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菱形的性质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2.2 菱形的性质教案与反思
18.2.2 菱形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1.掌握的定义和性质及菱形面积的求法;(重点)2.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这就是另一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即菱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菱形的性质【类型一】利用菱形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CE⊥AB交AB延长线于E,CF⊥AD交AD延长线于F.求证:CE=CF.解析:连接AC.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C平分∠DAB,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E=FC.证明:连接AC,∵四边形ABCD是菱形,∴AC平分∠DAB.∵CE⊥AB,CF⊥AD,∴CE=CF.方法总结: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类型二】利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如图,O是菱形ABCD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CD=5cm,OD=3cm.过点C作CE∥DB,过点B作BE∥AC,CE与BE相交于点E.(1)求OC的长;(2)求四边形OBEC的面积.解析:(1)在直角三角形OCD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2)利用矩形的定义即可证明四边形OBEC为矩形,再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即可直接求解.解:(1)∵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在直角三角形OCD中,OC=CD2-OD2=52-32=4(cm);(2)∵CE∥DB,BE∥AC,∴四边形OBEC为平行四边形.又∵AC⊥BD,即∠COB =90°,∴平行四边形OBEC为矩形.∵OB=OD,S矩形OBEC=OB·OC=4×3=12(cm2).方法总结: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菱形对角线将形分成四个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计算问题.【类型三】运用菱形的性质证明角相等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DH⊥AB于H,连接OH,求证:∠DHO=∠DCO.解析: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OD=OB,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H=OB,∠OHB=∠OBH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OBH=∠ODC,然后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即可.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OD=OB,∠COD=90°.∵DH⊥AB,∴OH=1 2 BD=OB,∴∠OHB=∠OBH.又∵AB∥CD,∴∠OBH=∠ODC,∴∠OHB=∠ODC.在Rt △COD中,∠ODC+∠DCO=90°.在Rt△DHB中,∠DHO+∠OHB=90°,∴∠DH =∠DCO.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的性质,以及等的余角相等,熟记各性质并理清图中角度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类型四】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探究性题感知:如图①,在菱形ABCD中,AB=BD,点E、F分别在边AB、AD上.若AE=DF,易知△ADE≌△DBF探究:如图②,在菱ABCD中,AB=BD,点E、F分别在BA、AD的延长线上.若AE=D,△ADE与△DBF否全等?如果全等,请证明;如果不全等,请说明理由.拓展:如图③,在▱ABCD中,AD=BD,点O是AD边的垂直平分线与BD的交点,点E、F分别在OA、AD的延长线上.若AE=DF,∠ADB=50°,∠AFB=32°,求∠ADE的度数.解析:探究:△ADE△DBF全等,利用菱形的性质首先证明三角形ABD为等边三角形,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证明△ADE≌△DBF;拓展:因为点O 在AD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OA=OD,再通过证明△ADE≌△DB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ADE的度数.解:探究:△ADE与△DBF全等.∵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AB=BD,∴AB=AD=BD,∴△ABD为等边三角形,∴∠DAB=∠ADB=60°,∴∠EAD =∠FDB=120°.∵AE=DF,∴△ADE≌△DBF;拓展:∵点O在AD的垂直平分线上,∴OA=OD.∴∠DAO=∠ADB=50°,∴∠EAD=∠FDB=130°.∵AE=DF,AD=DB,∴△ADE≌△DBF,∴∠DEA=∠AFB =32°,∴∠EDA=∠OAD-∠DEA=18°.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解题时一定要熟悉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进行联想.探究点二:菱形的面积已知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BAD=120°,AC=4,则该菱形的面积是( )A.16 3 B.8 3 C.4 3 D.8解析:∵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OA=12AC=2,OB=12BD,AC⊥BD,∠BAD+∠ABC=180°.∵∠BAD=120°,∴∠ABC=60°,∴△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4,∴OB=AB2-OA2=42-22=23,∴BD=2OB=43,∴S菱形ABCD=12AC·BD=12×4×43=8 3.故选B.方法总结:菱形的面积有三种计算方法:①将其看成平行四边形,用底与高的积来求;②对角线分得的四个全等三角形面积之和;③两条对角线的乘积的一半.三、板书设计1.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边条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菱形的面积S菱形=边长×对应高=12ab(a,b分别是两条对角线的长)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索菱形的性质,大多数学生能全部得到结论,少数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但是学生得到的结论,有一些是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证明,因此问题就上升到证明这个环节.在整个新知生成过程中,探究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和积极思维状态,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探索发现和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增强了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努力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和勇气.【素材积累】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
菱形的性质 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活动 4】例 1、如图,菱形花
坛 ABCD 的 周 长 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
80m,∠ABC=60 度,沿着菱(1)菱形的四边相等,已知周长则让学生体会菱形的性质,
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可算边长.(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用 数 学 方 法 解 决 实 际 问
AC 和 BD,求两条小路的长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题,从而达到“学数学,
让学生会用菱形独特的计 (4)菱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算面积的方法
( 4 ) 菱 形 的 面 积 公 式 是 什的面积公式 么 ? 如 何 证 明 这 个 公 式 ?菱形的面积公式是: (提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 角形。)
其中 a、b 是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的 长).即:“菱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 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题
目 19.2.2 菱形的性质
教 材 人教版
课时 1 课时
教材 分析
作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我们已经研究了矩形的性质,菱形与矩形类似,也是一种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一章的一节主要内容,处在平行四边形、矩形之后, 在正方形之前,起着过渡性的作用,所以菱形知识的学习还要为后面学习正方形 知识打下好的基础
学 情 分八年级学生的情况是中等学生较多,尖子生只有个别,还有 8 至 10 名的学习上落 析 后的学生。因此长期以来我都坚持做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的工作。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教 学 目2.经历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习惯。
标
3.学会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刀,得一个直角三角形,把
菱形的性质课后反思
《菱形的性质》课后反思菱形的性质是八年级下册中四边形性质探索这一章中很重要的一节课,在本节课中,重在经历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动的审美意识,进一步体会和理解说理的基本步骤。
了解菱形的现实应用和常用方法。
本节课结束后,我认真批改了学生的课堂检测和本节课的作业,根据实际情况,觉得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出现了一些不足。
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总结以下几点,以提高今后的教育教学水平。
亮点一: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菱形。
亮点二:通过类比,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亮点三:大部分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中下等的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
不足与措施:1、对学生的情况个人估计过高。
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多,知识点练习复杂,导致预设的内容在本节课没有圆满完成,需要在自习课进一步学习。
今后工作中,应加强对数学知识点合理分类,严格背诵,提高学习效率。
为学生数学知识网络的形成,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形成构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2、板演不规范,书写不认真,未将完整的解题的过程书写出来,后面的部分通过口述,导致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梳理解题思路,共同和学生书写证明过程。
3、未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充分地调动起来。
只有少部分学生学习被动,回答问题时人云亦云,导致全班同学把菱形的性质记忆不够熟练。
今后课堂采用多种形式,单独提问、齐声回答相结合,使每个同学都能有紧张感,加强知识的记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上述问题逐一改进,学习新课改走进新课程,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学好数学知识。
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都能获得提升的机会,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步完善自我,攀登数学知识的高峰。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的性质》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菱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硬纸板制作菱形,并验证其对角线垂直平分的性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菱形的性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同学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菱形对角线垂直平分性质的证明,部分学生仍然觉得难以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和动态演示来感受这个性质,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逐渐领悟。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结合实际例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菱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菱形的性质,培养学生几何图形认知及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菱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菱形性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讨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菱形的判定》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菱形的判定》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判定图形是否是菱形,能够求解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对生活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菱形的判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判定图形是否是菱形的方法,掌握求解菱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2.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步骤及方法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菱形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2)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菱形的判定》。
2. 讲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1)教师讲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并举例说明。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怎样利用这个特点来判定图形是否是菱形?3. 判定图形是否是菱形(1)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根据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判定图形是否是菱形。
(2)教师让学生自主判定图形是否是菱形,并让学生讲解判定的方法。
4. 求解菱形的周长和面积(1)教师讲解菱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并举例说明。
(2)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求解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5. 活动设计(1)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设计一个小游戏。
游戏的内容是让学生判定给定的图形是否是菱形,以此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设计游戏规则、游戏流程等,并根据规定时间进行演示。
6. 总结课堂(1)教师让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需要加强的地方?(2)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评价课堂教学。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讨论、设计、总结等。
人教版数学初中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教案
菱形的性质请看演示(二):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本节课题《菱形的性质》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发现问题探究新知出示目标:一生大声读出本节目标活动一:学习菱形的定义师:观察屏幕上的图形和动画,思考怎样的图形叫做菱形?生:菱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任意两条邻边也相等。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强调】(1)是平行四边形;动手操作验证性质(2)一组邻边相等.师:你能举一些日常生活中菱形的例子吗?生:伸缩门,衣架、中国结等师:哪位同学可以用符号语言表述菱形的定义?生:∵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AD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ODA CB∴四边形ABCD是菱形活动二:探究菱形的性质1.猜想菱形的特殊性质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做,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即可得到一个菱形。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角、特殊的四边形?学生活动:分小组折纸探索教师的问题答案。
组长组织,并汇总结果。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折纸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学生研讨完毕,教师展示汇总学生的折纸方法以及相应的结论,以便于后面的教学。
师生结论:①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是菱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②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2 . 证明菱形性质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再通过演绎推理给出证明,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菱形性质》教学反思
《菱形性质》教学反思
《菱形性质》教学反思
菱形性质是八年级下册四边形性质探索这一章很重要的一节课,在本节课中重在经历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
本节课一开始我有点紧张,声音有点变了,时间没有安排好,但学生的讨论还是很好的,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比较理想
本节课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是:
1、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美丽的菱形图案,利用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为菱形的过程,让学生明确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探究菱形的`性质,剪出菱形纸片,猜想菱形的边、角、对角线、对称性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
3课件展示例题,小组讨论本节课结束后,觉得学生掌握情况不是很好,出现了一些不足。
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以提高今后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结一下几点:
亮点一: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菱形的美。
亮点二:通过类比,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亮点三:大部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
不足与措施:
1、对学生个人估计过高。
内容较多,知识点联系复杂。
今后应加强对教学知识点分类。
2、合作交流过程中,写已知和求证和证明过程,很浪费时间。
今后让学生上台口述。
老师少讲一些。
3、对课件制作不够熟练,今后要多学习课件制作并且采用多种形式。
单独提问、齐声回答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有紧张感。
以后教学中针对上述问题逐一改进,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得学好数学,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提升的机会,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步完善自我。
菱形的性质 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18.2.2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P55
容县六王中学李东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2.会利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让学生读一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二、菱形的定义
三、生活中的菱形
(设计意图:播放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菱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动手做一个菱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参与)
四、认识菱形
(设计意图:通过互相讨论,让学生对菱形有全面的认识,分小组回答并打分,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回答,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
展示答案
五、菱形的性质定理的证明
教师图示和引导,如何证明这两个命题,通常证明边和角相等的方法是?
提示学生讲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展示答案,要求学生证明规范和严谨。
六、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提升到对角线互相垂直的一般四边形的面积,由特殊到一般过渡,让学生发现问题,总结和归纳规律。
七、例题讲解,深化新知
八、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每小题分别让两名学生板书,对比发现错误。
让有不同答案的学生上来修改,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
九、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十、归纳总结菱形的性质
十一、作业布置P60 第5题 P61 第11题。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3)菱形 ABCD 中,O 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 AB=5cm,AO=4cm,求两对角线 AC、BD 的长。
4.大显身手 如图,菱形花坛 ABCD 的周长为 20m,∠ABC=60 度,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 AC 和 BD,求两 条小路的长(结果保留小数点后 2 位)和花坛的面积(结 果保留小数点后 1 位)。 (有关菱形问题可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 形的问题来解决。) 四、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1.定义: 2.性质: 菱形常利用图中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和说理。 3.面积:S 菱形=底×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小结时强调解答与菱形有关的题常用的思路,特 别是利用对角线垂直的性质。) 五、课外作业 1.菱形 ABCD 在坐标系中位置如图所示,A(0,3), B(-4,0),则 C 点的坐标(),D 点的坐标是(), 边 AD 的长是()。 2.如上图,菱形 ABCD 中,若∠ABO=30°,AO=3, 则 AB=(),BO=(),BD=(),∠BAD=()°。
2.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课例研究综 3.情境—一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
述
的手段
4.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
今后,我要虚心学习,潜心究,静心思考,努力提升
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献力,树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用
结合、学思结合,力争做一名“学习型、创新型”的教
师。
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
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
活动二:探究菱形的性质 按数学知识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原则,按照学 生从“直观操作——直觉猜想——合情推理”的认知规 律来设置问题情境。 三、应用新知,体会美妙 1.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BD 相交于 点 O.(1)图中相等的线段有,相等的角有; (2)图中等腰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有; (3)两条对角线 AC、BD 的特定位置关系是. (设计这个题目,让学生尽快熟悉菱形的特征,知 道由菱形这个条件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有利于学生 进行推理。)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 6cm 和 8cm,求 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由上面的题目得出菱形的面积公式。 (让学生自己探究菱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 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以致用 (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 12cm,那么它的边长 是 (2)菱形 ABCD 中,∠ABC=60 度,则∠BAC= _______.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菱 形教案与反思
18.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8.2.2菱形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菱形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有关性质.【过程与方法】经过探索菱形的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掌握几何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比较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的意识。
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教学难点】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55~P56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一)菱形的性质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因为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3.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5.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6.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1)图中有哪些线段是相等的?哪些角是相等的?(2)有哪些特殊的三角形?解:(1)相等的线段:AB=CD=AD=BC,OA=OC,OB=OD.相等的角:∠DAB=∠BCD,∠ABC=∠CDA,∠AOB=∠DOC=∠AOD=∠BOC=90°,∠1=∠2=∠3=∠4,∠5=∠6=∠7=∠8.(2)等腰三角形:△ABC、△DBC、△ACD、△ABD,直角三角形:Rt△AOB、Rt△BOC、Rt△COD、Rt△DOA.(二)菱形的面积阅读、理解、归纳总结教材P56内容及例3,证明菱形的面积=对角线的乘积的一半.已知: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求证:S菱形ABCD=12 BD·AC.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S△ABD=12BD·AO,S△BCD=12BD·OC,∴S菱形ABCD=S△ABD+S△BCD=12 BD·AC.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生互学)【例1】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12,∠A=60°,则BD的长为________.【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由菱形ABCD的周长→得菱形的边长.由菱形的性质及∠A=60°→BD=AB.【分析】∵菱形ABCD的周长为12,∴菱形ABCD的边长为12÷4=3.∵∠A=60°,AD=AB,∴△ABD是等边三角形,∴AB=BD,∴BD=3.【答案】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平四边形的一切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是菱形特有的性质,该性质经常用来构造等腰三角形解题.【例2】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若AC=8,BD=6,求菱形的周长.【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由菱形的性质,AC=8,BD=6→得到直角三角形△AOD→菱形的边长→菱形的周长.【解答】∵四边形ABCD是菱形,∴AO=OC,B=OD,AC⊥BD,AD=DC=BC=AB,∴∠AOD=90°.又∵AC=8,BD=6,∴AO=OC=4,B=OD=3.∴AD=AO2+OD2=42+32=5,∴菱形ABCD的周长为5×4=20.【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所以菱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常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解.活动2巩固练(学生独学)1.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AB∥DC B.AC=BDC.AC⊥BD D.OA=OC2.如图,在菱形ABCD中,AC=12,BD=16,则菱形的边长为10..已知菱形的边长和一条对角线的长均为2 cm,则菱形的面积为23cm2.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OACB的顶点O在原点,点C的坐标为(4,0),点B的纵坐标是-1,求顶点A的坐标.【互动探索】观察发现OC为一条对角线,连结AB能得另一条对角线.要确定点A的坐标,需要确定横坐标和纵坐标.【解答】如图,连结AB交OC于点D.∵四边形OACB是菱形,∴AB⊥OC,OD=CD,AD=BD.∵点C的坐标是(4,0),点B的纵坐标是-1,∴OC=4,BD=AD=1,∴OD=CD=2,∴点A的坐标为(2,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在平面坐标系问题中,如果其中一条对角线在坐标轴上,作出另一条对角线,那么它与坐标轴垂直,这为我们求点的坐标提供了重要条件.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定义菱形的性质⎩⎨⎧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菱形的四条边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的过程,使学生能应用菱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菱形性质》教学反思(精选6篇)
《菱形性质》教学反思《菱形性质》教学反思(精选6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菱形性质》教学反思(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菱形性质》教学反思1菱形性质是八年级下册四边形性质探索这一章很重要的一节课,在本节课中重在经历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
本节课一开始我有点紧张,声音有点变了,时间没有安排好,但学生的讨论还是很好的,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比较理想本节课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是:1、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美丽的菱形图案,利用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为菱形的过程,让学生明确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探究菱形的性质,剪出菱形纸片,猜想菱形的边、角、对角线、对称性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
3课件展示例题,小组讨论本节课结束后,觉得学生掌握情况不是很好,出现了一些不足。
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以提高今后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结一下几点:亮点一: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菱形的美。
亮点二:通过类比,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亮点三:大部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
不足与措施:1、对学生个人估计过高。
内容较多,知识点联系复杂。
今后应加强对教学知识点分类。
2、合作交流过程中,写已知和求证和证明过程,很浪费时间。
今后让学生上台口述。
老师少讲一些。
3、对课件制作不够熟练,今后要多学习课件制作并且采用多种形式。
单独提问、齐声回答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有紧张感。
以后教学中针对上述问题逐一改进,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得学好数学,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提升的机会,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步完善自我。
《菱形性质》教学反思2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学生已经有所了解。
本节的重点就是要严格证明菱形的性质,通过这部分知识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这节课中主要在以下几点比较注重。
一、注重新旧知识的延续性。
通过复习、回忆已经学过的“菱形的性质”为新内容进行铺垫。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课时 菱形的性质(教案与反思)
18.2.2菱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知识与技能】了解菱形的定义,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能运用菱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在经历观察、探究、推理、应用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情感态度】在探索菱形的性质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的证明.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如图,是用四根木条搭成的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A′B′CD,平移木条A′B′至AB,使得AB=AD,这时所得到的平行四边形ABCD有什么特征?说说看,并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感受由平行四边形演变成菱形的过程,体会到菱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菱形也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图形,如门窗的窗格,美丽的中国结,伸缩的移动门等,你还能举出一些菱形图案的实例吗?探究如图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两次,然后沿虚线剪下,再打开,就得到一个菱形.观察得到的菱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你能看出图中有哪些线段或角相等?【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按图中方法自己动手剪出一个菱形,再根据它的轴对称性,观察其中相等的线段或角,猜想菱形四条边相等和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对角线平分对角等性质.然后让学生证明.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折矩形是否规范,对所剪出的菱形是否能积极主动探索它的性质,是否有合作交流意识等.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看一看(1)如图所示的是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看看它们的对角线将各自分成的四个三角形的什么特征?(2)对于图中的菱形ABCD,如果知道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说说你的想法.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菱形的花坛ABCD的边长为20m(如图所示),∠ABC=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面积.【分析】∵∠ABC=60°,又AB=BC,故△ABC为等边三角形,∴AC=AB=20m.由菱形性质可知,AC⊥BD,AO=OC=10m,∠ABO=12∠ABC=30°.∴OB=OD=103m,即BD=203m;故S菱形ABCD=12AC·BD=2003m2.例2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8cm,BD=6cm,D,BD=6cm,易得菱形边长AB=5cm.又D).【教学说明】本题的解答过程应在师生共同分析后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对仍有困难的同学给予适当帮助,让学生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AB=5cm,AO=4cm,求两对角线AC和BD的长.2.如图,菱形ABCD的内角∠ABC=120°,AB=4cm,求菱形ABCD的面积.【教学说明】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巩固对菱形的理解,教师巡视指导.【答案】1.解:由菱形的性质知:BD⊥AC,AC=2AO=8cm,BD=2BO.在Rt△AOB 中,BO22AB AO-2254-故两条对角线AC长为8cm,BD长为6cm.2.解:设菱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由菱形性质及∠ABC=120°知:∠ABO=60°,∠AOB=90°,∴∠OAB=90°-60°=30°.又∵AB=4cm,∴OB=2cm,AO22AB OB-2cm.∴S菱形ABCD=1233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菱形的性质有哪些?你有何心得体会?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8.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本课时涉及有关菱形性质的问题,在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其与一般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在于是否有一组邻边相等.同样本课时教学可以先从日常的生活入手让学生回忆身边的菱形物体,然后再用木条、纸片等实物进行演示,并鼓励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可从中抽出一两个组的学生,让他们作为代表总结所得出的结论,教师再予以点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类比的方法,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能力.【素材积累】不要叹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
《菱形》教学反思
《菱形》教学反思第一篇:《菱形》教学反思能参加今年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的评选,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经过这次参赛,我感触颇多,下面和同行们一起交流分享一下。
我所讲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八章第二节《菱形》,首先我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整理思路,书写教案,制作课件,接着就是我们数学组老师为我献策鼓劲,一位位老师的精彩点评、耐心指点,让我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从教学设计上看:设计的动手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开放性问题的探索都是可行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引导方式上来看: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降低了学习难度,更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
从学习方式上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发现、验证、归纳除了菱形的性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教师的评价语言有时不够准确,应加强对学生的鼓励。
教学环节中的学生活动探索时间设置稍有不足,教师应该预留更充足的时间并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交流和讨论,从而更加完整的经历自主的发现与探索的过程。
(三)本节课留下的思考:课堂教学如何能最大时效的进行知识的探究,让学生更多更好的感受不同的数学思想,并深刻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些都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与总结。
总之,这节课的每一步,是我成长的脚印。
辛苦而快乐,忙碌而幸福!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第二篇:《矩形、菱形》教学反思《矩形、菱形的性质》课堂教学实录一、设计理念:本课在设计中体现了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
在课堂中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供充分的空间。
二、分析课题:《矩形、菱形》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几何》第二册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
菱形及性质 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情景导入:看几组生活中有关菱形和平行四边的图片师:同学们看投影仪,同学们看看这几幅图片中都有什么几何图形?生:菱形、平行四边形师:既然菱形在生活中有如此广泛的应用,什么是菱形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菱形及性质(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一)菱形定义 师:什么是菱形呢?平行四边形如果有一组邻边相等,那么它就是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
那么我们如何给菱形下定义呢?我们给出这样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设计意图:引入菱形的定义,学生思想上形成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二)菱形性质师:同学们既然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菱形具不具有平行四边四边形所有的性质呢? 生:具有师:那么菱形有没有自己特有的性质呢? 生:应该有师:我们一起来探究菱形的性质,首先让我们一起动手折一折,并将折纸打开,你发现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生:菱形师:为什么说它是菱形生:因为通过折纸发现这个图形四边都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它有邻边相等,根据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师:回答的非常准确,这个图形是菱形,请同学们打开导学案,填一填导学案中菱形性质的探究。
刚我们知道菱形四条边都相等,那么我已经知道了菱形的边的性质了,菱形的边的性质是什么呢?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师:通过填写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生:∠1=∠2=21∠DAB , ∠5=∠6=21∠ BCD教师点拨:∵菱形ABCD ∴S菱形ABCD∴AO=CO,AC ⊥BD =S△ADC+ S△ABC又∵AC=8cm =½AC·DO+½AC·BO∴AO=4cm =½AC(DO+BO)同理:DO=3cm =½AC ·BD =½×8×6∴AD= =24cm2==5cm师:同学们用什么方法做的?看看老师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根据老师的解题思路,完成导学案第6题,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菱形的定义、性质 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学设计:18.2.2菱形的定义、性质一、教材分析《菱形的性质》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18.2.2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
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选择的是初二(13)班,该班级是年段的普通班,学生的情况是中等学生较多,优秀生只有三名,还有十三名学习上落后的学生。
长期以来我都坚持做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工作。
基于对教材和班级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把握好的。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通过折叠活动,在操作、观察、分析的探究过程中得到菱形的性质,用轴对称性质证明菱形的特殊性质;2、掌握菱形的性质,会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相关的证明和计算。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菱形特殊性质的探究及运用。
难点是:菱形特殊性质的探究和灵活运用。
重难点突破过程与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利用折纸活动,来增强对菱形定义的理解及对轴对称图形的利用;用轴对称的方法证明菱形的特殊性质,作业纸填空的方式降低证明的难度。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进一步增进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应用例题的选择,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更好的理解菱形的性质,解决教学难点。
五、课前准备1、学生自己准备小剪刀,统一发放学生每人一张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白纸,每人一张课堂作业纸。
2、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圆规。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通过平行四边形角的特殊化(把一个角变成直角),变成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8.2.2 菱形的性质 教学反思
《菱形的性质》课后反思山东省郯城县第五中学杨树叶菱形的性质是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在整章内容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是很重要的一节课。
在教学“菱形的性质”试讲时,我请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菱形,然后引导学生去观察菱形的特点,然后发现菱形的特点,看似是自主发现,其实学生还是一种接受性学习,朝着教师指的方向走,缺乏一定的挑战性。
为了让学生形象感知菱形并掌握菱形的有关性质,本节课经过我们数学组成员的集体商讨,最终定下来的思路是:先复习提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然后讲解菱形的定义,在掌握定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通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愿望;二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一个情景问题,引导学生推出菱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学生在学以致用、试一试等环节中,巩固所学,巩固本节课的基础,获得成功的体验。
叶澜教授也曾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确实我们教师应该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演绎精彩生命的舞台,把主动权、选择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才会有层出不穷的生成,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在本节课中,我尽可能多的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小组优势,取得了一些好的教学经验,下面简单归纳一下:1、教学内容设计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探索菱形性质和菱形面积的两个过程中,学生既有一定的方向,又有不同的思维,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了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2、教师不要过多的干预学生,而是让学生去讨论去展示交流。
对于一些大家存在疑惑的问题,给出正确的答案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要把交流之球一次又一次的传递到学生手中,再交流再思考再解疑,真正的解决疑惑。
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在相互的讨论与交流中总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用集体的智慧去发现比例的特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菱形的性质》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1课时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菱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归纳、推理等数学方法,深入探究菱形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对于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菱形这一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建立菱形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菱形的定义,掌握菱形的性质。
2.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菱形的性质的推导和理解。
2.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建立菱形的性质。
2.归纳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归纳菱形的性质。
3.实践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板书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菱形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菱形的特征,归纳出菱形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菱形性质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并给出解答。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菱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菱形 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菱形【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会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与计算,会计算菱形的面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基本概念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体会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菱形的定义及性质。
【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一、由平行四边形引入菱形。
1.复习回顾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及其性质。
(1)AB ∥DC ,AD ∥BC ;(2)∠BAD=∠BCD ,∠ABC=∠ADC ;(3)OA=OC ,OB=OD 。
2.菱形的引入。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3.生活中的菱形举例。
门窗的窗格,美丽的中国结,伸缩的衣帽架等。
B二、菱形的性质。
1.问题引入。
从菱形的定义我们知道,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由于它的一组邻边相等,它是否具有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特殊性质呢?归纳:菱形的性质一: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折纸活动,归纳总结菱形的性质二。
(1)量一量:验证菱形的性质一。
(2)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发现菱形的对角线的特殊性质。
(3)全班归纳。
①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它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②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数学语言:∵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
③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数学语言:(例)∵四边形ABCD是菱形,∴∠BAC=∠DAC。
(4)证明菱形的性质。
总结归纳:菱形的对角线把菱形分成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而平行四边形通常只能被分成两对全等的三角形。
三、菱形性质的应用举例。
例:如图,菱形花坛ABCD 边长为20m ,∠ABC=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 、BD 。
求两条小路的长(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和花坛的面积(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四、课堂练习。
1.菱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2.2 菱形
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
1.掌握的定义和性质及菱形面积的求法;(重点)
2.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这就是另一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即菱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菱形的性质
【类型一】利用菱形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
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CE⊥AB交AB延长线于E,CF⊥AD交AD延长线于F.求证:CE=CF.
解析:连接AC.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C平分
∠DAB,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E=FC.
证明:连接AC,∵四边形ABCD是菱形,∴AC平分∠DAB.∵CE⊥AB,CF⊥AD,∴CE=CF.
方法总结: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类型二】利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
如图,O是菱形ABCD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CD=5cm,OD=3cm.过点C作CE∥DB,过点B作BE∥AC,CE与BE相交于点E.
(1)求OC的长;
(2)求四边形OBEC的面积.
解析:(1)在直角三角形OCD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2)利用矩形的定义即可证明四边形OBEC为矩形,再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即可直接求解.解:(1)∵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在直角三角形OCD中,OC=
CD2-OD2=52-32=4(cm);
(2)∵CE∥DB,BE∥AC,∴四边形OBEC为平行四边形.又∵AC⊥BD,即∠COB =90°,∴平行四边形OBEC为矩形.∵OB=OD,∴S矩形OBEC=OB·OC=4×3=12(cm2).
方法总结: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菱形对角线将菱形分成四个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类型三】运用菱形的性质证明角相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DH⊥AB于H,连接OH,求证:∠DHO=∠DCO.
解析: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OD=OB,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H=OB,∠OHB=∠OBH,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OBH=∠ODC,然后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即可.
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OD =OB ,∠COD =90°.∵DH ⊥AB ,∴OH =12
BD =O ,∠OHB =∠OBH .又∵AB ∥CD ,∴∠OBH =∠ODC ,∴∠OHB =∠ODC .在Rt △COD 中,∠ODC +∠DCO =90°.在Rt △DHB 中,∠DHO +∠OHB =90°,∴∠DHO =∠DCO .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以及等角的余角相等,熟记各性质并理清图中角度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四】 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究性题
感知:如图①,在菱形ABCD 中,AB =BD ,点E 、分别在AB 、AD 上.若AE =DF ,易知△ADE ≌△DBF .
探究:如图②,在菱形ABCD 中,AB =BD ,点E 、F 分别在BA 、AD 的延长线上.若AE =DF ,△ADE 与△DBF 是否全等?如果全等,请证明;如果不全等,请说明理由.
拓展:如图③,在▱ABCD 中,ADBD ,点是AD 边的直平分线与D 的交点,点E 、F 分别在OA 、AD 的延长线上.若AE =DF ,∠ADB =50°,∠AFB =32°,求∠ADE 的度数.
解析:探究:△ADE 与△DBF 全等,利用菱形的性质首先证明三角形ABD 为等边三角形,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证明△ADE ≌△DBF ;拓展:因为点O 在AD 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OA =OD ,再通过证明△ADE ≌△DBF ,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即可求出∠ADE 的度数.
解:探究:△ADE 与△DBF 全等.∵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AD .∵AB =BD ,∴AB =AD =BD ,∴△ABD 为等边三角形,∴∠DAB =∠ADB =60°,∴∠EAD =∠FDB =120°.∵AE =DF ,∴△ADE ≌△DBF ;
拓展:∵点O 在AD 的垂直平分线上,∴OA =OD .∴∠DAO =∠ADB =50°,∴∠EAD =∠FDB =130°.∵AE =DF ,AD =DB ,∴△ADE ≌△DBF ,∴∠DEA =∠AFB
=32°,∴∠EDA=∠OAD-∠DEA=18°.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解题时一定要熟悉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进行联想.探究点二:菱形的面积
已知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BAD=120°,AC=4,则该菱形的面积是( )
A.16 3 B.8 3 C.4 3 D.8
解析:∵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OA=1
2
AC=2,OB=
1
2
BD,AC⊥BD,
∠BAD+∠ABC=180°.∵∠BAD=120°,∴∠ABC=60°,∴△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4,∴OB=AB2-OA2=42-22=23,∴BD=2OB=43,∴S
菱形ABCD=1
2
AC·BD=
1
2
×4×43=8 3.故选B.
方法总结:菱形的面积有三种计算方法:①将其看成平行四边形,用底与高的积来求;②对角线分得的四个全等三角形面积之和;③两条对角线的乘积的一半.
三、板书设计
1.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四边条都相等;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菱形的面积
S菱形=边长×对应高=1
2
ab(a,b分别是两条对角线的长)
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索菱形的性质,大多数学生能全部得到结论,少数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但是学生得到的结论,有一些是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证明,因此问题就上升到证明这个环节.在整个新知生成过程中,探究活动
起了重要的作用.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和积极思维状态,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探索发现和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增强了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努力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和勇气.
【素材积累】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
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想完成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素材积累】
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
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
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真好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