成就与经验综述我国小城镇建设正步入加快发展的进程,已获得的成就和经验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基础、动力和向导。
一、我国小城镇建设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小城镇迅速崛起,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及各种社会化服务中心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中国小城镇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伴随着农民的日渐富裕和乡镇企业的成长壮大,中国的众多小城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
1978年到2000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建制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市镇总人口由1.7亿人增加到4.5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7.9%提高到36.1%,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拥有小城镇最多的国家。
截至1998年底,我国包括台湾省在内小城镇总数超过5万个。
城镇规模结构和布局有所改善,辐射力和带动力增强。
建制镇平均规模扩大,小城镇开始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和规模成长转变,城市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城镇基础设施和环境进一步完善,一些多年滞后的领域得到加强,城镇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城镇经济体制正在形成,城镇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小城镇建设类型多样,其中既有为农业服务的农业基础型小城镇,也有以商品经济发展和物资流通为主要功能的商贸型小城镇,以工业生产和加工业为主的工业型小城镇,还有依托大中城市促进自身发展的城郊型小城镇。
这些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全国小城镇实有道路长度已超过三十二万公里,其中次高级道路长度超过十一万公里;通电率接近百分之一百,绝大部分人口使用自来水;还建设有三十多万公顷的绿化面积,二千三百多个公园。
为经济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有些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规模已超过了内地的一些中、小城市;在中部地区,小城镇已成为带动一定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205期第3期2017年3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V ol.205,No.3Mar,2017我国小城镇发展研究综述郭荣朝1,2康洋鸣2(1.郑州工商学院,河南郑州451400;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城市与乡村发展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46)[摘要]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城镇的地位、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模式、趋势与策略。
国外研究侧重于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小城镇发展特色培育、机制创新、质效提升以及政策设计建议将成为研究趋势。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综述[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17)3-17-2Research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Guo Rongchao1,2Kang Yangming2(1.Zhengzhou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ollege,Zhengzhou Henan451400;2.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Zhengzhou Henan450046)Abstract:Domestic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status,existing problems,developmental models,and trends and strategies of small towns.Foreign studies focus on the problem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mechanism innovation,quality improvement and poli⁃cy design recommendations of small town development will become research trends.Key words:small town;development;review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明确提出: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
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要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枢纽等专业特色镇。
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
“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
2016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10月住建部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
特色小城镇的培育发展,对城市格局优化、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1国内研究综述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十个方面:①地位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费孝通先生就明确提出“小城镇,大战略”;目前小城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仍然居于重要地位[1]。
②发展历程研究。
“温州模式”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典范,浙江省小城镇的改革历程包括两大发展阶段、三个转型时期,总结出阶段性特征,以及不同阶段小城镇的空间发展形态与特征[2]。
③影响因素研究。
主要包括条件与机遇、政府政策引导、城镇体系自组织发展及其耦合效应等,其中乡镇体制改革以及国家对产业、金融、土地等政策的调整已成为根本性因素[3]。
④综合评价研究。
主要从规模、经济、生活质量、土地集约利用、发展潜力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和培育试点进行了综合评价[4]。
⑤存在问题研究。
一是小城镇收稿日期:2017-2-1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JL046);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2016-YYZD-01);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7A170004);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7-ZZJH-013)。
作者简介:郭荣朝(1963-),男,博士(后),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城市与区域规划。
·18·第3期数量多,规模小,动力不足,建设质量不高,示范效应不强;二是经济水平不高,产业支撑力度不够,工业结构与农业联系较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三是枢纽功能弱小,缺乏应有的吸引辐射能力;四是小城镇空间分布格局不合理,土地集约程度低;五是千城一面,没有形成自身特色;六是管理体制及政策无法适应现实需要;七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或重复建设,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过于单一;八是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5]。
尤其要加强小城镇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
⑥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意愿研究。
影响农业转移人口意愿的因素有文化程度、房产、承包地、签订就业合同状况、未婚子女平均年龄等,他们更多的愿意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文化程度偏低、城市生活适应性较弱、获取城市保障机制能力较弱的更愿意落户小城镇[6]。
⑦发展模式研究。
一是对20世纪末期形成的苏南模式、苏南模式创新,温州模式,大连模式,山东模式,资源、产业、人口协同发展模式的研究[3,7];二是中国新型城镇化论坛(2017)提出的特色旅游小镇、特色农业小镇、特色工业小镇、互联网小镇、创客小镇、体育小镇等。
然而,在小城镇发展模式方面是无法复制的。
⑧发展趋势研究。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大城市病”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小城镇发展也将进入黄金时期,并呈现出分化趋势,要高度重视中心镇的发展[8],政府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给予小城镇15年的发展培育期[9-10]。
⑨发展策略研究。
主要从自身特点、发展政策、行政区划调整、规划导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差异化发展对策[11],培育中心镇是我国城镇化的必然规律。
⑩特色规划设计研究。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致使小城镇传统的、具有差异性的城镇特色正逐渐缺失,小城镇特色规划设计应得到进一步强化[12-13]。
2国外研究综述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①经济与环境问题研究。
尤其是德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小城镇出现了经济不断衰退、人口不断流失等问题[14-15]。
②社会问题研究。
例如,对意大利小城镇住房市场危机与城市密度以及印度小城镇的社会空间组织等社会问题的研究。
③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启示。
日本城市大发展时期,小城镇不断萎缩,20世纪80年代则通过完善村镇基础设施,培育发展小城镇,鼓励人们返乡工作,已形成以大都市圈为主、大中城市与中小城镇共同发展的格局。
德国城镇化水平已达到96%,70%的人口居住于各种职能类型的小城镇。
英国则以乡村工业化为特色,缓解特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所带来的压力。
美国则利用近20年时间培育发展小城镇,形成以发展小城镇为特色的城镇化路径,目前50%以上人口居住在小城镇[9]。
一些小城镇能够成为人口产业承载的主体。
3研究趋势综上所述,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小城镇的战略地位、发展现状、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市民化意愿、发展模式、发展趋势、经验启示、发展策略、规划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然而,有关特色小城镇培育发展的研究成果则较少,尤其是如下一些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一是小城镇培育发展特色确定;二是特色小城镇培育发展机制创新;三是特色小城镇培育发展质效提升;四是特色小城镇培育发展政策设计建议等。
参考文献:[1]李培林.小城镇依然是大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15(3):1-4.[2]陈前虎,寿建伟,潘聪林.浙江省小城镇发展历程,态势及转型策略研究[J].规划师,2012(12):86-90.[3]曹阳,田文霞.沿边开发开放民族地区小城镇发展:耦合力、模式与对策——基于延边州朝阳川镇的调查[J].学术交流,2011(2):95-97.[4]翁加坤,余建忠.浙江省首轮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评估方法——以象山县石浦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4(4):56-60.[5]赵莹,李宝轩.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4(3):8-11.[6]卢小军,张宁,王丽丽.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J].城市问题,2016(11):99-103.[7]耿宏兵,刘剑.转变路径依赖——对新时期大连市小城镇发展模式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9(5):79-83.[8]段进军.关于我国小城镇发展态势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7(6):52-57.[9]李兵弟,郭龙彪,徐素君,等.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给小城镇十五年发展培育期[J].城市规划,2014(3):9-13.[10]刘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北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反思——以甘肃省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5(3):197-201.[11]李兰昀,吴朝宇,李恺.重庆市主城区小城镇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策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12):8-10.[12]严剀.小城镇文化特色塑造及景观设计浅析[J].江苏城市规划,2012(5):25-29.[13]顾朝林.县镇乡村域规划编制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14]Fang Q H,Zhang L P et al.Towards adaptive town en⁃vironmental planning:the experience from Xiamen,China[J].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2006(1):87-101.[15]Wirth P et al.Peripheralisation of small towns in Ger⁃many and Japan–Dealing with economic decline and population loss[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16(47):62-75.我国小城镇发展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