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论述我国高等教育的寻租现象
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寻租行为分析
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寻租行为分析【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预算管理在高校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其问题也不断暴露,严重影响教育经费的有效使用,探寻高校预算管理问题根源所在已成为广大教育理论和实践者追求的目标之一。
文章借助博弈论,就导致高校预算问题的重要原因——寻租行为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高校预算的制定方、执行方以及监管方的三方博弈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和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预算;寻租行为;经费监管;博弈分析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在高等教育事业上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高校经费的来源也由单一政府投入转向多渠道筹集,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高校在迎来快速发展的同时,其预算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用好管好教育经费成为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任务目标。
但现实中,高校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过程中的寻租行为呈现出常态化、隐蔽化的趋势,已严重制约着预算管理在用好管好经费中决策控制功能的发挥。
寻租理论由克鲁格(A·Krueger)提出,并将“租金”定义为凭借权力取得的超额收入,该理论主要研究非生产性竞争的逐利活动。
在高校预算管理中,寻租行为主要表现为预算的执行方通过影响预算的制定主体,谋求部门或个人利益的行为,进而导致国家教育资源配置的扭曲和浪费。
本文参考王性玉等(2001)提出的寻租博弈模型,基于高校财务工作中预算过程的特点和性质,在分析高校预算制定过程中预算制定方和执行方寻租博弈行为的基础上,引入由学校管理层牵头,审计监察部门为主组成的高校内部监管部门,构建高校预算寻租的三方博弈模型,并根据对模型的分析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高校预算中产生寻租行为的原因分析高校预算管理承担着学校教育经费配置决策和使用控制功能,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预算评价等环节中,各相关利益方存在较大利益差异和目标差异,这是导致预算管理中寻租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基于高校组织机构的设置、功能和权力的划分,高校管理层和财务部门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分配资源、经费,调整经费预算,并拥有最终决策权。
高校学生租房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高校学 生租 房现象 的原 因分析 及应对措施
李德凡
( 山大学外 国语学 院 燕
河 大学生租房现 象越 来越普 遍 , 这给 高校 的 学生管理 工作 带来 了很 大的 困难 。学生租 房存在诸 多安全 隐 患, 既不利 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 又不利于高校 的学生管理工作。高校要探 究学生租 房的原 因, 加强对 学生的思想政
治 教 育 , 出切 实 可行 的解 决措 施 , 好 高校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工作 。 找 做 关键 词 : 高校 学生 租房 原 因 隐患 措 施
针对学生 到校外 租房现象 , 本文将从高校学生 租房
习电脑为名沉溺于 网络游戏 、 与赌博 、 参 看色情录像 ; 有
原因、 存在 隐患及解决 对策进行 分析 , 图找到 一些 加 试
53—
、
高校 学生租 房现象的原 因分析
高校学生外 出租房有其必然 的心理需求 , 主要 由以
下原 因引起 : 1 . 寻求更好 的学习环境 。 多大学生一人学就打定 许 主意考研 、 考托福 、 考雅思等 , 为了寻求一个更好 的学 习 环境 , 租房成为他们 的首选 。 2与同学关 系紧张引起租房 的想法 。 . 现在 的大学生
误会 。
陶和感染 , 自身 素质 的发 展设定 了人为 的障碍 , 为 长期 下去会使他 们人 际观念淡 漠 、 集体荣誉 感淡 化 , 渐形 逐
成 自由散漫的思想和行为 , 助长个 人主义倾 向。 2 . 存在严重 的安全 隐患。 的学生租住 的房子条件 有 恶劣 , 租的房大都是狭窄 、 阴暗的民房 , 既没有安全 防护 设施 , 也没有安全保卫措施 , 而且居住人 员 比较杂 , 房屋 密集 , 存在消防安全 隐患 、 交通安全 隐患等多种隐患 。 3 . 容易受社会不 良思想 的影响 。 的学生租房 以学 有
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学生租房存在诸多潜在隐患,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开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探究学生租房的缘由,寻求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效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租房;原因;应对措施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变化,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已发生重大变革。
大学生校外租房呈集聚上升态势,引起学校和社会媒体的高度关注。
针对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现象,从租房原因、潜在隐患以及应对措施等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试图找到可行的大学生住宿管理模式,以期对大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的原因分析1.寻求良好的学习环境许多大学生入学伊始,脱离不开高中时的思维惯性,沿袭“学霸〞的学习模式。
由于学生宿舍人数太多,彼此影响较大,加上我国大多数高校对学生宿舍实行限电政策,为了寻求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学生选择外出租房。
2.不“和谐〞的宿舍关系现代大学是一个“多元社会〞,因不同的成长环境,形成了不同的人格色彩。
现在的大学生大局部是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势必影响舍友关系,易产生矛盾。
为逃离紧张的宿舍关系,学生选择外出租房。
3.学校根底设施条件差就学生餐厅而言,局部高校餐厅缺乏竞争机制,品种单调,效劳质量跟不上;就学生公寓而言,多数高校宿舍仍旧是集体宿舍,六至八人的宿舍容量使得住宿空间相当狭小,个人空间几近为零。
不少较为富裕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外出租房的初始动机是为了改善生活环境,这得到了局部家长的支持。
4.沉溺于网游世界网络的飞速开展给社会开展带来巨大变化,同时也引发了不同程度的隐患。
因沉迷于网游世界而荒废学业的现象在高校中已经屡见不鲜,这些同学为了挣脱学校的限电政策、晚休查寝的规定,为了更方便地上网,选择到校外租房。
5.房屋租赁市场无序就我校周边房屋租赁环境来看,许多房主为了节省中介费而直接把出租广告贴到学校的信息栏或者宿舍门口,有些学生甚至以此为副业,转租房屋赚取差价,做起小房东。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社会寻租行为分析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社会寻租行为分析[摘要]寻租行为成为我国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常见的现象。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各领域中出现的寻租行为,从政治经济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寻租;寻租行为1、寻租概念及相关理论(1)寻租的定义。
寻租,指的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生产性活动中增加自己的利益。
另一类是通过某种非生产性的活动寻求利益。
寻租行为往往会影响政府的决策,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和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活动。
(2)寻租理论。
戈登·图洛克作为寻租理论之父,在其论文《关于税、垄断和偷窃的福利成本》中指出:“完全竞争理论对偏离竞争所导致的社会福利估计不足,实际上税收、关税和垄断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大大超过了通常的估算。
其原因是人们会竞相通过各种疏通活动,争取收入,即寻租;而在竞相寻租的条件下,每个人都认为花费与其所期望的收益相近的费用是值得的。
布坎南的寻租理论主要探讨寻租产生的条件、寻租的三个层次、政治分配与寻租等内容。
”2、我国社会寻租行为分析(1)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
第一,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
政府采购是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对社会经济实施管理的方法,然而权力的运行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权力的寻租行为。
政府采购的目的在于对财政支出及财政资金使用率的高效管理。
第二,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
首先,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利益驱使。
布坎南、施蒂格勒等学者们认为:“许多政府成员既然是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受益者,就很可能为这些既得利益集团服务,这样的政府就可能是一个被私人既得利益集团‘俘获的政府’,因此利益驱动是寻租行为产生的最终经济动因。
”其次,法律的不健全。
在现实操作中《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在信息披露、救济途径、招标程序、法律责任、供应商资格审查等方面的矛盾冲突为寻租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法律漏洞。
最后,寻租成本过低是寻租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浅议教育管理中的寻租行为
作者: 孔汝洋
作者机构: 郑州大学财务处,河南郑州450001
出版物刊名: 中国经贸
页码: 190-191页
主题词: 教育管理;寻租行为;权力;教育资源
摘要:权力所带来的利益促使人们竞相追求租金,教育管理中也存在寻租行为。
本文将教育管理中的寻租行为从层次上进行分类,对成因加以分析,认为教育市场存在寻租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不完善,同时,教育资源的供求关系是寻租行为产生的根本,监管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最后,从制度设计、供求到监管的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期减少寻租行为对教育这个准公共产品带来的危害。
寻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治理策略探析
寻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治理策略探析寻租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认为人们会利用他们拥有的资源和权利去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机会。
在教育领域,寻租行为可以指学生、家长、教师、学校董事会等各个利益相关方利用其权力和资源来获得一定的好处。
针对寻租行为,在教育领域中不断出现了诸多的治理策略。
其中,最常见的治理策略包括:市场机制、监管机制、行政机制等。
市场机制是寻租理论的应用之一,它提倡市场化的竞争机制,通过竞争的方式来限制各利益相关方的寻租行为。
例如,在教育领域中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以保持学校竞争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吸引更多的学生报名。
同时,学生和家长也可以依据各自需求进行选择,以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教育机构竞争力和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一个直接关系到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减少了行政干预的可能,同时提高了教育机构的有效性。
监管机制则是另一个常用的治理策略。
它主张对各方利益进行监管以及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
教育领域中的监管策略包括设立监管机构及纪律处分、规范行业监管,以维护教育公平、公正及教育质量。
例如,教育部门可以严格监管学校的评审制度,以避免评审中的非法交易和不当行为,从而减少各利益相关方的寻租行为,确保教育机构和教育计划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行政机制是一种强制性治理策略,由行政机关依照相关法规和政策对各方利益进行干预。
在教育领域,行政机制的实施通常包括开展一系列行政指导、强制性规定与政策制定等,以达到明确目标,提高制度的有效性,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总之,寻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治理策略可真正发挥其作用只有有多重的组合,既需市场机制的引导与促进,也需要监管机制的完善和技术、法律等各方面的支撑,同时,合理开发行政机制的优势,尽可能限制和惩罚寻租行为,降低权力与金钱滞留的空间,从而增强教育系统的透明度、公正和有效性,提高全体学校利益的最大化和公共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最新-教育监管中的寻租行为 精品
教育监管中的寻租行为租金,是指由制度或权力所造成的不同层次的人和组织之间的现实与预期的利益差距。
寻租,就是寻求租金的活动,公共选择理论将其定义为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的活动。
正如定义所示,寻租行为的产生首先要有设租的制度存在。
所有的制度,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模式,都是为各种有限的社会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而制定的,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社会资源利用率最大。
一、教育管理中寻租行为的表现借助布坎南对寻租行为的划分,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利用制度、规定等手段,维护即得利益或对既有利益进行再分配的寻租行为,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的寻租行为是教育管理的权力主体通过有限准入的方式设租,产生租金并获取租金的活动。
该层面的设租行为主要借助教育管理者设立的准入制度、审批制度等形式来完成。
管理者设立这些制度的初衷是想籍此来甄选教育事业经营的参与者,汰劣存优,提高入场者的整体水平,但有限准入的管制无形中却为租的设立打下了基础。
第二层面的寻租活动,是指由于第一层面的寻租活动给管理者带来了好处,从而吸引人们耗费精力和钱财去争夺教育管理权的活动。
这种寻租活动在高校中管理人员与教学人员的数量比上表现明显。
国际上比较认同的合理高校人员构成是较少的管理人员和较充足的教学人员,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教学力量去体现学校教育的天职。
我国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早在上世纪末马雷曾作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高校该项比为1225,而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美国高校的为1441,相差196倍。
作为当今中国一流高校的清华大学,其行政管理人员为886人,教学教师为2020人,比例达1228。
可见中国高校中这种寻租现象存在已久,并且在近十年的发展中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
第三层面是指管理者采取措施将暗租变为明租的寻租活动,通过合法手段赚取租金。
教育管理者的明租收入主要来自对学生征收的费用,而学生、学校只是完成校方或上级管理部门的规定,于是各种各样的乱收费就成为该层面寻租活动的典型。
寻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治理策略探析
寻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治理策略探析寻租理论最初是指一种在市场经济中获取非劳动所得的行为,随后被拓展到了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中,寻租行为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利益输送和权力寻租,例如职称评定、课程设置、科研经费等方面的权力寻租。
学校内部的寻租行为可以横向发生(例如不同学科之间的争夺)也可以纵向发生(例如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利益输送),这都会影响到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
针对教育领域的寻租现象,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治理策略,旨在减少利益输送和权力寻租等行为,促进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
这里,我们就以高等教育领域为例,介绍几项重要的治理策略。
学术评估体系的建立职称评定是高等教育领域中重要的权力寻租渠道之一。
在职称评定中,评委评定标准不一,被评价人容易受到关系网和其他非学术因素的影响。
因此,建立公正、科学、规范的学术评估体系,对减少职称评定中的权力寻租行为至关重要。
在学术评估体系的建立中,应尽可能使用客观、可量化的指标和方法,例如SCI论文发表量、科研经费获得情况、学科排名等,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关系网和非学术因素的影响。
学术腐败的预防和打击学术腐败指的是在科研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当行为,例如数据造假、抄袭等。
学术腐败的存在会直接损害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因此预防和打击学术腐败是治理教育领域寻租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术腐败的预防和打击需要政府、学校和学者等多方合作。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和审查机制,学校可以建立严格的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管理机制,学者们则应该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并开展学术诚信教育和宣传。
科研经费的公开透明科研经费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另一个重要权力寻租渠道。
科研经费的分配和使用应该是公开透明的。
学校和科研机构应该制定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将其向社会公开,以避免将科研经费用于一些与科研无关的目的。
此外,政府和资助机构应该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和检查,防止出现科研经费的滥用和挥霍行为。
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是减少权力寻租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育领域寻租行为研究
教育领域寻租行为研究高耀勇(长江大学附属中学,湖北荆州434023)摘要:本文以教育领域寻租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对教育领域寻租行为进行界定.并分析教育领域寻租行为的危害。
最后。
为抑制当前我国部分学校存在的教育领域寻租行为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领域寻租行为租寻租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和公众对教育需求也不断增长,导致我国教育供求严重失衡。
近年来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出现了“买卖文凭”等各种交易活动.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这些问题就是教育领域权力主体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一种经济活动。
其本质是教育领域的寻租行为。
我国学术界对教育领域寻租行为的相关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加。
但对此问题的研究存在着界定不清晰。
与教育腐败相混淆等问题。
本文以教育领域寻租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力图对教育领域寻租行为进行界定.并为抑制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学校所存在的教育领域寻租行为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一、“租”和寻租要对教育领域寻租行为进行界定.首先要弄清。
租”和寻租的含义。
1.租金租金(简称租)一词是由亚当斯密首先提出的,其最初的含义是专门针对“地租”而言。
到了近代,它已经泛指各种生产要素的租金了。
关于租金的本质.自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李嘉图、马歇尔以及后来的许多经济学家都各有涉及。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中。
它的外延有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
2.寻租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效用甬数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然而,不同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手段和方式却是不同的。
从根本上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寻利.另一种是寻租。
寻利与寻租的本质差别在于。
寻利是生产性的,是通过向社会提供创造性的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产品或服务来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寻租是非生产性的.是通过权力寻求对已有的或潜在的利润进行再分配。
对于寻租的含义。
不同学派从不同的角度给其下定义。
如公共选择学派对寻租的典型定义为:寻租是指在这样一种制度背景中的经济行为.在那里,追求满足私利的个人尽力使价值最大化的行为,造成的是社会浪费而不是社会剩余。
寻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治理策略探析
寻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治理策略探析寻租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主要是从个人和机构的行为出发,阐述了在某些市场中,出现了为争取生产要素而采取的非竞争性手段,这种现象称之为寻租。
在教育领域中,也存在着寻租行为,例如为了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升学机会等而采取的非竞争性行为。
因此,寻租理论的应用可以为教育领域提供治理策略。
教育领域的寻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在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着因为某些个体或团体寻租而形成的不公平现象。
二是教育机会的侵占。
在招生入学、升学、毕业等环节中,也存在着因为寻求利益而损害公平、侵占教育机会的现象。
三是校外培训机构的寻租问题。
一些校外培训机构通过各种手段,寻求非竞争性的利益,而使得教育变成一种可利用的被剥削工具。
为解决教育领域中的寻租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治理策略:一是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
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要依照公平性原则,制定透明、公正、公开的规则和标准,引导学校和家长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同时遏制非竞争性的行为。
二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规范校内秩序。
学校要加强对于校内秩序、安全、食品卫生等问题的管理和监督,遏制学校内出现非正常的经济行为。
三是加强对幼儿园与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
对于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应该加强监管,执法力度要加强,建立负面清单,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总之,寻租行为在教育领域中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治理。
在治理寻租问题时,应该从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监管等方面出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教育公平与公正。
高等教育寻租的制度分析_郝保伟
业。游说是指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 分析利弊 , 但更多地是通过散布对己有利的信息诱导、 威胁掌权者做 出对己有利的决策。游说通常伴随权 方式 , 典型的例子是多位家长以某一公司的名义给予学校赞助或者捐赠 , 以换取该校录取这些家长的学
生。弄虚作假通常发生在办学准入、 各种评估、 检查过程中 , 学校通过造假 , 如虚报、 瞒报各方面数字, 以 达到 过关 、达标 的目的, 从而进入相应的制度框架内, 获得其不应该得到的大量资源或机会。 ( 四) 高等教育寻租的阶段 寻租的阶段是指寻租在某一制度安排制定的前、 中、 后的某个阶段产生影响。寻租行为分别产生在 制度安排之前、 制度安排过程中和制度安排之后三个阶段 , 并分别产生相应的影响。我们以高校对教育 行政部门的寻租为例进行分析。 某一类高等院校通过游说教育行政部门, 以制定对己有利的政策 制度安排 , 是为在制度安排之 前的寻租。如通过游说政府以对己有利的标准设置某工程、 项目 , 以达到享受政府重点资助的目的。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 通过游说、 施压政府 , 使政策向自己倾斜。如在高校收费标准制定过程中, 高校 进行寻租以使核定的收费标准较高 , 以 合法 的名义进行高收费 ; 其他高校不符合标准, 而又想分得某一 工程、 项目的一杯羹 , 寻租是他们的必然选择。 在既定的制度安排下 , 制度租金亦是在所难免 , 寻租行为必然产生。每一项新的制度安排, 都调整着 既定的利益分配格局。既得利益者担心既有利益被重新分配而进行寻租, 以强化现有的制度安排; 处于 不利地位者为避免利益受到损害或者减少损害的程度而进行的寻租 , 是为 避租 。
①
。现在 , 人们一般将租或租金理, 从而构成对他人的伤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 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 人们为了获得个人利 益, 往往不再通过增加生产、 降低成本的方式来增加利润; 相反, 却把财力、 人力用于争取政府的种种优 惠。 塔洛克等人给寻租的定义是, 为了获得垄断或取得政府其他庇护而从事的活动 , 或者定义为使用资 源, 以取得政府允许的垄断, 并按自己的偏好 , 或者为了保护自己 , 以免他人对这类活动侵犯而改变政府 的管制。托利森认为 , 寻租是为了获得人为创造的转移支付而造成的稀缺资源的耗费 , 寻租是和政府 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政府干预导致人为租金的创造。在斯蒂格利茨那里, 寻租用于描 述个人或厂商投入精力以获得租金 , 或者从政府那里获得特殊好处的行为。只要政府有权授予租金和其 它特殊优惠的权力, 厂商和个人就会发现, 从事寻租活动是合算的; 政治家为了自己的利益, 会对特殊利 益集团的寻租行为做出反应, 政府政策因而被扭曲。 在布坎南看来, 寻租是指 那些本当可以用于价值生产活动的资源被用于只不过是为了决定分配结 果的竞争 。 寻求租金 一词是要描述这样一种制度背景中的行为 : 在那里, 个人竭力使价值最大化造 成了社会浪费, 而没有形成社会剩余。 寻租是人们凭借政府保护所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资源浪 费的活动。寻租从总体上看, 没有配置资源, 是一种社会浪费。柯兰道尔在 《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 一书中 认为 , 寻租是为了争夺人为的财富转移而浪费资源的活动。 通过考察寻租的定义 , 我们认为寻租具有以下特征。1. 寻租是一种寻求额外收益( 即租金) 的经济活 动。2. 寻租活动都与政府的干预、 垄断有关。政府干预通常表现为各种新的制度安排。该制度安排下, 政府有意、 无意或者被动地创租。因而理性的 经济人 必然会产生寻租行为。 3. 寻租活动是一种浪费有 价值的稀缺资源的活动, 是一种负和博弈。寻租者利用大量的人、 财、 物等资源寻求财富的转移 , 即资源 被用于财富再分配, 而不是用于创造财富。寻租活动是分层次的 , 低层次的寻租活动必将引起其他高层 次的寻租活动等 , 以及创租、 避租等 , 这都将造成资源的浪费。4. 寻租活动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扭曲。由 于政府干预所导致的新的制度安排 , 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各行业、 各部门之间的自由流动、 竞争 , 妨碍了更 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 5. 寻租活动是在寻租者和政府之间发生的。寻租者包括个人、 组织、 利益集团 等。政府作为创租者、 寻租对象, 主要是政府及其各级各类部门及掌握相应权限的官员, 这些部门掌握着 相应的权力, 必然是各类寻租者游说、 贿赂、 拉关系、 走后门的对象。 综上所述, 寻租是指寻租的主体以非生产性的手段 ( 如行贿、 拉关系、 走后门、 游说等) 谋求通过掌权 者手中的权力进行财富转移、 资源分配, 从而获得超额利益的行为。其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反思我 们的高教系统, 虽然有着不同于政治、 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模式, 但若以寻租经济理论这个透镜来透视 高教领域中的寻租行为, 其本质并无二致。高等教育寻租是指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各类寻租行为 , 即高等 教育的相关利益主体通过各种非生产性的方法、 手段以寻求利用掌权者手中的权力来转移、 分配高等教 育资源, 为组织或个人争得超额利益的行为。其本质上是高等教育利益主体的一种经济行为。
高校分散采购管理模式下寻租现象的防控机制
(二)对评标专家寻租行为的遏制 在招标采购过程中,评标专家按照招标文件中 确定的评标标准进行独立评审,其客观性、中立性 与严谨性是评标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很多情 况下,学校对评标专家的评审工作和评审效果缺乏 有效的考核,导致评标质量失控。另一方面,较强 的专业性也造成了某些领域里供应商与评标专家之 间有着密切的利益往来,难以对评标、投标的双方 人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隔断,从而导致评标专家的 行为对采购的结果有着根本的影响。要保证招标采 购的公平公正,就必须最大限度地遏制评标专家的 寻租行为。 1. 加强评标过程的监督管理。为了遏制评标中的 寻租行为,保障评标专家公平公正的行使评审权利, 学校在采购过程中加强评标现场的纪律约束和监督管 理。严格遵守开评标流程,限制评标专家在评审过程 中与外界的联系,对评标活动实行全程监督,密切注 意评标专家是否存在倾向性言论,确保专家评审的独 立性和客观性,以维护评审结果的公平公正。 2. 建立评标专家异常评分应对机制。在采用综合 评分的采购评审中,评审标准中的分值设置应当与评 审因素的量化指标相对应,不能量化的指标不能作为 评审因素,以防止评标专家滥用自由裁量权。对评审 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分数建立应对机制。所谓异常评分 指的是评分专家评分异于常规,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 下明显偏离其他评标专家的评分。对于异常评分应要 求评标专家作出解释和澄清,包括自己的打分理由, 对于有违法违规的,应追究其责任。 3. 建立评标专家诚信评价体系。针对评标专家,
高中学校四周的租房市场问题分析
租房市场分析
租房市场阐述
和普遍意义上的租房市场不太一样的是,这样的市场存 在在寄宿制高校附近,需求人身份特殊,状况较普遍意义上 的租房市场更复杂,特别是在农村的寄宿制高校附近,在下 面的PPT中我将尽我所知的进行分析探讨。
供求方
供方
学校四周拥有固定房 屋的居民,房屋可能是单 元房,可能是农村中居民 自己加盖的房屋。拥有多 余住房的居民会选择将住 房租赁出去,农村居民处 于一些原因甚至会加盖自
学生个人问题,需要 06 家长辅助管教
将来的收益巨大
这是对于农村附近的寄 宿制高校来说的。因为 高校的存在,附近的农 村会进行一定的拆迁以 便开发,政府会按照房 产证所有人的家庭人员 多少进行一定的补贴。
存在的困难
房屋问题
房屋质量参差不齐,有的 更是缺少基本设施。但是 由于需求急切,往往会吃
亏
存在社会人士
供方
市场展望
• 这种市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解决学生的衣食住行 问题而更好的完成学业。衣食住行问题大部分出 自高校服务本身,如果高校能够完善自己的服务 设施,那么需要租房的人会变得更少,市场也会 变小。
•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挑选的标 准越来越高,这个市场的房屋问题应该会越来越 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社会人士的基本生活方式 跟学生大相径庭,可能会
影响到学生
生活习惯不同
人员密集,家庭之间的生 活会干扰到
求方
租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期短
租赁周期最多是三年,频繁 的更换租客对房屋破坏会很 大,且要面对没有租客可更 换的风险
干扰自己的生活
与求方的困难相似,形形色 色的人住在自己的周围,可 能会影响到自己
教育评估中_寻租_现象研究
12200812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10期高等教育评估是指各级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经过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社会组织,对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或者单项的考核和评定的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普通高等学校评估暂行规定》(1990年)的颁布,奠定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基本框架。
我国的教育评估于1985年正式起步,历经20余年,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评估更多地从政府、从教育主管者的角度出发,把教育评估当作政府监督和管理学校的工具和手段,学校处于被动地位和接受状态,存在着制度缺陷和角色错位[1]。
这种制度缺陷和角色错位不仅制约了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还引发了评估中寻租现象的滋生与蔓延。
一、教育评估中存在的“寻租”现象教育评估制度建立以来,高等教育评估项目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高校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因为评估是由主管部门组织的,而且可能给高校带来眼前或长远的利益;教育主管部门热衷于评估,原因之一是规范、促进高校办学,另一个不便摆在台面上的原因则是,检查评估为教育主管部门“权力寻租”提供了机会[2]。
寻租指向额外收益(即租金);寻租与政府及权利主体的干预、垄断有关;寻租浪费稀缺资源,是一种负和博弈;寻租造成资源配置的异化。
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寻租现象可以理解为教育评估中的相关利益主体通过各种非生产性的方法、手段(如行贿、拉关系、走后门、游说等)以寻求转移、分配掌权者手中权力范围内的教育评估资源,为组织或个人争得超额利益,其本质上是高等教育评估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
(一)教育评估中“寻租”现象存在的机理1.评估“寻租”现象分析。
教育评估寻租行为是隐蔽的,如果通过正向思维找寻教育评估的寻租“证据”太复杂,且难以定性。
因为它受潜规则的保护,往往是暗箱操作,是“公对公”行为,且愿打愿挨。
但教育评估中间接寻租的证据是充分的,许多涉法的或被媒体披露的许多高校的腐败案件或事件,如经济问题、学术腐败问题等往往与评估有关联。
教育监管中的寻租行为
租金,是指由制度或权力所造成的不同层次的人和组织之间的现实与预期的利益差距。
寻租,就是寻求租金的活动,公共选择理论将其定义为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的活动。
正如定义所示,寻租行为的产生首先要有设租的制度存在。
所有的制度,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模式,都是为各种有限的社会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而制定的,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社会资源利用率最大。
一、教育管理中寻租行为的表现借助布坎南对寻租行为的划分,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利用制度、规定等手段,维护即得利益或对既有利益进行再分配的寻租行为,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的寻租行为是教育管理的权力主体通过有限准入的方式设租,产生租金并获取租金的活动。
该层面的设租行为主要借助教育管理者设立的准入制度、审批制度等形式来完成。
管理者设立这些制度的初衷是想籍此来甄选教育事业经营的参与者,汰劣存优,提高入场者的整体水平,但有限准入的管制无形中却为租的设立打下了基础。
第二层面的寻租活动,是指由于第一层面的寻租活动给管理者带来了好处,从而吸引人们耗费精力和钱财去争夺教育管理权的活动。
这种寻租活动在高校中管理人员与教学人员的数量比上表现明显。
国际上比较认同的合理高校人员构成是较少的管理人员和较充足的教学人员,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教学力量去体现学校教育的天职。
我国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早在上世纪末马雷曾作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高校该项比为1225,而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美国高校的为1441,相差196倍。
作为当今中国一流高校的清华大学,其行政管理人员为886人,教学教师为2020人,比例达1228。
可见中国高校中这种寻租现象存在已久,并且在近十年的发展中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
第三层面是指管理者采取措施将暗租变为明租的寻租活动,通过合法手段赚取租金。
教育管理者的明租收入主要来自对学生征收的费用,而学生、学校只是完成校方或上级管理部门的规定,于是各种各样的乱收费就成为该层面寻租活动的典型。
二、教育管理中寻租行为的分析纵观教育管理中寻租行为的表现,其原因大致可归结于以下三个方面1制度不完善是造成寻租行为的主要因素1制度缺陷或政策空间在无意或有意中设立租金。
寻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治理策略探析
寻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治理策略探析引言教育领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其治理和管理对社会稳定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领域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寻租现象,导致资源的浪费、公平的缺失以及教育质量的下降。
如何在教育领域有效应对寻租行为,提高教育治理的效率和公平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寻租理论的角度出发,探析在教育领域中存在的寻租现象及其治理策略。
一、寻租理论的基本概念寻租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主体通过非竞争性手段获取超额利润的行为。
在教育领域,寻租行为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以及学校和教育机构为获取利益而采取的各种行为。
由于教育领域的特殊性,寻租行为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还会损害教育公平和质量。
二、教育领域存在的寻租现象1.学校乱收费在教育领域,学校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往往会采取乱收费的行为,如校外培训班、校内教辅资料等。
这些乱收费行为不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2.教育投资低效有些地区和学校在教育投入方面存在低效问题,即便投入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但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3.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一些地区和学校存在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问题,即便是在资源相对富裕的城市,也存在有些学校拥有过多的资源,而有些学校却处于资源匮乏状态。
4.学校对内部管理的不当行为一些学校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会采取一些对内部管理不当的行为,如虚报学生人数、教师人数等。
三、教育领域中的寻租治理策略1.建立制度约束机制要有效遏制教育领域存在的寻租现象,首先需要建立起严格的制度约束机制,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收费行为、资源配置和管理行为进行明确规定和监管。
只有通过建立制度约束机制,才能够有效地规范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行为,减少寻租行为的发生。
2.加强监督和评估加强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监督和评估,可以有效地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寻租行为。
通过建立起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评估机制,可以及时发现教育领域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4
(2)如何杜绝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寻租现象?
高校寻租现象的大量出现,与我国法制不健全,司法系统缺乏执 法的独立性有直接关系。所以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要进行制度创新,也 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改革。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就是要加大高等教育 体制改革力度,公开高校招生制度租金,规范权力运作,消除寻租的基 础条件。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我们应加快高校自主招生制度转换的速度。只有找到腐败 行为产生的制度根源,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遏制 腐败才能收到长效。
第二,我国要加快高校招生立法的步伐。建立具有强大威慑力的事前监督和 事后惩罚机制。事前监督是要提高招生运作过程的透明度,以便于监督,防止滥
用招生权力。事后惩罚是指要提高寻租活动的私人成本,立法规定从重从严惩处
在高校招生中的非法创租、寻租活动,为减少遏制寻租提供有效的保障。 第三,我国必须完善高等教育制度和高校招生机制,尽量减少招生人员自由裁量 的权力空间,使高等教育这一稀缺要素的供求活动成为阳光工程,真正做到公开、 公平、公正。 第四,教育部应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使“择校热”降温, 严格控制高校资源的非均衡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在高等教育制度创新过 程中有效地消除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寻求租金的根基,从而使高校在招生时更加具 有透明度和公开性。 第五,提高招生人员的职业道德,使之能依法招生。提高招生人员的素质和知识 能力可以减少招生人员有意创租的机率,自觉防范寻租活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1)什么是招生寻租现象? 其根源何在?
高校招生寻租是寻租理论在教育体系中的具体反映, 它是指高校招生部门或个人利用手中的权力转移社会财富分 配,为团体或个人争得利益的行为。通俗的说,就是高校招 生部门或个人利用手中的权力,招收那些没有达到录取分数 线的考生,收揽其钱财。 根源在于:招生人员实际掌握着在录取分数线(提档线) 以上挑选新生的权力,并且掌握着调配新生专业方向的权力。 如果这些权力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便可能成为滋生 腐败的权力基础。
总之,高校招生寻租影响高等教育的人学公平,我们的各省 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应认真组织实施高 校招生“阳光工程”,落实公平、公正原则,确保招生录取工作 全程公开、信息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各地要建立并 完善招生考试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进一步发挥各级教育 纪检监察部门对招生考试工作的监督作用,强化对重点环节、重 点岗位、重点时段的监督,严肃查处顶风违纪案件,维护考生和 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高校招生和教育的良好形象。
教授谈人大招生黑幕:100万上人大,众人皆知 ——分析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寻租的制度根源
据《北京青年报》2013年11月29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近日确 认,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违法违纪接受调查,教育学院执行 院长胡娟也被免职协助调查。消息称,蔡荣生已交代其利用自主招生涉 嫌贪污达数亿元的事实。一项原本为了惠及高校的人才选拔政策,缘由 成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由2003年启动。十年来, 自主招生始终伴随着各种质疑的声音,缺乏有效监督的自主招生是否公 平?这在此牵扯到对高校制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