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解诊断
影像诊断名解
1、占位效应:由颅内病变及周围水肿所致局部脑沟、脑池、脑室受压变窄或闭塞,中线结构移向对侧。
2、硬膜尾征:脑膜瘤时,注射Gd-DTPA,肿瘤出现明显强化,其中60%肿瘤临近脑膜发生鼠尾状强化,称~。
3、束腰征:垂体腺瘤肿瘤向鞍上生长,冠状面呈葫芦状,是因鞍膈束缚肿瘤所致,称~。
4、Dandy-Walker综合征:先天性第四脑室中孔和侧孔闭锁。
5、神经皮肤综合征:是一组神经和皮肤同时罹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常见的有神经纤维瘤病、结节性硬化、脑颜面血管瘤病等。
6、多发性硬化(MS):又称播散性硬化,是以病灶多发,病程缓解与复发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稍多。
7、Chiari畸形:又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为小脑先天性发育异常,扁桃体延长经枕骨大孔疝入上颈段椎管内,部分延髓和第四脑室同时向下延伸,常伴脊髓空洞症、脊髓破裂、脑积水和颅颈部畸形等。
一般认为小脑扁桃体低于枕骨大孔3mm为正常,低于3-5mm可疑异常,低于5mm以上可诊断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8、导管征:表现为乳头下一或数支乳导管增粗、密度增高、边缘粗糙。
9、晕圈征:表现为肿块周围一薄的环状透亮带。
10、龛影(Niche):是由于胃肠道壁产生溃烂,达到一定深度,造影是被钡剂填充,当X线呈切线位投影时,形成一突出于腔外的钡斑影像。
11、憩室:是由于钡剂经过胃肠道管壁的薄弱区向外膨出形成的囊袋状影像,或是由于官腔外邻近组织病变的粘连、牵拉造成管壁全层向外突出的囊袋状影像,其内及附近的黏膜皱襞形态正常。
12、充盈缺损:是指充钡胃肠道轮廓的局部向腔内突入而未被钡剂充盈的影像。
如来自胃肠道肿瘤突向腔内而形成的影像,是肿瘤的直接征象。
胃肠道的炎性肉芽肿及异物等亦可见此征象。
13、蛇头征:排泄性尿路造影显示肾盂、肾盏和输尿管有不同程度扩张、积水,特征性表现是病侧输尿管膀胱入口处有一囊肿,即扩张、膨出的末端输尿管,囊肿与扩张的输尿管相连犹如伸入膀胱的蛇影,囊肿即为蛇头,称~。
诊断学名解
名词解释1.症状2.体征3.发热4.低热5.超高热6.稽留热7.放射痛8.水肿9.咯血10.呼吸困难11.心悸12.发绀13.恶心14.呕吐15.呕血16.腹泻17.黄疸18.意识障碍19.主诉20.现病史21.系统回顾22.婚姻史23.体格检查24.触诊25.过清音26.清音27.浊音28.视诊29.听诊30.鼓音31.体征32.叩诊33.发育34.营养35.意识状态36.急性病容37.慢性病容38.盗汗39.皮肤弹性40.发绀41.蜘蛛痣42.甲亢面容43.强迫体位45.角弓反张46.端坐呼47.醉酒步态48.黄染49.斑丘疹50.水肿51.二尖瓣面容52.方颅53.巨颅54.Homer综合征56.眼球震颤57.Musset征58.Koplik斑59.Wilson病60.瞳孔对光反射61.颈静脉怒张名词解释1.胸骨角2.腹上角3.肋脊角4.锁骨中线5.桶状胸6.扁平胸7.鸡胸8.佝偻病串珠9.肋膈沟10.漏斗胸11.胸式呼吸12.腹式呼吸13.三凹征14.Kussmaul呼吸15.双吸气呼吸16.叹息样呼吸17.触觉语颤18.胸膜摩擦感19,断续性呼吸音20.粗糙呼吸音21.异常支气管呼吸22.听觉语音23.支气管语音24.耳语音25.啰音26.心尖搏动27.抬举性心尖搏动28.负性搏动29.震颤30.心包摩擦感31.心脏浊音界32.主动脉型心脏33.二尖瓣型心脏34.烧瓶状心脏35.瓣膜听诊区36.第三心音37.第四心音38.三音律39.奔马律40.开瓣音41.心脏杂音42.Austin—Film杂音43.Graham Steel杂音44.肝颈静脉回流征45.水冲脉46.奇脉47.交替脉48.重搏脉1.症状:人体在病态状态下主观感到的异常感或不适感。
2.体征:指医生或他人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
3.发热:任何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发热。
4.低热:体温在37.3~38℃。
5.超高热:体温在41℃上。
第7版 大三上 诊断学名解
水母头(caput medusae):门静脉高压显著时,于脐部可见到一簇曲张静脉向四周放射,如水母头,常在此处听到静脉血管杂音。
脑膜刺激征(peritoneal irritation sign):腹部检查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又称腹膜三炎综合征。
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高压。
包括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布鲁金斯基征)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称为症状体征:是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发现的具有诊断意义的征候。
问诊(inquiry):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做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法。
主诉( chief complaints ):是患者感受最主要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是本次就诊最主要原因和持续时间。
多于一项就按照发生的先后次序列出,并记录每个症状的持续时间。
主诉要简明精炼,不超过1—2句,20字左右。
现病史( 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围绕主诉进行描写,记述患者患病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既往史 ( past history):包括患者以往健康状况和过去曾患过的病( 包括各种传染病 ),外伤、手术及输血史,预防接种、药物过敏,特别是与本病有关疾病。
病历记录:是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等资料经过医学的思维归纳、分析和整理,加工成书面记录。
咯血(Hemoptysis):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
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改变。
三凹征(three depressions sign):是指严重吸气性呼吸困难出现的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的体征。
心源性哮喘(cardiac asthma):是指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睡眠中突感胸闷气急,咳粉红色泡沫痰,重者可有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出汗、哮鸣音及肺底湿罗音。
中诊名解+简答
中诊名解+简答假神:假神是垂危患者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前的预兆。
客色: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人的面色出现一些暂性的改变,称为客色。
戴阳:阳气因下焦虚寒而浮越於上,出现下真寒而上假热的证候,称为“戴阳”。
白喉:白喉是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瘿瘤:中医学病理名称,指的是由于其他生物的寄生(极少是由于共生)所引起的植物体异常发育或异常生长的部分。
颈前喉结处有肿块突起,或大或小,或单侧或双侧,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滞痰凝所致,或与地方水土有关。
瘰疬:又称老鼠疮,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
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推之可移,累累如串珠状。
多因肺肾阴虚,虚火内灼,炼液为痰,结于颈部,或外感风火时毒,夹痰结于颈部所致。
透关射甲:诊断学术语,一种指纹诊法术语。
指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射至指甲端的现象,多属病势危重。
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滑苔:若水液过多,扪之湿而滑利,甚至伸舌涎流欲滴,为滑苔。
腻苔:舌面上覆盖着一层浊而滑腻的苔垢,颗粒细腻而致密,刮之难去,称为腻苔。
金破不鸣:是肺气损伤而声音嘶哑的病理。
肺主气,肾纳气,二脉均与发声有关。
肺肾阴亏则肺燥而热郁,阴液不能上承,咽喉失于濡润,故声音嘶哑。
谵语:是指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烦躁多言,属热扰心神之实证。
如温病热入心包或阳明腑实证等可出现谵语。
郑声:是指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低无力,属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狂言:表现为笑骂不休,不避亲疏,语无伦次,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多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痰火扰神所致。
可见于狂病或伤寒蓄血证。
哮:是指呼吸急促,喉间鸣响的症状。
哮与喘有一定关系,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嗳气:是胃中气体上冲,出于咽喉而发出长而缓声音,是胃气上逆的一种表现。
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所陈述的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壮热:指病人身发高热(39度以上),持续不退,甚至不恶寒反恶热者。
诊断学(名解+填空+简答+论述+重点+回顾)
诊断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发热:致热源作用于抗体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
2、管型:在一定条件下,肾脏滤出的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远曲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形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可随尿排出,尿中多量出现是肾脏病变的主要特征。
3、脉搏短绌:当心房颤动时,脉率少于同时测定的心率的脉搏脱落现象。
4、主诉:患者本次就诊感受最明显、最重要的症状或体征,也即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5、啰音:呼吸音之外出现的病理性附加音。
6、镜下血尿:尿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平均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大于3个。
7、发绀: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的现象。
8、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
9、紫癜:皮下出血直径为3~5mm。
10、黄疸:因胆红素代谢障碍,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并渗入组织,使巩膜、皮肤和黏膜等发生黄染的现象。
11、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人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12、移动性浊音:因体位不同而产生浊音区变动的现象,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时可见,是检查腹腔内有无积液的重要方法。
13、肺野:含有空气的肺组织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
14、症状:机体在患病状态下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病人的主观不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15、脑膜刺激征:脑膜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可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的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到这些肌肉时被检查者出现防御反应。
16、三凹征:在吸气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的凹陷。
17、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或杆状核以上的幼稚粒细胞增多超过5%。
18、病理反射: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19、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大于100mg/L或150mg/24h时,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
20、呼吸困难: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异常。
21、心脏杂音: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出现的具有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夹杂声音。
西医诊断名解
B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7天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
被动体位:患者不能随意调整或变换体位,需要别人帮助才能改变体位,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患者.Biots呼吸:间停呼吸又称Biots呼吸。
表现为有规律的深度相等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深度相同的呼吸,如此周而复始。
周期持续时间约10~60s。
多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
板状腹:急性胃肠穿孔或实质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因炎症刺激腹膜引起腹肌反射性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为~。
不随意运动:是随意肌不自主收缩所产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动作多数为锥体外系损害的表现。
Babinski征:指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查者踝部,用竹签给患者足底外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指背伸,余指呈扇型展开。
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正常情况下,A/G为1.5:1≈2.5:1,当A/G<1时,称~,见于肝功能严重损害,如重度肝炎,肝硬化。
柏油样便:色黑,质软,粘稠而富有光泽,宛如柏油,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白陶土样便:进入肠道的胆汁减少,因而在肠道形成的尿胆原减少,以致粪胆素相应减少所致,见于阻塞性黄疸。
奔马率:系在S2后出现的响亮额外音,当心率快时与原有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
C.弛张型: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草莓舌:舌乳头肿胀,发红如同草莓,见于猩红热及长期发热的患者.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潮式呼吸的特点是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慢,直至呼吸停止片刻,再开始上述周期性呼吸,形成潮水涨落的节律,故称为潮式呼吸。
C尺压试验:即患者仰卧时,医师将一硬尺横置于腹壁上,两手将尺下压,如尺发生节奏性跳动,则为卵巢肿瘤。
如硬尺无此种跳动,则为腹水。
中医诊断名解
B薄厥:由愤怒而致气血并逆使人昏厥者。
C肠辟:指痢疾。
肠中积滞,排出时辟辟有声,故名。
肠风:大便下血,血清而色鲜。
D癫狂:指精神错乱,神志失常的一类病症。
以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者为癫;喧扰不宁,妄行骂,躁动多怒者为狂。
灯笼病:是“身外凉”,“心里热”之病,常示内有瘀血。
大瘕滞:大瘕滞多指痢疾而言,部分指似痢只滞泻。
F伏饮:饮邪潜伏于胸膈,反复发作。
相当于哮证。
肺胀: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
风痱:指手足痿废不用,又称“痱”,“痱风”,“中风痱”。
肺热叶焦:指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因而五体失养,肢体痿软。
G骨蒸:形容发热如从骨髓蒸发而出。
J呷咳:指哮证。
从其发病时咳嗽气急痰鸣,呷呀有声得名。
≤证治准绳·喘门≥:“呷者口开,呀者口闭,乃开口闭口尽有起声。
”噤口痢:指痢疾伴有不能食,或呕不止者。
急黄:指黄疸湿热疫毒深重,疸色如金,病情急重者。
积聚:是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病证。
瘕聚:只腹内结块聚散无常,质地柔软,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洁净府:“净府”指膀胱,即利小便之意。
近血:大便下血,出血部位接近肛门,表现为先血后便,血色鲜红。
K开鬼门:“鬼门”指汗孔,即发汗之意。
L劳淋:淋证日久不愈,遇劳即发者。
历节风:风寒湿邪,侵入经脉,流注关节所致。
症见关节肿胀,游走不定,疼痛剧烈,不能屈伸。
M梅核气:郁证之一,指咽中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病证,多由肝郁气滞痰凝导致。
N逆流挽舟法:痢疾见有寒热表证,治用解表达邪之法,通过疏解表邪,使由表而入里的风寒暑湿只邪再从表出,犹如逆水中挽船上行,代表方为荆防败毒散,葛根芩连汤。
脑风:因风邪入脑所致,见项背怯寒,脑户极寒,痛不可忍者。
虐母:指虐久而在胁下结有口块者。
P脾约:便秘的一种。
由胃热过盛,脾阴不足,胃强脾弱,脾之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肠液干燥所致大便干燥,便秘不下的病征。
检体诊断学名解及大题
主诉:为患者感受最痛苦的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的时间。
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
肝颈静脉回流征:当右心衰竭引起肝瘀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称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颈静脉怒张:在坐位或半卧位明显见到颈静脉充盈,称为颈静脉怒张.颈静脉怒张提示体循环静脉血回流受阻或上腔静脉压增高,常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及上腔静脉综合征。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时,因急性肺淤血常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多在夜间入睡后感到气闷而被憋醒,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 波动较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 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可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等。
间歇热(int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咯血:指喉部一下的呼吸气管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
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心源性哮喘cardiac asthma: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夜间睡眠中突感胸闷气急,被迫坐起,惊恐不安。
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哕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
潮式呼吸: 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重复上述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诊断学名解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1、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2、体征:是指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3、发热:当机体在热原作用下,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 而散热不能相应增加,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4、牵涉痛:内脏疼痛信号传至相应的脊髓节段,引起该节段支配的体表部位疼痛。
5、水肿:人体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6、三凹症: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时,气流进入肺中不畅、呼吸肌收缩,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症。
7、心源性哮喘:又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时,因肺淤血,多在夜间睡眠时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称心源性哮喘。
8、咯血:指喉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 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而称之。
9、呕血:上消化道(指屈氏韧带以上的器官)或全身疾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10、发绀: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致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11、心悸: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和心慌的不适感, 伴有心前区不适。
12、便血:消化道出血,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带血或全血,鲜红、暗红或柏油便。
13、黄疸: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 引起的巩膜粘膜皮肤及其他组织发生黄染的现象,为黄疸14、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有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
15、晕厥:指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短暂意识丧失状态。
16、意识障碍:大脑及脑干损伤, 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意识、感觉、运动)受抑制, 对周围事物及自身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减退、丧失的状态称为意识障碍。
17、血尿:指离心沉淀后的尿液, 光镜下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 3 个以上,称镜下血尿; 如呈洗肉水样或血色称肉眼血尿。
18、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的原因。
19、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向前冲击胸壁相应部位,肋间软组织向外搏动形成。
诊断学各类名解
腿上部,臂外侧和髂嵴下部。佳美文印整理 9.Grey-Turner症--左腰部呈蓝色, 为血液自腹 膜间隙渗到侧腹壁的腹膜外组织 间隙所致, 常见
整的住院病历。
8。病程记录:是病人在住院期间全部病情变 化及诊断治疗过程的记录。 9。病历:病历(case history)是记载病的发 生,发展,诊断以过及转归的医疗记录,是临床医
师对病人进行调查了解,将搜集到的资料加以归
纳,整理后书后的文字记录。 问诊名解 1.问诊--为临床基本诊断方法之一, 是医师通 过科学的询问达到了解疾病的起因 , 发展, 经
气吸入困难,吸气时发生一种高调的音响,称为蝉
鸣样呼吸。常伴有“三凹征”。多见于喉头水肿,痉
挛或喉癌、气管异物等。也可见于百日咳病人阵发
性咳嗽之后。 10。触觉语颤:被检查者发音时产生声波, 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引志共鸣振动,
可用手掌在胸壁触到,这种振动称为触觉语颤
(vocal tactile fremitus)。 11。空瓮音(amphoric note):是鼓音的一 种,叩诊时具有金属性回响, 颇似以手指弹击充
折处形成一个突腔,称为肋膈突(sinus
phrenicocostalis)。该突有2~3个肋间距离,当
深吸气时也不能被肺组织完全充满。 26。胸膜摩擦感:当胸膜有炎症时,脏层与 壁层胸膜之间因纤维蛋白沉着而使接触面变粗糙,
呼吸运动时相玛摩擦,用手可触到似皮革互相摩擦
金标 历年 诊断学名解
常见症状发热1.Fever, 发热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因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2.Central Fever, 中枢性发热双侧下丘脑前部病变,特别是视前区体温敏感神经元的病变,引起体温整合功能障碍,使躯体的血管扩张和汗腺分泌等散热机制障碍。
发热时不伴有出汗、呼吸快、脉搏增快以及皮肤血管扩张等生理性散热反应。
以脑血管病、脑外伤及脑部手术侵袭较常见。
3.Infective Fever, 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发热,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不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出现发热。
4.Recurrent Fever, 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有骤然下降至正常。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常见于霍奇金病。
5.Continued Fever, 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肺炎、伤寒。
皮肤黏膜出血6.Purpura, 紫癜皮肤黏膜出血表现为血液淤积于皮肤或黏膜下,形成红色或暗红色斑,压之不褪色。
以出血面积划分,紫癜的出血范围为3-5mm。
水肿7.Edema, 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聚积使组织肿胀。
当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散性分布时呈全身水肿;液体聚积在局部组织间隙时呈局部水肿。
临床上水肿一般多指皮下水肿,分为压陷性水肿和非压陷性水肿。
发绀8.Cyanosis, 发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超过50g/L)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称紫绀。
这种改变常发生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较丰富的部位。
9.Central Cyanosis,中心性发绀多由心肺疾病引起的呼吸功能衰竭、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肺氧合作用不足导致SaO2降低所致。
可以分为肺性发绀:即由于呼吸功能不全、肺氧合功能不足所致;心性混合性发绀:由于异常通道分流,使部分静脉血未通过肺进行氧合作用而入体循环动脉。
诊断学名解+大题+大纲+选择题题库(整理总结)
物理诊断学学分:5.013级临二6~10班12级临床物理诊断学考试说明(12临二11)【题型和名解问答】选择54个,每个一份,名解4个,16分,问答三个,每个10分,最后一个问答是案例题[微笑]名解:心源性哮喘,间歇热型,Austin Flint 杂音,腹膜刺激征[微笑]问答题:1.淋巴结检查注意事项和病因表现[微笑]2.生理性收缩期杂音和器质性收缩期杂音鉴别要点[微笑]3.案例题,一个人黄疸,鉴别黄疸类型,以及化验和检查方法。
【选择题】此次选择题感觉老师比较乱来每章题目数量并不是按照重要性或者课时量分配的。
其中常见症状选择题竟然出了30 道题目,而肺部检查只除了一道题目,脊柱四肢也是一两道好像是考脊柱结核好发于青少年,神经系统竟然一道题都没有考,一般检查也考的很少,也就是说体格检查除了腹部和心脏其他基本都没怎么考,太崩溃了,之前把主要内镜检查也是一道题目也没有考到!四大穿刺考了一道题,是胸腔穿刺的部位,肋骨上缘。
以下是几道个人比较纠结的题目知识点:①发热伴有粘膜出血和淋巴结肿大见于:白血病还是败血症?②小肠疾病导致的腹泻便后腹痛不缓解③金属音咳嗽见于纵隔肿瘤④渗出性腹泻见于:胃泌素瘤还是克罗恩病等?(题目应该是有问题的)⑤血压的测量⑥胃型蠕动波,正蠕动波,腹蠕动波的方向。
⑦巨脾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⑧心电图负荷试验的禁忌症(这是什么鬼啊,感觉书上没有)⑨心悸伴昏厥常见于?心电图这次考的比较简单T_T,好像就三道题目有点记不清楚了:①一道是正常心电图的数据题②一道是室颤③一道是房颤【其他说明】①问诊、诊断步骤、病历书写、导尿术四大穿刺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都是可能会考的,具体会考哪些看运气了。
②常见症状的病因基本上还是考大题目为主,选择题的话还是比较喜欢考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为主。
③诊断学还是基本上什么知识点都有可能考的哇,好好看书吧T_T④今年的临一和临二的教学大纲有点不同,临二讲了少尿多尿尿急尿痛肥胖消瘦,临一没有讲,但还是考到了一题关于尿急伴随症状的题目。
临床诊断学名解
临床诊断学一一名词解释绪论1.症状(symptom) P2:引起患者主观感受到的生理功能变化和病理形态的改变。
2.体征(sign) p3:病人患病时,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发现的异常征象发热3.发热(fever) P9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4.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 P9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不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出现发热。
5.过热(hyperthermia) P10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是由体温调节、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功能障碍等导致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6.热型(fever type) Pll对发热者,按一定时间间隔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成线即为体温曲线,该曲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7.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Pll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C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l°Co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8.弛张热(remittent fever)败血症热型pll体温常在39°C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C,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以及化脓性炎症、感染性心内膜炎。
9.间歇热(intermittent) P11-12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一天或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胆道感染等。
10.波状热(undulant fever)反复发热pl2体温逐渐上升达39°C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 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结缔组织病、肿瘤等。
11.回归热(recurret fever) pl2体温急骤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
实诊诊断名解+实验手册整理
1. 实验诊断学: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作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的医学临床活动,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三个部分。
2. 诊断灵敏度:指某检验项目对某种疾病具有鉴别、确认的能力,即所有患者中获得真阳性结果的百分数。
3. 诊断特异性:指某检查项目确认无某种疾病的能力,即所有非患者中获得真阴性结果的百分数。
4. 诊断准确度:只某检查项目在实际使用中,所有检查结果中诊断准确结果的百分比。
5. 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所有抽样组的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即为参考范围。
6. 医学决定水平:指该项结果如高于或低于某个限值,有着直接的临床意义,如可在疾病诊断中起排除或确认的作用、用于疾病分级或分类、进行预后估计等。
针对这个值,医生应采取一定的临床措施。
7. 危急值:是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医生必须紧急处理。
8. 血细胞容积(HCT ):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又称血细胞压积,计算公式:血细胞体积/全血细胞体积。
9. 平均血细胞比容(MCV ):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 )为单位,MCV = HCT/RBC10.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以皮克(pg)为单位,MCH = Hb/RBC11.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指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以g/L 表示,MCHC = Hb / HCT12.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变异性大,波峰的基底增宽。
13. 核左移:外周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5%,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
核左移伴WBC 增高,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和释放能力旺盛,机体抵抗力强,预后较好。
实诊名解
实验诊断:指医师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治疗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医学决定水平:指不同于参考值的另一些限值,通过观察测定值是否高于或低于这些限值,可在疾病诊断中起排除或确认的作用。
危急值:是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师必须紧急处理,称之为危急值。
核左移:是指外周血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超过5%,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的粒细胞。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及急性中毒和急性溶血反应等。
核右移:是指外周血分叶核粒细胞和分叶过多,分叶在5 叶以上的粒细胞超过3%。
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及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等。
棒状小体: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红色细杆状物质。
一旦出现在细胞中,就可拟诊为白血病,其在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时有重要价值。
急性淋巴细胞白细胞无此种小体,而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则可见到。
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
由于胞质内还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煌焦油蓝染色呈现浅蓝或深蓝色的网织状细胞。
能反映造血功能,以及贫血治疗的恢复指标。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
溶血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而发生的一类贫血。
骨髓增生程度:在低倍镜下观察,骨髓中成熟红细胞和所有有核细胞的大致比例,即为骨髓增生程度。
血栓前状态:是指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物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病理变化。
在这一状态下,血液有可能形成血栓或血栓栓塞性疾病。
易栓症:包括易引起血栓栓塞的抗凝因子缺陷、凝血因子缺陷、纤溶因子缺陷以及代谢障碍等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获得性原因,使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骨髓造血组织减少,非造血组织增多,血液三系细胞减少和网织红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贫血。
临床诊断学名解
临床诊断学名解1.症状:患者主观感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
2.体征:医生或其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3.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
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4.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5.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重复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6.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鲁菌病。
7.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8.瘀点:直径不超过2mm的皮下出血。
9.紫癜:直径3~5mm的皮下出血10.淤斑:直径5mm以上的皮下片状出血11.放射痛:非胸部内脏疾病引起的胸痛,是因为病变内脏与分布体表的传入神经进入脊髓的同一节段并在后角发生联系,故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的痛感,称为~。
12.咯血: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称为~。
13.呼吸困难:患者感到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呼吸,端坐呼吸,甚至发绀,辅助呼吸肌活动加强,并伴有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的异常改变。
14.肺源性呼吸困难: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
15.★三凹征:上呼吸道阻塞时,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在吸气时呼吸机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
16.吸气性呼吸困难:主要特点表现为吸气显著费力,严重者吸气时可见“三凹征”。
临床诊断 名解
1、★症状:患者对疾病的感知所表达的不适或异常感受,如发热、咳嗽、疼痛、闷胀、恶心、眩晕等2、症状学: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
3、★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心脏杂音等。
注:症状和体征可单独出现或同时存在。
4、★发热: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5、★热型:根据发热时患者的体温变化规律及波动情况描绘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规律性即称为热型。
6、★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7、★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8、★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9、★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鲁菌病。
10、★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11、★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12、瘀点(出血点):直径不超过2mm的皮下出血,常见于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13、紫癜:●直径3~5mm的皮下出血,常见于血小板减少、功能异常和血管壁缺陷14、淤斑:直径5mm以上的皮下片状出血,常见于肢体易摩擦和磕碰的部位和针刺处15、皮下血肿:大片皮下出血伴皮肤明显隆起,常见于严重凝血障碍性疾病,如血友病16、★放射痛(牵涉痛):○非胸部内脏疾病引起的胸痛,是因为病变内脏与分布体表的传入神经进入脊髓的同一节段,并在后角发生联系,故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的痛感,称为放射痛或牵涉痛。
体检诊断学名解
1.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诊断工具来检查患者身体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2.视诊:是医师用视觉来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3.叩诊:是手指叩击身体表面部位使之振动产生声音,并根据声音的特性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
4.嗅诊:是以嗅觉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关系的一种诊断方法。
5.深部滑行触诊法:嘱病人张口平静呼吸医生以并拢的二,三,四指末端逐渐压向腹后壁脏器或包块,在被触及的脏器或包块上作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如为肠管或索条状包块:则应作与长轴相垂。
6.双手触诊法:用两手进行触诊,右手按滑行触诊法进行,而左手将被检查的部位或脏器托起推向右手,以便能清楚地触及检查脏器,必要时可嘱病人侧卧。
此法常用于检查肾脏、脾及肝脏。
1.自主体位:患者可以自由活动而不受限制。
2.被动体位:患者不能自已调整或变换肢体的位置。
3.强迫体位:为了减轻疾病的痛苦,患者被迫采取的体位。
4.蹒跚步态: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似鸭状步态,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及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5.慌张步态:起步后小步急速趋行,身体前倾的慌张步态见于震颤性麻痹患者。
6.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两颊紫红,口唇紫绀,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人。
7.蜘蛛痣:为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好发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大小不一,直径可由帽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
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等。
8.玫瑰疹:为直径2~3mm的鲜红色圆形斑疹,手指按压可褪色,松开时又复出现。
多出现于胸腹部皮肤,为伤寒、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
9.白癜:为大小不等的多形性色素脱失斑片,可逐渐扩大,但进展缓慢,无自觉症状也不引起生理功能改变。
常见于白癜风。
10.肥胖:是指体内中性脂肪积聚过多,体重增加,当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者。
11.慢性面容:面色灰暗或苍白,面容憔悴,双目无神,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化、严重结核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解1.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鲁氏杆菌并病。
5.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肺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7.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8.咳嗽:是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气道内异物。
9.咳痰:痰是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内的渗出液。
借助咳嗽将其排出称为咳痰。
10.咯血: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及肺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
11.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夜间睡眠中突感胸闷气急,被迫坐起。
惊恐不安,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锣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
12.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常伴有黑便,严重时可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13.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或体征。
正常血清总胆红素为1.7-17.1umol/L(0.1-1mg/d l)。
14.隐性黄疸:胆红素在17.1-34.2umol/L(1-2mg/d l),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
15.镜下血尿: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前者指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通常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3个以上。
16.肉眼血尿:是指尿呈洗肉水色或血色,肉眼即可见的血尿。
17.尿频:是指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
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
18.尿急:是指患者一有尿意即迫不及待需要排尿,难以控制。
19.尿痛:是指患者排尿时感觉耻骨上区,会阴部和尿道内疼痛或烧灼感。
20.膀胱刺激征:尿急,尿频,尿痛合称为膀胱刺激征。
21.尿路刺激征:膀胱刺激征加排尿不尽及下腹坠痛等称之为尿路刺激征。
22.少尿: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约为1000-2000ml。
如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为少尿;23.无尿:如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12小时完全无尿称为无尿。
24.多尿:如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
25.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
26.惊厥:当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性和阵挛性时,称为惊厥。
27.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出现障碍。
28.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
29.主诉: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30.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客观地了解和评估人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称为体格检查。
31.生命体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
32.皮下出血:根据其直径大小及伴随情况分为以下几种:1)小于2mm称为瘀点;2)3-5mm称为紫癜;3)大于5mm称为瘀斑;4)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称为血肿。
33.Vi r chow淋巴结:胃癌多向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因此处系胸导管进颈静脉的入口,这种肿大的淋巴结称为vi r chow淋巴结,常为胃癌,食管癌转移的标志。
34.老年环:角膜边缘及周围出现灰白色浑浊环,多见于老年人,故称为老年环。
35.Kay s er-Fleischer环:角膜边缘若出现黄色或棕褐色的色素环,环的外缘较清晰,内缘较模糊,成为Kay s er-Fleischer 环,是铜代谢障碍的结果,鉴于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36.Oliver征:主动脉弓动脉瘤时,由于心脏收缩时瘤体膨大将气管压向后下,因而每随心脏搏动可以触到气管的向下拽动,称为Oliver征。
37.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38.库斯莫尔(K u s s maul)呼吸:当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亦出现深而快的呼吸,此因细胞外液碳酸氢不足,PH降低,通过肺脏排出CO2进行代偿,以调节细胞外酸碱平衡之故,见于糖尿病酮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此种深长的呼吸又称之为库斯莫尔呼吸。
39.潮式呼吸:又称陈-施(Che y n e-Stokes)呼吸。
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40.间停呼吸:又称比奥(Bio ts)呼吸。
表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
41.抑制性呼吸:此为胸部发生剧烈疼痛所致的呼吸相突然中断,呼吸运动短暂地突然受到抑制,患者表情痛苦,呼吸较正常浅而快。
常见于急性胸膜炎,胸膜恶性肿瘤,肋骨骨折及胸部严重外伤。
42.叹气样呼吸:表现在一段正常呼吸节律中插入一次深大呼吸,并常伴有叹息声。
此多为功能性改变,见于神经衰弱,精神紧张或抑郁症。
43.Austin Flint杂音: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出相对狭窄而产生杂音,称Austin Flint杂音。
44.腹膜刺激征:腹膜炎患者常有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称为腹膜刺激征。
45.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体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压增高等。
46.棒状小体:为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约1-6微米,故称为棒状小体。
一旦出现在细胞中,就可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47.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
48.粪便隐血试验:隐血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证实的出血。
49.肾血浆清除率:系指双肾于单位时间内,能将若干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全部加以清除,结果以毫升/分或升/24小时表示。
50.内生肌酐清除率:内脏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51.“胆酶分离”现象:急性重症肝炎时,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ST升高显著,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52.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或升高的一类物质。
53.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54.除极:心肌细胞膜内带正电荷,膜外带负电荷,称为除极。
55.复极:由于细胞的代谢作用,使细胞膜又复原到极化状态,这种恢复过程称为复极。
56.肺型P波: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大于等于0.25mV,以II,III,a 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又称“肺型P波”,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57.二尖瓣型P波:P波增宽,其时限大于等于0.12秒,P波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大于等于0.04秒,以I,II,a VF导联明显,又称“二尖瓣型P波”,常见于二尖瓣狭窄。
58.心律失常:正常人的心脏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并按正常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
如果心脏激动的起源异常或(和)传导异常,称为心律失常。
59.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以及冠心病,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可累计窦房结及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引起头晕,黑矒,晕厥等临床表现,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0.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又称过早搏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61.文氏现象: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P波下传受阻,脱漏一个QRS波群,漏搏后房室阻滞得到一定改善,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
62.交界性异搏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阻滞。
当来自房室交界区以上的激动完全不能通过阻滞部位时,在阻滞部位以下的潜在起搏点就会发放激动,出现交界性异搏心律/室性异搏心律,但以前者多见。
63.肠肝循环:尿胆原大部分从粪便排出,称为粪胆原。
小部分经肠道吸收,通过门静脉血回到肝内,其中大部分再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又随胆汁排入肠内,形成所谓的“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被吸收回肝的小部分尿胆原经体循环由肾排出体外。
64.落日现象:由于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特殊表情,称落日现象。
65.环状铁粒幼细胞:幼红细胞含粗大深染的铁粒在10个以上,并环绕细胞核排列超过核周径2/3以上者,称为环状铁粒幼细胞,酒精性肝病可能出现。