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评课稿 张霞
如何有效评估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的教学效果?
![如何有效评估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的教学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c85e299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7.png)
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教育方式,一直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应用。
如何有效评估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的教学效果,依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从教学设计、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评价结果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希望对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的教学效果评估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一、教学设计评估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的教学效果,需要考虑的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果的达成,同时也关系到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教学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目标的明确。
教学设计中,需要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内容,以及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2、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设计中,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并分为几个环节进行教学,包括知识点的讲解、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等环节。
3、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设计中,需要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问答、讨论、实验、观察等方法。
4、教学资源的配置。
教学设计中,需要配置合适的教学资源,如故事、视频、音乐、图片等。
二、评价指标评价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的效果,需要选择合适的指标。
评价指标应该能够全面反映教学效果,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评估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知识水平的提高。
即考察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包括知识点的把握情况、案例分析的运用情况,以及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对于其历史背景的了解情况等。
2、思维能力的提升。
评估能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如拓展思维、创新思考、逻辑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3、情感态度的改善。
即评估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如: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对于先辈群体的敬重情感、对于个人品质的追求等。
三、评价方式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化和充分的。
《送东阳马生序》观课报告
![《送东阳马生序》观课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59a4bdb4028915f804dc2bf.png)
《送东阳马生序》观课报告《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晚辈马生的一篇临别赠言,在文中,作者叙述了自己早年求学的艰难和勤奋苦读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勤奋刻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勤学苦读的思想内容,正是对学生进行立志勤学这一美德教育的绝好素材。
所以,吴慧一个人老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习古人立志成才,勤奋苦读的优秀品质。
本课的教学,吴老师主要运用情境创设法、讨论点拔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情境,深切感受作者的求学之苦。
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在教学中能说出自己的观点,思想的火花在闪光:①今天古人那种头悬梁、锥刺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像这样在夜晚强忍着困倦学习,虽然他们精神可嘉,但是效率不高而且有害身心健康。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休息和睡眠虽然浪费了时间,但他却为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蕴蓄了精力”应该讲究方法,抓紧白天的学习时间,晚上尽量不“开夜车”,这样劳逸结合、有张有驰才能让学习更科学高效。
②可以利用网络来帮助学习。
现在,几乎每个同学家里都有电脑,它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便捷。
比如有一次我在读书时遇到了一句诗,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上网查找,结果关于这句诗出处、作者、背景、解释甚至与这首诗相关的其它诗,等全部资料就一下子呈现在我的眼前,真是应有尽有。
从那之后,我经常上网查找我需要的学习资料。
我觉得借助网络学习太方便、太快捷了。
希望同学们也能有效地利用网络。
③科学用脑,讲究学习方法,如利用人体的生物钟规律,比如早上八点到十点,是记忆能力最强的时候,适合学文科,而下午2点到4点,则是推理能力最强的时候,这时最好做理科的题。
还有,连续用脑1小时之后要休息一会。
保护好视力④不要把学习当成苦差事,变勤学苦读为勤学乐读,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
拒绝诱惑,专心致志,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业上,并且要活到老,学到老,不可一劳永逸。
最后,老师进行课堂小结(古训说得好:“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东阳马生序评价教案
![东阳马生序评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2cb35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2.png)
东阳马生序评价教案。
一、教材完整性方面
作为一份教学案例,教案的首要目标便是满足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要求。
在这点上,可与教材整体作比较,深入分析东阳马生序教材的内容和教材中所覆盖的知识面广度、深度以及主要难点。
总体而言,该教案对于东阳马生序的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教材知识点覆盖面较全。
同时,该教案也将东阳马生序较为复杂的哲学思考部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解說,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掌握这篇古文的内涵。
二、教学方法合理性方面
教学方法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
总体而言,该教案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灵活,直接面向学生的视角,每节课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重点。
例如,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法、分组讨论法、阅读讨论法、知识问答法等,对于文学鉴赏能力进行提高,有较好的帮助。
三、教学效果的质量方面
教学效果的好坏是衡量一份教案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总体而言,东阳马生序教案的教学效果较好,尤其是在对于学生思维创新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方面。
由于教案的内容较为全面,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对于整篇古文进行完整的解读和分析。
作为老师,使用这份教
案来进行东阳马生序的授课,可以极大地帮助学生理解文学内涵,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东阳马生序的教学案例是一份十分优秀的教材。
在教材的完整性、教学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教学效果的质量三个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当然,这个教案也可以继续进行改进和优化,让其更加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环境。
从《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中汲取教学经验,助力职业成长
![从《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中汲取教学经验,助力职业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35531ae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0.png)
近年来,在教育界,技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辅助教学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技术只是辅助教育,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育模式。
教育的本质在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的教育能力和经验必不可少。
本文将从《送东阳马生序》这篇经典文章中汲取教学经验,助力职业成长。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学习知识。
《送东阳马生序》的篇章布局严谨,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这让读者不仅能够了解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还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从而引发读者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并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和激发,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氛围。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探讨文章中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独立思考和模拟思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注重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和合作现代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也应该注重学生间互动和合作。
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增强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
通过小组互动,学生中的领袖和谈话者可以对整个小组形成影响力,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学习。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能力阅读和语文能力是学生在职业发展中必须具备的两项核心能力。
《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是一篇经典的语文文章,因此它与阅读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五、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教育不能只关注于技能的培养,情感教育也是非常重要。
《送东阳马生序》的篇章语言真挚,情感丰富,让人们对友情、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dbf222080eb6294dc886ca5.png)
所需掌握的方法:自主阅读法和小组研究法;自主
阅读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研究法需
学生学习能 要每个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帮助;学生的课堂学
力分析 习行为与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平日的积累,合作学习氛
围需要本组内带动气氛的同学主导;学生认知障碍多表
现在自觉性不强。
采用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前对教材的重
知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长流水的道理,不断充电。
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材施教。
教学策略选 难点把握情况,只有对本堂课把握住了才能运筹帷幄。
择与设计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应该体现在课上与课后,
只有课上课后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好;
教学过文言文的枯燥
和生涩使许多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力不从心,学生难
懂,教师难教。我主要运用先大概讲述此文章故事,然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语文
教学课例名
《送东阳马生序》
称
翻译《送东阳马生序》的文言文内容
教材分析
了解古人求学的艰难
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知识与技能: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运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教师讲授,小组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人求学的不易,珍惜党
和国家提供的学习条件
后划分难易层次给不同阶段的学生来翻译。在翻译过程
中还要新知与旧知结合,做到融会贯通,学生压力减轻。
所要搜集的教学信息:多个版本的文言文翻译但不
能拘泥于文言文翻译,语文教学应该是有温度的教学;
名校名师的教学视频,取长补短;学生对于本篇文章的 课例研究综
认知程度和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程度; 述
教学转变:学习要一直在路上,不能故步自封,深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3dd2f2a7f1922791788e8bf.png)
为德才兼备的人。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领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Fra bibliotek习古人专心求学,刻
苦自励的精神。
1.学生较难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通过对比
与多语境运用,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其含义及用法。 学生学习能
于学习内容的熟悉感和亲和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学习热情。这是一种有温度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极 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教师负责为学生提供 客观视角,当学生们在学海泛舟的掌舵者。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语文
教学课例名
《送东阳马生序》
称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
而是“赠言”的意思。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 年),
辞官归里的宋濂应诏从家乡浦江到应天去朝见朱元璋
时,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
教材分析 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
1.结构严谨,详略有致。 2.用对比说理。 3.注重细节描写。 五、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 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 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六、课外拓展 苦读、勤学的成语故事或名言警句。 七、随堂练习 八、课后作业 着重说明: 在第四阶段,即“课文研析”阶段,由教师先提出 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再经过小组讨论,在 统一意见后选取代表发表小组结论,教师根据各小组的 讨论结果一一查缺补漏。这种思考+讨论的过程有助于 学生加深印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较大帮助。
八年级下语文优质课《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反思
![八年级下语文优质课《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0a43b8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5.png)
八年级下语文优质课《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反思一、教学背景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文化的思想底蕴,提高对语文的兴趣。
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将选取《送东阳马生序》作为我们的教材,旨在启发学生对于语文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于良好的品德素质的培养。
本节课旨在通过对于《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化名篇的深度阐释,通过一段段精彩的话语与故事,带领学生走进书中的人物、印证书法、李白风采,令其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认习深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传承文化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理解文中的语言结构和含义;•能够比较不同版本的《送东阳马生序》体例所带来的文化差异;•同时通过语言丰富、用词生动、形象感人的描述使学生感性地领会到文章的核心思想;•能够理解、掌握一些具体的书法常识。
2.过程目标•意识到语文与人文素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的珍贵,感受文化的力量;•培养学生爱国、实事求是、爱好文字和热爱学习的品德与情感。
三、教学重点通过这节课,学生将深度地了解《送东阳马生序》的内涵,体会文化深层次的历史与思考,这必将为学生的人文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必将回报到学生未来的生活和事业路径上。
四、教学过程1.学习导入在课堂开头,我将播放一段视频,引导学生认识这段名篇的背景资料,明确人物关系、学习历史及文化价值等等。
2.学习阅读让学生展开文本阅读活动,并同时引导学生尝试发现文章内涵以及所表达的意图。
3.学习阅读答案在阅读完后,我们将会解答课本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回答问题的方式和技巧。
4.学习语句分析我们将学习一些书法基础知识,并对文章中的某些语句进行分析。
5.学习个性化写作在了解文章内涵后,让学生自行发挥,进行个人化创意练习。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34769fb5c281e53a5802ffd5.png)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一、讲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课,本单元入选的古诗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差不多上我国古代文学的优秀篇章。
不管是写景、寓理,依旧抒情无一不表现出古代贤人的意趣和志向。
本课是作者的同乡马君那么写的赠言。
作者表达了自己在求学生涯的中的艰巨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鼓舞马君那么用心学习、刻苦攻读,以其学有所成。
教师应引导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认识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比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感悟当今中学生应如何样尊师重教、刻苦学习。
〔二〕教学目标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古文言文基础知识,以及我们的教学理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积存文言文词语。
2、把握作者求学的要紧经历,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明白得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专门的表达成效。
4、熟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适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好学精神与求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珍爱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1、翻译、明白得、背诵课文,学习作者执著的求学精神。
2、学习文章对比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与求学态度。
二、讲教法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进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的适应。
从这些方面动身,我们选择了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自学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从教师方面来讲,要紧是选择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关心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的教法。
从学生的方面来看,第一是要学会自主学习。
不管是课前的预习,依旧课上的摸索、回答。
这些都要求每个学生能独立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任务。
其次是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法。
关于疑难咨询题或者是开放性咨询题,要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去解决。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bee7f93227916888486d7c4.png)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大家好,我是汉语国际教育一班的丁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⒈教材分析《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
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都是非常优秀的文学篇章,无论是写景,寓理,还是抒情,无一不表现出古代贤人的意趣和志向。
本课是作者为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
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艰难经历和勤奋的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其学有所成。
⒉学情分析八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和学习方法,但对于文章内容的把握和对主题的理解的深度还有待老师的进一步引导点拨。
因此,本节课是学生自主探究和老师具体指导的结合。
⒊学习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❶知识与能力:学习掌握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识,掌握作者的求学经历,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本文的对比写作手法,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❷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❸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作者勤奋好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
二,说教法学法⒈教法:❶情境教学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课文的情境中,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❷任务驱动法。
主要是通过提问的方法唤起学生的思维,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想法,提问能让所有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点上,同时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
2.学法:①朗读法。
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反复的阅读,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加深其对文章的理解。
②合作探究法。
这个在提问的过程中中就可以完成,让学生思考的同时和其他的同学共同讨论以便得到不同的见解,开拓视野。
三,说教学过程⒈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例,“同学们,上一节课老师已经带领大家逐字逐句的翻译了这篇课文,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面对求学中的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⒉讲授新课。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6f9620cf705cc175427091e.png)
(3)提问学生翻译,和文章中心思想(小组讨论得出
答案)
以我班何小辉同学为例,课堂开始他,在我发出齐
读指令后,他与同学们看着课本大声朗读起课文。他读
错了“皆被绮绣”的“被”字,应该都“披”,读完课
文后,我连着其他同学读错的几个字立刻纠正。之后, 教学过程
在小组讨论开始后,他便转身与后桌的同学探讨起文章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全文,学习用对比手
法来表现中心. 教学目标
2.掌握文中文言词语的用法,翻译课文,概括中心.
3.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精神.
1.班上学生较为适应提问式教学方式,在预习的基
础上能大致了解课文意思.也较为喜欢讨论解决问题.
2.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可以让他们像以往一样通过 学生学习能
很多劝慰和勉励。 述
但偶尔育人会有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之
中,对他们来说,这堂课所教授的只是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背景下,课程教学要想转变,
实现育人的目标,首先得让所育之人参与到教学活动当
中,明确自己是“受教育者”的身份,老师要做的则是 想办法提升自己课堂教学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并指导他们学会在课堂中思考 问题,总结收获,从而达到将课堂教学转化为育人的效 果。
小组讨论,一起翻译文章大意,老师加以辅导,帮助他们 力分析
理解难懂字词.
3.在学生自我翻译之后,还是得带领学生从文章开
头,讲整文翻译过一遍,然后一起总结文章中心.
教学策略选
1.教学策略:提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择与设计
2 设计(1)齐读课文,纠正字音
(2)小组讨论,理清文意(老师游走,及时帮助解决
难点)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实录与反思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实录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e287054fd0a79563d1e72de.png)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实录与反思《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实录与反思【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储备点:⑴ 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⑵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能力培养点:⑴ 能够通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自己翻译全文。
⑵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⑶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体验点:⑴ 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⑵ 教育学生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与学习环境,努力向上,不断追求。
【教学设想】1、重难点:⑴ 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⑵ 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⑴ 课型:教读课⑵ 教学构思:《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的名篇,编入了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能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浅易的师:两位同学说得很好,故事中四位主人公刻苦求学的精神很令人佩服,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弗乱其所为。
因此,苦难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
板书:《送东阳马生序》二、简介作者(屏幕显示)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一生刻苦学习,“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德为己任,为学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
文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刘基曾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同学间互读并纠正错误。
屏幕展示:(请同学读,边读,边显示读音)叩问叱咄俟其欣悦负箧曳屣媵人缊袍敝衣以衾拥覆皆被绮绣容臭烨然皲裂(学生读完后,老师纠正。
)师:现在分组,或你读我译,或边读边译并找出常见文言文现象。
一组找出一词多义,一组找词类活用,一组找通假字;一组找古今异义,大家围坐交流。
(巡回指导)师:分组发言。
生:以:以衾拥覆(用,介词)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 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拿,把,介词)无从致书以观 (来,连词)和:久而乃和缓解、暖和冠:勇冠三军天下第一言和而色夷谦和既加冠男子20岁成年请:战则请从请让我再:一而再,再而三第二次俯身倾耳以请请教日再食两次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无冻馁之患忧患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的,助词)走送之 (代词,指借的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不译)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初中语文_24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24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b906451e009581b6ad9eb97.png)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序的有关知识2、学习古人的勤奋好学精神二、教学重点1、了解“书序”和“赠序”的区别2、学习文章用对比手法表现主题的手法3、掌握重点实词的用法,积累相应的文言知识三、教学难点1、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2、教育学生勤奋治学,不怕吃苦四、教学计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老师提问: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时,经常会用孟子的哪些话来安慰并鼓励自己?学生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老师总结:古今中外在逆境中成就事业的人不胜枚举,“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了解他的成功之路(二)作者简介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三)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四)听录音,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自主完成以下内容1、学生自渎课文后,分组活动①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内讨论解决②回忆学过的文言常识,积累常用文言词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①读准字音(出示幻灯片3)嗜叩问叱咄俟负箧曳屣皲裂媵人馁衾烨然缊袍②重点的实词无从:没有办法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以是:因此患:担心,担忧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叱咄:训斥,呵责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穷冬:冬末沃灌:浇洗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绲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旧③通假字(出示幻灯片4)⑴同舍生皆被绮绣⑵四支僵劲不能动④古今异义词(出示幻灯片4)⑴媵人持汤沃灌⑵右备容臭⑶走送之⑤重点句子翻译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每:时常假借:同义词连用,译为“借”时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2).无从致书以观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这时指买到没有办法买书来看3).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4)弗之怠弗:副词,不之:代词,指学习“弗之怠”即弗怠之,否定句式代词宾语前置句不敢放松学习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大硕师即大师,才学渊博的人游;交往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不能与有名望的人交往6.)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欣悦:高兴请:请教焉:兼词,“于之”的合音,向他等先生高兴了,便又向他请教7.)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在我当年从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支:通“肢”僵劲:僵硬媵人:服役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拥覆:围盖久而:时间副词,好久,“而”是副词词尾和:暖和到了住所,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我)才暖和过来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绮绣:丝绸做的华丽的衣服同旅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假:借诸:兼词,“之于”的合音从别人那里借来后才能看到(五)找同学复述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并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1、学生发言2、教师总结:作者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第二课时】(一)导入: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这一主题的呢?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并没有直接劝说马生勤奋学习,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意图的?老师总结:第一段先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然后在第二段具体写了诸生的学习条件,与前面作者的情况形成对比,在此基础上劝勉马生刻苦勤奋(二)具体分析(1)阅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作者求学条件的特点?作者如何表现这一点的?求学条件艰苦:为了表现艰苦,作者先总地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条件——“家贫”然后又分别介绍了幼年时和成年后的学习条件2、分别概括两个阶段的艰苦条件①幼时求学的艰难:致书之难借书抄录;(假借于藏书人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其艰难可见作者也因此而得以“遍观群书”)②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种艰难又包括三种情况:①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要“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而“遇其叱咄”时,只能“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②旅途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冒“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以致于“足肤皲裂而不知”;③生活之苦,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的则是“组袍敝衣”3、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作者最终能成就一番事业,靠的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靠的是勤奋、专心、坚韧学生自己结合自己的实际谈启示、收获(2)阅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诸生求学条件的特点?概括具体表现?说明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这一层共两句,前一句是由四个分句组成的并列复句,四个分句分别说明一种情况,与第一层形成鲜明的对比,简洁而形象地揭示了今日太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第二句通过以上对比,得出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2、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诸生条件优越的?①无冻馁之患: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②无奔走之劳: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③有专门老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④有丰富藏书: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3、思考第一、二段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出示幻灯片5)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的求学经历和诸生的经历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目的在于突出要有所成就,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勤奋、专心正如文中所说:“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4、第二段诸生条件优越的四个方面的顺序和第一段四个方面的顺序一样吗?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出示幻灯片6)不一样,这样可以避免结构上的单调和重复(3)阅读第三段,概括主要内容在前两段对比的基础上,点明了写序的目的:赞扬马生,勉励他刻苦学习(三)拓展延伸:(出示幻灯片7)列举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囊萤映雪悬梁刺股 &8226;凿壁偷光 &8226;韦编三绝&8226; 画荻教子(四)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条件、自己的收获及现实的知道意义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对比幼年抄书之艰无冻馁之患成年叩问之难无奔走之劳自身经历求师奔走之劳有专门老师诸生求学住读生活之苦有丰富藏书总括:勤且艰结论七、教后记《送东阳马生序》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少吃苦的经历、意志的磨练和勤奋的态度,很有必要利用教材积极的教育意义,对学生进行刻苦勤奋,好学上进的教育。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https://img.taocdn.com/s3/m/8394e7280722192e4536f696.png)
《送东阳马生序》评课稿观摩课《送东阳马生序》其优点在于:1.学生们通过课前自查作者资料,课上自读课文,对本文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文中表达的思想等都有较深的理解,对文章的内容了解得也比较透彻。
2.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和“质疑问答”,学生翻译课文比较顺畅,对于讨论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学生们在质疑中各抒己见,达到了互通有无,在争论中达成共识的目的。
3.应用小组间比赛的形式以及角色体验、翻译课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4.老师在课前精心设计的问题,和课上恰到好处的引领,使学生们既不拘泥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们的思维异常活跃,真正地成了课堂上的主人。
5.拓展阅读及板书中,对学生是一种促动,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
不足之处:课堂评价语言有待丰富,对于学生的各种展示,老师的评价语言较为单一,缺少灵活性和鼓动性。
当学生错误回答问题时,语言缺少幽默性和激励性。
丹徒区中学语文“高效课堂个性教学”观摩研讨活动5月23日在冷遹中学举行。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围绕着这一主题,两位教师分别选择了文言文、现代诗歌两种文体作为执教内容,她们通过自己的解读,确立了教学内容,给大家呈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的研究课。
现在,请参加本次活动的所有老师,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听课感受,对这两节课进行点评。
希望大家点评时开诚布公,实事求是。
你的宝贵意见将有助于执教者及其他语文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
在预设与生成中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听殷楠老师教《送东阳马生序》有感上会中学付利感谢殷楠老师精心准备了这样一节精致而高效的文言阅读课。
作为听课者,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的几点粗浅的听课感受,如有不到之处,容待再商榷。
何谓高效课堂?这是一个已经谈论了许久的问题了,似乎也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有这样一种提法我比较赞同:高效课堂即师生共同努力,用最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任务。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评析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6c849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e.png)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评析。
我们需要强调一点,那就是《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是属于元代胡仔(清代虞集)所写的《赴敬亭山见友人》中的一篇序言,主要描写了作者与唐代文学家马戴之间的故事,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能够展现出作者对当时动乱时期的思考和矛盾心理。
由于其生动的描写和真情实感的表述,该文至今依然被我们所铭记并崇尚。
针对这方面的教育对象,本教案一开始应该着重强调该文章的语比喻和形象描写,并以此为入门基础,发展其对言情事理的把握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对文章句子结构和富有意象性的词汇进行分析,让学生们懂得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去构建完整的词语意义,进而理解和评论这篇文章。
如:“夫以地制人者,胡为其先?” 该句通过比喻地理环境来描述当时国家疆域的形成原因,让学生们了解到文学创作时的语言魅力和艺术魅力,以更好的抵达对宏观文化知识结合的深度和广度。
本教组还应该增强学生对《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的概括能力。
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启发他们去精准分析该篇文章的结构,看全文的架构和实要点。
探究全文的构思,找出自己的论点,进而阐发作者的文化层次与文学表现能力,让学生们在全面掌握文学知识的同时,也总结出有关学术文化的更多构思和表达模式。
对于那些语文底子薄弱的学生,本教育组则应该对其进行详细的例题演练。
并且要注意在知道答案、找到规律之外,更要让其能够自己想出答案和规律,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在启蒙教学的初期,可以针对《送东阳马生序》文中的各种结构、情感、语言措辞,引导学生们理解,学会整理,找到合法的解题方法。
针对不同的个体学习情况,可做到有错能改,有闲能玩,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注重强化反馈机制的环节。
此外,还可以通过联合辅导,开展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交流 `奖惩制度的制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进行鼓励与奖励,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工作激励程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输入内涵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如优秀的语文教案、教育图书资源,来充实学生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学有所得,从而更好地理解到《送东阳马生序》的内在价值和气质特质。
八下24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堂实录及反思
![八下24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堂实录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9dd8590b307e87100f696d4.png)
八下24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堂实录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准确、熟练地诵读课文。
3.学习用对比来表现中心的手法。
4.了解“书序”和“赠序”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领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勉励学生刻苦学习的用意,并能学习这种刻苦勤奋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用意。
难点运用对比来表现中心的手法,体会这种手法的表达较果。
教学突破是一篇赠序,作者想通过它来劝慰马生勤奋学习。
要在学习中养成朗读的好习惯,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书序和赠序的不同。
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听说过“序”这种文体吗?生:(齐说)没有。
师:“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在书的前面,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由等;赠序用于临别,即临别赠言,内容多是劝勉、誉扬之词。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
(老师板书课题)师:通过预习,你认为作者送给马生赠序的目的是什么?生: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有所成就。
师:对。
大家对这篇赠序的主旨理解的很正确,作者有勉励的目的。
谁你将你搜集到的和作者及写作背景相关的信息向大家介绍一下?生1: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明初文学家,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文集》。
生2:明初宋濂被征招作江南儒学提举,并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所以宋濂在朝迁中名气很大,官职显赫,马生拜谒他,就容易理解了。
生3:这篇文章是宋濂晚年写的一篇劝学文章。
当时作者已辞官应诏到应天朝见明太祖,太子学生马君则认同乡和晚辈的身份来拜见他,在他将回家探亲之前,宋濂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
师:这几位同学在课前预习中做了充分的准备,能够把作者及写作背景详细地介绍给大家,大家一定要坚持这种课外搜集信息的学习方法,对提高你们的文化素养非常有益。
初中语文_24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24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042bbc66c175f0e7dd137a3.png)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初二下学期人教版语文24课适应对象:初二学生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古文言文基础知识以及我们的教学理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文体特征;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题,领会其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古人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
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章对比手法。
2、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与求学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复述法、讨论法、质疑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2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提倡对教材的重新整合,因此我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八年级学生实际,安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把握生字词,疏通文意,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指导学生对课文层次进行梳理,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激励学生勤奋好学。
本次主要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马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明白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道理。
在此基础上,学习本篇文章,一想继续引导学生诵读和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想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思想基础。
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八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少吃苦的经历、意志的磨练和勤奋的态度,很有必要利用教材积极的教育意义,对学生进行刻苦勤奋,好学上进的教育。
另外,他们在一年多的古文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本文除个别难懂的字句外,大部分都能理解,但对作者生活经历及其感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精心指导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课后反思:这篇文章意在勉励当时的太学生要刻苦读书,说理透彻,文字朴素,很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送东阳马生序评课稿---张霞
![送东阳马生序评课稿---张霞](https://img.taocdn.com/s3/m/b6131c4cbd64783e08122b13.png)
送东阳马生序评课稿---张霞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送东阳马生序》评课稿张霞翟老师的《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设计了几个主要环节:课前积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展迁移,效果评价。
整节课环节流畅,教学效率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翟老师本节课给我的感受:1、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把握得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翟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
翟老师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帮学作。
2、通过学案确定学习目标,学生求解,自主合作学习过程流畅。
这里有“确定目标”“集体讨论”“师生合作”“教师点拨”“练习检测”等几种方式。
学习小组通过设计问题,解除疑惑,翻译句子。
让学生去探究、去评价。
在这一阶段有一名学生创造性的用原文回答问题,得到老师的好评。
学习面向全体,同时关注学困生。
3、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堂,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
在这堂课上可以窥见翟老师平时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多么执着与重视。
例如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划。
还有小组学习的规律性。
这一点我想听课的老师都会有此感受。
就这堂课而言,我还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参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对这样一篇文言文,教师还得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朗读来表现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就本课而言,读好课文的训练还应加强。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1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与反思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1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5c08c2e7c1cfad6185fa705.png)
11 送东阳马生序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本文文体特征,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3.理解本文作者执着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贯穿全文,带动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明初散文家。
明太祖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明朝开国元勋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当世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文集》。
2.知识链接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3.检查预习(1)重难字嗜.学(shì) 砚.冰(yàn)弗.(fú) 怠.(dài)逾.约(yú) 硕.师(shuò)叩.问(kòu) 叱咄..(chì duō)俟.(sì) 卒.(zú)负箧.(qiè) 曳屣.(xǐ)皲.裂(jūn) 媵.人(yìnɡ)衾.(qīn) 绮.绣(qǐ)容臭.(xiù) 烨.然(yè)缊.袍(yùn) 耄.老(mào)谬.称(miù) 廪.稍(lǐ)冻馁.(něi) 谒.(yè)贽.(zhì) 诋.(dǐ)(2)通假字①四支(zhī)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②同舍生皆被(pī)绮绣(“被”同“披”,穿)(3)古今异义词假⎩⎨⎧古义: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评课稿
张霞
翟老师的《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设计了几个主要环节:课前积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展迁移,效果评价。
整节课环节流畅,教学效率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翟老师本节课给我的感受:
1、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把握得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翟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
翟老师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帮学作。
2、通过学案确定学习目标,学生求解,自主合作学习过程流畅。
这里有“确定目标”“集体讨论”“师生合作”“教师点拨”“练习检测”等几种方式。
学习小组通过设计问题,解除疑惑,翻译句子。
让学生去探究、去评价。
在这一阶段有一名学生创造性的用原文回答问题,得到老师的好评。
学习面向全体,同时关注学困生。
3、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堂,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
在这堂课上可以窥见翟老师平时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多么执着与重视。
例如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划。
还有小组学习的规律性。
这一点我想听课的老师都会有此感受。
就这堂课而言,我还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参考: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对这样一篇文言文,教师还得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朗读来表现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就本课而言,读好课文的训练还应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